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語言的運用和修辭手法的使用,使作文更加生動有趣。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小編為大家挑選的一些優(yōu)秀作文范文,它們有不同的主題和風格,但都很出色。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一
由于元旦誕生于民國,由春節(jié)演變而來,當時中國剛開始過元旦,其慶祝習俗當然與春節(jié)相似,或者說是春節(jié)的小版本。畢竟,元旦在中國不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盡管使用了一些傳統(tǒng)的慶祝方法,如燃放鞭炮。殺人、拜鬼神、祭祖等。但是在人們的心目中,他們會占據(jù)多么重要的位置。在現(xiàn)代,慶祝元旦的習俗更簡單。
元旦慶典道1:。
眾所周知,中國乃至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將元旦視為法國節(jié)日,并在元旦放假。新中國成立后,元旦也被規(guī)定為法定假日。
慶祝元旦的方法2:。
現(xiàn)在,團體組織的活動更常見,如元旦聚會,懸掛橫幅慶祝新年,或舉行團體活動。
元旦慶祝方式三:
保留中國傳統(tǒng)的慶祝方式是在民間,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殺雞殺鵝。拜完各方神靈,就是一頓家庭團圓飯。至于更厚的慶祝方式,我還沒見過。
少數(shù)民族有自己獨特的習俗,不同國家的習俗也不一樣。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二
在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個節(jié)日都有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那同學們的家鄉(xiāng)里,都有哪些風俗可以分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生作文(通用)。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過去又稱登高節(jié)、重九節(jié)、九月九、茱萸節(jié)、菊花節(jié)等。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xiàn)時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jié)。
今年重陽節(jié)剛好在國慶假期,我們一家?guī)е夤馄乓黄鸹氐搅送馄诺睦霞遥斕煺檬侵仃柟?jié)我?guī)е貌蝗菀踪I到的重陽糕去了泗陽,那里還有一位老太太,她可是我外婆的媽媽喲,小的時候,太太經常會和我比身高,這兩年因為身體的原因,有兩年太太都沒有來南京,一到目的地,我就捧著重陽糕去找太太,現(xiàn)在的太太已經比我矮了好多,傷心的是太太已經不認得我了,聽外婆說,因為上了年紀太太腦子也開始糊涂了,好多人都不記得了,哪怕我已經和她說了好多次我是誰,可是過會太太就又會問我你是哪家的孩子呀!看著太太滿頭的白發(fā),再看看外公外婆也漸漸花白的頭發(fā),心里不由的傷心起來,一陣陣的發(fā)酸,不想他們變老,想他們都能健健康康的陪著我長大,我經常和外婆說:“婆婆,你要活到一百多歲,見到重孫子長大才行喲。”每次我說這個婆婆都會笑我好長時間。
今年過節(jié)的時候,我們家里好多人在一塊吃飯,看著大家在一起吃著、笑著,我在旁邊也樂呵的不得了,想著每天大家都過得這么快樂就好了。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節(jié)日風俗,說到節(jié)日風俗,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xiāng)過除夕和春節(jié)是怎么樣的。我家鄉(xiāng)屬于廣西壯族,雖然比不上廣東的風景好,但總比我們廣東熱鬧。一到臘月,個個都忙得不得了,在外地工作的人,必須在臘月期間趕回家,和家人團聚。到了臘八,臘八粥可也少不了啦!除了熬臘八粥,還要做一些米餅、炸蔥餅、炸油團等,好在過年的時候招待客人。
臘九,也該進行全屋大掃除了,把家里通通都打掃干凈的。在這兩天里,家家戶戶都會把過年時需要吃的、喝的、穿的東西通通準備充足。一年里最熱鬧的一天終于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然后長輩召集子孫們到山上和廟里去拜神。下午,家里的長輩忙著做年夜飯,我們這些小的只好幫忙洗洗菜、削削皮罷了。年夜飯上都是各色各樣的美味佳肴,雞的雞,魚的魚,總之是數(shù)不完的。而且每一戶的人家都特別多,坐在一起就會非常熱鬧,男人們在猜拳、玩撲克、喝酒,女人們呢,就在這聊聊天,看看電視,至于孩子們呢,就在外面的空地或者一旁玩耍。那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每戶人家都會坐在客廳里或房間里一大伙兒在一起聊天、玩耍。到了晚上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都響起了轟隆隆的鞭炮聲,雷鳴般的炮竹聲響遍了整個廣西。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全家人一起拜神,長輩們都會給孩子們壓歲錢,以示吉祥。雖然那是大年初一,但我們必須在一天內不能吃肉,只能吃素。另外,年初一是不可以到別人家去拜訪的,但可以上街市去趕集。在每年新年初一的晚上,城里都會聚集大家在一起,在廣場里賞煙花。煙花的種類也是各種各樣的,有的開得像螢火蟲,有的像流星,有的會組成一個字,有的??????到了大年初二,我們都會回外公外婆家,一起團圓。初三之后,大家就可以去親戚朋友家拜訪。對了,過年期間,我們還會包粽子,粽子也是各式各樣的,都是采用山上干凈的棕葉包制的。
我想,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就是在過年的時候啦。正月十五,又迎來了元宵節(jié),人們又要去趕市集,上花燈,又可以輕松一下了。人們大約會在十五之前返回各地,又要開始新的工作了,孩子們都會在十五之后上學。這時,大家就各歸各位了。我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風俗雖然與廣東人的習俗有些不同,但我們還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一起開開心心、熱熱鬧鬧、團團圓圓地過一個快樂的新年!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回到老家——山東。
每到臘八那天,我們一家在天上還有星星的時候就起床了,臘八節(jié)一定要吃臘八肉,我大姨夫從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塊豬肉,只見他把肉放在火爐上讓它解凍,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讓豬肉變得花花綠綠的,接著大姨夫讓我把肉遞給爸爸,只見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開,刷完酸糕水的豬肉味道非常的香,有著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兒和香味兒。
吃完臘八肉,就該喝臘八酒了,雖說臘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蘋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飲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還可以把臘八酒和帶氣的無味蘇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過完臘八就到了小年,這天男人們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們會去集市上買年貨,而我們小孩兒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過了幾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殺豬、清理豬的內臟,而我們小孩兒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豬肉終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從豬身上割了一大塊兒的肉讓我們吃,我問爸爸為什么要把整只豬一起烤,不分成幾部分?爸爸說:“因為這樣可以象征我們一家圓圓滿滿。”
吃完合家飯后,我們土家的年也就算是過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兒呢?
我的家鄉(xiāng)在長興,那里是一個習俗很多的地方。
我的家鄉(xiāng)有許多的習俗,如:過春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把家里打掃干干凈凈的。來來往往的人去做客。客人來到家里,總要泡一些糖茶和茶葉茶來給客人們喝,與主人聊天。到吃飯的時候,長輩總要坐在上座,桌子上會有很多的菜。
吃完飯后,客人在走之前會給孩子們一個大紅包,孩子們拿到紅包一般都會很高興。晚上,每家每戶都要放爆竹和煙花。天空中的煙花五彩繽紛。色彩明麗。我家也放了煙花,有大的,有小的,不響的,響的……各種各樣。煙花放了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到了半夜時,我們也要下樓去放爆竹,表示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那時還要吃餃子,表示新一年的第一頓飯。這就是我們長興過年的習俗。
中秋節(jié)的時候我們吃月餅,賞月亮。看到月亮我往往會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嫦娥在月宮里偷偷的哭泣。元宵節(jié)我們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
我的家鄉(xiāng)有很多的習俗,這里的習俗都是有很大的意義在里面。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尊重這些習俗,我們也要懂得這些習俗,我們也要懂得這些意義。我愛我的家鄉(xiāng)。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里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除夕的開始。
大人們最忙碌的時間,也正是早上。大人們有的貼對聯(lián),有的包餃子,有的為年夜飯做準備,每家都會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們幾小孩都會像跟屁蟲似的跟著大人,這家收個紅包,那家拿點吃的,格外興奮。
到了下午,我們黏著大人拿錢買鞭炮,錢到手后,我們就浩浩蕩蕩的去買鞭炮了,鞭炮的種類數(shù)不勝數(shù),在貨架上奇峰羅列,姿態(tài)萬千,令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什么刮炮啊,摔炮啊,沖天炮啊等等。等“大隊部”到家時,已經接近年夜飯的時間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好熱鬧,大人們敬酒敬飲料,小孩子則狼吞虎咽的吃著飯,生怕比別人慢了半拍。年夜飯過后,辛苦了一天的大人們也該放松一下了。有的在麻將房里搓麻將,有的在廳里看春晚,而我們最興奮的,無疑是收紅包了,太爺爺,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紅包讓人領到手軟。領完紅包后,我們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將到來的最后幾分鐘,大人們拿出煙花。在最后十秒倒計時,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10,9,8,7……”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著,我們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動了起來,最后三秒倒計時時,所有人已經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3,2,1,0”,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一年的到來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煙花在空中華麗的盛開,像絢麗的花兒一般在空中綻放。煙花完美謝幕,這也算是為去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門前堆放著昨夜的煙花爆竹,人們看見的,只有一堆廢紙,卻不知道昨天這里發(fā)生了多么令人興奮的故事啊,也許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永不磨滅的!
這就是我的老家風俗,我的老家就是江西。
我的家鄉(xiāng)——寧鄉(xiāng),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xiāng)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jié)日的氣氛最能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jié)日是春節(jié)。春節(jié)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xù)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xiāng)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jié)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jié)了。元宵節(jié)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jié)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xiāng)有一個持續(xù)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xiāng)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xiàn)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我的家鄉(xiāng)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我的家鄉(xiāng)在淄博,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粽子做法并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著黑就會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葉洗凈,晾干,再準備好糯米,洗凈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著爺爺?shù)脑捔恕?/p>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沖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著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著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著對傳統(tǒng)的畢恭畢敬,帶著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我的家鄉(xiāng)是漯河,在漯河最大的節(jié)日是12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
在之前,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悉尼的成道之日也在12月初八,一此臘八節(jié)也是佛教徒的日子,稱為佛成道節(jié)。
臘八節(jié)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節(jié)這一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盛行。在民間,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圓在一起食用,贈送自己的親朋好友。
臘八粥是由各種豆類和干果熬制而成的,豐富又營養(yǎng)。
剛才,臘月28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寶石,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
我和媽媽一起熬過臘八粥,熬出來的臘八粥可口誘人,甜美香醇。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臘八粥美容,臘八蒜保健,你喜歡嗎?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三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鄉(xiāng)。
在石泉,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jié)繪制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jié)向你展現(xiàn)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放下手里的活來幫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的環(huán)境,而是那獨特的風俗。
除夕之夜。
還要守歲,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幾乎沒人睡覺,除此之外除夕還有一項大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每當此時,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年的親人們都會回家感受家的溫暖,在吃年夜飯時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盤子,長輩不但不會說你,而且還會愿你歲歲(碎碎)平安。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這就是家鄉(xiāng)獨特的風俗。
臘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認的掃房日,掃房日就是打掃我們的房間,這一天人們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間。
臘月三十一日是一個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一天,人們都在貼。
春聯(lián)。
掛燈籠。到了夜里,小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而大人們有的和小孩子們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節(jié)晚會。大家還要吃團圓飯,團圓飯里有餃子,餃子里面包著硬幣,吃到硬幣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氣,不會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人們都去拜年,小孩子們只要叫一聲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會有人給他們發(fā)*。到了下午,就沒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對了,拜年還要送餃子,雖然我們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餃子有什么含義。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戶戶都開始營業(yè)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們大部分會聚在一起玩游戲。
到了元旦那天,人們都跑到街上去看龍燈,街上非常熱鬧。街上有耍龍燈的、有敲鼓的、還有打鑼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買東西的人家,都會在店門口放上一掛鞭炮,讓耍龍燈的去他們家門口耍,還給他們買糖、買煙,為的就是讓生意更紅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該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們都去上學,慢慢就恢復到原來寧靜的樣子。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xiāng)十堰也有許多傳統(tǒng)風俗,我最感興趣的是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全家圍在一起吃過團年飯后,就開始守歲了。我們先在房門上貼上倒著的“福”字,再換上新衣服到院子里發(fā)花炮,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五彩繽紛的花炮把天空裝扮得格外美麗,我想:“年”早就被嚇得永遠也不敢出來了。然后,我們全家圍在一起邊聊天邊吃零食邊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一晚我可以放開肚子吃零食媽媽也不會說我,也不會催我去睡覺。快到十二點,聽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里點燃一長串紅紅的鞭炮。最后,回到屋里,媽媽已經煮好了胖乎乎的餃子,這時,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福”字,除夕的花炮,除夕的餃子……都是那么有趣,我愛家鄉(xiāng)有趣的風俗習慣。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四
我的家鄉(xiāng)-----泰州,是一個魚米之鄉(xiāng),這里湖泊眾多,縱橫交錯,也有許多與水有關的節(jié)日。溱潼會船節(jié)就是其中的一個節(jié)日,它在清明節(jié)后一天舉行,原名為清明會。
有關溱潼會船節(jié)的起源有許多種傳說,主要的有三種。第一種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后,乘快船尋找祖墳,后來變?yōu)闀?jié)。第二個傳說是明朝大將軍候必大在溱潼關抗倭的時候,老百姓們紛紛撐船助力,每個人拿一個船篙,既可以撐船又可以作為武器用。戰(zhàn)斗結束以后,漸漸地就形成了會船節(jié)。第三個便是大家最熟悉的岳飛抗金說,南宋名將岳飛帶領岳家軍和義民張榮、賈虎多次在溱湖上與金兵作戰(zhàn),大獲全勝。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陣亡將士,在清明第二天紛紛撐船去祭奠英靈,久而久之,形成了會船節(jié)。我認為這種情況比較符合歷史事實。
溱潼會船節(jié)千年而不衰,活動精彩極了,現(xiàn)在也成為了泰州的一個旅游節(jié),每年都很熱鬧。
這天,溱湖四周彩旗招展,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寬廣的溱湖兩岸圍得水泄不通。溱湖里鑼鼓喧天,千舟競發(fā)。一只船挨著一只船,船工們喊起了整齊又響亮的號子,手持船漿,奮力地劃了起來,船就像箭一般向前沖去。只見船漿擊水,濺起朵朵浪花,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每個船員都滿頭大汗,但臉上卻都洋溢著喜悅的神采。岸邊加油的人們手上拿著小旗,為他們青睞的船隊加油助威。
朋友們,如果你有機會來泰州,那就一定要去看溱潼會船節(jié)哦!那會讓你終身難忘。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五
我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時有很多習俗,此刻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好嗎?每年到了要過年的這一個月,就成為臘月。到了臘月就要過年了,遇到的任何一個節(jié)氣都和過年有關系。
臘月初八的這一天,就是喝臘八粥的日子了。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種粥,并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樣東西,有紅豆、綠豆、江米、麥仁、黑米、蓮子和百合,還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來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極了!不但要喝粥,每家還要泡臘八蒜呢!聽奶奶說,喝了臘八粥就要花錢準備年貨了。
還有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要貼紅紅的對聯(lián)和放長長的鞭炮。明白為什么要貼對聯(lián)、放鞭炮嗎?這有一個傳說故事。傳說,有一個叫“年”的頭生獨角、兇猛異常的怪獸,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來搗亂,奪走了很多人的性命。當它最害怕聲、光和紅顏色。一天晚上,“年”又出來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門口看見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燒的竹子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把“年”給嚇跑了,人們興高采烈地歡呼起來。這就是過年貼對聯(lián)、放鞭炮的習俗。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過年時趣味的習俗。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六
年三十的夜晚,我被那“噠噠”聲給吵醒。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月光朦朧的夜晚,看見外婆在拿菜刀在切著什么。“咔咔咔”“呼呼呼”的聲音使我又一次陷入了沉睡中去。早上起來才明白是在做餃子,才明白明兒是大年初一我們這兒有吃餃子的風俗……!
初學會叫爸爸的大孩子,會出門叫車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餃子,敢說誰不是嘴里立即生出一種香香的美味感覺的?它是由肉和各種蔬菜混合而制,光看那長相就好似一個個胖嘟嘟的“小女孩”。再聞聞那,香甜的味道。就覺得快要發(fā)瘋了口水,早已垂涎三尺了吧。再把他往那像嘆氣似的鍋兒里一放,那一個個餃子好似在泡溫泉似的旋轉開來,它別提有多誘人,無時無刻都在引誘我。光看他那樣就足以咽上三口以上的吐沫了。更何況,他是大碗大碗的裝著,大匙大匙地朝嘴里塞灌呢!
聽聞早些年前餃子不叫餃子而叫“姣耳”。相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_包上一些驅寒的藥物用來治病。為的是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真有一點意思。餃子雖然好吃,但是想包好她還是有難度的。起初以為只要把餃子皮一合就可以了,可沒想到一下鍋,餃子就與肉餡分離了,就好似牛郎織女,彼此思念對方,卻無法在一起。哎!一起“車禍現(xiàn)場”,而媽媽和奶奶包的卻十分挺立。像一個個“小戰(zhàn)士”似的,昂首挺胸,表現(xiàn)了守衛(wèi)家鄉(xiāng)的英雄氣概。
終于要下鍋了。餃子一下鍋,就好似一個個小球似的,不停地翻轉著。你看它們有的好似在跳雙人舞。有的好似在冰上表演著雙人轉。還有的則在表演水上花樣游泳。一派歡樂自由的場面!終于餃子燒好了。我想包我不會,可是吃我在行啊。我把餃子一分為二,只見皮里面鑲著肉。肉夾著鮮嫩多汁的青菜。由從這些縫隙里慢慢地流淌出來,餃子還沒有到嘴邊,我就感覺幸福到了極點。喜得快要發(fā)瘋了。
在大年初一的夜晚,明月高照,在天空之中星星一閃一閃的,一縷縷微風。從窗縫里拂過。送來一個個祝福。在這一天里,在這一個團圓桌上,我體會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風俗?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這就是我們的家鄉(xiāng)風俗。在點點繁星中結束了這場盛宴,哎對了,你們的家鄉(xiāng)風俗呢?也不妨說說看!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七
春節(jié),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guī)砹艘唤z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jù)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
春聯(lián)。
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lián)也叫門對、
對聯(lián)。
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lián)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lián),以示慶賀。原來春聯(lián)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lián)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jié)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制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后,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jié)一般到“二月二,龍?zhí)ь^”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jié),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第二篇。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
我的家鄉(xiāng)。
在湖南,那里過年的習俗很有趣。在臘月二十九(除夕夜),我們一家大小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我們的團圓飯可講究了:我們吃飯一定要有三大樣:魚、雞、肉。魚一定要蒸著吃,在魚上還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這樣象征著財源滾滾來、年年有余的好兆頭。雞一定是公雞。肉是臘肉,我們的臘肉不像四川那里蒸著吃,而是用豆角炒著吃,這樣吃特別美味,特別有嚼頭。吃完飯后,我們就要進行守歲,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說說這一年經歷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們像爸爸媽媽請安(拜年)說些吉利的話,這樣可以獲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這樣象征著大吉大利。然后我們會出門向別人拜年,別人會放鞭炮來迎接我們,這樣表示湖南人們的熱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們過春節(jié)是不是不跟你們一樣呢?你們想來我們湖南過春節(jié)嗎?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八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其中也有些不可缺少的習俗和文化需要了解。
每年端午節(jié)都格外熱鬧,全家都會聚在一起,參加一個特別的活動——包粽子。
只見外婆手中拿著一束白白的絲線和粽葉擺到桌上,可一回頭白線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原來是淘氣的小貓把它當毛線團玩了,到處都是線,就像迷宮一樣,爬向大廳的各個角落。孩子們忙來幫忙,卻只有添亂。再看大廳的另一頭,已經進行的井然有序,包粽、添餡、收緊、纏線,一步步工程,一個個粽子魚貫而出。孩子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把粽葉交叉疊在手中,呈漏斗狀,然后往里面放上滿滿一勺米,再把佐料按在中間,使上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包攏,但它卻像不聽話的孩子一樣這里漏點,那里冒點。孩子們就像打地鼠一樣,玩得不易樂乎。粽子的餡也有很多,任你挑選,金燦燦的蛋黃;水靈靈的紅棗;香噴噴的瘦肉,使人口水欲流三千尺。接著就是煮粽和食粽,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
只有我們傳承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才能留住這些美好的回憶,才能找回已漸漸消失的傳統(tǒng)文化,找回原本就屬于我們的那份精神。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九
我的老家在廣東肇慶,那里的過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氣氛的,只是現(xiàn)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現(xiàn)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這些東西滿街都有得賣,這個真是完全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團年飯,吃完飯后就把長鞭炮掛起來,一到零點,家家戶戶都準時放長鞭炮,代表開始過年,那時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樣,”辟辟啪啪”聲,感覺整個城市都震耳欲聾。過年日子是不準掃地和不準說不吉利的話,大人也不準罵小孩子,這個要到開了年才行,開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長鞭炮家家戶戶都出去走大運,就是圍著城里走一圈子,不準走回頭路,呵呵…。。那時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煙花滿街都是,還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煙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開心。走完大運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煙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睡覺的。大年初一早上,家里就要煮粉絲和湯圓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園玩,初二以后都是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邊收到利是那邊就跑去買鞭炮煙花玩。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
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風俗很多,就拿剛過的春節(jié)來說吧。
不到春節(jié),男女老少就都穿著漂亮的新衣,臉上掛著淳樸的笑容,迎接著新年的到來,每家每戶都張貼著紅紅的對聯(lián)和年畫。到處都敲鑼打鼓。小朋友們都去拜年、送賀卡。
到了夜晚,處處張燈結彩。有名的店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什么走馬燈、官燈、冰燈、紗燈……各式各樣。一旁,鞭炮聲、擦炮聲,響個不停,火箭炮、煙花,火光沖天。出門在外的人,必寧要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呢!怎么樣。
我的還有許許多多,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們那就歡迎你來我們家鄉(xiāng)江西做客吧。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一
我的家鄉(xiāng)是福建,向海而生,四處討生活的福建人在哪里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園。走南闖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鄉(xiāng)風俗就是那一碗熱騰騰的餛飩。
大街小巷里,放眼望去,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店,小挑餛飩的名稱隨著時代的變遷也變得有些名不副實,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別具風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餛飩店都成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里的吆喝聲依然不改曾經的經典。每次回家鄉(xiāng),只要能吃到餛飩,聽到那地道的家鄉(xiāng)吆喝聲我就心滿意足了。
餛飩是一種湯食,湯食中的餡兒滿足了口感和味覺的需求,而湯流進了我們的胃里,溫暖了我們的整個身體。人們常說,福建的餛飩就有那一種鮮美味,在不知不覺間,這也成了我們的地理標簽,于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鄉(xiāng)的餛飩也就演化成了家鄉(xiāng)的習俗。
記得我第一次吃餛飩還是幾年前跟爸爸回家鄉(xiāng),一路上風塵仆仆,回到老家已經是黃昏了,可我們一家人還沒吃晚飯,早已是饑腸咕嚕了。于是爸爸就帶著我們到了一個餛飩店,他說他小時候經常在這吃呢!不知道老店還在不在。但讓父親眼前一亮的是,幾十年的老店不僅還在,門簾也越發(fā)的威武了。爸爸點了幾碗餛飩,幾分鐘后,餛飩終于上來了,看著冒著熱氣同時又散發(fā)著香氣的餛飩,我想起來父親多次給我形容的家鄉(xiāng)美味,就有點期待。
只見餛飩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臉,吹彈得破。而且每個都包成精致的蝴蝶狀,這就有了一種體型美。我把它吹了幾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當一口咬下,那一口餛飩,一股肉香頓時彌漫了整個口腔,它的餡肉質鮮嫩,口感爽嫩。而餛飩湯是原本單調的面湯,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后,湯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湯就變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個底朝天,那味道,簡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后,我就開始喜歡上了餛飩。
走過很多地方的路,品過很多鮮美的食物,唯獨帶著家鄉(xiāng)味的餛飩,讓我回味悠長,長大后慢慢明白,那餛飩里包的不僅是美味,還有。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二
阜新是遼寧省很小的城市。那里比北京冷,也沒有像哈爾濱天天下雪那么冷。
阜新有很多風俗,比如在除夕夜里要開門迎財神。年夜飯里要有魚和丸子,有魚是因為“年年有魚”,丸子是因為希望家人團聚在一起。然后就要放煙花,放完了煙花才能回家吃飯,還有除夕當天只能吃兩頓飯。
說了一些除夕的風俗,初五的風俗也有很多,而且都很有意思。只要到了初五,除了要放煙花還有我認為最好玩的一項活動,還要吃一樣東西。
吃的東西是一個小朋友很愛在夏天吃的,那就是冰棍。冬天吃冰棍是只有在東北人們才做的習俗,但大家也就吃一兩根。好多人都會去冰場滑冰,因為阜新是一個小城市,所以只能在湖面上在凍一層結實的冰。
爺爺告訴我,好多老年人從小就在那里滑冰。直到現(xiàn)在,他們還有很多人來到冰場上堅持滑冰呢!
關于初五吃冰的這個習俗,好多人都是吃冰棍。我在網上查到,據(jù)說以前沒有錢去買冰棍吃,人們就在井邊上挖冰塊去吃。這樣吃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好多人都認為初五吃冰就可以讓你在新的一年里腰不酸、腿不疼、牙也不痛,干活渾身有勁!到現(xiàn)在為止,東北人一直沒有忘記這個習俗,我們家一直遵循這些習俗呢!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每個家也都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希望你的家鄉(xiāng)里也一樣有很有趣的風俗。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三
家鄉(xiāng)的風俗有很多,有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春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過外國也有節(jié)日喲!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種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人可能會把粽子放在水邊祭拜屈原。我的家鄉(xiāng)也有這樣的風俗,人們會把粽子放在水邊,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過端午節(jié)時,還要劃龍船,那場面可熱鬧了!劃龍船還沒有開始時,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有時擠都擠不進去,所以最好來早點來。劃龍船開始時,現(xiàn)場更熱鬧了,人們會拿著粽子在旁邊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拿著槳奮力劃動著,哪一隊先到終點就會得到獎品,那獎品想都不用想當然是粽子了。
中秋節(jié)也是我過得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必須吃美味的月餅,月餅的陷也有很多,人們都喜歡吃。關于中秋節(jié)的來源,也是有一個傳說的,就是嫦娥為了不讓一個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后升天了,人們?yōu)榱思o念嫦娥,就把這一天叫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由來可真悲傷啊!不過,有些人會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為了贊美嫦娥的高尚品質。中秋節(jié)是我最愛的節(jié)日,因為奶奶會給我講好聽的故事,吃晚飯時,難免會拿幾個月餅吃,奶奶有時要哄我,就會把月餅放在嘴邊,說幾個故事,再給我吃。
在我的家鄉(xiāng),過中秋節(jié),每人都要一口氣吃幾個月餅,月餅不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過中秋節(jié)總是開開心心的。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四
在家鄉(xiāng),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風俗過節(jié),我們的風俗也不遜色于別的地區(qū)呢!
就拿離我們最近,也最喜慶的節(jié)日——春節(jié)來說吧!
春節(jié),在我們家鄉(xiāng),過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買肉,買糖,屯年貨,生怕去晚了就沒得挑了。還有做饃饃,殺公雞,拜社王爺?shù)蕊L俗。可你不知道吧,這還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啊,很講究,每天該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壞了風俗。例如陰歷臘月二十八需要“把面發(fā)”,那就必須“把面發(fā)”,缺了少了都不行。還有春節(jié)得貼對聯(lián),不貼,“福”就不來,也沒年味兒。還有吃餃子,象征團圓吉祥,春節(jié)就也得必須吃餃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并且會對長輩說祝福語。
而第二天,則是串門送禮,祝福親人在新的一年里順心、健康、有才、進步。我們村里,還會有“會”。就是大家出來擺攤,還有人逛“會”。“會”上可有許多小孩兒見了兩眼一亮的:糖畫,棉花糖……那兒不僅有吃的`零食,面攤也有!賣玩具、衣服、首飾、掛畫的也很多,年味兒十足,大家也都喜氣洋洋的。十分熱鬧,人們肩膀碰肩膀,腳尖碰腳跟。
春節(jié)還有一個都有的風俗。過年回家,與長輩團圓。這也是。
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帶著都要記在心里做在手上!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五
10月19日、18日,富陽龍門古鎮(zhèn)將舉辦獨具地方風味的民族風情節(jié)。
接下來我介紹的是家鄉(xiāng)特產。
東塢山豆腐皮:東塢山豆腐皮是阜陽的傳統(tǒng)特產,素有金衣之稱,至今有千年歷史。1985年被評為浙江省優(yōu)質名牌產品。其特點是外形美觀,薄如蟬翼,油潤白凈!
峽嶺湖筆:撫養(yǎng)特產峽嶺湖筆,說道獨具魅力的中國毛筆,筆毫挺拔而堅韌......
說了這么多,再來看看浙江杭州西湖的桂花節(jié)吧!
這就是我那美麗又豐富的家鄉(xiāng)———富陽。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六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物博,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她春節(jié),一個千家萬戶團圓的好節(jié)日,她是我們家鄉(xiāng)最傳統(tǒng)的風俗,更是我們萬千炎黃子孫傳承的好節(jié)日。
春節(jié),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歡歡喜喜貼春聯(lián),轟轟烈烈放鞭炮,高高興興吃年夜飯。
傳說,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獸,叫做年,會從山上下來到村莊里吃牲畜,不僅如此,連人也不放過。所以人們都躲在家里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爭,但都一去不復返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發(fā)出巨響,驚動了外面的年。人們見狀紛紛點燃竹子,最終成功把它嚇跑了。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年獸害怕聲響,每到大年初一便點燃爆竹,從此再也沒有收到過年的攻擊。這一天,人們歡聚于一堂,放鞭炮,貼春聯(lián),人們稱之為過年,又叫過春節(jié)。
除夕,春節(jié)前的一天,大人們貼春聯(lián),上燈籠。他們買來對聯(lián),貼在家門口,婦女們在家里打掃衛(wèi)生,把一年的塵埃都掃去,孩子們則幫大人們做助手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在外求學的孩子們回來了,還有些一年不見的親人們都回來了,只為在這一天吃上一頓團圓飯,盡訴一年對家人的相思。這個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時而大笑,時而感動。
星星跟著月亮走了,終于迎來了我們最期盼的`日子,春節(jié)這天早晨,孩子們紛紛向大人們拜年,說一些吉祥的話,大人們便拿出壓歲錢給孩子們,孩子們欣喜若狂,這天,鞭炮聲不斷,好不熱鬧。中午,家家戶戶都聚在一起吃飯,說說笑笑,把一年的成績和收獲都分享給大家。下午,老人們聚在一起打牌,大人們則陪同孩子們玩耍。
春節(jié)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一個節(jié)日。年雖然只是一個傳說,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溫暖,無限的期盼,無限的夢想。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七
春節(jié)即將來臨,很多人的家里都熱熱鬧鬧的,但是,因為地區(qū)的不同,習俗也就不同,我們非常“好吃”,因為它就是——包餃子。
包餃子看起來很簡單,但自己操作起來可不容易呢!如果你的餃子皮不是從超市買來的話,光靠搟餃子皮就夠累得你動也不想動了,餃子餡還算簡單,如果喜歡吃肉,那就用刀把一塊豬肉來回剁,直到它已經變成了肉泥的樣子就行,里面還可以再適當加一點別的,比如說韭菜、玉米、香菇、蝦仁等等好多配料。包餃子時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能舀的太多了,不然在包的時候很難保證餡料不會從縫隙中“溜”出來,好像在對你抗議:里面太擠了,還是外面更舒服點。輕輕的捏好縫隙,一個完美的餃子就誕生啦!
餃子不但美味,而且還有非常好的寓意:因為它的樣子很像一個元寶,所以它又代表著招財進寶的'意思,說不定吃了它呀,你就能發(fā)財哦!
而且,水餃還有一種很特別的吃法:在包餃子時,往一個餃子餡里塞一個硬幣,不但硬幣歸你了,還能讓你在這一年過得很幸福,更幸運。不過,千萬不要不小心把那個硬幣吞到肚子里,那可就不好了。你就反而把“幸福”變成:“倒霉”了。
這就是我們,希望它能一直傳承下去,讓我們每個人都能過個美好的春節(jié)!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八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各自的鄉(xiāng)俗。在我家過年時,舞龍、貼春聯(lián)、掛燈籠、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過年前的十幾天,家家戶戶開始很多置辦年貨,大人們還要買過冬的衣服呢。還要在過年的那天之前進行大掃除。到了真正過年的那天,大家都開始掛燈籠、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是為我們迎接新的一年,而燈籠是讓我們這年過得紅紅火火。不僅僅如此,還要在窗戶上貼福,并且要倒著貼,意味著福倒了,福到了。春節(jié)吃飯前要先放鞭炮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吃飯時,小孩的嘴可甜了,他們走過去跟爸爸媽媽說新年歡樂,就能得到紅包。吃完飯后,外面開始熱鬧起來,一條條長龍接二連三地從巷子里跑出來,彩色的龍頭歡勁地扭著,在大馬路上顯得格外引人入勝,路旁的煙花給舞龍的人們打氣,他們舞的更歡了。
每當?shù)搅顺σ雇淼氖c真是極為熱鬧,一大筒煙花排山倒海得飛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煙花飛快地沖向天空,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鮮花,七彩的煙花炫染了整片天空,顯得格外美麗,一條長長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響著,在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趕走一只叫“年”的怪獸,喜歡在過年時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過年時放鞭炮。
這就是我。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十九
我的故鄉(xiāng)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為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端午節(jié)。
最終等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鉆出被窩,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們則在屋里屋外一向忙活著。猜猜看,他們在干嘛?他們正忙著做端午節(jié)的特色食品——粽子。那里的粽子可謂一絕:白色的糯米摻著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皮;有的粽子包裹著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著蜜棗,包你吃了甜甜蜜蜜……并且,形狀也不一樣,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氣中彌漫著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shù)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一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著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一陣鑼鼓聲中,兩只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愛極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一點多了。人們排著長隊,又一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伙子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zhèn)上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此時,鎮(zhèn)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后,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著火堆盡情地跳著,唱著,饒有興趣地聊著午時的比賽。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繁忙中帶著幾分悠閑。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異常激動。因為,這也是孩子們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風俗小學生(熱門20篇)篇二十
春節(jié)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于我來說,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為深刻的。
在這眾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說,用水與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團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面團,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蔥、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著豆角、蒜泥、小蔥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著,小火炒后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蔥,“奶奶牌內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贊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發(fā)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于辣。
春節(jié)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jié),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福”字映入眼簾,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啟,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