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提前規劃教學內容的先后次序,確保學生學習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開始編寫教學工作計劃,可以先看看以下的范文。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
2、自主積累詞匯。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在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語言美。
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課文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感受語言美。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貝殼,.課件。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2、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讀不準。
(2)聽老師讀課文,學一學自己讀不準的'字音。
(3)自己在課文中找到要求認識的生字,并畫出來,再讀一讀。
3、讀文中識字。進行闖關游戲。
(1)第一關:出示詞語指名帶讀。
(2)第二關:出示字,讓學生開火車式讀字。
(3)第三關;加偏旁組成新字。
4、朗讀感悟課文。
(1)放退潮的錄像,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樣來到海邊的?
(3)你們來到海邊你們發現了什么?讀三---五自然段。
(4)海灘上有很多石頭,貝殼,你覺得怎么樣?你能讀出來嗎?
(5)指名讀,看看誰的貝殼最漂亮。
(6)練習背誦,
5、拓展延伸。
把你喜歡的貝殼介紹給大家。
6、比賽讀課文,看看誰讀得又對又好。
語文教案-拾貝殼由本站會員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二
學習內容分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作者在童年時,媽媽的花邊餃子,給了他難忘的記憶;成了年后,給媽媽過生日,他也包了一個帶花邊的花邊餃子,體現年邁的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孝順母親之情。文章表現了母子之間真摯的愛。
學情分析: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提問和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深入體會母子包花邊餃子的用意;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六個生字,讀讀記記“威風凜凜、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詞語。
2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母子之間真摯的愛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理解文中母親和兒子包花邊餃子的用意,感悟母親對兒子的愛,體會兒子對母親的孝敬。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扣題質疑。
二.自由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想一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3、借助工具書或請教同桌解決生字詞。
拮據:缺少錢,境況窘迫。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現。
威風凜凜:本課指媽媽很威風,使人敬畏的樣子。
歷久:經過很長的時間。
4、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了哪幾件事?(小時候媽媽為我們包花邊餃子,長大后我為媽媽包花邊餃子。)。
5、自讀課文,為課文劃分段落,并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媽媽喜歡包餃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媽媽給“我們”包花邊餃子。
第三自然段:(4~6自然段):“我”給媽媽包花邊餃子。
三、走進童年,體會母愛1.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邊餃子為何能給小時候的我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出來?2.交流后出示課件:
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騙人的狡猾手段、計策,本課中的“花招”是借用,帶有褒意),媽媽的“花招”是什么?(2)媽媽為什么要耍這個小花招兒?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結合文中的“挨”“每月幾十元工資”“養活”“破天荒“等詞語,體會當時生活的拮據。
在媽媽的“花招”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位媽媽,你能想象一下當時她心里在想什么嗎?指導朗讀。(此刻你對那一個個花邊餃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讀句子。)(3)引讀課文。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這樣拮據的日子里,——(生接讀)即使不逢年節破天荒包上一回餃子,媽媽也總是要包上兩種餡兒:一種素的,一種肉的。這時候,圓圓的蓋簾上分兩頭碼上不同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我和弟弟常常搗亂,把餃子弄混。讓媽媽只好混在一塊煮時——(生接讀)媽媽不生氣,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腦瓜兒說:“來,媽教你們包花邊餃子!”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捏出了漂亮的花邊餃子——(生接讀)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媽媽把餃子邊兒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狀的花邊,就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煞是好看。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生接讀)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雖然生活艱難,有媽媽的呵護,我們依然是快樂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小的花邊餃子,包的不僅是肉餡兒,還包著母親對孩子的愛。這種親情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蘊藏在字里行間。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這一份濃濃的愛。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四、研讀課文,親情回報小時候,媽媽的花招兒,讓我感受到了那份無聲的濃濃的母愛。長大以后,我也耍了個花招,我們認真讀讀課文4至8自然段。
1.默讀課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么花招?2.反饋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用糖餡兒包了一個花邊餃子。
媽媽最為得意,而且這種花邊餃子是媽媽教會我包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媽媽對餃子的特殊感情。)(3)“每逢見我拎回肉餡兒,媽媽就立刻系上圍裙,先去和面,再來調餡兒,絕不讓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勁兒,那精神勁兒,又像回到了她年輕的時候。”(她年輕的時候是什么樣?聯系第2自然段體會。)(4)媽媽的花招給我的童年帶來了樂趣,那我的花招給媽媽帶來的是什么?(快樂、驚喜)你能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領學生從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來體會,如:媽媽連連搖頭笑著說:“這么一堆餃子,哪兒能那么巧就讓我吃著這個餃子呢?”等句子。)從這個糖餡兒的花邊餃子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兒子對母親濃濃的愛)分角色朗讀生日這天的對話,我們一起來感受“我”對母親的愛。
[還是從“花招”入手,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感受花邊餃子給母親帶來的無比驚喜,引領學生體驗我利用媽媽教會我包的花邊餃子報答了無私的母愛,再次認識文中的“花邊餃子”的內涵:愛的象征。]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1.默讀全文,然后出示句子:
(1)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把糖餡兒包到了花邊餃子里。
幸福時光中的糖餡水餃,傾注著赤子報恩的深情。作者采用對比手法,將相隔數十年的兩種水餃,用“情感”之線編織在文章中。沒有豪言壯語,但是最樸實的語言抒發了最真摯的情感。)六、拓展延伸讀寫結合學完了《花邊餃子》這篇課文,你們是不是有一種深深的感情在涌動呢?請你們以“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段話說說你們的心聲吧!作業設計1讀課文,找出并摘抄自己喜愛的詞語。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三
《語文課程規范》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范語文實驗教材,致力于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本設計在拼音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編順口溜、做游戲、合作拼讀等形式,讓小朋友在自主實踐中,興趣央然地學習。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始終把自身放在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的位置上,真正讓小朋友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正確認讀dt兩個聲母,會正確書寫。會正確拼讀音節。認知5個生字。
(一)創設情景,復習導入。
1、復習6個單韻母及ywbpmf6個聲母。
(1)、今天老師帶小朋友一起到果園里去摘蘋果,好嗎?(出示一棵蘋果樹,
樹上結著6只單韻母蘋果和6只聲母蘋果。)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蘋果分別叫什么?自身輕聲讀一讀。
(2)、請小朋友上來,把這些蘋果摘下來,分成兩盆(出示兩只有編號的空果盆圖),再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分。
(3)、開小火車讀1號果盆里的單韻母蘋果。
(4)、2號果盆里是聲母蘋果,想一想,讀聲母時要注意什么?指名讀聲母。
2、揭示新課。
聲母是個大家庭,它們共有23個兄弟呢!這節課,俺們學習漢語拼音第4課中的2個聲母dt。
(二)借助插圖,學習新知。
1、教學聲母d。
(1)出示課文d的'插圖:圖上畫著什么?
(2)出示實物鼓和鼓錘,請小朋友上來敲鼓。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3)這個“得”的聲音讀得輕、短一些,就是聲母d。(板書d)。
(4)教師示范發d音,同學看老師舌尖位置。
(5)同學自身模仿讀。多種形式正確認讀聲母d。
(6)你看看,d像什么?還像什么?(引導同學自編順口溜)。
(此設計不局限于“唯一”“統一”,引導同學編出多種順口溜,注重鼓勵適合每位同學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對同學創新意識的滲透。)。
(7)d的家住在哪里?引導同學看書上四線格d的位置,當堂指導正確書寫。
2、教學聲母t。
(1)出示課文t的插圖:圖上畫著什么?
(2)(板書t),這個跟這條跳起的魚兒很像的聲母讀什么呢?
(3)教師示范讀t(注意區別t和d的發音)。
(4)同學模仿讀t,多種形式讀準聲母t。
(5)你還看到過什么東西很像t?(引導同學聯系生活實際編順口溜)。
(6)t的家在哪里?同學自身看書找準位置,正確書寫。教師為有困難的同學服務。
3、拼拼音節。
(1)教師在1號果盆里取出e貼在d的旁邊d—e—de。請小朋友試著拼拼。教師提示拼讀音節時要注意: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2)教師又取出aiu,貼在d的下面,生生合作,自由拼讀,然后交流。
(3)用同樣的方法拼讀t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
4、課中操(師生一起拍拍手,加動作,念拼音兒歌。兒歌見《教師教學用書》)。
(三)合作拼讀,自主識字。
1、同桌或小組合作,看課文插圖,編小故事,拼讀圖旁的音節。
2、反饋。
(1)指名看圖講小故事。
(2)隨機出示:馬、兔、大米、土地。這些生字中,你會讀哪個?怎么學會的?
(以上設計充沛發揮教材把意境優美的情景圖與學習本課生字有效整合的特點,讓同學在語言環境中學拼音、識字,滲透識字方法,而且也是同學早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同學獲得初學語文的成績感。)。
3、拓展訓練。
游戲:摘蘋果。
(出示蘋果樹,樹上結了生字蘋果:弟、讀、塔、提、不、他、圖等。)。
蘋果樹上又結了許多又紅又大的生字蘋果,小朋友自身拼拼音節認認字,然后上來把你認知的生字蘋果摘下來。比一比誰摘的蘋果最最多。
小朋友的身手真大,這節課,不但學會了2個聲母,還自身拼拼音節認知了5個生字呢!學習拼音用處真大呀!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四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一讀,并組詞。
2、指名認讀生詞,選擇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3、指名讀全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1、你們掌握得可真快,棉花姑娘看到這么能干的同學們可高興了。大家看,(出示笑臉棉花圖片。)棉花姑娘笑得多開心啊!
3、你能用“生病、可惡、蚜蟲、盼望、治病”這些詞語來說一說嗎?能用幾個就用幾個。
4、真了不起,你把棉花姑娘不幸的遭遇都說出來了。(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學生讀課文)
(一)問題入手,整體感知。
出示第一幅插圖:多可憐的棉花姑娘啊!
大家聯系自己生病的經歷,想想棉花姑娘的身上長了許多的蚜蟲,她的感覺會如何?有一個詞最能體現棉花姑娘現在的心情,它是哪個詞語?(盼望)誰能讀出棉花姑娘此時的.心情?(學生讀)
1、指導讀描寫棉花姑娘心理的話。
2、在句意不變的情況下,你能把“盼望”換成另一個詞語嗎?
3、你們也有過最盼望的事吧,誰能用“盼望”說一句話呢?
(二)圖文結合,角色朗讀。
1、哪些醫生來給棉花姑娘治病了?讀一讀課文第2~4自然段,指名回答。
語言訓練:(引導學生用“棉花姑娘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給她治病”的句式練習說話。)
2、通過圖片簡介燕子、啄木鳥和青蛙及其對人類的貢獻。
3、指導朗讀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對話。
4、小組合作練習,分角色朗讀棉花姑娘和啄木鳥、青蛙的對話。
5、教師情景導讀。
(指兩名學生分別讀棉花姑娘和燕子的話。)
(指兩名學生分別讀棉花姑娘和啄木鳥的話。)
(指兩名學生分別讀棉花姑娘和青蛙的話。)
6、指導朗讀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蟲的對話。
7、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五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動物嗎?喜歡什么動物?為什么?(學生自由回答)貼圖(狼,小羊)這是什么動物?喜歡它們嗎?為什么?今天我們學習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記得學過什么樣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通過講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那么《狼和小羊》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講了一個什么道理呢?請大家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2、同桌讀生字,糾正字音。記憶“溪”。
3、默讀,標好自然段序號。
4、指名分段讀課文,自我評價。
5、看電視畫面: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課文:
2、找到第一次,讀一讀,告訴了什么?“故意”一詞去掉行不行?為什么?怎樣讀出狼找碴兒的語氣?小羊怎么讀?練讀,指名讀,同桌分角色讀。它倆誰說得有道理?為什么?指名把狼和小羊圖貼在小溪的兩邊。
4、看圖后,自己讀一讀,表演一下此時狼第三次找碴兒的樣子。指名讀,齊讀。
5、分角色朗讀,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四、學習總結全文:
狼想吃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兒,可是小羊雖然溫和善良,據理力爭,但卻毫無用處,通過這個[寓言,你知道了什么?(像狼這樣的'惡人壞人總是蠻不講理的,我們不要怕,不要上當,要看清他們的嘴臉,和他們巧妙斗爭。)。
五、擴展訓練:
你希望小羊被吃掉嗎?那結果會怎樣?你設想一下。
六、戴頭飾表演。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六
(一)鞏固字詞。
(二)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內容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且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鞏固字詞。
1、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邊讀課文邊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組成的詞的寫法。
2、聽寫。老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且同桌聽寫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確。這也是進一步強化記憶的一種好方法。
有一回,古時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聲讀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能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大家。提醒按上節課告訴同學們的句式來說。段意:
1、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
2、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在花園里玩,花園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哭著,喊著,去叫大人。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幫助學生組織語言,以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三)再讀課文,能看著插圖,把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1、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練習講故事。
2、同桌互相講一講,強調不是背課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課文內容講故事。
3、出示投影插圖,指名讓同學講故事。
(四)有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向他學習什么?
(五)你學習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談學習這一課的收獲。
1、字詞方面:學會了哪些字詞,或者是在識記生字過程中,學會了哪種識字方法。
2、本課語文知識方面:比如按句式說話,學習課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這是最重要的,要學會做人。
教師根據學生談的,進行總結、深化,表揚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啟發。
基礎訓練
教學目標
1、復習兩拼音節及聲調,掌握輕聲的讀法。
2、比較形近字的音形義,重點區別字形。
3、進行補充句子和看圖寫完整句子的訓練,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七
1、讀下面的詞語,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夫人只好推磨當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難上當總要。
2、簡要說說“臣薪嘗膽”的意思。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記住主要內容:
(1)吳越兩國都想征服對方(兩千多年前長江下游);
(2)會稽戰敗求和(越王表示愿當奴仆吳王答應勾踐要求);
(3)勾踐受盡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踐臥薪嘗膽(白天晚上睡在掛苦膽嘗);
(5)越國轉弱為強,滅掉吳國。
2、自由練習復述。
3、指名復述,相機指點。
(2)最后一個自然段時講越國“出奇兵滅掉了吳國”,出的`是什么奇兵?
對上述問題,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啟發學生課外讀《史記》(白話本),進一步了解“臥薪嘗膽”的詳細經過。
1、找出課文中的原句:
吳王不聽大家的建議,答應了勾踐的請求。
2、理解“建議”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況下要用到“建議”?
4、練習口頭造句。
5、指名造句。
1、用“建議”造句。
2、繼續練習講“臥薪嘗膽”的故事。
附板書:
12臥薪嘗膽。
戰勝。
越王臥薪嘗膽吳王。
轉弱為強。
滅掉。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八
1、《同伴進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兒童同伴間的珍貴友誼之情,歡快、熱情的音樂體現了好伙伴之間的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
2、聆聽《同伴進行曲》,聽辨樂曲的相同樂段并學畫圖形譜。邊聽音樂邊進行隊列表演活動。聆聽《船歌》時,能聽辨合唱部分的'二聲部音調并畫出二聲部的圖形譜。
3、流暢的唱好《原諒我》、《噢!蘇珊娜》。為《原諒我》編新歌詞,為《噢!蘇珊娜》編舞,提高音樂表現力。
1、聆聽、欣賞。聽辨音的高低并進行模唱,能基本唱準。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鋼琴、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碰鈴、鈴鼓、雙響筒)。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拍手進教室。
2、確立良好坐姿,明確課堂紀律,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
1、發聲練習:
2、實踐模唱,復習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聆聽《同伴進行曲》。
1、初聽全曲,了解音樂風格和辨別演奏的樂器類型。
一問:音樂適合跳舞、走步還是睡覺?
二問:從音樂中你能聽出是用哪種類型的樂器來演奏的?
2、分段聽,要求能區分兩個樂段不同的節奏、情緒。
(1)聆聽樂段一和二:選擇圖形譜,說說為什么?
選擇動作,說說為什么?并做一做。
動作一:獨自原地踏步,左右擺臂。
動作二:同桌手拉手,橫移步。
(2)聆聽樂段三:選擇與剛才的哪個樂段相同,完成書本作業畫圖形譜。
3、完整復聽,隊列表演(行進中的)。
四、新授。
1、游戲導入——《找朋友》。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外國的新朋友——蘇珊娜(洋娃娃代替或教師扮)。
2、聆聽歌曲,按節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
3、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4、重點、難點:弱起和附點的唱法。
5、鞏固:分兩大組比賽唱。同時加入打擊樂的伴奏(鼓——雙響筒——合奏)。
6、表演:教師簡介西部牛仔,并示范一下邀請舞,講清楚跑跳步要領,動員男生學習牛仔邀請女生跳舞。
五、編創活動:
1、出示節奏譜,集體念念,拍拍。
2、視唱3、5、6三個音。
3、分四人小組討論用三個音編一條旋律唱唱。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最好聽。
六、課堂小結,下課。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
2、自主積累詞匯。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在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語言美。
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課文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感受語言美。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貝殼,課件。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2、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讀不準。
(2)聽老師讀課文,學一學自己讀不準的字音。
(3)自己在課文中找到要求認識的生字,并畫出來,再讀一讀。
3、讀文中識字。進行闖關游戲。
(1)第一關:出示詞語指名帶讀。
(2)第二關:出示字,讓學生開火車式讀字。
(3)第三關;加偏旁組成新字。
4、朗讀感悟課文。
(1)放退潮的錄像,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樣來到海邊的?
(3)你們來到海邊你們發現了什么?讀三---五自然段。
(4)海灘上有很多石頭,貝殼,你覺得怎么樣?你能讀出來嗎?
(5)指名讀,看看誰的貝殼最漂亮。
(6)練習背誦,
5、拓展延伸。
把你喜歡的貝殼介紹給大家。
6、比賽讀課文,看看誰讀得又對又好。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十
課題:公民在家庭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識記:夫妻之間有實行計劃生育和互相扶養的義務;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關系中的法定義務要受到道德的譴責,要承擔法律責任;父母有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義務。
理解:成年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運用:收集現實生活當中的有關事例,談談對公民在家庭關系中履行義務的認識。
2、能力方面。
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初步運用法律知識觀察、辨別家庭關系中各種現象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思想覺悟方面: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人間處處有真情,從而增強他們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意識,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公民。
教學重點。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義務”是本框的教學重點。因為這一問題最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它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重要內容,家庭內部的狀況如何,關系到社會的穩定。
教學難點?。
注意問題。
1、???本框講授重點是公民在家庭關系中的義務,對于權利讓學生了解即可。所以,對于權利的教學讓學生新聞記者教材就行。
2、???啟發誘導為主,讓學生多讀、多想、多議,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以課本基礎知識為載體,重視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提高學生認識能力和思想覺悟。
4、???本框內容涉及到家庭中人與之間的關系,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激發學生,感化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5、???法律知識掌握與道德品質教育要緊密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用歌曲《家和萬事興》引出如下問題,“你認為怎樣才能做到家和?”學生討論,教師引導。
對“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的教學。
1、???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了解教材內容。
關于“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的教學。
1、???案例分析,學生讀材料,判斷“丈夫是否付給已殘疾妻子生活費?為什么?”
2、???教師展示正機材料《愛,長明的燈塔》,與案例形成鮮明對比,讓學生談感受。
關于“父母要撫養、教育、保護子女”的教學。
關于“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的教學。
1、???教師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請學生思考本歌曲反映的主題。
2、???讓學生談自己的父母在贍養扶助老人方面有哪些典型的事例。
3、???教師展示《真情如金》的材料,讓學生思想進一步得到升華。
課堂總結:教師展示知識結構圖表。
計劃生育。
夫????互相撫養????妻。
老年人。
成年人。
自??????己。
未成年子女。
我們的行動:1、學生討論,作為仍未成年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2、學生齊讀誓言。
課堂結尾:教師播放歌曲《家和萬事興》。
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圖。
新課導入??(利用音樂,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利用小品、錄像直觀形象)。
2、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正、反材料的運用,形成鮮明對比,說服力強)。
3、父母有撫養、教育、保護子女的義務。
(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提高認識,培養能力)。
4、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利用音樂,感染力強,提高覺悟)。
課堂主體。
(讀讀、想想、議議、點點)。
課堂總結(展示知識結構圖表,直觀系統地理解把握知識)。
思想升華(談行動,讀誓言,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結束教學(首尾呼應,余味無窮)。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十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
2、認識15個生字。學會寫8個字。會讀本課詞語,并能主動地積累詞語。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
2、初步感知“鉆出來,冒出來,探出頭來”的意思。
課文插圖、生字和詞語卡片、竹筍。
三課時。
1、正確朗讀課文。
2、借助拼音讀準本課15個生字和詞語。
3、自主積累詞語。
出示竹子圖,相機引導學生和竹子比一比,誰坐得直。
板書課題:3、筍娃娃。
小朋友跟筍娃娃打打招呼,讀課題。想跟筍娃娃交朋友嗎?我們一起來了解筍娃娃好嗎?
1、看圖說說,竹子媽媽和筍娃娃是什么樣子的?觀察他們的表情,猜一猜他們會說些什么。
2、老師范讀課文,學生仔細聽聽筍娃娃和竹子媽媽說什么?
3、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不會認的字讀準拼音。
4、指名讀課文,糾正發音。
5、指名回答,筍娃娃是怎樣從泥土里長出來的。
(有的從泥土里鉆出來,有的從草叢中探出來,有的從石塊下擠出來。)。
6、找出課文中的生字,拼讀音節,讀準生字讀音。
1、隨文認識本課詞語:
春雨、泥土、草叢、努力、加油、竹林、到處。
2、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筍沙泥鉆叢冒喊數。
哭努力們探直(地)。
3、小組內互讀生字,自己說一說是怎么記的。
講故事《小草的力量》。
1、將生字回到課文中,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識記生字。
2、游戲鞏固識字。“草叢尋寶”的游戲。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2、鞏固識記本課生字,口頭給這些生字找朋友。
1、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讀出語氣。
2、通過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理解只要向上,就能成功的道理。
1、開火車認讀生字和詞語。
筍沙泥鉆叢冒喊數。
哭努力們探直(地)。
春雨、泥土、草叢、努力、加油、竹林、到處。
2、指名讀課文。
1、出示書中的掛圖。
春天來了,竹林里會有什么變化?(竹林里多了許多筍娃娃。)。
筍娃娃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竹筍,觀察筍娃娃的特點。
3、筍娃娃是怎樣出來的?
出示句子:一個筍娃娃從泥土里鉆出來,大聲叫著:“媽媽,我在這兒呢!”一個筍娃娃從草叢中冒出來,大聲喊著:“媽媽,我在這兒呢!”指名讀句子,說一說筍娃娃都從哪兒出來的,怎么出來的?(從泥土里、從草叢里出來的。有筍娃娃是鉆出來的,有的是冒出來的。)。
學一學“鉆出來”是什么樣?“冒出來”什么樣?(“鉆出來”很快的,很有勁兒的從空里鉆出來;“冒出來”是特別快地出來。)。
用手勢引導學生理解“鉆”,比較理解“冒”(如:冒水泡)。
想一想,筍娃娃出來后,怎樣大聲地叫、大聲地喊。讀一讀出示的兩句話。
(老師范讀,學生試著練一練,指名讀,評議。)。
老師;竹子媽媽看到身邊越來越多的娃娃可高興了。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第四自然段,學生練習。
4、學習第五至七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第五至七自然段,指名說一說筍娃娃怎么了?(筍娃娃被石塊壓住了。)。
那怎么辦呢?學生自由說。讀一讀媽媽說的話,其他筍娃娃怎么鼓勵它的,讀句子。讓我們一起為筍娃娃加油,齊讀句子。
筍娃娃聽到了同學們的喊聲,你們看,筍娃娃怎么樣了?看插圖4。
你們覺得這個筍娃娃怎么樣?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嗎?
表演讀第七自然段。
體會詞語的意思,指導讀出語氣。
5、分角色朗讀課文。找到竹子媽媽和三個筍娃娃的話,自由練習后讀。
春天的竹林里,還有很多的筍娃娃在往上躥,你能想象出它們的表情、動作和語言嗎?
1、鞏固所學知識,能用自己的'方法記住生字,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
2、再次朗讀課文,感受筍娃娃頑強的生命力。
1、指名認讀生字、生詞。開火車認讀生字和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哪個筍娃娃,為什么?
再次朗讀課文,讀出語氣。
1、指名認讀生字卡片上的生字,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
2、指名說記字方法,集體評議。
3、指導書寫。
沙:左右結構,右邊的“少”的豎要短一些。
泥: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尸”的上面要小一些,“匕”出折后要伸長一些。
叢:上下結構,“從”的左邊第二筆是點,最后一筆橫和上面一樣寬。
直:里面有三橫,橫之間的距離要相等。
加:右邊的“口”要小。
油:左右一樣高。
4、口頭組詞。
沙土、泥土、草叢、力氣、我們、挺直、加油。
1、比一比,組詞。
少()門()從()。
沙()們()叢()。
力()由()。
加()油()。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十二
一、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知道宋元時期政權并立及其更替概況;知道“澶淵之盟”、岳飛等基本的歷史事件與人物;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國文明發展的區域多樣性(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相互影響)。
過程方法:學會閱讀課本和搜集、分析、運用歷史資料等方法;學習分析、比較、概括、綜合的歷史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古代民族間的戰與和是農牧文明交融的途徑之一;分裂是短暫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難點——農牧文化交融的影響。
三、教學設計(學與教的過程):
(導入新課):從學生身邊的生活用品—椅子入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由此引出“農牧文化交融”的內容。
講授新課:
1、復習回顧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轉折點——“安史之亂”,簡單介紹唐后期政治狀況已經是相當混亂。歷史上常見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情況又出現了,中國重新回到了分裂的局勢。(學生結合社會圖冊和中國歷史紀年表查找:唐朝以后中國的黃河流域先后出現的五個朝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而中國的南方也相繼出現了十個政權——蜀、吳、閩、吳越、楚、南漢、南平、后蜀、南唐、北漢,統稱“五代十國”。)。
教師設問:有沒有同學聽說過“陳橋兵變”?學生回答,然后簡單講述“陳橋兵變”的內容。(教師在此補充“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2、[展示]《北宋、遼、西夏并立形勢圖》。
教師提問:在此之后,北宋重新統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廣大地區,但是當時的北宋并沒有完全統一中國,為什么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展示資料]介紹遼和西夏的歷史,風俗。當時中國的多個民族建立的政權就在神州大地上“較量”,都想一統天下。所以各個政權之間就有了摩擦,其中在北宋時期較重要摩擦結果的是“澶淵之盟”(播放視頻)。
[模擬宮廷辯論]:與遼國的“澶淵之盟”到底是簽還是不簽?(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中討論以后闡述自己組的觀點,教師歸納總結。)3、[展示]《北宋、遼、西夏并立形勢圖》和《南宋、金、西夏并立形勢圖》,觀察兩幅圖有什么不同。圖片簡介女真族的興起,展示《射雕英雄傳》圖片,講述郭靖、楊康取名引出“靖康之恥”,然后提問:南宋的統治者到了南方以后,有沒有想要恢復北方被少數民族占領的失地呢?教師給出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展示]圖片、視頻《成吉思汗》,簡介成吉思汗。簡述元朝統一全國的過程。
[出示]材料1—4分別回答農牧文明交融的在政治、經濟、語言文字等方面的交融,然后教師總結。
《傳統城市的新氣象》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要求:
2—5?描述歷史上不同區域的社會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區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4—5?綜合多種因素,認識中國和世界社會變遷中的若干重大轉折時期。
5—2從娛樂、信仰、禮俗和語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眾的精神生活狀況及其變化。
二、學生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3、明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于南宋。
二、過程與方法:
2、設計小組活動,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設計課后延伸內容,讓學生收集有關信息。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五、教學方法。
六、教學準備。
七、教學過程。
【承轉】由此可見西漢時南方經濟水平怎樣?(相對落后,經濟重心當時在北方)。
1、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課件展示】魏晉時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唐朝后期——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經濟重心繼續南移。
南宋時期——長江流域作為全國經濟重心的地位徹底確定下來。
【提問】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發生南移的原因何在呢?
【課件展示】“諺語辨析”:展示南宋“農耕圖”和諺語:“蘇湖熟,天下足。”
【提問】是什么原因促使當時農業迅速發展呢?
【承轉】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手工業迅猛發展,而最能體現當時手工業水平的就是宋瓷。
【多媒體展示】播放關于宋瓷的短片。
設計意圖:一方面吸引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對宋瓷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課件展示】兩宋名瓷分布圖。
【課件展示】景德鎮瓷器的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瓷器china的由來引發學生興趣,也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敘述】除景德鎮外,兩宋還有哥窯、鈞窯、汝窯、官窯等名窯。
【課件展示】哥窯、鈞窯、汝窯、官窯等瓷器圖片。
2、傳統城市出現新氣象。
【多媒體展示】《清明上河圖》局部和有關此畫的視頻。
【提問】說說你從錄像里看到一個怎樣的汴梁城(回答要具體)。
設計意圖: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基本信息,讓學生從視頻中領略汴梁城的繁華。
材料二:《北宋東京城市布局圖》。
【討論】與唐代長安城相比,北宋東京城有哪些新氣象?
1.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業活動不再受區域限制;
2.商業活動時間延長,有了夜市和早市;
3.出現娛樂場所“瓦肆”;
4.有了專業性市場,如魚市。
5.消防、治安等措施的完備。
【投影】“紙幣的出現”、“商標和廣告的出現”
【敘述】介紹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展示】以及南宋金元時期的紙幣,尤其說明元代在世界上最早推性純紙幣的流通。
【展示】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商標和廣告。
【提問】交子、商標、廣告的出現說明了什么?
【敘述】隨著州或府、城、縣經濟交易功能的增強,工商業市鎮逐漸形成發展起來。
課堂小結。
綜合探究活動(角色扮演):?汴梁一日游:
東京郊區虹橋????????(汴河運貨的繁忙景象)。
新宋門入城逛街??????(繁華景象以及城市與農村衣食住行的差別)。
大相國寺的集市??????(大規模集市貿易盛況)。
酒樓品嘗佳肴????????(親口嘗嘗美味佳肴)。
課堂小結。
課后探究:
八、教學提綱。
二、傳統城市的新氣象。
1、?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2、?傳統城市出現新氣象。
九、?教學后記:
1、內容的多樣性。
2、情感的多樣性。
第三課?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
第一課時??(農牧文化的交融)。
教學目標。
1.??????知道宋元時期并立政權及其更替概況。了解岳飛,能說出他的突出作用。
2.??????學會閱讀課本和搜集分析運用歷史資料等方法。
3.??????通過具體史實的學習,仍是古代民族間的戰和市農牧文明交融的途徑之一。分裂是短暫的,同一時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教學方法。
閱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歷史人物岳飛的故事導入。
講授新課。
1澶淵之盟。
指導學生讀圖4-64,看看當時政權分布情況。
一邊知道學生讀圖4-65,一邊檢要介紹契丹族的情況。
澶淵之盟在什么情況下簽訂的?
2宋金關系得教學建議。
知道學生閱讀課本,適當補充一些有關女真族的知識。體溫:
北宋時怎樣滅亡的?從而引出南宋健力,南宋軍民的抗金斗爭。
讓學生收集有關岳飛的資料,課上相互交流,可使學生對岳飛的優秀品質有一感性認識。
結合圖4-66,向學生講述一下宋金和議的史實,提問“如何看待宋金和議“。
3農牧文化融和的教學建議。
有很多豐富生動的史例反映出農牧文化的影響與融和。
教師補充文化碰撞和交流有深刻體會的材料。
教師指出:文化的交流從來都是雙向的,不過因為雙方文化發展水平的不同,雙方的地位不是對等的。
讓學生從課本中找出文煥融和的具體表現。
元朝建立的教學建議。
教師補充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
放映影片。
學生閱讀課本:學生了解元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權,是繼唐之后又一個大一統王朝。
小結。
第二課時(傳統城市的新氣象)。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兩宋時期南方經濟的一發展的原因,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歸納及分析和論叢史出的能力。
2提供豐富的史料,使學生感知體會有關歷史現象。
3使學生體驗我國宋元時期在農業,手工業商業貿易和城市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這些成就在當時世界處于領先地位。
教學方法。
情景設置法,主體探究法?分析討論法。
教學過程。
問題導入。
同學們,從大家平時的了解和感受中,你認為我國哪一帶的經濟相對較發達?
那么。我國南方經濟是否自古以來就十分發達呢?
新課教學。
1關于經濟重心南移的教學建議。
提問:經濟重心發生南移的原因何在呢?
回顧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探討:一個地方經濟要發展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學生閱讀課本,概括南方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
提問:南宋以前中國的制瓷業的發展變化情況如何?
課件展示、
2傳統城市的新氣象的教學建議。
提問。
現代城市格局有哪些特點?
那么你知道這種城市格局勢從什么時候確立的?在此之前的城市格局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然后讓學生比較兩幅城市平面圖的差別。
閱讀課文和清明上河圖。
那時城市生活有哪些特點?
交子出現前,人們使用什么貨幣進行流通?有什么缺點?
交子商標和廣告的出現說明什么?
敘述:隨著州霍府,城,縣經濟交易功能的增強,工商業市鎮自古建形成發展起來。
教學提綱。
經濟重心南移。
傳統城市出現新氣象。
第三課時(情趣無限的世俗生活)。
教學目標。
1了解宋元時期城市居民,鄉村農民以及歲時節日普通大眾的社會生活。
2閱讀文字和圖片,描述宋元時期人們的生活情況。并體會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發展變化。
3初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認識到人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歷史的創造者。
教學方法。
啟發式??對比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創痛節日?這些傳統節日你們最喜歡過哪一個節日?
你們知道這些傳統節日都有哪些風俗?
人們在節日立又有哪些活動呢?
新課教學。
1關于城鎮生活的教學建議。
閱讀課文,概括城鎮日常生活的具體表現。
閱讀教材內容和閱讀卡,圖片,說說當時人們的娛樂方式有哪些?
引導學生閱讀王安石的元日。
提問:
這首詩反映了哪些北宋過新年的習俗?
2關于鄉村部分的教學建議。
宋元時期農民的精神生活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鄉村民眾生活如此豐富多彩?
材料補充。
古典小說能反映古代社會的一些情況。水滸傳片斷。
問題:
材料中李逵和燕青在那里看說平話。
為什么當李逵高叫時燕青要攔著?
材料中反映出正在瓦資勾欄里演出什么節目?除此之外,還演出哪些節目?
課堂小結。
教學提綱。
情趣無限的世俗生活。
1歲時節日人們的生活。
城鎮人們的生活。
鄉村人們的生活。
第四課時(文人的世界)。
教學目標。
1了解宋元時期在教育詩詞繪畫戲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進而了解宋元時期文人士大階層的文化世界及其與普通大眾的關系。
2文學藝術的發展是以政治經濟為基礎的。由此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史觀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了解宋詞元曲宋元時期繪畫等都是我國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方法。
談話法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天凈沙.秋思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比較。
新課教學。
1宋代的教育。
宋代同治者為何推行重文輕武的國策?
讀圖4-83.4-84,說說重文輕武的國策有什么后果?
教師總結。
士人地位的提高,學校教育的普及,科舉考試的擴大為文人世界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根本條件。
2關于宋代文人的特征。
先讓學生閱讀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歌反映了宋詩的什么特點?
一蘇軾的詞為例,師生共同賞析。
學生背誦蘇軾的詞,細細品味。
欣賞圖4-85,4-86,試著說說繪畫景物有哪些主要特點。
為什么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
3關于元曲。
讓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元曲,然后教師在補充介紹竇娥冤及一些主要劇作家簡介其代表作。
提出。
大量作家創作元曲,并流行于民間,說明了什么。
元曲盛行反映出什么什么社會特點?
關漢卿作為元雜劇作家的杰出代表時這部分內容的重點。
竇娥冤故事流傳廣泛,手人歡迎,說明了什么?
教學提綱。
教育空前發展:學校教育普及科舉考試擴大。
宋元文人世界多姿多彩。
宋代文人情趣風雅,注重哲學思考。
宋元文人與民間文化的互動。
第五課時(古代科技的典范)。
教學目標。
1學生對中國古代幾大發明并不陌生,探究幾大發明的來龍去脈及其政治經濟等其他方面的聯系。
2通過對宋元時期科技成就的學習,感受中國古代文明的光輝燦爛及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
3通過對畢升發明活字印刷,黃道婆改良棉紡織技術等內容的學習。
教學方法。
講故事??收集材料整理制作。
教學過程。
播放一段人們燃包租放煙火迎新年的影視材料。
你知道中國古代有哪些科技發明?
1活字印刷術。
讀圖4-91,感受唐朝掉半數高超的技術水平。
教師向學生分別講述一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簡易過程。
然后知道學生開展教材活動,說說雕版印刷術又哪些缺點?
學生思考畢升發明的泥活字有哪些進步?
又有哪些缺陷?
想一想:轉輪排字架勢怎么工作的?
2指南針。
準備好指南針。
指南針有什么用途。
大家知道我國igudai有哪些指南工具?
比較一下,指南針有哪些優點?
3黃道婆與棉紡織技術。
聽聽另一位普通的勞動婦女黃道婆的故事。
元木制棉紡車與珍妮紡紗機圖。
對比兩者發明,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教學提綱。
火藥的發明與活期的發脹及其和政治軍事的關系。
印刷術的繼承與創新。
有司南到指南針刀落盤。
黃道婆的平凡與偉大。
第六課時(開放與交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馬可波羅事跡的了解和有關宋元泉州港的學習,感受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發達,中外交流的繁盛。
2通過分析宋元時期政治經濟科技等各種因素對海外貿易的影響。
3使學生感受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方法。
多媒體運用。
教學過程。
展示唐代元代的疆域圖。
提問。
如此遼闊的疆域,政府怎樣有效的管理?
那時沒有電話電視等現代通信系統,中央的命令怎么傳達到邊遠地區?
在驛道上除了通達邊情,布宣號令“,還有哪些人呢?
絡繹不解得人流中走來一位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游記中關于中國物產各地風俗的內容。
提問:馬可波羅為什么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
設想馬可波羅游記中的描寫對歐洲人會哦產生什么影響?
教師提供大量有關泉州內容。
根據圖片內容涉及一些念問題,突出泉州外貿的發達與商業的繁榮?
比較。
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異同提出。
為什么漢朝時陸上絲綢之路發達,而聳遠古時期則海上絲綢之路發達?
討論。
宋元時期社會的開放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宋元時期中外經濟文煥交流的繁榮,請同學們分析一下出現這樣一個空前開放和交流局面的原因。
六上語文第三課教案大全(13篇)篇十三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可貴的沉默》,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復習“熱鬧”詞,回顧“熱鬧”。
師:我們先來讀一組詞語。(異口同聲、左顧右盼、神氣十足、祝賀、迅速)同學們,這組詞語都是形容文中的一個場景,那是??(請同學們回顧教室里熱鬧的場景,同時出示圖片1)。
師:是啊,孩子們感受著父母的愛是那么快樂,那么興奮。教室里——熱鬧極了。
3、復習“沉默”詞,設疑引入。
我們再看第二組詞語,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霎時、寂然無聲、犯錯、緩和、赦免)我們一起讀一讀。
第一組詞語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和熱鬧,這一組詞語又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沉默,出示圖片2)。
(一)入情入境,理解沉默的“可貴”。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10—12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體現了“沉默”。
2、(出示安靜句)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朗讀,理解做鋪墊)。是啊,從熱鬧到沉默,轉變非常突然,哪個詞能體現出來?(霎時)。
“霎時”表示時間很短。你能給它換一個詞嗎?(突然、一下子、一瞬間)。
3、是的,霎時,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學生自由說:老師問同學們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同學們不知道,所以沉默了。爸爸媽媽生日的時候更沒有向他們表示祝福。)。
原來,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更沒有向他們表示祝福,心里很不好受。所以,教室里霎時安靜了下來,沉默了。
你找到了哪些詞語?(安靜依然安靜、沉靜、寂然無聲)。
5、什么叫“寂然無聲”?(一點聲音也沒有。)。
你能用這一自然段中的有關語句,說說“寂然無聲”的意思呢?(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
生:連呼吸都聽得到??連針掉地上都聽得到??(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加以引導)。
是啊,一點聲音也沒有。讓我們在這樣寂然無聲的情景中,試著讀出這份安靜和沉默吧!誰來讀?(點名讀,齊讀)。
5、就這樣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著,沉默著??(沉默一下)沉默了足足一分鐘!
6、在這安靜而漫長的一分鐘里,文中沒有大量的動作描寫,更沒有孩子們的神態和語言描寫。同學們請看,這些孩子們都在干什么呢?仔細觀察他們的動作、神態,他們可能還會想些什么?(出示圖片2,可請孩子們發言說說想法)(可能想:我為什么不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呢?要是早點知道該多好啊。回家后一定要問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媽媽那么關心我們,我們卻不知道他們的生日,也沒有向他們祝賀,真不應該,真對不起他們)。
同學們拿出作業紙,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吧!(交流練筆)。
7、在沉默中,孩子們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們滿臉都是好像犯了錯誤的神色。可是老師卻恰恰認為孩子們很可愛。
為什么犯了錯誤還說他們可愛呢?(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8、你能用合適的詞來形容這時候孩子們的心情嗎?(難過、內疚、羞愧、后悔、自責??)。
生:關心父母,給父母過生日,關愛父母(老師總結:回報父母的愛)。
(二)再度“熱鬧”,懂得回報愛。
可見這一分鐘的沉默使孩子們懂得了要回報愛,老師又問:“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呢?”孩子們剛才在沉默中的沉重愧疚之心一下子如釋重負,輕松了下來。
請同學們默讀14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孩子們的心情輕松了下來了。(“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誰能說說“赦免”是什么意思。(依法定程序減輕或免除對罪犯的刑罰)是啊,赦免了還要追究以前的責任嗎?不追究,所以,心情就輕松多了。教室里又熱鬧起來了,不過這時的熱鬧和沉默前的熱鬧有什么不一樣呢?(原來的熱鬧是來自父母為自己慶祝生日,這時的熱鬧時因為孩子已經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動來回報父母的愛。)。
(1)、師:課堂中一分鐘的沉默,卻讓孩子們收貨了無比珍貴的東西,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這一分鐘的沉默是可貴的嗎?(小組討論交流)。
這一分鐘的沉默讓老師感到無比欣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就是——可貴的沉默。
(2)、師:我相信,你們也從這份沉默里學會了很多(暫時設計播放音樂)。讓我們一起再一次讀一讀課題:可貴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