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具有獨特的創意和豐富的想象力,它能夠給讀者帶來樂趣和啟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優秀作文,探索他們的獨特之處。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蚌”等13個生字,讀準字音,分清字形,聯系上下文理解“坦然”、“異想天開”等詞語。
2、通過查資料、學習課文、開展想象,理解沙粒變珍珠的過程,領悟只有朝著預定目標緊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實現愿望,從而激勵學生朝著目標奮發前進。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目標2、3。
三、教學難題:
目標2。
四、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生字卡片、小禮物。
2、學生:查閱沙粒變珍珠的過程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孩子們,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這些禮物將送到哪些孩子的手上呢?誰能在課堂綻放出最奪目的、光彩、最閃亮,誰將獲得這份禮物,先讓我們去欣賞欣賞吧!(出示課件)。
2、你看了有什么感覺?
3、有一顆毫不起眼的沙粒,夢想看成為那顆光彩奪目的珍珠,成為有用之才,他的愿望可能實現嗎?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他的故事。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你知道故事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強調“……”也是一個自然段)。
2、誰想來把故事讀給大家聽?指名分段讀。
其它同學當好小評委,聽聽讀準字音沒有,誰讀得最好,收到第一份禮物。
3、學習生詞:(課件出示)小老師教讀,強調“縫”,男、女賽讀。
4、學習生字:開火車。
5、自由讀課文,(1)想想講了沙粒的一件什么事?(2)遇到問題,在旁邊打個“?”。
6、指名反饋:板書重點問題。
(三)、細讀品味,讀出感受。
1、學習第1~5自然段。
(1)默讀1~5自然段,邊讀邊想像,你腦海里浮現出了什么樣的情景。
(2)同伴們是怎樣嘲笑沙粒的?找出來讀一讀。
引導理解“異想天開”并練習說話。
“……”省略號什么意思?同伴們還會議論什么?
(3)面對同伴們的嘲笑,沙粒是什么樣的態度?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用筆點出來。引導理解“坦然”。
(4)師小結。
2、學習第6~9自然段。
(1)師導讀6~8自然段,這兒為什么又打了省略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師小結:外面的世界再美好,再精彩,沙粒也不動搖,因為它下定了決心,它要為他美好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堅持到底!
3、學習11~12自然段。
(1)幾十年過去了,平凡普通的沙粒終于變成了一顆珍珠。(出示圖)。
(2)此時,你想用什么樣的話或詞來表達你的感受?
(3)課文哪些段寫了沙粒變珍珠,把你的驚喜、贊美送進去,讀出來。
(4)你最想讀哪句話,讀給大家聽,重點指導:“驚喜叫道……”和12段。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2)你是沙粒,你想對同伴說些什么?可以是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句話。
(3)沙粒也有話要送給大家,他要把實現理想的秘密告訴大家。
(4)請收到禮物的同學打開禮物,揭開秘密,讀給大家聽。
(5)屏幕出示,全班齊讀。
(五)、總結:
孩子們,讓我們把這份貴重的禮物,深深地藏在心里,牢牢記住,為自己美好的愿望,持之以恒地努力吧,你一定會成為那一顆最光彩奪目的珍珠!
六、板書:
沙粒下定決心珍珠。
持之以恒。
堅持不懈。
……。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二
教學目標: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捉魚本領的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特點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漸漸形成的,教育學生懂得愛鳥、護鳥。
2、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4、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
5、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錄像)、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2、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四人小組自學。
4、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指導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紅色的小爪子。
外形顏色鮮艷頭上(頭巾)。
背上(外衣)腹部(襯衫)。
小巧玲瓏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三
我有夢想,大家也有夢想,爸爸、媽媽的夢想到底是什么?為了照顧我們,這些夢想可能可能破滅了,也有可能已經實現了,但是也有可能快實現了。
爸爸他希望每天都過的自由自在,不要被老板一直盯著,我可以想像他的工作壓力有多大。他還想要每天早上去晨跑,跑完后去吃虱目魚粥,下午去喝咖啡或逛書店,晚上再陪我們看電視,但是他知道想要擁有這樣的`生活,除非退休后才有可能可以達成,所以他的夢想就是早點退休。
至于媽媽,她想要早上去買花,把花插在家里每個房間,滿室馨香。中午和爸爸一起去吃飯,下午就回家把早上買的花種子,來到花園種一種。然后再去騎腳踏車或跑步,順便做一點點家事。媽媽也希望自己的日子悠閑,不要被煩人的工作困擾。
他們的夢想并不奢侈,也沒有太貪心。我看著他們平日為家人的默默付出,深深的覺得老天爺可以給他們更多的眷顧。
或許,也可以靠我的努力,幫他們圓夢,爸媽!兒子讓你們依賴,好不好啊?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四
初春,迎著和潤的細風,與爺爺相約去古鎮一睹風采。
沿著市河,踏著光滑的青石板,聽著古屋傳出的歡樂之韻,賞著四周春天綻開的美景,踏青之程自此始。路過老影院,走過問松橋,視線被眼前這一地方吸引――嘉興地方一黨一史陳列館。
陳列館位于陸家橋東側,,是一座展現嘉興地方革命歷史的一愛一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址原是該鎮絲業巨商吳潤昭私院,占地五百余平米。正門是深紅的油漆木門,門檐兩邊都雕刻著一精一致的花紋。正門上是鮮紅的橫匾,上面是由凌云題字的“嘉興地方一黨一史陳列館”。紅底黃字,相得益彰,更顯肅穆。
走過兩道門,穿過“天井”,來到陳列室。一面屏風最奪人眼目,屏風似一面飄揚的一黨一旗,好像寓意這中國共產一黨一的輝煌和澎湃;又形如一炬烈火,啟示這萬千游人。屏風前陳列著一只一精一致的南湖紅船模型。
陳列廳十分寬敞,櫥窗在四周有序陳列。爺爺在一櫥窗前久久駐足,一語不發。走近一看,原來那里陳列著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古物和那時期的介紹。
爺爺童年是在抗日戰爭中度過的,說起抗日戰爭,他是我家最有發言權的人。從小就目睹了血腥的戰爭,看到了罪惡的人一性一。雖然他還年幼,但“東洋人”的罪惡行為已在爺爺的`記憶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那時候真是全國大亂,到處都是硝煙炮彈,百姓真是無一幸免。那個時候過得都是‘逃難’的生活啊!洋人打進來了,就趕快卷起鋪蓋跑啊!像北京、上海、南京一些現在響當當的大城市都是經過那時候的洗禮的,不然怎么會有今天的輝煌!那時候轟轟轟的飛機、嘭嘭嘭的炮彈、嗒嗒嗒的機關……哪個沒有在那些城市上劃下深深地傷痕啊!現在想想啊,哎……”
爺爺忽然不說了,只聽到時鐘“滴答滴答”的轉動……。
時間回到70年前。
1937年上海遭日本轟炸,上海進入戰斗;1938年中國國民革命軍在徐州與日軍激戰;1938年6月9日,黃河花園口決堤……一起起令人心痛的事件沉重敲打著國民的心;“九一八事變”、“一二九運動”、“盧溝橋事變”……一件件令人沉思的事件啟迪著國民;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一個個家喻戶曉的英雄偉人振奮著國民的心。
回過神來,看看身邊高大的爺爺,第一次看見他背后的故事,第一次貼近他的童年。溝壑中流淌過的是歲月的長河,翻黃的皮膚上夕一一的余暉,爺爺曾經見證了多少光輝歲月,經了幾多似水年華。
而我,也只能通過這些櫥窗展望歷史。
“好好學一習一,為自己,為國家!”爺爺意味深長的一句話成了踏青的結束語。
走出陳列室,再次經過那面屏風,我堅定地望著,莊嚴地鞠躬后離開。
再次回到青石板路,忽覺到身上的千斤擔。
前人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為我們筑出一條康莊大道,在這路上我們學一習一玩鬧,在這路上我們健康成長,在這路上我們尋訪紅色足跡:我們用誠摯的心緬懷先人,我們以謙卑的心學一習一先人。
在今天――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一起回憶過去,啟示未來。我們與70年前的“紅”一起成長!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五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采用對話的形式,寫一顆沙粒不被同伴們的議論所動搖,鉆進蚌殼里,幾十年后變成了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說明了朝著預定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實現美好的愿望。
教學目標:
1、領悟“朝著預定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實現美好的愿望”,從而激勵學生朝著目標,奮發前進。
2、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讀課文。自主識字10個。
3、了解通過奇妙的海底世界,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有語氣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圓圓的沙粒為什么能變成珍珠?從這個中心問題中如何領悟“朝著預定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實現美好的愿望”這個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再來一起去海邊看看吧!
(出示課件、音樂)在遼闊的海灘上有一顆圓圓的沙粒,多少年來,它一直靜靜地躺在海邊,在同伴當中它顯得是那樣的普通、不起眼,就是它卻有著一個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是什么?后來會實現嗎?讓我們到課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范讀課文,同學們注意仔細聽準字音。評價老師的朗讀,并回答前面的問題。
三、識字教學。
1、學生小聲朗讀課文,注意找出容易讀錯的生字。
2、識字游戲檢查識字情況。(出示課件)師: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變一個魔術。屏幕上的花朵的顏色都不見了。如果能說對一個生字的讀音,花瓣上就會顯現出一種顏色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朵花最后顏色?只要你會讀,就大聲的站起來讀。(注意強調多音字“縫“的讀音)。
四、講讀課文。
2、學習1――9自然段。通過學習伙伴們的話來學習。
師;聽聽伙伴們是怎樣說的?默讀1――9自然段,畫出來。
同學們讀一讀,說說你們讀懂了什么?(出示課件)。
1)體會嘲笑的語氣,練習朗讀。師:從哪里看出來嘲笑?帶著嘲笑的語氣再來讀一讀。個人讀,全班讀。
面對嘲笑,沙粒是怎樣做的?(板書:下定決心)。
(體會帶著遺憾的語氣讀;體會帶著害怕的語氣讀;體會帶著挽留的語氣讀;體會帶著可惜的預期讀。中間穿插齊讀。)。
3)從省略號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師:每句話的后面還有省略號,說明同伴們還說了許多的話。同學們也在小組中議論紛紛,說說同伴們還會說些什么?(小組合作學習)。
師:聽到議論,沙粒知道要想變成珍珠會遇到許多困難,可是它怎樣做的?(板書:不動搖)。
小結:作到幾十年不動搖。(板書)它相信自己會成為一顆珍珠。
5、學習15――19自然段。
2)小組中合作讀課文,請讀的好的小組匯報。其他組同學給予評價。
3)匯報中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語氣。例如同伴們驚訝的語氣,姑娘的驚喜的語氣,沙粒愉快的語氣,個人讀,全班讀。
4)體會語氣的過程中學習回答同伴們還會說什么?沙粒為什么愉快?說說珍珠生活中還有什么作用?(板書:實現愿望)(板書:有用之才)。
5)配樂齊讀最后部分。
五、總結:沙粒有成為珍珠的愿望后,下定決心幾十年不動搖,克服了許多困難,終于實現了愿望,成為有用之才。
作業設計:(課件)沙粒在蚌殼中的幾十年中身體會發生許多的變化,同學們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同伴們聽。如果你對沙粒變珍珠的科學道理感興趣,也可以通過查資料記下來。
板書設計:
沙粒克服困難珍珠。
下定決心。
實現愿望。
幾十年不動搖有用之才。
在讀中感受、體驗、悟情。
我執教的《圓圓的沙粒》一課是北師大版第五冊第九單元的.課文。作為一名課改年級的教師我注意在本課教學中突出課改精神,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和《語文課程標準》、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下是我在本課教學的一些收獲和反思。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中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和熏陶感染的作用,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激發學生想象力、感悟語言文字的優美、體驗情感。
教學中我使用了優美的音樂,及有關海邊、海底、珍珠生成的圖片,并配以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解說,將學生帶入到那顆圓圓的沙粒生活的環境中,和它一起感受、體驗實現美好愿望的艱辛和成功后的喜悅。在“幾十年里沙粒在蚌殼的生活”片段的教學中,我使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并配上老師的一段朗誦,啟發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在朗讀中學會評價。
本課采用的是對話形式,因此教學的重點是朗讀。首先教師的范讀注意入情入境,給了學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體驗情感,學會使用不同的語氣朗讀的方法。另外還使用了師生,生生評價讀的方法以及指名讀、齊讀、配樂讀、小組合作讀等方法,遵循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感知、理解了課文。特別是學生間的評價,注重了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三、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尊重學生閱讀中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伙伴們的話中你能讀懂什么?”同學們在這些句子中讀出了可惜、遺憾、害怕、擔心、挽留等不同的感受,對小沙粒今后可能遇到的困難有了初步的感受,老師及時的評價,使得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
四、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并對學習漢字保持濃厚的興趣。
識字教學中通過學生聽認生字、自讀生字后,我設計了讓學生找出容易讀錯的字這個環節,針對識字難點,教師有重點地進行指導。最后設計了“七彩花”的識字游戲,遵循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自檢了生字。
在取得收獲的同時我也在教學中有了一些自己的反思:
1、在時間的安排上,由于一個課時中要解決識字及全文的閱讀教學,難免會出現時間緊張的情況。同樣,本課的教學中也出現了時間上前松后緊的情況,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值得我去探索。
2、在教學中我雖然注意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但在課后統計中班級中仍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學生沒有進行課堂發言,今后教學中仍需要繼續關注。
3、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準確,還有待今后扎實的進行基本功訓練。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六
我們并不是要去為中國曾經發生的一切而去報仇,也并不是說我們要去侵略其他的國家。但是我們中國不能被別人瞧不起,不能被別人說成是“東亞病夫”。我們要強大,要讓別人知道,我們中國并不是軟弱的!
還記得我曾經,也參加過一次“長征”。“長征”一共有四道封鎖線,每一道封鎖線都是機關重重。可是對我來說,第一、二、四道封鎖線還不難。但是第三個封鎖線就把我給困住了:第三個封鎖線的名字叫做“天網”。它離地面約有兩米高,我們要從“天網”上爬過去,一但腳踩空你就輸了。我學著其它同學的樣子,雙手緊緊地抓著邊上的網繩,眼睛盯著腳底下,慢慢地走了過去,我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膽,每一步都踩在兩條線的交叉點上。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地向終點慢慢地移去。還另我提心吊膽的是:過“瀘定橋”。它的底下全是深綠色的湖水,橋長30米,寬3米,只有三塊木板橫在中間,旁邊是用繩子搭起來的網,一但踩空,你可就掉到湖里了。我緊張地跨出了第一步,每一步我都牢牢地踩在木板上,像是一個釘子牢牢地釘在木板上。走到中間時橋突然開始搖晃,我的心都快從嗓門眼里蹦出來了。我的全身開始發抖,最后我還是勉強地走了過去,要到終點了4米、3米、2米······終于到終點了,我心里面的一塊大石頭也終于落下了。
僅僅是幾千米的路程,僅僅只有四道封鎖線,僅僅只有這么一點點的困難,可我卻感覺十分艱難。再想想他們的萬里長征,這個“長征”又能代表什么呢?他們的飛奪瀘定橋還需要自己鋪上板子,他們的衣服破破爛爛,連鞋子都是破的,有些人就連鞋子也沒有。天氣也十分惡劣,在烈日下行走,在冷風下睡覺。這樣惡劣的環境,他們竟能走完萬里長征,不是他們的體質好,而是他們敢于堅持,不放棄,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要保持的信念!
無數英雄兒女在戰場上犧牲,用鮮血、用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讓他們的犧牲白費!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一代,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去創造。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發奮圖強,努力學習,為民族的偉大成就、為國家的持久強盛貢獻力量!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七
昨天晚上,我爸爸看了一篇關于”如何做爆米花“的一個說明。
正在我玩得高興時,突然,爸爸叫道:”亞奇,我們一起來做爆米花吧!“我半信半疑地回答:”好吧。“我接著問:”你會做嗎?你又沒有做過。“爸爸笑瞇瞇地回答:”我看過說明書的。“我又問:”材料呢?“”當然有了,今天媽媽還買了奶酪呢。“爸爸邊說,邊拿出了玉米粒和奶酪。
做爆米花正式開始了,爸爸把奶酪放一點到一個盤子里,然后加一點鹽,打開火,把東西放進去。過了一會兒,爸爸說:”怎么沒有爆開?“話音剛落,”啪、啪、啪……“的聲音,開始爆了。玉米粒在鍋里跳上去,落下來,終于好了。爸爸把爆米花放在盤子里,嘗了嘗,不好吃。我們又重新研究了下說明書,原來有個地方爸爸做錯了,那我們就來嘗試第二次吧。這次,我們直接把奶酪放到鍋里,然后放玉米粒,等差不多了,再放上白糖,等了二分鐘就爆好了。這一次大家都說好吃。
親手做的東西最好吃。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八
今天是中秋節。我父母一大早就去買月餅了。他們買了許多我喜歡的月餅。
晚上月亮慢慢升起,媽媽在院子里擺了一大桌子水果和月餅。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今晚的月亮真的又圓又亮!我們品嘗了月餅,欣賞了月亮的美麗。我們很久都不想睡覺。我真的希望月亮不會掉下來。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如此美麗的月亮。
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家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那是一個難忘的中秋之夜。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九
大海媽媽有許多孩子,他們都十分調皮,貪玩。太陽公公一出來,他們就變成水蒸氣跟著太陽公公亂跑。
長江和黃河是大海媽媽的兩個大孩子,也跑得最遠,一直跑到青藏高原上。不知過了多久,長江和黃河玩累了,想家了,可卻迷了路。他們哭啊哭啊,淚水流成了河。可哭也沒用,于是,他們去找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的珠穆朗瑪峰大叔。大叔說:"孩子,你們的家在遙遠的東方。"長江和黃河知道消息后,十分高興。
他們兵分兩路,向東方挺進。在路上,弟弟妹妹見到他們都不哭了,愿意和哥哥一起回家。兄弟姐妹越匯越多,兩支隊伍也越來越大。
他們經過艱難跋涉,終于在東方找到了大海媽媽,與媽媽團聚了。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十
本文敘述了孫中山小時侯學習的故事。“不懂就問”不單是一個學習習慣的問題,它反映了學習者的樂于思考和探究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迫切求知的熱情。孫中山長大后能夠開創辛亥革命的偉大事業,與這種態度、這種精神、這種熱情有密切的聯系。教材選編這篇課文,著力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也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多角度考慮的。學習時,要體會孫中山不懂就問、敢于質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問”的好處。
教材安排了認字17個:私、誦、思、例、段、糊、涂、晃、呆、鴉、雀、拿、厲、既、養、良。
寫字7個:孫、思、誦、剛、鴉、良。
1、認識17個字,會寫9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初讀課文后,老師可以問大家: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提出不大重要的問題。善于問是逐步形成的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只要愛問、敢問,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后再逐漸培養學生善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必有問必答,最好留給學生自己討論,并把學習延伸到課外,老師只在緊要處點撥。
為了培養不懂就問的習慣,還可以做這樣幾件事:
1、教學生在課文中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2、加強對“好問、敢問“的評價。
本課生字的教學,可以借助課后生字條,讓學生自學、小組內互學,最后老師檢查。
寫字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學生獨立分析字型的基礎上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學生自己能掌握的,就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篇課文的內容并不難理解,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培養“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從這一課開始,要形成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討論的自主學習方式。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代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早年在香港學醫時,開始革命活動。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次年廣州起義失敗后,到歐、美各地宣傳革命。1905年在日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提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即三民主義學說。以《民報》為陣地,與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保皇派進行激烈論戰,并多次領導反清武裝起義。武昌起義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不久,政權北洋軍閥袁世凱篡奪。后雖發動了討袁、護法等運動以反對軍閥統治,但都遭失敗。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孫中山1924在廣州召開了有共產黨人參加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中國國民黨,建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對三民主義作了新的解釋。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私塾:我國舊時一種私人舉辦的初級學校。規模一般很小,多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及“四書”、“五經”等為課本,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無一定的學習年限。
戒尺:舊時私塾的老師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板尺。
字詞卡片、孫中山的資料或圖片。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1、師:老師讓大家搜集孫中山的資料或圖片,誰來介紹?
師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或圖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己試讀課文,自學課后字條里的字,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內讀生字,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成員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
3、讀詞語比賽。(看誰能讀正確,聲音響亮。)。
(1)小組比賽。
(2)男女生比賽。
(3)小老師領讀。
4、認讀字卡。(看誰交得生字朋友最多。)。
多種方式讓學生認讀,個別字進行組詞,形近字比較。
5、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認識了十幾個生字朋友。老師相信大家再來讀課文一定會讀得更流利。
三、熟讀感悟。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自由讀課文,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喜歡的符號標下來。
4、全班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
問題1:孫中山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問?同學們為什么嚇呆了?
(1)結合看圖,小組討論。
(2)班內匯報。
5、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至5自然段,體會當時的緊張的氣氛。
(1)試讀。
(2)指名讀。
(3)學生評價朗讀。
6、分角色朗讀或表演。
四、拓展延伸。
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樣做的?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五、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寫的字,小組討論哪些字難記,怎么記。
2、全班交流。
3、指導書寫。(可以利用給基本字加偏旁、換偏旁、形近字比較等方法)。
4、學生練習書寫。
5、全班展示、評議。
六、總結,布置作業。
1、談收獲。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十一
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去吃團圓飯,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大伯一家,二伯一家。有我最愛吃的小蛋糕和水果。大人們最愛吃的魚肉和鴨肉,我們吃的真豐盛呀!大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說:“新年快樂”!小孩子在玩游戲,一家人可真幸福呀!
團圓飯真有意思呀。我喜歡團圓的感覺。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十二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們大家在一起歡樂團聚。
我們坐在家里的餐桌旁,一起談笑風生。四周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熱氣騰騰的飯菜擺滿了餐桌,每個大人都喜笑顏開相互拜著年,每個人的心里都想著,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今天真是一個十分特別值得紀念的好日子呀!吃完了飯,大家還沉浸在喜悅中。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們大家在一起歡樂團聚……。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十三
1、認識11個漢字,掌握2個多音字,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使用工具書或根據上下文弄清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1、認識11個漢字,掌握2個多音字,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懂得“不懂就要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一、談話導入。
1、你在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不懂的問題?當你遇到不明白的問題的時候都是怎么處理的?
學生自由表達。
預設:問家長、問老師、小組討論、上網學習、查字典等。
2、同學們的學習途徑可真多,我想這也正是同學們學習優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時候的小朋友卻沒有我們這么好的條件。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認識一個人,看看他是怎樣學習的。
課件出示:走近人物——孫中山。
常識提示:孫中山,廣東香山人,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孫中山是怎樣學習的呢?讓我們聽讀課文,了解一下。注意:在聽的時候,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畫出新鮮感的詞句。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有新鮮感的詞語。
三、生字認讀,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指名領讀。
3、去掉拼音,小組同學進行“你指我認”的活動。
4、重點認讀“段、練、戒、厲、楚”等生字。
6、開火車讀準字音,也可以開火車組詞。
7、剛才在聽讀和自讀課文時,你畫出了多少有新鮮感的詞語,跟本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吧!
8、老師找到了這些詞語,請你談談自己的認識,你可以說一下詞語的意思或者是造個句子。
出示詞語:搖頭晃腦鴉雀無聲糊里糊涂咿咿呀呀連連點頭私塾戒尺。
學生根據詞語進行解釋或造句。
四、讀文見義。
導學:讀了課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嗎?看看課本上是怎么說的。
1、出示課文第一段內容,學生自讀。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于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你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嗎?讀出你的情感來。)。
隨文識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課文中具體寫孫中山讀書的情況的是哪一部分?圈出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預設:
讀書流程圖。
孫中山背誦學過的功課。
先生圈出要學的新內容。
先生教讀要學的新內容。
孫中山回座位練習背誦。
你覺得這種學習方式怎么樣?枯燥乏味。
隨文識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義和用法。
3、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孫中山有沒有放棄學習?他學得怎么樣?
預設:
從“先生聽了,連連點頭。”“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等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學習是非常勤奮的。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勤奮好學。但是孫中山學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據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
就要圓的夢三年級(匯總14篇)篇十四
1、學會“要、先、思、很、少、講、于、氣”8個字,會認“那、背、跟、著、答、怕、識”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方法: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
1.學會16個生字,認識新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生字詞卡片。
課時:2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孫中山是我國的國父,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他小時侯上學的事情。
2、板書課題,讀題。
二、找“生字伙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做“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全班認讀。
三、學習1-2段。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么?
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導朗讀。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四、學習生字。
1、借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范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后,自薦寫字,并評獎。
一.復習導入。
認讀生字卡。
二.學習3-4自然段。
過渡:面對不懂的問題,孫中山會怎么去做呢?
1.自由讀3-4自然段,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2.同座交流各自學習的情況。
3.全班討論讀懂的內容。
重點指導:孫中山為什么會這樣想?
他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問”?
4指導朗讀孫中山的話。
5.拓展訓練: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三.朗讀全文。
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
四.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卡片。
2.出示四個生字。
3.生交流如何記憶字形。
4.重點字師范寫。
5.生描寫。
孫中山勤學好問。
課文借用孫中山小時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訴我們“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當學生問道孫中山向先生提問,不怕挨打嗎?孫中山說:“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特別是課文中的一個教學難點,理解為什么孫中山寧可冒著挨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學習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像他學習不要害怕被責備,不同就要大膽的問。同時我也反思自己平時有沒有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在無意間扼殺了學生提問的勇氣很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