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一
帶著好奇的心情,我讀了林海音的《竊讀記》,這個題目使我心生疑問。 為什么像林海音這樣的國家人物在他小時候需要偷偷讀書?直到我閱讀了文字。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林海音小時候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就每天放學后急匆匆地從學校感到書店,到傍晚才回家。她品嘗了竊讀的酸甜苦辣,表現了林海音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
文中我最欣賞國文老師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吃飯長大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指的是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想想看,也的確如此,只有知識和智慧共同成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我們每天都必須吃飯,也必須讀書。
也是,只有上一世紀的青年擁有這種毅力。正如我所說的,故事講述了女孩兒林海音小時候偷偷讀書的故事??矗莻€放學后急匆匆走向書店的女孩就是童年時代的林海音。從她沒找到書前的焦急與找到書后的喜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一句話令我感受尤為深刻。它讓我明白了吃飯是身體的物質需要,而讀書使精神心靈成長,這兩樣都是必不可少的!
與林海音相比,我看書的癡迷度可比不過她。我平常讀書的速度有點走馬觀花,一目十行,而對讀書的理解,也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我每回一到書店,就就要買書,每回買回的書,我差不多都看不懂其中理。我以后一定要像林海音熱愛讀書。
讀書不僅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還能將我們的知識增長。書,就是一把把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書,就是一只只蠟筆,將我們黑白的人生涂上色彩;書,就是——讓我們熱愛讀書吧!讓我們暢游書海,擁有智慧吧!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二
看了《竊讀記》后,我覺得作者很可憐,沒有錢,連一本她喜歡的書都買不起,只能站在書店里讀書。作者酷愛讀書的精神很值得我們的學習。但是她也不能看了那么多的書,卻連一本也沒有買。我知道她窮,但是不大可能連買一本書的錢都沒有。如果她有錢買,但是不去買就很不對了,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不買書了,寫書的人就不愿寫了,如果寫書的人不愿寫了,印書、運輸書和賣書的人也不掙錢了,世界上就沒有書了。她可以免費看書,可是她連一點內疚都沒有,我覺得這樣不太好。因為她親身經歷過這個事情,所以成人了以后,就應該幫助那些讀不起書的人讀書。
那個店員很善良,早就注意到了作者,但是他沒有把作者轟走。他也沒有賣作者喜歡的那本書,等她到來時拿出來給她看。我覺得他做的很對,這樣那些沒錢買書的孩子就有書看了。
我覺得那個書店老板對作者這樣也是有理由的,因為她都看過那么多書了,卻連一本也沒有買。雖然作者沒有買一本書,但是老板也不能那么粗暴,因為她畢竟是個孩子啊,他可以好好跟她說。
我喜歡這篇文章,因為人物描寫很細致,很生動。很值得一讀。
更多精彩閱讀。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三
《竊讀記》是我們新語文書的第一課,是中國臺灣籍作家林海音所寫的一篇文章。讀完這篇課文后,我感觸很深。
這篇課文樸實而又感人,以“竊讀”為線索,以作者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的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作者對書的熱愛和對書的渴望。
當我讀到課文中主人公放學后匆匆地從學校離開趕到書店,急切地跨進店門,渴望知識的場景時,我被他感動了。我每天也是匆匆地離開學校,可心里想的是寫完作業(yè),玩一場電腦游戲該多好!
因此,我要向冰心奶奶所說的:“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焙脮巧钪凶顚氋F的財富之一,誰擁有知識,誰就是精神上的富翁。我愿意成為精神上的富翁!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四
《竊讀記》我們五年級語文書的第一課,是籍作家林海音所寫的一篇文章。讀完這篇課文后,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這篇課文寫的又樸實而又感人,以“竊讀”為線索,以作者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的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作者對書的熱愛和對書的渴望。
因為當我讀到課文中主人公放學后匆匆地從學校離開趕到書店,留意翼翼而又急切地跨進店門,渴望讀書的場景時,我被他感動了。所以我也想每一天也是急匆匆地離開學校,趕到書店讀書。但是心里想的是寫完作業(yè),好好地玩一場電腦游戲該多好呀!
因此,我要向冰心奶奶所說的:“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好書是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因為誰擁有知識,誰就是學習上的富翁,所以我愿意成為學習上的億萬富翁!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五
前幾天,我們剛剛教完了第一課——《竊讀記》。里面主要講了一個貧窮到連書也買不起的小女孩因為對知識的渴望,所以每天去書店偷偷看書的一個既讓讀者覺得心酸又讓讀者對女孩肅然起敬的故事。
課文中的小女孩就是作者林海音。小時候她們家十分窮,買不起書,她就跑去書店偷偷地看。她既要小心翼翼地隱蔽自己,還要提心吊膽的怕被趕出去,還常常遭受書店老板的白眼和歧視。她知道,這樣光看書,而不買是讓店家瞧不起又會惱火的。
思考全文,其中讓我最佩服的就是林海音為了能夠讀到書而用隱蔽的方法:有時他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裝成是他的小妹妹,裝成是一家人;有時她會擠到人群堆里去看……最令她高興的是下雨天,因為下雨天人家認為她是在這里躲雨,無聊地又假裝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好敬佩她對書的渴望和強烈的求知欲)。
盡管經歷了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還要經受饑餓和腿酸腳麻的煎熬,但她還是如饑似渴、有滋有味地看書。可我們現在的條件跟她是天壤之別。家里的書都快堆成山了:童話書、漫畫書、科學書、寓言書……想什么時候看就什么時候看,想要什么書就供你什么書,而我們卻偏偏……(好羞愧哦?。?。
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看看你身邊的好書,趁著年少氣壯到書中去探求知識吧?。?!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六
《竊讀記》講的是作者林海音小時候竊讀的經歷。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竊讀記。
希望您喜歡!
今天,我學習了第一篇課文《竊讀記》,《竊讀記》是一篇記敘文,課文講的是作者林海音小時候竊讀的經歷?!拔摇币驗闆]錢買書,所以放學后偷偷到書店讀書,一直讀到晚上,才依依不舍把書放回。她說,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就是竊讀的滋味。快樂是從書中得到快樂,而懼怕是怕被書店老板罵。
我最喜歡第四自然段,作者寫道,“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作者把自己比喻成餓狼,把書比喻成食物,說明作者愛書如食,可以把知識積累起來當飯吃,對讀書時多么熱愛啊!
讓我感動的是,為了避免挨罵,作者讀一本書要跑好幾家書店才能讀完,可她不覺得辛苦。站著看書,累了沒地方休息,只能兩條腿交替支撐,但作者從不怕累。相比之下,父母總是把我要的書買回家,我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有時候買回來的書也不看,放在書柜里當裝飾品了。作者餓了,還不能吃飯,只好做白日夢,我卻從來沒有餓著肚子讀書呢。作者最喜歡下雨天,因為她有避雨的理由呆在書店里看書,不用再怕別人說她。我比作者幸福多了,但我沒有像作者一樣刻苦用功,走馬觀花式的看書,真慚愧!
文中最后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刻。作者的國文老師說:“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心靈。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愛上讀書吧,它是你飛翔的翅膀!
《竊讀記》是我們新語文書的第一課,是中國臺灣籍作家林海音所寫的一篇文章。讀完這篇課文后,我感觸很深。
這篇課文樸實而又感人,以“竊讀”為線索,以作者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的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作者對書的熱愛和對書的渴望。
當我讀到課文中主人公放學后匆匆地從學校離開趕到書店,急切地跨進店門,渴望知識的場景時,我被他感動了。我每天也是匆匆地離開學校,可心里想的是寫完作業(yè),玩一場電腦游戲該多好!
因此,我要向冰心奶奶所說的:“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焙脮巧钪凶顚氋F的財富之一,誰擁有知識,誰就是精神上的富翁。我愿意成為精神上的富翁!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竊讀記》,我深受啟發(fā)。
課文寫的是作者小時候因為家里窮買不起書,就去書店“竊讀”。讀書的時候,怕書店的老板發(fā)現她只讀書、不買書。晴天的時候她把自己隱蔽在一個大人的身邊,雨天又要裝著十分著急的樣子給老板看。書店沒有地方坐,時間一長,腰酸背痛,饑腸轆轆。但作者卻不怕辛苦,堅持讀書。讓我感到作者對讀書的喜愛。
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作者將滿懷渴望讀書的自己比作一只餓狼,一頁頁貪婪地讀著,感受讀書時的快樂和“狼吞虎咽”地吸收書中的知識。讓讀者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喜歡讀書的心情。
看書,有的同學是走馬觀花,簡簡單單看一看;有的同學是只看頭、不讀尾;還有的同學是書買回來后,連翻也不翻;甚至有的同學是家長逼著看書,我們與作者的差別多大啊!
現在,雖然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讀書,但我卻不怎么愛讀書。我們應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讀書才可以進步,要喜歡讀書才可以讀懂那本書,要讀懂那本書才可以進步。
讓我們記住課文中國文老師的一句話吧!“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边@句話說得真不錯啊!“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物質需求,“讀書長大”指的是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作者,渴望讀書,和愛讀書的精神品質!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七
家里的書都差不多讀完了,在電腦上看書時間長了,眼睛會受不了的。去新華書店看書卻是一個很完美的選擇,最起碼,媽媽是這么認為的。
剛走到書店,便看見書店里面擠滿了人。我先走到了門口,向四面巡視一筆下,看見一個營業(yè)員阿姨在一個書柜旁邊站著,似乎在尋找我們這種光看又不買的人。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小妹妹走過來,對那個阿姨說,什么什么書在那個地方?阿姨把頭轉了過去,趁著這個機會,我像一只小老鼠似的,一下子鉆到了我想看的那本書面前,我的眼睛急切的尋找著,卻怎么也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啊,找到了,原來已經不在原來的地方了。樓下已經擠滿了人,我就悄悄地在樓上找了一塊地方,拿起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漸漸地,書店里的人慢慢的都走光了,只剩下了我一個人。這時,一個營業(yè)員阿姨注意到了我。在我的身邊走來走去。走了兩三趟,然后才走遠了,我的心跳加速了。從這里到那里,我只能粗略的聽見他在說,哎,現在的小孩子,光看不買,還凈占位子。這時,我心跳的更快了。好在那個阿姨提前下班了,我總算能好好看書了,不知不覺,到了8點了,本來我還想多看一會,但媽媽命令我馬上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家了。
每當我捧上一本書的時候,我總是會忘了吃飯。忘了時間。忘了媽媽的斥責。也經常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八
我今天在課本上讀到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竊讀記》。文章內容是這樣的:作者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一直去的書店看書,所謂“竊讀”就是看了也不買書的意思吧。顧客覺得下雨天是竊讀的最佳時期,因為顧客多,老板也不會注意到自己:而下雨天也有充分的理由在書店一直待下去。
作者讀書是在書店里偷偷讀書,既快樂又懼怕,快樂是說:作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書所帶來的智慧和快樂。文中的“懼怕”是說,害怕偷偷讀書會被老板和店員發(fā)現而被訓斥并哄趕。
作者小時候家里的家境非常貧困,買不起書,但是又非常的喜歡喝想要讀書,所以只好偷偷地在書店里讀書,而我的家庭條件比作者的家庭好多了。我讀書沒有像作者那樣既快樂又懼怕,而是非??鞓返刈x書,像一個饑餓的孩子那樣從書中吮吸知識。書本給我打開了無數知識的大門,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又仿佛自己長了翅膀,讀完一本書,給這翅膀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現在有很多學生不珍惜生活的富足,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成天只想玩電腦,看電視,心思全都放在玩耍上,成績一落千丈。家長和老師都十分擔憂。我想要是把玩耍的勁兒都放在學習上,他(她)們的學習成績肯定恩能夠提高。
想想文中的小作者,因為家境貧困,買不起書,可她為了讀書,竟偷偷地來書店竊讀。她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p>
我建議同學們,一定要珍惜我們眼前的學習機會,爭取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九
《竊讀記》是我們新語文書的第一課,是臺灣籍作家林海音所寫的一篇文章。讀完這篇課文后,我感觸很深。
這篇課文樸實而又感人,以“竊讀”為線索,以作者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的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作者對書的熱愛和對書的渴望。
當我讀到課文中主人公放學后匆匆地從學校離開趕到書店,急切地跨進店門,渴望知識的場景時,我被他感動了。我每天也是匆匆地離開學校,可心里想的是寫完作業(yè),玩一場電腦游戲該多好!
因此,我要向冰心奶奶所說的:“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焙脮巧钪凶顚氋F的財富之一,誰擁有知識,誰就是精神上的富翁。我愿意成為精神上的富翁!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十
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其中有許多句子令我感受到了作者對讀書的如饑似渴,對知識的渴求。
當我讀到“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時,我通過上下揣摩,明白了作者快樂是因為她讀著自己喜愛的書,從書本里汲取了知識,同時也增長了見識。懼怕是因為她害怕被書店的老板發(fā)現,擔心被趕走,懼怕被訓斥。對書的渴望驅使著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奔向書店,撲進知識的海洋。
當我讀到“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的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的喊著:‘大些!再大些!’”作者把自己憂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作出了對比,突出了主題。
文章的最后一句話為點睛之筆,“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在這里吃飯長大的是指:糧食使我們的身體茁壯成長。讀書長大是指:書籍是精神的干糧,它能讓我們增長見識,能使我們的心靈成長。作者用這句話再次點題,表達了自己對書的喜愛之情。
高爾基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對,書是心靈的雞湯。一本理想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一位導師。也是指引我們進入智慧寶殿的里程標。
作者林海音生活在貧困的年代,買不起書,卻仍然那么熱愛書籍。我們的生活豐衣足食,幸福快樂,我們也應該向她學習,與書成為良師益友。
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們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認真的學習了語文第一課《竊讀記》。讀了這篇課文,我的心被深深的觸動,仿佛一股清泉注入心田,喚醒我沉醒的思維。
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作者放學后急匆匆的到書店偷偷讀書的故事。著重寫了兩個場境:一躲在大人背后讀書;二下大雨的時候如饑似渴看書的情景。全文有十個自然段,每段都可以用四個字表達:腳步匆匆、憂心忡忡、貪婪讀書、我怕老板、收藏身竊讀、雨天竊讀、餓累竊讀、依依不舍、渾身輕松。文中的中心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弊髡叩目鞓肥歉杏X到讀書能給予我們智慧和力量,是最好的精神糧食。讀到這兒我想起蒙田的話:“不快樂的事我不做。”讀書是件快樂的事,但也是一種略帶憂傷的享受。她怕被老板發(fā)現不買書只看書而趕她走,擔憂店里人少,隱藏不了自己。她這種如饑似渴,學無止境的讀書精神,讓我感動,我也要努力讀書,多讀好書,讓書精靈開啟我的智慧。
文中最后一句“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讓我深思。她是極其喜愛讀書卻又沒有錢買書,而現在我們每個孩子的家庭都比較富裕,就更應該多讀書,珍惜擁有書籍的快樂,不要肥了身體瘦了思想。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吧!讓書香浸潤我們的身心!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十一
除了鮮明的對比外,《竊讀記》首尾構思的另一個特點是寫出了“我”對書店里發(fā)生的事情的獨特感受。
如在開頭的部分,在“我”進入書店“竊讀”之前,既寫出了“我”對書的內容的感受:“昨天讀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給誰?”又寫出了“我”對書的擺放位置的感受:“那本書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錯。……”我們之所以認為這種感受是“獨特”的,是因為只有此人,才會有這樣的感受。作者是一位女作家,女作家對外界發(fā)生的一些事情的感受是十分細膩的。要是在男作家的筆下出現這樣的文句,那就有點不可思議了。
作者的另一個身份是一個窮學生,而且是一個窮女學生。因此,當“我”在“竊讀”被抓住時,就表現出了一個貧窮的女學生應有的尷尬與無奈。“我像一個被捉到的小偷,羞慚而尷尬,漲紅了臉。”“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這種聲氣對待我?!背鲇谂⒆拥拿孀樱拔摇边M行了“悲憤地反抗”,說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嗎”的話,但是,“我”知道這是徒然的,“其實我的聲音是多么軟弱無力!”。在“我”“幾乎是狼狽地跨出了店門”后,聽到從店員口中說出了“不是一回了”的話,出于女孩愛面子的本性,“我”為自己“竊讀”的行為進行了以下的辯解:“不是一回了?那口氣對我還算是寬容的,仿佛我是一個不可以再原諒的慣賊。但我是偷竊了什么嗎?我不過是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這些感受都是十分獨特的。
又如在結尾部分,當“我”“第二天走過幾家書店都看不見那本書時”,“我”的感受是:“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勁的書被人搶去一樣,我暗暗焦急,并且詛咒地想:皆因沒有錢,我不能占有讀書的.全部快樂,世上有錢的人這樣多,他們把書買光了。”當“我慘淡無神地提著書包,抱著絕望的心情走進最末一家書店”,看見“書架上那本書的位置換了另外的書”時,“心整個沉下了”。這時,那位“耳朵架著鉛筆”的店員卻將那本書送到了“我”的面前,并且對“我”說:“請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沒有賣?!边@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以至“我接過書不在應當如何對他表示我的感激”。在“他若無其事地走開”后,“我”“被沖動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書本上”。當“我”讀完那本書,并且把書放回原處,低著頭走出那家書店時,又一次集中寫出了“我”的感受:“我黑色多皺的布裙被風吹開來,像一把支不開得破傘,可是我渾身都輕快了?!薄昂鋈幌肫鹩幸淮螄睦蠋煿膭钗覀冇霉Φ脑挘骸涀?,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但是今天我發(fā)現這句話還不夠用,它應當這么說:‘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愛里長大的!’”通過這一系列獨特感受的描寫,把一個既癡迷于讀書又知恩圖報的女學生的形象,表現得十分充分。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十二
點面結合是寫作學中的一個術語,它是以個別表現一般的藝術規(guī)律在文學描寫中的具體表現,是個別和一般的辯證統(tǒng)一。
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和概括性描寫。點面結合就是把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有機結合起來。
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廣度。點面結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最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fā)感情。
二、關于疏密有致。
疏密有致,本是園林學或美術學的一個術語,指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有稀疏淺淡處,也有茂密濃重處,很有情趣。
所謂“疏”,指的是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中的稀疏淺淡之處;所謂“密”,指的是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中的茂密濃重之處。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不能一味的稀疏淺淡,也不能一味的茂密濃重。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園林或繪畫作品才有情趣,觀眾才喜歡看。
在寫作上也是如此,對人事景物的描寫有的要三言兩語,一筆帶過,這就相當于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的“疏”;有的則要洋洋灑灑,下筆千言,這就相當于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的“密”。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你寫的作品才有看頭,讀者才有興趣讀。這也就是“疏密有致”常常被借用到寫作學的領域,用作對某些作品進行評價的一個術語的原因。
下面結合林海音《竊讀記》的構思,來看看它是如何將點和面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疏密有致的藝術效果的。
為了準確地表現“我”在竊讀過程中的經歷和感受,作者選擇了“我”在緊鄰三陽春的一家書店竊讀和在這條街道最末的一家書店竊讀這兩個“點”來寫。
在緊鄰三陽春的一家書店,“我”在竊讀時,被這家書店的老板給抓住了,他很不友好地奚落了“我”。而在這條街最末的一家書店,盡管那位“耳朵架著鉛筆”的店員也發(fā)現“我”想竊讀卻又找不到要讀的書,他卻親自把書送到了“我”的面前,并且告訴“我”,為了讓“我”能看完這本書,他有意地將書留了一天沒有賣。
這篇《竊讀記》的一個主題是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用它結尾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里長大的?!?/p>
既然是這樣,只選擇后一個“點”來寫就可以了,為什么作者還要選擇另一個“點”呢?
這首先因為選擇兩個點來寫,更具有真實性。在書店的經營者(無論他是老板還是店員)中,既有一心為讀者著想的像“耳朵架著鉛筆”的店員那樣的人,也有唯利是圖的像緊鄰三陽春的書店老板那樣的人。如果只寫前者而不寫后者,就不符合真實性的原則,讀者就會因此反感,就不會再去閱讀它了。
其次還因為選擇兩個點來寫,便于構成對比。正是因為經歷了第一個點中那位老板的冷酷,才使“我”對第二個點中的那位店員的熱情倍加感激。這種對比的效果,是光選第二個點來寫所不能達到的。
當然,“我”的竊讀并不只是發(fā)生在以上兩家書店,竊讀的時間也遠遠超出在以上兩家書店里的時間。如果只是選擇這兩個點來寫,就不能表現整個竊讀的過程,就有失偏頗。因此,在點之外,還需進行面上的敘述。于是,作者在《竊讀記》的中間部分,進行了面上的介紹。這些“面”上的材料包括“我”竊讀的緣起(發(fā)現了一條不費一文錢讀書的門徑)、竊讀時的'感受(如快樂、懼怕、像小偷似的、下雨天的開心、如何解決竊讀與吃飯的問題等)、發(fā)誓不竊讀了、竊讀慣技重演等等。有了這些面上的材料的補充,文章的內容便充實了起來。
即便是面上的敘述,有時不免要選幾個點來詳盡描寫一下。比如對下雨天開心竊讀的情景的描述:“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感謝雨水的灌溉,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因為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呆下去。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總不好意思趕走吧?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著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鋵?,我的心里是怎樣高興地喊著:‘再大些!再大些!’”寫出了外部表現與內心想法的矛盾,顯得非常細致生動。
又如在發(fā)誓不竊讀這一部分,為了表現“我”的感同身受,作者幾乎是一字不漏地引用了一位外國女詩人的一首詩,因為“我”覺得詩里所寫的那位因貧窮而受到人家的歧視的小孩的經歷,簡直是“為我寫照的”。
這樣,《竊讀記》通過這種有點有面、面中有點的方式,將點和面有機結合了起來。
這里面的點,就像是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中的茂密濃重處;這里面的面,就像是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中的稀疏淺淡處。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如果只是茂密濃重,詳則詳矣,卻給人堆砌的感覺;如果只是稀疏淺淡,略則略矣,卻給人以空泛的感覺。如何使它們既詳盡又不堆砌,既簡略又不空泛,就需要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有你也有我,或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這樣的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才能使觀眾產生興趣,才能引人入勝。
作文的道理跟園林的布置或繪畫的布局是一樣的,要兼顧到點和面,要處理好疏與密的關系。在點面結合、疏密有致這個方面,《竊讀記》堪稱典范之作。
四、《木蘭詩》中的點面與疏密。
說到“面”,中國古典名詩《木蘭詩》的一些詩句堪稱經典。木蘭代父從軍的行程是“家鄉(xiāng)——黃河邊——黑山頭”,其間的距離何止千里,所需的時間何止十天半月!但在《木蘭詩》中,只用“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兩句就帶過去了。如果按“疏密”的標準來衡量,這兩句可謂“疏”到了極致。作者這樣來安排疏密,其實是為了表現軍情的緊急,非拿出一日千里的速度不可。也是為了表現女英雄木蘭參戰(zhàn)心切,急于民族大義的崇高思想境界。
木蘭從軍的時間長達十年,其間的行軍打仗經歷無數,但詩中只用“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就交代過去了。其間的艱難困苦難以盡述,但詩中只用“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就交代過去了。十年的戰(zhàn)斗生活和生死考驗一言難盡,但詩中只用“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就交代過去了。
作者創(chuàng)作《木蘭詩》,不僅為了表現木蘭女英雄的形象,而且為了表現木蘭普通女子的形象。相比較而言,木蘭作為一個普通女子的成分,遠遠超出她作為女英雄的成分。因此,在“疏密”的安排上,有必要進行一番考究。對木蘭作為女英雄的一面進行粗線條的簡單化的處理,體現的就是這樣一番“匠心”。
不寫這些,也就是說,把木蘭僅僅當作一個普通的女子加以刻畫,行不行呢?肯定是不行的。木蘭與普通女子的區(qū)別,就在于她除了是普通的女子,還是一位女英雄。
以上分析的是《木蘭詩》對“面”上的材料的安排及處理,其實,它在“點”的安排與處理上,也是極其成功的。
詩作精心安排了木蘭從軍前和從軍后這兩個點。從軍前,側重表現她極為豐富的感情世界,交代了木蘭從軍的起因。從軍后,側重表現她不圖富貴,甘心做平凡女人的情懷,交代了木蘭從軍的結果。這些都是將木蘭當作亂世中的一個普通女子來加以刻畫的。
在疏密的安排上,有的詩句洋洋灑灑,不惜筆墨,如寫木蘭在織機上的嘆息、她面臨的難題(上面將征兵的文件發(fā)到了木蘭家,木蘭家里男的只有老父親和未成年的弟弟,非老即幼)以及她的決斷(代父從軍)等。
在從軍后的這一部分,詩作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表現家庭的溫馨(如對爺娘、阿姊、阿弟聽說木蘭榮歸時的表現的描述),去表現木蘭脫去軍裝、梳妝打扮的情景以及她恢復女兒身后伙伴們的“驚惶”狀態(tài),使得一個感情豐富而又深明大義的普通女子的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
在《木蘭詩》中,點與面,疏與密,并不像涇水和渭水那樣分明,而是像水和乳那樣交融在一起的。如中間介紹從軍過程的這一部分,就總體來看,是屬于“面”和“疏”的。但在這里面,也有“點”和“密”的內容。如在寫到木蘭從軍途中時,特意寫了木蘭想家的情形:“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是神來之筆的安排,木蘭感情世界的豐富,從這個“點”上充分表現出來了。
五、《水滸傳》第三回“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的點面與疏密。
看過《水滸傳》第三回“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中魯達“消遣”和“拳打”鄭屠的故事情節(jié),讀者難免不說“痛快”。其實,這正是作者施耐庵精心安排的兩個“點”。鄭屠,一個賣肉的操刀屠戶,仗著自己有點功夫,就自封為“鎮(zhèn)關西”。這暫且不說,他還欺男霸女,用強媒硬保、虛錢實契的手段,不僅要了金翠蓮的身體,而且使她欠下了自己三千貫的“典身錢”。逼得金家父女只好以賣唱為生,賺錢還他的“閻王債”。這樣一個地痞流氓,魯達怎么“消遣”他,怎么“拳打”他都不為過,因為這是他咎由自取。
因此,小說在魯達“拳打”鎮(zhèn)關西之前,先讓魯達將他狠狠地“消遣”了一番。說是“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面”,而且要“你自與我切”。精肉切好用荷葉包好后,又說“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見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肥肉切好后,又說“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地剁做臊子,不要見些肉在上面”。你不是常常欺負人家嗎?如今我也要讓你嘗嘗被人家欺負的味道!這是有意激怒鄭屠,逼著他先動手。鄭屠終于忍不住說了一句“卻不是特地來消遣我”,這時魯達便將兩包臊子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肉雨”。鄭屠氣不過,拿刀拔步在當街上,要同魯達拼命。
這段故事也可以用“面”即“疏”的方式來處理,只需“魯達來到鄭屠店里,把他消遣了一番”,一筆就帶過去了。這樣簡是簡了,讀者卻看不明白,魯達是如何消遣鄭屠的。同時也難解心中對鄭屠的氣。所以,這里只能這樣設“點”,用“加密”的方式來處理。
終究是技不如人,鄭屠雖然搶了先機,先行出手,但還是被魯達三拳給打死了。如果用“面”或“疏”的方式來處理,只需“魯達只用三拳就打死了鎮(zhèn)關西”就交代過去了。但這樣,首先解不了讀者的惑:這三拳是怎么打的?其次解不了讀者的恨:這也太便宜鄭屠這廝了。
因此,作者對這三拳,同樣用了“加密”的方式來處理。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是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钡诙?,“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絳的,都綻將出來?!钡谌?,“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p>
這三拳打的部位不同,描寫的角度各異。第一拳打在鼻子上,是從鄭屠的味覺方面來寫的。第二拳打在眼眶際眉梢,是從鄭屠的視覺方面來寫的。第三拳打在太陽穴上,是從鄭屠的聽覺方面來寫的。無論打在什么部位,反正夠鄭屠受的。讀者看到這里,不禁大呼“解氣”。
因此,在《水滸傳》的“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一回目中,作者對精心選取的“消遣”和“拳打”這兩個“點”的不惜筆墨的洋洋灑灑的描寫中,體現出的則是對點與面、疏與密的靈活處置。稱其為“經典”,一點也不過分。
六、結束語。
無論是在敘事性詩文的寫作中,還是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都必須講究點與面的有機結合,使其疏密有致。從《竊讀記》《木蘭詩》《水滸傳》這些經典中,我們應該可以得到不少的啟發(fā)。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十三
《竊讀記》主要敘述作者林海音小時候去書店偷偷讀書的經歷,也說明了林海音對讀書的熱愛與對知識的渴望。因為他愛讀書、想讀書,所以總結了許多竊讀的技巧,比如藏身于眾多顧客之中,借雨天讀書等等。雖然竊讀又苦又累,可是林海音這種愛書的精神值得我們去敬佩。是啊,“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吃飯是在哺育身體,而書則是在充實我們的生活。當然我也十分喜愛讀書。
書,是我們的益友,它可以讓我們享受生活;可以讓我們心情愉悅;可以讓我們獲得知識,懂得道理?,F在讓我們像林海音那樣去快樂地讀書吧!竊讀記讀書筆記《竊讀記》是作家林海音所寫的'一篇文章。讀完這篇課文后,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這篇課文寫的又樸實而又感人,以“竊讀”為線索,以作者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的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作者對書的熱愛和對書的渴望。因為當我讀到課文中主人公放學后匆匆地從學校離開趕到書店,留意翼翼而又急切地跨進店門,渴望讀書的場景時,我被他感動了。所以我也想每一天也是急匆匆地離開學校,趕到書店讀書。但是心里想的是寫完作業(yè),好好地玩一場電腦游戲該多好呀!
因此,我要向冰心奶奶所說的:“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睂W習,好書是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因為誰擁有知識,誰就是學習上的富翁,所以我愿意成為學習上的億萬富翁!
竊讀記的讀書筆記(實用14篇)篇十四
轉過街角,看見飯店的招牌,聞見炒菜的香味,聽見鍋勺敲打的聲音,我放慢了腳步。放學后急匆匆地從學校趕到這里,目的地可不是飯店,而是對面的新華書店。
我邊走邊想:“上次讀到什么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里?第五排書柜左邊第四層,不錯……”走到門口,便看見不斷有顧客向書店里走去,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擔憂那本書會不會賣光,因為一連幾次來都看到有人買,上次好像只剩下一本了。
我看準時機,正在一位阿姨快接近店門時,我向阿姨旁邊一靠,仿佛我是她的小女兒。我好不容易過了這關。我向第五排書柜走去,在一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草房子》。從頭來,再找一遍。啊!它在這里,原來不在上次的地方了。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每當我看完兩頁書后,便會下意識地向四周張望一番。突然,營業(yè)員來這邊查書了,我趕緊彎下腰,做好逃跑的準備。就在營業(yè)員轉頭的那一剎那,我趕緊向書柜背面爬去。接著,我又向黑暗的角落純弓著腰,踮起腳,輕輕地走去。我在角落頭大約躲了五分鐘,營業(yè)員終于走了。我心里那塊石頭終于落地了。我又悄悄地走回書前,繼續(xù)讀起書來。
當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時,我已餓得饑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如果我?guī)Я隋X該多好!支吃一碗熱熱的酸辣粉,回到這里,發(fā)現有人給我辦了一張借書卡,我不僅可以光明正大地在這里看書,還可以把書借回家看。我的肚子真餓啊,前胸都已經貼著后背了,為了不讓營業(yè)員發(fā)現我只看書,不買書,我只好強忍著肚子的咕咕叫。
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了起來,我才發(fā)覺已經在這里讀了二個小時了。我合上書,咽了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吞了下去,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