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后,我對書中的故事情節和角色塑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經典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一
滿江紅。
作者:張炎朝代:宋體裁:詞傅粉何郎,比玉樹、瓊枝謾夸。看生子、東涂西抹,笑語浮華。蝴蝶一生花里活,似花還卻似非花。最可人、嬌艷正芳年,如破瓜。離別恨,生嘆嗟。歡情事,起喧嘩。聽歌喉清潤,片玉無瑕。洗盡人間笙笛耳,賞音多向五侯家。好思量、都在步蓮中,裙翠遮。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二
滿江紅。
作者:姜夔朝代:宋體裁:詞仙姥來時,正一望、千傾翠瀾。旌旗共、亂云俱下,一依前山。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詛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三
老師教我們一首宋詞,是著名愛國大將軍岳飛寫的《滿江紅》。岳飛的這首詞,字里行間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憂國報志之情。讀了這首詞,我體會到,只有胸懷大志、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詞句。
岳飛為收拾舊山河,統一祖國奮勇殺敵,可是最后被賣國求榮、殘害忠良的秦檜所害。
老師還介紹了處于杭州的'岳飛廟。在岳飛墳前,人們對岳飛都十分敬仰,但對秦檜卻是恨之入骨。老師又教了我們一幅對聯:“人從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對聯表達了后人愛憎分明的立場。
我最欣賞的句子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句話的意思是:“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它表現了一個愛國英雄的.豪邁情懷,氣吞云漢,豪情迸發,如齊天巨浪,撲面而來。千載后讀之,還凜然有生氣。這首愛國主義的壯詞鼓舞了中華民族的兒女,我也要像岳飛一樣,成為一個精忠報國的人。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四
這幾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朗誦了宋朝抗金愛國名將——岳飛的激情澎湃的。
宋詞。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意思是岳飛虛度半生,無業績可夸耀,行軍千里征程都有如月掩云中,或是八千里征程都在艱難、黑暗之中進行。這種字面詮釋看似通順,但不求得其內涵和旨意的聯貫,意境也很平庸。試想“三十功名”看似自謙實則自負,一般寫實性的“八千里路”怎可與之!而且岳飛十年征戰,輪蹄如電,“八千里”不過零頭小數罷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這段詞表現了一個愛國詩人的壯懷豪情,氣吞云漢,千載后讀之,還稟然有生氣。這首愛國主義的壯詞鼓舞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民。這首以氣為勝,境界開闊,景象博大,氣勢恢弘,力破千均。豪情迸發,如齊天巨浪,撲面而來。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
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以此收尾,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后一段是力透紙背的詞,那悲壯激昂的聲音,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穿過時間的長廊,依然激勵這無數中華兒女。
我們是華夏兒女,也是炎黃子孫,這首氣勢磅礴的詩句鼓舞著十三億人!
上述,是一篇流暢、嚴謹的文章。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五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閱讀了宋朝著名愛國將領岳飛填寫的《滿江紅》。這首詞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岳飛“精忠報國”的美好思想。
宋徽宗崇寧二年,就是公元112017年的農歷二月十五日夜,在相州一家普通岳姓的農戶中,岳飛誕生了。后來成為了宋朝著名的愛國將領。少年岳飛體力過人。未成年就拉得開300斤的弓箭,能引發1000斤左右的'腰弩。未滿20歲就有了一身高超武藝。20歲加入了北宋軍隊。32歲升到了節度使,和當時名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齊名。后來因戰功卓著,成為了一代名將。但當代皇帝無能,聽信秦檜禪言毒死了岳飛,宋朝也因此加速了滅亡。
我最喜歡《滿江紅》中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句話表達了岳飛的雄心壯志。他要收回大宋江山,但皇帝的昏庸,沒能讓他完成理想。
我很佩服岳飛,他有雄心壯志,他精忠報國。我要學習岳飛,將來我也要成一代名人,為祖國做更大的貢獻!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六
滿江紅。
作者:吳潛朝代:宋體裁:詞斫卻凡柯,放巖桂、出些頭地。從此去,引風披露,暢條昌蕊。待得清香千萬斛,且饒老子為知己。趁今宵、新月駕空來,浮觴里。劉安笑,淹留耳。吳猛約,何時是。想故山深處,翠垂金綴。須信人生歸去好,他鄉未必江山美。問釵頭、十二意如何,非吾事。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七
滿江紅。
作者:王旭朝代:元體裁:詞不愛浮花,元只愛、松筠高節。歸去好、草堂風雨,對床心切。東魯云山多秀麗,西溪泉石尤香潔。待英靈、重入夢中來,分明說。今古異,行藏別。身易退,腰難折。信叫閽非勇,閉門非怯。玉斧已修明月就,瑤琴何必朱弦絕。試回看、前日利名心,紅爐雪。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八
滿江紅。
作者:許衡朝代:元體裁:詞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懷先怯。
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離別。
淚苦滴成襟畔濕,
愁多擁就心頭結。
倚東風,搔首謾無聊,情難說。
黃卷內,清白日;
青鏡里,增華發。
念歲寒交友,故山煙月。
虛負人生歸去好,
誰知美事難雙得。
計從今,佳會幾何時?長相憶。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九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光照日月的傳世名作。紹興十年(1140),岳飛揮師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進抵距汴京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后,他對部下說:“直抵黃龍(今吉林農安,金故都),與諸公痛飲耳。”這是以恢復為己任的岳飛的素志。此詞即抒發他掃蕩敵寇、還我河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絕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全詞聲情激越,氣勢磅礴。開篇五句破空而來,通過刻劃作者始而怒發沖冠、繼而仰天長嘯的情態,揭示了他憑欄遠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洶涌激蕩的心潮。接著,“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現了他蔑視功名,唯以報國為念的高風亮節,下句則展現了披星戴月、轉戰南北的漫長征程,隱然有任重道遠、不可稍懈的自勵之意。“莫等閑”二句既是激勵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時光,倍加奮勉,以早日實現匡復大業。耿耿之心,拳拳之意,盡見于字里行間。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大家。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
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兇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
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
滿江紅。
作者:黃機朝代:宋體裁:詞云暗山昏,西風撼、一天悲雨。隱君問、短墻修竹,故園何處。九月江南無雁到,素書封了誰傳與。待從頭、拚卻把心寬,還如故。吳姬唱,燕姬舞。持玉校溫瓊醑。恨人生歡會,一年幾許。莫上小樓高處望,樓前詰曲來時路。便直須、匹馬兩蒼頭,東歸去。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一
滿江紅。
作者:黃機朝代:宋體裁:詞萬灶貔貅,便直欲、掃清關洛。長淮路、夜亭警燧,曉營吹角。綠鬢將軍思飲馬,黃頭奴子驚聞鶴。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狂鯢剪,於菟縛。單于命,春冰薄。政人人自勇,翹關還槊。旗幟倚風飛電影,戈鋌射月明霜鍔。且莫令、榆柳塞門秋,悲搖落。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二
滿江紅。
作者:張炎朝代:宋體裁:詞近日衰遲,但隨分、蝸涎自足。底須共、紅塵爭道,頓荒松菊。壯志已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溝中木。又安知、幕下有詞人,歸心速。書尚在,憐魚腹。珠何處,驚魚目。且依然詩思,灞橋人獨。不用回頭看墮甑,不愁抱石疑非玉。忽一聲、長嘯出山來,黃粱熟。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三
《滿江紅》此詞是作者貶居黃州期間寄給時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詞中既景中寓情,關照友我雙方,又開懷傾訴,談古論今。
原文:
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賞析:
此詞是作者貶居黃州期間寄給時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詞中既景中寓情,關照友我雙方,又開懷傾訴,談古論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達意,既表現出朋友間的深厚情誼,又在發自肺腑的議論中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詞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紆,表達出蒼涼悲慨、郁勃難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開篇大筆勾勒,突兀而起,描繪出大江千回萬轉、浩浩蕩蕩、直指東海的雄偉氣勢。江漢,即長江、漢水。長江、漢水自西方奔流直下,匯合于武漢,著名的黃鶴樓在武昌黃鵠山巋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遠的氣勢,抓住了當地最有特色的勝景偉觀,寫出了鄂州的地理特點。“葡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詩句“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經黃鶴樓前的長江呈現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猶自帶”三字振起,繼續以彩筆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帶峨眉雪”之句(《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杜甫《登樓》詩云:“錦水江春然來天地”。蘇軾在此不僅化用前人詩句,不著痕跡,自然精妙,而且用“葡萄”、“雪浪”、“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詞語,來形容“深碧”的江流,筆飽墨濃,引人入勝。詞人將靈和樓前深碧與錦江春色聯系起來,不但極富文采飛揚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對花團錦族、充滿春意的錦城的無限追戀向往之情,從而為下文“思歸”伏脈。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錦水,引動思歸之情;又將黃鶴樓與赤壁磯一線相連,觸發懷友之思。
“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既總束上片,又領起下片,由風景人物引發思歸懷古之情。換頭兩句,勸友人休讀三國江左史乘《江表傳》。該書多記三國吳事跡,原書今已不傳,散見于裴松之《三國志》注中。以憤激語調喚起,恰說明感觸很深,話題正要轉向三國人物。“狂處士”四句,緊承上文,對恃才傲物、招致殺身之禍的禰衡,表示悼惜。禰衡因忠于漢室,曾不受折辱,大罵曹操,曹操不愿承擔殺人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給荊州刺史劉表,劉表又把他轉送到江夏太守黃祖手下,后被黃祖所殺,葬于漢陽西南沙洲上,因為禰衡曾撰《鸚鵡賦》,有聲名,故后人稱此洲為鸚鵡洲。
“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以蕭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在言外。接著筆鋒一轉,把譏刺的鋒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黃祖。“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爭底事”,即爭何事,意謂書生何苦與此輩糾纏,以惹禍招災。殘害人才的曹操、黃祖,雖能稱雄一時,不也歸于泯滅了嗎!此句流露出蘇軾超然物外、隨緣自適的人生態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點,轉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風高浪急的政治漩渦之外,寄意于歷久不朽的文章事業,撰寫出色的作品來追躡前賢。李白當年游覽黃鶴樓,讀到崔顥著名的《黃鶴樓》詩,曾有擱筆之嘆,后來他寫了《登金陵鳳凰臺》、《鸚鵡洲》等詩,據說都是有意同崔顥競勝比美的`。蘇軾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勵友人寫出趕上《黃鶴樓》詩的名作。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對于永恒價值的追求。
這首詞由景及情,思鄉懷古,由豪入曠,超曠中不失賦詩追黃鶴的豪情壯采,不失對于人生的執著追求。詞的上片,由江漢西來、樓前深碧聯想到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引出思歸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連接著黃鶴樓和赤壁磯,從而自然地觸發懷友之思;下片由思鄉轉入懷古,就禰衡被害事發抒議論與感慨,最后又歸到使君與黃鶴。全詞形散而神不散,大開大合,境界豪放,議論縱橫,顯示出豪邁雄放的風格和嚴密的章法結構的統一。一則,它即景懷古,借當地的歷史遺跡來評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則,它選用內涵豐富、饒有意趣的歷史掌故來寫懷,藏情于事,耐人尋味;三則,筆端飽和感情,有一種蒼涼悲慨、郁憤不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間涌流。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四
我怒發沖冠登高倚欄桿,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抬頭放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著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滿江紅的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五
滿江紅。
作者:方岳朝代:宋體裁:詞且問黃花,陶令後、幾番重九。應解笑、秋崖人老,不堪詩酒。宇宙一舟吾倦矣,山河兩戒天知否。倚西風、無奈劍花寒,虬龍吼。江欲,談天口。秋何負,持螯手。盡石鱗蕪沒,斷煙衰柳。故國山圍青玉案,何人印佩黃金斗。倘只消、江左管夷吾,終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