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八年級物理熔化與凝固教案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識點篇一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氣態、液態和固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凝固過程培養觀察能力。
2、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認識圖象、利用圖象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善于實踐和勇于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和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凝固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總結出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并用圖象表示出來。
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石蠟、水、火柴、坐標紙、投影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生甲]自然界的物質常以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存在著。
[生乙]冰是固體,水是液體,水蒸氣是氣體?
[生丙]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往往發生改變。
[生甲]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屬熔化過程?
[生丙]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結成冰屬凝固過程。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物質的熔化和凝固與什么因素有關系,有什么樣的變化規律。
1、熔化和凝固(板書)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melting),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師]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生甲]應該不相同。
[生乙]固態的鋁、銅、鐵等金屬,在很高的溫度時才會變成液態。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溫度。
[生丁]熔化過程中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
[生戊]熔化過程中給物質加熱,這時溫度是不斷上升,還是不變?
[師]現在提出了固體熔化時溫度是怎樣變化的問題,大家相互討論,利用桌子上的儀器通過探究實驗來解決。先制訂計劃和方案。
[方案一]把裝有一些海波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里,用酒精燈通過燒杯和水給海波均勻、緩慢地加熱,并攪拌。注意觀察溫度計讀數和海波的狀態變化,當溫度達到4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填入表中。
[方案二]把石蠟放在試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燒杯里,用酒精燈通過燒杯給石蠟均勻、緩慢地加熱。注意觀察溫度計讀數和石蠟的狀態變化。當溫度達到4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石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填入表中。
[師]這兩個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們可按照這兩個方案來做實驗。我們先看掛圖。注意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學生看完后,宣布開始分組實驗,教師巡視,隨時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生甲]給海波加熱,海波溫度不斷升高,當溫度上升到48℃,時,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雖然還在繼續加熱,但海波的溫度卻保持48℃不變,直到完全熔化后溫度才繼續上升。
[生丙]從我們組對海波熔化實驗現象的分析討論,認為這個現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溫度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生丁]我們組對石蠟熔化實驗的現象進行分析討論,認為這個現象表明,石蠟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
[師]同學們回答地很好,實驗觀察很仔細,每組同學都團結協作,討論也很激烈。我很高興,看來大家對學物理很感興趣。現在我們打開課本,方格紙上縱軸表示溫度,溫度數值已經標出;橫軸表示時間,請自己寫上,根據你們的實驗數據,在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學生們畫圖,教師巡回指導]
[師]同學們根據你對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海波和石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
[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溫度升高,在熔化中溫度不變,在熔化后溫度繼續上升。
[生乙]石蠟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都在上升。
[師]現在我們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發生錯誤?相互討論你們進行論證的根據充分嗎?實驗結果可靠嗎?并與同學們進行交流。看看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組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寫出實驗報告。
學生們相互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師]從海波和石蠟的熔化實驗,我們還能總結出什么?
[生甲]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這類固體有確定的熔化溫度,叫做晶體(crystal)。
[生乙]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地吸熱,溫度就不斷地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類固體叫做非晶體(noncrystal)。
[生丙]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meltingpoint)?
[生丁]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師]晶體除熔化時有一定溫度,在晶體凝固時也有一定溫度,這個溫度叫做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2、熔點和凝固點(板書)
(1)熔點——晶體熔化時,有一定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2)凝固點——晶體凝固時,有一定凝固溫度叫做凝固點。
[生甲]晶體的熔點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點和凝固點有什么用?
[生甲]鎢的熔點為3410℃,用來做燈絲,不容易燒斷。
[生乙]水銀不能用來做寒暑表中的液體,它的凝固點為—39℃,太低。
[師]看來大家已知道它們的用途,思考想想議議?
[想想議議]
[生甲]ab段為固態,溫度不斷升高。
[生乙]b時刻為固態,c時刻全部變為液態,bc段為固液共存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生丁]cd段為液態,溫度升高?
[生戊]ef段為液態,溫度下降?
[生己]f時刻晶體開始凝固,到g時刻全部變為固態,fg之間是固液共存態、溫度不變。
[生庚]gh為固態,溫度隨時間下降。
[師]回憶海波的熔化實驗過程和溫度變化,看看還能找到什么規律?
[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實驗和石蠟熔化實驗中,無論溫度變否都需要加熱。
[生乙]在凝固過程溫度不變,卻繼續放熱。
[生丙]這說明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
[生丁]晶體和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
[師]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幾桶水,可利用水結冰時放的熱使窯內的溫度不會太低,菜不會凍壞。
3、熔化吸熱凝固放熱(板書)
二、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了熔化和凝固,通過對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探究。我們知道了晶體有熔點和凝固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和凝固點?同種晶體熔點和凝固點相同。熔化要吸熱,凝固要放熱。
三、布置作業
閱讀p79動手動腦學物理1,2,3?
[動手動腦學物理參考答案]
1、這種說法有道理。因為雪熔化時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熱,使空氣溫度降低。所以說融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
2、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飯菜變餿,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塊吸熱,使冰周圍的空氣變冷,冷空氣比熱空氣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塊應該放在飯菜的上面。
3、晶體。熔點是80℃,持續16min。
本節課我們學了熔化和凝固,通過對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探究。我們知道了晶體有熔點和凝固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和凝固點?同種晶體熔點和凝固點相同。熔化要吸熱,凝固要放熱。
八年級物理熔化與凝固教案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識點篇二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氣態、液態和固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了解有沒有固定的熔化2.溫度是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一種方法;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總結出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并用圖象表示出來。
教學工具
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石蠟、水、火柴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走進生活,觀察圖片,思考物質有哪幾種狀態?
固態、液態、氣態
二、進行新課
觀察滴水成冰與冰雪消融兩張圖片,思考水的狀態發生什么變化?
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2、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舉例:水結冰、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成火山巖等
3、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注意:正確使用酒精燈和溫度計
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探究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記錄數據,繪制圖象
(2)設計試驗和進行試驗
(3)介紹實驗器材: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燒杯、試管、
攪拌器、溫度計、火柴、秒表
(4)總結實驗
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晶 體 例:海波、冰、石英、萘、食鹽、明礬、
熔化特點:繼續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固體 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非晶體 例:松香、玻璃、石蠟、瀝青、橡膠
熔化特點:繼續吸收熱量,溫度持續上升。
通過研究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圖像,知道晶體與非晶體熔化吸熱,以及它們在圖像上的區別。
晶體熔化分為三個階段:固態、固液共存、液態。
5、通過觀察晶體與非晶體凝固的圖像,知道凝固放熱,以及它們在圖像上的區別。
6、熔化和凝固的應用
7、練習鞏固
課后小結
提問學生你完成今天的學習目標了嗎?
1、基本概念
(1)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2)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3)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5)晶體: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6)非晶體:沒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2、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要達到熔點;
(2)要繼續吸熱。
3、晶體凝固的條件:
(1)溫度要達到凝固點;
(2)要繼續放熱。
4、細節提示:
3、熱量總是在存在溫度差時由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
4、對比
練習題:
1、下列現象屬于什么物態變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 ⑵鐵水澆入模子鑄成鐵件是:______。
2、固體分晶體和________兩類。在松香、萘、冰、玻璃、鐵、蜂蠟中,屬于晶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一同學做某種物質熔化的實驗。當這種物質的溫度達到36℃時,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得到下面一組記錄數據:36℃、39℃、42℃、45℃、48℃、48℃、48℃、51℃、54℃、57℃這種物質是______體,這種物質是________。
4、夏天喝飲料常加些冰塊,這種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識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們用鎢做燈絲,是因為鎢具有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
a、-40℃的水銀變成0℃的水銀 b、冰變成水
c、食鹽放入水中化成鹽水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
7、純凈的48℃的海波是:( )
a、液態 b、固態 c、固液混合 d、以上狀態都可能
八年級物理熔化與凝固教案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識點篇三
一、本節三維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知道一些物質的熔點。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區別晶體和非晶體,感悟物質世界的美麗多姿。
經歷固體熔化的實驗探究過程,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學習根據實驗數據做出物理圖像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有關注環境溫度的意識。
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與生產、生活相結合。
關注自然現象,產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的興趣和欲望。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是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
本節難點是實驗數據的圖像轉換方法。
三、教學實施建議
(一)教學過程
本節安排3個教學板塊:(1)認識晶體;(2)實驗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3)液體的凝固。
1.認識晶體
學生對將固體區別為晶體和非晶體認識不足,教師應著力調動學生的觀察積累,利用教科書提供的圖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見晶體和非晶體的實物、模型、圖片資源,首先讓學生建立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宏觀依據——形狀規則與否的概念,初步認識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2.實驗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
不宜將本板塊變為演示,要舍得投入時間,引領學生經歷固體(含晶體與非晶體)熔化的實驗探究全過程,初步領略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這也是課時安排建議本節2課時的主要原因。
(2)為了研究提出的問題,重要的是組織學生討論,制訂出分工合理、實用高效的探究討劃和實驗設計方案。
各組首先應選取一種晶體、一種非晶體作為對比研究對象;為了使結論具有普遍性,各組所選研究對象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不同。其次,要探究熔化規律,自然需要將研究對象熔化,怎樣熔化?在熔化過程中需要觀測記錄哪些數據和現象?需要什么實驗器材或儀器?要否自己尋找或自制?這些都不要教師給定。這些問題需要師生討論,達成共識,并要有所約定。例如,各組達成借助酒精燈加熱晶體和非晶體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約定定時(例如每隔30s)記錄加熱過程中晶體和非晶體的溫度,并確認當時研究對象的狀態,直到熔化持續一段時間為止。至于各組探討的具體問題,例如,停止加熱后,熔化情況怎樣?是選取冰和蠟,還是選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別的作為研究對象?是用水浴法加熱,還是直接加熱?都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對待。需知:規范完美的科學探究純屬理想模型,在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組織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組探究過程的差異應視為寶貴的課程和教學資源,使得合作交流、討論評估更具實際價值。
(3)在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過程中,應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①進一步鞏固使用酒精燈或無煙臘加熱物體的規范要求。
②了解實驗室常用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構造特點、溫度范圍及分度值。
③學會測量溫度,知道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
·確認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
·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量的物體充分接觸。
·當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仍需和被測物體接觸(體溫計除外)。
·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待熔固體應為細粒或粉末狀。
·盛裝待熔固體的試管應較細,以增大受熱面積。裝入試管中的待熔固體應適量(過少,則熔化過程太短,不利觀測;過多,則受熱不均勻)。
·優選間接加熱(例如水浴)法,并用兩枚溫度計同監測試管內外的溫度,調整控制熱源加熱力度,使內外溫差保持在2~3℃左右。
·建議學生先做非晶體熔化實驗,再做晶體熔化實驗。用意有二:前者較易成功且易理解;能夠對后者產生更強列的印象和反差。
⑤指導學生分工合作,高效安全地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4)在數據處理、討論交流和評估環節,教師的主要工作應集中于:
①激活學生尋找和比較數據規律的需要。
②幫助學生回顧數學上描點作圖的一般方法及其優點,指導學生在方格紙上描畫物質熔化曲線。
③熱情支持學生的附加探究實驗,允許學生重做或部分重做實驗,以便擴大交流和評估成果。
④為學生提供討論和評估的必要物質條件,例如,提供視頻展臺或實物投影儀,用以展示各組所得熔化曲線和數據記錄表格。
⑤實驗結論不宜絕對化。為了達成共識,應組織學生對比分析、總結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過程,歸納出二者的同異點,總結出晶體熔化的兩個必要條件:①達到熔點;②繼續加熱(吸收熱量)。
(5)得出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后,教師可予以擴展。
①給出熔點概念。指出熔點是晶體物質的基本屬性之一。生活和自然界中,生產和技術上,許多現象和應用都與熔點有關。
②引導學生用分子動理論初步解釋熔化的吸熱過程。
③介紹常見物質的熔點,使學生對之有定性的了解。要求記住冰的熔點。
3.液體的凝固
教科書對液體的凝固處理較為粗略,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采用有意的接受學習方式進行。
(2)凝固過程和凝固曲線。引導學生對比冰(晶體)熔化過程的三個階段,采用類比的方法,分析水(液體)凝固過程的三個階段的吸放熱特點和溫度變化特點。要明確:雖然同種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但兩種曲線卻具有不同的物理含義。同時總結歸納出熔融狀態下的晶體凝固的兩個必要條件:①達到凝固點;②放出熱量。還應對比分析熔融狀態下的晶體與非晶體的凝固過程的異同點。使學生獲得相對完整的固液變化的認識。
為了同一目的,建議布置課外實驗探究活動:利用冰箱設計實驗,研究水的凝固過程并畫出水的凝固圖像。
(3)組織學生綜合運用熔化和凝固規律,特別是聯系5.1自我評價中的屋檐上冰錐的形成過程,交流討論教科書有關“火山爆發后”內容,要求學生做到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必要的推理分析。
熔巖在流淌過程中,將因向周圍放熱而導致溫度不斷降低。雖然剛從火山口噴出時巖漿溫度相同,但凝固點(熔點)高的礦物巖漿將首先凝固,這些凝固的礦物要么沉積下來,要么隨未凝固的巖漿向前推移,直到所有巖漿均在火山口周圍依山傍勢凝固。基本上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正長石、白云母、石英排列。
(二)材料準備與實驗設計
1.實驗材料準備
本節教學需要準備的材料有溫度計、試管、酒精燈或無煙臘、鐵架臺等。
冰塊、海波、峰蠟、松香等均由實驗室統一制備。其中冰塊由實驗室用電冰箱統一制備,學生只需按設計要求制成碎冰即可使用。海波,化學名稱“硫代硫酸鈉”,分子式na2s2o3,商用海波常為較大的晶粒,通常在試劑商店或照相器材商店有售。海波熔點為48℃,因含有雜質可略有不同。
順便提及,以往教學中常選固態萘(熔點為80.5℃)作為研究熔化和凝固過程的實驗器材,因為萘在加熱過程中會放出有毒揮發物,現已廢止。
2.實驗設計
(1)在用大蘇打(硫代硫酸鈉)做晶體熔化實驗時,試管中晶體粉末不宜過多,只要全部熔化后仍能浸沒溫度計測溫泡即可。實驗中溫度計測溫泡不要和試管壁接觸,為了使晶體粉末受熱均勻,可在粉末中混一些碎的細銅絲,加熱時應不斷攪拌。為了縮短加熱時間,不要用冷水,起始溫度可高些(35~40℃之間),每隔l分鐘記錄l次溫度,大蘇打的熔點在47~49℃左右(由于總會含有雜質,一般不可能正好是48℃)。實驗時,最好用另一溫度計測水溫。如果環境溫度太高,水溫上升太快,會使大蘇打熔化太快,畫出熔化圖線的平直部分太短。為了充分顯示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的特性,加長曲線的平直部分,實驗中當加熱到大蘇打開始熔化時,應適當減緩加熱,甚至停止加熱一會兒,讓大蘇打逐步從50~60℃的水中吸熱熔化。從開始熔化到全部熔化大約持續4分鐘左右溫度不變,整個實驗中約需記錄12~15個數據,持續15分鐘。縱軸起始溫度應為35℃,所標溫度范圍35~60℃。
(2)探究冰的熔化規律:
用圖5-2-1所示的學具裝置也可以探究冰的熔化規律。注意觀察狀態變化過程,并且每隔10秒鐘記錄一次溫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過2分鐘為止。
(3)利用電冰箱研究水的凝固過程:
可安排為課外實踐活動,意在對課堂教學中液體凝固類比結論的驗證。
四、發展空間
(一)“自我評價”參考答案
1.0℃,bc段
2.非晶體
(二)“家庭實驗室”指導
吊冰游戲:鹽的熔點高于冰的熔點。冰上撒些鹽,因鹽的溫度高于0℃,致使局部冰面熔化,鹽溶化在水中吸熱,使繩子周圍冰面上熔化的冰重新凝固,故而幾秒鐘后就能用繩子把冰吊起來。
類似的,可做“復凝”游戲:將一塊冰置于桌面上,把兩端懸掛重錘的細線橫置于冰塊上表面,則可見細線緩慢切過冰塊落至桌面,而冰塊仍是“堅冰”一塊,依稀還可找到細線“切豆腐”的痕跡,但“豆腐”重新又連成一片。這是利用冰在壓力下熔點提高的特性實現的。
晶體花園:水在蒸發過程中吸熱,將加速食鹽水的凝固,由于瓦片放置和色素沉著,碗中各處食鹽結晶析出的形狀殊異,因而生成漂亮的“晶體花園”。
(三)“物理在線”和“走向社會”指導
太空材料:組織學生下載網上信息或去圖書館查找資料,走訪專家學者,集中討論以下問題:(1)什么是太空材料?(2)太空材料成本昂貴,為什么要制選太空材料?(3)你希望太空實驗工廠制造什么新的材料?說說你的設想。
五、教學資源
(一)教學視頻
1.晶體世界(見“教師備課系統”光盤)
2.火山(見“教師備課系統”光盤)
3.太空材料(見“教師備課系統”光盤)
(二)參考資料
1.溫度計的發展
溫度計是測溫儀器的總稱。依據所用測溫物質的不同和測溫范圍的不同,有煤油溫度計、酒精溫度計、水銀溫度計、氣體溫度計、電阻溫度計、溫差電偶溫度計、輻射溫度計和光測溫度計等。
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大。后來伽利略的學生和其他科學家做了各種改進,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法國人布利奧在1659年制造的溫度計,他把玻璃泡的體積縮小,并把測溫物質改為水銀,這樣的溫度計已具備了現在溫度計的雛形。之后德國人華倫海特在17利用酒精,在17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制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他觀察了水的沸騰溫度、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鹽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經過反復實驗與核準,最后把一定濃度的鹽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0℉,把純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32℉,把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定為212℉,用℉代表華氏溫度,這就是華氏溫度計。
在華氏溫度計出現的同時,法國人列繆爾(1683-1757)也設計制造了一種溫度計。他把冰點和沸點之間分成80份,定為自己溫度計的溫度分度,這就是列氏溫度計。
℉=9/5℃+32,或℃=5/9(℉-32)。
1848年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創立了開氏溫標:也稱熱力學溫標。熱力學溫標每一度的大小和攝氏溫標完全相同,不過,它不是以水的冰點作為零度的,而是以理論上所說的分子熱運動將完全停止時的溫度,即-273.16℃作為零度,用k表示。要物質的熱運動完全停止是絕對不可能的,-273.16℃只不過是人們可以無限接近,但永遠也不可能達到的溫度。這一溫度也叫做絕對零度。
現在在說英語的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常用華氏溫度;而世界科技界和工農業生產中,以及我國、法國等大多數國家則常用攝氏溫度;在科學研究中,一般使用熱力學溫標。(張計懷)
2.太空材料
1987年以來,我國多次利用返回式衛星搭載,進行空間材料加工試驗,目前已取得較大進展。把需要合成的材料,放人特制的同一容器中,裝進太空爐,隨衛星一道送人太空,在太空通過太空爐,對材料進行加溫,熔化,再降溫,變成固體,合成出新的材料,然后伴隨著返回式衛星,回到地球,由此加工出的材料,人們俗稱它為太空材料。
1987年,我國在太空成功地制造出砷化鎵晶體,當時在國際科技界引起高度重視。來,我國又先后利用返回式衛星,在空間試驗加工出了碲鎘汞、銻化銦、鉛鋁合金等數十種新型材料。
由于地面和空間環境有別,所以加工材料可利用的外界條件不同,空間實際上是人類所需要探索研究的新領域。鋁和鉛在地面的比重相差很大,鋁輕鉛重,即使把它們熔化變成液體狀,最后鉛也要沉在容器的下面,鋁則要浮在上面,二者實在是難以混合在一起。到了太空,基本克服了地球的引力,鋁和鉛就可非常容易地混合在一起。
根據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太空,把氣泡加入到熔化后的金屬中去,并使它們均勻分布,這樣就有可能制造出比普通泡沫還輕的金屬體。由于物體到了太空幾乎沒有輕重之分,所以能夠比較容易地把不同比重的物質合成在一起,從而得到地面難以得到的更有價值的材料。用砷化鎵制造出的微波晶體管,是衛星通訊和移動通訊性能優越的口和耳。在太空合成的高質量的碲鎘汞單晶,用于制造紅外探測器,則是導彈、遙感衛星更為敏銳的.眼睛。
人類在空間制造材料,目前還處在試驗和起步階段。今后隨著有關學科和技術的進步,一定會得到更大發展,從而更加廣泛地服務于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
3.影響熔點的因素
(1)壓強。平時所說的物質的熔點,通常是指一個大氣壓時的情況;如果壓強變化,熔點也要發生變化。熔點隨壓強的變化有兩種不同的情況.對于大多數物質,熔化過程是體積變大的過程,當壓強增大時,這些物質的熔點要升高;對于像水這樣的物質,與大多數物質不同,冰熔化成水的過程體積要縮小(金屬鉍、銻等也是如此),當壓強增大時冰的熔點要降低。
如下兩圖中ol稱為固液兩相平衡曲線,又稱為熔化曲線.該曲線的左方表示固相穩定存在的區域,右方一定的區域是液相穩定存在的區域,而線上的任一點,都代表固液兩相平衡共存的狀態。ol線表示了該物質的熔點隨壓強變化的規律。兩圖中ol線的斜率都很陡,說明物質的熔點隨壓強的變化很小,例如冰的熔點,每增加一個大氣壓,熔點才下降0.0075℃,而要使冰的熔點下降1℃,則必須使壓強增加1.75x107pa,約為大氣壓的170倍。兩個圖的斜率的正或負,反映了兩類物質隨壓強的增大,熔點升高或降低的規律。
(2)溶有雜質。以上討論的都是純凈的液態物質,如果液體中溶有少量其他物質,或稱為雜質,即使數量很少,物質的熔點也會有很大的變化,例如水中溶有鹽,熔點就會明顯下降,海水就是溶有鹽的水,海水冬天結冰的溫度比河水低,就是這個原因.飽和食鹽水的熔點可下降到約-220℃,北方的城市在冬天下大雪時,常常往公路的積雪上撒鹽,只要這時的溫度高于-22℃,足夠的鹽總可以使冰雪熔化.合金又稱為固態溶液,因為合金在液態時也可以看做是一種金屬溶于另一種金屬之中的溶液,因此合金的熔點比單質低屬熔點要低,而且比組成合金的每一種金屬的熔點都低.例如錫的熔點是232℃,鉛的熔點是327℃,按一定比例組成的鉛錫合金的熔點則只有170℃,而由鉍、錫、鉛、鎘組成的合金的熔點可降低到70℃,常應用來制作保險絲、焊絲等。
八年級物理熔化與凝固教案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識點篇四
由于這節課是學生動手探究操作,得出在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難以控制,并課堂40分鐘時間不夠充足,導致以往多次學生實驗不太成功,那就為之后分析其科學規律設置了障礙,以致這節課的重點內容無法在課堂上順利完成,學生聽得還是一知半解。見到如此,我備課時調整了教學方法,把學生探究改成了演示,但雖然使用演示溫度計,課堂能夠容易調控教學進程,但是存在問題也是顯而易見,前面幾桌能夠看見溫度變化,但是后面同學還是不能讀出溫度計示數。但更重要學生不能觀察到物態變化,不能調動學生自由參與其中科學探索樂趣。
今后的改進意見:
1、對于如何上好這節課,最關健還是學生對實驗完成效果,否則就無從談起,但如何在40分鐘不僅要求學生能設計實驗并完成操作過程,畫出圖象規律,這對學生動手能力和組員之間配合協作能力要有很高要求。所以在課堂前就要省略實驗操作過程,只要求學生能夠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然后總結規律,這樣就可為下面討論節省大量時間。
2、藥品少量點,還要用適合溫水加熱,千萬不能用熱水和冷水。
3、觀察數據后在書中表格圖紙上繪制圖線時,要控制好小組討論的`氣氛,使小組每位同學都參入到學習中去,達到共同掌握好知識的效果。
4、在教學中做為老師定要先進行演示,發現其中操作方法和規律及實驗改進方法,然后才能在課堂上容易調控學生實驗進程,注重學生分析能力培養。
八年級物理熔化與凝固教案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識點篇五
凍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凍縮而成
b.豆腐自身膨脹而成
c.外界的冰雪扎進豆腐里而成
d.豆腐里面的水受凍先結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
八年級物理熔化與凝固教案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識點篇六
1、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根據熔化時溫度的特點可以分為晶體熔化和非晶體熔化。熔化時都需要吸收熱量。
2、晶體在熔化時的溫度特點:吸熱但溫度不變。晶體熔化的條件是: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吸熱。兩者缺一不可。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實驗
1、實驗提示
(1)冰塊和石蠟盡量碎小,碎冰最好選用蒸餾水結成的冰塊。
(2)將冰和石蠟碾成粉末,用下小上大的的金屬圈旋轉攪拌,這樣使冰和石蠟受熱均勻,便于觀察。
(3)實驗每隔1in記錄一次溫度,同時注意觀察冰與石蠟狀態的變化,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觀察3in。
(4)在冰和石蠟的.熔化實驗中,采用“水浴法”加熱。
(5)實驗時,讓少數小組觀察石蠟的熔化過程,多數小組觀察冰的熔化過程。實驗小組每個同學要有明確分工,如專人負責報時間,專人負責觀察溫度和照顧儀器,專人負責記錄等。
2、實驗用品
試管、酒精燈、溫度計、石棉網、鐵架臺、燒杯、水、冰、石蠟等。
3、探究活動
(1)實驗過程
參照如圖所示實驗裝置, 將實驗器材組裝好。采用“水浴法” 給小冰塊和石蠟碎屑加熱,觀察溫度計的示數和冰、石蠟的狀態變化。
實驗結論
a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從外界吸熱。
b晶體是在一定溫度下熔化的,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非晶體沒有熔點。
c晶體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處于固、液體共存的狀態,非晶體熔化時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狀態。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物理期中考熔化和凝固知識點就到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學期努力,豐富自己,鍛煉自己。
八年級物理熔化與凝固教案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識點篇七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氣態、液態和固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凝固過程培養觀察能力。
2、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認識圖象、利用圖象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善于實踐和勇于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和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凝固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總結出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并用圖象表示出來。
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石蠟、水、火柴、坐標紙、投影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生甲]自然界的物質常以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存在著。
[生乙]冰是固體,水是液體,水蒸氣是氣體?
[生丙]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往往發生改變。
[生甲]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屬熔化過程?
[生丙]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結成冰屬凝固過程。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物質的熔化和凝固與什么因素有關系,有什么樣的變化規律。
1、熔化和凝固(板書)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melting),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師]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生甲]應該不相同。
[生乙]固態的鋁、銅、鐵等金屬,在很高的溫度時才會變成液態。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溫度。
[生丁]熔化過程中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
[生戊]熔化過程中給物質加熱,這時溫度是不斷上升,還是不變?
[師]現在提出了固體熔化時溫度是怎樣變化的問題,大家相互討論,利用桌子上的儀器通過探究實驗來解決。先制訂計劃和方案。
[方案一]把裝有一些海波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里,用酒精燈通過燒杯和水給海波均勻、緩慢地加熱,并攪拌。注意觀察溫度計讀數和海波的狀態變化,當溫度達到4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填入表中。
[方案二]把石蠟放在試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燒杯里,用酒精燈通過燒杯給石蠟均勻、緩慢地加熱。注意觀察溫度計讀數和石蠟的狀態變化。當溫度達到4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石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填入表中。
[師]這兩個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們可按照這兩個方案來做實驗。我們先看掛圖。注意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學生看完后,宣布開始分組實驗,教師巡視,隨時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生甲]給海波加熱,海波溫度不斷升高,當溫度上升到48℃,時,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雖然還在繼續加熱,但海波的溫度卻保持48℃不變,直到完全熔化后溫度才繼續上升。
[生丙]從我們組對海波熔化實驗現象的`分析討論,認為這個現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溫度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生丁]我們組對石蠟熔化實驗的現象進行分析討論,認為這個現象表明,石蠟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
[師]同學們回答地很好,實驗觀察很仔細,每組同學都團結協作,討論也很激烈。我很高興,看來大家對學物理很感興趣。現在我們打開課本,方格紙上縱軸表示溫度,溫度數值已經標出;橫軸表示時間,請自己寫上,根據你們的實驗數據,在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學生們畫圖,教師巡回指導]
[師]同學們根據你對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海波和石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
[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溫度升高,在熔化中溫度不變,在熔化后溫度繼續上升。
[生乙]石蠟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都在上升。
[師]現在我們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發生錯誤?相互討論你們進行論證的根據充分嗎?實驗結果可靠嗎?并與同學們進行交流。看看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組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寫出實驗報告。
學生們相互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師]從海波和石蠟的熔化實驗,我們還能總結出什么?
[生甲]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這類固體有確定的熔化溫度,叫做晶體(crystal)。
[生乙]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地吸熱,溫度就不斷地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這類固體叫做非晶體(noncrystal)。
[生丙]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meltingpoint)?
[生丁]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師]晶體除熔化時有一定溫度,在晶體凝固時也有一定溫度,這個溫度叫做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2、熔點和凝固點(板書)
(1)熔點——晶體熔化時,有一定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2)凝固點——晶體凝固時,有一定凝固溫度叫做凝固點。
[生甲]晶體的熔點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點和凝固點有什么用?
[生甲]鎢的熔點為3410℃,用來做燈絲,不容易燒斷。
[生乙]水銀不能用來做寒暑表中的液體,它的凝固點為—39℃,太低。
[師]看來大家已知道它們的用途,思考想想議議?
[想想議議]
[生甲]ab段為固態,溫度不斷升高。
[生乙]b時刻為固態,c時刻全部變為液態,bc段為固液共存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生丁]cd段為液態,溫度升高?
[生戊]ef段為液態,溫度下降?
[生己]f時刻晶體開始凝固,到g時刻全部變為固態,fg之間是固液共存態、溫度不變。
[生庚]gh為固態,溫度隨時間下降。
[師]回憶海波的熔化實驗過程和溫度變化,看看還能找到什么規律?
[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實驗和石蠟熔化實驗中,無論溫度變否都需要加熱。
[生乙]在凝固過程溫度不變,卻繼續放熱。
[生丙]這說明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
[生丁]晶體和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
[師]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幾桶水,可利用水結冰時放的熱使窯內的溫度不會太低,菜不會凍壞。
3、熔化吸熱凝固放熱(板書)
二、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了熔化和凝固,通過對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探究。我們知道了晶體有熔點和凝固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和凝固點?同種晶體熔點和凝固點相同。熔化要吸熱,凝固要放熱。
三、布置作業
閱讀p79動手動腦學物理1,2,3?
[動手動腦學物理參考答案]
1、這種說法有道理。因為雪熔化時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熱,使空氣溫度降低。所以說融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
2、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飯菜變餿,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塊吸熱,使冰周圍的空氣變冷,冷空氣比熱空氣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塊應該放在飯菜的上面。
3、晶體。熔點是80℃,持續16min。
本節課我們學了熔化和凝固,通過對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探究。我們知道了晶體有熔點和凝固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和凝固點?同種晶體熔點和凝固點相同。熔化要吸熱,凝固要放熱。
八年級物理熔化與凝固教案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識點篇八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物理熔化和凝固,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后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化的條件:⑴ 達到熔點。⑵ 繼續吸熱。
定義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 叫凝固。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后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的條件:⑴ 達到凝固點。⑵ 繼續放熱。
物因振動而發聲,振動停止停發聲。固比液氣傳聲快,真空不能傳播聲。
感知聲音兩途徑,雙耳效應方向明。規則振動叫樂音,無規振動生噪聲。
分貝強弱要注意,樂音也能變噪聲。防噪產生阻傳聲,嚴防噪聲入耳中。
聲音大小叫響度,響度大小看振幅。距離太遠響度小,減少分散增大聲。
聲音高低叫音調,頻率高低調不同。長松粗低短緊高,發聲物體要分清。
同一音調樂器多,想要區分靠音色,只聞其聲知其人,音色不同傳信息。
超聲次聲聽不到,回聲測距定位妙。b超查病信息傳,超聲碎石聲傳能。
消耗電能的快慢,電功率用p表示。
1秒之內耗電能,叫這電器電功率。
p等電能除時間p=u/t,電壓電流兩相乘p=ui.
功率單位是瓦特,1(w)等1伏安,1w=1va.
已知p、t求耗能,w等于p乘t.
歐姆定律說電流,i等u來除以r.
三者對應要統一,同一導體同一路。
u等i來乘以r,r等u來除以i.
電阻串聯要變大,總阻等于分阻和,r=r1+r2.
電阻并聯要變小,分阻倒和為倒總,1/r=1/r1+1/r2.
測量小燈泡電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電壓電流表,燈泡滑動變阻器。
連接開關要斷開,閉前阻值調最大。
可以抽象為硬棒)。
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把支點和動力作用點的連線作為力臂時,該力臂最長,與該力臂垂直的力就是最小的力。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2.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桿的平衡:杠桿處于靜止狀態。
3.杠桿的分類
⑴省力杠桿(即動力小于阻力):因為f1l2。省力杠桿雖然省力,但費距離,即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比阻力作用點大。
⑶等臂杠桿(即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因為f1=f2,所以l1=l2。等臂杠桿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例:天平、定滑輪。
1.i=u/r(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i=i1=i2=…=in (串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電流處處相等)
3.u=u1+u2+…+un (串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
4.i=i1+i2+…+in (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干路上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5.u=u1=u2=…=un (并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都等于電源電壓)
6.r=r1+r2+…+rn (串聯電路中電阻的特點: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7.1/r=1/r1+1/r2+…+1/rn (并聯電路中電阻的特點: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之和)
8.r并= r/n(n個相同電阻并聯時求總電阻的公式)
9.r串=nr (n個相同電阻串聯時求總電阻的公式)
10.u1:u2=r1:r2 (串聯電路中電壓與電阻的關系:電壓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的電阻之比)
11.i1:i2=r2:r1 (并聯電路中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流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的電阻的反比)
八年級物理熔化與凝固教案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識點篇九
1.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的熔化與凝固的規律一嗎?
主要是探究熔化與凝固時的溫度變化、狀態變化規律
2. 假設和猜想:
不同物質的熔化規律相同
不同物質的熔化規律不相同
實驗所需器材
3、試驗設計及要求
把硫代硫酸鈉和蠟加熱,并把溫度計放入兩種物質中,從40℃開始1分鐘觀察它們的狀態和讀出相應的溫度,直到全部熔化后為止。
為了觀察它們的狀態和溫度設計表格
思考:
對海波的加熱方式是水浴加熱,實驗中為什么要水浴加熱?
注意事項:
(1 、)
(2、)熔化過程中攪拌器要不斷輕輕攪拌
4、海波與蠟的熔化曲線分析
5、結論: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溫度;(達到48℃)
熔化過程吸收熱量,保持溫度不變
2.石蠟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過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二、)熔化
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海波、冰、食鹽、萘、各種金屬
非晶體:蠟、松香、玻璃、瀝青
1.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2.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3.晶體熔化條件:
(1)達到熔點;
(2)繼續吸熱。
幾種晶體物質的熔點
(三、)凝固
1.晶體凝固時有確定的溫度;
非晶體凝固時沒有確定的溫度。
2.凝固點:液態晶體物質凝固時的溫度。
同一種晶體物質,凝固點 = 熔點。
3.晶體凝固條件:
(1)達到凝固點;
(2)繼續放熱。
(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解釋現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溫度為0℃的房間里,冰能不能繼續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