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具備清晰明了的結構和邏輯,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吸收授課內容。閱讀下面的四年級教案范文,我們可以感受到教師對學生個性特點的關注和引導。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一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對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中武松打虎場景的精彩描寫,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打虎的經過,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場面,感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魅力。
了解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從而體會武松的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并通過對武松心理活動的分析,了解課文對人物描寫的真實性。
一、導入談話:
今天我們學習第29課《武松打虎》,這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這部小說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愛。明末清初的文學評論家金圣嘆對《水滸傳》做了詳細而全面的點評。他說打虎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老虎是發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個神勇之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是怎樣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點,精讀第二部分
3、第一個階段采用的什么戰術?(守)。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對手,他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貿然出擊,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樣?(十分機智)
4、默讀。用——勾出老虎進攻的招數,標出序號;再用~~~~勾出武松應對的動作,標出序號。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撲、一掀、一剪,這真是一只怒虎。不過,我有個疑問:既然是寫武松打虎,應該突出武松多么神勇,為什么把老虎寫得那么厲害呀?(寫虎是為了寫人)
6、而武松實際上用了幾招?進一步說明了武松的機智。
7、過渡:等老虎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經氣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夠躲過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會大長,所以這三招下來以后,他開始防守反擊,反守為攻。
8、自由讀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別用了哪幾招,在課文旁邊做上批注。
9、剛開始用什么打?結果呢?
10、武松沒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應呢?
12、雖然老虎已經七竅流血了,但武松還是使出了最后一招——?這時的老虎已經……徹底解決了老虎。
12、小結:我們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況下,臨危不懼,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現得十分(勇敢)
三、回顧前文,學習第一部分。
2、默讀第一部分,思考這一部分主要寫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么性格特點?用筆圈畫出表現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
武松明明害怕,卻仍然不肯回去,還對自己說“且只顧上去,看怎地?”表現他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好面子)
4、作者寫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會有損于他的形象?(這樣寫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實),所以說武松不僅是個神人,同時他也是個凡人。
5、武松雖然心中也會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也說明他還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時才表現得那么勇敢。
小結:這一部分雖然不是重點,但是對于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顯得更真實,也為下文做了鋪墊。
四、總結全文,激勵閱讀
作者對武松打虎的過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動做了細致生動的描寫,栩栩如生地刻畫了武松的形象,讓我們感到真實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水滸傳》中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等著同學們去細細品味。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二
1.學習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履行做道的作秀品質,從小培養學生處處為別人著想,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品質。
2.學習本課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場面的描寫突出人物品質與特點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4.認識9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一、假設情境。
板書課題,你會想些什么?
二、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讀順。
2.邊讀邊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大事?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3.理清分章段落,劃分層次。
三、學習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文章1~4自然段。
你知道了什么?討論讀懂的內容。
2.自由讀文章5~7自然段。
你感到這部分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3.描寫哈爾威船長組織求援的部分。
(2)邊討論,邊指導朗讀。
(3)找出關鍵句子,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4)邊讀邊理解。
4.讀文的第四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
最后一部分,談自己此時的心情,你認為哈爾威船長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作業:讀課文。
一、遍讀全文,回顧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朗讀課文:
1.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進步理解這部分內容。
2.討論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語言、神情、場面等描寫來表達內容的。
3.反復讀四部分,
討論:
船長有沒有逃出機會?他為什么要隨著輪船一起沉沒而不想法逃出來?開船逃出時他為什么沒把自己算在內?到底是他忘了自己還是打算離開這條船。
2.你覺得哈爾威船長具有怎樣高尚的品質?
三、學習方法。
學習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有什么收獲?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背誦課文最后六小節。
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文: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面前,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靈魂。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就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偉大的靈魂。他就是——船長。
請同學們快速自讀課文,把你心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或者你心中還有什么疑問?(學生提問)。
1、船長是一個怎樣的人,誰在書中找到答案了?學習課文最后一小節。
2、讓我們一齊來讀一下。
是啊!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他是一名英雄。他那舍生望死的感人事跡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下面就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有感情地讀讀課文,把你最感動的地方找出來讀給你的同伴聽,并說說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具體體現在哪兒?。
三、學生交流:
預設1:課文第3小節,在危險關頭,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而是指揮著救援工作。他想到的只有60人。唯獨沒有想到他自己。誰能讀好哈爾威船長說的話。(指導讀)茫茫黑夜,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諾曼底”號輪船不幸被“瑪麗”號巨輪剖開了一個大口子。人們的表現如何?(引讀、看.課件二)。
預設2:課文第5、6小節,人們的呼號和嘈雜與哈爾威船長的鎮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誰愿意來讀一讀他和手下的對話。(指導讀)。
預設3:課文25、26小節,你能把這部分讀一讀嗎?讓我們齊讀一下。
預設4:課文29節哈爾威船長沒有豪言壯語,他猶如一座豐碑屹立在船頭,他以身殉職、舍己救人的精神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遠在人們心中定格。老師也想來讀一讀。(看.課件三)誰也想來試試。
……。
四、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讀到這兒,你能回答剛才同學提出的問題嗎?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齊讀。
五、看著這位船長,你想說些什么?回家想做什么作業?
《船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懂“司馬光、童第周”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刻苦勤奮。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教具學具: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板書:勤奮)看到“勤奮”一詞,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文章《說勤奮》,文中是如何來說勤奮的。(板書:說)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讀,互問,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4、回答教師問題: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全班質疑問難。
7、齊讀全文。
過度: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體會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設問)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比喻)
用"鮮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導朗讀。(個人朗讀。全班朗讀。)
5、歸納板書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這一段用設問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明確,引起讀者的思考。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你懂了什么?
我們繼續學習下面的課文。
1、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誰?(司馬光)
2、寫了司馬光的幾件事?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就去玩了,他卻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長大以后,他更加勤奮。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
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
3、體會交流
a、哥、弟間的對比,(指導朗讀)
b、"小時侯"與"長大以后"的具體描寫(指導朗讀)
c、特別"醒枕"的奧秘
d、取得的成就(指導朗讀)
6、兩件事說明了什么?哪些詞語特別能說明司馬光的勤奮。
7、指導朗讀
8、齊讀這一段
9、歸納板書
這一段分別寫了司馬光小時侯和長大以后,勤奮學習的事情,舉了幾個例子,通過對比襯托、細節描寫等方法突出描寫司馬光的勤奮,寫得特別生動,讀了,我們就仿佛能夠看到司馬光那認真的樣兒。
(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課文
(2)講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寫童第周勤奮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經過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來他遠渡重洋………………………產生了很大影響。
(4)體會交流
成績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剝離技
術所產生的影響,這些事實證明,勤能補拙,成功來自勤奮是真理。
(5)指導朗讀
(6)歸納板書
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能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基礎
較差的人靠勤奮同樣也能成才,不應自暴自棄。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1)齊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體會交流
課文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
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
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歸納板書
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總結觀點………………學習條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奮
完成《練習與測試》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五
教學要求:
1、感受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名、段,體會的可愛和生機勃勃。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感受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
3、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指名背誦《海上日出》。
二、出示的掛圖,觀察說話。
三、出示掛圖,指導學生按以下順序觀察圖畫,簡單口述圖意。
1、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春天的景色。
2、觀察近處在空中飛翔的。
3、觀察遠處落在電線上的。
四、檢查預習。
默讀課文,說說小是什么樣兒的,飛行特點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讀課文。
評點,讀準字音。
六、圖文結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的特點。
1、外形特點。
2、透過外形,了解性情特點。
3、有感情朗讀,讀出的活潑、機靈、可愛。
4、自由讀。
5、看圖,試著背誦第一自然段。
七、圖文對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感受春天的氣息。
2、結合“微風吹拂著……柳絲”一句,體會春天柳樹的特點。
3、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
4、憑借圖畫,發揮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的關系。
5、理解“生機”。
6、朗讀,在頭腦中浮現“光彩奪目的春天”。
7、自由讀,注意句與句的聯系。
8、試背第二段。
八、聯系圖畫中飛行的和落在電線上的,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觀察飛行的,聽讀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聽讀第四段,看作者怎樣描寫停在電線上的的。
6、自由讀第三四段,浮現畫面。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十、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
教學目標:
1、識記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配樂朗讀全文。
進一步感受的可愛和春天的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讀。
二、自讀,思考:
每個自然段分別講的是什么?
三、思考、交流。
課文是從幾個方面描述的?
分別表現了怎樣的特點?
(形象的活潑可愛;飛行時的動態美;停歇時的靜態美;為春光增色,使春光充滿勃勃生機。)
四、鞏固練習
1、自讀第一自然段,識記“俊俏”,背誦課文。
2、自讀第二自然段,背誦。
3、自讀第三自然段,背誦。
4、自讀第四自然段,背誦。
五、字詞練習。
1、交流是如何識記生字的。
2、練寫生字詞。
3、自己嘗試默寫。
六、自由讀課文;全班齊讀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預習《古詩三首》。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六
一、教學要求:
1.認識“崎、嶇、廓、跨、撞、裊、黎、橙、繽、錦、綻、弧”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黃山云海日出的奇幻與壯美。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愛美的情感。選出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二、教學難點:
1.在讀中理解、積累詞句。
2.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感受黃山云海日出的奇幻與壯美。
三、教學準備:
安徽黃山的風景視頻、配樂朗讀的音樂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今天,就讓我們跟著作者方瑞華一塊去爬黃山,一起去感受黃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書課題)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指導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用橫線劃出生字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佳句,集體品讀。
結合出示詞語進行積累:
崎嶇 盤旋繚繞 變幻無窮 帆檣林立 光怪陸離
稀薄 景象萬千 繽紛燦爛 晶瑩剔透 金碧輝煌
綻露 瞬息萬變 眼花繚亂 心神飛揚 云煙裊裊
3.誰來簡單地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歸納。
4.提出疑難之處。
(三)再讀課文,真切感悟
1.默讀課文。學習要求:
把課文分為“云海”和“日出”兩部分,并說說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黃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課文3、4自然段描寫的是黃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寫的是黃山日出的景象。)
3.學習“云海”
(1)誰對黃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試著讀讀。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韻味?細細品讀課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觸的語句,將它們劃下來,讀給大家聽。
(3)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們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4)重點指導積累疊詞:
明晃晃、光閃閃、白茫茫、亮閃閃。
你們還能說出像這樣的詞語來嗎?
(5)(出示黃山日出視頻)指導朗讀:在腦海中想像著黃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配樂)
4.學習“日出”
(1)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幾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出時的變化。
小組交流,指名說,教師點撥,出示日出視頻。
(結合板書:……紅色光點……圓弧……瑪瑙盤……)
(2)哪些語句寫出了黃山日出的壯美?找出來多讀幾遍,讀給大家聽。
(3)重點積累:
清風習習、云煙裊裊、松濤陣陣、人語輕輕。
同桌試著說說這樣的詞語。
(4)指導朗讀:(配樂)喜歡黃山日出的同學一起讀讀描寫日出的段落,要把你們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哦!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背誦、摘抄積累……)
1.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能把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記下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五)板書設計
云海日出
(奇幻 壯美)
云海:……像……似……
日出:……紅色光點……圓弧……瑪瑙盤……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七
好一句他把自己給忘了。哈爾威船長就是用他那強烈的責任感與忘我精神,靜靜地“猶如鋼鐵鑄成”般地與船沉入大海。他用他的機智與果斷,拯救了全船的人,他用他那大無畏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重與敬仰。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5.12的汶川大地震中的范跑跑,想起上公交車時,你推我攘急著搶座位;信息課時,同學們爭先搶后的搶電腦的畫面。我不禁感嘆,生活中,象哈爾威船長那般只為他人著想,不顧個人利益,遇事沉著冷靜的人實在太少太少了。
哈爾威船長用生命告訴我們,活著固然重要,可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更重要。
老師評語:本篇文章通過對比,突出了哈爾威船長的偉大,表達出了自己對船長的崇高敬意,并明白了一個人生的道理。
指導老師曹映城。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八
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2個。能正確讀寫“平坦、所謂、階梯、蔥蘢、游覽、機械、慚愧、辛勞”等詞語。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學習課文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峨眉道上鋪路人不畏艱險、默默奉獻的精神,教育學生要尊重普通勞動者和它們的勞動。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了解峨眉山的鋪路人是怎樣鋪路的,認識到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教學構想。
本文語言簡潔,感情充沛,便于進行朗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留意影視中或身邊的普通勞動者,關注他們的勞動;查找有關峨眉山的資料。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啟發教育。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名山大川數不勝數,大家游覽過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我國的風景區峨眉山游覽一下,你們愿意嗎?(出示課題)。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縣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對如峨眉,故名。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內容是看到、聽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記號。
3、指名回答。
三、學習課文,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段。
1、自由小聲讀第1段,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讀了第一句“前面沒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你從哪里讀懂的?(理解“豎”“天梯”)。
4、走在這樣的路上,我們的感覺是什么?
5、指導朗讀。
(二)學習二——六段。
1、自由讀2—6段,思考:我們在途中遇到了十幾個人,他們有什么特點?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樣鋪成的?指名說,誰還想說一說?
3、讀了這幾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4、指導朗讀。
(三)學習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鋪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讀7、8段邊讀邊畫:表現鋪路人辛勞的詞語。
2、指名讀。
3、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認真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象和體會,引導學生歸納鋪路人的辛勞:
游覽路線:二百多里。
石板數量:數不清。
鋪路方式:不能用機械,只能用人工。
鋪路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4、想到這里,我內心感到一陣愧疚。理解“愧疚”(慚愧不安)我為什么感到愧疚?
5、鋪路工人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稱他們是“真正的無名英雄”?鋪路人有哪些貢獻?
6、齊讀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7、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峨眉道上的鋪路人說點什么?
五、朗讀課文、指導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作業設計。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峨眉道上的鋪路人說點什么?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2、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一步學習課文,用邊讀邊想的方法領會作者是怎樣表達對鋪路人的艱辛勞動的敬佩。
學生學習過程。
一、檢查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1、臉對臉齊背,互相檢查。
2、開火車輪流背。
二、復習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見鋪路人,知道了他們工作的艱辛)。
2、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為什么說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從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找答案。)。
三、進一步體會感情,學習表達。
1、出示句子,進行比較。停步仰望……豎在前面樹木蔥蘢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見石階出現在前面的坡上。
(1)邊讀邊想,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寫的好?為什么?
(2)你體會到山勢怎樣?(陡峭)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鋪起路來呢?(艱辛)。
(3)范讀、指導朗讀。
(4)小結:我們邊讀邊想,找出兩組句子有何不同,通過比較,知道哪些詞用得好,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讀,現在我們就用這種方法繼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出示句子:
他們在十多里外開山取石……沖毀的路。
他們開山取石,做成石板,運上山去重鋪沖毀的路。
(1)邊讀邊想,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寫的好?為什么?
(2)你體會到鋪路人怎樣?(艱辛)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
(3)范讀、指導朗讀,邊讀邊想象鋪路時的情景。
3、自學:
(1)出示自學方法。
a.一邊讀,一邊想,兩組句子有什么不同。
b.從哪里看出鋪路人的艱辛,為什么?
c.邊讀、邊想象。
這數不清……背上山來的嗎?
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來的嗎?
這么長時間,他們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這樣日復一日……多少汗。
(2)學生交流,集體訂正。
3、按內容填空。
如果沒有(),沒有(),就沒有(),就沒有(),也就沒有()。
四、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峨眉道上的鋪路人說點什么?
1、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根據課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畫下來。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九
這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列寧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煉意志的故事。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學習他自覺磨煉意志的品格。
聯系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教學中,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小路的險,重點指導學生讀懂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兩次走有什么不同之處,從而學習他自覺磨煉意志的品格。
投影片、錄音機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有關列寧的故事,誰來說一說?從中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三、講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課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寧為什么要走危險的小路?
3、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二、三段。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小路危險的句子。
2、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理由。
3、師生共同歸納。
(1)指名讀直接描寫小路危險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導學生觀察、體會。
(2)有關這條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樣說的?你體會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樣通過這條小路的?
a、指名讀相關句子,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b、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輕輕舒了一口氣,說明什么?
(4)列寧是怎樣走過這條小路的?
4、下山的時候,列寧仍然堅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2)師生歸納。
a、第一次必須走,因為要看日出,時間不夠。第二次是列寧自己堅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動。第二次走:先走、毅然決然
(三)學習第四段
1、從山上回來,列寧為什么還要走小路?
2、課文最后,列寧講了什么話?這段話每句講什么意思?這段話對你有什么啟發。
3、齊讀第四段,反復朗讀列寧的話。
4、在兩次走小路中間,作者還描寫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寫的非常美,誰愿意讀一讀?(指名讀)為什么寫這一段?(蘊含著“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寓意。)
四、總結全文。
作業設計
1、從查找關于列寧的資料。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動 自覺磨練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險)第二次:先走、毅然決然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
哈爾威船長真的在“耍酷”嗎?(網友來稿)。
蘇州工業園區勝浦金光小學215126張亞。
語文課上,師生在研讀《船長》(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教材)第三自然段時,一女生突然發言:“我覺得哈爾威船長在耍酷。”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打亂了教師的預設。但見教師靈機一動,反問學生道:“同學們,你們說說哈爾威船長真的在‘耍酷’嗎?”一男生馬上舉手說:“不是的,他是把自己給忘了,在最危險的時刻,他想到的是救別人,一點也沒有想到自己,所以說他是真英雄。”那女生馬上反駁道:“船上連船長共有61人,‘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是船長故意說的,再看文章最后一句這樣寫:‘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就是說船長想成為英雄,所以我認為船長在耍酷。”
顯然該女生的思維是活躍的但是“船長在耍酷”的觀點是錯誤的。如何讓學生來理解這時船長的果斷與忘我精神呢?老師來了個簡單的辦法:讓學生進行舉手表決。結果使人們大出所料的是全班只有2個學生認為船長把自己給忘了,其余都認為船長在耍酷。
船長真的在“耍酷”嗎?這時,老師說:“同學們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充分說明我們學生思維的靈活。你們可以有你們自己的理解,我不反對,不過老師也有自己的`理解,你們看怎么樣:客輪遇險以后,船長想到的是60個人的安全,惟獨沒有想到自己,這60比1的對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質;在人們混亂時,船長站長指揮臺上,大聲命令,突出了船長的鎮定自若,臨危不慌。他已做出最壞的打算,他是真正的男子漢,真英雄!”
部分學生仍在竊竊私語,低聲地互說著自己的想法。
老師和學生很順利地進入了下一個教學環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這充分說明對理解的多元解讀。但是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并不是說凡是學生說的都對,都得肯定。否則,學生還需要老師教育與引導了嗎?正因為學生的認識還是很膚淺,學生對事物的理解還處于朦朧狀態,所以學生更需要的是教師的正面指導。“耍酷”和“忘我”反映出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物品質。這涉及到價值觀的問題。怎樣看待船長的言行關系到學生對價值觀的認識問題。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對的,但總不能無原則的認可。船長的行為在這里顯然是英雄壯舉,在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面前,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靈魂。他簡直來不及什么思考,心里裝的是全體乘客和船員的安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是多么崇高的品質啊!在這里應毫不含糊地讓學生通過前后課文語言文字的解讀、通過深情并茂的朗讀來認識、來體會。盡管老師把自己的觀點表達了出來,但這僅是老師的理解,不能代表學生的理解。在是與非的判斷上,我們決不能模棱兩可,必要的時刻還得“灌輸”給學生。
作者郵箱:spjjxx02@。
哈爾威船長真的在“耍酷”嗎?(網友來稿)由本站會員分享,,請注明出處!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學習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履行做道的作秀品質,從小培養學生處處為別人著想,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品質。
2.學習本課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場面的描寫突出人物品質與特點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4.認識9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假設情境。
板書課題,你會想些什么?
二、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讀順。
2.邊讀邊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大事?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3.理清分章段落,劃分層次。
三、學習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文章1~4自然段。
你知道了什么?討論讀懂的內容。
2.自由讀文章5~7自然段。
你感到這部分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3.描寫哈爾威船長組織求援的部分。
(2)邊討論,邊指導朗讀。
(3)找出關鍵句子,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4)邊讀邊理解。
4.讀文的第四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
最后一部分,談自己此時的心情,你認為哈爾威船長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作業: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遍讀全文,回顧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朗讀課文:
1.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進步理解這部分內容。
2.討論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語言、神情、場面等描寫來表達內容的。
3.反復讀四部分,
討論:
船長有沒有逃出機會?他為什么要隨著輪船一起沉沒而不想法逃出來?開船逃出時他為什么沒把自己算在內?到底是他忘了自己還是打算離開這條船。
2.你覺得哈爾威船長具有怎樣高尚的品質?
三、學習方法。
學習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有什么收獲?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二
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喜歡的球星。
問:這么多小球迷,那么你們知道球王貝利嗎?
請班上的小球迷介紹球王貝利。
貝利,身高1.74米,貝利是他的雅號。他1940年1o月12曰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內斯鎮的一個貧寒家庭,小時只能赤腳踢球。13歲時,開始代表當地的包魯俱樂部少年隊踢球,使該隊連續三年獲包魯市冠軍。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們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隊邀其入隊,頭一年,即攻入32個球,成為該隊最年輕的射手。
1957年,未滿17歲的貝利首次入選國家隊,并首次參加世界杯賽,他以驚人的技巧馳騁賽場,使足壇驚呼:巴西出現了一位神童!在這位神童的激勵下,巴西隊愈戰愈勇,一一擊潰強勁對手,第一次為祖國棒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貝利統領下,巴西隊又奪得1962軍第7屆和197o年第9屆世界杯賽冠軍,貝利本人也成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奪得過三屆世界杯冠軍的球員。貝利被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球星”,是世界上第一個3次被評為世界最佳足球運動員的超級球星。多次榮獲“世紀十大球員”、“世紀運動員”、“20世紀世界最佳運動員”等稱號。曾入大學深造5年,獲心理學、運動醫學等學科的學士學位。
20xx年12月,貝利榮獲國際足聯評出的“本世紀最佳足球運動員”稱號。
貝利在1978年掛靴后曾在1995年至1998年任巴西體育部長。1994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友好大使。貝利愛好廣泛,1981年開始進入影壇,出演過十幾部影片,并導演過一部影片。
師:這么傳奇的人物,你們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球王成功的經歷。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師:讀了課文你了解到了貝利的哪些情況?請用比較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
生:文章介紹了貝利小時候的故事,并對他的成就做了簡要的介紹。
2.出示課件認識生字,記住本課要求會認的字。
踢盒箱揀殼誕鏟訓率。
思考:課文寫了貝利的什么事?
學生默讀,讀后用簡單的話概括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四、自由朗讀課文,合作探究:
1.結合問題默讀課文,思考后和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讀后體會,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充實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句在班內談談談自己的體會。
如:從貝利利用一切機會想方設法練習踢球,可以看出他對足球的熱愛和執著;從貝利從買不起球到踢教練送的球再到參加球隊踢球,可以看出貝利的勤奮和進步等。
學生每交流一處,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進行閱讀,再讀中再次豐富自己的感受,同時進行閱讀指導,通過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三)了解更多關于貝利故事。聽下面的小故事,體會其中的包含的哲理。
《下一個球最好》。
球王貝利不知道踢進過多少好球,他那超凡的球技不僅令千千萬萬的球迷心醉,而且常常使場上的對手拍手叫絕。有人問貝利:“你哪個球踢得最好?”貝利回答:“下一個!”
當球王貝利創造進球一千的記錄后,有人問他:“你對這些球中的哪一個球最滿意?”
貝利意味深長地回答:“第一千零一個!”
師: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小結。
人生真悟:
永遠不滿足,永遠不停止前進的步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放松自己,因為我們應該明白,我們永遠是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去迎接你更大地輝煌吧。
四:了解更多體壇精英,感受人格魅力。
師:你喜歡哪位體育明星?為什么?
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他的感人的事和同學們分享,也可以說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可以介紹他們輝煌的成就,也可以介紹他們成功經歷中的感人故事。并和同學們談談在這些人物身上值得贊揚和學習的地方。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三
1、會人5個生字,理解“鴉雀無聲、截肢”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感受大家對殘疾人博萊克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
一、錄象揭題
1、小朋友,每年國慶節,很多國家都要舉行隆重的檢閱儀式。到時候,部隊首長、國家領導人、甚至外國貴賓都會觀看部隊隊伍和群眾隊伍。
2、瞧,這是我們中國的檢閱儀式。(看閱兵式錄象)
3、看了剛才的錄象,畫面中的軍人、部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我們要去波蘭首都華沙看一場特殊的檢閱儀式。(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2、同桌讀課文。討論課文主要內容: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的()儀式上,讓()的博萊克走在()。_時,他們的隊伍得到了觀眾的一致()。
3、指名說。
三、學習課文第12段:博萊克的表現
1、你瞧,這就是博萊克,他在隊伍中,表現怎么樣?
2、看看書上是怎么寫博萊克的。指導朗讀12段,讀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萊克。(自由讀、指名讀講評、男女讀、全體站起來讀。)
3、看到博萊克的表現,你想怎么夸他?出示:這個小伙子真棒!(讀一讀)
4、那為什么有的觀眾說:這些小伙子真棒!(齊讀)
四、學習課文第2~9段
2、指名回答。(他們在討論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參加檢閱儀式?)
3、該不該讓博萊克去,為什么要討論呢?
4、大家覺得非常為難。課文中也可以具體看出同學們為難的樣子。請你們讀讀課文第3~6段,找出表現同學們很為難的詞句。
5、四人小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匯報:誰也不愿意第一個開口。(怕傷害了博萊克)
終于(終于有一個人開口了,但是也沒有解決問題)
鴉雀無聲(表面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其實心里呢?)
第6段中連續6個問號。指導讀出為難、猶豫不決的心情。
7、這么為難、這么難辦的事,稱為()的事?(板書:棘手)
9、是呀,能讓博萊克有機會參加這么重大的活動的是他的同學們,能讓博萊克這么有自信地站在_隊伍中的是他的同學們。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體有殘疾的同學,這些小伙子真棒!(朗讀句子)
五、小結
這次檢閱,不但檢閱了小朋友整齊的隊伍,更檢閱了他們美好的心靈。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
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
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投影設備。
(一)談話導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畫出有關的語句。
1、提示學生抓住“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找相關的句子。
學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訴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掛著那種運動衫的柜臺,毫不猶豫地用三塊錢買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滿了自豪。”
“失”去運動衫:“我用這件運動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買下這雙鞋,可以嗎?”“我把那件驕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運動衫放在柜臺上,抱著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紅色運動衫。”
3、按照板書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話簡要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記敘“我”買一件漂亮的運動衫,但想到了鄰居老先生的一雙不能再補的破鞋,決定用運動衫去換上一雙新鞋送給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給“我”一件運動衫的事。)。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學生可以從“情節完整性”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也可以從“表達心意、體現情誼”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學生還可能從“標價(4。5美元)與實付的錢(“三塊錢”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價中”及售貨員外加“一雙長腰襪子”上發現售貨員被“我”退衫買鞋關心老人的行為所感動,才會以4。45美元售出鞋子還外加一雙襪子。這樣寫,更進一步地突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三)說一說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
學生各抒己見。
1、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當“我”得知運動衫是老人用小狗換來的時候,又有何反應?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說一說當時“我”會怎么想?)。
2、小結:我們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3、請你自己讀一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說一說為什么?
(四)教師總結。
1、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并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我”買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后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
2、你們說說這種表達方法有哪些好處呀?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出: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五
1、學會8個字,會認9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品讀重點詞句,從中悟出一些品讀句子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優美的自然環境給小動物們帶來了快樂幸福的生活,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師激情導入:多么優美的環境呀,大家想知道,這是哪兒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3、板書讀題。
5、學生快速讀文,讀后提出相關問題。
6、師生交流互動,整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檢查生字新詞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可以一個人讀,也可以和同座一起讀,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同座互相糾正生字讀音,相機指導學生讀準“脂、摯、室、帳、曬、素、郎、慮”等字,提醒同學們注意多音字“抹、蔭”在文中的讀音。
3、指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師生共同糾正讀音。
1、獨立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個人自讀,邊讀邊思,并在書上批畫相關重點詞句。
2、學生匯報自學所獲,提出自己尚未弄清楚的問題。
3、小組合作,交流感受:
由豆花莊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蟲蟲們快樂幸福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學生由物及人展開聯想,體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4、指導朗讀、深化理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鞏固生字詞。
2、回憶: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二、繼續學習課文。
1、指名學生讀課文8―18自然段,讀后組織評議。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出示小黑板展示4個重點句子(課后三個重點句和第17自然段),師生合作,品讀感悟。可運用“讀―思―議―評―讀”的方法學習,在生生、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和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學生分組競賽讀這幾個重點句,組織評議。
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學生作典型發言。
6、配樂朗誦課文8―18自然段。
三、作業超市:
1、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給小伙伴聽。
2、小練筆:《金色的夢》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在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明顯存在。例如,每次上完課后,我都有遺憾,卻一時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樣一首快意十足的古詩,總感覺孩子們學得不夠放松。
課堂上有我期待的生成,但某些生成沒有很好地利用起來,錯過一些因勢利導的好機會,今后的課堂教學機智要加強。我想: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人民教師,我一定以成長的姿態踏上新課程改革的征程。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六
1、學會生字,理解詩句。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喜悅的心情。
3、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
4、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講授發、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景的古詩?《詠柳》、《絕句》、《春曉》,這些古詩都從不同側面、角度向我們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有關描寫春景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2、介紹詩人: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他一生為官清廉,為奸相所害,被罷官閑居十五年。他的詩大量吸收民間語言,描述細膩,形象鮮明,平易自然。因為他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5、下面光看題目意思:
宿:過夜。新市:地名。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麗。
(三)指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么特點?
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深遠。
理解時“調”一下: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
板書:籬笆一徑。
b、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未:沒有。陰:樹蔭。
為什么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同桌對說這兩句詩意——指句說——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后兩句所表達的。
多媒體出示后兩句畫面(齊讀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書:兒童黃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尋:尋找。為什么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名說詩意。
d、再看圖(后兩句動畫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板書:喜愛。
板書設計。
詩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愛。
畫:籬落、一徑、枝頭(靜)。
畫追入。
兒童黃蝶菜花(動)。
意色:黃(綠)(黃)。
1、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2、借助圖片理解文字,借助文字想象畫面。
3、為充分感受這首詩的情趣,編寫小故事。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七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后“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了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里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u”,不要讀成“d&”的音。
“終于挨到了放學”的“挨”應讀“2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1i)著我”、“挨(1i)家挨(1i)戶”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應讀輕聲。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適當歸并),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并方法,劃分段落(或按帶有階段性的內容),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八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講授發、小組合作學習。
多媒體課件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景的古詩?《詠柳》、《絕句》、《春曉》,這些古詩都從不同側面、角度向我們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有關描寫春景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2、介紹詩人: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他一生為官清廉,為奸相所害,被罷官閑居十五年。他的詩大量吸收民間語言,描述細膩,形象鮮明,平易自然。因為他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5、下面光看題目意思:
宿:過夜。新市:地名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麗。
三、指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么特點?
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深遠
理解時;調;一下: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
板書:籬笆一徑
b、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未:沒有。陰:樹蔭
為什么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同桌對說這兩句詩意——指句說——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后兩句所表達的。
多媒體出示后兩句畫面(齊讀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書:兒童黃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尋:尋找。為什么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名說詩意
d、再看圖(后兩句動畫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板書:喜愛
【板書設計】
詩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愛
畫:籬落、一徑、枝頭(靜)
畫追入
兒童黃蝶菜花(動)
意色:黃(綠)(黃)
1、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2、借助圖片理解文字,借助文字想象畫面。
3、為充分感受這首詩的情趣,編寫小故事。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十九
教學目標:
1、正確、有韻味地朗讀、背誦課文1-5行。
2、看柱石,說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歷屆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結合實際說出對我們的啟發意義。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孟母三遷圖、相關事例錄像、圖片、重點處文字文稿等)
2、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三字經》的有關資料;了解課本中《孟母三遷》、《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知出處解題意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了解《三字經》的相關知識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18課《三字經》板書:18《三字經》 (齊讀)師:通過課前預習,你對《三字經》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說) 《三字經》:我國舊時的啟蒙教材,相傳為南宋學者王應麟所著,全書1140個字,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均用三個字為一節的韻文寫成,讀來瑯瑯上口,教材選取了開頭的120個字,分成10行。板書:(節選)
2、情景導入。
小結:
1、讓我們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味美。
2、有利于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師:結合你剛才悟到的特點,再來讀讀前兩行文字指名讀-評價-再指名讀-范讀-齊讀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古文,三字為一韻,讀來瑯瑯上口,但離學生生活實際甚遠,與現代文讀法差別很大,初次接觸,學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該怎樣朗讀,為拉近課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先讓學生了解《三字經》的相關知識,認識這是古時候的啟蒙教材,在邊觀察私塾先生圖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須,一手拿書教學生誦讀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發學生聯系生活中已有的經驗想象、體會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情景,達到參與學習的目的。)
二、讀詩文曉詩意感悟語言
1、讀準字音
2、導誦讀全文
師:把這些文字送入課文,便體會讀法,便練習學生展示:每人一行―老師糾錯―學生跟讀(設計意圖:文中多音字、易讀錯字很多,學生除度,會手足無措,設計老師范讀的目的是給學生正確的導向,降低朗讀的難度,使學生有興趣探究學習,并為規范朗讀打下基礎)
3、逐字、句,翻譯理解
投影:習相遠
a、學習、伏羲、練習
b、受環境影響
c、習慣、習性
d、姓習禮儀
小結:
古文中,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不同,我們就該象這樣“刨根問底”,逐字去理解。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知道古文翻譯應先看注釋,初知大意,再根據大意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辨別其中某一個字的意思,明確相同的字,由于語言環境的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促學生思考。)二行:茍不教性乃遷教知道貴以專指名譯-其他同學提出問題-相機理解茍:如果乃:就遷:變化道:方法、規律貴:可貴以:認為、以為專:專心致志持之以恒三行:西孟母擇鄰處字不學斷機杼理解“擇鄰處”相機投影:《孟母三遷》圖片音樂(學生或老師講故事)師:孟母一次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選擇好的鄰居而定居下來,這是為什么? (教育孟子專心學習)理解“斷機杼”
小結:
無論孟母還是竇禹均,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選擇了很好、很適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這又是在講那三個字的含義?板書:有義方五行: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生譯-師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引導體會:家長的過錯(實際上是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還要選擇好的方法。)老師的怠惰:(實際上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懶、漫不經心、不負責任。)
小節:這句話講了為人父母、老師的一種責任板書:師長的責任教育嚴格指名串講前五行的意思。 (設計意圖:針對2-5行文字,采用了以學生譯-提問-師生互答-講故事助理解的方法進行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課堂是師生交流、生生互動的過程,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方法,學會質疑,學會解疑,深入文字,獲悉答案。)
三、誦詩文悟詩情拓展提升
1、引導誦、背前五行文字出示投影:前五行文字指名帶著你的體會誦讀背誦:自由練習三個字中去掉其中兩個,同桌練習背誦每行各剩開頭一個字,指名背一齊配樂背誦。
放錄像:事例
a、教師嚴格要求,讓我學會了游泳
b、我迷戀電腦,媽媽嚴加控制
c、考試成績不理想,爸爸嚴厲批評學生在音樂聲中思考指名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要求,用上今天學到的事例和道理)
師:我替他們謝謝你們!
3、總結學法
師:愉快的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顧一下,我們是則養學習這幾行文字的
歸納板書:讀譯解誦背用
作業:
請同學們用今天這種學習古文的方法,課下自己學習課文的6-10行文字,準備下節課交流。
(設計意圖: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又一次感悟,對語言文字韻味的深層品味。背誦意在積累,兩環節同時又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再次回顧,結合錄像)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二十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并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自然之壯美。
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自然之壯美。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反映錢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2、課件。(圖文并茂、聲樂結合)。
一、直奔“潮”,整體感知。
2、人文理“觀潮”。
a、導人。是啊,錢塘江大潮是我國的一大自然景觀,一個旅游勝地。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同走近它,觸摸它、觀賞它、感覺它!
b.讀文。請大家快速地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話,是具體告訴“我們觀潮”的時間、地點、事情的這么一個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現潮最好的地方。
這里的“這一天”和“這里”分別指的是什么?你能聯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試著說一說嗎?(農歷八月十八,海寧市的鹽官鎮)。
“據說”怎么講?自古以來堪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今天“我們”這些人親眼目睹了,究竟是否與“據說”的一致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問題。
二、品味“奇”,感覺奇觀。
你認為“天下奇觀”奇在哪里呢?
1、邊默讀課文邊用“”劃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體會。(小組交流、匯報)。
2、重點品讀“潮來時”的“奇”:壯觀、奇特。
a、點撥:句l:“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句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適時引導學生聯系“悶雷滾動、一條白線”的情景談感悟。(奇:聲音、形4k)。
b.精讀第4自然段,立體賞“奇觀”。
范讀,朗讀感受:這時,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提高學生咬文嚼字品評“奇”。
潮水的長。你懂“橫貫”的意思嗎?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好嗎?
潮頭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墻”這樣的場面。
這三句話能調換順序嗎?為什么?(由遠及近,點撥“移”字的精妙)。
對話追問: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呢?(啟發學生與課文、作者、大自然對話)。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二十一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做到會讀、會認、會用。
1、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船長在危機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
一、出示課文題目
1.導入新課:同學們都看過跳水比賽嗎?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給小朋友們寫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賽還要有趣、精彩。
2.齊讀課文題目
二、自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2.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把故事內容告訴別人?請你認真讀課文,想個辦法個讓別的同學很快地知道故事內容。
3.交流:你用什么辦法把故事內容告訴別人?
(1)介紹課文主要內容
(2)列提綱或小標題
(3)畫圖
(4)小組表演
(三)指導學生用列提綱的方法或圖示法介紹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再讀課文
1.認真讀課文,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讀讀寫下的感受
3.討論:你為船長的辦法怎樣?你覺得還有別的辦法嗎?
(五)分組讀課文
分組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地方,小組內相互解答。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出來在講讀課文時大家共同解決。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體會船長在危機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能力。
課件
(一)讀課文,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理解課文
1.回顧導入:這節課繼續學習《跳水》,齊讀課文題目。
2.用逆推法回憶課文內容。
誰跳水?為什么跳?從什么地方跳了?孩子為什么會到那個地方?猴子為何這樣放肆?
3.讀課文,完成跳水圖。
(1)故事的發生、發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長之間的聯系和變化進行的。自由朗讀課文,把它們之間的聯系用箭頭標出來,并用最簡潔的動詞連起來。
(2)朗讀課文后,小組討論。
(3)指名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學生在作業紙上填寫。
(4)師生交流。
4.看圖講講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果。
(二)指導朗讀精彩句段。
這個故事給你什么感覺?
具體表現在文中拿起地方?找出有關句子
1.趣:猴子的、淘氣、頑皮。
2.險:孩子爬上最高的橫木頂端的危險處境。
3.智: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險為夷。
提示學生:朗讀時要聯系生活實際,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三)換角色講故事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講給別人聽?
1.如果你是那個孩子,你會怎樣想?
2.你如果你是那條船上的一名水手,你會怎么講?
4.如果你是船長,你會重點講些什么?
要求學生任選一個角色分組聯系生活講故事,然后分別請四名學生擔任一個角色到前面講
想象表演,完成作業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小組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為題,寫一段話。
跳水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二十二
1、認知目標:認真讀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點,從而認識到錢塘江大潮是洶涌澎湃的天下奇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潮汐”的成因及相關知識。
2、情感目標:使學生在錢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錢塘江大潮、乃至祖國的大好河山、錦繡風光的無比熱愛。
3、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能深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小節。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理解并主動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并讀出感情。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仿寫一個片段《雷雨》。
1課時
1、同學們,愛旅游嗎?哪些地方的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時積累的語句來描繪這些令自己難忘的景象,真不錯,老師也積累了一段與大家一起分享。師深情背誦課文3、4。
3、出示課題,齊讀。
1、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誦讀,對錢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請同學們也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劃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讀讀,推薦給同桌。
3、師按學生回答歸納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
4、交流學生喜歡的語句,及時糾正讀音。并讓學生說喜歡的理由。
1、錢塘江大潮為什么會被稱為“天下奇觀”。(并板書)我們一起去看看。
2、指名讀課文第2節,你讀懂了些什么?師歸納板書:江面平靜,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3、“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出示圖片“江面平靜”,配上音樂,學生自己讀讀。
4、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5、師生對讀,請學生體會朗讀成功的原因,總結學法。
理解重點詞句。
讀出人們的心情。
選折合適的音樂。
6、自由讀讀3、4小節,在學習小組中按學習方法自學課文。
7、交流理解的詞語,并讀讀該句句子。
8、師歸納板書:悶雷滾動,出現一條白線,人聲鼎沸、沸騰。
10、體會人們的心情。板書。配樂誦讀,學生自由選折音樂,組成小組讀讀。
11、集體學習課文最后一節師生對讀。
1、關于錢塘江大潮,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引導學生網上學習。并試著向外國游客介紹一下“你眼中的錢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觀點介紹具體。
說話練習:“錢塘江有著()的大潮。()。
2、仿寫《雷雨》
出示媒體“雷電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運用恰當的語句寫出雷雨的氣勢。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寫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觀的資料、圖片。
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退后
江面平靜出現白線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余波西去、恢復平靜
(看)浩浩蕩蕩
(聽)山崩地裂
昂首東望人聲鼎沸、沸騰深深震撼 回味、贊嘆“天下奇觀!”
小學四年級語文哈爾威船長教案(優質23篇)篇二十三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體會什么是尊嚴,學習通過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的語言,表現人物的品質。
: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2課時。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為和做法中,會給我們許多新的啟示。
1、自學生字新詞。
2、質疑問難。
3、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伙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小伙子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描寫小伙子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2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上體會思想。
3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怎樣的人?他是怎樣想的?
1討論: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2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么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使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學生從“什么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