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僅是文章內容的豐富和深入,更需要有生動活潑的敘述方式和鮮明的個人色彩。通過欣賞這些優秀作文,我們可以拓寬思維的廣度,提高寫作的廣度和深度。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一
星期三的中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進后院,擺弄著爸爸的寶貝花,忽然,一只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呢?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長長的一條線呢?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呢?一連串的問號浮在我的腦海里。
我跑進屋里問在看報紙的爸爸,爸爸笑笑說:'你既然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么不親自去試驗一下呢?對呀,我來了興趣,決定自己搞明白。
哦,原來這就是蝸牛的眼睛。
通過一連串的實驗,真實收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大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創造,就必須從小培養發現問題和姐姐問題的能力。
文檔為doc格式。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二
大自然就像一個萬花筒,我們身邊不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自然現象。但在這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問號中,有一件事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在我7歲那年,有一天我覺得很悶,就在擺弄爺爺的寶貝花草。我正趴在桌子上,目不轉睛的盯著那一盆蘭花,那盆蘭花的花是黃色的。忽然,我在那些綁著葉子的棍子上發現了一只蝸牛,我覺得我能從蝸牛身上懂得許多知識,就把他從棍子上抓了下來,放在桌子上。
等了幾分鐘,我見它還不把頭伸出來就著急得把它放到一個有水的杯子里。不一會兒蝸牛的頭,就慢慢的伸出來了。我趕緊把它放到桌子上,只見它慢慢的把倆條長的、倆條短的,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伸出來了。不久,它就開始行走了!只見在它緩緩走過的桌子,留下了一條線呀!“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一條長長的線?”一連串的問號便在我的腦中浮現。
我帶著疑問走向媽媽的房間,我問媽媽:“為什么蝸牛走過的'地方總留下一條長長的線呢?“媽媽遲疑了一會說“這是蝸牛的分泌物。”“那蝸牛那倆條長的和短的分別是什么呀?”
“哦,長的是眼睛,短的是鼻子。”媽媽回答道。“那媽媽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我打破砂鍋問到底。媽媽說:“既然你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么不親自實驗一下呢?”“對呀!我怎么沒想到呢!謝謝媽媽!”“蝸牛到底是害蟲還益蟲呢?”我決定用“食品實驗方法”來測測蝸牛。我找來白菜葉子、饅頭和蚊子等,然后,把蝸牛抓來放在食物的面前。它大概是餓壞了,緩緩地向著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面前,嚼了起來,這只蝸牛選擇了白菜葉子對別的不聞不問。不大一會,葉子就被吃出來一個個小洞,這下可以斷定蝸牛就是大害蟲。
大自然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細心發現,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知識!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三
有一次,我在姥姥家的花園賞花時,發現一些葉子上有幾只蝸牛,我剛想把蝸牛活捉時,突然發現在蝸牛的身旁有一個很小的白色蟲子。過了一小會兒,發現從別的葉子上又爬出了很多的小蟲子,都是跟第一只一模一樣,最后,那些蟲子爬走了。當我伸手拿起那幾只蝸牛時,驚奇地發現,原本蝸牛那軟軟的,肥胖的身體,早已成了一個干干癟癟的肉干兒。
后來回到家,我上網一查,才知道這白色的小蟲子,就是螢火蟲的幼蟲個子很小,但是膽量卻很大,它們竟敢與蝸牛較量,直至把蝸牛吃掉!別看蝸牛爬得慢,可嘴里的“武器”可厲害呢!它舌頭上的牙齒,一共有135排,每排105顆,總共有1.4175萬顆牙齒,糟蹋棉花,偷吃大白菜可是高手!就算這樣,螢火蟲的幼蟲也不怕,因為它有一種神奇的本領——它先用像針頭一樣的嘴巴在蝸牛的身上敲打幾下,它這是在干什么呢?哦!原來這是在給蝸牛打“麻醉劑”,過了一會兒,蝸牛身體開始僵直,最后癱瘓了。這時螢火蟲的幼蟲再狠狠地給蝸牛身體注上“消化液”。慢慢地,蝸牛的皮肉開始化成鮮美無比的肉汁了,這時它再呼朋喚友,一起來吸,等它們吸完了,蝸扣也就over了。
我看完后十分驚訝,沒想到小小的螢火蟲幼蟲竟然有這樣神奇的本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美麗的大自然有多少奧妙等著我們去發現呀!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四
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和植物,它們或許像蚊子、螞蟻那么不起眼,有的像熊貓、老虎那么珍貴,但它們都有很多奧秘。
說做就做,我立刻抓了兩只蝸牛。哇,好可愛!圓圓的殼上有幾個圈,越往外越大,越往外越寬。平時,蝸牛都是躲在殼里,并用粘液封住洞口,這樣,它就可以安心地在殼里睡大覺了。只有在雨天這樣潮濕的天氣,它才從殼里鉆出來,背著大大的殼慢慢地爬了。
還有一個問題一直迷惑著我: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我決定不再請求電腦老師,自己動手做一做。我找來一個死蚊子和一片菜葉,放在蝸牛跟前。過了一會兒,蝸牛探出頭來,在菜葉上聞了聞,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而那只死蚊子呢?蝸牛看也沒看。所以,事實證明,蝸牛是害蟲。
這一次試驗很成功,我很高興,同時又明白:做事要大膽猜測,自然界中還有很多秘密沒有解開,讓我們一起發現、一起努力吧!
雨過天晴,小動物們又活躍起來了:小鳥在枝頭歌唱,蝴蝶在一旁翩翩起舞,連小蝸牛都出來散步了。我心里的疑問卻不斷地冒了出來!蝸牛是怎么行走的?它們的身后為什么有一條銀線?蝸牛的鼻子和眼睛在哪里?蝸牛真的一碰到鹽就會變成水嗎?...
星期天的早上,我在家里閑得無聊,想去抓蝸牛玩。我起身走向家門外,站在一叢落葉里細心地尋找起來。突然,一只小蝸牛剛想從我的火眼金睛里溜走我連忙用一片嫩葉擋住,蝸牛不但不反抗,反而還十分大膽地爬到嫩葉上。...
今天早上,我去給我種的花澆水。忽然,我發現花盆里有一只蝸牛,我便把它拿了出來,想養活它,便做了一個盒子,把它放在里面。就這樣,蝸牛的家做好了,可有一件事又難住了我,蝸牛吃什么食物呢?如果蝸牛吃莊家,那它就是害蟲,我就會把...
星期天的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到陽臺,發現一只蝸牛正緩緩地爬著。“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一條長長的線?”“它的鼻子。...
叮當!叮當!下課了。我和我的好朋友以閃電般的速度來到了操場旁邊的草叢里找蝸牛。我找來一個棍子在土里翻來翻去。這時,我找到了一只大蝸牛。我輕輕地把它從土里拿了出來,就是怕它被窩抓碎了。...
今天上科學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每個人捉一只蝸牛,然后養蝸牛。我就和同學去學校的花壇里捉蝸牛。開始,我只捉到了幾只很小的蝸牛。后來,我捉到了很多只又大又肥的蝸牛。回到家,我就找來了一個大盒子。...
我在學校的花壇里捉了一只小蝸牛。它的殼殼漂亮啦!它是唯一一只螺旋斑點殼的蝸牛。我和它的相處不是特別好。有一天,我拿它和鄭湘懷的蝸牛比賽,就比誰的蝸牛爬得快。...
我發現了蝸牛的秘密夏天的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進院子,擺弄著爺爺的“寶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總是留下長長的一條線?”“它的鼻子、眼睛、腳各...
【第1篇】我發現了蝸牛的秘密作文在奇妙有趣的大自然中,有許多我們未知的秘密,需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發現大自然中無窮無盡的奧秘,我的那次發現,也讓我受益匪淺。...
今天在學校上科學課時,老師告訴我們,蝸牛遇見鹽水會消失。我聽了心想,呵!這么神奇呀。回家我一定試試看個究竟。星期天早晨起床,看了看窗外,哇!終于下雨了,這樣的天氣是很容易抓到蝸牛的。...
發現!發現!世界上很多很多讓你去發現的東西,讓我們來探索一下昆蟲世界的秘密。蝸牛,是一種很常見的爬行的昆蟲,你知道它為什么叫蝸牛嗎?因為,它的觸角特別像牛角。它身上背著圓圓的殼,它的殼是用來遮風避雨用的。非常討人喜愛。...
蝸牛,這個又小又懶的動物。許多人沒有去留意過它,但它身上有很多秘密等我們去解開。蝸牛夏天要夏眠,冬天要冬眠。這要是跟人比,這也真能睡的。關于蝸牛的問題有很多,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解開許多難題。...
有一天,我在一個潮濕的角落里,捉到了一只蝸牛,我把它捉回家,給它做了一個小屋子。到了晚上,這只蝸牛好像要出去散散步,背著一個大殼就出去了。...
今天我去陽臺收衣服,忽然看見花壇上有只蝸牛緩緩爬上一片葉子。它長著一對長長觸角,一雙小小眼睛,柔軟的身子上背上背著一個螺旋形的殼。恰巧老師在頭天布置了觀察日記的作業,我決定觀察蝸牛。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蝸牛。...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五
今天下雨了,我上午放學回家的時候看見了許多的`蝸牛,我隨手抓了幾只回去。回到家我心里想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蝸牛下面為什么會留下黏糊糊的液體?我跑去問了問爸爸,爸爸摸了摸我的頭對我說你應該自己去探究。我點了點頭答應了。于是我找來一片白菜葉,放在蝸牛旁邊,過了一會,爸爸叫我吃飯,我急忙跑去吃飯,吃完飯后,我看了看蝸牛旁的白菜葉都被吃光了,這下我可以證明蝸牛是害蟲了。可我還不知到蝸牛地下黏糊糊的液體是什么?我只好把蝸牛的殼踩碎,正是太惡心了,我看到蝸牛身上有許多的小孔,液體原來是從那些小孔里流出來的,我急忙去找爸爸說我知道蝸牛是害蟲,蝸牛下面的液體是從蝸牛殼里的小孔里流出來的。我明白了搞科學研究的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推斷代替觀察。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六
在一個潮濕的角落,我捉到了兩只蝸牛。我歡喜地把它們帶回家,放在一個玻璃瓶子里。
早上醒來,我居然發現它們居然爬到了高高的陽臺玻璃上。“嘿,這兩個小家伙,居然背著沉沉的大殼去散步!”我正這么想著,猛地發現:它們爬過的地方有一道道白色的痕跡,摸上去粘粘的。
我把兩只蝸牛面對面擺在玻璃上,想看它們“頂牛”。結果,它們還沒相遇,就探出了長長的觸角,互相碰了碰,像是握了握手,然后各自沿著弧線走開了。玻璃上形成兩道幾乎一樣的圓弧,看來它們真的很謙讓啊!
哎,不對不對。都說蝸牛速度很慢,為什么我看它倆動作這么快呢?我趴在玻璃反面仔細地觀察:只見蝸牛的腹足肌肉收縮從后面傳向前面,同時分泌出一種透明的液體,這就幫助它牢牢地粘住玻璃表面,防止向后滑動。當收縮傳導到最前端,腹足就完全釋放開,蝸牛把身子完全伸展,向前滑了一大步。它們就這樣勻速地前進,很有節奏感。
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觀察蝸牛爬行,這可真有意思啊!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七
又下雨了,我走在那條每天上學必經的小路上,找尋著那些小東西,它們就喜歡雨天出來活動,背上背著個重重的殼,慢吞吞的移動著,那就是小蝸牛。
我開始發現,平時太陽高照時是見不到它們的,每當一下雨,小蝸牛就會從那些隱避的地方爬出來,把它那粘粘的白白的身子整個從殼里鉆出來,高昂著頭在那里,好像很熱的樣子,暢快的淋著雨。
我蹲下來,仔細看著它們的樣子,身上粘粘的,肥肥的。背上有一個螺旋形的外殼。它的眼睛很特別。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它的眼睛就長在那對長的觸角上,我拿來一個樹枝,輕輕碰了它一下,蝸牛就馬上縮進殼里,好像沒有了安全感。我用手捏起它的殼,卻很難把它拿起來,因為它的身體有黏液,吸附在地上,象膠水粘著似的。蝸牛爬得可真慢,好半天才爬出一丁點距離,身后還拖出一條濕濕的痕跡。
通過觀察小蝸牛,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細心觀察,生活中也有很多學問。
雨后,幾只蝸牛在花園的花草上爬著。我看到了這幾只蝸牛,腦袋里頓時竄出一個大問號。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粘乎乎的線。
于是,我決定自己來研究這兩個問題。我順手抓了幾只蝸牛放在地上,并且還放了幾張白菜葉,和一些小昆蟲在地上。它們聞到了白菜葉的味道,從它那殼里探出頭來,向白菜葉爬去,不一會兒,幾片白菜葉被它們啃光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鍋牛是害蟲。
然后我又開始研究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留下一條粘乎乎的線了。我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得用“殘忍”的辦法,于是我一腳踩碎了蝸牛的外殼,蝸牛的肉露了出來。我拴了一根小木棍,將蝸牛的肉給挑開。只見在那肉上面有許多吸盤大小的孔,在那些孔里,還有像鼻涕一樣惡心的粘液。這下子我可全明白了,原來蝸牛是通過身上的吸盤發出的粘夜。
我通過自己的實驗發現了蝸牛的秘密,我知道了,大千世界的奇妙萬萬千千,我們要學好科學知識,要更加了解大千世界。
有一天,我在一個潮濕的角落里,捉到了一只蝸牛,我把它捉回家,給它做了一個小屋子。
到了晚上,這只蝸牛好像要出去散散步,背著一個大殼就出去了。早上,我起床后發現這只蝸牛竟然在我制作的小屋子里,于是,我心里便產生了兩個疑問:蝸牛是怎樣回來的?它是怎么知道家的方向?我又仔細觀察了地板,發現了地板上有一種透明的液體。我心里又產生了兩個疑問:這些液體是從哪里來的?他跟蝸牛有聯系嗎?這四個問題一直浮在我腦海中。最后,我決定做實驗來解決問題。
第二天一早,我把一只蝸牛放在一個地方,蝸牛開始爬了,爬了一段距離,我發現地板上又出現了類似上次看過的液體,我又趕緊盯著蝸牛,發現蝸牛爬到哪里,地上都留有透明液體,這時,我已經解開了一個問題:那些透明液體是從蝸牛身上分泌出來的。到了中午,這只蝸牛就把頭調回來了順著透明的液體回到了原來出發的地方。我經過反復思考,解開了剩下的所有問題:蝸牛外出時,邊爬邊從身上分泌出一種液體,當蝸牛要回來時,就順著分泌出的液體回家。我解開了蝸牛所給我帶來的問題,我高興極了!
這件事讓我知道:只要你敢于試驗,敢于猜想,敢于鉆研,再難的問題也有可能被你解決。
星期日大雨過后,我在小區里玩,在玩的路上我發現了一只蝸牛。它的殼成旋渦形,身長一厘米,全身肉色,頭上還長著一對直直的觸角。我想把它帶回家。
回到家,我把蝸牛放到了一個干凈的盒子里。看著它這么慢,我想考驗考驗它一下。于是我拿著勺子舀了一勺鹽,心想:你一定要經得起考驗啊!我把一些鹽灑在它身上,果然它沒有逃過我的“魔鬼式的折磨”。蝸牛雖仍舊慢慢吞吞地走著,像一個老爺爺一樣。但我細心地觀察蝸牛,突然我發現它比原來矮了幾倍,心想:是不是蝸牛碰到鹽就會融化呢?我去問爸爸媽媽,結果他們也不知道。“怎么辦呢?”我悶悶不樂地坐在椅子上,突然想起了電腦,眼前一亮,“有了!”
我在電腦上終于查到了為什么蝸牛碰到了鹽就融化,其實這不是真正的融化,是因為蝸牛百分之九十八是由水構成,鹽可使它迅速脫水,看起來像融化了一樣。
我終于把這個秘密揭開了!
我繼續觀察蝸牛,它恢復了原形后,我又對它的觸角有所好奇。我用小木棍動了它一下,觸角一下子就收了回去。我心想:是不是觸角的靈敏度很好?我一查,果然不出我所料,蝸牛的觸角還真是出了名的敏感呢!
星期三的中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進后院,擺弄著爸爸的寶貝花,忽然,一只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呢?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長長的一條線呢?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呢?一連串的問號浮在我的腦海里。
我跑進屋里問在看報紙的爸爸,爸爸笑笑說:'你既然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么不親自去試驗一下呢?對呀,我來了興趣,決定自己搞明白。
哦,原來這就是蝸牛的眼睛。
通過一連串的實驗,真實收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大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創造,就必須從小培養發現問題和姐姐問題的能力。
這個秘密來自一個夏天。我出去玩,應為剛下過雨,來自四面八方的蝸牛都聚在一起,在花叢、樹上、地上、墻角到處都可見蝸牛的蹤跡。
我捉了幾只蝸牛帶回家研究,我想:“我先做蝸牛是不是益蟲的實驗吧!”我把它們這些慢悠悠的家伙放在地板上。開始,他們一動不動,過了一會才慢慢的伸出頭來,向四周望了望。我拿出分好的兩堆食物:白菜、小飛蟲。放在它們中間。蝸牛很快向白菜爬去,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不一會,白菜就吃光了。這一來,蝸牛不打自招――是害蟲了。
我做的興趣正高,對蝸牛緩緩移動后留下的痕跡又發生了興趣,想:“為什么蝸牛爬過后會留下兩條濕潤的痕跡呢?”
我抓起一只蝸牛,看著:“沒什么呀!”走過來的媽媽邊放下水杯邊說:“你再好好看看!”我非常仔細地看著:哦!原來蝸牛身體兩側各有一片海綿似的肉皮在蠕動,同時分泌出一些粘液來,所以在桌子上留下了兩條很細很細的濕潤的痕跡。我終于知道了我牛的第二個秘密。
通過發現蝸牛的秘密的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你注意觀察,認真探討、反復思考、就會有所發現,增長科學知識。
星期天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進院子,擺弄著爸爸的“寶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對植物有害還是有益呢?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長長的一條線?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連串的問號讓我想了好一會兒也沒弄清楚。
我跑進屋,問正在看報的爸爸。爸爸笑著說:“你既然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么不親自觀察一下呢?”“對呀!我怎么沒想到!”于是,我決定自己去考察一番。
我先采取“用各種食品實驗”的方法來測試蝸牛。我找來了白菜葉子、饅頭和小蚊子等,然后捉來幾只蝸牛,分別編了號,把它們放在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們都餓極了,爬向了自己喜愛的食物,只是每只蝸牛都選了白菜葉子嚼起來,而對別的食物聞也不聞,不大會兒,白菜葉子便給吃光了。這下可以斷定,蝸牛對植物是有害的。
蝸牛爬過為什么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呢?接著,我又進行第二項實驗。我首先把它抓上高處,等它的頭伸出殼來時,去摸它的大盤。可是我的手還沒摸著它,它又縮回去了。這蝸牛真是“膽小鬼”,我弄了幾次,都沒有成功,真有點泄氣了。這時,爸爸走過來說:“事情還沒有做完,就灰心,長大了,還想當科學家呢!”我被爸爸這么一激,又來勁了,忽然一個辦法從我腦海中閃過。“有了,有了。”我用一塊尖石塊小心翼翼地敲破蝸牛殼,抽出那塊肉,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見下面黏糊糊的,那都是蝸牛分泌的黏液,它有助于蝸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白菜葉放在一只蝸牛前,只見那只蝸牛先伸出一對較長的觸角碰了碰,又用下面較短的另一對觸角再碰了碰,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我想大概一對是眼睛,另一對是鼻子吧!可是,到底哪對是眼睛,哪對是鼻子呢?我又取了片樹葉子,把它和那片差不多大小的白菜葉,分別放在另一只蝸牛面前,由于差別不很大,這下蝸牛的眼睛可派上用場啦!只見它用大觸角碰碰,便知道哪個是白菜葉子,哪個是樹葉子了。于是,我又發現了一個秘密:大觸角有眼睛的作用。
通過這一連串實驗!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想要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并學著解決問題。
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和植物,它們或許(有的)像蚊子、螞蟻那么不起眼,有的像熊貓、老虎那么珍貴,但它們都有很多奧秘。
說做就做,我立刻抓了兩只蝸牛。哇,好可愛!圓圓的殼上有幾個圈,越往外越大,越往外越寬。平時,蝸牛都是躲在殼里,并用粘液封住洞口,這樣,它就可以安心地在殼里睡大覺了。只有在雨天這樣潮濕的天氣,它才從殼里鉆出來,背著大大的殼慢慢地爬了。
蝸牛為什么會分泌粘液呢?好奇心促使我打破沙鍋問(紋)到底。我便上網查,網上說蝸牛的足里面有個叫“足腺”的小東西。那粘粘的像膠水一樣的東西就是足腺分泌出來的,爬行時,這種粘液不斷流出來,是為了減少摩擦,有利于蝸牛爬行,邊爬邊粘在了爬過的地方。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呀。
還有一個問題一直迷惑著我: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我決定不再請求電腦老師,自己動手做一做。我找來一個死蚊子和一片菜葉,放在蝸牛跟前。過了一會兒,蝸牛探出頭來,在菜葉上聞了聞,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而那只死蚊子呢?蝸牛看也沒看。所以,事實證明,蝸牛是害蟲。
我又繼續觀察起來。我又看見,蝸牛的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的,一對短的。我心里想這肯定是蝸牛的眼睛和鼻子了。那到底哪一對是眼睛,哪一對是鼻子呢?我心里猜想:估計是跟人的一樣,上面的長觸角是眼睛,下面的短觸角是鼻子了。我不敢肯定,又上網查了查,果然是這樣。我肯定了我的想法。
這一次試驗很成功,我很高興,同時又明白:做事要大膽猜測,自然界中還有很多秘密沒有解開,讓我們一起發現、一起努力吧!
“轟隆隆!轟隆隆!”只聽一陣雷鳴,雨公公來了。瓢潑大雨就隨后下起。雨點和雨傘打起架來,經過一翻較量,雨被打跑了,雨傘以優勢光榮勝利。此時,雨后美景全展示出來了,蝸牛也不甘落后,慢慢從草叢爬出,看著它那笨樣,可真逗!
我說干就干。我先在陽臺上抓了三只蝸牛,然后把小家伙們放在一個小盒子里,轉身去拿鹽了。當我小心翼翼地鑿了幾勺鹽放在手心里,回頭看蝸牛時,誰知,盒子里只剩下一只蝸牛了。我定睛一看,盒子的壁上還有一只蝸牛。那還有一只蝸牛哪去了呢?我四處尋找,呀!找到了。原來他正在盒子的后面呢!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抓進盒子里后,便著手開始做實驗了。
我先挑出一只蝸牛,直接在它的殼上撒鹽。可過了好久,蝸牛還是沒有動靜,又過了幾分鐘后,蝸牛竟然安然無恙地爬了起來。第一次實驗就以失敗而告終了。
第二次實驗時,我先等蝸牛探出頭來,再看準時機把鹽撒下去。蝸牛迅速地鉆回了殼里。不到幾秒鐘的功夫,蝸牛的身旁就出現了一串串的氣泡。再過了幾分鐘后,蝸牛的身旁出現了一灘黃黃的膿水。“耶,我成功了!”我歡呼雀躍起來。我再用另外一只蝸牛做了相同的實驗,也成功了。
通過這一連串實驗!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想要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并學著解決問題。
雨后,幾只蝸牛在花園的花草上爬著。我看到了這幾只蝸牛,腦袋里頓時竄出一個大問號。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粘乎乎的線。
于是,我決定自己來研究這兩個問題。我順手抓了幾只蝸牛放在地上,并且還放了幾張白菜葉,和一些小昆蟲在地上。它們聞到了白菜葉的味道,從它那殼里探出頭來,向白菜葉爬去,不一會兒,幾片白菜葉被它們啃光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鍋牛是害蟲。
然后我又開始研究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留下一條粘乎乎的線了。我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得用“殘忍”的辦法,于是我一腳踩碎了蝸牛的外殼,蝸牛的肉露了出來。我拴了一根小木棍,將蝸牛的肉給挑開。只見在那肉上面有許多吸盤大小的孔,在那些孔里,還有像鼻涕一樣惡心的粘液。這下子我可全明白了,原來蝸牛是通過身上的吸盤發出的粘夜。
我通過自己的實驗發現了蝸牛的秘密,我知道了,大千世界的奇妙萬萬千千,我們要學好科學知識,要更加了解大千世界。
今天我去陽臺收衣服,忽然看見花壇上有只蝸牛緩緩爬上一片葉子。它長著一對長長觸角,一雙小小眼睛,柔軟的身子上背上背著一個螺旋形的殼。恰巧老師在頭天布置了。
觀察日記。
的作業,我決定觀察蝸牛。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蝸牛。“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為什么它爬過的地方會留下長長的一條線?”,“眼睛和鼻子在哪里?”,“它一分鐘能爬多遠?”一連串的問題在我的腦海里浮現。我跑進屋去問正在看電視的媽媽,媽媽說:“大自然很奇妙!你既然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么親自去細細實驗一下?”,聽了媽媽的話,我決定實驗一番。
想知道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得用我的“食物實驗法”來測驗蝸牛。我找來樹葉、小蚊子。我把它放在小蚊子前面,可是它還是爬向樹葉。原來蝸牛是害蟲啊!
要知道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我得用“查閱資料法”。原來蝸牛的足上有一種腺體,叫足腺。足腺能分泌出一種粘液,這種粘液干了以后,就會形成一條長長的白線。
接著,我想看看蝸牛的眼睛和鼻子在哪里。我拿一片樹葉和一根樹枝。蝸牛先伸出一對較長的觸角碰了碰,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我又拿來一個玩具和蒜頭,只見蝸牛又伸出較短的觸角碰了碰,也吃了起來。經過實驗,我發現較長的觸角大慨是眼睛,較短的觸角是鼻子。
最后,我想看看蝸牛一分鐘能爬多遠。我捉了一只蝸牛放在尺子上計時,過了一分鐘后蝸牛爬行了15厘米,我又算了算大約它一小時能爬9米。
大自然有許多奇妙的現象正等著我們用眼睛觀察,用心去發現。你會發現好多的奧秘。
蝸牛與蛞蝓同屬軟體動物,然而蝸牛卻多了一座“房屋”。你知道蝸牛這個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嗎?嘻嘻,其實很簡單,因為蝸牛的頭上生著一對觸角,很像牛角,所以得名“蝸牛”。
在小的時候我經常捉蝸牛來玩,甚至和別的小朋友比賽誰的蝸牛跑得快。可是我一直感到奇怪:為什么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沿線?為了找到答案我一直在觀察蝸牛,把蝸牛翻過身,甚至把蝸牛取出殼外。我就這樣癡迷的觀察了整整一個多月。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得到了結果。
通過一個月的觀察我發現:蝸牛頭上的觸角頂端有一對眼睛,但在強光下看不遠,只能在弱光下才能看見遠一點的東西。所以它總是在黃昏和夜間出來活動。蝸牛的身體很軟弱,爬行時從足腺中不斷分泌出一種滑膩膩的粘液,以減輕足部與路面的摩擦,這樣有利于加快足部的移動。這種粘液于空氣接觸干燥后,在光線照射下閃閃發亮,所以蝸牛爬過的地,總留著一條亮晶晶的痕跡。
發現了蝸牛的秘密讓我感到很開心,因為從中讓我知道:只要對事情有信心,有耐心,那么就可以從中發現很多秘密。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八
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十分神奇的世界,它有著許多令人驚奇的奧秘.。是的,我也發現了青蛙的秘密。
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去鄉下看外婆,從車上下來,大約走了十五米,就看見了一片嫩綠的稻田,在我的面前有幾只可愛的小青蛙,我正打算來一個出其不意的攻擊,將青蛙抓住時,小青蛙把腳一蹬,在分秒之間就跳到了很遠的地方上去了,等我回過神來,小青蛙又“嗖”的一跳,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我迷惑不解,為什么小小的青蛙能跳得這么遠呢,所以我決定走近小青蛙,仔細研究一下小青蛙。終于,我捉到了一只小青蛙,把它帶回了家。面對小青蛙,我仔細觀察了起來。只看見青蛙有一層綠色的皮膚,后面有兩條強健有力的后腿。我把青蛙放在地上,只見青蛙的后腿用力一蹬,像踩上了彈簧一樣,跳起了米多高。我猜想:是青蛙強健有力的后腿猛地一蹬,才讓青蛙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才使青蛙能跳這么高、這么遠。后來我又看了看書,也問了問大人,都證實我的結論是對的。
大自然的奧秘真是無窮無盡的,還有很多奧秘有待我們去好好研究。青蛙能跳高跳遠,就是因為有兩條強健有力的后腿,這是推動它跳躍奔襲的發動機,我終于發現了這個秘密!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九
星期天的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到后門外,擺弄著外公的“寶貝花草”。忽然,我看到一只蝸牛緩緩爬上了葉子。“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一條長長的線?”一連串的問號便在我的腦里浮現。
我跑進屋,問正在看報的爸爸,爸爸笑著說:“你既然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么不親自實驗呢?”“對呀!我怎么沒想到呢!”于是,我決定實驗一番。
“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采取“用各種食物實驗烏龜的方法”來測驗蝸牛。我先找來白菜葉子、饅頭、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幾只蝸牛,分別編了號,把它們放在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們餓極了,爬向自己喜歡的食物,只是每只蝸牛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嚼了起來,不大一會兒,白菜葉便給吃完了,這下判定,蝸牛是只大害蟲。
接著,我又進行了第二個實驗:“蝸牛爬行為什么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我先把它抓到高處,等它頭伸出來,過了一會兒,它的頭伸出來了,我馬上跑過去,捉住它,可是,它的頭立刻縮起來了。我就賭氣地把蝸牛丟在一旁,這時,爸爸走了過來說:“你現在做事都不有信心,長大以后,怎么能有所作為呢?”我聽了這話,就拿起一塊尖石,把蝸牛殼給撞破了,把肉摸了出來,只見下面粘糊糊的,隱約還有小粒的東西,這是它的腳,那粘糊糊的是蝸牛的排泄物,它有助蝸牛的爬行。
通過這一連串的實驗,真是受益匪淺!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并學著解決問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
星期天的早上,我在家里閑得無聊,想去抓蝸牛玩。
我起身走向家門外,站在一叢落葉里細心地尋找起來。突然,一只小蝸牛剛想從我的“火眼金睛”里“溜走”我連忙用一片嫩葉擋住,蝸牛不但不反抗,反而還十分大膽地爬到嫩葉上。我急忙把嫩葉翻了過來,蝸牛也毫不留情地在嫩葉上大吃起來。咦!蝸牛竟然可以用嘴吃東西,那蝸牛的眼睛又在哪里呢?于是我開始了觀察之旅。
首先,我們的人類的眼睛就在嘴的旁邊,于是我猜蝸牛的眼睛就在嘴的附件吧,我找來幾只小蝸牛,我用放大鏡在他們的小臉上仔細地尋找起來。找了10分鐘,結果很不好,我連蝸牛的嘴都沒找著。我失望地坐在家門口。
可我還是不甘心,我的第二個探索目標是蝸牛的觸角,因為它吃葉子的時候。都要先用觸角碰一碰。
又有一只蝸牛“醒”了,我正好驗證一下是不是每只蝸牛吃食時都用觸角碰一碰。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只蝸牛爬到菜葉上后,便伸長了觸角碰了碰。我便用放大鏡對著它的觸角看。只見觸角的頂端有兩顆圓圓的眼睛——跟其他動物一樣,眼白中間有一點黑圓點。我帶著疑惑急忙跑到家里上網查資料。
我“飛”上樓,打開電腦查閱,我不禁大聲讀了起來:“蝸牛的眼睛不僅不在嘴的附件,而是在蝸牛的觸角的頂端。”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一
星期六上午,老師讓我們去果園觀察桃花,感受春天的美好。
果園里桃花朵朵綻放著笑臉,春風輕柔地撫摸著他們,聞著醉人的花香,我們陶醉在迷人的春景里。
突然,我的腳下踩到一團軟軟的東西,只覺得腳下一沉,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用手扒開上面亂七八糟的樹枝,露出一團柔軟的干草。掀開干草,下面呈現出濕漉漉的泥土。泥土上橫七豎八的躺著一大堆蝸牛殼。這些灰白色的蝸牛殼好像聚在一起開會一樣,這個地方就像一個鳥窩一樣,這些蝸牛殼住在里面很舒服,很溫暖。我想這里怎么會有一堆蝸牛殼呢?難道說蝸牛會脫殼嗎?我決定弄個水落石出。
我去學校問同學:“蝸牛會脫殼嗎?”同學們一本正經地說:“會,它脫殼后變成蝴蝶飛走了。”我聽了半信半疑,真的是這樣嗎?我又去問老師:“蝸牛會脫殼嗎?”老師說:“我現在不告訴你,你自己想想辦法解決吧。”
我就用手機在網上搜索答案,原來蝸牛不會脫殼,如果蝸牛脫殼它會死掉的。我頓時茅塞頓開。
我要處處留心觀察大自然,它還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仔細觀察,如果你要發現了大自然的秘密,就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二
這一天天氣很熱,我在陽臺上擺弄著爸爸的心肝寶貝——蘭花,突然便看見一只小蝸牛爬上一片葉子。
“蝸牛爬行的時候為什么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蝸牛的鼻子眼睛在哪里?”
這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于是我決定自己做一次實驗,弄清楚這幾個問題。
為什么蝸牛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細線?我把一只小蝸牛放到桌子上,拿了幾片葉子放在它的前面,小蝸牛動了,它慢吞吞地向葉子的另一端爬去,后面留了一條濕濕的痕跡,是一條長長的細線,通過翻書、查閱資料,我知道了那是蝸牛的腳,這是蝸牛排泄的黏物,是用來保護腹足,有助于蝸牛的爬行。
“它的眼睛、鼻子在哪兒?”我按照前一步方法,把一片白菜葉子放在地上又抓來一只蝸牛,這只蝸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讓我看見了它的眼睛、鼻子、蝸牛的大觸角和小觸角,大觸角是眼睛,小觸角是鼻子。
通過這一連串試驗,真是受益不小!
我不但發現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并學著解決問題。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三
星期天的下午,天上沒有太陽,顯得有些“涼絲絲”的。我在家里,擺弄著爸爸的“寶貝花草”,忽然,我看見了一只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到底是害蟲還是益蟲呢?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總是留下長長的一條“線”?那它的鼻子、眼睛到底在哪里?這一連串的問題便在我腦中浮現出來。
我走到床邊,向爸爸問了這些問題,爸爸瞇著睡惺惺的眼睛有氣無力地說:“這么簡單的問題還不如去親自實驗一下。”我先采用了食物的這個方法,把它放在一張菜葉上,過了一會兒,發覺菜葉上出現了好幾個洞。證實了蝸牛的確是害蟲,接著,我又把蝸牛殼給敲破,慢慢地抽出了殼里的那塊軟綿綿的肉,用手摸了摸,粘糊糊的,還有著一些小粒的東西,后來我一查書,才知道了那粘糊糊的東西就是它的腳。
通過了這個實驗,我真是受益非淺!我不但知道了;還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動手去做一做,實驗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啊!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四
今天下午,天氣非常悶熱,我走進院子,看見草叢中有一只蝸牛,“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他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連串的問號浮上我的腦海。我跑進屋,問爸爸,爸爸笑著說:“你想知道,為什么不自己作個實驗呢?”于是,我決定親自去實驗一番。
“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先撿來了青菜葉子、面包、蚊子等東西,然后又捉了幾只蝸牛,把它們放在這些東西面前,它們好像都餓極了,爬向了自己喜愛的食物,只是每只蝸牛都爬向了青菜葉子,不一會兒,青菜葉子就被吃完了。這下,我得出結論,蝸牛是害蟲。
最后我想看看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兒。我把一片葉子放在一只蝸牛前面,只見它先伸出一對較長的觸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較短的`觸手再碰了碰,這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我想:應該一對是眼睛,一對是鼻子吧。
通過這兩個實驗,真是收獲了不少。我不但發現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創造,就必須從小培養發現問題,并學著解決。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五
于是,我跑去問正在看報紙的爸爸,爸爸放下報紙,笑著說:“想知道答案嗎?自己去尋找吧!”
我聽了后,從草叢里捉了幾只蝸牛,再去拿了幾片大白菜葉、小饅頭……分別把他們放進一個大臉盆里,蝸牛們爬向了菜葉,其它食物碰都不碰一下,不久,菜葉就被吃成一個又一個洞。這下,我斷定蝸牛是害蟲了。
接下來做下一個實驗了,我把一只蝸牛捉在手中,想摸一下蝸牛的吸盤,可是手碰都沒碰到,它就縮進殼里去了,我有些灰心。突然,腦中有個想法冒了出來:為何不直接把它的肉取出來呢?于是我拿來一塊石頭,把蝸牛的殼砸碎,小心翼翼地抽出那塊肉,用手一摸,黏糊糊的。原來,這就是蝸牛爬行時為什么能留下白色的東西,這些東西是起到潤滑作用的粘液,由于蝸牛是軟體動物,在比它粗糙的表面上爬行,必須有潤滑劑才能讓它的'身體不受到傷害。
這次的觀察,讓我發現了。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六
從我小時候起,我就喜歡一些花草和一些小動物。“太好了,我終于有了一個小伙伴!”這個小家伙不是人類,而是一只蝸牛。我父親去旅行時帶回了幾只小蝸牛,我一天都離不開它們。
一天,我把蝸牛放在卷心菜葉上。我突然看到蝸牛爬行時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線。由此,我想到了許多問題:為什么爬行會留下一長串?蝸牛是有益的昆蟲還是有害的?蝸牛的眼睛和鼻子在哪里?這一系列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實驗證明了一切。因此,我計劃做一個實驗來找出這些問題。
"為什么它爬行時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先拿了一片卷心菜葉,把蝸牛放在卷心菜葉上,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蝸牛,只是想看一看,它就回去了。沒門。我只能痛苦地放棄我的'愛,所以我用一塊小石頭打碎了蝸牛殼。有一種顆粒狀的東西,是蝸牛的分泌器官。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首先我把菜葉和饅頭放在蝸牛面前,然后我會看到蝸牛往哪個方向爬。它沒有看饅頭就直接去了菜葉。這表明蝸牛是害蟲。
蝸牛的大觸角是眼睛,小觸角是鼻子。
通過這三個實驗,我發現了。它也教會了我,無論你做什么,你都必須仔細觀察,仔細思考。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七
星期天的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到后門外,擺弄著外公的“寶貝花草”。忽然,我看到一只蝸牛緩緩爬上了葉子。“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一條長長的線?”一連串的問號便在我的腦里浮現。
我跑進屋,問正在看報的爸爸,爸爸笑著說:“你既然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么不親自實驗呢?”“對呀!我怎么沒想到呢!”于是,我決定實驗一番。
“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采取“用各種食物實驗烏龜的方法”來測驗蝸牛。我先找來白菜葉子、饅頭、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幾只蝸牛,分別編了號,把它們放在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們餓極了,爬向自己喜歡的食物,只是每只蝸牛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嚼了起來,不大一會兒,白菜葉便給吃完了,這下判定,蝸牛是只大害蟲。
接著,我又進行了第二個實驗:“蝸牛爬行為什么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我先把它抓到高處,等它頭伸出來,過了一會兒,它的頭伸出來了,我馬上跑過去,捉住它,可是,它的頭立刻縮起來了。我就賭氣地把蝸牛丟在一旁,這時,爸爸走了過來說:“你現在做事都不有信心,長大以后,怎么能有所作為呢?”我聽了這話,就拿起一塊尖石,把蝸牛殼給撞破了,把肉摸了出來,只見下面粘糊糊的,隱約還有小粒的東西,這是它的腳,那粘糊糊的是蝸牛的排泄物,它有助蝸牛的爬行。
通過這一連串的實驗,真是受益匪淺!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并學著解決問題。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八
一天下午,天氣非常悶熱。我在陽臺上擺弄著爸爸的心肝寶貝——蘭花。我看著看著,突然發現一只蝸牛爬上一片葉子。
從那時候,我就開始想,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爬行是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我叫爸爸開電腦,查了查那兩個問題,我就照著他的方法來做。
我把白菜、饅頭、蚊子等分別放在捉來的幾只蝸牛面前,大概他們都餓了,都分別爬去自己喜歡的食物上去,只見蝸牛們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吃了起來。一會兒工夫,蝸牛們把白菜葉子都吃光了,這樣,我就懷疑蝸牛是害蟲。為什么蝸牛爬行時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這個問題我先用一片葉子把蝸牛引出來,然后用手輕輕地往手部下面一摸,沒想到頭立刻縮回去,這可怎么辦呢?我有點兒灰心,我想了想。用一塊石頭輕輕地把蝸牛的殼砸碎,取出蝸牛的身子,用手一摸發現一個顆粒狀的東西,通過翻書、查閱字典,我知道那是蝸牛的.腳,那條長長的細線是蝸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蝸牛爬行。
我不但發現了,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留心觀察,處處皆學問。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十九
周末,我一大早起來就出去散步,突然我看見了一只可愛的小蝸牛。
它的身體很柔軟,兩根觸角也很長,觸角上有兩個小眼睛,讓它能看清道路,撞不到墻上。長觸角的下面還有兩根短觸角,是用來探索食物的'。它的殼很硬,像一個海螺,上面有許多美麗的花紋。
我輕輕地跟在小蝸牛的后面看它有什么特點,只見蝸牛背著一個重重的殼慢慢地向前爬著,保持著身體的平衡。我看到它爬過的地方有一道白線,我很好奇,就跑過去問媽媽:“為什么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道白線呢?”媽媽說:“你還是自己查一下資料吧!”
到了晚上,我就去書柜里拿出一本《科學神話》,從書中我查出了蝸牛是因為它的腹足很柔軟,所以它爬行的時候會分泌出一種粘液,這種粘液能保護蝸牛的腹足,還可以幫助它爬行。怪不得蝸牛能在刀刃上爬行,還能在特別粗糙的表面上爬行呢!原來,小小的蝸牛蘊藏著這么多的秘密呀!
那天,我觀察到了蝸牛,也發現了。以后,只要我們走到大自然中去,就會發現更多動植物的奧秘。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二十
發現!發現!世界上很多很多讓你去發現的東西,讓我們來探索一下昆蟲世界的秘密。
蝸牛,是一種很常見的爬行的昆蟲,你知道它為什么叫蝸牛嗎?因為,它的觸角特別像牛角。它身上背著圓圓的殼,它的殼是用來遮風避雨用的。非常討人喜愛。蝸牛回家靠的是什么呢?我今天就是為了發現這個秘密的。
“嘩啦啦——嘩啦啦——”天上下起了豆大般的雨點兒,雨像斷掉的珠子嘩啦啦的下了個不停,雨點兒像青蛙在地面上跳動著,雨水滋潤了小草,小草挺直了腰。雨水打濕了土地,土地不像以前那樣的干燥。雨水打擊著小花,讓小花垂頭喪氣,無法高傲的仰著那樣高傲的頭。
就在這時蝸牛卻探出了頭來與自己的同伴在墻壁上互相于耍,我和我的小伙伴打著雨傘,來到了草地用夾子,夾起了幾只蝸牛放了盒子里臉上入出了喜悅的神情,我們一路小跑,穿過草地,穿過石頭地,穿過大樹,終于,回到了家。
我與小伙伴把雨傘放在了地上,一路飛奔來到了我的房間,我們開起了燈,把盒子給打了開,蝸牛靜靜的待在里面一動也不動,我們用夾子把鍋牛們一個又一個的夾了出來,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聚成了一團我往它們的身上噴灑了一些水,它們小心翼翼的探出了頭來,探出頭來,又懶懶的伸了一個懶腰。我跟小伙伴商量,讓它們自己爬吧!我的小伙伴同意了。蝸牛們爬來爬去,玩累了又回到剛剛開始的地方歡聚一團,休息了。
就在這時我和我的小伙伴拿起了放大鏡望了又望;蝸牛們到底是怎么樣回到原來的地方的呢?我們望了又望,還是沒有發現什么東西,30分鐘以后還是沒有什么新發現。我用手一摸桌子,桌了上粘糊糊的。我再一次利用反光一看,啊!是粘液。哦我知道蝸牛是怎么回來的了,原來蝸牛是利用粘液爬回來的,那喜悅的心情,使我跳了又跳,是讓我多們的喜悅,雨漸漸的小了,小花抬起了高昂的頭,比之前要神氣的多了。
我堅持不懈。終于,知道蝸牛是怎么爬回來的了,只要發現探索,就可以發現。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二十一
雨后,幾只蝸牛在花園的花草上爬著。我看到了這幾只蝸牛,腦袋里頓時竄出一個大問號。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粘乎乎的線。
于是,我決定自己來研究這兩個問題。我順手抓了幾只蝸牛放在地上,并且還放了幾張白菜葉,和一些小昆蟲在地上。它們聞到了白菜葉的味道,從它那殼里探出頭來,向白菜葉爬去,不一會兒,幾片白菜葉被它們啃光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鍋牛是害蟲。
然后我又開始研究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留下一條粘乎乎的線了。我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得用“殘忍”的辦法,于是我一腳踩碎了蝸牛的外殼,蝸牛的肉露了出來。我拴了一根小木棍,將蝸牛的肉給挑開。只見在那肉上面有許多吸盤大小的孔,在那些孔里,還有像鼻涕一樣惡心的粘液。這下子我可全明白了,原來蝸牛是通過身上的吸盤發出的粘夜。
我通過自己的`實驗發現了,我知道了,大千世界的奇妙萬萬千千,我們要學好科學知識,要更加了解大千世界。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二十二
雨淅淅瀝瀝下了好幾天,地上、墻上都濕了。終于等到了雨停的一天。我懷著愉快的心情出去散步。看見了遠處墻角邊上有一個小東西在動。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只蝸牛。我特高興,看了好一會兒,一個念頭在我心底油然而生。蝸牛到底是吃什么的呢?為了這個發現我靈機一動,想要證明這個結果是否真實,于是,我決定做一次實驗。正當我想捉蝸牛時,咦?怎么不見了?!原來是趁我在思考時爬到上面去了。我一鼓作氣,捉了好幾只回家。
我把蝸牛們放在一個大盆子里。經過非常嚴格的挑選選出的四種食物,分別是:肉、嫩葉、青菜、落葉。把不同食物放在不同的角落里,可蝸牛們紋絲不動,一點兒都不配合我的實驗。于是,我猜想蝸牛們還沒習慣它的新家,得讓他們適應一下。第二天,我興沖沖的跑到陽臺上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蝸牛大部分都在吃青菜,而一小部分則在落葉下休息。過了好長時間,蝸牛們全部回到落葉底下休息了。因為它們已把那當成它們共同的家。用目光掃遍全盆,當我的目光落在盆子的一角時,發現肉上根本沒有一只蝸牛。我很奇怪,難道蝸牛不吃肉?接著,我又做了一個實驗。每天都減少一點兒青菜,看看蝸牛會不會去吃肉,可蝸牛還是吃著青菜,到了青菜沒有時,蝸牛們只好去吃嫩葉。嫩葉也沒有時,它們又去吃落葉,可始終不去吃肉。它們難道是食草動物?帶著這個問題我去書中查找。原來蝸牛真的是食草動物!齒舌知利于吃綠色植物。我把這個發現告訴了老師,老師讓我去做更多的實驗。目前我已經做了好幾個蝸牛的實驗。你也不要閑著,也去做做實驗吧,你會發現許多奇妙的東西。
大自然中的萬物十分奇妙。只要我們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就會發現更多不為人知的美。
發現蝸牛的秘密(實用23篇)篇二十三
一天下午,天氣非常悶熱,我在陽臺上擺弄著爸爸的“心肝寶貝”――蘭花,突然便看見一只小蝸牛爬上一片葉子。“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蝸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兒?”這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于是我決定自己去做一做實驗,弄清楚這幾個問題。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先把白菜、饅頭、蚊子等分別放在抓來的幾只蝸牛面前,他們大概都餓了,爬向自己喜愛的食物上去,只見蝸牛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吃了起來,對別的食品聞也不聞,不到一頓飯的工夫,蝸牛把白菜葉子吃光了,這下可以判定:蝸牛是害蟲。
“為什么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這個問題我先用一片葉子把蝸牛的引出來,然后用手輕輕地往頭部下面一摸,沒想到頭立刻縮回去了,這可怎么辦?我有點兒灰心了,這時爸爸向我走來,對我說:“怎么,這么一點小事就灰心啦!虧你長大還想當科學家呢?”我被爸爸這么一“激”又來勁了。一個辦法從腦海中閃過。“有了,有了!”我手舞足蹈地叫起來。我用一塊小石頭,輕輕地把蝸牛的殼砸碎,取出蝸牛的身子,用手一摸發現了一個顆粒狀的東西,通過翻書、查閱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蝸牛的腳,那一條長長的細線是蝸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蝸牛爬行。
“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兒?”我按照前一部方法,把一片白菜葉子放在地上又抓來一只蝸牛,這只蝸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讓我看見了它的眼睛、鼻子、蝸牛的大觸手和小觸手,大觸手是眼睛,小觸手是鼻子。
通過這一連串實驗,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并學著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