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優秀的作文,不僅要有深刻的思考和獨特的觀點,還要有精準的語言表達和恰當的修辭運用。這些優秀的作文代表了不同風格和題材的寫作,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有關寫作的技巧和經驗。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一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歷史文化名都,有許多古老的建築和奇珍異寶。到北京的第一天,我先來到長城,來目睹它的雄魄。
我們爬的是八達嶺長城,海拔1000米,綿延曲折的長城如巨龍騰飛於崇山峻嶺之上。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古代建築工程的傑出代表。
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墻外邊有兩米多高的垛口,垛口上面有嘹望口,下面有射擊口,是嘹望和射擊用的。城墻頂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打杖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相互呼應。
我找了一道空隙,向下望去,關外是一片荒涼,幹枯的樹枝和荒蕪的雜草,構成了一副蠻慌的景象。如有強敵進攻,絕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再望望腳下的長城,依山就勢,蜿蜒起伏,如一條不見首尾的巨龍在綿綿山嶺上翻滾爬動,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令人嘆為觀止。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雄沈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兩旁的山上,是蒼松翠柏,雲遮霧障,禽鳥和鳴,溪流淙淙,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摸摸摸墻上的條石,踏了踏腳下的方磚,突然想起古代人民所付出的血汗。公元前,沒有起重機、火車、挖土機,全是靠百姓們無數的手一步步將石塊擡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八達嶺長城啊!這樣雄偉的建築,在世界建築歷史上一定是一個神話般的奇跡!
我站在八達嶺長城頂上,心中無限感慨。長城,你是中國古代勞動人們的辛苦和智慧的結晶;長城,你是中國滄桑歷史的見證;長城,我們中華民族以你為驕傲!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姓季,大家可以叫我季導游,也可以我叫季導。
我們今天旅游的這段長城,叫八達嶺長城。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到一百多里就到了長城腳下。這一段就修在八達嶺上,又高大又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城磚組成的。城墻上鋪著方磚,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t望口和射口,供站崗士兵t望和射擊用的。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城臺,是屯兵的堡壘。過去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相互呼應。
我的解說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參觀旅游八達嶺長城。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三
大家好!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八達嶺長城的腳下,這段長城是在明代的時候修建的,站在長城的腳下,我們極目遠望,長城就像一條長龍一樣盤旋在崇山峻嶺間。
長城的城墻是由巨大的條石鋪成的,有的長達2米,有的重數百斤,請大家跟著我登上長城。城墻的頂面,鋪著一塊塊方磚,我們腳踩的就是那些方磚了,這些方磚鋪的十分平坦、寬闊,在這上面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兩邊都有兩米多高的齒形垛口,垛口上凹進去的部分叫瞭望口。瞭望口下面的方形小孔叫射擊口,這射擊口是干啥用的我就不用說了吧?嘿嘿,當然是躲在那兒“嗖嗖”地射箭的,有這高高的垛口擋著,即使敵軍中有神箭手,也休想射中目標。
好,大家加把勁兒,到前面不遠的方形城臺我們休息一會兒吧!
說到方形的城臺,大家可能都知道那叫烽火吧!烽火臺是干啥用的呢?當然不是為了讓我們坐在這兒休息用的,也不是為了在這照相用的,嘿嘿,剛才跟大家開個玩笑。這烽火臺主要是用來傳遞軍情的,到底怎么個傳遞法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有敵情的時候,白天用狼糞點煙,晚上用柴草然火。這些煙和火也不是亂點的,明朝的時候,對烽火與敵人的關系作了嚴格的規定:敵人百余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百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就能飛速而又準確的傳遞到皇城大內。
聽完長城的構造,大家一定都為古人的聰明和智慧而贊嘆不已吧!是呀,當時沒有推土機、起重機,也沒有吊車……人們就靠自己的雙手居然修筑了這前不見頭后不尾的萬里長城。
當然,關于這個氣魄雄偉的工程,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傳說,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吧!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準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彩,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后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里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么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于,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墻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后,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尸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于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好了,聽完我這些足有一里地長的介紹,我們踏著方磚也走了好幾里地的路,前面不遠就是游客止步了。請大家按原路返回,再見!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四
今天,我來到了x的八達嶺。
來到了入口,只見山海關的路一眼望不到邊,這條萬里長城怎么可能是人筑的呢!真是奇跡。
我第一步踏上長城,每隔20多米就有一個堡壘,聽人們說是屯兵的堡壘,他們躲在那里,這樣敵人就“易守難攻”,還有長城每隔一米就會上下有一個口子,上面的大一點,下面的小一點,聽說上面的是弓兵射箭襲擊敵人,下面的是瞭望口,觀察外面的情況。
當我經過了三個堡壘,發現那個那里很多,一個姐姐熱情地告訴我:“那是用來放糧食的,要想長期守住長城,就必須有食物。”“啊!我明白了。”我回了姐姐一句話。
有一位向導說:“你們別小看這方磚,它一塊就有25公斤,是用打磨得不是很光滑的一種礦石做成的,很難碎,你可以數一下有多少方磚,以前的人多偉大。
是啊!以前人們沒有起重機,沒有火車,沒有輪船,沒有飛機,要從這么遠的地方運過來,怎么做到的。
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石塊,讓我感到一波波強烈的震撼,心中的疑問越來越重,但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古人的頭腦很聰明,古人的恒心很強,很厲害。
這一次的長城之旅讓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識,我知道了古人的智慧。
啊!長城你是怎么筑成的......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五
今天,我跟爸爸去爬陡峭的八達嶺長城。
早晨剛下過雨,外面全是霧氣,而且非常的冷,冷得讓人直哆嗦,長城像一條線一樣,一瀉而下,從高峰往上看,會覺得可怕,腳也有可能會發軟出冷汗。而且由于霧氣太大,兩米之外就看不到其他的人了。我們都很吃力地爬著,一直沒有歇過。就這樣我們沒過幾分鐘就爬到了八百八十米最高峰,我和爸爸在上面已經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在上面休息了一會兒。然后往回走,雖然下去比上來輕松很多,但是下去卻比上來危險多了,所以我和爸爸小心翼翼地爬了下去。
毛主席不是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意思是說不爬長城,不是好漢。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六
盼星星,盼月亮,可把8月18日這一天給盼到了。晚上我和姥爺姥娘坐上了到北京的火車,經過10多個小時的旅程終于到了北京。啊!北京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車輛,而我的心早已飛到向往已久的長城了。
長城就要到了,我的心情無比激動。“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終于要做做“好漢”了。
到了長城腳下,我奮力向自己的目標—處的烽火臺前進著,經過一個小時的攀登,我終于氣喘噓噓地登上處的那個烽火臺。我站在高大的烽火臺上,放眼望去,長城就像一條穿行在崇山峻嶺中的巨龍,延綿萬里一眼望不到頭,周圍的山林郁郁蔥蔥,不時傳來鳥兒清脆悅耳的叫聲。
雄偉的長城啊!它代表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一下車,霧氣迷蒙,在蒙蒙細雨中我和媽媽打著傘走進長城。在長城腳下抬頭望去,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山間盤旋,很有氣勢。
走在長城的地磚上,扶著那沉重的磚石,很自然會想起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長城十分陡峭,如果你爬上長城往身后看,有一種想滑下去的感覺,心跳動的很厲害。
長城修建的十分完美,一個個垛子有規律地挨著,像站崗的士兵。每個垛子上還有射擊口,媽媽說那像盾牌一樣,是戰爭中士兵保護自己的措施之一。我和媽媽在努力向上攀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終于來到“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北八樓。啊,我太高興了,我終于來到毛主席所說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北八樓!我可要好好照幾張相片留作紀念!
下山了,我還在一直想著:“我今天來到了長城!我是好漢!”
春節期間,我的姑姑帶著我們一家人和妹妹,一起去北京玩了一個星期。我們去了很多地方,我最喜歡的是聞名世界的八達嶺長城。
我從遠處看著長城,它像一條巨龍,盤旋在崇山峻嶺中。我的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姑姑就讓他們坐纜車上長城的頂峰,而我們步行上去。我們上去時,長城上面真是人山人海呀!人們擁擠著往上走,有小孩子,有大人,還有拄著拐杖的老人。我們爬的時候,一點兒也不累,最后到峰頂時,爺爺奶奶早就在那里等我們了,我們才休息了一會兒。
我們每到一個烽火臺,看到的都是翠綠的、一望無際的山峰,最后,我們在的烽火臺上照了幾張照片,就下去了。下去時,爺爺奶奶還是坐纜車下去,我們又換了一條路下去。到了下面,我們吃了一些東西,就回賓館了。
“不到長成非好漢”,我終于爬上了萬里長城,我非常開心。
今天,雨過天晴,北京的天空一片蔚藍。我和和媽媽、姥姥、姥爺隨團去八達嶺長城。
汽車一邊行駛著,我一邊聽導游為我們講解:八達嶺長城位于昌平區境內,它海拔高達1015米,是明長城中保存的一段……不知不覺中我們已來到長城腳下,導游給我們安排了兩小時三十分鐘的時間爬長城。我站在長城腳下,遠遠望去,長城像一條巨龍盤旋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長城上非常熱鬧,現在正是暑假旅游高峰期,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來到八達嶺長城游覽。
我和媽媽、姥姥、姥爺,一鼓作氣,一路沒有停歇,爬過了六、七個峰火臺,越過了長城最陡峭的一段。終于來到了長城峰“好漢坡”。站在“好漢坡”上向遠處望去,長城雄偉壯麗、風景如畫。這時我想起了長城腳下的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我為自己終于登上了祖國的八達嶺長城而感到驕傲。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七
8月9號我們去了北京的八達嶺長城。一說到長城,大家可能就會想到秦始皇,因為秦始皇時期全國上下大力健造長城,可是我們現在爬的八達嶺長城確是在明朝時期建造的。
來過北京的人都會去長城看一看,大家肯定會問為什么呀?因為我們的開國領袖毛主席曾經說過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所以大家都覺得來到北京沒有去爬長城,就等于北京白來一趟。八達嶺長城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段長城。八達嶺長城也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
我們坐車到達八達嶺長城的山腳下。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東門上方寫著八達嶺熊樂園。因為這里也是黑熊的家,在路的左邊有好幾個深坑,每個坑里都住著幾只黑熊,他們笨重的體態,時不時會露出一些搞笑的動作,熱的,有人哈哈大笑,還有的有人會給他們一些食物,他們也會拿起來吃。就過了黑熊去,我們就到了滑車的地方,因為這里地勢比較陡峭,坐滑車上去是最安全的。滑車的下面有軌道和齒輪,我們坐在滑車上慢慢的往上滑行。我們做了差不多十分鐘的時間就到了八達嶺長城。
我站在八達嶺長城上,長城的雄偉壯觀讓我驚嘆。看到遠處山巒疊翠,讓我感覺到我自己非常的渺小。長城連綿起伏,延伸到遠處,好像一條長龍臥在山頭。城墻很高,腳下的磚有的已經磨損到歐下去很多,有的石頭已經磨得非常的平滑。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烽火臺,烽火臺中間的過道非常的窄。烽火臺的上面有一個平臺,站在長城上,眺望遠方,讓我感覺到了長城的“險”,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也讓我明白了“天險”這兩個字的意思。
游完了長城,我非常的興奮。同時我也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能力。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珍惜和保護它。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八
暑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到了北京的八達嶺長城。
那天,天空下著小雨,我非常激動,因為長城是我向往的地方。我們買了票,我就興致勃勃地往前沖。不久,我們就看到了烽火臺。
烽火臺又稱烽堠、煙墩,系古代重要軍事防御設施,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消息。它是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專遞方式。我們經過了十二個烽火臺呢!
每個烽火臺都像一座小城堡,連在一起的烽火臺就像一條大石龍。最有意思的是,長城墻上還有很多垛口,垛口是用來打敵人的。只要他打你,你就蹲下來,敵人就打不到你了。下面還有個小洞,叫望洞,從這里就可以看到敵人的行蹤。這些設計真是太奇妙了!長城真是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建造的,長城真偉大啊!
隨后,我們登上了最高峰。我們還在最后一個烽火臺前拍照留念。
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我雖然很累,但是玩得很盡興,這是我最快樂的一天。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九
早就想去登長城,今天終于看見了長城,我真想一下子登上去。
八達嶺長城位于北京延慶,是明代長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我們來到長城入口,抬起頭來看長城就像一條龍臥在山頂上,彎彎曲曲很長很長,十分壯觀。我心里想,我能爬上去嗎?爸爸說,不等長城非好漢。我踩在長城上,看清了長城的真實面貌,比較平坦的地方是用大的方形的磚鋪成的,比較陡的地方是階梯,城墻下面有的是很大很大的石條砌成的,城墻上面是凹凸形狀的墻,還有小正方形的孔,叫望口。每隔幾十米就有垛口,用來抵御外來侵略者。
我站在長城上想,古代的人真是聰明,比我們現代人還有智慧。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
二年級的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北京的八達嶺長城。
到了坐纜車的地方,排的長隊一眼望不到盡頭。坐纜車就像坐飛機一樣,一攬崇山峻嶺。我好奇的問媽媽:“長城長啥樣啊?”媽媽給我賣了個關子,沒有告訴我。纜車到了,長了長城,我不由大為感嘆。長城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看了介紹,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邊的嘉峪關足足有一萬兩千多里。我實在想不到古代人民是如何我建筑長城的!
我們走到了“好漢坡”,我也已經累的氣喘吁吁。長城的磚墻是由一塊兒一塊兒長達50厘米的巨型條石組成,手扶著長城的墻壁,踏著腳下的方磚,即使很累,但我依然覺得很自豪——我有一個偉大的國家!
接著,我們走到了一個堡壘,這樣的堡壘在長城上每隔300多米就會出現。它們是用來屯兵打仗互相照應的。
走著走著,時間已經臨近黃昏,我們只好返回。回來的路上我在想,我們的國家真是一個文明古國啊,單從一個簡單的長城就能看出,古代人民是多么的偉大。我真自豪,我的祖國我愛你。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一
清晨,初陽微露,一抹紅光;空氣清新,透出縷縷百合芳香。噢耶,今天要去爬長城咯!
古人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嘿嘿,今個兒,我就來當回好漢。
廢話不多說,坐著旅游車,經過漫長的`路程,到達了長城腳下。望著坐落在青山之間的水關長城,氣喘吁吁的游客,咽了口口水,剛才說了大話,現在硬著頭皮迎難上吧!
上了登城口,往下看,是數不清的人頭,臺階的高度確實讓不少游客望而畏卻,但是也有不少富有冒險精神的游客堅持到頂。因為這段以險峻著稱長城則不可不去,看著奮勇直前的妹妹,我已落下好一大段,上!
不一會,體力不支,不由得扶禁欄桿,生怕一腿軟,就滑下了。頭上顆顆冒出的大粒汗珠已在向我宣示,仿佛在嘲笑我的無能。不行,我是姐姐,當然要帶頭,妹妹都看不見了,我怎么能退縮呢?繼續上!
上了一個嶺,趴在城口上,聽著風聲在耳邊吹過,呼——涼涼的,似乎在為我吶喊鼓勵,也是給我的褒獎。一種滿滿的成就感頓時充斥著內心,我成功了!看著比剛才那個嶺更陡的下個嶺,沒話說,只管上吧,哪有上了長城不怕到頂的?我才不做懦夫!
臺階的跨度更加大了,也更加消耗體力,呼,加油加油加油!妹妹已站在高頂向我揮手,一股莫名的沖勁促使我繼續上登。很快的,經過幾次休息,幾次攀爬,到頂了!
我驕傲地大喊:“我終于爬到長城頂了!我成功了!”細細享受著登頂的樂趣,望著呈“v”字型,順應山勢而行,如巨龍似鯤鵬展翅欲飛的長城,我不由得驚嘆,古人的偉大。
長城四季美如畫,春看山花爛漫,夏覽草木蓊郁,秋觀漫山紅葉,冬游蒼龍臥雪。這里山清水秀長城壯美,人杰地靈古寺清幽。到了春天看長城兩側山花爛漫,遠處長城悠遠入云煙,此時正逢夏季,清脆蔥蘢的參天大樹筑起了長城周圍優美的環境,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接下來的一個景點是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本應有十六位皇帝,可開朝皇帝朱元璋不葬在這,還有兩位皇帝也并沒葬在十三陵。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明朝術士說天壽山是“風水”寶地,絕佳的“吉壤”,于是十三陵就葬于天壽山腳下。
“活人不進死人墓”,出于對死者的尊敬就沒有進入陵墓參觀。不過,聽介紹,明昭陵中有一石龜背著無字碑,也許是因皇帝的功過難評之故。游客喜愛摸那石龜,民諺道:摸摸烏龜的頭,一生不發愁;摸摸烏龜腚,永遠不生病。
有趣的傳說是非真假,現已無法證實,但是,這一天,不得不承認,玩得很開心,就是有點累。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二
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游玩了北京的。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長城是我國的象征,所以很早我就想到長城上去看一看。上幼兒園時,我畫了許多長城的畫,老師還表揚了我。
我們來到了長城腳下,遠遠望去,長城宛如一條巨龍盤旋在大地上。我知道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很長,而我們現在所在的地點只不過是這條巨龍的脖子而已。我們開始了登上長城的旅行。近距離面對長城,看見每一塊墻磚,心里就一種由衷的敬佩感:我國古代的人民真的是太偉大了,沒有先進的儀器和工具就靠一雙雙手就修成功了這么雄偉的萬里長城!
我們一路在長城上走著,來到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頭旁,看著這幾個字,我想到我今天終于是一個好漢了!我還在這塊石頭旁拍了個照呢,我笑得很開心的!站在長城上往下看,連綿起伏的群山、翠綠一片的樹木都在自己的腳下,我真的有一種好漢的感覺!
回去的路上媽媽給我講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我才知道原來長城有這么凄美的故事!不過我想,這幸虧只是個故事,不然我今天就看不見這雄偉的長城了!
長城現在已經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了,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我國的象征,看見外國人豎起的大拇指我感覺真的很自豪,我感到身為一個中國人很驕傲,為我的中華的繁榮和富強而發自內心的祝福!我愛你,祖國!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三
各位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我叫葉安恬,你們可以叫我小葉。這次將有我來帶領你們參觀,祝你們旅途愉快。這里是北京,從這出發到長城有一百多里,大約要1個小時的車程,大家可以養精蓄銳,等一下慢慢游覽長城。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站在萬里長城最有氣勢的一段——腳下。
這里四周關山萬重,幽幽白云,這長城像一條巨龍奔騰山中,忽而騰空躍起,忽而跌入幽谷。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如果一天不停地走,需要走60天才能走完整段萬里長城。
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段城墻全部用大城磚或花崗條石壘成的。城墻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走在長城上,如同在寬闊的大馬路上散步。這一段可以容納五馬并行,十人齊進。城墻外側筑齊起的一人多高的墻叫堞墻,堞墻上用磚砌成的“凹”字形的跺子十跺口,用于瞭望。垛子上方有方形的射口,供射擊用。那內側的墻叫女兒墻,起安全作用。
大家跟我來,我們身旁的這座堅固的房子就是敵臺。敵臺上面可瞭望、放哨、射擊,下面可以放兵器,還可以住宿。長城上修筑敵臺是要防止敵人對我國進攻,保護人們的安全,使人們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修筑長城超過五千公里的有三個朝代:一是秦始皇時修筑的西起臨洮,東起遼東的萬里長城;二是漢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東起遼東的內外長城和鋒燧亭障,全長一萬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的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總計起來,在五萬公里以上。這些長城的遺址分布在我國今天的北京、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十多個省市。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內就有遺址1.5萬多公里。其次是甘肅的長城。我們今天踏上的長城是明朝修筑的長城。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些,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活動,要注意不要亂涂亂畫,亂扔果皮紙屑。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四
人們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因此在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我們全家就興致勃勃地去登八達嶺長城。
長城真雄偉!高高的建在山上,起伏彎曲,伸向遠方。媽媽告訴我:“長城全長一萬多里,所以叫萬里長城。我們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當天的天氣不是很好,有點風又有點霧,我們生怕下大雨,就買了票坐滑車到第四個烽火臺,然后登上第七個烽火臺,就算登上了長城的峰頂。我們下了滑車,沿著臺階奮力向上登去,霧越來越大,風也越來越大,還夾雜著蒙蒙細雨,我們抓著欄桿不斷地向上爬著,翻了一個又一個烽火臺。“加油啊!馬上就要到了!”從遠處傳來了加油聲,哦!原來是爸爸媽媽已爬到了峰頂,在給我加油呢。
我終于登上了長城,站在長城的頂端,長城在霧中就像一條在云中穿梭的巨龍,我不禁大叫:“長城,你是我們的驕傲!”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五
暑假里,我和媽媽去北京游玩,媽媽帶我去攀登了世界聞名的。
8月6日那天早上,我們起了個大早,媽媽帶著我和姨媽家的哥哥姐姐一行四人來到德勝門汽車站,我們準備乘坐877路專線直達長城腳下。因為是暑假,來北京的外地游人特別多,排隊等車的人排成了幾里路的長龍,等了半個小時,我們才坐上車。
來到長城腳下,本來我們打算徒步登長城的,但是媽媽擔心我們體力不夠,于是買了包含滑車的套票。這樣,我們乘坐滑車直達第四個烽火臺。我們找了一個蔭涼的地方吃了一些東西補充能量,準備出發。那天天氣不太熱,還有微風吹來,我的心情非常好,我們一下來到了第五個烽火臺。從烽火臺向下望去,景色真美呀!我們拍了許多照片,因為登長城的人很多,照片基本都是大合影。我們不知不覺又到了第六個烽火臺,路越來越陡,城墻兩側有供游人扶著的欄桿,這樣就安全多了。我們的目標是海拔888米的第八烽火臺,那里有舉世聞名的好漢碑,碑上有毛主席親筆題詞“不到長城非好漢”。當我們攀登到好汗坡時,已經口干舌燥、滿頭大汗。好漢坡的路很難走,忽高忽低,有臺階有陡坡,我們互相攙扶,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我們停下來留影,幾乎所有的游人都拍照紀念,其中還有不少的外國游客呢。休息了一會,我們就往回走了,很快就到達了位于第四烽火臺的滑車站。乘滑車回到長城腳下,我回頭眺望剛剛登過的長城,真的好像一條巨龍蜿蜒在重重的山脈間,太雄偉壯觀了。
人們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好漢!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六
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勞動人民用血肉之軀修筑了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今天,我終于來到了北京八達嶺長城。
據說,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陜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市自治區,而我要爬的八達嶺長城在北京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它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御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
坐著滑車到八達嶺長城的入口,就開始爬,長城蜿蜒起伏,每當走到上坡就很吃力。走到旁邊,對面的山上的長城連綿不斷,像一條纏繞著山的巨龍。從這頭往那頭看,長城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一眼望不到邊。
關于長城的還有一個傳說呢。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后,人抬不起,車拉不動,而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伙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里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云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后,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后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就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
八達嶺長城是中國萬里長城最杰出的代表,是接待世界各國元首、政府首腦最多的長城景區,也是舉辦中外文化交流活動最多的長城景區,大家有機會一定要來看看哦!!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七
去年暑假,我去北京玩,第二天晚上,聽說明天要去登長城,我激動的都睡不著覺了。
第三天早上,我們一起坐車去八達嶺長城,在車上,我盼著早點見到長城,終于,我模糊地看到八達嶺長城像一條直線,越來越清楚。來到那里,我一下子驚呆了,八達嶺好險峻,陡峭的長城蜿蜒在山上。我們開始登長城了,當我走到第一個烽火臺的時候,我已滿頭大汗,開始有些垂頭喪氣不想繼續登下去了,但是“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時刻在鼓舞著我,我不得不繼續登下去,我要當好漢不要當懦夫。終于我們登上了“好漢坡”。媽媽這時說道:“堅持就是勝利,還有最后一個烽火臺,堅持下去!”我使出我全身的力氣,堅持不懈的往上登,15分鐘后,我們登上了第三個烽火臺。我這時往山下一望,哇!我驚嘆不已!好高呀!媽媽說:“這是長城的最高處,總高888米!”聽到媽媽這句話,我的嘴立即變成了“o”形。我們在這里拍了許多張照片。
“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確是呀!我一邊下山,一邊看著山下,猶如在空中的飛機要遇到危險了,讓我們高空跳傘一般。我們終于下來了,這時我站在地面上想:我們爬長城都這么難,那么如果是我們是古代人民呢?那樣去修長城要比這更難!是啊!萬里長城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勞動的化身,我們小學生也應該勤奮、好學,要時刻記住:勤奮+努力=滿分。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八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游玩了遠近聞名的北京。一早,我們急沖沖地先坐地鐵趕往919直達長城專線公交車。上了919公交車,車上有一位熱情好心的導游叔叔,給我們講了的游玩事項。我真迫不及待地想立馬登長城。
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到了。由于時間緊迫,我們選擇先坐滑車上長城。這滑車就像長長的火車,一下子就送我們到半山腰的長城了。
長城上人山人海,人來人往,真是熱鬧!這長城就像一條龍臥在山峰上,真雄偉壯觀呀!長城在古代主要是用于防御打仗用的',真是太神奇了。我一定要登上最高的長城坡——“不到長城非好漢”。不知不覺地走了好久,雖然我已經筋皮力盡了,最后,我還是勝利了。
今天游長城,讓我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真是佩服。
4北京。
號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部分,以高海拔和險峻著稱。遠遠望去,長城象一條盤踞在崇山俊嶺之間蒼龍,宏偉壯觀。
在長城上沿著青磚鋪成的臺階攀行,感覺越來越陡。最陡峭的地方幾乎是直上直下的,那可真的要手腳并用的爬呀!長城每走一段就有一個烽火臺,就是這些烽火臺將各段長城連接起來。烽火臺上四面都有瞭望臺,從這里看去,四周的群山蒼勁雄偉,而下面的人卻像螞蟻一樣小。在這里爸爸給我講起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烽火臺的重要性。
再往上爬,就到了著名的“好漢坡”。這里立有一塊石碑,上著刻著我們偉大的毛爺爺親筆題詞的一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站在碑旁,我趕快讓老爸給我照相。陣陣大風吹過,在綠色的群山襯托下,照片能證明我是個好漢!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十九
在北京的夏令營期間,小記者團隊游覽了很多地方,玩得很開心。要說最好的去處就是攀登了。
在乘坐大巴車的山路上,導游給我們講解了許多關于長城的故事。快到長城腳下的時候,遠遠向上望去,長城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云霧里,連綿不斷的城樓一眼望不到頭。
確定好集合的時間,我們三三兩兩興致勃勃地出發了。我和好朋友艾嶸約好一組,然后手挽手、貓著腰,急匆匆地往上爬。爬第一層樓,還算比較好爬,等爬到第二、三層樓的時候,就很費力了。我倆幾乎是扶著城墻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當筋疲力盡的時候,后面的幾位小記者趕了上來,他們大聲呼喊:“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要停,一定要爬上第四層!”
在他們的鼓勵之下,我倆繼續出發了,這第四層樓更加峭陡,我們的身子幾乎是懸在半空中,每爬一步都很困難。爬呀爬,爬呀爬,終于到達了第四層城樓的門口,我們一下子癱坐在地上,頭上冒著汗,嘴里“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要知道,這還是我倆把隨身攜帶的包包丟給老師的情況下才完成的這半程,而我們的老師身上足足背了7、8個大小包包。
在那堵好漢坡前,我們一部分征服長城的小記者合了影留了念,接著開始返程。俗話說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難”,好家伙,下山雖然沒有那么累,但很難剎車,好不容易才下到長城腳下。
長城游完了,也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知道,每個人只要有一顆勇敢的、永不放棄的心,無論遇到多么困難的事情,也一定會成功。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二十
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年,我和妹妹、爸爸、媽媽一伙人乘坐火車來到了長城腳下。
一來到長城,我立刻看見遠處的長城連綿不絕。像一條巨龍,臥在山間;又像一條河流纏繞在山峰中,隱隱約約,若隱若現。抬頭看藍天上飄著幾片白云,涼爽的清風吹拂著我的臉頰,我的心情十分高興。
來到長城邊,沿著一個小出口進了長城。長城連綿起伏,是靠山建筑的。它的每塊磚大約有十五千克重。這樣重的磚,這樣高的山,當時的人們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和肩膀搬上去的。摸著這滑滑的城墻,仿佛上面滴滿了當時的辛勤人們的汗水。
聽爸爸說,在古代以弓箭、刀戈為武器的戰爭中,長城作為防御的城墻和守備的關隘,作用可大了。長城基本上是依山嶺、河流等地形建筑的,而且在特別險要的地方,還建筑了關塞,如居塞關、山海關等。城墻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臺子,用于巡邏放哨、屯兵和儲存武器。在山頂上還建有烽火臺,作為前哨信號站。
我和妹妹飛快地往上跑,想快點爬上長城頂部,可是跑著跑著就氣喘吁吁了。長城可不是好爬的。長城綿延起伏,上下坡挺陡,有的地方幾乎就是垂直的,好在有欄桿,否則……爬著爬著,我發現城墻的下面有許多小洞。我好奇的問媽媽那是干什么的。媽媽說,那是觀察敵情的時候用的`,有的時候,敵人放箭的時候,從上面觀察有可能被射中,從觀察窗中觀察,就避免了這種危險。
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我和妹妹終于到達了八達嶺長城的最高處。我兩手做出“耶”的姿勢,高高的舉過頭頂“我登上萬里長城了!”。我高興地蹦了起來,媽媽抓緊機會,拿出相機,拍下了這精彩的瞬間。
這些世界文化遺產閃爍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勤勞的光芒。讓我們來領略,探索中國的古老與文明。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生游八達嶺長城(通用21篇)篇二十一
暑假里,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北京長城的巨龍之頸——八達嶺。八達嶺,顧名思義,四通八達:南到北京、北往延慶州、東抵永寧、西往宣城。所以叫八達嶺。1987年,長城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于關溝口也即入口的八達嶺長城便成了位于關溝口中段的居庸關的前陣。
我們站在長城八達嶺腳下,抬頭仰望長城像條巨龍盤踞在上頂之上。八達嶺山勢較高所以修起了索道方便游客參觀。坐在索道上俯看下去,群山云霧繚繞,忽然一陣風吹過,露出了一段段巍峨的長城仿佛穿行在云霧之中。終于“吱”的一聲索道停在了一段長城的旁邊,下了纜車人們爭先恐后地跑向長城。
剛才山腳下還是烈日炎炎將近35℃的高溫,長城上山風凜冽吹地人站不穩。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的連衣裙吹得“嘩嘩”作響嚇得她尖叫不已,老年人都緊緊抓住兩邊的城墻前進。長城的臺階都是一塊塊巨大的方磚組成,寬寬窄窄、高高低低隨山勢而建,方磚基本都是青灰色的,接縫處是白色的,靠近墻角的磚因為潮濕長有青苔。我探頭想看看外面,突然就是一陣大風,我趕緊用手按緊了旅游帽。媽媽上前拉住了我,自己也被山風迷了眼睛,爸爸迅速拿出照相機“咔嚓”一聲拍了下來,還哈哈大笑。我和媽媽也忍不住大笑起來。我們繼續前行,看著這些巨大的方磚,我不禁被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所震撼!古代的工匠們和勞動人民沒有先進的運輸工具、建筑工具,竟然憑著智慧和血汗建成了迄今為止都堪稱建筑史上的奇跡——萬里長城!我們走進一座位于長城頂上的建筑,導游介紹這是烽火臺,在古代烽火臺可以傳遞信號,沒走多遠就是一座城臺,它分兩層,上層是打仗時用的,下層是放武器的倉庫和士兵休息的地方,長城上每處險要的位置就建一座城臺。每個垛口都砌有一個方洞是供士兵觀察敵情和射箭的地方。我站在一個垛口向遠處看去,正如課文所說長城像一條巨龍,氣勢磅礴蜿蜒曲折,好似游走在崇山峻嶺之間不見盡頭,看得讓人心胸為之一擴,哇,真是太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