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法定假日,人們會在這一天放下工作,盡情享受和家人的歡樂時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一
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著包餃子,母親顫巍巍的拿起一張餃子皮,添上那紅的'、黃的、綠的攪拌在一塊兒的餃子餡,嚴嚴實實的用那滿是皺紋的手包裹起來。在大家不經意間,她把一個硬幣包在餃子里,(誰吃出這個硬幣,誰就大吉大利!)看她那嘴角、眼角、溢滿了那幸福的弧度。
一邊吃著煮好的餃子,一邊看著春晚,隨著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
我與小侄兒小侄女們跑出了家門,就被那直沖云霄的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著燦爛的笑容。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沖云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著。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云散;那邊,一股沖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著,噴著。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20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著什么,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20的新氣象!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富有人情味兒的人。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二
今年是雞年,雖然少了鞭炮的喧鬧,煙花的璀璨,可我還是過了一個充滿年味兒的春節。
臘月二十三那天,又稱“小年”。外婆在電話里告訴我說,衢州人臘月廿三都要拜灶神。其實紹興也是。往年是外婆幫忙弄的,今年爸爸媽媽第一次親自拜灶神。爸爸媽媽先是把廚房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在自家的灶臺前,擺上桌子,點上香燭,用糖豆、油棗、湯團、香蕉、桂圓等甜品和水果開始祭拜灶神,還恭恭敬敬地舉著香,拜了又拜。希望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嘴甜點,多說好話,快去快回。最后我們全家還每人吃了一碗甜湯團呢!其實我也不明白到底有沒有灶神爺爺,我最開心的是吃到了熱騰騰、甜滋滋、香糯糯的湯團!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也就是“除夕”,我已經在外婆家了。一大清早,我就看見外公外婆忙開了。外公備好工具:粥糊、毛刷、木梯,一應俱全;外婆鋪好春聯:門心、框對、橫批、春條,一樣不缺。我呢?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著自己寫的春聯等候一旁了。外公還邊貼春聯邊教我:門心貼在門板上端部位,橫批貼在門楣的橫木上,還要貼“福”“壽”等吉祥字和門神。外公在貼我寫的春聯時特別仔細認真,還夸我的毛筆書法有進步了。我聽了,別提有多開心了!我還幫外公遞春聯,扶梯子呢!
吃年夜飯是除夕晚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吃年夜飯前要先放鞭炮,俗稱“封年”。只見外公把一條老長老長的鞭炮小心翼翼地攤在大門前的地上,開始行動。瞬間,“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徹云霄,震得阿舅家的小弟弟大哭大鬧起來,我也被嚇得捂著耳朵逃開去。“封年”后外婆關上大門,端出香噴噴的飯菜,張羅我們坐下---吃年夜飯!外婆說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我坐在大案桌旁,看著桌上的飯菜,有我最愛吃的紅燒鯉魚(寓意年年有余)、醬香牛柳(寓意牛氣沖天)、有清蒸羊肉(寓意喜氣洋洋),還有寓意吉祥的菜頭、三丸湯、八寶飯,還有我叫不出名的一大堆菜--年夜飯真豐盛啊!最后,我們每個人還不忘遵照習俗,在碗里留下幾顆飯粒,寓意“年年有余”。年夜飯結束,傳統的節目上場---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給我和弟弟分壓歲錢,我和弟弟穿新衣,耍燈籠。外婆買給我的馬年燈籠會奔跑會嘶叫會遛彎,好不先進。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包給我的壓歲錢年年漲,一數足足三千元!
過年真好!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三
品啜著年的滋味兒,我們成長、成熟,送走光陰,慢慢變老......
母親平日里把稀少而可口的食物積攢起來,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留著過年吃”,這也更加把我們的胃口吊得好高好高。進入冬季,我們開始伴著手指頭計算春節的到來,那種心情好似心口趴著一只螞蟻,癢癢的,麻麻的。
年,來得太慢,走得太快。過了正月初三,便有一絲失落和惆悵襲上心頭,尤其是過了正月初五、初六,父母親便催促著我們跟著他們下地干農活兒,或者拾掇院子,整理自己的物品。總之,是要掃除年味兒,恢復平日正常,一切從頭開始……所以,孩童時期,我們把過年看得比命還重要。
我最咬牙切齒的是看到我家對面二姑爺這個“勞命徒”,甚至大年初一還挑著糞桶往菜地里送肥料,澆著那些爬在地面上的油菜秧子沒完沒了,即使有人向他問“過年好”,他也頭不抬、脖不歪、雙眼不離菜苗,似乎過年跟他沒有任何關系,年味兒在他身上那是淡之又淡,如同一瓢涼水……大過年的,一看見他,我就厭惡至極,忍不住轉過身去吐幾口“唾沫”,或者故意把點燃的鞭炮往他屁股后面扔……誰讓他敗了這濃烈的“年味兒”。
這時的年味兒,來自我們十幾歲的孩子們打著燈籠村前院后里瘋跑。那時能打著一支燈籠是農村孩子夢寐以求的玩具。為了滿足我和弟弟的愿望,父親找來兩塊木板,鉆上小孔,穿過一條條銹跡斑斑的鐵絲,再用紅、黃、綠色的彩紙圍著糊起來,頂部用一根長長的木棍挑起來,里面豎起一根蠟燭,便是自制的燈籠了。雖然不如買來的那樣精致、好看,但也在村子里,引得小伙伴們不少羨慕的目光,我們打著燈籠顯得無比愜意。盡管燈籠是沒有多少光亮的,也不能用來作為行路的信號,而且一不小心,可能使燈籠中的蠟燭歪倒了將外面的彩紙燒個面部全非、齜牙咧嘴的,即使這樣,我們仍然前呼后擁、忘乎所以地在村子里大路小徑上跑著、跳著、鬧著.......把年味兒鬧騰得十分火熱!
在家鄉,大年三十晚上守夜是必不可少的,那也是孩子們的“狂歡節”,當鞭炮噼里啪啦響起的時候,我們肆意釋放著心中的激情,東一家西一家的喊著、跑著、唱著,趕熱鬧似的看鞭炮,評比著誰家燃放的鞭炮更響、更長、更清脆、更……在放過的炮紙堆里,我們再不亦樂乎地去撿拾那些遺漏了的、沒被點著的“小鞭”,裝滿了自己的口袋,再到院子里去一個一個地放。就這樣,小伙伴們相互比拼著誰拾的散落鞭炮更多,誰的鞭炮更響、更脆……有時候也有小伙伴炸傷小手的,“哇哇……”地哭上一場,過上一陣兒便忍著疼痛又樂顛顛地玩起來……就這樣,瘋鬧著整整一夜,即便是大人們早已睡了,我們仍然余興未盡地嬉鬧著,直待東方泛白,才精疲力竭地回家睡上一陣兒。也只能是一陣兒,因為大人們要在初一早上起個大早,燒上滿滿一大鍋水,煮著熱騰騰的餃子,這頓餃子是每個人必須要吃的,圖個全家團團圓圓、一年平安的吉利。所以,往往是大人連喊帶叫把我們從床上拖了起來,迷糊著雙眼,胡亂洗上一把臉,嘴里塞上幾個餃子,又隨著小伙伴們村上村下挨家挨戶去行禮問好,不過我們最關注的還是能有好吃的糖果,把剛剛穿上的新衣口袋塞滿……年味兒就這樣幽幽地飄在天空中,溢蕩在我們無憂無慮的心情中。
大年初二,表哥表弟們又歡聚到我們家中,不知道父母長輩們在做什么,我們大呼小叫地玩著自己的游戲,繼續重復昨天的故事。直到太陽落山,看著表哥表弟被牽著手離開,一股莫名的惆悵涌上心頭。這時,才發覺身上的新衣服也變了“模樣”。
大年初三,一般是父親領著我們去城里的大姑家,大姑是我們全家都羨慕的“城里人”,在大姑家是斷不可瘋鬧的,必須嚴守規矩,安靜的吃一頓飯,頂多能過一場電視節目癮,但是臨走的時候大姑給的壓歲錢是十分豐厚的,是可以讓人高興好幾天的。
從此,年味兒一日又一日地淡了,對年的期待又在心中一日一日地積攢著……。
就這樣,春去春又來,一年又一年,時光匆匆,歲月悠悠。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需要忙學業、忙工作、忙家庭,年味兒在心中一年一年地淡了,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現在的日子,天天在過年”。的確,平日里吃的、穿的、用的,與過年沒有什區別。
婚后有了女兒,過年時,女兒在身旁嬉鬧,又讓人感受到自己兒時的年味兒,女兒天真的笑、哭、鬧,把“過年”變得真切,特別是她穿上新衣,向我們拜年的場景,激起我一遍遍回想過往的歲月,回想兒時的歡暢。
近幾年,我們是守在體弱多病的父輩身旁過春節的,年味兒變成了父輩對我們返鄉回家的期盼和我們照料他們的親情傳遞,看著他們蒼白的雙鬢、羸弱的身體、蹣跚的腳步、深駝的背影,作為兒女心中蘊含著一絲傷痛,一邊慨嘆著歲月的無情,一邊哀嘆父輩們飽經滄桑的艱辛,一邊想以全部的孝心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此時,年味兒變成了一壇陳年老窖,幽幽散發著醇香。
幽幽的年味兒,好似一部影集,厚厚地積存在我們的腦海里。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四
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著包餃子,母親顫巍巍的拿起一張餃子皮,添上那紅的、黃的、綠的攪拌在一塊兒的餃子餡,嚴嚴實實的.用那滿是皺紋的手包裹起來。在大家不經意間,她把一個硬幣包在餃子里,(誰吃出這個硬幣,誰就大吉大利!)看她那嘴角、眼角、溢滿了那幸福的弧度。
一邊吃著煮好的餃子,一邊看著春晚,隨著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
我與小侄兒小侄女們跑出了家門,就被那直沖云霄的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著燦爛的笑容。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沖云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著。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云散;那邊,一股沖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著,噴著。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18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著什么,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18的新氣象!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富有人情味兒的人。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五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一邊吃著煮好的湯圓,一邊看著春晚,隨著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
我與姐姐們跑出了家門,就被那直沖云霄的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著燦爛的笑容。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沖云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著。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云散;那邊,一股沖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著,噴著。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著什么,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的新氣象!
我坐在火車上,又要回家了,盡管再多的不舍,留下著美好的回憶也好呀,又要再等好幾年了,我回憶著過年時的情景,嘴角微微上揚,但,我又要再等五年才能回去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題記。
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著包餃子,母親顫巍巍的拿起一張餃子皮,添上那紅的、黃的、綠的攪拌在一塊兒的餃子餡,嚴嚴實實的用那滿是皺紋的手包裹起來。在大家不經意間,她把一個硬幣包在餃子里,(誰吃出這個硬幣,誰就大吉大利!)看她那嘴角、眼角、溢滿了那幸福的弧度。
一邊吃著煮好的餃子,一邊看著春晚,隨著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
我與小侄兒小侄女們跑出了家門,就被那直沖云霄的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著燦爛的笑容。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沖云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著。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云散;那邊,一股沖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著,噴著。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13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著什么,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13的新氣象!
今年是馬年,雖然少了鞭炮的喧鬧,煙花的璀璨,可我還是過了一個充滿年味兒的春節。
臘月二十三那天,又稱“小年”。外婆在電話里告訴我說,衢州人臘月廿三都要拜灶神。其實紹興也是。往年是外婆幫忙弄的,今年爸爸媽媽第一次親自拜灶神。爸爸媽媽先是把廚房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在自家的灶臺前,擺上桌子,點上香燭,用糖豆、油棗、湯團、香蕉、桂圓等甜品和水果開始祭拜灶神,還恭恭敬敬地舉著香,拜了又拜。希望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嘴甜點,多說好話,快去快回。最后我們全家還每人吃了一碗甜湯團呢!其實我也不明白到底有沒有灶神爺爺,我最開心的是吃到了熱騰騰、甜滋滋、香糯糯的湯團!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也就是“除夕”,我已經在外婆家了。一大清早,我就看見外公外婆忙開了。外公備好工具:粥糊、毛刷、木梯,一應俱全;外婆鋪好春聯:門心、框對、橫批、春條,一樣不缺。我呢?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著自己寫的春聯等候一旁了。外公還邊貼春聯邊教我:門心貼在門板上端部位,橫批貼在門楣的橫木上,還要貼“福”“壽”等吉祥字和門神。外公在貼我寫的春聯時特別仔細認真,還夸我的毛筆書法有進步了。我聽了,別提有多開心了!我還幫外公遞春聯,扶梯子呢!
吃年夜飯是除夕晚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吃年夜飯前要先放鞭炮,俗稱“封年”。只見外公把一條老長老長的鞭炮小心翼翼地攤在大門前的地上,開始行動。瞬間,“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徹云霄,震得阿舅家的小弟弟大哭大鬧起來,我也被嚇得捂著耳朵逃開去。“封年”后外婆關上大門,端出香噴噴的飯菜,張羅我們坐下---吃年夜飯!外婆說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我坐在大案桌旁,看著桌上的飯菜,有我最愛吃的紅燒鯉魚(寓意年年有余)、醬香牛柳(寓意牛氣沖天)、有清蒸羊肉(寓意喜氣洋洋),還有寓意吉祥的菜頭、三丸湯、八寶飯,還有我叫不出名的一大堆菜--年夜飯真豐盛啊!最后,我們每個人還不忘遵照習俗,在碗里留下幾顆飯粒,寓意“年年有余”。年夜飯結束,傳統的節目上場---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給我和弟弟分壓歲錢,我和弟弟穿新衣,耍燈籠。外婆買給我的馬年燈籠會奔跑會嘶叫會遛彎,好不先進。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包給我的壓歲錢年年漲,一數足足三千元!
過年真好!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六
小車在山坳里搖搖晃晃地行駛,載著滿車的年貨和嬉笑的我們。陽光從車窗外灑落下來,溫暖的撫摸著我的臉頰。
生活日益的現代化似乎讓人們頻頻感嘆年味淡化。節日的氛圍好像只剩下朋友圈里群發的祝福和那一臺沒有新意的春晚。我坐在電暖爐前,也輕嘆一句:“年味是究竟什么?”
媽媽拉起我的手,笑盈盈的,十分興奮:“我們要去爺爺家過年,快收拾收拾,準備出發了。”我們幾個人硬是把前幾天逛來大包小包的年貨塞進了車。一家人有說有笑,陽光乘著清風照的身上暖洋洋的。
鎮上車水馬龍,小攤販的叫賣聲,大娘嘰嘰喳喳的砍價聲,車子滴滴的鳴笛聲混雜在一起。人和車都貼在一起,攤上的商品集滿了鋪子,大爺挑著擔,悠悠地走著。店鋪都爭先恐后地掛上了燈籠貼上了春聯,圖個喜慶。
牛羊豬雞的刺鼻味兒也擠在熱鬧的空氣中。我和妹妹還是那樣,跑下車,四處尋找我獨愛的那種煙花。媽媽在這個那個攤子間游走,手上盡是過年要吃的好貨。爸爸還是坐在車上,扶著方向盤時不時前進點。
車一過了鬧市離爺爺家也就不遠了。我好像聞到了年味。爺爺的老房子建在小山丘上,我們呼著喊著爺爺,趕著告訴爺爺我們回來了。爺爺果然卷起褲腳,在地里收些新鮮菜。屋前的草坪上鋪著干腌菜和紅薯干,在陽光下顯得很白凈。簍子里裝著灰灰的糍粑,與城里白白的糍粑不同,爺爺家的糍粑揉了粗糧卻也細軟。
陪伴爺爺的那個奶奶在矮矮的廚房里把紅薯粉煎成坨粉粑。這是我一定會竄到廚房里,求著也要摻和一把。就算我煎了個焦黑,媽媽來趕我了,奶奶也只笑笑,慈祥的看看我。
可我最喜歡的做的還是雪花丸子。我和妹妹一人一只杯子,往里放些泡發的糯米,在加上一坨揉好的肉泥。拿著杯子的手柄,斜著晃一晃轉一轉,一個圓溜溜的雪花丸子也就做好了。只要搬條板凳,再來一張桌子,我們倆就能轉丸子轉一下午。“咕嚕咕嚕”,杯子靠在桌上不斷的旋轉著發出響聲。
我還會捉弄捉弄妹妹,嘲笑她的丸子不圓。妹妹氣急敗壞找來爸爸評理的時候,爸爸就往我嘴里塞蒸好的雪花丸子,堵的我說不出話。我嘰里呱啦說不清字,他倆就笑。桌子凳子清潤在懶懶的陽光里,我們的笑聲好像驚動了乖巧的風。
晚上,春晚主持人還是說著差不多的祝福語,頻道里傳來的還是熟悉的喜慶調調,大大的桌子上還是擺著豪氣的九個大碗,奶奶還是要是不是加碳火,爺爺還是斟滿米酒,鞭炮的響聲還在山坳里此起彼伏地嗶哩啪啦,我們一家人還是咬著坨粉粑,抬頭仰望沖向云霄的煙花。
我想我知道年味是什么。有人才有情,有情才有味。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七
我們先來到了除夕的新區廣場聞年味。“噼里啪啦,呯”年味就在這兒,天空中朵朵盛開的煙花,五彩繽紛,有的如菊花般花瓣垂開,有的如牡丹般嬌然怒放,有的如流星般劃過夜空……煙花和炮竹是春節家家戶戶幾乎都放的,據說是古代有個叫“年”的怪獸經常要吃老百姓家的牛羊,為了驅趕“年”家家戶戶在春節燃放爆竹以后就有了這個風俗。
大年初一我們去農村的奶奶家聞聞年味。小輩的去長輩那拜歲,奶奶就發大大的紅包給我那就是我每年的小金庫“壓歲錢”。正午時分,遠處傳來了陣陣的銅鑼聲和爆竹聲,哇!原來是舞龍的隊伍來了,遠遠望去,一條黃燦燦的龍垂著龍須騰云駕霧的從小巷里游了過來。龍忽高忽低,那威武的龍頭,穿越自如的'龍身,追隨著龍珠愈來愈近。到了家門口有兩個笑嘻嘻的老伯大聲賀著新年把紅色的對聯貼在門的兩旁,龍隨即竄進了家門,在院子里自在得遨游起來,時而回首搖擺,時而上下翻滾,一會蛟龍出海,一會龍騰虎躍,那龍就如活了一般,栩栩如生。忽然有人拍我的肩頭,回頭一個笑容可掬的大頭娃娃憨憨地和我道新年呢。
到了晚上,親戚們相繼來到了奶奶家,奶奶燒了一大桌好吃的菜,大家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其樂融融,又是濃濃的年味。
每個地方過年都有自己的風俗,例如北方包餃子,南方舞龍,還有些地方過年還吃發糕呢,但家人團聚是每個地方都有的,所以年味兒就是一種幸福的味道!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八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隨著一陣陣的鞭炮聲又迎來了喜慶的節日——除夕。你們知道嗎?今年的除夕與往年有什么不同嗎?嘿嘿,我不會告訴你的。
小孩們都最盼著這一天。過大年不僅能吃餃子,還能穿新衣服、放鞭炮。
10:40我們去煙花爆竹銷售地購買煙花。哪兒的煙花有噴放式的、爆發式的、火箭式的……我們買了噴放式煙花,爆發是煙花和兩個2000響的鞭炮。
我們買完炮后就回家貼對聯,聽說貼對聯是用吉祥的語句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愿與期盼。所以,對聯就成了我國節日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了。所以,不管那些華人走到哪兒?只要一看對聯就等于看到了祖國。
年三十中午,我們開始做我們的“美味佳肴”——6菜一湯。這6個菜分別是豆角、紅燒排骨、涼拌豆皮、鹵雞爪子、豬耳朵、爆炒蝦尾。這一個湯就是紫菜雞蛋湯。1個小時后我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香味。開飯啦!我們首先干了一杯,爸爸媽媽喝酒我用桃汁代替。從爸爸開始,爸爸說:“祝大家新年快樂!”媽媽說:“祝大家平安健康!”我說:“祝大家馬年快樂,馬上有錢!”
吃完中午飯后,我們家舉辦了一場家庭“演唱會”。媽媽是主持人,我是1號選手,爸爸是2號選手。我先給大家唱了一曲兒童歌《外婆的澎湖灣》“評委媽媽”打了9分,爸爸唱了一首《小白羊》差兩分就要超過我了。第2回合,我唱了一首《清晨》獲得了9。3分,爸爸使出了殺手锏:《滴答》獲得了滿分10分。還好我還有《新貴妃醉酒》,媽媽說:“超滿分!”我已2:1戰勝了爸爸,取得了這次家庭“演唱會”的冠軍。
時光如梭,很快就到了晚上。媽媽說:“今天是年三十,那我們晚上就吃餃子吧!”我和爸爸都點點頭。媽媽開始和面,剁肉餡,一家人圍在一塊包餃子。突然,媽媽說:“我們在一個餃子里放上一枚硬幣,誰吃了就在新的一年里有錢花。”我們都拍手表示好。過了半個小時,媽媽的餃子就煮好了,我心想:我必須拿到那個硬幣,所以我就拿縫衣服的針在餃子上扎,餃子經不過我的軟磨硬泡,終于被我發現了,我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我們邊吃餃子邊看電視,我心想:春節聯歡晚會開啟了2016年這猴年大吉的一年,開啟了這祥和安泰的一年。我祝愿所有人都馬年大吉、一馬當先!
我們都屏住呼吸等待著12:00的.到來,因為那樣馬年的鐘聲就可以響起,我就可以放鞭炮了!終于,12:00快到了我和爸爸拿著鞭炮興高采烈的走了出來。
隨著一陣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鐘敲響了,也就代表新的一年開始了。煙花是那么美,猶如下了一陣五彩繽紛的雨,他們一個個生動、活潑真令人喜愛!喲,那不是許愿燈嗎?聽說對著許愿燈許愿愿望都會成真的。我閉上眼睛心想:我祝愿我們一家人平平安安,馬上有錢,祝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更上一層樓!
除夕,再見了!雖然你很短暫,但是我會永遠記住你,因為你是新年的開始,也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九
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著包餃子,母親顫巍巍的拿起一張餃子皮,添上那紅的、黃的、綠的攪拌在一塊兒的餃子餡,嚴嚴實實的用那滿是皺紋的手包裹起來。在大家不經意間,她把一個硬幣包在餃子里,(誰吃出這個硬幣,誰就大吉大利!)看她那嘴角、眼角、溢滿了那幸福的弧度。
一邊吃著煮好的餃子,一邊看著春晚,隨著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
我與小侄兒小侄女們跑出了家門,就被那直沖云霄的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著燦爛的笑容。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沖云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著。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云散;那邊,一股沖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著,噴著。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13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著什么,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13的新氣象!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十
提起我的家鄉——蒼溪,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獼猴桃、雪梨……但這些還不能凸顯我大蒼溪的獨特,油勺——才是蒼溪的主角。
聽見“油勺”你定會想,不就是舀油的勺子嘛,那你就大錯特錯啦,它是一種傳統小吃。在路上,隨處可見小販們推著一輛車,車上架一口大鍋,旁邊放著已拌好的餡兒——豆腐塊、蘿卜絲、韭菜段兒,再放少許鹽、胡椒粉。要吃的時候火門一開,賣油勺的熟練地將面粉和著水攪拌成漿,再往勺子上一抹,挖一大勺餡兒平鋪在面漿上,然后再打上一層面漿,十秒不到就下鍋,“噼里啪啦”,光聽著就很舒服。若你不喜歡吃油,貼心的攤主會用吸油紙,給你吸到最干,不過你能聽到他們的惋惜:“沒有油,那就莫得那個味兒了。”
如果走在街上,餓啦,我們首先會想到就是油勺,要知道越是隱蔽的地方,味道越地道,只要一聞到油勺的氣味,哪怕沒到過那里的,都能順著氣味找到賣油勺的地方。“酒香不怕巷子深”,似乎是為它量身定做的廣告詞。
夏天的蒼溪,太陽毒辣,人們一般不愿在油氣沖沖又熱氣無比的小吃攤上停留,唯有賣油勺的車前依舊排著長龍。剛拿到油勺的小孩,大多都如獲至寶,急不可耐的咬上一口。嘿,剛出鍋的油勺定會把你燙的青疼,小孩們被燙得嚎啕大哭,淚還沒干,又咬一口油勺,竟又破涕而笑了。
走在蒼溪街上,拿兩個油勺,一邊吃,一邊憧憬著自己和蒼溪的明天。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十一
“過年了!過年了!趕走年魁貼春聯放爆竹嘍!”在人們的吆喝聲中,我朦朧地看見幾盞小燈,在黑漆漆的夜空下,像幾顆星星一閃一閃的。
我穿好衣服下了樓,不知疲倦的爸爸早已跑到了空曠的場地上,準備放爆竹和煙火,永遠為我們的肚子著想的媽媽也已堅守在她的崗位上:煮年夜飯。
爸爸拿出打火機小心翼翼地靠近爆竹。“刺刺”爆竹的導火線已被點燃,爸爸迅速地站起來逃跑。“蹦”這聲巨響響徹天空,是好有睡意的我立即清醒了。這一響寓意著人們來年的事業如哨火一樣一飛沖天,失敗的心情想炸完的哨火落在地上,全被大地吸收了。
緊接著第二炮又飛上了天空,這一炮比上一炮更震撼人心,它寓意著來年家庭幸福安康,和和美美,把其他的壞風氣趕走。
“噼里啪啦”這是一家之主又放的小炮,這小炮很調皮,有些不聽指揮,擅自離隊,在別處上蹦下竄,好想要與惡勢作斗爭一樣。
人們為什么要放炮仗呢?原來,我們這是一個平安圣地,可是,有一天有一只叫“年”的怪物跑到這里來,到處作惡多端。村名都沒拿它有絲毫辦法。突然,有一位名人出來說,“這只叫年的怪物很可怕。我們只要趕走了它。聽說它怕紅色,怕光,怕聲音響。我們造一組東西去趕跑它。”之后人們就發明了對聯和爆竹,也把正月初一設為春節。
有人放煙花了,有紅色的、紫色的、綠色的,每一次綻開都像剛盛開的花朵。在天空中眨巴著自己的大眼睛。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十二
我不怎么喜歡花,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一個作業而已,所以才養了花。它們不是富麗堂皇的牡丹,也不是濃情艷麗的玫瑰,更不是馥郁芬芳的稚菊,它們只是平凡無奇的水仙花。
水仙花不像那些奇花異草,對環境要求很高,它們只需要水,就能賴以生存。它們一開始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是丑陋。與大蒜頭差不多,密密的緊挨在一起。底下還長著大把大把的胡須,就像上了年紀的老公公。我把它們放在陽臺上,不怎么去搭理它們,幾天才換一次水,任由它們自生自滅。因此,媽媽總說我狠心。
可是,那水仙花好像很“倔強”,我越是置之不理,它們越是長得茁壯、茂盛。片片葉子,筆直向上,嫩嫩的,綠綠的。乍一看去,陽臺上郁郁蔥蔥,一大堆一大堆滿是的,好像迷你的熱帶叢林。我既為這些小家伙得意,又為它們那股“倔脾氣”而折服。
而水仙花的毅力好像不止這些,它們遠遠超乎我的想象:趕在新年到來之際,那些幾乎被我遺忘的水仙花,居然開出了許多淡黃色的小花。一叢叢,一簇簇,我真的為它們震驚,為它們竊喜。你看,有的花莖足有一尺多高,一枝上有七八朵小花,朝同一個方向綻放,就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在綠葉叢中翩翩起舞!當一股股清淡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時,足以會讓你望而卻步。
天啊!我已經好久沒換水了。而它們似乎并不在乎,也不計較,依然緊緊簇擁,風采依舊。我對它們如此冷酷無情,它們卻還給了我一片馥郁的天地,它們是如此寬容,如此大度,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從此,我再也不敢小看水仙花了。
整個春節,這些水仙花始終充滿活力,充滿芳香,為本已牛氣沖天的節日更增添了一份喜氣!哦!水仙花!這個新年,我們是伴著花香度過的!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時光如奔騰的江河,輕輕地、匆匆地從之間流過,如花瓣飄落……不知不覺,那充滿回憶的20xx匆匆地從手邊溜去了,迎來了一個新的歲月,開始了我的新一段旅程。
翻開日歷,翻開了新的一年,翻開了新的一段精彩花絮。也撕下了那過去的一頁……我靜靜回想著自己過去的一年里,有汗水,有快樂,也有悲傷,那仿佛就在眼前。
一如既往的鄉村夜晚,路邊的燈雖不如都市明亮如晝,但他們總像哨兵一樣規整地站立著,似乎在守著鄉村的家家戶戶,漆黑的天幕上鑲嵌著幾顆寶石般的星星,又如天公的眼睛一般明亮。
又是一個嶄新的大年三十,豐盛的年夜飯擺上了桌,全家人都聚集在圓桌周圍,津津有味地吃著年夜飯。一家人相互斟酒,祝愿大家四季平安。我在這快樂的氛圍里慢嚼細咽,享受著“年”的幸福,這就是“年”味兒啊!歡聲笑語,笑臉喜氣,洋溢在整個家里。守望新年,守望希望,守望幸福。親人的慰問讓我感受到親情的暖意,時光在充滿溫馨的家庭里,在濃濃的“年”味兒里舞蹈。
在這里人們抹去了往年的不愉快,舊日的煩惱被拋到九霄云外,迎來了新年的歡樂,也給自己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力量。
是世界在呼喊?是而在跳躍?硝煙彌漫在空中,我知道,那是“年”味兒。新年氣息,禮花層出不窮,繽紛的美,絢麗的美,綻放出人們對幸福的憧憬,那閃耀的心花……如璀璨的繁星閃爍……燈火通明,照徹了大地。
迎接新年的晨曦,那何不美好?何不寧澈?和不是絢爛美好的憧憬?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十三
年又如約而至,邁著他那快活輕盈的步子,比起往年的大張旗鼓,似是平淡柔和了些。
年是炎黃子孫心里最深刻的烙印,是一次魂歸故鄉的羈旅,記憶中的年一直熱鬧紅火,那些有關年的縷縷情愫寥寥落落氤氳不可以散去,回顧當下卻感到另一番韻味沉湎于假期的課外日常,看著黃歷逐步加增的數字,才大感欣喜:“呀,快春節了!”新年假期無疑是拯救我的一味良藥,莫名對年更是平添了幾許期待。
平時往返的小區似也被這喜悅的氛圍感染,置辦了新裳,路燈下節節串起的紅燈筆,熱情的紅暖和著業主歸家的心;樹叢中點綴的七彩霓虹,待到夜時,將星星點點的年味,送至千家萬戶;不合時宜的紅花綠葉,沒濃情蜜意的芬芳,卻也是看上去討人喜歡十分。
又到了一年除夕,沒往日的爆竹轟鳴,而是正午的陽光摻雜著廚房間傳來的油煙把我喚醒,迷糊的我也從美夢中驚醒,開始為辭舊迎新忙活起來,家兩位大廚正在充滿硝煙的戰場里打響著舊年的最后一戰,而后今天也甘愿打個下手,充當起伙夫,擇菜,拖地忙碌起來,讓人垂涎的自是那頓年夜大餐了,熱氣騰騰的火鍋,金黃澄亮的煎蛋餃都是我的心頭好,雖比不上山珍海味給味蕾帶來的一瓢駕絕,但粗茶淡飯,輕抿一口能感受到的是恰到好處的甜蜜,飯桌上也必不可少對我新年學業的期望,中考在即,家人真切的祝愿無疑是百日筑夢路上最堅實的幫助。
除夕一過,自是必不可少回鄉探親訪友,坐在返鄉的大巴上,細細回想起往年的新年,繁華的城市少了大片大片的轟鳴,少了橘黃色坎肩的背影多的是灰蒙天空的一抹藍色。
回返鄉下,依然是火紅喜慶的環境,俗話說“進門就是客”,香醇的芝麻豆子茶喘著熱氣早早砌好,端著這一份濃濃的情,耳畔又傳來七大姑八大姨饒有興致地“紅娘”對話;下過飯桌,牌桌自是親戚間增進情感的不二選擇,這見怪不怪的場景似是有的喧鬧了,不如去街上走走!
街上的光景也是變了模樣,老街周圍的流動路邊攤散發著嗆人卻又勾起甜蜜回憶的香氣,推車旁粘有著的綠標-微信支付卻又吸起了我的注意,心中又喃喃感嘆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著實伴隨新年的到來,事物都變得大不相同起來,不久,一尊石獅旁的兩桌象棋引起了我的注意,個個退隱歸林的老將,此刻聚集在棋盤戰場,周圍的人凝視著棋子的瞬息落下,正當我看得癡迷時,耳畔傳來賣羊肉串的那西域風情的一聲吆喝,雖是新春佳節,卻仍是必不可少忙碌的身影。
看著老城老街熱鬧的,迥異的風景,聽著縱情的吆喝,天空仍是熟知的一抹藍,心頭不知怎地暖流涌動起來,大概是一種喚為年味的東西激蕩著我的內心吧,這場是小家的年,大伙的年!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十四
只要聞到陣陣米香味兒,看見婆婆站在紅燈籠下,那便是要過年了。
我的家鄉在江西,是長江邊的一座小城。小城里最多的小店便是蒸米粑店,無論春夏秋冬,小吃都品種繁多,顧客絡繹不絕。唯有春節那幾天例外,所有人都待在家里,跟家人們一起做蒸米粑。
蒸米粑是集天地之大成、日月之精華的靈物,必須用兩季的秈米做原料,做成之后才能滑而不膩、柔中帶剛,順滑又有嚼勁。流水“嘩啦啦”響著,大大小小、“沙沙”作響的米粒在婆婆的漂洗下,終于“洗盡鉛華,網融如玉”。父親大步流星地走過去,將淘洗完的米倒在烏黑發亮的石磨上,然后轉動石磨,一陣香氣從父親不停忙碌的雙手中散發出來,漸漸溢滿整間屋子,輕吸一口,感覺飄飄欲仙。妹妹兩頰暈紅,像醉酒的人兒搖搖晃晃。笨拙質樸的石磨蘊含著神奇的能量,它施以妙手,將米香催發出來,刻進我的記憶里,經久不散。
晾干、炒熟的米粉置于桌上,一家人圍坐火爐邊,舅舅將滾燙的沸水注入盆中,這時的香氣卻不濃郁,只有淡淡的甜香味縈繞在客廳里大寫的福字上,也縈繞在我的夢里。終于到了大家齊上陣的時候,婆婆熟練地揪起一團團米粉塞入我們手中,自己也拿一個做示范,大家一起學著做蒸米粑。
米粉在婆婆手中被搓成極透明的團,像嬰兒粉嫩的臉,任她搓扁揉圓。看著米團絲毫不反抗、乖乖躺著的模樣,我興趣大增,自己也拉扯起來。可看似軟綿綿的米團竟有不可抗的韌性,不愿屈服在我的“魔爪”下。舅舅望著我迷惑的表情,笑著說:“你要把握好力度,否則會鬧笑話的。”我才不信!一手使勁兒抓著米團的一邊,另一只手使出渾身力氣拖拽,“咔”的一聲,米團斷成了兩截!妹妹大笑:“看,姐姐的米團,比我做的都差些哩!”母親、父親、舅舅、舅媽都笑起來,婆婆的魚尾紋也皺在一起;低頭看看米團,它正對我扯著鬼臉,嘲笑笨手笨腳的我呢!
一瞬間我羞紅了臉,賭氣似的逃出家門……鄰家也飄來陣陣米香、歡聲笑語,可我心中,只有孤單的紅燈在街旁搖曳著微光,我想回家了。微光下,一道影子向我走來,是婆婆!“快回去,孩子!這是老祖宗傳下的手藝,總有一天,你長大了,也要教你的孩子的。”愛說笑的婆婆這次沒再說什么,靜靜地牽著我的手回家。淡淡的月光、柔柔的燈光灑在我倆身上。夜很靜,可前面燈火通明的地方,就是我家。
我不好意思地走進家門,大家笑著看著我,這一刻,眼神里沒有嘲笑,而是滿滿的寵愛。我們和婆婆繼續做著傳統的蒸米粑……燈光不再微弱,而是與歡笑聲融在了一起,散發著星辰般璀璨的光。
望著那笑容、那燈光,年味兒在悄悄醞釀,在團聚的一家人里,在蒸米粑甜甜的味道中。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十五
大年三十的'中國,正是一片燈火燦爛。“新年快樂!”此起彼伏的祝賀聲從窗戶里傳出來。
夜空中繁星點點,一輪皎白的明月正在微笑。
“外婆,香腸呢?”大年三十兒這天,全家人都興高采烈地圍坐在桌前,喝著小酒,吃著年菜,我拉長聲音,撒嬌似的向著廚房喊道。
“來咯!“外婆端著香腸,從廚房里出來。
剛端上桌,盤子就見了底。
按照老家的習俗,香腸是最重要的年味兒,沒有香腸的春節是不完整的。
親人們品嘗著、贊嘆著,歡聲笑語充滿了房間的角角落落。
把時光倒流回一個月前,那天,正是天氣晴朗,外公外婆正忙碌著準備做香腸。外公做的香腸特別好吃,他那獨特的手法誰都想學,可都學不會。
我跟著他早上六點就起床了,因為要去早市買剛切好的豬肉。新鮮,是香腸好吃的第一個關鍵。
回到家后把肉洗凈,切成小條。這切法可大有講究,切出來的肉不能太厚,否則口感很柴。如果切太碎了,又失去了嚼勁。
接下來,便是外公的拿手好戲——只見他把洗好的肉裝入一個大盆里,又拿出一個陳舊的稱,先稱出等比例的鹽——只見外公瞇起雙眼,左手不停地挪動秤砣,手法十分老練。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也不知是稱了幾種調料后,外公開始攪拌。外公的身子略微前傾,雙手不停地發著力,那肉便被調料穿上了一層火紅色的外衣。
外公笑著說,這調料可是“祖傳秘方”,絕在配比的精準,不像外面賣的,隨手抓一把草草了事。而在攪拌的時候,講究一個快字。如果慢了,等調料粘了你一手,卻還沒攪拌均勻。
我想,外公精益求精的匠心,才是香腸成功的關鍵吧。
隨后的步驟便稀疏平常,先是用香腸漏斗將肉灌進腸衣,再給灌好的肉腸上扎幾個氣孔排氣。最后,把它掛到通風口。一個月后,它們便成了真正的香腸。
做好一個香腸,往往費時又費力。隨著機越化生產的不斷推廣,已很少有人再像我的外公一樣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力氣去完成手工制做。可即使如此,外公也不肯放棄。
或許正是這份匠心,才讓這個年更有味兒。
為什么香腸如此好吃?外公的愛創造了它。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十六
兒時的年味兒是在過小年時就開始聚集,發酵,而后溢滿院子的。直到除夕夜,似乎滿院子的年味兒濃郁得化不開了,濃得將要爆裂!
記憶最深的是熬年夜。房子中間生個大火爐,整個房子暖烘烘的,似乎到處都彌散著將要過年的味兒。
我呢,爬在母親準備好的新衣服上,皺著鼻子使勁聞,明天就不用穿過濾嘴似的接了一截又一截的襖跟褲子了,新鞋子套在手上,歡喜地張牙舞爪。
——過年的味兒就藏我的新衣服里!
不安生的哥哥常常會在火爐的鐵蓋上放一把黃豆、黑豆、豌豆什么的,下面打開,火苗就“呼呼”往上竄,不多一會兒,隨著“啪——,啪——”的聲響,各種豆子就在房子里四射開來。我呢,一邊屁顛屁顛地滿屋里跑著撿拾撒落在地的豆們,一邊喊著“過年了,過年了”,母親就嗔怒著罵我“瘋丫頭”。
那時最最盼望的就是后半夜的煮肉了。肉很少,二三斤吧,沒必要動廚房里的大鐵鍋,就在火爐上煮。
我趴在炕沿上,眼睛死死地盯著火爐上的那口鍋。熱氣出來了,水翻滾起來了,“咕咚,咕咚”的聲音比任何話語都有魅力。我就瞅著那口鍋,似乎一眼沒盯住它就會飛走似的。
肉香味兒跟著飄出來了,不用皺鼻子都直往嘴里鉆。可我還是貪婪地皺著鼻子使勁地吸。想想吧,美美地吸一氣,而后張開嘴巴,很陶醉地“啊——”,反反復復,可謂“百吸不厭”,宛如大口大口地吃肉般香甜。好像是一個晚上地煮肉,明明已經熟了,母親就是不揭鍋蓋,說著“肉爛自香”之類的話語。肉呢,離我近在咫尺又似遠在天涯。
呵呵,我每年都等著煮肉,可每年都只聞到肉香從沒吃到過肉肉,這并不妨礙我年復一年地盼過年盼煮肉。
熬不住了,我就迷迷糊糊地睡了。
可常常天不亮,就蹦起來,迫不及待地穿著新衣服,從窗子往外看去,還黑乎乎的一片呢。于是就穿著新鞋,在炕上走來走去,攪和得大人們也睡不成了。
直到我跟著小伙伴們沖出門外,母親的叮嚀還在身后撒落一地。
年味兒就在鞭炮的噼里啪啦聲里炸裂開來……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十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到了令人期盼的除夕夜。這天,人們穿新衣,戴新帽。男女老少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在家中與親人們歡聚一堂。
貼春聯,看春晚,吃團圓飯,守歲到凌晨,是我們家每年除夕夜必不可少的流程。在20xx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之際,我們便一起來到了天寧寺燒香祈福。寺廟前的人可真多啊!一眼望去,人山人海,人頭攢動。人們都摩肩接踵,排著熙熙攘攘的隊伍,等待著。進寺時,工作人員給了我3根香,走到香爐前我把香點燃,雙手合實,向菩薩跪拜,希望我們能在嶄新的20xx年里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初一,最令我興奮的事情就是回媽媽山東滕州老家過年。我們載著滿滿一后備箱禮品,帶著爺爺奶奶,開始了“高速之旅”,路上我不停地想象著到家時的情景:一年未見的親人圍坐在桌前其樂融融的吃著團圓飯;小朋友們一起在外面放著花式鞭炮;外公帶著我們一起爬山等等。我越想越激動!終于來到了村口,我遠遠地望到外公家門口高掛著兩個火紅的燈籠,燈籠底下站著一個熟悉的身影,哦!那是我的外公!他聽到我們下高速后,便一直站在寒風中等待。車還沒停穩,他就迎了上來。我抬起頭,看到他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但笑容還是那么的慈祥。
“外公!”我擁進他那寬大而又溫暖的胸懷。
“哎,我的外孫,回來了!”他撫摸著我的頭,答道。
我們跑進屋,看到許多親戚朋友都已經坐在家中。屋里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入鄉隨俗,我和表哥表弟們以下跪磕頭的方式向長輩們拜年,拿到壓歲錢后,我便拉著幾個小朋友奔向村里的小賣部。買了幾盒炮后,我們歡天喜地的玩起了花式放炮,點著后拋向半空“啪”的一聲;插在泥土里“嘣”的一聲;塞進石縫里“轟”的一聲,各個臉上樂開了花兒。
“開飯了,開飯了!”
話音剛落,大家二話不說,直奔餐廳。哇!不愧為好客山東滿滿一桌菜。其中豬、羊、雞、鴨、鵝都是外公自家養的,看著豐盛的飯菜“小饞貓”——我,擦了擦口水,等親戚朋友們都來齊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津津有味的吃著就這“滿漢全席”!
最后一天,我們全家人一起來到屋頂的大平臺上,一個個手拿魔術彈,欣喜若狂!大家一齊放炮,那場面喲,可謂是五光十色!有的,像蒲公英,撒滿天空;有的,像火箭,一飛沖天;有的,像花朵,綻放在璀璨的夜空中……大家也歡呼雀躍,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優秀18篇)篇十八
“轟隆隆——轟隆隆——”這震耳欲聾的聲音讓我驚醒了。大街小巷都傳出了這神秘的聲音。今天是什么日子?端午節?中秋節?還是國慶節?no,今天是春節。
按理來說,今天還沒有到春節。只是按照家鄉這邊的習俗,臘月二十七就要開始準備了。
臘月二十七和二十八,大家都在忙著大掃除,要把家里不好的東西掃出去,好的東西繼續留在家里。臘月二十九就要準備做年夜飯的材料了。各種菜,各種肉,五顏六色,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全部堆在廚房的角落里,乍一看,讓人還以為是一個小型的菜市場呢!
一轉眼就到了年三十,大家更忙碌了。大人們早上起得比公雞還早,那公雞瞪大了眼睛,一臉迷惑:竟然還有人比我起的都早!鏡頭一轉,小孩子還賴在床上不起來。盡管說今天是年三十,但街上還是和往常一樣熱鬧。但人們一整天就呆在廚房里,他們的時間從菜刀上和炒菜鍋里溜走了。還沒過年時,小孩子們就沒日沒夜地攢錢,不就是為了今天能玩個痛快嗎?這一轉眼就到了下午。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句。我們呆在門外,一只手拿著紅紅的對聯和“福”字,另一只手拿著剪刀和膠布。把“新桃”貼在門上,就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過年,令小孩最開心的事就是:收壓歲錢;令小孩兒最頭疼的就是:上交壓歲錢!
這不,一下就到了晚上。年三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家人歡聚一堂——吃年夜飯。餐桌上有紅有綠,又是菜,又是肉的,讓人看著都垂涎三尺。可是這么多菜里絕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魚”,不管是“酸菜魚”“剁椒魚頭”的還是“烤魚”,總之必須要有魚,因為這代表“年年有余”。飽餐一頓后還要守歲,雖然一般是守到午夜十二點,時間無比的長,但是,我們可以看著非常有趣而又有意義的《春節聯歡晚會》。年三十啊,就這樣愉悅又飛快地結束了。
大年初一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兒,就都很閑散了。這年一般過到大年初三。
就算過完了,正所謂“年三天”。
元宵節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大家可觀燈會,猜燈謎,還可以自己制作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花燈。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寓意是“團團圓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完一個年,我又長大了一歲。新年新氣象,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們正在進行有償征文活動,平時寫的好的作文和日記都可以,一旦采納,立即給你發紅包。具體要求請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