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的編寫可以參考教育部的教學大綱和教材,但也需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適度調整。以下是一些中班教案的精選范文,供中班教師們參考和借鑒。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一
1.欣賞我國傳統的戲劇臉譜,感受戲劇臉譜色彩、圖案的美。
2.體驗自己動手繪畫臉譜的樂趣,萌發喜歡戲劇臉譜的美好情感。
1.視頻:一份油畫棒空白臉譜圖10張。
一、欣賞京劇,引出臉譜。
1.師: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給你們看。
2.幼兒欣賞京劇結束以后,教師提問:
(1)你們知道剛剛看到的這是什么節目嗎?
(2)你們喜歡京劇嗎?
教師小結:京劇是我們中國非常有特色的一種文化,不但中國人喜歡,連外國人都在學我們的京劇呢!
3.小朋友們剛剛在看京劇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那些演員的臉?出示圖片,是不是跟老師現在電腦上放的是一樣的?這個呀叫臉譜。
二、引導幼兒欣賞臉譜的色彩和代表的性格特點。
(1)小朋友看這個是誰?
(2)關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包公、曹操)。
三、引導幼兒欣賞臉譜的圖案(圖案的對稱性,五官的夸張性)。
(1)師:我們來找一找臉譜與我們的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
(2)師:哪些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討論五官有些什么變化)活動延伸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漂亮的臉譜。
提示:
1、顏色要豐富。
2、注意要對稱。
傳統藝術是美術欣賞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作品風格來拓展幼兒創作思路,達到欣賞、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各種奇葩,懂得欣賞、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
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幼兒,因為這樣的內容正符合了幼兒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同時,臉譜中優美流暢的線條,讓幼兒繪畫的筆觸變得靈活,擴大、夸張表現的五官滿足了幼兒喜歡表現新奇的思維。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二
1.幼兒學會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現人物的情緒。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感受作品的美感。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不同的臉譜。
2.各色橡皮泥
1.玩“變魔術”游戲,引起幼兒變化表情的興趣。
游戲:“會變的臉”(苦臉、笑臉、生氣的臉、害怕的臉等)。
2.啟發幼兒互相觀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問:“人笑時、哭時、生氣、害怕時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請幼兒分別描述出來?!保ń處熯吢犨吥蟪鰜恚?/p>
3.引導幼兒體驗色彩與每一種臉譜的關系。
提問:“當你生氣時,你的臉色會有什么變化”?(變紅)“黑色使你感到怎樣?讓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結:“表情不僅可以通過五官的變化來表現,還可以用不同的色彩來變現。”
4.幼兒制作臉譜,教師巡回指導和幫助。
每個幼兒選一種表情。
5.戴臉譜到戶外玩“猜猜我是誰”。
傳統藝術是美術欣賞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作品風格來拓展幼兒創作思路,達到欣賞、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各種奇葩,懂得欣賞、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三
幼兒學會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現人物的情緒。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不同的臉譜。
各色橡皮泥。
1、玩“變魔術”游戲,引起幼兒變化表情的興趣。
游戲:“會變的'臉”(苦臉、笑臉、生氣的臉、害怕的臉等)。
2、啟發幼兒互相觀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問:“人笑時、哭時、生氣、害怕時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請幼兒分別描述出來?!保ń處熯吢犨吥蟪鰜恚?。
3、引導幼兒體驗色彩與每一種臉譜的關系。
提問:“當你生氣時,你的臉色會有什么變化”?(變紅)“黑色使你感到怎樣?讓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結:“表情不僅可以通過五官的變化來表現,還可以用不同的色彩來變現。”
4、幼兒制作臉譜,教師巡回指導和幫助。
每個幼兒選一種表情。
5、戴臉譜到戶外玩“猜猜我是誰”。
傳統藝術是美術欣賞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作品風格來拓展幼兒創作思路,達到欣賞、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各種奇葩,懂得欣賞、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四
1、感受秦腔的唱腔韻味。
2、嘗試用多種資料對臉譜面具進行裝飾活動。
3、知道臉譜中蘊含的民族文化,有身為陜西人的自豪感。
感受秦腔的唱腔韻味。
嘗試用多種資料對臉譜面具進行裝飾活動。
1、各種秦腔臉譜的圖片。
2、秦腔臉譜實物。
3、秦腔選段。
秦腔片段音樂導入,引出話題。
——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音樂?
1、看一看,秦腔片段視頻。
——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看一看和我們平時看的表演有什么不一樣?(教師從唱音、服裝、臉譜·····引導幼兒)。
2、ppt欣賞臉譜。
——秦腔中每一種角色都會有相對應的臉譜,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臉譜都有什么樣的顏色和紋樣。
3、了解秦腔顏色代表意義。
藍色臉。
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代表竇爾敦)。
紅色臉。
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代表關公)。
黑色臉。
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茍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代表包拯)。
粉色、白色臉。
表現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兇詐,(代表曹操)。
金色臉。
表示象征威武莊嚴,表現神仙一類角色。(代表孫猴子)。
教師小結:
秦腔臉譜古老,筆法粗獷、厚重,臉譜線條較為繁瑣,象征性很強,色彩多。臉譜顏色代表了人物的性格。
4、討論如何裝飾臉譜。
教師出示臉譜面具范例,引導幼兒討論制作的方法。
——老師這里有一些臉譜裝飾材料,想想看,我們可以如何用他們來裝飾臉譜?
5、幼兒創作。
幼兒自己裝飾臉譜,教師給予指導。
幼兒將臉譜系上繩子,戴在臉上跟著秦腔表演秦腔動作。
可在園所環境內和班級區角滲透臉譜文化,輔助教學。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五
臉譜是我國傳統戲劇中角色臉部的化妝,其豐富的色彩和細致的構圖體現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具有很強的視覺魅力。在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激發愛國熱情的今天,臉譜不失為培養幼兒審美情趣的良好教育資源。我們地處戲劇底蘊豐厚的閩南泉州,每次在觀賞大型踩街和文化藝術節的活動中,孩子們總是被色彩鮮艷圖案有趣的戲劇臉譜吸引住。因此,我選取了“臉譜”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讓幼兒在寬松式、游戲式的藝術活動中感受美、表現美、體驗創作的樂趣,進而激發幼兒熱愛和弘揚民族文化的情感。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六
2、通過京劇臉譜熟悉歌詞內容,初步學唱京劇《戲說臉譜》學習根據不同的臉譜角色,用合適的力度與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國國粹——京劇藝術,并逐步喜愛京劇藝術。
1、京劇臉譜圖片:藍臉、紅臉、花臉、白臉、黑臉。
2、京劇臉譜實物。
3、欣賞過京劇表演片斷。
一、教師出示京劇臉譜實物,與幼兒進行談話,導入活動。
師:您們見過這些面具嗎?在哪兒見過的?教師簡單介紹這些面具的特定名稱——京劇臉譜的由來。
二、教師出示京劇臉譜圖,讓幼兒初次欣賞京劇《戲說臉譜》。
師:京劇聽上去與我們小朋友平時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樣?(唱起來很有精神;有很長的拖音,聲音有高有低不一樣)。
三、幼兒學習歌詞內容。
1、教師帶領幼兒認識不同臉譜的代表人物,簡單介紹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藍臉的竇爾頓在深夜偷偷的盜走了皇帝的御馬;紅臉的關公在戰場殺敵英勇無比;花臉的孫猴非常的神氣、機智;白臉的曹操精明、奸詐;黑臉的張飛俠膽仗義、但脾氣暴躁,生氣發脾氣時喳喳亂叫,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
2、用兒歌的形式將歌詞內容朗誦給幼兒聽,并配上一定的表情聲調及動作。
3、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加深對歌詞的印象。
四、幼兒學唱京劇《戲說臉譜》。
1、教師表演范唱。
2、幼兒跟隨教師學唱.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七
2.體驗自己動手繪畫臉譜的樂趣,萌發喜歡戲劇臉譜的美好情感。
1.視頻:京劇說唱臉譜。
一份,油畫棒,空白臉譜圖10張。
1.師: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給你們看。
2.幼兒欣賞京劇結束以后,教師提問:
(1)你們知道剛剛看到的這是什么節目嗎?
(2)你們喜歡京劇嗎?
教師小結:京劇是我們中國非常有特色的一種文化,不但中國人喜歡,連外國人都在學我們的京劇呢!
3.小朋友們剛剛在看京劇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那些演員的臉?出示圖片,是不是跟老師現在電腦上放的是一樣的?這個呀叫臉譜。
二、引導幼兒欣賞臉譜的色彩和代表的性格特點。
(1)小朋友看這個是誰?
(2)關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包公、曹操)。
小結:京劇臉譜中紅臉代表忠勇正直的人黑臉代表公正無私的人白臉代表陰險狡詐的人。
三、引導幼兒欣賞臉譜的圖案(圖案的對稱性,五官的夸張性)。
(1)師:我們來找一找臉譜與我們的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
(2)師:哪些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討論五官有些什么變化)活動延伸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漂亮的臉譜。
提示:
1、顏色要豐富。
2、注意要對稱。
傳統藝術是美術欣賞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作品風格來拓展幼兒創作思路,達到欣賞、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各種奇葩,懂得欣賞、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
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幼兒,因為這樣的內容正符合了幼兒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同時,臉譜中優美流暢的線條,讓幼兒繪畫的筆觸變得靈活,擴大、夸張表現的五官滿足了幼兒喜歡表現新奇的思維。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八
幼兒學會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現人物的情緒。
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不同的臉譜。
各色橡皮泥。
1、玩“變魔術”游戲,引起幼兒變化表情的興趣。
游戲:“會變的臉”(苦臉、笑臉、生氣的臉、害怕的臉等)。
2、啟發幼兒互相觀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問:“人笑時、哭時、生氣、害怕時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請幼兒分別描述出來。”(教師邊聽邊捏出來)。
3、引導幼兒體驗色彩與每一種臉譜的關系。
提問:“當你生氣時,你的臉色會有什么變化”?(變紅)“黑色使你感到怎樣?讓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結:“表情不僅可以通過五官的變化來表現,還可以用不同的色彩來變現。”
4、幼兒制作臉譜,教師巡回指導和幫助。
每個幼兒選一種表情。
5、戴臉譜到戶外玩“猜猜我是誰”。
從欣賞繪畫作品入手,使幼兒在一定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誘發想象、循序漸進、大膽構思,從而發掘與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輕松導入,使兒童的畫面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九
1.幼兒學會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現人物的情緒。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感受作品的美感。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十
我們班的這一塊內容開展得較其他班晚一些,切入是從學校展示櫥窗里其他班級孩子的“京劇臉譜”作品開始。從周圍環境的變化入手,孩子們慢慢開始談論、關心起京劇這一話題(由個別孩子,逐步影響更多的孩子),這樣就能比較巧的順著孩子的關注點進行,不顯生硬與突然。
事實上,京劇并非是我們南方孩子生活中經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從教育角度來說,又是比較有意義與必要的,能夠通過這方面內容的系列活動,讓孩子初步接觸京劇,了解中國這一特有的戲曲形式,從而從一個側面來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激發起孩子喜愛京劇、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為了能夠讓他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去更直觀的感受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我們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邀請了朱家角老年京劇團來幼兒園,開展了“重陽節——我們和爺爺奶奶同樂”活動。那些爺爺、奶奶的京劇表演、京劇演出用的鑼鼓樂器,把我們班所有孩子都吸引住了,也由此,全班孩子的興趣點都到了京戲上,希望去了解更多有關京劇的事情。于是“中國京劇”主題熱火地開展起來,孩子們搜集信息、了解知識、看戲劇頻道的京戲、學上一句京腔、擺上一個京劇架勢,不亦樂乎。
過程中,教師及時組織孩子交流,在生生、師生的互動中,互享信息、知識,也互相感染著對京劇藝術的喜愛之情;我們還一起看京劇的折子戲,講京劇故事,講京劇臉譜人物的故事、傳說,活動化、故事化使孩子們的興趣更高,也對京劇藝術有了更多的了解。
另外,主題的開展,幼兒的全面發展,需要教師組織多樣化的活動,同時還需兼顧領域與學科性的知識、技能,于是設計京劇臉譜成了我們的一個教學點,從中不僅讓孩子對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有所了解,也能對“對稱”、“夸張”等的美術表現方式有所了解與嘗試。因此,本次活動在知識、技能方面的重點就放在感受京劇臉譜的藝術美,落腳在嘗試用對稱、夸張的圖案;鮮艷的色彩上,讓幼兒有所涉及,從而提高這方面的欣賞能力與表現能力。
1、認知目標:引導幼兒欣賞京劇臉譜的色彩美與圖案美,初步培養幼兒對京劇臉譜藝術的欣賞與表現能力。
2、實踐目標:鼓勵幼兒嘗試用對稱的方法設計臉譜圖案,并能細致、耐心地進行描繪與涂色。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與表現,激發幼兒關心、喜愛京劇臉譜的情感,培養民族自豪感
京劇臉譜欣賞、示范畫(共4張);范例步驟圖4張;幼兒臉譜設計用紙人手一份。
孩子們最近我們一直在講關于京劇的一些事情,都知道了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寶貝,表演京劇的演員不僅會唱、有真功夫,還有一個很大的本事——在演出之前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化妝、設計各種各樣的臉譜,就是在臉上畫上代表自己角色身份的花紋、圖案,很漂亮的!觀眾老遠一看,就知道是好人還是壞人。所以,我們中國的京劇真的很了不得,連聽不懂中國話的老外看了也直翹大拇指。
(主要引導幼兒觀察、了解京劇臉譜的主要特點:色彩鮮艷、對稱;圖案花紋對稱、夸張。)
1、欣賞藝術化臉譜
引導語:(出示三張欣賞畫)這些都是京劇中的大花臉角色(美的視覺享受與情感表達,要投入真情實感與幼兒的情緒一致,是和幼兒一起感受美的人,而非教授者;要對幼兒的情感表現有反映)。京劇臉譜真漂亮,你最喜歡哪一張,你覺得什么地方很美,很特別?(根據孩子的情況教師把握以下基本點,給予積極回應)
色彩方面:
(1) 找一找,有哪些鮮艷漂亮的顏色?幼兒自由說,教師手指點相應的顏色。
(2) 色彩與人物的關系,以及左右色塊的對稱。
小結:京劇臉譜上的顏色一般有紅、黃、藍、綠、黑、白;顏色濃濃的、深深的、亮亮的,一看就很吸引人,怪不得京劇有那么多人喜愛看。
圖案花紋方面:
(1)找一找,哪個是后裔?(關注圖案花紋的對稱與簡單蘊意)。
(2) 臉譜上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圖案,你看出來象什么?
小結:京劇臉譜上的圖案花紋真多,眉毛、胡子也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快速簡單指點剛才幼兒說到的),真夸張,很有趣的。
2、欣賞范畫臉譜
眉毛變成了兩朵大大的浪花,額頭也是一朵卷卷的浪花,下巴是——兩朵云。
示范步驟:眼部周圍——眉毛——胡子——額頭和下巴
1、幫助幼兒簡單回顧設計步驟(出示臉譜步驟圖)
2、鼓勵幼兒設計臉譜(大膽、細心)
1、幼兒作品的賞析。
2、組織幼兒開展京劇臉譜展示秀活動。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十一
1、讓幼兒初步了解,并學生寫生,提高幼兒的觀察力。
2、鞏固復習線描,學會用密集排列的線條裝飾花瓶,提高幼兒的表現力和想象力。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1、胖花瓶若干只,臉譜一個。
2、水彩筆、蠟筆人手一份。
3、《說唱臉譜》音樂。
一、引出課題
1、放音樂,出示京劇臉譜。
你們看,誰來了?(大花臉)大花臉來我們班作客,你們高興嗎?陳老師還為他準備了一份大禮物。
2、出示花瓶。
你們瞧,這是什么?(大花瓶)師以大花臉的口吻:“這花瓶真漂亮,謝謝你們,可是這花瓶這么大,我帶不動,怎么辦呢?”(幼兒自由想象)
二、寫生花瓶
(一)介紹寫生畫。
直接對著物體來畫,叫作寫生畫。寫生時一定要畫得像,看到的東西是怎樣的,畫出來的也要是怎樣的。
(二)講解示范花瓶的寫生。
1、花瓶上面的口是平平的,我們用一條橫線來表示。
2、花瓶的脖子細細長長的,我們可以用什么形狀來表示?(長方形)
3、它的肚子是胖乎乎,圓滾滾的,我們用什么形狀?(橢圓形)
4、最后在大肚子下面畫上扁扁的底座。
(三)幼兒分組練習寫生花瓶。
1、讓幼兒自由選擇一種花瓶進行寫生。
2、提醒幼兒寫生花瓶要畫得像,畫得大。
三、用臉譜裝飾花瓶
(一)演示將臉譜貼在畫好的花瓶上。
1、師以大花臉的口吻:“你們畫的花瓶真好看,讓我再仔細瞧一瞧!”
2、師邊講邊演示:“大花臉看著大花瓶,大花瓶——怎么了?”(變成大花臉)
3、師小結:那么我們就叫它花瓶臉譜。
(二)講解示范用臉譜裝飾花瓶。
1、先畫出它的大鼻子,用胖胖的三角形表示。
2、現在大鼻子兩邊畫上兩只圓眼睛。
3、然后在大鼻子下面畫上一張大大的方嘴巴,里面畫上尖尖的牙。
4、既然是“大花臉”,那就要把臉畫花,畫滿,那我們就用線描的方法在它的臉上畫上密密麻麻的線條或圖案,可以用直線、曲線或折線、波浪線等,也可以用圓形、三角形來裝飾。
(三)幼兒練習裝飾花瓶。
1、提醒幼兒線條排列要密集,可用粗細不同的勾線筆進行線描。
2、鼓勵幼兒大膽裝飾出與別人不同的花瓶臉譜。
3、鼓勵幼兒以桌布為背景,用線描法進行添畫。
四、講評。
表揚線條排列密集,畫得大的幼兒。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十二
在活動前,請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搜集有關京劇的知識,在活動中,給孩子觀看京劇片段,通過這些讓孩子們初步地了解京劇,激發起孩子喜愛京劇、熱愛祖國的情感, 讓孩子初步接觸京劇,了解中國這一特有的戲曲形式,于是設計京劇臉譜成了我們的一個教學點,從中不僅讓孩子對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有所了解京劇藝術的魅力,也能對"對稱"、"夸張"等的美術表現方式有所了解與嘗試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為了能夠讓他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去更直觀的感受體驗,。
1、學習用鮮艷的色彩和夸張、對稱的圖案設計京劇臉譜。
2、初步了解京劇文化,知道京劇是中國特有的藝術。
油畫棒、墊板、空白臉譜人手一份
1、欣賞京劇片段:
(1)請幼兒欣賞京劇唱段,引起活動的興趣。
(2)請幼兒說一說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幼兒交流后。
2、討論京劇臉譜的裝飾方法:
(2)歸納大家的發現:京劇臉譜由許多鮮艷的顏色組成,它的圖案是對稱的,并以鼻子為中心進行裝飾。
3、介紹各種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兒活動材料:油畫棒、空白臉譜
(2)提醒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注意的問題:涂色均勻、對稱。
4、創作京劇臉譜:
幼兒學習用鮮艷的色彩和夸張、對稱的圖案設計京劇臉譜。
5、展示幼兒作品:
請幼兒談談自己最喜歡哪幅圖,說說原因。
通過這一活動,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了解孩子孩子們的認知背景,還需要了解孩子們的社會性發展和個性特性。
2、教師的正確引導孩子操作是我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3、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交往環境,吸引幼兒樂于與他人交談,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是必備的。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十三
1、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根據這3點目標,我將活動目標改為:
1.學習用線條紋樣、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張的表現京劇臉譜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創作,發展想象力和創作力。
教師材料:實物京劇臉譜、黑白局部臉譜貼磁(一套)、與黑白臉譜紋樣相同的彩色完整臉譜一個。供幼兒欣賞、選用的紋樣圖案兩張、京劇片段ppt。
幼兒材料:幼兒操作卡,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人手一份),第二層次是已經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每組一份),第三層次是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每組一份),勾線筆、油畫棒、墊板人手一份。
在活動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動,首先本節活動增加了難度,為幼兒提供了只有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讓幼兒自由發揮創作,二不是簡單的涂色活動。教師材料將臉譜分解開,讓幼兒在學習掌握創作臉譜的時,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組一份的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和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目的是給那些在創作時遇到困難或者不會畫的幼兒提供一個參考對象。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幼兒欣賞京劇選段。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京劇,我們一起仔細聽聽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兒交流后,教師歸納:京劇是中國特有的戲劇藝術,在世界上很有影響,人們提到京劇就會想到中國。京劇演員臉上都涂著鮮艷漂亮的油彩。
(由京劇片段導入活動,能夠提高孩子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引出本節活動的主題:臉譜。)
(二)觀察、了解臉譜的對稱性和夸張性特點,感受京劇臉譜的獨特魅力:
(1)當幼兒說到“我喜歡它的顏色?!?/p>
教師提問“它用了哪些顏色?它們搭配在一起怎么樣?我們再看看其它臉譜,它們又用了哪些顏色?(教師讓幼兒關注黑白色的臉譜和其他色調的臉譜)
小結:臉譜上的顏色看上去都比較夸張,有的很鮮艷,有的色彩的對比很強烈。
(2)當幼兒說到“我喜歡它的花紋。”
教師提問:“這個紋樣裝飾在了臉譜的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我們看看其它的臉譜用了哪些紋樣?”
教師小結:這些臉譜的紋樣很好看,有的裝飾在了下巴上,有的裝飾在了額頭上,還有的讓臉譜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變得很夸張了。
(3)教師提問:這么多的臉譜,你發現了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兒說不出對稱,教師可把一張臉譜沿中間線剪開然后慢慢的合起來,讓幼兒感知臉譜的圖案顏色都是對稱的。)
2.小結:臉譜的色彩夸張,五官的紋樣夸張、特別,很好看。而且臉譜還是左右對稱的'。
說,體現了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在這一過程中,請小朋友說,老師幫忙總結,代替了原本的教師說,幼兒聽的模式,給了更多的孩子發言機會和表達想法的機會。)
(三)幼兒明確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設計京劇臉譜:
1.幼兒觀察教師演示操作方法。
教師提問:這些臉譜是本來就長在演員的臉上的嗎?怎么上去的?
(教師出示人臉底板,然后將黑白局部臉譜貼磁逐個已對稱的方法貼在人臉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臉譜,最后將與黑白臉譜紋樣相同的彩色臉譜蓋上,讓幼兒完整了解臉譜制作的方法。)
2.明確操作要求:先設計紋樣裝飾對稱臉譜,再為臉譜涂色。如果想不出紋樣的話,可以選擇老師準備的紋樣,也可以就畫上面的臉譜一樣的紋樣,都可以。(教師出示供幼兒欣賞、選用的紋樣圖案)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畫臉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若有的幼兒實在不會畫,就給他提供第二層次或者第三層次的操作紙。)
(根據大班幼兒的能力,教師提供空白臉譜,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設計創作臉譜,在原本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整個活動將了解京劇文化省去,重點放在京劇臉譜的設計和創作上,主題更明確。在有限的時間內也能相對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在示范時,教師運用一步一步遞進的方式讓幼兒掌握了畫臉譜的步驟,簡單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劇文化可放在區域游戲中開展,教師可設置讓幼兒觀看京劇片段、模仿京劇演員、欣賞京劇圖片等,讓幼兒對中國京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
1.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感受其中的美。
2.幼兒結合經驗進行點評。
師:請你介紹一下自己設計的臉譜。
(教師引導幼兒從顏色、圖案和對稱性等方面進行講評。)
(五)活動延伸:
師幼戴著京劇臉譜一起共樂。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十四
這首散文詩所表現的意境很美很神奇,天上的云彩抬頭便看得到,不是完全脫離現實的想象,適合大班幼兒的特點,同時它能激發幼兒更加關注周圍的事物、探究事物的變化。
根據《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我選擇了幼兒常見的云彩,作為教學契機,抓住了幼兒的興趣,來給幼兒創造想說、喜歡說的機會,來達到我預設的目標。
1、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2、學習創編散文詩,并愿意大膽講述。
3、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體驗主動學習的快樂。
通過圖文方式讓幼兒理解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理解散文詩,并學習創編散文詩。
音樂(雪之夢)、與詩文相關的課件、圖片、白云頭飾(若干)、棉花若干、操作紙、范畫4份。
(一)猜謎引入:今天杜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大家一起來猜猜,好嗎?
1、師念謎面,引導幼兒猜謎。
謎面:身體輕又輕,空中來旅行。有時像棉絮,有時像魚鱗。是什么?(云彩)
2、那跟老師一起去看云彩吧。
(1)看看這朵像什么?這朵像什么?還有這個呢?
(2)這天上的云彩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誰讓他們變的一會像這個,一會像那個的?(風)
(二)幼兒欣賞配樂散文詩,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1)誰來說一說云彩變成了什么?會在天上怎樣呢?
(2)那為什么說天上的云彩真有趣?(云彩能變成很多東西)
(3)云彩很有趣是風吹著它變的,風兒的本領大不大?讓我們來夸夸它們。
(三)讓我們欣賞散文詩,分段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
1、吹呀吹,云彩變成小白船、小白船怎樣了呢?
2、吹呀吹,云彩變成大獅子,大獅子是什么樣子的?學一學獅子的樣子。
3、吹呀吹,云彩變成小娃娃,小娃娃在干什么呀?
(1)看圖片,看胖娃娃帶的是什么帽子?身穿什么褂子?做的什么動作?誰見了笑嘻嘻?
(2)一起說一說。
(四)組織幼兒展開想象,仿照散文的句式嘗試仿編。
1、師:平時,你們看到天上的云還像什么?
2、引導幼兒用“吹呀吹,云彩變成……”的句式說出來。
師:現在請小朋友象散文詩里的句子一樣,用“吹呀吹,云彩變成……”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說出來。
3、小白云變得多有趣呀,你們想不想變成一朵小白云呀,(想)
4、老師發給小朋友每人一朵小白云的頭飾,請小朋友先做小白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飄的動作,在飄的時候,小朋友想好了,你要變成什么?等老師說風兒吹呀吹,云彩變呀變,你就接著變成他的樣子。
5、來咱們先試一遍,風兒吹呀吹,云彩變成……,你變成了什么?在干什么?(小鴨、小兔)
(五)幼兒操作。
教師分發棉花和操作紙每人一份,教師巡回指導。
今天我們學習了散文詩《云彩和風兒》,從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的思路能夠跟上老師的提問,使整個學習過程比較輕松自然的過度。下面是整個活動的環節反思:
第一環節導入,引導幼兒回憶云彩的千變萬化,提問,云彩怎么會有那么多變化的啊?直奔主題,打開孩子思路。孩子們的回答也精彩紛呈。有的說,水珠少了就變化小,水珠多了就變化多。還有孩子說,地球在自轉的時候大氣層被滾動,所以把云彩轉出了各種形狀。有個孩子說,是因為風把云彩吹出了形狀,我抓住了孩子的精彩瞬間,直接引入詩歌: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真能干。
第二環節學習散文詩。利用多媒體動畫展開想象,學習詩歌。孩子們一看到課件的畫面又一下被吸引住了,當欣賞完時,我的提問設計為“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這樣讓幼兒在回答的基礎上再次練習,鞏固對詩句的掌握,當幼兒說出喜歡的那句我們就集體學習,為接下的仿編句式做了鋪墊。
第三環節進行創作與創編詩句,在啟發性提問“你是風兒,你還會把云彩變成什么呢?”孩子展開自由想象,積極創編句子。
第四環節在用棉花作畫,幼兒能夠大膽想象做出很多圖畫,還能夠用完整的話表述?;顒咏Y束,孩子們還沉浸在仿編的樂趣中,邊走還邊哼哼著自己的詩句。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十五
1.通過欣賞認識不同臉譜的主要特點,嘗試用對稱的方法創作自己喜愛的臉譜圖案。
2.了解京劇藝術是我國的國粹,激發幼兒對京劇的喜愛之情。
3.能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課件、臉譜圖片、水粉工具、面膜紙、墊板。
一、觀看京劇短片,激發幼兒對中國京劇的喜愛之情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京劇短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京劇是一種我國獨有的舞臺藝術,深受觀眾們喜愛,連外國的朋友也喜歡看我們的京劇表演呢。作為中國人,我們多自豪呀!
二、認識京劇臉譜造型夸張、圖案對稱、色彩鮮艷的特點
師: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這是包公,臉譜以黑色為主,代表正直勇敢。這是關羽,臉譜以紅色為主,代表忠心耿耿。這是曹操,臉譜以白色為主,代表狡詐等。
三、嘗試用對稱的方法創作自己喜愛的臉譜
師:你們喜歡這些有趣的臉譜嗎?老師也做了一個,像剛才的大將軍嗎?
師:我們嘗試用新的材料——面膜紙來制作臉譜。
師:這是一支有魔法的筆,誰想試一試用它在面膜紙上變出美麗的對稱花紋呢?(請一位幼兒出來示范,提問其他幼兒:“你想設計什么花紋?”)
師:以鼻子為中心,圖案顏色都是一樣的,就是對稱。
師:來,我們拿起魔法筆,創作自己喜愛的臉譜吧。
(鼓勵幼兒設計左右對稱的花紋圖案,用色是先淺后深。)
四、幼兒互相評價,并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悅
給臉譜添畫頭飾。
美術臉譜的教案中班(通用16篇)篇十六
由于世界多元文化的發展,音樂文化隨著發達的絡媒體日新月異,學生在流行音樂的沖擊下離民族傳統藝術愈來愈遠。作為一線音樂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了解認識傳統戲曲文化,并將國粹藝術傳承發展。將流行與傳統相結合,寓教于樂。
2.過程與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聆聽《唱臉譜》片段,結合課件圖片及視頻音頻,積極參與辨識臉譜教學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臉譜知識,激發學生對國粹藝術的熱愛,并能夠積極主動的學唱戲曲,弘揚傳承民族藝術。
重點:了解認識京劇臉譜。
難點:通過分析臉譜顏色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1.教法:運用展示法通過多媒體和臉譜道具呈現不同顏色的臉譜;用談話分析法引導學生掌握不同顏色的臉譜所代表的不同性格的人物。
2.學法:學生通過視聽法,了解臉譜相關知識;通過認知實踐活動進一步掌握臉譜文化知識。
2.新課:
教師提問“大家知道臉譜的起源嗎?”學生討論,教師:“臉譜起源于面具,源于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于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帶面?!?/p>
教師提問“畫面中的臉譜是什么顏色?你還知道有哪些顏色的臉譜?不同顏色的臉譜都代表什么樣的性格人物呢?”學生回答,教師補充?!跋旅嫖覀児餐私饩﹦∧樧V的知識。”
教師把歌曲中所唱到的十種顏色的臉譜介紹給學生:
1)藍色: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的人物形象。
例如:《連環套》中的竇爾敦。
2)紅色: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的人物形象。
例如:“三國戲”里的關羽。
3)黃色:表現勇猛、暴躁的人物形象。
例如:《戰宛城》中的典韋。
4)白臉:表現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兇詐。
例如:“三國戲”里的曹操。
5)黑臉: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茍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
例如:“三國戲”里的張飛,“水滸戲”里的李逵。
6)紫臉:表示肅穆、穩重,富有正義感。
例如:《二進宮》中的徐彥召。
7)綠臉:一般寓意為勇猛暴躁,與黑色臉有相近之用意,有些占山為王的草寇類人物使用綠色臉。
例如:《白水灘》中的青面虎、《失子驚瘋》中的金眼豹。
8)金色:象征威武莊嚴,表現神仙一類角色。
例如:《鬧天宮》里的如來佛、二郎神。
9)銀臉:用于一些比較有法力的妖怪,表現神怪一類角色。
例如:《攻潼關》中的木吒。
10)灰臉:瓦灰色與藍色在臉譜應用中意義相近。
例如:瓦灰色臉如《蘆花河》中的烏里黑。
用ppt展示出各種顏色臉譜,通過學生對臉譜勾描的顏色、線條的初步觀察,引導學生討論、思考人物的性格特點。師生共同。
師:“了解過臉譜知識后,接下來讓我們做一個小游戲,老師手中有十面不同顏色的臉譜道具,分發給十位同學,當老師說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時,就請手中持有與性格特征相對應臉譜的同學,把臉譜舉起來??匆豢茨奈煌瑢W知識掌握的扎實,反應速度快?!?/p>
師:“下面讓我們跟隨歌曲《唱臉譜》的b段音樂一起熟記臉譜知識。歌曲中唱到哪種臉譜,就請持有這種臉譜的同學舉起臉譜并做一個京劇表演里的簡單動作?!?/p>
生:跟隨音樂開展藝術活動。(加分)
國粹京劇中的臉譜具有相對獨立的欣賞價值和審美價值,我們本節課了解掌握了有關臉譜的知識,希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多關注戲曲文化,讓我們的民族藝術代代相傳。
作業:背唱《唱臉譜》;辨別家鄉的秦腔臉譜與京劇臉譜的異同。
本次教學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引導學生了解掌握了臉譜知識。對歌曲《唱臉譜》中的各種臉譜顏色所代表的人物形象進行初步認識分析。通過課堂活動使每位同學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們學習了解京劇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