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遵循語文規范和藝術要求的產物,它給予讀者思考和觸動的力量。不妨閱讀以下這些優秀作文范文,它們涉及各個領域的話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思考性。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一
有一天,我整理書桌時,發現有一個“肚子”癟了的乒乓球,就想扔進垃圾桶,媽媽見了連忙說:“辛辛,你先別急著扔,這個乒乓球還能用呢!”癟了的乒乓球怎么用嘛?媽媽說:“我們來做個實驗你就知道它是能夠復原的。”咦,這也太奇怪了,我很想見識一下究竟是什么辦法可以讓乒乓球復原,就高興地說:“好的,快做實驗吧!”
媽媽先讓我去燒一壺水。水開了,媽媽把熱水倒進臉盆里,然后把乒乓球凹進的地方朝著熱水放了下去。乒乓球在水面上漂浮著,像一只白色的小船。我對媽媽說:“為什么一定要把凹進去的朝著熱水,沒凹進去的地方朝著熱水不好嗎?”媽媽笑著說:“小傻瓜,我們是要讓凹進去的地方變圓,不是讓圓的地方變得更圓啊!”我吐吐舌頭,繼續等待實驗結果。
過了一會兒,乒乓球果然變得和以前一樣圓溜溜的了,像變戲法一樣,使我又驚又喜。媽媽問我:“辛辛,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望著乒乓球,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媽媽告訴我這是因為熱脹冷縮的原理。原來,把乒乓球放進開水里,乒乓球里的空氣受熱后迅速膨脹,這樣,癟了的那塊就恢復了原樣。
小小的乒乓球也有奧秘。生活中到處是科學,我一定要留心觀察。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二
下午,我和燕姐姐做了個實驗,為什么梨放在外面會變黃,而放在有些地方卻不會呢?我們首先拿來一個大梨子和四個杯子,把梨子切成五塊,并在四個杯子里分別倒上開水、鹽水、自然水和冰水,把四塊梨分別放在四種水中,另一塊放在外面。
實驗開始了,我靜靜地等候著變化。它們變化了,過了大約40分鐘,我把它們提取出來放在桌子上。我先拿出鹽水里的,之后依次拿出開水、冰水、自然水,然后再把露在外面曬太陽的拿過來比較。讓我吃驚的是,開水里的梨居然比曬太陽的梨還要爛。它破的地方簡直像人類的大腦神經,我嘗了一口,有股梨子湯的味道。“怪不得這么爛,肯定是被開水煮熟了。”我想道。我又嘗了鹽水里的梨,味道不錯,就是太咸了,大概是我鹽放太多了。“如果用這個鹽水做一個面膜,效果應該很不錯吧。”我這樣想。后來,我一一嘗了其他水里的梨,味道都還可以,就是被太陽曬得那個最不好吃。
為什么放在外面會變黃呢?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當梨削皮后,植物細胞中的酚類物質便在酚酶的作用下與空氣的氧化合產生大量的醌類物質。新生的醌類物質能使植物細胞迅速變成褐色,所以梨就變黃了。
梨在鹽水里都可以浮,那別的東西在鹽水中會怎么樣呢?我試了好幾種物體,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只有雞蛋沉入了水底。是水太少的緣故嗎?我于是猛倒水,試了好幾次也失敗了。姐姐笑著說:“鹽水的密度要不水大,加鹽試試。”開始還是沒讓雞蛋浮起來。我決定換成開水,再加鹽試試,沒想到,居然成功了。我和燕姐姐不約而同的叫了聲:“耶!”
開水和冰水到底有什么區別呢?為什么雞蛋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呢?我又一次去網上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冰水溶解得慢,不能快速形成濃鹽水,而開水卻可以做到。
經過這次試驗,我明白了不管什么知識,我們一定要思考,不懂的就要多問,還要勇于嘗試。
文檔為doc格式。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三
前幾天由于媽媽得了狀元文,校訊通的叔叔給我送來了一本書,名字叫《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這本書很有趣,今天我和媽媽一快閱讀了第一章。在這一章里,我知道了物體的慣性,還知道了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
從這本書里我知道了原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都是由慣性引起的。比如:
1、我們坐車的時候,如果公交車正在急速行駛的時候,司機突然緊急剎車,車里乘客們的身體會向前傾;相反的,如果是司機突然開動公交車的時候,乘客的身體會向后傾。
2、我們穿著溜冰鞋溜冰的時候,突然有人或者小狗沖了出來,你很難停下來,腳雖然想停下來,但是身體卻卻一直繼續向前運動,這時就很容易摔倒。這也是因為慣性的原因。
3、家里的洗衣機也是因為慣性才能把濕衣服甩干,把衣服和水分分離出來。
4、小狗使勁抖掉身上的雨滴,人們為了彈掉被子上的灰塵而使勁拍打被子,這些都是利用了慣性。
5、在大炮出現之前,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是投石器,投石器就是利用了彈性和慣性,才會有那么大的威力的,才能把巨石投到很遠的地方。
小朋友,這下你也知道物體的慣性了吧?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四
回家,我問爸爸:“爸爸,彩虹從哪里來呀?是不是天空在笑呀?”
爸爸說:“是啊,雨后天晴,空氣清新,地球上的萬物被雨水滋潤,藍天就笑了。不過彩虹的形成科學的說是因為雨后太陽光射到空中很多接近圓型的小水滴上,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你背對著太陽,拿著噴霧器一噴也能看到彩虹,就是太陽光照在水珠上,通過折射、反射形成的。”“哦!原來是這樣呀!”我興奮地說。
過了幾天,又下了一場傾盆大雨,而且雨后天馬上就晴了,我打開窗戶,清新甜潤的空氣迎面撲來,七色彩虹又出現了:赤、橙、黃、綠、青、藍、紫。漂亮極了!
星期天,我和小伙伴在草坪上玩耍,我發現草坪上有一塊黑糊糊的東西總跟著我。我趕緊跑回家問媽媽:“媽媽,媽媽,你看我身下有一塊黑糊糊的東西,這是什么呀?”媽媽一看,笑著說:“這是你的影子,有光照著你,你就會有影子。”我站在燈下邊就有影子,到沒有光的地方就沒有影子了。我又拿來一塊玻璃,玻璃沒有影子。原來透光的東西沒有影子,不透光的東西才有。
啊!科學是多么神奇呀!我愛科學,將來我要當一名科學家!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五
在我的房間里貼著一幅《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每當有時間需要的時候,我就在它上面查找一些省市地區。例如,查找陜西省,北京,西安等這在地圖上都能找到。因此,我就和地圖成了朋友,關系很是密切。
然而,有一天我在觀看地圖時,卻有了意外的發現。是什么發現呢?告訴你,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是一幅畫。經過我研究后,發現這幅畫不是人畫的,而是神畫的。對這個結論,我很相信。
如果真的是神畫的,這就證明了神創世的理論是正確的,不是繆論。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神創造的,不是有機物帶來的。這有可能嗎?可能是有的。
對這幅畫畫的是什么意思?現在還不知道。為何?因為它太深奧了,很難理解,要想破解得需要超凡的智慧,否則,人永遠也不知道此畫的深刻含義,它將成為一個難解之謎。
通過我認真觀看后,看到地圖上畫著一個倒提老鼠的生物。還有龍,老虎,鵝,駱駝等許多圖案。它們被畫的栩栩如生,仿佛真的一樣。由此可以看出畫的作者肯定是個畫家,也是造物者。他的作品是那么的優秀,是那么的超越古今。
要是你對我的發現感興趣的話,不妨買一幅拿回家仔細欣賞,它會讓你大開眼界,會讓你感到震驚的。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六
課余生活中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發現身邊的科學。
今天的課余生活中我和小伙伴在操場上要做的實驗是利用放大鏡把小紙片點燃。首先,我把小紙片放在地上并用小石塊把它固定起來。然后,我把放大鏡的一面對著太陽一面對著小紙片。不一會兒,紙片上就出現了一塊大的光斑。我高興極了,以為我的實驗馬上就要成功了。可是,過了很長時間后紙片仍然沒有發生一點兒變化。
我非常的沮喪,為什么電視上的那些科學家們可以很快的把紙片點燃,而我卻失敗了呢?我又仔細回想了一下電視里的實驗過程,我發現科學家們實驗時在紙上形成的光斑比我的小的多。
我帶著疑問調節了放大鏡的高度,使光線在紙上形成的光斑集中在最小的一點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就在我以為自己又要失敗的時候,突然冒起了一陣白煙小紙片也變黃了。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的實驗終于成功啦!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七
我從墻角處捉來一只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于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就撿來了一只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可是蜘蛛卻置之不理,隨即我便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張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于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于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的。
我又到圖書館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于網上,先用鰲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后吸進消化道內,最后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蜘蛛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原來是這樣,科學真奧妙!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八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學問。而我在燒開水的過程中得到了啟示,做什么事都不是一下成功,而是一次次反復的試驗才能成功的。
今天,我和媽媽在家里閑著沒事,剛好沒有水了,媽媽給我布置了一個任務:燒開水。我心里大喜,要知道,這是我非常喜歡做的事。
我提起水壺,感覺里面沉甸甸的,似乎裝滿了水,打開殼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呀!”——里面是一層厚厚的水垢,里面是一層灰白色,它們覆蓋了一大片鍋底,媽媽看了看,嚇了一大跳。連忙說:“兒子,這個水壺太臟了,燒出的水不能喝,得洗洗再燒。”
用什么洗呢?我的腦子飛快的轉動,我先用鋼絲球刷,可是刷了一會兒,水垢上只有一點淡淡的痕跡,我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思考了一會兒,我想了一個奇葩的想法,用鍋鏟來鏟,鏟了幾下,還是不行。不僅不行,還差一點把手傷到了。
我回過頭冷靜想了一下,突然記起老師講過的話:白醋可洗茶漬。于是,我拿來白醋,往壺里倒了一些白醋,滋滋,我知道白醋起作用了,我再往壺壁上倒點,聲音更響了,不一會兒,白醋混濁了,我用鋼絲球狠狠的擦幾下,壺底就變干凈了。我發現了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因為醋中有酸,水垢上有被腐蝕的東西,這樣就可以擦干凈了。
“處處留心皆學問。”說得好,讓我們去觀察去發現世界的奧秘吧!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九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經常在不經意間就能看到神奇的發現,也正是因為這些小科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快來聽聽我的小發現吧。
一天早晨,爸爸把一個凹陷的乒乓球遞給我,說:“去拿一個碗來,然后倒半碗開水,并把乒乓球放進去。”我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我的弟弟做的“好事”,他把可憐的乒乓球咬成了這個樣子。我連忙接過乒乓球,并倒了半碗開水,把球放進了碗里。我問爸爸:“為什么要這么做呢?”“一會你就知道了”爸爸答道。我吃完飯就去上乒乓球課了,心里還是有個疑問。
下課回到家后,我驚奇的發現,乒乓球變圓了!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我的腦海里充滿了疑問。突然我的腦海里閃出一個詞:熱脹冷縮。但總覺得不對,就這么簡單嗎?唉,還是去問我爸吧。
“爸爸,你是怎么做到的?為什么乒乓球又變好了啊?這里面是什么原理啊?”
“哈哈!”爸爸笑著說:“因為乒乓球內有空氣,把乒乓球放在熱水里后,乒乓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乒乓球內的氣體壓強就增大,給乒乓球內壁的壓力就增大,壓力使乒乓球向外擴張,所以,乒乓球就鼓起來了,是不是又長知識啦!”
啊!就連一個小小的乒乓球也有那么多的學問,太不可思議了,看來以后學習一定要認真努力啊!才能學到更多的生活小妙招。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十
在生活中有很多科學現象,當這些現象被科學的一一解釋出來后,大家都會把它叫做“重大發現”。人們也會聯想到科學家,似乎就和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距離。而忽略了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的耐人尋味的科學現象。
記得我小的時候,有一年冬天和爸爸出門,我就發現我和爸爸在呼氣的時候,嘴里都會出現道道“白煙”。我就問爸爸其中的原因,爸爸給我解釋說:“因為室外空氣寒冷,我們嘴里呼出的熱氣遇冷就會凝結成細小的顆粒,所以我們就能看到自己嘴里冒出“白煙”了!”那時我就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就產生的濃厚的興趣。我想總有一天我能自己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前幾天我姥爺腰腿痛,他去藥店買來了好多火罐。我和媽媽幫他拔火罐,只見媽媽用一個蘸著酒精的簽子在蠟燭上點燃后,在火罐里轉動幾下,就快速的將火罐瓶口向下按在我姥爺的背上,不一會,一只只火罐就都牢牢的吸在我姥爺的后背上了。我就問媽媽這是什么道理呢?媽媽笑著對我說:“你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了,已經學了那么多的知識,現在你就自己想想以往學過的知識,把你發現的問題解決了,告訴媽媽其中的道理好不好?”我說:“好吧,我試試看。”
我查找了好多書籍,最后我終于弄懂其中的道理————。
是因為:當有酒精的簽子燃燒時,用掉了瓶子里的氧氣,氧氣用完后,火焰熄滅,罐子被外面的空氣壓力推進了皮膚里,牢牢地吸附在皮膚上,所以瓶子就不會掉了。
而且,我通過上網查找資料,知道了拔過火罐的人都會感覺到,在罐口處有一股向上拔的勁,就是這股勁促進肌體的新陳代謝,達到一定的治療目的。拔火罐的醫療方法在我國已有很悠久的歷史,大約在公元四世紀就開始使用了。這說明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知道氣體熱脹冷縮的現象,并且利用這個科學道理來治療疾病,我們的祖先真是太偉大了!
生活中有科學,科學也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去探索、研究,任何迷團都會被解開。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十一
學完了第三單元科學與發現,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只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一個善于思考,愛問問題的頭腦就能從生活中發現科學。
為了做實驗,我摘了幾朵花來為我的研究提供證據。到底是花瓣在散發香味?還是花蕊在散發香味呢?我聞了聞花瓣更香一些,但花蕊也會散發香味。
我想啊想啊,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因為什么呢?我被弄得暈頭轉向的看來只好用手機來查閱資料了。
通過從手機上查閱資料,我明白了,哦,原來是因為花瓣中有一種油細胞,它會不斷分泌出帶有香味的芳香油,因為芳香油很容易揮發,花開的時候芳香油會隨著水分一起散發出來,而有的花香味淡有的花香味濃,是因為花兒分泌芳香油的能力各不同,這就是為什么有的話的香味大有的花兒的香味濃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明白了,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我們應該保持一顆好奇的心,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科學。
我發現了科學(實用12篇)篇十二
生活像一本書,有著各種各樣的道理。生活像一個五味瓶,有著各種各樣的味道。生活又像一臺電腦,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我在生活中常常聽爸爸說,在位于約旦和巴勒斯坦的交界處,有著世界上最低的湖泊,那就是死海。即使不會游泳的人,在這海里,也不會淹死。
我想:為什么會這樣呢?
材料我早已準備就緒:生雞蛋、自來水、大杯子、半杯鹽。首先將自來水裝入大杯子里,這里的自來水就代表著死海,然后把雞蛋輕輕地放入淡水杯中,我屏息凝重,只見雞蛋沒有什么變化,依然靜靜地躺在水底里,來回做了幾次,都是一樣的結果。這是,我猜想:為什么雞蛋不會浮起來,難道它很重嗎?我拿起雞蛋,惦了惦,最多50克嘛。
不一會兒,我在淡水中,放了幾勺鹽,用筷子攪拌了一下,再慢慢地把雞蛋放入杯里,我全神貫注地盯著雞蛋從杯底緩緩地升了起來,浮出了水面,我喜出望外。但卻讓我感到很好奇:雞蛋居然從杯底浮出了水面上,同一個雞蛋竟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我的好奇心增大了,有放了幾勺鹽在大杯子里,攪拌了一下,我發現雞蛋浮出水面的面積更大了,幾乎快從杯里跳了出來。我驚訝不已,雞蛋的體重變輕了,雞蛋對鹽的反應真是太大了。讓我百言不能其解。
經過查閱資料,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雞蛋會對鹽有這么大的反應,是因為鹽水密度變大,浮力就變大,雞蛋自然上浮。
從這小小的實驗里,我獲得了不少知識。做實驗,既有趣,又長知識。以后我一定要多觀察多探究,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