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是一份針對幼兒的教學計劃,旨在引導他們全面發展。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小班教案的教學視頻,供大家觀看和學習。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一
1.教師已游戲的口吻介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的天氣真好,小螃蟹們和媽媽一起去散散步吧!”幼兒學小螃蟹跟著媽媽橫著走。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誰來拉?(小燕子)。
2.準備活動。
以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做準備運動。
師:春天來了,小燕子飛來了(上肢運動―兩臂在體側上下擺動),多開心啊飛到樹林里,許多小樹被春姑娘吹得擺呀擺的(體轉―身體左右轉動),真帶勁。小燕子飛到公園里,看見許多小朋友在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真好玩(下蹲運動),有趣極了。小燕子又飛到動物園里,看到許多大象,大象的鼻子長又長(腹背運動―身體前屈學長鼻子大象走),像老爺爺拄著拐杖向前走。小燕子又飛到了幼兒園里,看到了許多小朋友在玩皮球(跳躍運動),它們也學著跳上跳下。小燕子還看到了爺爺奶奶在做運動(捶捶背,敲敲腿、拍拍屁股)輕松輕松。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二
出示報紙,引起幼兒興趣。
二、自由探索玩彩帶。
1、教師引導: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做游戲,請你們每個人拿一張紙玩一玩,看看可以怎么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幼兒自由玩報紙。(折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2、幼兒玩報紙,老師注意觀察幼兒的玩法,及時表揚玩得有新意的幼兒,并鼓勵幼兒想辦法和別人玩得不一樣。
三、交流分享。
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玩法并進行示范,其他小朋友學做,如放搓紙球、飛報紙等。
四、探索報紙變紙球的玩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游戲,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有的拿報紙飛,我也有看到有小朋友把報紙捏成球了。報紙變成球之后可以怎么玩呢?自由玩紙球。
五、夾球跳。
1、教師示范講解,幼兒重點練習夾球跳。
2、游戲“送球寶寶回家”鞏固夾球跳。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三
1、幼兒自由組合成四組,分別給小兔、小狗、小豬、小猴家鋪路。
2、引導幼兒用各種跳的方法到動物家做客。
指導語:路鋪好了,怎樣到小動物家做客呢?(引導幼兒用各種跳的方法)3、分組到小動物家做客,教師觀察并重點指導跳的技能。
指導語:看,小動物們站在門口迎接我們呢,我們分組去做客,比一比哪組跳的花樣多、哪組跳的動作好,表現最棒的那組老師獎勵金杯。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四
1、教師與幼兒一起評價,評出游戲中積極合作、有創新跳的個人或小組,并頒發獎品。
2、放松活動。指導語:火車要開了,我們要回家了,我們最后一起給小動物們跳個舞吧!(師生隨著音樂做拍拍肩、拍拍腿、捏捏手、捏捏腳、扭扭腰等動作。)。
3、師生共同收拾活動場地。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五
秋天天氣真好,(雙手高高舉起,左右搖擺。)菊花都開了,(兩手張開放在下巴下,像兩片小葉子)菊花朵朵對著我們彎彎腰,(做彎腰動作)秋姑娘飛來了,對著我們笑。(張開雙臂學秋姑娘飛。)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學小白兔跳)。
二、導入。
1.以兒歌《大皮球》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大皮球,圓溜溜,你也玩,我也玩,大家一起玩玩玩,玩得心里樂悠悠。
三、教師示范幾種球的玩法,指導幼兒自由玩球。
1、滾球幼兒圍著大圓圈,教師站在圓圈的中間,帶領幼兒邊滾球邊念兒歌。
2.追球兩名幼兒一只球,甲幼兒為滾球人將球滾出,乙幼兒為追球人,當甲幼兒將球滾出后,乙馬上向前去追球,追到球后交換角色。注意球要挨地滾動。
3、反彈球兩名幼兒一只球,一人將球往地上用力拍,球往上反彈時,對方立即去接住球。然后交換角色,繼續玩。
4、滾球過門兩人一球,一幼兒兩腿開立做球門,另一幼兒距三米處,對準球門滾出球,進球為勝,交換角色,繼續進行。
5、我來拍,你來接兩名幼兒一只球,幼兒甲邊拍球邊說:“一二三四五,請你來接住。”當說到“住”時把球拋給幼兒乙,幼兒乙接著球后,邊拍球邊說:“一二三四五,請你來接住。”將球再拋給甲。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六
1、初步習得蹴球的運動方法.(腳跟著地,腳掌觸球,用力踹球)。
2、通過探索實踐相互學習的剛發摸索兩球碰撞的技巧。
3、體驗合作游戲成功后的快樂。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七
1、《快樂轉轉轉》、《健康歌》磁帶、塑料球(每人一個)。
2、筐子4個、小棍子2個、繩子1個、呼啦圈4個、手巾、報紙、塑料袋、紙杯、易拉罐、(若干份)。
3、一盆水、不同種類的球【活動重點】。
主要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發展思維的能力,并且使幼兒知道球有多種玩法。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八
1、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和平衡能力。
2、鍛煉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5、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四個乒乓球板、兩個小球、障礙柱6個。
1、小朋友下樓之前,先在操場布置好游戲場地,選擇運球的兩條途徑,沿路各擺好3個障礙柱。
2、小朋友下樓后,讓他們有秩序地在操場邊上站好,老師告訴小朋友今天玩的游戲叫做運小球。然后拿出兩個乒乓球板和另一個老師相互合作示范如何運送小球,講明游戲規則。
3、將全班小朋友平均分成兩組,每組兩邊平分,對運小球。
1、手不能觸碰小球。
2、沿途如果小球掉下,需在撿回后從原來的位置繼續運球。
情景描述: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一開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排在后邊的'小朋友總是往前擠,從而導致隊伍起點不斷地向前靠攏,縮短了運球路程。并且有些小朋友不懂得接力的規則,隊伍亂排,以至于最后隊伍并不是平均分配,很難有比賽的性質。
活動分析:
游戲過程中出現一些混亂的情況多數是因為規則不明確和游戲重復性高時間過長造成的。
反思調整:
1、應該在起點設立一個標志物,標示起點。
2、游戲中出現規則模糊時需要再一遍跟小朋友們講明規則。
3、障礙設置應該更加豐富一些,最后有難度的遞進。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九
我們班的孩子很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也很協調。而晨鍛時,他們對球類特別的感興趣,但大多數都選擇踢和扔。所以我想通過本次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發展,讓每個孩子學習到新的玩法,感受游戲的快樂。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十
1通過實驗初步了解空氣占有空間的性質。
2.運用所獲得的體驗及時調整操作方法,并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3.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空氣占有空間的性質。
難點:不斷調整自己的操作,并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發現。
活動準備。
1.裝有水的水盆若干。
2.自制潛水員,透明杯每人一份。
3.紙、筆。
4.抹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潛水員,提出問題。
師:你們看,知道他是誰嗎?(出示潛水員)。
師:潛水員會干什么?把潛水員放在水上。
師:咦!潛水員為什么沒有潛入水底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透明杯,進行猜測,并分組試驗,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師:這是什么?
師:我要用這個杯子幫助潛水員潛入水中,猜一猜潛水員的衣服會不會濕呢?
幼兒操作,并交流結果。
師:你們的潛水員進入水中了嗎?
師:潛水員的衣服濕了嗎?
2.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師:許老師今天也要來試一試,注意看哦。
幼兒討論:潛水員現在在哪里?他的衣服會濕嗎?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我的潛水員衣服濕了嗎?
師:我是怎么做到的?
幼兒討論:為什么潛水員潛入水底而衣服沒有濕?如何讓潛水員潛入水底而衣服不濕?
幼兒記錄杯子放入水中的方法。
3.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注意調整方法,再次操作。
師:你們可以再試一試,怎么樣可以讓自己的潛水員衣服不濕。
引導幼兒及時觀察自己的實驗結果。
師:你的潛水員在運動的過程中濕了嗎?
師:你是怎么做的?你認為潛水員為什么會濕?
師:水是怎么進去的?
4.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
幼兒交流討論。
師:剛才你們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
師:誰的潛水員沒濕,是如何做到的呢?
幼兒討論潛水員不濕的方法。
幼兒交流。
教師操作兩種方法(直放、斜放),幼兒觀察。
小結:當杯子豎直倒扣放入水中,杯子里充滿了空氣,擋住了水,水進不來,潛水員就不會濕;如果傾斜杯子,空氣就會從杯子里跑出來,水也會流進杯子里,潛水員就會濕了。
三、結束部分。
1.請幼兒可以再嘗試。
2.整理材料。
活動延伸:。
1.出示紙巾,將紙巾放在杯底,問:“將杯子放進水中,紙巾會濕嗎?”
2.請幼兒回家后進行試驗,并將結果記錄下來。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是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接受能力來設計的,各個環節過渡自然、緊湊。從執教后的效果上來看,孩子們在活動中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自始至終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的。通過一次次問題的拋出,請幼兒思考,培養幼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次操作都給幼兒新的挑戰,讓幼兒自己在操作探索中發現,原來空氣無處不在——由于杯子里充滿了空氣,當我們將杯子豎直壓入水中時,杯子里的空氣就會把水阻隔在杯子外面,不會進入杯子里。
活動中教師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自由探索空間,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同伴間相互的學習。滿足了幼兒的探究欲望,使幼兒萌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十一
1、制造紙球幼兒自己動手,把廢舊報紙搓成一個個紙球,然后用細繩捆綁一下。
2、踢球練習幼兒自由結伴,相互踢紙球。
3、踢球入門幼兒分成幾組,分別開展踢球入門(弓形門)游戲。看誰踢進門的次數最多。左右腳都可練習。
4、幼兒(尤其是大班幼兒)踢球熟練后,可開展踢足球比賽。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幼兒練習拖物走,能保持身體平衡。
2.培養幼兒身體協調性及耐心、細心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活動準備:
紙球、紙框人手一份。
觀察指導:
一、出示紙球。
1.老師:寶貝們,我這兒有好多紙球,想不想和紙球玩游戲,我們就在這塊地上玩。你想和紙球玩什么游戲呢?方法很多,每個寶寶可以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
2.看哪個寶寶和別人玩得不一樣。
3.引導幼兒玩一玩特別的玩法。
二、出示紙框。
1.老師:看紙球玩得開心,紙框也想參加,你們歡迎它參加嗎?
2.紙框和紙球怎么玩游戲呢?
3.寶貝們,去玩一玩。
4.老師和幼兒一起玩一玩。
5.重點引導幼兒練習用紙框拖紙球的玩法。
三、老師總結玩法,特別講解拖物走。
2.寶貝們試一試。
3.幼兒練習拖物走。
4.寶貝們,今天玩得開心吧。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十三
活動目標:
1、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和平衡能力。
2、鍛煉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四個乒乓球板、兩個小球、障礙柱6個。
活動過程:
1、小朋友下樓之前,先在操場布置好游戲場地,選擇運球的兩條途徑,沿路各擺好3個障礙柱。
2、小朋友下樓后,讓他們有秩序地在操場邊上站好,老師告訴小朋友今天玩的游戲叫做運小球。然后拿出兩個乒乓球板和另一個老師相互合作示范如何運送小球,講明游戲規則。
3、將全班小朋友平均分成兩組,每組兩邊平分,對運小球。
活動提示:
1、手不能觸碰小球。
2、沿途如果小球掉下,需在撿回后從原來的位置繼續運球。
活動反思:
情景描述: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一開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排在后邊的小朋友總是往前擠,從而導致隊伍起點不斷地向前靠攏,縮短了運球路程。并且有些小朋友不懂得接力的規則,隊伍亂排,以至于最后隊伍并不是平均分配,很難有比賽的性質。
活動分析:
游戲過程中出現一些混亂的情況多數是因為規則不明確和游戲重復性高時間過長造成的。
反思調整:
1、應該在起點設立一個標志物,標示起點。
2、游戲中出現規則模糊時需要再一遍跟小朋友們講明規則。
3、障礙設置應該更加豐富一些,最后有難度的遞進。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十四
教育目標:
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得到發展、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可以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機智的性格,克服膽小害怕的心理。
提高幼兒腕指肌群和腕指關節的靈活性,促進手眼協調能力和全身動作的協調能力。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選用材料:
大泡沫板三個,即時貼,不同形狀的積木,彈球若干。
制作方法:
1、分別在板子的上方挖兩個洞;其中一個板子在洞下分別挖兩個小洞。
2、板子進行裝飾。在下方貼兩條起始線。
應用年齡和地點:適合3——6歲幼兒使用。
游戲玩法:
1、第一種玩法:在起始線后,用彈球向洞中彈,以進洞為勝。不加任何輔助材料。
2、第二種玩法:用輔助材料積木在板子上任意拼搭軌道,然后在起始線后,延搭好的軌道彈球,使球進洞。
3、第三種玩法:在板子的洞下方挖好的小洞中,放上彈球,在起始線后,用手里的球擊中前方的彈球,使其進入洞中。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教學目標,活動既源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平等、和諧的氣氛;二是層層遞進的環節;三是師幼、幼幼有效地探索和互動。課堂氣氛很好,幼兒情緒飽滿,活動積極,對活動的興趣非常濃厚。
文檔為doc格式。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十五
“會跑的小球”是為小班幼兒制作的科學領域玩教具。游樂場中形狀各異的滑道,就像綠油油的草坪上的快樂游樂場,吸引著孩子們的游戲。創作并觀察小球在各種滑道中滾落的不同軌跡,孩子們的好奇心自然就被激發了。
作品結構:
1.主體部分:
透明管狀滑道(長度約1米左右),纏繞在豎起的'小桶上,因為落差,管狀滑道成為“可以讓小球跑起來的游樂場”。另外兩條固定的軌道槽,可更換若干種不同軌跡的滑道(階梯狀、波浪狀、曲線狀等,長度約80公分),幫助幼兒觀察物體在不同滑道中滾落的不同軌跡。
2.輔助部分:
長方形的整體托盤(110cm×50cm×100cm),既襯托主體,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又能夠圈住滑落的小球。玩具桶起到固定豎起小桶的作用。
制作材料:
廢舊玩具桶、洗衣機排水管、舊薯片筒盒、煙盒、鋁制槽板、彩色即時貼。
玩具功能:
1.幼兒感知物體在螺旋管中滾落時的狀態。
2.幼兒觀察物體在不同的滑道中滾落的不同軌跡。
3.激發幼兒觀察、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制作方法:
1.制作整體托盤,將兩個玩具桶固定連接在托盤一端。玩具桶頂端開洞,將薯片裝飾筒插入玩具桶進行組合連接。
2.在薯片筒上纏繞透明管道,一端出口朝上,一端出口對準滑道,將滑道一頭擱置在玩具桶上,玩教具“會跑的小球”制作成功。
玩具玩法:
1.將薯片筒盒單獨取下,將小球放入高處的管道口,觀察小球順著管道滾落下來,并發出滾動的聲響。
2.把薯片筒盒插入玩具桶,與滑道進行組合,延伸滑動的長度,并通過更換不同的滑道,供幼兒探索嘗試,觀察小球不同的滾動軌跡。
3.除了把管道固定在薯片筒上外,還可以變化管道的長度及空間位置,供幼兒進行多種探索嘗試。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十六
一、開始部分(5-6分鐘)。
熱身運動,喚起幼兒興趣,。
音樂帶動跳。
t:“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動起來吧”(男女分隊站立)。
音樂伴奏,教師帶領幼兒帶動跳。模仿操節(三到四節)――下蹲摸球、跳躍觸球。
回到場地集中,做繞膝,腳踝放松等動作。
二、基本部分。
介紹玩蹴球。
t:“今天老師要介紹小朋友玩一種新的球,新的玩法。”
(教師拿出球)t:“這個是蹴球,是我國古代滿族人玩的一種球,是石頭做的。”(請幾個幼兒來摸摸、看看。)。
介紹蹴球玩法。
t:“先把球放在地上,一只腳的前腳掌踩在球上,腳跟著地,用力向前蹴球!”(教師利用圖示仔細講解)。然后親自示范。(要兩球相碰,引起幼兒注意)。
請幼兒上來說說老師玩的方法(教師重點提醒幼兒腳跟、腳掌的作用)。
三、自由練習。
t:“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來試試這種新玩法啊?”
t:“請小朋友一人兩個球,在老師規定的范圍內玩,只能用老師教的方法玩,球不能離開地面,看看誰的球最先碰在一起。”
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指導重點:
1、注意觀察幼兒的眼腳協同能力,提醒和幫助能力弱的幼兒調整距離。
2、提醒幼兒可利用棋盤的線條玩。
3、注意幼兒的動作是否正確,提醒幼兒動作的重點。
4、集中,交流踢蹴球的方法。
t:“剛才你們的蹴球踢的怎么樣?哪些小朋友成功的讓兩個球碰在一起了?”(請幼兒上來講講)。
教師總結:要想要兩個球相撞,
1)蹴球的方法要準確。腳越用力,就踢得越高,球滾的也越遠。
2)要用眼睛對準另一個球。腳尖要和球在一直線上。3)根據自己的能力調整兩個球的距離。
5、再次練習。
6、游戲。
(1)單刀直入。
t:“現在老師來帶小朋友玩個蹴球游戲。叫單刀直入。”
(2)出腳不凡。
拉大距離,拉到40、50厘米線,加大難度,繼續游戲。
四、放松活動。
放松操結束。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十七
教學目標:
1、在看看、聽聽、猜猜、講講中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增進對向日葵、葡萄、草莓生活習性的了解。
2、能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講述。
3、積極探討陽光與植物、動物、人類之間的關系,激發孩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套。
2、課前對向日葵、葡萄、草莓的生活習性有一定的了解,重點觀看草莓的生長過程的錄像,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性。
3、豐富幼兒有關動物、植物生存、生長需要陽光的有關經驗。
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出示太陽動畫畫面:太陽公公呈動態,笑瞇瞇的,和小朋友打招呼。)。
太陽公公:嗨,小朋友們你們好!(太陽光芒一閃一閃的。)。
太陽公公笑瞇瞇的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我嗎?為什么呢?
教師請幼兒講述喜歡太陽的理由!
這時教師操作動態太陽,如果小朋友講得好的、思維獨特的,太陽發出“哈哈”的笑聲,引起其他幼兒講述的積極性。)。
導入下一環節:小朋友們都喜歡太陽,有一些小伙伴也喜歡太陽,他們是誰呢?
2、教師邊操作多媒體邊講述故事,引發幼兒積極對故事情節可能性進行猜測。
a:點擊動態畫面一(配上同步配音,教師旁白補充。):
師:清晨太陽公公起得早,他把金色的陽光撒向大地。(太陽徐徐升起,升到天空,放射出五彩光芒。)。
b:點擊動態畫面二:
向日葵、葡萄、草莓(長得又瘦、又細、又矮)齊聲說:“太陽公公,你照照我們吧!我們需要陽光!”
l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思考:
l幼兒幾人一組小聲商量、討論,根據這三種植物各自的本領進行想辦法,出主意,來幫助它們。
如幼兒:“我幫向日葵想了個辦法!他可以一直把臉對準太陽,這樣他就可以爭到許多太陽光了。”
3、根據幼兒講述辦法的次序先后,分別點擊這三種植物,進行這三個片段故事欣賞。
l如幼兒講到向日葵可以把臉對準太陽這一辦法時,教師點擊向日葵花朵,則向日葵笑瞇瞇的,夸獎小朋友真聰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隨即教師點擊向日葵葉子,則進行它的生長過程的動態畫面:向日葵慢慢長高、變粗,花盤也更大。
l如幼兒講到葡萄藤可以順大樹爬高時,教師點擊葡萄葉子按鈕,則葡萄葉一抖一抖的,笑瞇瞇地夸獎小朋友。然后教師點擊另一按鈕(可以裝在大樹上),進行葡萄的生長過程的動態畫面:葡萄藤長高,慢慢爬樹,爬到樹頂上時接受陽光照射,結出一串串小葡萄,又慢慢變成大葡萄。
l如幼兒講到草莓,則點擊草莓的臉,草莓頭一動一動的,笑瞇瞇的夸獎小朋友,隨后教師點擊葉子按鈕,進行草莓生長過程的動態畫面:草莓貼著地面,把藤蔓向四面展開,接受陽光照后,開出美麗的小花,結出紅紅的果實。
4、從植物需要陽光中引發幼兒進一步思考,思考動物與陽光的關系,思考小朋友與太陽的關系。
幼兒思考,個別、集體回答相結合,說出需要太陽的理由。
(1)引導幼兒從簡單的食物鏈談起,讓幼兒理解沒有植物,動物就失去食物來源,就不能生存。
(2)在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季節把握尺度,如在秋冬季節,則引導幼兒多曬太陽,多在戶外活動;而在5、6或9月份上這一活動,則必須提醒孩子,曬太陽要適量,過多在陽光下暴曬也會引發一些皮膚疾病;另外提醒孩子在太陽下活動出汗后應及時補充水分,以利身體健康。
小班教案運小球(實用18篇)篇十八
1、進一步認識貓的外形特征,并了解貓的生活習性。
2、喜歡說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1、不同款式的貓糧。
2、有關貓的圖書或影片。
3、有貓叫聲的音樂。
4、《小花貓洗澡》兒歌。
活動過程。
形式:集體。
2、與幼兒一起欣賞有關貓的圖書或影片,引導幼兒觀察貓的動作及外形特征。可強調貓腳有肉墊,因此在跳動時不會發出聲音。
3、播放有貓叫聲的音樂,讓幼兒想象自己是一只小貓,模仿貓叫、洗臉和清潔身體等動作。
4、出示《小花貓洗澡》兒歌,學兒歌:小花貓洗澡小花貓,愛干凈,洗洗臉,洗洗腳,不用水,真方便,洗干凈,去睡覺。
5、請幼兒想象自己是小花貓,邊做動作邊說兒歌。
活動評價。
1、能說出貓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習性。
2、能模仿貓的叫聲和形態。
3、能說兒歌《小花貓洗澡》。
活動建議:
活動前幾天,教師可以請幾位家里養貓的家長配合,讓幼兒參與照顧小貓,觀察貓的生活習性。最好能將過程以錄像或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待到活動時用。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活動后,還可以把圖片放在展覽區,在區域時間或過渡環節重復播放錄像。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有好奇心、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課程的開頭以情景引題,肯定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觀察圖片的同時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大膽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增長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