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與作者進行思想的交流。在這里,小編整理了一些優秀讀后感的范文,與大家共享和交流。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一
《祈禱·落幕時》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第十本小說。接下來先給大家簡述一下內容:
在東京葛飾區小菅的公寓里發現一具大概四十來歲的腐爛女尸,經過調查后,警方得知死者是住在滋賀縣彥根市的押谷道子。奇怪的是,公寓屋主越川睦夫卻下落不明。搜查一課的松宮刑事直覺此事件和附近新小巖的流浪漢被燒死的命案有關。
滋賀當地警署查出道子之所以前往東京,是要與多年未見、在東京擔任舞臺劇導演的國中同學淺居博美見面。淺居博美是日本橋署刑事加賀恭一郎的舊識,加賀恭一郎是松宮的表哥。煩惱的松宮向加賀尋求建議,起初加賀因為轄區不同而只提供調查意見。然而,警方在小菅公寓里發現一本月歷,每個月份被寫上不同的橋名,加賀意外發現這場謀殺居然和離家出走多年的母親有關。
通過一系列的調查之后,案件終于有了眉目,也讓人們發現了多年前的一個巨大的秘密。由于妻子將所有的財產都卷走,淺居忠雄父女被追債,就在忠雄決定自殺的時候,他們在旅館遇到了在核電站工作的一個工人。淺居博美被這個骯臟的男人騷擾,后來無意中用筷子殺死了這個男人。忠雄為了讓博美擺脫殺人嫌疑并且能有個棲居之所,與死者交換身份,遠走他鄉。
但他還是經常想念博美,所以父女兩人經常通過站在橋的兩邊用手機進行視頻而解思念之苦。但是,后來由于害怕被人揭穿身份,忠雄相繼殺掉了博美的初中班主任以及當時的熱戀情人苗村誠三,還有無意中認出他的博美的同學押谷道子。但同時他的內心也已經達到了極限,終于決定在流浪漢的小屋中自焚而死,博美本想勸阻,但回想起過往種種,她也理解了父親的痛苦與無奈,于是親手將父親掐死,并將火點燃。而忠雄臨死前交給博美的遺物,是他寫給自己在孤寂時結識的田島百合子的兒子加賀恭一郎的信。信中寫到了當年田島百合子因患有抑郁癥怕傷害兒子而離家出走的悲涼故事??梢舱且驗檫@封信,博美和父親的罪行最終通過加賀被大眾所知。
這其中,無論是身患抑郁癥的母親苦于自己身份而擔心無法肩負起母親身份的田島百合子,還是為了女兒的聲譽而一直隱姓埋名的淺居忠雄,都向我們展示了這世間至真至純的父母的愛和對子女的情。為了子女的幸福,他們甘心忍受長達三十多年的孤寂,盡管子女不能陪在她們身邊,但只要孩子能過得幸福,他們所受的煎熬就算不了什么。因為子女還沒有徹底收獲幸福,所以他們還要堅持。所以當子女真正成功時,兩人便猶如蠟燭一樣,燃燒了最后一厘米,之后便陷入了永恒的黑暗之中??是笮腋5钠矶\一重又一重,終有落幕之時。
東野圭吾的文字總是那樣溫暖而有力量,他描繪的畫面那樣平易近人,每一個復雜的謎團背后都有著一個又一個最貼近我們生活的平凡的故事。但我們似乎不能理解的是,每一份深沉的愛背后都會扭曲或者傷害普通大眾的利益。想起之前看過的《嫌疑人x的獻身》,好像也是如此,主人公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設計了一個極其復雜的虛假案件,甚至不惜殺死流浪漢來掩蓋兇殺案的真相。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二
從由于當初為躲避債務而錯手殺人,用他人偽裝父親自殺開始,淺居博美和淺居忠雄兩父女便走上了這條不歸路。這是一條讓人心痛又心寒的不歸路,一條父女只能在日本十二橋遠觀對方思念卻不能觸碰的心痛路,一條通過父親不斷殺人去掩蓋自己在世事實以及保護自己女兒的心寒路。
作為父親的他不能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去堂堂正正地生活,用別人的姓名,做著別人的工作,不敢在多人的地方露臉,怕被熟人認出,每天躲躲藏藏地生活著。唯一能支撐著他生活下去的只有女兒,看著女兒一步步成功走向她的夢想,令他無比欣慰,但他認為自己就是女兒的定時炸彈,隨時會毀了這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最終決定自焚,這是如此痛苦的自殺。女兒看到這一幕,看到父親這么多年的身心俱疲,為減輕他的痛苦,選擇了親手掐死父親,狠心而心碎地。
加賀功一郎的母親——田島百合子是一個很好的妻子和母親,勤勤懇懇地,但由于出身是陪酒小姐而被丈夫家極度嫌棄,愧疚于給丈夫帶來煩惱,并囿于自己抑郁癥發作,差點殺害自己的兒子而選擇了獨自遠離這個家,選擇去到她一直喜愛的地方——仙臺。她獨自在一個狹小的住所度過了四十多年,生活用品少得可憐,生活除開去酒館上班,并無其他的活動,失望的是沒有她想要傾訴自己內心苦悶的對象。感謝遇到了淺居忠雄,她心靈上才有了寄托。她并不是不想知道兒子的情況,并不是不想看一看兒子,那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那樣的資格,她是罪人??吹絻鹤荧@得劍道冠軍的雜志,淚流滿面,卻不肯將雜志留下來做紀念,在她心里,兒子是最棒的,他有成長得更成功的空間,將它留下來就像是在限制著兒子的成長,她有愧于心。她最終在狹小的空間里以不正常死亡獨自離世。同樣讓人心痛的是,她的丈夫對于她的離家出走,深陷愧疚的泥塘,與兒子分居,心情低落、患病,在臨走之前將兒子隔離在病人室之外,獨自去面對死亡,以這樣的形式去懲罰無法彌補的過錯。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三
這兩本東野圭吾的作品都是我俗務纏身,無心學問時撿來看的。近幾年,東野圭吾的盛名遠沒有前幾年來的響亮,這兩部作品也受了不少抨擊。于我而言,我并不想過多評述兩本作品的好壞,因為原來閱讀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把我從紛亂的心緒中解救出來,從這個目的來說,這兩本書完美地完成了使命。兩個作品同樣是情節緊湊,出場人物眾多,且最后都有一條線把所有的人都串起來,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作家的老練。讀這樣的作品,總是翻的很快,這兩本書都是我連著兩個晚上速讀完的。讀完之后,大腦才得以思考。這樣的閱讀體驗很迷幻,但作為一個總是想把利益最大化的pragmatist,收獲愉悅的閱讀體驗的同時,即使是再貧窮的礦,總想再挖深一些。
在東野圭吾的作品中,弒親的情節隨處可見。除了這兩本《祈禱落幕時》《拉普拉斯的魔女》之外,東野圭吾的名作《白夜行》和《嫌疑犯x的獻身》中也有弒親的一幕。我想除了違背倫常的刺激給讀者帶來震撼的反轉之外,東野圭吾也想通過這一主題來刻畫現代社會中人性淪喪,世態炎涼的悲劇性。弒親一直以來是悲劇中很常見的元素,比如在被譽為西方文明源泉的希臘神話中,創世神話其實就是一系列的弒親行為。其他例子還有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圣經中該隱與亞伯之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等。戲劇最大的魅力在于人物之間的矛盾,人與人之間反目成仇,你死我活很精彩,而若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反面無情那就更讓人唏噓了。東野圭吾正是抓住了人們這樣的心理,才刻畫了一個個這樣的悲劇吧。
在《祈禱落幕時》中,當隱姓埋名的父親與好久不見的女兒裝作陌生人的樣子并排坐在長椅上,說著俏皮話的時候,女兒偷偷瞄著自己的父親,才發現自己的父親滿臉都是淚水。而女兒的反應,東野圭吾并沒有描述。在之后,隨著女兒在演藝圈越來越出名,父親更無法與其見面,只能每年約定好在十二座橋邊見面。最后這個悲劇是以女兒親手將父親勒死收場的。這本書里的父愛是以舍棄生的本能為代價??梢?,作者對于父愛的理解在變化著。不僅如此,在《祈禱》中他還訴說了為人父母的無奈:父母一直在祈禱孩子能夠成功,能夠出色,獲得成就自我價值的幸福感,然而孩子越是成功,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因為教育,經歷等各方面因素,父母與子女愈來愈深的鴻溝應該用什么來填補呢?越被愛,越是想逃離。真是一個謎團呢?,F在的我并沒有答案。
東野圭吾的筆鋒一向不銳利,什么都總是淡淡的,沒有任何煽情的筆法,全憑讀者自己去感受人物內心的痛苦掙扎。就像他描繪那對悲情的父女隔岸相望的樣子,仿佛也只是在描繪他們隔岸相對的樣子而已。讀者若是停駐在這一幕,確是可以體會其中的人間況味。這種硬漢的寫作風格也是需要我學習的,沒有似有似無的撩人心弦,沒有哭天搶地的煽情催淚,只是深刻地描述人物,不妄加詮釋,既是給讀者的尊重,也是給予筆下人物的尊重。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四
原來,一個案件的背后蘊含的故事是如此之深,也是如此的沉重。
很喜歡東野大神的敘事方式,一開始的公寓女子被殺事件聯系到了加賀警官的母親。隨著案件的調查,主人公出現,越來越多的謎團一一浮現,十二座橋,十二個月,當這些疑團堆積起來,好奇心達到頂峰,而在書的后半段,所有的答案都會娓娓道來。
有時候真相是很沉重的,就像書里說的:只從一個角度去觀察,根本無法掌握本質,不管是人還是土地。我們不知道一些人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后,背負著的是多么沉重的包袱。
為了女兒,隱姓埋名幾十年,舍棄掉自己的名字,為了最初的謊言將用無數的謊言去彌補,難以想象這個過程究竟有多么的痛苦與難熬,最后死仿佛真的是唯一的解脫。
加賀的母親也是,她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在患上抑郁癥之后愈發嚴重,事情在她有一天晚上拿著菜刀出現在兒子床邊開始崩盤。她知道最好的選擇便是離開,她害怕她的留下會導致所有人的毀滅,但也害怕因此讓加賀憎恨他的父親。在看到加賀的報道后,她留下了眼淚,在那一刻她是幸福的。
很有感觸的一句話是一個死期將至的人說的。她說,一想到以后會在那邊看著孩子今后的人生,就開心得不得了。為了這個,即便失去生命也無所謂。父母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身。
即使再平凡的人在為人父母后也會變得不平凡,這份不平凡大抵就是偉大的愛吧。
回顧這本書,其實有些想法:
有時候死者未必就值得同情而生者未必就值得憎恨,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這些全都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礎上,所以當我們看一件事的時候不要太過于武斷的去判斷,有時候在這些表象背后的真相才是這一切最初的本質。
書的最后一章還描寫了:來到濱町公園,四周的空氣里飄浮著樹木濃郁的香氣。太陽已開始落下,但豐盈的綠色還是躍然眼前。這里有很多牽著狗散步的人,他們似乎都已熟識,愉快地談笑著,被他們牽著的狗看上去也很快樂。
其實經歷完那些令人感到沉重的故事再看到這幅景象,便會明白普普通通或許就是生而為人最大的幸福了。
想到了毛不易的新歌《平凡的一天》。
其實有人說《平凡的一天》不如之前的《消愁》但是其實這就是人生的不同階段吧,只有在經歷過才能體會到平凡的一天多么的不易,再沒有娓娓道來的歌聲更打動人心了,強烈推薦聽一下毛老師的新歌??!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五
東野筆下的人物總是那么令人動容,無法淺薄地去評價一個人的好與壞,有些事情究竟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當下的我們無法判斷,人生逼我們做出選擇的那一刻更是決定了今后再也沒有辦法得到任何的救贖,只有一點,生性懦弱的父親還是守護了女兒的一生,為了她的幸福平凡,就算代價是背上一生的十字架也不會后悔。
祈禱落幕時首先書名就是一語雙關,在文末點題明顯,華麗的悲劇終究落幕了,為著這個舞臺,燃盡了父親與女兒的生命。
本文從田島百合子去世的事件與加賀的關聯切入,這個點也是埋線埋得好長遠,切入點很棒,通過一本日歷串起了后續多個案件,人物關系復雜,出場的名字巨多,差點繞進去出不來,探案過程也是艱辛又漫長。但關于案情的推理也是不難,后半部好多伏筆被一一串起,東野大叔主要是寫人物寫感情寫背后的隱情,在案件劇情方面又很到位也不過分,對比之前的看的本格推理小說,我真的比較喜歡東野的小說,人物有血有肉,劇情不會過于生硬。
然后還是,父母之愛的偉大吧,與白夜行相似,原生家庭的悲劇,但是淺居博美擁有著無私的父愛,雪穗什么都沒有。
最后,溫柔的人能與彼此相遇,實在是太好啦。
“總而言之,我是一個隱姓埋名茍且偷生之人,從未想過要對他人的人生說三道四。”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六
每一個義無返顧向前奔跑的靈魂,都是有著極其強有力的信念在托舉著他(她),讓他們無論在怎樣的絕境下都不會沉入深淵。這本書里的主角淺居博美、她偽造死亡的父親淺居忠雄以及加賀默默消失的母親田島百合子,他們都是肉體站在深淵里,靈魂卻居于云端之上的人。
百合子怕自己的抑郁癥傷害到兒子加賀,寧愿背上拋夫棄子的罪名,選擇了后半生的身心孤獨,最終一個人病死他鄉;淺居忠雄為了女兒博美的聲譽隱姓埋名30載,甚至不惜成為殺人犯;博美心痛父親的犧牲成全,愿意放棄愛情孩子只為有所成就讓父親欣慰心安。
我無法想象淺居忠雄為了女兒毀尸殺人時是怎樣戰勝內心的恐懼和罪惡感的?
人生落幕之前,我只愿你幸福的活著;真相大白之前,我只愿你少一點痛苦地死去。
我愿意相信,所有愛的呼喚,都一定有回聲。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七
《祈禱落幕時》,又一個悲涼的故事。依然是東野圭吾一貫的講故事的風格,廉價公寓里發現的兇殺案,經過慎密地分析查找證據,找到真兇的過程。結局當然是出乎意料,但透過故事去思考深層次的隱含卻令人唏噓不已。
誰都想擁有幸福的生活,但一生中有些境遇真的是無法自己控制,有些事情也只能用“不得不“來形容。得知真相的我們,對殺人的忠雄沒有憤恨,你只會同情他的遭遇;對棄子拋夫的百合子沒有反感,你只會心疼她的善良;對博美知道真相卻不言說沒有惱怒,你只會憐惜她的命運;對加賀最終破案沒有欣喜,你只會慨嘆世事無常。世上真的有些事情不能只看它表面的結果,當真的了解到它背后的故事,就會明白善惡與對錯都不是絕對的,尤其當它隱藏在對父母的愛與對子女的情之后的時候。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八
明天回家,晴天。
一邊收拾房間,一邊聽著《祈禱落幕時》。又是一個關于守護的故事,一半天使,一半惡魔。明暗之中,那閃閃發光的是依稀尚存的人性和未泯的良知。
渴望幸福的帷幕一重又一重,當真相公之于眾的那一天來臨之時,帷幕終將落下。而那些嬌艷絢麗的花朵,也終將化作血色殘紅,在愛的彼岸堅強盛放,點燃了不死的靈魂之光。
傳說中有一種自愿投入地獄的花朵,叫做彼岸花,花如血一樣絢爛鮮紅,鋪滿通向地獄的路,且有花無葉,是冥界唯一的花?;ㄏ阌蟹N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當靈魂度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的一切留在了彼岸,開成嬌艷的花。“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十二座橋的秘密便是因此,哪怕相隔兩岸,只要能看到臉龐便已心滿意足。觸不到手也沒有關系,知道這世上有個牽掛的人在,無論他身處何地,始終是在心里。
由愛而起,由好奇心開始,剝絲抽繭中漸漸顯露出愛的本質,為愛引起的血腥殺戮,竟也被絲絲溫暖包裹住了。想想必須離別的痛苦,想想無法相守的寂寞。東野圭吾塑造出了無數堅強獨立的女人,同時還有奉獻一切默默承受的男人。
那是忘川的河水也難以阻隔的親情,無法泅渡的愛。只可惜那片嬌艷的紅,永遠只能開放在看得見觸不到的彼岸。
隨著年齡增長,愛情或友情的故事已經很難打動我,唯獨親情,在我的內心愈加的根深蒂固。我無比懼怕分離和時光流逝,所以陪伴更顯珍貴。如果有來生,我們也一定要生活在一起。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九
“聽我的話,幸福地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長和成功是我這一生的全部意義,而你越成長越成功,就越是對我命運的詛咒?!?/p>
這是書中女主淺居博美的父親在自殺前對女兒說的話,我想,推理小說的最大魅力便在于此,書中的故事很難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博美從小便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這個不幸多半來自于母親,母親揮霍了父親淺居中雄所有的積蓄,并欠下高利貸,拋下兩人遠走高飛,留下父親和博美面對追債者,終于父親帶著博美逃離家鄉,原本想帶著女兒自殺了之的忠雄,當發現博美誤殺了路上偶遇的色狼-橫山一俊,便順勢將此人偽造為淺居忠雄,自己代替橫山一俊的身份活下去,在核電場工作(從側面反映當時日本核污染問題),而至此,父女之間便只能通過藏滿機關的書信交流,每幾個月相見一次;博美在東京明治座開始了自己的演繹之旅,從小喜歡表演的她,出演了許多作品;而在上初中時,便與班主任苗村誠三相戀的博美,還在持續與老師見面,終于苗村決定私自與妻子離婚,來到東京與博美一同生活。又到了博美與父親相見的日子,他們約好在一家酒店相見,而苗村懷疑博美有其他事情隱瞞,便跟蹤了博美,發現忠雄還活著的真相,忠雄為了不影響女兒的事業和聲譽,選擇勒死苗村,并秘密處理了尸體。苗村從此消失在博美的生活中,博美有些許懷疑,但始終不敢跟父親確認。
你要更加幸福的活下去。
忠雄后來換用了綿部俊一的名字繼續生活,并在一家叫seven的酒吧認識了服務員-田島百合子,兩人相見甚歡。百合子因為年輕時在酒吧陪酒的身份不被丈夫的家人認可,抑郁癥爆發后為了不影響兒子-加賀恭一郎而離開家庭,本想一死了之的她,碰到seven的店主宮本康代,并被收留。百合子和綿部俊一在這座小鎮中平靜地渡過了十幾年,而后百合子由于心力衰竭離世。
康代后來從綿部處得知百合子的兒子恭一郎的聯系方式,他是日本橋警署的刑警,并聯系了他。恭一郎來到母親曾經住過的房屋,收走了母親的每一件東西,其中有一本日歷,每個月份中都注釋著一個日本當地的橋梁名稱,他一直在尋找這些橋梁標注的意義………。
時間來到博美已長大成人,個人導演的第一部舞臺劇《新編曾根崎殉情》在明治座上映,而在上演的第一天,卻發生了兩起命案,一起在一個小公寓中,死者是淺居的初中同學-押谷道子,公寓所有者叫做越川睦夫,已神秘失蹤;另一人死在附近河邊的小茅屋,死者已嚴重被燒焦,但法醫判定死者為事先被人勒死,兩個看似毫無關系的死者,卻因押谷道子死時所在屋中的日歷與二十多年前因心力衰竭而死去的恭一郎母親聯系起來,因為屋內發現的日歷標注與百合子屋內發現的日歷標注一模一樣,似乎越川睦夫和綿部俊一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系。
為了揭開謎底,恭一郎開始深入調查,終于發現了事實的真相:忠雄為了避免與博美相見而被別人發現,與博美約定每月在日本的一所橋對岸相見,并用手機作為通訊方式。十幾年來,他們只能在橋對岸遠遠相望,這期間,忠雄換用了越川睦夫的姓名繼續生活。博美的初中同學押谷道子在家鄉的養老院碰到了博美的母親,熱心的她特意來到東京找到博美,希望博美能與母親相認,博美告知道子她母親的所作所為,以及父親自殺的消息,并拒絕了道子,但作為非常喜愛舞臺劇的道子終于弄到了一張博美舞臺劇的票,正當她準備看劇時,卻在看臺中意外發現了忠雄,忠雄迫于自己的身世如被發現會影響女兒的事業,在自己所租的公寓中將道子勒死;而自己再也不愿以如此姿態茍活在世,買下了附近河邊流浪漢的小茅屋,最后一次與女兒在橋兩側道別后,準備自焚,這樣才能不被世人發現他的真實身份;博美發現了父親的異樣,一路跟著父親最終發現了父親的自殺秘密,博美嘗試勸說父親,父親告知了博美前后兩起殺人的秘密,父親去意已決,博美突然想到父親生前說過最不喜歡的死法便是燒死,于是親手掐死了自己的父親,讓他脫離苦海。
整個故事跌宕起伏,雖然伴隨著血淋淋的殺人案件,但親情主線貫穿始終:淺居中雄對女兒博美的愛,從最初幫助女兒掩蓋誤殺而從此過上隱姓埋名的生活,到先后殺死苗村城三、押谷道子來挽救女兒的名譽,為了不拖累女兒,最后選擇最不喜歡的自焚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另一條則是田島百合子對兒子加賀恭一郎的愛,換上抑郁癥的百合子,為了避免自己在失控時傷害兒子,選擇離開家庭,默默關注兒子的成長,臨終前也沒能見到兒子一面。
一本標注十二座橋的日歷,串聯起幾十年的殺人案,懸疑推理,環環緊扣,卻整篇洋溢著溫暖的親情,東野大叔,真的時非常非常厲害。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這次白話文為您整理了《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優秀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每一個義無返顧向前奔跑的靈魂,都是有著極其強有力的信念在托舉著他(她),讓他們無論在怎樣的絕境下都不會沉入深淵。這本書里的主角淺居博美、她偽造死亡的父親淺居忠雄以及加賀默默消失的母親田島百合子,他們都是肉體站在深淵里,靈魂卻居于云端之上的人。
百合子怕自己的抑郁癥傷害到兒子加賀,寧愿背上拋夫棄子的罪名,選擇了后半生的身心孤獨,最終一個人病死他鄉;淺居忠雄為了女兒博美的聲譽隱姓埋名30載,甚至不惜成為殺人犯;博美心痛父親的犧牲成全,愿意放棄愛情孩子只為有所成就讓父親欣慰心安。
我無法想象淺居忠雄為了女兒毀尸殺人時是怎樣戰勝內心的恐懼和罪惡感的?
人生落幕之前,我只愿你幸福的活著;真相大白之前,我只愿你少一點痛苦地死去。
我愿意相信,所有愛的呼喚,都一定有回聲。
一直喜歡東野圭吾的書,這本《祈禱落幕時》亦不例外。
這本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主人公加賀恭一郎借破案來追尋母親離家后的生活,另一條是淺居博美和父親淺居忠雄的生活悲劇。兩條主線相互纏繞,構建出了一個離奇而感人的故事。“聽我的話,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長和成功是我這一生的全部意義,而你越成長越成功,就越是對我命運的詛咒?!睂懺谘馍系倪@句話完美地契合了書中的主旨。當正義與邪惡交匯,最終的選擇,則是心中永遠放不下的羈絆。
淺居忠雄偽造自己死亡的假象,以他人的身份活了三十余年,只為看到女兒的一步步成長??吹脚畠赫业饺松男腋Ec美滿,自己也便真正露出了微笑。直到最后為了女兒自殺,這個偉大而卑微的父親所走的每一步都奏響著壯烈與溫柔的悲歌。每一個父親都是偉大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甘愿站在子女身前為他們遮風擋雨,又默默地看著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自己站在角落里靜靜地品味著溫暖與幸福。
加賀的母親百合子得了抑郁癥,為了不傷害家庭,不影響兒子的生活毅然孤身離開,獨自面對滄桑的暮年。她的死亡那么悄然那么平靜,安詳得如同在雪地上盛開的冰蓮,就像她對兒子的愛一樣悄無聲息而又靜靜地盛大綻放。當她聽說兒子并沒有因自己的消失而過得不好,也沒有和父親產生矛盾時,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信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心里也一定是安定而溫暖的吧,能在人群之中看著自己兒子成長得幸福而快樂,她無怨無悔。
兒女是父母永遠的牽絆,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就像這本書的主旨一樣。父母對兒女的愛無關家庭,無關困難,他們始終是父母愿意為之付出生命來呵護的啊!
讀到這里,我似乎明白了書名的含義。不管是背負他人的生命活下去,還是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事情的泄露,過程中都一直在虔誠地祈禱。但這種壓抑的生活并沒有任何的希望,不敢追求,不敢交友,甚至堂堂正正與女兒說話都是一種奢求,“感受不到任何對于未來的夢想和希望,相反卻有一種隨時準備迎接死亡的感覺”。不管如何,只能祈禱這一切盡快結束,洗清這一身濁世的罪孽,得到真正的極樂和解脫。
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與感觸,但當結尾忠雄給加賀的信深深地打動我的時候,我似乎也明白了整本書的靈魂與精髓。
不管怎么樣,背負著父母的期望、祝福與祈禱,平安幸福地活下去吧。
一直都喜歡看探案類小說,第一次接觸的是《福爾摩斯探案集》,從日常細微的點滴進行分析和判斷,一直迷戀這樣的邏輯判斷方法。從此愛上了這種類型的小說。之后陸陸續續看過一些推理小說,但自從接觸到東野圭吾的小說后,至此一發不可收拾。只要看到東野的書,都忍不住要買下來一睹為快。
《祈禱落幕時》是在之前看了不少東野的書后才購買的,剛看簡介的時候覺得好像也不過如此,可慢慢的,越看到后面,情節越讓人捉摸不透。突然發現,原來這里面隱藏著這么多讓人費解的謎團。看到最后,當知道結局的時候,讓人忍不住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書中的主人公,一個現實版的女強人,看似風光的背后隱藏著這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讓人不禁同情她的同時還為她惋惜。
《白夜行》中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互相扶持著面對殘酷的生活,那里既有讓人心寒的惡意,也有讓人深思的愛意。為了愛情他為她甘心默默無聞,隱藏在黑夜中。而《祈禱落幕時》同樣為了她默默隱藏的人雖然不是因為愛情,可親情更讓人觸目驚心。一個父親,為了女兒甘愿冒名頂替、隱姓埋名20年;為了能夠讓女兒過上精彩的生活,并且讓這個生活一帆風順,他甘愿做一個“鬼魂”,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魔鬼”。讓人在感覺心悸的同時也體會到那份無奈卻很偉大的父愛。
一個看似簡單的案件,卻追溯到20年前,從而牽扯出了另外兩個案件,兩個20年來都沒有被發現的案件。.。.。.
小說在推進案件調查的同時,也穿插了在加賀小時候就離家出走的母親的晚年生活的感觸,以及加賀一直以來執著的尋找母親的足跡的情節,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兩件事情,竟然成為了最終解決案件的關鍵。
東野圭吾的小說,一個簡單的案件,當你跟著東野走進案件調查過程時,你也會隨著他一步一步了解他所表達的社會百態和赤裸的人性。
《祈禱落幕時》和《誰殺了她》從無痕那里借來許久,都沒好好看,直到最近才一鼓作氣讀完。東野圭吾的風格依然很鮮明,剝絲抽繭的探案過程,環環相扣的縝密思維,溫暖執著的真情流露,都讓人回味良多。
《祈禱落幕時》這本書講述了刑警加賀恭一郎母親離家出走十多年直到在異鄉孤獨終老,家人對她的情況一無所知。而十多年后發生了另一起兇殺案,案發現場竟然出現了一本和加賀母親遺物中有相同標注的掛歷,加賀在破案過程中發現了一對父女離奇而感人的故事。父親淺居忠雄竟然偽造自己死亡的假象,以他人的身份活了三十余年,只為看到女兒淺居博美的一步步成長,找到她人生的幸福與美滿。他最終也了解到母親離家后的生活狀態,得知患了抑郁癥的母親甘愿以犧牲自我來換取他平安長大的良苦用心。
《祈禱落幕時》有一種和《白夜行》似曾相識的感覺,都有一明一暗、一美一惡的對應角色,或戀人或父女,一人榮耀加身,一人負罪支撐,結局都很悲慘,讀后心情很復雜,讓人無法簡單地憎恨不惜付出生命也要守護所愛之人的罪犯。博美身上總有雪穗的影子。我很好奇,為什么東野筆下的這倆個女主表面上都是那么的美麗、優雅、努力、智慧,光彩照人,但青少年時期全都是原生家庭不完整或者不幸福,遭遇坎坷,背負著用生命托舉著他的至親至愛的希望,倔強的活成出類撥萃,而最終只能走向毀滅,實在太過悲慘。
加賀的形象冷峻而溫暖。他常說他做到都是無用功。破案的過程像大海撈針一般,僅憑一張“隱身人”可能的素描肖像就到各地尋找人員辨認,為了一個可能的地點,他找到八年前的5000多張照片去排查嫌疑人,他明明知道一無所獲的可能性很大,但依然沒有放棄任何一點蛛絲馬跡。加賀這種肯下笨功夫的執著精神難能可貴,誰又能保證自己做到每一件事都是有用功呢?正是這一個個看似無用的積累,排除了一個又一個無關項,讓尋找真相的范圍越來越小,也越來越清晰。老蹦團長曾說過,我們跑過的路、讀過的書、吃過的飯,你能確定是哪一步、哪一本、哪一口起作用的?全都靠日積月累才能看到效果。
這本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主人公加賀恭一郎借破案來追尋母親離家后的生活,另一條是淺居博美和父親淺居忠雄的生活悲劇。兩條主線相互纏繞,構建出了一個離奇而感人的故事?!奥犖业脑?,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長和成功是我這一生的全部意義,而你越成長越成功,就越是對我命運的詛咒?!睂懺谘馍系倪@句話完美地契合了書中的主旨。當正義與邪惡交匯,最終的選擇,則是心中永遠放不下的羈絆。
淺居忠雄偽造自己死亡的假象,以他人的身份活了三十余年,只為看到女兒的一步步成長??吹脚畠赫业饺松男腋Ec美滿,自己也便真正露出了微笑。直到最后為了女兒自殺,這個偉大而卑微的父親所走的每一步都奏響著壯烈與溫柔的悲歌。每一個父親都是偉大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甘愿站在子女身前為他們遮風擋雨,又默默地看著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自己站在角落里靜靜地品味著溫暖與幸福。
加賀的母親百合子得了抑郁癥,為了不傷害家庭,不影響兒子的生活毅然孤身離開,獨自面對滄桑的暮年。她的死亡那么悄然那么平靜,安詳得如同在雪地上盛開的冰蓮,就像她對兒子的愛一樣悄無聲息而又靜靜地盛大綻放。當她聽說兒子并沒有因自己的消失而過得不好,也沒有和父親產生矛盾時,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信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心里也一定是安定而溫暖的吧,能在人群之中看著自己兒子成長得幸福而快樂,她無怨無悔。
兒女是父母永遠的牽絆,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就像這本書的主旨一樣。父母對兒女的愛無關家庭,無關困難,他們始終是父母愿意為之付出生命來呵護的?。?/p>
讀到這里,我似乎明白了書名的含義。不管是背負他人的生命活下去,還是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事情的泄露,過程中都一直在虔誠地祈禱。但這種壓抑的生活并沒有任何的希望,不敢追求,不敢交友,甚至堂堂正正與女兒說話都是一種奢求,“感受不到任何對于未來的夢想和希望,相反卻有一種隨時準備迎接死亡的感覺”。不管如何,只能祈禱這一切盡快結束,洗清這一身濁世的罪孽,得到真正的極樂和解脫。
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與感觸,但當結尾忠雄給加賀的信深深地打動我的時候,我似乎也明白了整本書的靈魂與精髓。
不管怎么樣,背負著父母的期望、祝福與祈禱,平安幸福地活下去吧。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一
在親情面前,有時真的很難用簡單的對與錯去做評判,在自殺絕望的邊緣看到一線生機,但也從此走上無法回頭的黑暗之路。
跨越了幾十年時間長河的故事,在東叔的筆下緩緩為我們道來,離開丈夫與兒子的百合子,選擇一個人孤獨的度過后半生,遺物輾轉反側回到了兒子加賀手里,在母親遺物里有一本掛歷,上面按月份寫有十二座橋的名字,加賀也開始融入日本橋的生活中去緬懷母親。
在一處沒有生氣的公寓里,一個女人被謀殺,在案發現場發現了一本掛歷,上面竟然與母親遺物中的十二座橋并無二致,于是為了解開母親是如何獨自生活的加賀也解開了另一對在黑暗中行走的父女故事。
從一個案件到看似毫無關聯的另一個案件中,抽絲剝繭,在數量龐大的無用功中去找到一絲線索,從每一個角度去觀察,考慮每一種可能性,大膽猜測每一個值得懷疑的人,還是那個堅韌不拔的加賀,讓真相浮出水面,讓在絕望痛苦中掙扎著相互扶持又犯下殺人大錯的父女最終落幕。
守望著女兒的成長與成功是父親忠雄這一生僅有的意義嗎?自己的存在如果曝光,女兒就會身敗名裂,而女兒越成長越成功,就是父親的索命符。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二
我感覺這本書又可以稱之為東野圭吾的一個經典了吧,其實猜到了百分之八十的結局,但最后剩下的那百分之二十卻賺足的我的眼淚,故事里的父親對女兒的愛究竟深沉到什么地步了呢,是哪怕為了女兒殺人,哪怕一生都過著孤獨,無望的生活,但只要看到女兒過得很好,變得越來越優秀,所有的苦難就都是可以承受的了。而女兒也沒有讓父親失望,靠著驚人的毅力達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最后親手送走父親也算是另一種方式的回報吧…唉,有時候看到報道說,一些律師也會給兇手辯護,曾經的我覺得沒有必要,但現在忽然覺得,也許聽聽背后的故事也不錯,當然犯了錯就一定得受到懲罰,但了解所有真相以及背后的情感,或許是對一個排除掉犯人身份的最普通的人來說最后的尊重吧。
最后還想提一句關于加賀一家,看似也遭遇了不幸,但加賀成為了一名警察,而且很正直善良有決心,這真的是對他的母親最好的告慰了…看結局,加賀大概率會和登紀子在一起吧,那可太完美了,感覺登紀子也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女人,他一定會治愈加賀的。
最后的最后,謝謝這世上所有偉大的父親母親!
“博美,”忠雄叫著她的名字,“可以再往我這邊靠一點點嗎?”
這句話出現的時候,是整本書最讓我感動,即便它極度的淺顯易懂,沒有任何深度可言。
這句話出現的時候,是父親已經背負了兩條人命,為了女兒今后的生活,打算再見女兒一面就去死的。見到了女兒,隔著河流,用電話說了幾句話后,臨走前看著女兒,你再往我這邊來一點點吧,我想再仔細看看你的臉,然后刻進我的心里面,隨著我一起遠去。奇怪,明明快要死的人,一想到今后能從另外一個世界看到你今后的人生就開心得不得了,為了這個就算失去肉體也沒關系。
這句話出現的時候,父親已經做了三十多年的別人,隱姓埋名,茍且偷生,兩人少有的見面,不是隔著這座橋,就是隔著那條河,彼此的聲音只能在手機聽筒里聽見,可是沒關系呀,彼此安好就足夠了。
忠雄和博美這對父女就是這樣過了這三十多年,其實,《祈禱落幕時》,相當于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犯x的獻身》,這本不是那么有名,雖然后兩者我沒看過原著,但是看過改變的電影,因為這樣,我姑且覺得《祈禱落幕時》是三者之最。
小說的名字叫的真是貼切,故事的最后,女兒導演的劇落幕了,父親與女兒的劇也落幕了。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三
初讀聞一多先生的《祈禱》,我就被詩歌的韻律和作者強烈的情感所感染??吹搅嗽姼杪审w的和諧美,又好似在聽一場音樂會,帶給人無盡的享受。引經據典更是讓人印象深刻,讓我感受到聞一多強烈的愛國情感。這讓我想起了他同樣飽含情感的經典詩作《死水》,一個詞,一個標點和詩的結構都讓我看到作者情感的寄托。
全詩圍繞著“誰是中國人?”這一問題展開了一些列的問答。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莊嚴偉大的.讓作者都不敢“喧嘩”。他愛中國,他贊美華夏幾千年的文明,他從中取尋找“答案”。誰才是中國人呢?聞一多拋出這樣的疑問。很顯然,不是所有擁有中國國籍的人才算“真正的”中國人。“堯舜的心,荊軻聶政的血,神農黃帝的遺孽”代表著中國人的擔當和反抗精神;“戈壁,五岳,泰山的石霤,大江黃河”代表著中國人的堅韌和團結。我們中國悠久的文化需要薪火相傳,需要人去繼承,我們的歷史需要我們去記錄。這些才是中國人身上需要的東西。處于那樣腐朽,紛亂的舊社會,作者是悲憤,痛苦又迷惘,中國的出路在哪里?作者發出這樣的祈禱,呼吁國人保護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將它們弘揚光大,國人需要自強自立,抵擋住來自西方的文化沖擊。這也是我們可敬的愛國詩人聞一多的他痛苦所在。
《祈禱》讓我們看到了聞一多身上流淌的真正的中國人的血液,為國為民鞠躬盡瘁,他是我等晚輩學習的楷模。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四
一直都喜歡看探案類小說,第一次接觸的是《福爾摩斯探案集》,從日常細微的點滴進行分析和判斷,一直迷戀這樣的邏輯判斷方法。從此愛上了這種類型的小說。之后陸陸續續看過一些推理小說,但自從接觸到東野圭吾的小說后,至此一發不可收拾。只要看到東野的書,都忍不住要買下來一睹為快。
《祈禱落幕時》是在之前看了不少東野的書后才購買的,剛看簡介的時候覺得好像也不過如此,可慢慢的,越看到后面,情節越讓人捉摸不透。突然發現,原來這里面隱藏著這么多讓人費解的謎團。看到最后,當知道結局的時候,讓人忍不住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書中的主人公,一個現實版的女強人,看似風光的背后隱藏著這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讓人不禁同情她的同時還為她惋惜。
《白夜行》中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互相扶持著面對殘酷的生活,那里既有讓人心寒的惡意,也有讓人深思的愛意。為了愛情他為她甘心默默無聞,隱藏在黑夜中。而《祈禱落幕時》同樣為了她默默隱藏的人雖然不是因為愛情,可親情更讓人觸目驚心。一個父親,為了女兒甘愿冒名頂替、隱姓埋名20年;為了能夠讓女兒過上精彩的生活,并且讓這個生活一帆風順,他甘愿做一個“鬼魂”,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魔鬼”。讓人在感覺心悸的同時也體會到那份無奈卻很偉大的父愛。
一個看似簡單的案件,卻追溯到20年前,從而牽扯出了另外兩個案件,兩個20年來都沒有被發現的案件......
小說在推進案件調查的同時,也穿插了在加賀小時候就離家出走的母親的晚年生活的感觸,以及加賀一直以來執著的尋找母親的足跡的情節,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兩件事情,竟然成為了最終解決案件的關鍵。
東野圭吾的小說,一個簡單的案件,當你跟著東野走進案件調查過程時,你也會隨著他一步一步了解他所表達的社會百態和赤裸的人性。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五
這本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主人公加賀恭一郎借破案來追尋母親離家后的生活,另一條是淺居博美和父親淺居忠雄的生活悲劇。兩條主線相互纏繞,構建出了一個離奇而感人的故事。“聽我的話,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長和成功是我這一生的全部意義,而你越成長越成功,就越是對我命運的詛咒。”寫在腰封上的這句話完美地契合了書中的主旨。當正義與邪惡交匯,最終的選擇,則是心中永遠放不下的羈絆。
淺居忠雄偽造自己死亡的假象,以他人的身份活了三十余年,只為看到女兒的一步步成長??吹脚畠赫业饺松男腋Ec美滿,自己也便真正露出了微笑。直到最后為了女兒自殺,這個偉大而卑微的父親所走的每一步都奏響著壯烈與溫柔的悲歌。每一個父親都是偉大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甘愿站在子女身前為他們遮風擋雨,又默默地看著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自己站在角落里靜靜地品味著溫暖與幸福。
加賀的母親百合子得了抑郁癥,為了不傷害家庭,不影響兒子的生活毅然孤身離開,獨自面對滄桑的暮年。她的死亡那么悄然那么平靜,安詳得如同在雪地上盛開的冰蓮,就像她對兒子的愛一樣悄無聲息而又靜靜地盛大綻放。當她聽說兒子并沒有因自己的消失而過得不好,也沒有和父親產生矛盾時,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信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心里也一定是安定而溫暖的吧,能在人群之中看著自己兒子成長得幸福而快樂,她無怨無悔。
兒女是父母永遠的牽絆,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就像這本書的主旨一樣。父母對兒女的愛無關家庭,無關困難,他們始終是父母愿意為之付出生命來呵護的??!
讀到這里,我似乎明白了書名的含義。不管是背負他人的生命活下去,還是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事情的泄露,過程中都一直在虔誠地祈禱。但這種壓抑的生活并沒有任何的希望,不敢追求,不敢交友,甚至堂堂正正與女兒說話都是一種奢求,“感受不到任何對于未來的夢想和希望,相反卻有一種隨時準備迎接死亡的感覺”。不管如何,只能祈禱這一切盡快結束,洗清這一身濁世的罪孽,得到真正的極樂和解脫。
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與感觸,但當結尾忠雄給加賀的信深深地打動我的時候,我似乎也明白了整本書的靈魂與精髓。
不管怎么樣,背負著父母的期望、祝福與祈禱,平安幸福地活下去吧。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六
看完小說后,為了理清頭緒,就小說中的幾個主要人物,我畫了一個人物關系簡圖,如上。不禁感嘆東野吾圭的小說果然需要仔細推理,事實上因為各種原因,這本小說花了我一周時間,并且閱讀時我對兇手的身份做過好幾次判斷,都不正確,沒想到最后的結局是父親為了女兒背負了兩條人命,女兒為了解除父親的痛苦,親自結束了父親的生命,令人噓唏不已。
讀罷,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整部小說中,我們很難絕對地說誰對誰錯,因為這其中包含著深深的而又令人難以承受的'親情,在一次次犯罪動機背后是復雜的真實的愛恨,正如東野圭吾在一次采訪中指出,“不可以輕率地判斷人性是善良的還是丑陋的……我一直認為人性應該是美好的,只是因為很多無可奈何的原因,人們才會做出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情。”
小說中的兩條線,一條圍繞博美母親為了一己之私拋棄家人展開,一條圍繞加賀母親為了不傷害兒子離開家人展開,都是母親離開家人,卻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母親,一個自私狡詐,一個溫柔善良。人性的剖析和社會的反思都是值得我們從小說中好好體會,我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評價某些現象要用什么樣的標準,我想,看待社會的種種,不論美丑,不論善惡,都要用一分為二,辯證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才不會凡事太絕對,平和對待生活。這種充滿溫情的推理小說很值得推薦給大家。
最后附上一些報刊和評論家對此書的評價:
《日本經濟新聞》:“《祈禱落幕時》描寫了對父母的愛和對子女的情。渴望幸福的祈禱一層又一層,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p>
《每日新聞》:“宿命般的人生連鎖故事,堪稱東野圭吾版《砂器》?!?/p>
川本三郎(日本評論家):“東野圭吾的新作《祈禱落幕時》,使人聯想到松本清張筆下的古典故事?!?/p>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七
“我有個請求,這輩子再無二次的請求?!?/p>
“加賀有著辛酸的過往,茂木以前并不知道。他陪加賀一起調查,并不只是想體驗辦案的感覺。他在心里多少覺得當初的人情必須要還,但恐怕這個男人早已不記得了?!?/p>
“那應該是他對我媽遲到的歉意吧,還有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雖然我明白他的心思,也配合了他……”
題為祈禱落幕時,其一應該是博美希望自己的戲劇可以圓滿成功,其二是她同樣也希望自己和父親的事情可以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在這里,我是最心疼百合子的,看她有能力招待不同的或刁鉆的或和藹的客人,可以一個人忍受清貧而孤獨的生活,可是對于丈夫的親人卻束手無策。其實這是對于自己愛的人反而有更多的顧慮吧。如果她可以和自己的丈夫有更多的交流,就不用這樣遠走他鄉了,以另一種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三個人同時想念對方,互相虧欠。
博美和父親就像是白夜行里的人物一樣,互相扶持,更多的是父親的付出,為自己的女兒掃平一切前行的障礙,包括自己。
其實人就是這樣,對于自己可能是節衣縮食度過平凡的一生,但是對于兒女,恨不得把全全世界最好的都給他。在傷害別人和別人會傷害自己女兒面前,淺居忠雄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保護自己的女兒。
十二個月,十二座橋,為了你,我可以選擇永遠離開你,甚至離開這個世界。
百合子是這樣想,淺居忠雄也是如此。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八
讀了【夏威夷學生祈禱詞】后,我知道了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已經和我在一起了,很快也會過去;明天,就要到來,但也會消逝。我一定要抓緊,因為人的一生只有三天。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令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這是高爾基先生說過的一句名言,它告訴我們時間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走在時間前面的'人覺得時間很慢;而走在時間后面的人覺得時間過得飛快;走在時間中間的人覺得時間過得平凡。對于刻苦學習的人來說,時間是最珍貴的;時間常被那些不重視時間的人所重視,這些一事無成的人最后悔是沒有把握好時間的過去。
把今天的作業拖到明天,這是我的老毛病。但今天我讀了名人的名言后受到了啟發,再也不把“明天當今天了”。
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告訴我們:“不要把今天的事擱到明天,今天丟棄的東西,明天怎么也補不上來?!边@句話的意思是:今天做的事如果拖到明天的話,明天的事情就不會做到認真;不認真的話,就會出差錯,也就不會做好事了。
我現在明白了時間的重要性。從今天起,我一定會好好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十九
每一個義無返顧向前奔跑的靈魂,都是有著極其強有力的信念在托舉著他(她),讓他們無論在怎樣的絕境下都不會沉入深淵。這本書里的主角淺居博美、她偽造死亡的父親淺居忠雄以及加賀默默消失的母親田島百合子,他們都是肉體站在深淵里,靈魂卻居于云端之上的人。
百合子怕自己的抑郁癥傷害到兒子加賀,寧愿背上拋夫棄子的罪名,選擇了后半生的身心孤獨,最終一個人病死他鄉;淺居忠雄為了女兒博美的聲譽隱姓埋名30載,甚至不惜成為殺人犯;博美心痛父親的犧牲成全,愿意放棄愛情孩子只為有所成就讓父親欣慰心安。
我無法想象淺居忠雄為了女兒毀尸殺人時是怎樣戰勝內心的恐懼和罪惡感的?
人生落幕之前,我只愿你幸福的活著;真相大白之前,我只愿你少一點痛苦地死去。
我愿意相信,所有愛的呼喚,都一定有回聲。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二十
他的母親,葉卡捷琳娜,很平凡的一個人,從事著一份讓她驕傲有滿足的職業,裁縫。她終生都在為格魯吉亞的窮人們縫補衣裳,但是她的兒子索索——斯大林卻不喜歡她縫制的衣物,認為布料太粗糙,腰身又緊。即使如此,她仍做著,她堅信,有一天她能改變索索。接著,索索上學,但很快被開除了,因為宣傳異教思想。這位可憐的母親,請原諒她,她只能哀求,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在后來索索走政治道路后,有人問她,索索是為何被退學,她撒了這一生中唯一一個謊——得了肺炎。結果她就是死于肺癌。
想念。
思念。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二十一
他的母親,葉卡捷琳娜,很平凡的一個人,從事著一份讓她驕傲有滿足的職業,裁縫。她終生都在為格魯吉亞的窮人們縫補衣裳,但是她的兒子索索——xx卻不喜歡她縫制的衣物,認為布料太粗糙,腰身又緊。即使如此,她仍做著,她堅信,有一天她能改變索索。接著,索索上學,但很快被開除了,因為宣傳異教思想。這位可憐的母親,請原諒她,她只能哀求,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在后來索索走政治道路后,有人問她,索索是為何被退學,她撒了這一生中唯一一個謊——得了肺炎。結果她就是死于肺癌。
想念。
思念。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二十二
東野筆下的人物總是那么令人動容,無法淺薄地去一個人的好與壞,有些事情究竟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當下的我們無法判斷,人生逼我們做出選擇的那一刻更是決定了今后再也沒有辦法得到任何的救贖,只有一點,生性懦弱的父親還是守護了女兒的一生,為了她的幸福平凡,就算代價是背上一生的十字架也不會后悔。
祈禱落幕時首先書名就是一語雙關,在文末點題明顯,華麗的悲劇終究落幕了,為著這個舞臺,燃盡了父親與女兒的生命。
本文從田島百合子去世的事件與加賀的關聯切入,這個點也是埋線埋得好長遠,切入點很棒,通過一本日歷串起了后續多個案件,人物關系復雜,出場的名字巨多,差點繞進去出不來,探案過程也是艱辛又漫長。但關于案情的推理也是不難,后半部好多伏筆被一一串起,東野大叔主要是寫人物寫感情寫背后的隱情,在案件劇情方面又很到位也不過分,對比之前的'看的本格推理小說,我真的比較喜歡東野的小說,人物有血有肉,劇情不會過于生硬。
然后還是,父母之愛的偉大吧,與相似,原生家庭的悲劇,但是淺居博美擁有著無私的父愛,雪穗什么都沒有。最后,溫柔的人能與彼此相遇,實在是太好啦。
“總而言之,我是一個隱姓埋名茍且偷生之人,從未想過要對他人的人生說三道四?!?/p>
祈禱·落幕時讀后感(實用23篇)篇二十三
《祈禱落幕時》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第十本小說。接下來先給大家簡述一下內容:
在東京葛飾區小菅的公寓里發現一具大概四十來歲的腐爛女尸,經過調查后,警方得知死者是住在滋賀縣彥根市的押谷道子。奇怪的是,公寓屋主越川睦夫卻下落不明。搜查一課的松宮刑事直覺此事件和附近新小巖的流浪漢被燒死的命案有關。
滋賀當地警署查出道子之所以前往東京,是要與多年未見、在東京擔任舞臺劇導演的國中同學淺居博美見面。淺居博美是日本橋署刑事加賀恭一郎的舊識,加賀恭一郎是松宮的表哥。煩惱的松宮向加賀尋求建議,起初加賀因為轄區不同而只提供調查意見。然而,警方在小菅公寓里發現一本月歷,每個月份被寫上不同的橋名,加賀意外發現這場謀殺居然和離家出走多年的母親有關。
通過一系列的調查之后,案件終于有了眉目,也讓人們發現了多年前的一個巨大的秘密。由于妻子將所有的財產都卷走,淺居忠雄父女被追債,就在忠雄決定自殺的時候,他們在旅館遇到了在核電站工作的一個工人。淺居博美被這個骯臟的男人騷擾,后來無意中用筷子殺死了這個男人。忠雄為了讓博美擺脫殺人嫌疑并且能有個棲居之所,與死者交換身份,遠走他鄉。
但他還是經常想念博美,所以父女兩人經常通過站在橋的兩邊用手機進行視頻而解思念之苦。但是,后來由于害怕被人揭穿身份,忠雄相繼殺掉了博美的初中班主任以及當時的熱戀情人苗村誠三,還有無意中認出他的博美的同學押谷道子。但同時他的內心也已經達到了極限,終于決定在流浪漢的小屋中自焚而死,博美本想勸阻,但回想起過往種種,她也理解了父親的痛苦與無奈,于是親手將父親掐死,并將火點燃。而忠雄臨死前交給博美的遺物,是他寫給自己在孤寂時結識的田島百合子的兒子加賀恭一郎的信。信中寫到了當年田島百合子因患有抑郁癥怕傷害兒子而離家出走的悲涼故事。可也正是因為這封信,博美和父親的罪行最終通過加賀被大眾所知。
這其中,無論是身患抑郁癥的母親苦于自己身份而擔心無法肩負起母親身份的田島百合子,還是為了女兒的聲譽而一直隱姓埋名的淺居忠雄,都向我們展示了這世間至真至純的父母的愛和對子女的情。為了子女的幸福,他們甘心忍受長達三十多年的孤寂,盡管子女不能陪在她們身邊,但只要孩子能過得幸福,他們所受的煎熬就算不了什么。因為子女還沒有徹底收獲幸福,所以他們還要堅持。所以當子女真正成功時,兩人便猶如蠟燭一樣,燃燒了最后一厘米,之后便陷入了永恒的黑暗之中??是笮腋5钠矶\一重又一重,終有落幕之時。
東野圭吾的文字總是那樣溫暖而有力量,他描繪的畫面那樣平易近人,每一個復雜的謎團背后都有著一個又一個最貼近我們生活的平凡的故事。但我們似乎不能理解的是,每一份深沉的愛背后都會扭曲或者傷害普通大眾的利益。想起之前看過的《嫌疑人x的獻身》,好像也是如此,主人公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設計了一個極其復雜的虛假案件,甚至不惜殺死流浪漢來掩蓋兇殺案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