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指為實現教育教學目標而編制的一種具體方案。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們可以參考下面的教學計劃,進行創新和實踐。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一
本節課要通過真分數,假分數的認識,使學生能全面理解分數的概念。所以教學中我緊緊扣住直觀圖形和直線上的點表示的分數,使學生從直觀上清晰地認識到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這樣學生概括真、假分數的概念和特征即為水到渠成。在學生掌握了真分數、假分數概念后,再通過設問,讓學生討論出假分數化整數的方法及算理。
新課教學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學習真分數,假分數概念。分三層。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討論、認識分子和分母大小關系的三種情況,了解真分數,假分數概念;引導學生比較分數值與1的大小關系,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利用數軸進一步讓學生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1的關系,掌握它們的分界點是1。
第二部分學習把假分數化成整數的方法。分為兩層。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這些假分數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數;理解和掌握假分數化整數的方法。
本節課中,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概念猶為重要,概念教學切忌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我創設這樣一種動手操作的情境,把分數意義、分數單位、分數的組成這些知識綜合蘊含其中,同時也為真假分數的概念埋下伏筆,將十分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學習源于學生的.需要。學生心中裝滿問題,他們急于想知道為什么,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我在教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想學”這種意識,創設了問題情境,使學生處在想知而又不知的這種矛盾心理中,正所謂“不憤不發,不啟不悱”、“思源于疑”。
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功效就是能彌補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真正實現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所以在小組合作前,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相當重要,給予一定的時間進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在組內交流,這樣才能保證合作的實效性。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二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第二課時的第53頁《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學情、說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與體驗。所以教材為了加強教學的探究性,很多地方都只是展示了知識生成和教學活動的過程,對基本知識和概念都不直接出示。讓學生通過看一看、畫一畫、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動進行體驗。《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在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53頁,教材通過具體的實例,借助直觀,提出問題,引入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為了讓學生建立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教材充分提供的直觀材料,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含義。這些直觀材料是用圖形的等份,揭示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大小。這些直觀材料都具有數形結合的特點,這些材料有利于從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構概念的意義。
而教材注重以分數單位為生長點,安排了操作和比較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首先,通過涂色,有序地表示一些真分數和假分數,感受真分數到假分數的分數大小變化。然后,加深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畫圖是對分數大小的直觀感受,通過畫圖,學生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不同分數所含有的分數單位。最后,及時比較,對例題中的分數進行分類。學生根據分子與分母的關系大多分成三類,在此基礎上,揭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1、知識與技能。
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會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
掌握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特征,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分數知識充滿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
教學難點:
明確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再次認識分數,學生在三年級已有了初步認識分數的經驗基礎,但那時主要是從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角度來學習的,認識分數都是真分數,而現在,引入了假分數,這就需要學生打破原有的認知結構。但又因真分數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而假分數表示什么?在單位“1”不夠取的時候怎樣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數又有怎樣的現實意義,學生并不明白。因此,建構對假分數意義的理解是個關鍵,同時也是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感受”和“體驗”概念的建立,結論是探索過程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復習導入:
師示出這個假分數,讓學生說說這個假分數的意義。
(二)、新課講授:
1、教學真、假分數。
(一)、分別涂色表示下面各分數;先讓學生涂色,然后展示,接著集體訂正。思考:這些分數都是把什么看做單位“1”的呢?分數單位分別是什么?你在涂這個分數時是怎么涂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分析意義表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圓的,里面有4個,所以要涂這樣的4份。(意圖:循序漸漸,從學生已有認知經驗出發,利用分數單位的累加引出假分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假分數有個初步的感知,為進一步研究假分數做了孕伏。)。
接著再涂色表示,圖文結合:讓學生說說涂色過程中的想法。如:表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這個圓的,里面有11個,所以要涂這樣的11份。
(二)、觀察、比較給這些分數分類。先讓學生自己分類,接著同桌交流想法,最后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1(分子比分母小)。
(2)(分子等于分母)。
(3)(分子大于分母)。
(三)、揭示真、假分數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意圖:圖文結合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順勢而為,重點突破對真假分數意義的理解。)。
同桌合作例舉一組真分數、一組假分數(了解了真假分數意義后再通過舉例加深對真假分數的區別進一步的理解。)。
(四)、觀察、比較給這些分數比1大,還是比1小?
2、教學帶分數。
(1)、讓學生自學課本53頁有關帶分數的段落,匯報自學收獲。(如:讓學生例舉帶分數,帶分數的讀法,帶分數的概念。)。
有些假分數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數,它們實際上是整數;有些假分數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這樣的假分數可以寫成帶分數。
(3)、例舉帶分數。
(三)、隨堂練習:
1、判斷真、假分數。
2、根據圖意填分數。(意圖:對假分數理解的進一步深化。如:、)。
3、用直線上的點把、、、、、、這些分數表示出來。(意圖:借助直線讓學生直觀對真假分數有更為系統和整體的認知。)。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六)、板書設計: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三
教學目標:
3、使學生經歷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分數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數感。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誰還能舉幾個假分數的例子?(根據學生的回答有意識的板書成兩類,同時選擇1、2個分數讓學生說說意義及其組成。)。
二、探索建構。
1、師問:你能把這些假分數化成整數嗎?試著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交流一下。
2、學生匯報方法。(法一: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法二:根據假分數的意義。)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適當板書思考過程,如果學生對于第二種方法想不到,教師應適當提醒或作簡單說明,以便于進一步加強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4、口答:將16/8、21/7、42/6轉化成整數。
5、觀察思考:這些能化成整數的假分數有什么特點?
6、師:你能不能也出幾個能化成整數的假分數考考別人?
7、師問:誰能概括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把這些假分數化成整數的?
1、師問:剛才舉的假分數的例子中,還有這部分假分數能不能化成整數呢?為什么?那它們該化成怎樣的數呢?(小黑板出示帶分數的概念。)。
2、師:這個概念看得懂嗎?我們可以通過舉例來說明。比如4/3可以寫成1這個整數和1/3這個真分數合成的數,像這樣的數就叫帶分數,這個帶分數讀作一又三分之一。(師板書帶分數的寫法及讀法,并組織學生齊讀兩遍。)。
出示題目:讀出下面帶分數,并說說它的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
621。
4、師小結:這兩個數表示的是同一個點,說明它們的實質是一樣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罷了,可以這樣說,帶分數實際上只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的另一種形式。
5、師問:你們想不想把其他的假分數也寫成帶分數的形式?就請動手試一試把11/4這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學生嘗試著把一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師巡視了解情況。)。
6、交流方法。(共有三種方法。小黑板相機出示書上的兩種解題思路,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進行板書。如果學生沒有全部回答出三種思路,教師無需強求硬塞)。
8、師問:誰來概括一下,剛才是怎樣把假分數轉化成帶分數的?
(歸納得出方法:分子除以分母,除得的商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余數是帶分數的分子,而分母不變。)。
9、概括總結:觀察前、后兩組轉化假分數的方法,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題:假分數轉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九2。讓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為什么用這個假分數表示。
2、練習九4。出示題目。問:這里把多長看作單位“1”?指導填5/3、1。其余讓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3、練習九5。
出示題目:1=()/11=()/21=()/31=()/4。
2=()/12=()/22=()/32=()/4。
3=()/13=()/23=()/33=()/4。
第一組指導學生完成,第二、三組讓學生獨立完成。
觀察:這里幾組等式都是把什么數轉化成什么數?方法是怎樣的?
(板書:整數——假分數)。
4、完成練習九6。
四、課作:練習九1、3;每日一題。
課后反思:
在備課之初,我就將這堂課的難點確定為。
理解分子不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轉化成帶分數的算理。書上介紹了三種轉化的方法,一種是畫圖理解、一種是推算理解、還有一種就是通過計算。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計算(即通過一種方法的模仿)這一種方法學生掌握的效果最好,還有兩種方法只有少數學生能想到,并且可能還是處在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程度,也就是心理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并不能敘述的很清楚。但如果只講計算這種方法,而另兩種方法不講,對于學生而言可能就是純碎的機械模仿,這就違背了教學原則,顯然是不可行的。為此,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試著把11/4轉化成假分數,其間我通過巡視發現不少中上等學生已經通過計算將11/4轉化成了假分數,接著我讓這部分學生回答他們的轉化方法,當學生們存在疑惑時,我適時將另兩種思路在黑板上展示,這兩種思路其實就是計算的算理說明,在學生們看過、想過后再來理解轉化后的帶分數每一部分的意思,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難度就被分解了,學生既掌握了方法又理解了算理。
另外在這一堂課上,還有許多細節的處理不完善、不夠到位,這些都是我以后在課堂教學中須努力改進的地方。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四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基于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本課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會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不同分母的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通過猜想、驗證、歸納、總結等活動,經歷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探究過程,體會舉具體事例、數形結合的思考方法,感受抽象、推理的基本數學思想。
3.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我確定本目標的依據有三點:
一是基于對課程標準的理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段目標的第二學段指出學生要“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二是基于對教材的認識。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以后學習約分、通分的依據,而約分和通分則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
三是基于對學情的認識。
作為舊課新上,如何讓學生在重新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習活動任然保持濃厚興趣,從探究活動中得到新的發展,上出數學味,上出新意,我在思考。本節課常規的是創設情境,在情景中提煉出等式,最終形成性質。因此在教學時,我沒有從具體的情境入手,而是從思考一連串的問題開始,通過實驗、猜想、驗證、結論,從等式的驗證上升到規律的發現和歸納,經歷定律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數學經驗、滲透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方法。
據此,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猜想、驗證、歸納、總結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探究過程。教學難點確定: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關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認知水平,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本節課我綜合采用了引導發現法、啟發式教學法,直觀演示法,組織學生經歷實驗、猜測、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生動的、活潑的、富有個性的,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舉例驗證法,引導學生靜心傾聽、認真操作、積極思考、大膽表達,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著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學有所得”的理念,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結合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情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1.聯系舊知,質疑引思。
2.自主操作,驗證猜想。
3.知識應用,鞏固提高。
4.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環節一:聯系舊知,質疑引思。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思考這樣一連串的問題,目的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迅速地點燃孩子們求知欲望;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為主動探究新知識積聚動力。
環節二:操作體驗,概括規律。
1.觀察發現,提出猜想。
通過找與1/2相等的分數,思考證明方法,觀察等式,發現規律,于是提出猜想。
2.舉例操作,驗證猜想。
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驗證等活動的過程”。本節課驗證環節,將“分子分母怎樣變才使得分數的大小不變”設定為研究的關鍵點,然后圍繞這一關鍵點讓學生展開了操作、感悟、分析、推理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全面的大量的例子來驗證結論,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的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讓學生試著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體驗如何運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和遷移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好學善思的良好品質。
3.概括性質,深化理解。
通過觀察算式,經歷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
4.運用規律,完成例2。
嘗試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
環節三:知識應用,鞏固提高。
在有層次的練習過程中,形成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一是點對點的基礎練習,二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環節四: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通過回顧,梳理所學的知識,提煉數學方法,聯系新舊知識,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補充和完善。
有人說的好,教育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知道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懇切的希望各位能給予我更多的寶貴建議,有了你們的幫助我一定收獲更多,成長更快。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五
當學生用分數表示出各個圖中的涂色部分以后,該老師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怎樣把這些分數進行分類呢?讓學生合作探究,然后依據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分類,引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分數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從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自己得出應用的判斷和結論。再引導學生將真分數和假分數與1作比較,使學生從直觀上清晰地認識到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進一步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學習新課的始終都十分注意學生的參與和體驗。
第一,填一填。用分數表示出各個圖中的涂色部分。
第二,分一分。根據分數分子、分母的大小進行分類。
第三,找一找。數形結合,直觀地找出比1小的分數、比1大或等于1的分數。第四,說一說.把自己這樣找的依據表述出來,相互啟發,共同提高;第五,歸納特征。
該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動手、動口、動腦的平臺,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學習,思維會更活躍,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佳。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的自我表現,怎樣想就怎樣說,允許學生質疑,鼓勵學生釋疑,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六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研究了分數中的一個重要的知識《真分數和假分數》,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和分數與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內容起到一個承前啟后的作用,只有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學生才能比較全面的理解分數的概念,更好的學習和應用分數。
對于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自己領悟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因為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的形成是認識的'發展過程。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主要是通過觀察圖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理解假分數與真分數的內在聯系,體會用假分數表示數量以及數量之間關系的合理性、科學性。然后讓學生從觀察涂色的分數出發,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對這些分數進行分類、比較,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形成表象,進而以歸納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本質屬性,從而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形成一個表象,然后再引導學生,能夠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述概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準確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從學生練習反饋來說,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意義掌握不錯,能正確區分真分數和假分數,從而達到這節課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自己的預設,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當然教學中也有不足,比如在做數軸題的時候,讓學生把真分數和假分數標在數軸上。由于學生對數軸的認識不是很清晰,把數軸跟線段混淆了,因此在獨立完成此題時有一定難度。上完課后想一想自己備課的時候孩子存在漏洞的,備課不是很全面。
今后在教學中,努力克服不足,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會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體會并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具體含義。
2、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過程。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分數知識充滿好奇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會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
教學難點:體會并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具體含義。
教具準備:圓形紙片、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名字叫《八戒吃餅》,你想聽嗎?有個小小的要求:一邊聽一邊把故事中的分數找出來。看一看誰聽的最認真,找的最快。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一)、結合故事,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
1、復習及其意義。
(1)、話說這天八戒被師傅派到外面去化齋。他翻過一座山,趟過一條河,好不容易化到了一張大餅。八戒拿著餅高高興興的往回走,走著走著,肚子就餓得咕咕叫起來。八戒想:反正這餅里有我的一份,不如我現在就把它吃了吧。于是,他把這張餅平均分成了四份,拿起一份大口的吃起來。(生:四分之一,師板書)。
(2)、為什么是呢?
(3)、吃完了這份餅,八戒繼續往回走。可沒走幾步,他又餓得走不動了,怎么辦呢?八戒眼珠咕嚕一轉,嘴里叨念到:沙師弟,你為人最厚道,師兄把你的餅吃了你肯定沒意見。說完,八戒又拿起一份,大口的吃起來。(生:四分之二,師板書)。
(4)、吃完兩份餅,八戒還沒吃飽,他又動起了大腦瓜:猴哥平時最疼我,他肯定不忍心讓我餓著,我把他那份也吃了吧!這樣想著,八戒又拿起了一份餅,大口地吃起來。(生:四分之三,師板書)。
(5)、就剩下最后一份餅了,八戒拿著餅繼續往回走。他邊走邊想:拿這點餅回去,該怎么交差呀!如果師傅知道我偷吃餅,他一定會責罰我的。與其挨罰,不如把它也吃掉,到時候,就說自己沒化到齋。這樣一想,八戒就拿起餅大口吃起來。(生:四分之四,師板書)。
2、認識假分數。
(1)、吃完餅,八戒找了一棵大樹,開始睡大覺。八戒睡覺還不忘吃呢!他夢到自己又化了一張同樣的餅,他把餅平均分成四份,自己吃了其中的一份。同學們,此時八戒一共吃了幾份這樣的餅?是幾個四分之一?5個四分之一用哪個數來表示?(板書:四分之五)。
(2)、大家來看這個數,它是分數嗎?為什么它是分數呢?表示什么意義呢?
(3)、八戒夢到自己又吃了一份,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呢?(板書:四分之六)。
(4)、八戒把剩下的兩份餅全吃了,該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呢?(板書:四分之八)。
3、通過分類,探究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1)、從八戒吃餅的故事中我們得到了這樣一些分數,你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同學們小組商量商量,看看可以怎樣分。
(2)、學生匯報。
(3)、大家的分類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來看按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關系進行分類的方法:我們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為一類,像這樣的分數叫做真分數;把分子比分母大的或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數分為一類,像這樣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4)、誰來說一說,什么樣的`分數叫做真分數?什么樣的分數叫做假分數?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誰想給大家讀一下。
(5)、誰能說出一個真分數和一個假分數。
(二)、結合故事,認識帶分數。
2、下面,請你們小組同學合作,用學具代替蘋果分一分,并用算式表示分的過程和結果。
學生小組合作,師請不同寫法的學生板演并介紹自己小組是怎樣分的。
生1:5÷4=1個零個。
生2:5÷4=1個…個。
3、兩個算式一樣,我們再來看結果。這樣寫起來你有什么感覺?老師這里也有一種寫法,一起來看一看。
4、三種寫法,你喜歡哪一個呢?同學們都認為這種寫法好,以后再遇到這類算式時就可以用這種簡便寫法表示結果。為了美觀,老師把這個分數寫在這里,認真看老師怎樣寫出這個分數。
6、有關帶分數的知識,老師想請大家自己學習,可以嗎?
學生自學,結合學生的匯報,教師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帶分數的概念。
7、在帶分數這個概念中,你認為哪些詞非常重要?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帶分數的意義,把概念砸透、砸實。
8、誰能給大家說出一個帶分數?
(三)、完成“試一試”,加深理解。
1、接下來我們來看試一試。仔細觀察兩組圖,看一看它們有什么異同。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的發現。
2、下面請同學們試著用分數表示出圖中的涂色部分,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的同學商量商量。
3、哪位同想想說一說你是用哪個分數表示的。
三、拓展應用,體驗成功。(練一練1、2、3題)。
1、本節課的知識你學會了嗎?兔博士想考考同學們,讓我們一同走進兔博士帶來的“智力體操”。
2、接下來有一個挑戰性的問題,你敢接受挑戰嗎?
四、總結回顧,寄托希望。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經歷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感受了分數知識的神奇。今后,希望同學們繼續前進的腳步,在數學世界中不斷自主探索、收獲快樂、體驗成功!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八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分數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從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自己得出判斷和結論。
既然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以分數意義為基礎進行教學的,那么這堂課離不開分數的意義,而五(下)的分數意義是用單位“1”來說明的,因此,我認為該內容的教學和分數的意義有著密切的關系。教材安排的例題也是利用學生對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已有認識,通過在圖形里涂色,引出對3/4、5/4的認識。再利用對假分數的初步認識,通過在圖形里涂色表示6/4、7/4和8/4,9/4進一步豐富對假分數的認識。最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比較上面例題中每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進行分類,形成并明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含義。
涂色是認識真分數假分數重要直觀手段。小學生的認知往往建立在直觀之上的,涂色學生的操作活動,操作的過程就是直觀感知的過程。在涂3/4的過程中體會到:把一個圓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4分,涂這樣的3份是3/4。同樣,涂4/4和5/4也是如此。
分數單位是認識真分數假分數的重要點。教材要求學生先在下面的圖形中涂色表示5個1/4,然后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幾分之幾。對假分數的初步認識的鍥子就是分數單位,1/4有1個1/4,3/4中有3個1/4,3個1/4就是3/4;4/4中有4個1/4,4個1/4就是4/4。照此推想5個1/4當然是5/4,5/4有5個1/4。
分類是形成真分數假分數的重要環節。在學生初步認識真分數假分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比較上面的每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進行分類,從而形成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含義。
課后反思自己的課堂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1.教學能力還需提高。
雖然我能及時給學生糾正錯誤,但還是顯得有些急躁,沒有讓學生準確用數學語言表達,忽略了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2.自學指導爭取做到精、簡、細。
本節課的自學指導雖然體現了自學方法、自學時間、自學內容,但感覺容量太大,問題過多,設計不夠精細,學生在自學中容易忽略個別問題,而書中小精靈提的問題沒有在指導中體現出來,造成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沒有真正理解,只能照著書回答。
3.應變能力和調控能力還需提高。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受洪水的危急、肆虐。在品讀課文中感受老漢的“如山”形象。
教學重點:在品讀課文中感受老漢的如山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橋”的象征意義。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設計:
一、引入:孩子們,請靜下心來,靜靜地看老師寫,板書《橋》。讀讀課題。
師:有一個小村莊,曾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它陪著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這樣平靜地過了許多年。可是有一天黎明,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一切都改變了。這究竟是一場什么災難呢?孩子們,你們都預習了課文,能告訴我嗎?(山洪暴發了。)。
二、教學新課:
(一)、朗讀課文,感受洪水的危急。
生讀課文后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男生讀讀這個句子,想想:山洪像什么?山洪像怎樣的野馬?山洪像一匹受驚的野馬嗎?(三個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能真實地感受到山洪的可怕)。
師:這樣一群受驚的野馬,它們桀驁不馴,力大無窮。讀讀這句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場面?(讓學生想象,感受萬馬奔騰、浩蕩而來的場面,從而感受洪水的可怕。)。
(3)、齊讀這個句子,理解“勢不可當”的意思。
師: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還有哪些句子也寫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1)、師:一米高有多高?大家比一比,估計在你身體的哪個部位?(生紛紛用手在自已的身上比劃后得出結論。)。
(2)、師:“跳舞”這個詞多美!但在這里,我們的感受是怎樣的呢?(可怕,恐怖),因為洪水跳得是“死亡之舞”啊!
(3)、指名讀這個句子,相機指導朗讀。將“一米高”和“跳舞”這兩個詞略重讀。
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能讓我們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齊讀這個句子,師:讀著這個句子,你仿佛聽到了什么?誰在笑?在怎樣的笑?(得意、猖狂、)。
課件出示這三個句子,自由讀讀這三個句子,想想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應該怎樣讀?可以討論。(洪水越來越近,情況越來越危急。在朗讀時語氣要由輕到重,語速要由慢到快。)學生匯報后,指導朗讀。
(二)、品讀課文,感受老漢的“如山”形象。
師: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誰出現了?(老漢)。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老漢?孩子們,快速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描寫老漢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在旁邊。可以寫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個短句。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a: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你讀出了什么?(鎮靜、從容)。
(2)、從哪些詞語中可以感受到老漢的從容、鎮靜?(不說話、盯著)。
(3)、創設情境朗讀:
a:師:傾盆大雨中,面對你擁我擠的人群,生接讀: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b:師:山洪咆哮,死神一步步逼近,面對瘋了似的人群,生接讀: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c:師:窄窄的木橋,跌跌撞撞蜂擁而來的人群,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生接讀: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師:此時此刻,我想你們一定明白了這樣一位清瘦的老漢為什么像一座山,他是一座什么山?(人們的靠山)。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b: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1)、咱們一起讀讀這句話,然后我請你們來說說你讀出了什么?生匯報。
(2)、孩子們,看看這句話,短短十幾個字用了三個感嘆號!老漢的聲音雖然是沙啞的,但卻是鏗鏘有力的!想想,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應該怎樣讀?(指導學生讀時語速可稍慢一點,語氣要有力!)。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c: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孩子們,咱們來猜一猜,老漢為什么要單單把小伙子揪出來呢?
生匯報:a:因為他是老漢的兒子。師:你從哪兒知道的?孩子,你可真會讀書,你真正讀懂了這篇課文。
b:小伙子是個共產黨員。師:對,小伙子是個共產黨員,他可能排在了什么地方?
(2)、師:小伙子不光是老漢的兒子,他更是一位共產黨員。所以老漢把他揪了出來,讓他排到了后面!就這樣,村子里的其它人都安全地撤離了,只剩下了老漢和小伙子。此時此刻,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漢?(大公無私、顧全大局、不徇私情……)。
生匯報:狠心的父親。
生匯報:不稱職的父親。
……。
生匯報,師相機指導。
師:是啊,當村子里的其他人都安全了,只有老漢和兒子時,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父親。他和我們每個人的父親都一樣,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兒子。他比誰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活下來。這就是“父愛如山”。
過渡:村民安全地撤離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也在洪水中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感受“橋”的深刻含義。
(1)、音樂響起,孩子配樂讀最后幾段。
生討論后匯報。
(2)、這篇課文以《橋》為題,你認為“橋”僅僅是指那座窄窄的小木橋嗎?
小結:是啊,橋不僅僅是那座小木橋,它更是老漢用自己的生命為村民搭建的生命橋、希望橋。
三、板書設計:
老漢。
村民橋小伙子。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十
上周教學了第四單元的二課時《真分數和假分數》。這節課是一堂概念教學課,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明確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及將分數分為這兩大類的分類標準是什么,初步了解分類標準在分類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學中我緊緊扣住直觀圖形和直線上的點表示的分數,使學生從直觀上清晰地認識到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這樣學生概括真、假分數的概念和特征即為水到渠成。
整節課的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在課后的作業里有一個這樣的題目:請你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
有個同學寫了一句很有意思的答案:我覺得分子不應該比分母大,因為媽媽總比兒子大。我忍俊不禁,隨即在第二天的課上對此答案隨性發揮。
聯想到在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時說到分數線下面的是分母,做為母親他高高的托著自己的孩子——分子,所以分子在上,分母在下。因為孩子的年齡都要比母親小,所以分子小于分母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那么這樣的分數我們叫做真分數,而如果孩子和母親一樣大,或大于母親了,那么這種情況就不符合實際,這樣的分數就叫做假分數。說到這里孩子們都笑了,我知道他們從心里真正領悟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這兩個例題是教學帶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例5是帶分數連加,與帶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相同,幾個加數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是假分數的要公成帶分數。例6是帶分數的連減。當被減數的分數部分不夠減時,從被減數的整數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數,和原來的分數部分合進來還不夠減時,就要從整數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數,和原來的分數部分合起來再減。可以一次通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把整數或帶分數轉化成假分數。p136準備題,讓學生說一說怎么。
二、嘗試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學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們的分母相同嗎?怎么辦?
c、對計算的結果有什么要求?
d、看書p136。
e、說一說帶分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f、試一試p136。
2.教學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們的分母相同嗎?怎么辦?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數部分夠減了嗎?不夠減又要怎么辦?
e、在剛才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f、小結。
g、試一試。
3、小結帶分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計算練習p137、1--3。
2.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3.小結:帶分數連減時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對又快?
第二課時(練習)。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31頁練習二十五的第4、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
進一步歸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四教具準備。
投影及多媒體課件。
五練習過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災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
學生根據統計表,畫出折線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二)導成教材第131負練習二十五的第5題。
小組進行討論,兩組數據分別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表示更合適?為什么?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交流,老師提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結:條形統計圖不較容易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很快比較出各種數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下面是王強收集的2005年春節期間龍潭湖廟會和廠甸廟會游覽的統計圖。
2005年2-15日龍潭湖廟會和廠甸廟會游覽人數統計圖。
……廠甸廟會。
……龍潭湖廟會。
根據上面的統計圖,回答問題。
(l)游覽兩個廟會的人數分別在哪一天到達峰值,然后開始下降?
(2)哪個廟會的游覽人數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覽廟會,你認為哪天比較好?
(4)從統計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繪制方法。通過學習知道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容易看出兩個數據的變化情況,并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描述數據。
第六單元實力評價。
一口算。
1.2×3=0.36×10=2.4÷8=。
0.4÷0.8=0.25÷0.5=3×2.3=。
4.72-0.72=1.5×4=8.56×0=。
2÷0.2=1.2+3.5=5.6÷5.6=。
時的有1人。根據以上數據,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小東的同學一周上網情況統計表。
人數。
上網時間/時。
1.這10名同學一周上網時間的平均數在()小時到()小時之間。
2.算出這10名同學一周上網時間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三小北對15戶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制成了下表。
15戶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況統計表。
戶數111354。
每戶用塑料袋只數12131415l617。
1.計算出15戶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數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四根據下表中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某市運動會各區獲獎牌情況統計表。
五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希望小學要統計五年級各班同學為社會做好事的件數,應選用()比較好。
a.條形統計圖b.折線統計圖。
2.()最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a.條形統計圖b.折線統計圖。
3.表示一年里12個月的氣溫變化情況,選用()比較好。
a.條形統計圖b.折線統計圖。
六先在下面折線統計圖的括號里填入適當的數,然后根據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
某超市2005年電視銷售情況統計圖。
1.普通電視平均每個季度銷售()臺。
2.液晶電視平均每個季度銷售()臺。
3.()季度兩種電視銷售差距最大,是()臺。
4.根據你獲得的信息,預測明年兩種電視的銷售情況。
七根據下表中的數據,制成折線統計圖。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萬福商場。
東方商場。
……萬福商場……東方商場。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十二
1、理解、掌握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意義和特征。
2、能正確讀寫帶分數。
重點、難點: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意義。
一、復習鋪墊。
1、說說下面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及它們的分數單位,各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45/64/7。
2、填空。
3個1/3是4/4有()個1/4。
2/5有()個1/22是()個1/3。
()個1/5是19個1/8是()。
二、導入新課。
1、出示準備題。學生口答,教師在相應的集合圈里填上分數。
2、導入新課。
上面兩個集合圈內填的兩種不同情況的分數,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叫什么分數,這是今天要學的內容。
三、教學新知。
1、出示例1。
(1)請三位學生分別在圖中陰影表示指定的分數,其余同學做在書上。
3/4、5/6、7/8的分子都比分母小,像這樣的分數叫做真分數。即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3)指導學生看圖,指出真分數比1小。
(4)練一練。
a、寫出三個真分數。
b、寫出分母是5的真分數。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教學過程。
備注。
(3)這些分數的大小與1相比較有什么特征?
從而得出:3/3的分子與分母相等,3/3=1,4/3、6/3、7/3的分子比分母大,這些分數都比1大。
4/3、6/3、7/3、3/3的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與分母相等,像這樣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即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4)練一練。
a、說出四個假分數,說說什么叫做分數。
b、寫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數。
3、帶分數的認識。
(1)觀察6/3、3/3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關系?(分子是分母的倍數)。
3/3=1(3個3/1是1)。
6/3=2(6個1/3是2)。
分子是分母的'倍數的假分數,實際上都是整數。
(2)4/3、7/3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
3/3(就是1)。
4/3(4個1/3)1又1/3(帶分數)。
1/3(真分數)。
1又1/3讀作一又三分之一。
6/3(就是2)。
7/3(7個1/3)2又1/3(帶分數)。
1/3(真分數)。
2又1/3讀作二又三分之一。
同理5/4可以寫作(),讀作();
11/8可以寫作(),讀作();
四、練習反饋。
1、課本p83第1、2題。
2、根據要求寫出分數。
(1)寫出3個分母是9個的假分數。
(2)寫出3個分子是分母的倍數的假分數。
(3)寫出3個假分數。
五、學習小結:
六、課堂作業:《作業本》。
本課內容比較簡單,也比較直觀,僅是從分數的分子、分母的大小的比較中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因此,學生都掌握得較好。在直線上表示某個帶分數有個別學生還有困難。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十三
真分數和假分數這節課是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后面學習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重視真分數和假分數概念的形成。在例1的教學中,通過涂色表示出分數,讓學生通過比較每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從而發現這些分數是比1大,還是比1小。由此得出真分數的概念,即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在例2的教學中,首先由真分數1/3、2/3的意義引入,然后問學生如果表示這樣的3份,用分數表示是多少,如果表示這樣的4份呢?1個圓還能表示出來嗎,應該怎么辦呢?這時學生想到再用一個圓來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就表示4/3。在教學假分數時應把重點放在假分數的意義上,讓學生明確是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4份的數;7/4表示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7份;11/5表示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這樣的11份。通過觀察這些假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的大小,從而發現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相等,分子比分母大,假分數大于1或等于1。
2、區分11/5和11/15的意義。學生在表示11/5時,由于受圖形的影響,受原來學習分數的影響,導致學生會把3個圓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15份,表示這樣11份的數。通過對比這兩個分數,既可以從圖中發現錯誤,也可以利用分數的意義發現問題,還可以從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點辨別。
不足之處:
個別學生在練習中還是出現了假分數寫成真分數的情況。
改進措施:
重點教學假分數的意義,特別是要注意假分數是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讓學生重點說一說每個假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十四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分數和小數的互化,要求學生掌握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分數、小數的互化。設計時把重點放在讓學生經過獨立的嘗試,探索發現分數化成小數和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并自己進行概括和歸納。先組織進行復習,喚起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回憶,為學習新課掃清障礙;在新知的學習探究中,組織進行獨立嘗試、小組合作、分析、討論、總結等,明確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所有的方法都有學生自己概括,自己總結,老師只是引導,補充。在學習中,學習不僅學到了知識和方法,還提高了語言的表達能力,是學生體會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樂趣,更是學生受到了團結合作的教育。
上課下來,發現還是有些不足:首先,對學生已有只是基礎預設不足,在復習階段,學生對小數的意義遺忘比較多,花了過多的時間;再有,在組織學生進行概括總結時,還是放手不夠,老師的提示、引導過多,學生在用語言進行總結不到位的時候,往往自己就代說了;留給學生概括的時機也不夠,只是幾個學生發表了意見,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聽;第三、小組的合作學習指導不夠,個別小組的合作比較膚淺,需要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長期,詳盡的指導。
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設計范文(15篇)篇十五
p103。例51=2/2=3/3=4/4=5/5=……把整數(0除外)化成假分數,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數(0除外)的乘積作分子。
p103。例6把2和5分別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數。
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用原來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數的乘積再加上原來的分子作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