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靈活運用修辭手法和修辭技巧的表達,能夠給文章增色和生動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一
今年冬至,我心血來潮向爸爸學習包餃子。爸爸問我冬至吃餃子的來歷,我搖了搖頭,他便介紹道: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睋f冬至吃餃子的風俗和張仲景有關。有一年張仲景辭官回家,看到鄉親們饑寒交迫,耳朵也凍爛了,十分心疼,便用羊肉和驅寒藥放在水中煮。將它們撈出來后,再將羊肉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做成“嬌耳”,然后將驅寒嬌耳湯分給鄉親們。為了紀念張仲景,人們學著“嬌耳”做成食物,也就是如今的餃子。
介紹完,爸爸又說:“拿了面皮,在中央處放肉,再在周圍點水,對折過來,壓緊開口處,最后壓上褶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面皮,學了起來:放肉,點水,對折,壓緊,壓褶皺······做好了,爸爸又笑了起來:“你的褶皺壓得太用力了!”我一看,捏得像雞冠一樣。我不甘心,又做了起來:不是肉太少,就是水蘸得太多;不是壓得不緊,就是褶皺難看······一個個“怪胎”接二連三地誕生了。屋子里充滿了全家歡樂的笑聲。
下鍋咯!餃子如同鴨子一個個跳入水中,在水里歡快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上蹦下跳,開心極了。
我喜歡冬至和冬至的餃子,我喜歡家鄉的風俗,它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二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但是最重要的節日是春節,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在我的家鄉有這些風俗分別是:“吃餃子,扭秧歌,看冰燈,舞獅子,放鞭炮……”
在一年來臨之際,我們家會去超市買一些春節用的物品和吃的,回到家后我的奶奶會將買回來的面粉弄成面團,再在里面包上豆沙,再放進天然的冰柜里,因為我的老家很冷,所以我們可以直接把豆包放到陽臺上。把這些干完,我們還會把房子擦的一塵不染。弄完了我會和我的爺爺去門外面貼對聯,我們把舊的摘下來,把新的貼上去。然后我的姑姑們會帶我去買一身新衣服,因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姑姑還會再給我買一身紅衣服預祝一年吉祥、安康。
過年的時候,我會和我的爺爺和爸爸一起出去放鞭炮,到了晚上我的奶奶會去參加扭秧歌舞,我便和我的爺爺去看冰燈,和冰雕。等回到家我和我的家人們會看春晚,等到了十點我們會一起去包餃子,我會在兩個餃子里包上硬幣,只要有人吃到硬幣,就代表著在新的一年里會有好的福氣,有好的運氣,我們還會在餃子里包兩個甜的,要是有人吃到了,就代表著新的一年里會甜甜蜜蜜的。等吃完了餃子,剛好是十二點左右,我們會全家出動,我負責盯著表看,等到了十二點整我們會點燃煙花。
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會去爬山,滑冰。并且會好好的休息一天。
這就是我老家的風俗,如果你們家也有這樣有趣的風俗,那就說來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三
年前的二十三號,家家戶戶都要做一件事——祭灶神。
我們家的祭灶神可是一流,這蠟燭不一般,要粗要紅要大,小時候也叫它“紅大管”,在它的面前要放三個紅蘋果,三個橙子和一些祭灶果。這祭灶果,我們家前三天就買好了,到了那天在灶神面前放一大堆祭灶果,祭灶果名不虛傳,有油果、有紫米做的塊、有白米做的塊,而我最愛吃油果,因為它甜而且脆,好吃的快要飛起來。吃不到它,我的內心就像油煎一樣難受??晌蚁氤?,我只好吃米塊了,沒想到這塊很好吃,又甜又硬。在吃之前要先拜一拜灶神,這樣可以有好運。
在后面幾天還要齋飯。要放幾個紅盆但比一般的盆子大的多,而我就成了奶奶的得力干將。她放完食物我用剪刀剪紅色的圓圈,要一元大小的,放在食物上。放完便放幾個鐘頭,就能換成菜了。比如魚、芹菜炒豆干、紅膏熗蟹……我在擺菜,奶奶在側面放筷子。以前我什么都不懂,亂動椅子,還在屋子里亂跑,而現在我一點也不敢亂動,生怕惹家人們生氣。
吃湯圓可是老多做法了,比如煮、炸、烤。烤可是湯圓的頂峰了,蛋撻的皮包著湯圓,而且烤出來的味道很香,外酥里嫩,一口下去全是芝麻。
過年習俗各式各樣,可是在家鄉寧波過年那叫一個“五彩斑斕”。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四
我的老家在農村,所以也有很多講究。特別是春節,我們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餃子……這些習俗一個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放鞭炮。
每次過年,爸爸總要去村里的小賣部買一點鞭炮。等鞭炮買回來,我們就開始盼著天黑。
有一年春節,爸爸還是和之前一樣,去了小賣部。登巴巴回來,手里卻多了個“金字塔”。“這是什么啊?”好奇的表弟沖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里看了又看?!胺帕司椭懒恕!蔽尹c了根樹枝,一手捂著耳朵,一手拿樹枝點火,身子向后仰著,打算一點上火就跑。由于不知道這“金字塔”是什么東西。表弟表妹都躲遠遠的。爸爸在一旁微笑著,期待一會的精彩瞬間。
“點著了!點著了!”表弟見引火繩點燃了,大喊大叫。我聽了連忙跑開了、只見無數火花從“金字塔”里竄了出來,構成了一個“火花噴泉”。這“火花噴泉”正如我們內心一樣,十分燦爛,十分歡快?!盎鸹▏娙弊阕愠掷m了兩分鐘,放完了弟弟贊嘆不已:“太酷了!不僅放出來很漂亮,持續的時間還長。”我也想起了一句詩“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時,妹妹說“為什么要在春節放鞭炮啊!”弟弟聽了,也一臉疑問。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給孩子們講故事一樣,給他們講故事:“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一個老人來到一個人家里,幫助人們嚇跑“年”。他讓老婦人在家里剁餡做餃子。到了晚上,“年”看到這家點了很亮的燈,又有剁餡的聲音和門上的紅紙,有些害怕。這時,那個老人走了出來,他穿著紅衣服,并點了鞭炮,把“年”嚇跑了。于是,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留了下來,包括給壓歲錢又要裝到紅包里。”
表妹表弟聽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說:“春節每一個習俗都有傳說和故事,一會我挨個給你們講?!?/p>
春節有很多習俗,過春節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個習俗的由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五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首王安石的《元日》把新年迎新春時的熱鬧體現了出來,寫得可真是好啊!現在就來我的家鄉看看吧。
按照我們家鄉的規矩,春節在正月初一開始。首先,一大早起來后,要先洗澡,洗完澡要換上新衣服,預示新的一年到來。然后,隨意吃個午飯,重頭戲還在后面呢!接著,下午要開始忙碌起來了,先把春聯貼上,然后開始采購食材,為晚上的年夜飯做準備。年夜飯的食材可大有講究: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余),蓮藕(寓聰明),腐竹(寓富足)組成的。活脫脫一個吉利晚餐,吃的全是由含有特殊含義的菜做的。
不僅如此,春節這天還沒完呢,吃完年夜飯,我們還可以放鞭炮,鞭炮是在下午買菜時買的,一群小伙伴聚在一堆,拿出自己的鞭放在地上,和其他鞭放在一起,接著,挑選自己喜歡的鞭,一起到田野把鞭點燃,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
當然除了放鞭炮,我們還得守歲,無非就是看看春晚,吃吃零食,大人們搓麻將,如果實在是忍不住的話,也可以小憩一會兒。
最好玩的還是初二拜年了,像我們家有很多兄弟的,一般都是按順序來,先從大媽家開始拜。一般吃完飯后,就是拿紅包的時候了,關于紅包的俗名是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的人家是父母在晚輩子女里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壓歲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
正月初三一般都是繼續串門,一直持續到正月初五,我們的春節才算過完。
家鄉的風俗,在家鄉時我覺得它就像隨處可買的水一樣稀松平常,可離開家鄉,我才發現它就像博物館里的文物一樣珍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六
你聽說過吊錢兒嗎?那可是天津過春節獨一門的傳統風景。成對的吊錢兒,往玻璃窗棱上一貼,在陽光的映襯下,紅得鮮艷,紅得耀眼,那真叫一個漂亮!我姥姥家在天津,我自然對吊錢兒不陌生了。
天津的吊錢兒,是剪紙藝術的一種。起源于唐朝,一直延續到現在。吊錢兒的顏色古代有五種:大紅、粉紅、黃、綠和藍,現在只有兩種紅色和金色。吊錢兒的形狀是一尺多長、半尺多寬的縱向長方形,上面刻著聚寶盆、花鳥魚等一些精巧的圖案,中間刻著金玉滿堂、合家歡樂等一些吉利的祝語,字與圖案中間用古錢串、魚鱗紋等相連,最下面剪成一條條小幡。貼吊錢兒,和中國傳統的貼對聯、貼福字一樣,象征著人們對新的一年吉祥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記得有一年,如果沒記錯,那是我第一次回天津過春節。充滿好奇心的我,自然對天津過春節的習俗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吊錢兒。媽媽和姥爺上街買了很多吊錢兒,回家之后,我便自告奮勇要貼吊錢兒。媽媽認真地說:“貼吊錢兒,很有說道,必須貼在門窗玻璃上方的橫棱上,不能將吊錢兒的整個畫面都粘上,而是只貼吊錢兒的最上端。這樣開著門窗,小風一吹,任其搖擺,所有的祝福和運氣都吹進來了。還要謹記一條,吊錢兒必須是雙數,意味著好事成雙?!痹瓉砣绱恕N议_始貼吊錢兒了,可是身高不夠,只能站在椅子上面貼,結果貼得歪歪扭扭,幸虧媽媽幫忙把吊錢兒貼正。一陣微風吹過,火紅的吊錢兒輕輕搖擺,屋子里立刻增添了過年的熱烈氣氛。
轉眼間,到了正月二十五,我在屋里玩,忽然聞到了一股香味,便跑了出來。只見媽媽和姥爺正站在窗戶前,揭著年前貼的吊錢兒。我看著心疼,著急地詢問:“媽媽,為什么要把吊錢兒揭下來呢?我們貼錯了嗎?”聽見我幼稚的問題,媽媽笑了,“當然沒有!今天是正月二十五,天津叫‘填倉節’,都要把吊錢兒揭下來,放在柜子里保存,填倉嘛!天津還有一句俗話,‘填倉填倉,干飯魚湯’這不,正燉著鯽魚湯呢!”我高興得拍手叫起來:“怪不得這么香呢!”
“京津百里遠,別是一鄉風。”貼吊錢兒,是天津獨特的傳統風俗,是中國寶貴的文化精粹。明年春節,記著貼吊錢兒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七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春節盼來了。
除夕那天,媽媽拎著我上街,陪她買菜,街上人山人海。物品各式各樣,什么都有。我走在大街上四處張望,橋街邊一個賣鞭炮的老人正在大喊:瞧一瞧,看一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鞭炮大減價。一群人聞聲趕來把那邊買。賣鞭炮的小攤被堵得水泄不通。
看右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在和一位店主砍價,這位老奶奶平時說話磕磕巴巴,沒想到在砍價時說得滔滔不絕。此時的店主崩潰了,算了,大過年的,按她出的價格賣給她吧。老奶奶拿著東西滿載而歸。
媽媽買來蔬菜水果肉等就拉著我回家了。
到了晚上,媽媽、奶奶、嬸嬸一齊擁在廚房包餃子,爸爸、爺爺、叔叔在家高談闊論,我弟弟表妹躲在一個地方玩兒游戲。我們玩了一會兒,覺得沒意思。于是趴在窗戶上看夜景。月亮已經掛在了天空中,散發著金黃色的光芒。下面是我住的小區,已經紅通通的一大片,我又來到了廚房,看著媽媽她們包餃子,她們先用手托著皮,用另一只手拿起勺子,舀了一塊肉,放在皮的中間,再將皮的兩端合起來,折成百褶裙的花邊,好美呀!
媽媽看我如此出神,便招呼我一起包。我坐在桌子旁邊,也學著她們的樣子包了起來,沒一會兒,一個餃子包成。我托著餃子。滿是得意,可是下一秒,餡兒就破皮兒而出,撲在了我的手上。我連忙在拿了一張皮,在外面包了一層,沒想到,又漏了,我氣急敗壞,一口氣包了三層,這個餃子在其他餃子中算是個大王。
餃子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圍在桌子旁,吃著說著笑著,好不熱鬧。窗外的鞭炮聲響成一片,人們的歡笑聲也響成一片,在預示著新的一年來臨。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八
過年包粽子,是我的老家紹興的一個風俗習慣。
年前的兩、三天,家中的老老少少要提前準備粽葉、糯米、去集市上買肉、蜜棗和纏粽子的繩,等這些都備齊了,大家聚到一桌,開始包粽子。
臘月28晚上,吃過飯,奶奶轉身從廚房拿出粽葉、糯米……我躍躍欲試,心想:這一次我可要大顯身手了!看奶奶先將粽葉卷成漏斗狀,加一小把糯米,夾兩塊香噴噴的肉或蜜棗,再加上一小把糯米,壓實,然后用多出的粽葉封口,繞粽子一圈,最終用線纏住,打一個漂亮的結,一個粽子就如魔術般出此刻奶奶的手里了??茨棠痰膭幼?,流暢得似行云流水,我的心開始癢癢了,在自我的許多次懇求下,奶奶最終同意讓我包一回粽子了。我開始卷粽葉了,這厭惡的葉子就是不聽我指揮,彈開了好幾次,氣得我把粽葉卷成一個圓筒,當望遠鏡玩兒。不知卷了多少次,粽葉才服服帖帖地在我的手上成了漏斗狀,接下來,放糯米、肉,我做得都很順心順手,可是一根繩子又難住了我,拿到一頭,另一頭又掉了、松了。奶奶笑咪咪的走到我跟前說“來,奶奶教你,繩子一頭用手拿住,另一頭用牙咬住,還有一只手扶住粽子,繞兩圈,然后打個結,就大功告成了!慢慢來,心不要急……”我很快就學會了,照葫蘆畫瓢,做出了一個至少能站穩的粽子。
那個晚上,我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有歪了一個角的,也有連站都站不穩的。第二天,天還蒙蒙亮,一股粽香把我從睡夢中叫醒了,我立馬從床上爬起來,沖進廚房,奶奶已經在煮粽子了,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心想快點吃到,奶奶說“快了,快了!再等5分鐘就熟了?!?/p>
等到一開鍋,我就是第一個品嘗者,嗯,還是原先的味道,只是,只是這次的粽子似乎比以往的更香了!因為這是自我親手包的,所以是最香的粽子!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九
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里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里,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后,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十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泵磕甑拇竽耆σ故且荒戤斨凶钪匾墓澣?。這一天,家人們歡聚一堂,辭舊迎新,其樂融融,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
除夕這天,一到晚上,家里的氣氛一下子就變得熱鬧起來了。有人在放鞭炮。從小年臘月二十五起,鞭炮聲日月不絕,沒有間斷過。屋子里,奶奶和四媽、母親一起趕做年夜飯,廚房里面彌漫著酒肉的香味,勾魂攝魄,引人心弦。小弟弟向真喜得快要發瘋了。他自己一個人不斷地進進出出廚房,想看個究竟,卻總是被奶奶和四媽一起攆出了廚房。爸爸、伯伯們、叔叔和哥哥與姐夫一起在家里大掃除,可是,他們笨手笨腳的,弄得烏煙瘴氣。
“拜年啦!”終于,孩子們開始給大人們拜年了,按照習俗,大人們早已準備好了回禮的紅包。這件事在我們孩子眼中,是一年當中最神圣的時刻,萬萬不可少的。孩子們面帶笑容,向長輩們深深地鞠躬,都要呈九十度直角了,要多恭敬有多恭敬,朗聲道一句:“拜年啦?!比缓箝L輩們就會擠出笑容,那笑容很有幾分“慈祥”的味道,并且不知道從哪兒變出來一個“鼓鼓”的紅包,心甘情愿的交遞給我們。雖然在此之前,父母一而再地,再而三地告訴了我們,不要輕易在長輩面前打開紅包,那樣并不怎么禮貌,可還是有人一接到就迫不及待的打開紅包來一探究竟,惹得長輩們哈哈大笑。
這一天我們都穿著新衣,顯現出萬象更新的氣象。我們還一起在門上貼了一幅對聯,紅底金字,甚是好看。
在客廳里掛上一張年畫,畫的是一個大胖小子笑呵呵地“站在地上,懷中抱著一條紅紅的大鯉魚,是為“年年有余”,寓意是:新的一年中我們會豐衣足食,還會留有剩余。
我們開始吃年夜飯了,飯菜與平時不同,特別的好吃,特別的香,明吃好飯后大家伙兒就開始看春晚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和新的一年中的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十一
我的家鄉在烏拉特中旗,距離蒙古國邊境有130公里。冬天非常寒冷,快過年的時候,我們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
我們這里的春節從臘月十五的時候就開始了。街上到處都是擺攤的,有賣對聯的,賣燈籠的,賣干果瓜籽的,賣水果蔬菜的,還有賣衣服和鞋的。人們匆匆忙忙的都在買東西,門市里的人也是滿滿的。
我們全家人都賣了新衣服和新鞋,還買了許多水果和糖塊。小孩子們都買了自己喜歡的炮,我買了飛機炮,火箭炮,還有煙霧蛋。人們都是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拿。
二十九的下午,家家戶戶都貼上紅紅的對聯,掛起高高的燈籠。最熱鬧的是除夕夜,接神的時候夜空像一個巨大的花棚,五顏六色的煙花像一個個小精靈在跳舞,美麗極了。
初一的早上,人們早早的吃過團圓餃子,就去給長輩拜年。我還收到很多壓歲錢呢。
熱鬧的春節,一直持續到元宵節。吃過了香甜的元宵,人們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就都去忙了。我喜歡家鄉的春節,我盼著下一個春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十二
我的家鄉是一個山川秀美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特別熱鬧,因為每家每戶都在忙著準備端午節。
終于等到了五月五日。
早上,太陽還沒下床,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粗魅说暮⒆觽円淮笤缇推鸫擦?,跑進跑出西部的孩子們也起得很早。大人們總是在屋子里和外面忙碌。猜猜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正忙著做端午節的特色食物粽子。那里的餃子很獨特:白糯米和一些紅豆混在一起特別調皮。有些餃子用豬肉包著,味道鮮美。有些餃子用蜜棗包著。你可以吃蜂蜜和蜂蜜。而且形狀也不一樣,有三角形、四邊形、圓錐形、枕形、小寶塔形、圓棒形,一角向上,其他的向四面八方伸展呢!
時間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它就多一點了。人們站在街道兩旁,再次排隊走出家門。穿著節日服裝的年輕人穿梭在街道上,來到鎮上參加一年一度的龍舟競賽。這時,鎮上那條不知名的河流變得活躍起來。
下午三點,比賽開始了。河里的龍舟排成一排,像一群威武的士兵。龍舟上的隊員們準備得很好。他們緊握著槳準備出發。鼓手們也擺出他們自己的姿勢,好像在說:“我不知道?!?;我必須贏得今天的比賽。3點15分,從某處傳來一聲響亮有力的口哨。龍舟似乎是一條真正的龍,在藍色的波浪上劃動,在水面上留下水線。
日落,夜晚的寂靜取代了忙碌的白天。晚飯后,人們坐在樹蔭下的空地上生火,圍著火跳舞唱歌,興致勃勃地談論著下午的比賽。
我家鄉的端午節,樸素而華麗,忙碌而悠閑。走在街上,我非常興奮。因為這也是一個兒童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十三
農歷的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的開端。在我的家鄉,這一天會有祭灶等習俗。
說起這祭灶,可有不小的來歷呢。傳說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灶君、太歲神與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尤其灶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
在以前,每每到了臘月二十三,人們都在灶神像上涂上融化好的糖稀,謂之“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的寓意。
在我們的家鄉,這一天,晚飯還要吃湯面條,但這剛做出來的第一碗湯面條,可不是隨便吃的。這一天做出來的第一碗要給灶王爺以及逝去的親人吃,并在此愿義愿義,趁著這個機會請求保佑家中子孫。
這一天,賣燒餅的店鋪最掙錢了,一大早就能看見一群人圍在鋪邊,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見減少。任憑老板的手再快,也比不過那些買燒餅的顧客??偨Y下來,這一天賺的錢,可是平常工作四五天才賺的。
早些年,在灶王像上涂得糖稀,就是現在的灶糖。它的外表是長方體,里面是麥芽糖,裹滿了白芝麻。一口咬下去,白芝麻的香與麥芽糖的甜融合在了一起,美味極了!
但灶糖咬下去會掉很多渣,聰明的人們將燒餅夾著灶糖吃,既有了甜味也有了咸味,灶糖也不會掉渣了。
小年的到來,讓人感覺到新年的即將來臨,過完這一年,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熱門14篇)篇十四
春節是熱鬧的、幸福的,可元宵節更是令人期待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掛花燈。
終于到元宵節了,我最期待的是元宵節的夜晚。晚上,我看爸爸在做湯圓,就問:“我們為什么要做湯圓?”爸爸回答:“元宵節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做湯圓,湯圓,也叫元宵?!蔽矣謫枺骸盀槭裁匆栽??”爸爸接著說:“在宋代,民間就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p>
接著,爸爸又說:“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棗泥為餡,將餡兒團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滾成,湯圓則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兒,再包餡而成。它們的做法成分風味各異,但是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或湯圓?!?/p>
不知什么時候,湯圓已經做好了,我們吃了湯圓就去掛花燈,這時,弟弟問:“為什么要掛花燈呢?”這個問題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掛完燈以后,我去上網查詢,這才知道,原來掛花燈還有一個傳說。傳說是這樣的:古時有一獵人射死了一只神鵝,玉帝聽后大怒,要為神鵝報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這一消息。人們就決定在正月十五家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下凡時,火光一片。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才得免一難。此后,每至此日,家家便會掛花燈,還真是有趣??!
紅紅火火的元宵節過去,中國人的新年也就過完了,多么難忘的元宵之夜啊,我要永遠記下這美好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