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的編寫可以通過參考其他教師的教案或相關的教學資源來獲取靈感和借鑒經驗。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小班教案的編寫技巧和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一
1.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觀察植物生長變化。
3.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照相機,種植地。
西紅柿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有幾片葉子?請小朋友數一數。
你發現了什么?
你發現了什么?
地上為什么會有裂紋?
我們應該怎樣做?
小結:給西紅柿澆水,就像小朋友們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你發現了什么?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勢利導地進行隨機教育,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于幼兒,使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細心觀察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及時給予支持、合作、引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實施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二
星期天,媽媽帶我到菜市場買了一包西紅柿種子,它們一個個圓一滾滾的,張著個大腦袋好像在對我說:“快點把我種進土里,給我喝水,我渴死啦!”
一個月過去了,它已經霸占了整一根木棍,準備開花了。在最頂上的一片葉子上,有一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漲的像要裂開了一樣,馬上要開花了,我蹲著在它周圍轉了一圈,發現了一株已經綻放的花兒,我開心地唱起了歌,聽說唱歌也可以加快植物的生長,一旁籠子里的八哥也被我吵得受不了,“你厲害你來唱啊!”我對八哥說,“嘎嘎!”好吧!我只能甘拜下風。閑話不多說,言歸正傳,看到那最大的那朵花了嗎?上面已經長出了一個西紅柿,說它是西紅柿,可一點都不紅啊?罷了,干脆叫“小青柿”吧!不幾天,一個個“小青柿”變成了小紅柿子,哈哈,既然紅了,總該給我些回報吧。
我喜歡觀察事物,我更喜歡探求其中的奧秘。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三
選擇認識黃瓜這個活動,一方面,考慮到班級里有很多孩子都不太愛吃蔬菜,有的孩子一碰到蔬菜就作嘔的樣子,吃到最后弄來弄去也只好作罷。我想通過活動讓孩子們來認識蔬菜,喜愛蔬菜。另一方面,比較適合現在的季節,黃瓜大量上市的季節。孩子們在家里、幼兒園里也常能吃到,有一定經驗。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寬松、愉快的環境之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提供一人一條黃瓜這樣直觀生動的展現便于幼兒園觀察。對于黃瓜的特點,我也用一首有趣的兒歌來概括,朗朗上口。小圖譜的運用也使幼兒的思路更清晰,但如果能有些美感就更好了。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通過摸、聞、嘗多感管參與,從外往里的觀察黃瓜。
回顧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興趣特別高,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師生間的互動效果非常好。最后,以品嘗黃瓜結束活動,幼兒情緒更高了,吃著香香的黃瓜還和同伴交流著,黃瓜咬上去的清脆聲音,更能深刻體會到蔬菜的營養價值。本次活動還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此次活動總體來說內容過多了,最后一環節其他的蔬菜有些顯得多余。另外在“觀察黃瓜”環節,雖然提了一些讓孩子去探索發現的具體要求,但是,在幼兒觀察后,我還是有些急于告知結果,沒有讓孩子充分的表達,我就自己說了。其實,對于孩子發現的黃瓜各種特征,可以再深入些,比如講到刺,可以請孩子們一同來摸摸感受一下,講到長長的,可以用黃瓜來和手臂比比長短。這樣孩子們一定更樂意學習,還能培養幼兒有序觀察有外往里。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課,不容易啊。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四
活動目標:
1.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觀察植物生長變化。
3.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照相機,種植地。
活動過程:
西紅柿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有幾片葉子?請小朋友數一數。
二、繼續觀察西紅柿(第二周)。
你發現了什么?
三、觀察西紅柿(第三周)。
你發現了什么?
地上為什么會有裂紋?
我們應該怎樣做?
小結:給西紅柿澆水,就像小朋友們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四、觀察西紅柿(第四周)。
你發現了什么?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勢利導地進行隨機教育,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于幼兒,使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細心觀察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及時給予支持、合作、引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實施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五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紅柿的.特征,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2、知道吃西紅柿對身體有好處。
3、體驗并享受科學觀察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重難點:
重點: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紅柿的特征,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2、知道吃西紅柿對身體有好處。
難點:
1、知道吃西紅柿對身體有好處。
2、體驗并享受科學觀察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西紅柿。
2、知識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身邊的物體特征,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導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我把它藏在了一個謎語里面。
謎語:圓圓臉兒像蘋果,又酸又甜營養多,可以做菜吃,又能當水果。
師:小朋友們,你們猜猜老師的這位朋友是誰呢?
幼:自由舉手回答。
師:西紅柿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番茄”。
(二)第一次觀察,運用感官感知西紅柿的外部特征。
2、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并請幼兒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3、師幼共同小結,西紅柿的外部特征。
4、教師小結:西紅柿是圓圓的,它有紅紅的身體。用手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聞起來有一點點西紅柿的香味。
(三)第二次觀察,感知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2、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并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3、師幼共結,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師:西紅柿肚子里面藏了些什么?
師小結:西紅柿有一層薄薄的果皮,肚子里有幾個不同形狀的小房子,每個房子里面都有籽,還有汁,聞起來有西紅柿的味道,吃起來酸酸甜甜的。
(四)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
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都喜歡吃什么蔬菜和水果呢?為什么喜歡吃?
幼:幼兒舉手自由回答。
師小結,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
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西紅柿炒蛋當菜吃,又酸又甜營養多。
(五)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西紅柿,多吃西紅柿有助于身體健康。結束課堂。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六
我有兩顆可愛的`西紅柿。它們的身體綠油油的,上面的花開的黃燦燦的,成熟之后就變得紅紅的了。你別看它現在挺精神的,它可是我從“小菜鳥”開始培養的呢!
10月1日那天,我把兩粒西紅柿種子放到土里面。從此我每天都細心地照顧它,每天還都澆水。過了一星期,第一顆小綠芽居然冒了出來,隔了一天,第二顆居然也冒了出來。我等啊等,終于等到這兩顆小綠芽長出了小葉子。
兩棵小綠芽越長越大,一個盆子都快容不下了,我決定給其中一顆換一個盆。這樣它們都住上了“單間”,生長得更快了。
住上“單間后”,兩顆西紅柿慢慢地長出了更多的葉子,上面的花也越來越漂亮了。
我在給西紅柿澆水的時候,我發現第一顆西紅柿長出了一顆又圓又綠的小球球,我高興地大喊,媽媽你看,媽媽說“這是西紅柿的果實。”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七
西紅柿種下了幾個星期,小苗便長出來了,等它長到了課桌那么高的時候,姥姥把藤纏繞在一根木棍上,怕承受不住結出的西紅柿。
過了5天,二個玫瑰花瓣大小的小西紅柿長了出來,翠綠色的朝太陽的一面微微發亮,很是好看。我看了以后,高興極了。
那天,我看見了西紅柿便想:西紅柿一定會長得很快的。果然,等我第二次去姥姥家時,已經有許多的西紅柿了。還有一個西紅柿成了橙色的呢!那微微發亮的一面,十分美,讓我想起了巧克力。
等我再去姥姥家時,已經有好幾個紅的了,我輕輕地摘下一個,洗了洗,一嘗,酸溜溜的:“好好吃呀”我說著,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接下來的幾天,不斷的有西紅柿變成紅色。我想:今年,姥姥家的西紅柿真是大豐收呀。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八
星期天,媽媽帶我到菜市場買了一包西紅柿種子,它們一個個圓一滾滾的,張著個大腦袋好像在對我說:“快點把我種進土里,給我喝水,我渴死啦!”
媽媽回到家,把種子種進土里,澆上半杯水,這時,高傲的種子才心滿意足。
我每天都到陽臺上玩,玩會的時候也不時看看它的生長情況,今天我發現“太老爺”居然發芽了,就像一個猶豫許久的人伸出了雙手。新葉子原先是嫩綠的,現在有些嫩一紅了,可最近幾天我發現它突然停止生長了,怎么辦怎么辦,小西紅柿連花都沒開就要掛了啊!怎么辦!我帶著這個問題走到陽臺,啊!它生藤了,我用周圍的小木棒一精一心地給它做了個架子,并把它繞上去幫助它一步一步慢慢爬,看到這一“功勞”,我開心地上揚嘴角,笑了。
一個月過去了,它已經霸占了整一根木棍,準備開花了。在最頂上的一片葉子上,有一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漲的像要裂開了一樣,馬上要開花了,我蹲著在它周圍轉了一圈,發現了一株已經綻放的花兒,我開心地唱起了歌,聽說唱歌也可以加快植物的生長,一旁籠子里的八哥也被我吵得受不了,“你厲害你來唱啊!”我對八哥說,“嘎嘎!”好吧!我只能甘拜下風。閑話不多說,言歸正傳,看到那最大的那朵花了嗎?上面已經長出了一個西紅柿,說它是西紅柿,可一點都不紅啊?罷了,干脆叫“小青柿”吧!不幾天,一個個“小青柿”變成了小紅柿子,哈哈,既然紅了,總該給我些回報吧,媽媽,西紅柿大餐,快點!
我喜歡觀察事物,我更喜歡探求其中的奧秘。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九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紅柿的特征,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2、知道吃西紅柿對身體有好處。
3、體驗并享受科學觀察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重點: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紅柿的特征,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2、知道吃西紅柿對身體有好處。
難點:1、知道吃西紅柿對身體有好處。
2、體驗并享受科學觀察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西紅柿。
2、知識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身邊的物體特征,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導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我把它藏在了一個謎語里面。
謎語:圓圓臉兒像蘋果,又酸又甜營養多,可以做菜吃,又能當水果。
師:小朋友們,你們猜猜老師的這位朋友是誰呢?
幼:自由舉手回答。
師:西紅柿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番茄”。
(二)第一次觀察,運用感官感知西紅柿的外部特征。
2、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并請幼兒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3、師幼共同小結,西紅柿的外部特征。
4、教師小結:西紅柿是圓圓的,它有紅紅的身體。用手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聞起來有一點點西紅柿的香味。
(三)第二次觀察,感知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2、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并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3、師幼共結,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師:西紅柿肚子里面藏了些什么?
師小結:西紅柿有一層薄薄的果皮,肚子里有幾個不同形狀的小房子,每個房子里面都有籽,還有汁,聞起來有西紅柿的味道,吃起來酸酸甜甜的。
4、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
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都喜歡吃什么蔬菜和水果呢?為什么喜歡吃?
幼:幼兒舉手自由回答。
師小結,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
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西紅柿炒蛋當菜吃,又酸又甜營養多。
5、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西紅柿,多吃西紅柿有助于身體健康。結束課堂。
活動反思:
對于此節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下面簡單的講述下自己對于此節課的反思:以謎語導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發幼兒的興趣,但是,提問幼兒謎底是什么的時候,幼兒未能正確的猜出謎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導幼兒正確的猜出謎底。課堂氛圍師幼互動活躍,幼兒能大膽的舉手回答,講述自己在對西紅柿觀察中的發現。能讓幼兒知道西紅柿的內外部特征及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
1.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觀察植物生長變化。
3.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照相機,種植地。
西紅柿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有幾片葉子?請小朋友數一數。
二、繼續觀察西紅柿(第二周)。
你發現了什么?
三、觀察西紅柿(第三周)。
你發現了什么?
地上為什么會有裂紋?
我們應該怎樣做?
小結:給西紅柿澆水,就像小朋友們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四、觀察西紅柿(第四周)。
你發現了什么?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勢利導地進行隨機教育,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于幼兒,使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細心觀察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及時給予支持、合作、引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實施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知道荷花、藕、蓮子的特征,以及它們是荷花的花、莖、種子部分。
2、了解它們與人類的關系,能關注水中生長的植物。
活動準備:
1、藕、荷花、荷葉、蓮蓬若干。
2、一張生長在水中的荷花圖片(包括在水下的`藕和根的部分)。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荷花、藕、蓮子的特征。
(1)出示荷花、藕、蓮子,請幼兒說說這些是什么?
(2)請幼兒仔細看看、摸摸、聞聞,說說花、藕、蓮子是什么樣子的。
(3)討論:蓮子長在哪里?蓮蓬是什么樣子的?藕是什么樣子的,它長在哪里?
出示圖片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藕是橫著長在水中的泥土里,是一節一節的;荷花謝了以后長出蓮蓬,蓮子長在蓮蓬里。荷花、藕和蓮子是一棵植物上的花、莖種子。
(4)討論:荷花什么季節開花?它最喜歡什么?如果沒有水它會怎樣?
(荷花最喜歡水和高的溫度,夏天溫度高,荷花夏季開花,荷花是生長在水中的植物)。
2、引導幼兒討論荷花與人們的關系。
(1)人們用藕、荷花、蓮子可以干什么?
(2)你喜歡荷花嗎?為什么?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二
接手小班的孩子們時,必須要帶孩子們熟悉一下他們要生活的地方,畢竟越是熟悉的環境,孩子們才會越有安全感。今天小魚哥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帶初進小班的小朋友學會觀察環境。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熟悉幼兒園環境。
2,讓小朋友認識幼兒園各類負責老師以及衛生老師和餐廳師傅。
3,讓小朋友們了解幼兒園不同地方的人與小朋友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1,事先計劃好帶孩子們參觀的線路,最好是一路走下來,不要有重復的地方。
2,事先與其他的部門負責人打好招呼,讓他們做相應準備,給新來的小朋友們一個最熱情的歡迎。
活動過程:
1,先把孩子們帶到戶外,讓孩子們先看到戶外設施,從他們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
2,再按順序進入各種活動室等等,并讓孩子們逐一地了解一下一些基本的設施和設備,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讓小朋友們去感受一下這些設施設備,尤其是活動室里的。
3,重點的`地方是在廚房。一定要讓孩子們認識廚房的叔叔和阿姨,這樣,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就知道找誰吃東西,而不是隨便就接受其他人給的食物。
4,最后就帶孩子們到老師辦公室,以及團長室,讓孩子們認識其他的老師和園長,并讓孩子們學會禮貌用語,見到他們時要說您好。
活動總結:
對于剛進入幼兒園環境的小朋友來講,環境的陌生給他們增添了許多恐懼,如果老師能主動帶小朋友們集體參觀一下,不僅會讓小朋友們快速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還加深了對環境的了解,自然就減弱了恐懼感。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三
1、通過觀察、操作的特征。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1、三角形圖形、畫點的底圖、水筆、三角形組合的掛圖、教室周圍布置三角形的實物。
2、正方形的蠟光紙、剪刀、膠水、圖畫紙。
1、導入: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圖形寶寶嗎?
2、出示三角形,讓幼兒說出三角形的名稱,然后讓幼兒找出教室周圍與三角形相似的實物。
3、提出問題:“你怎么知道它們是和三角形寶寶一樣的圖形?”引導幼兒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邊,體會三角形的外形——三個角,三條邊。
4、出示三角形組合的掛圖:
1)引導幼兒找出掛圖的圖案都是三角形組成的。
2)請幼兒說說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組成的。
5、出示左圖,請幼兒用直線與點連接起來成三角形。
6、老師與小朋友一起講評連接三角形的情況。
7、剪貼花: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花是用什么圖形粘貼的。
2)提出問題:沒有三角形的蠟光紙怎么辦?(引導幼兒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進行粘貼。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初步會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2、知道飯前、便后,手臟時要洗手。
3、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講衛生。
4、初步了解洗手的小常識。
活動過程:
一、集中觀看手偶表演,幫助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戲導入:出示小老鼠手偶,激發幼兒觀看手偶表演的興趣。
教師伴老鼠:“哎喲,哎喲,我的肚子疼死了。”
提問:小老鼠怎么了?它為什么肚子疼呀?
2、播放課件《不愛干凈的小老鼠》,讓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提問:
1)、小老鼠為什么會肚子疼啊?
2)、小老鼠以后在吃東西前它應該怎樣做,肚子就不會疼了?
(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手上有許多的臟東西,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引導幼兒聯系自己的實際,請幼兒說一說我們在什么時候還應該洗手呢?
小結:我們要在吃飯前,大小便后,手臟時一定要洗手。
二、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出示課件《示范洗手》,幼兒了解洗手的方法。
2、教師講述并示范正確洗手的方法。
3、播放兒歌《洗手》,幼兒邊說邊模仿洗手的動作。
1、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把你們的小手用水洗的干干凈凈的呢?”
2、幼兒伴隨兒歌一邊操作。
課外小結:
活動重點是教會小朋友們飯前便后都要洗手,養成好習慣。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五
活動目標:
1、知道荷花、藕、蓮子的特征,以及它們是荷花的'花、莖、種子部分。
2、了解它們與人類的關系,能關注水中生長的植物。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藕、荷花、荷葉、蓮蓬若干。
2、一張生長在水中的荷花圖片(包括在水下的藕和根的部分)。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荷花、藕、蓮子的特征。
(1)出示荷花、藕、蓮子,請幼兒說說這些是什么?
(2)請幼兒仔細看看、摸摸、聞聞,說說花、藕、蓮子是什么樣子的。
(3)討論:蓮子長在哪里?蓮蓬是什么樣子的?藕是什么樣子的,它長在哪里?
出示圖片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藕是橫著長在水中的泥土里,是一節一節的;荷花謝了以后長出蓮蓬,蓮子長在蓮蓬里。荷花、藕和蓮子是一棵植物上的花、莖種子。
(4)討論:荷花什么季節開花?它最喜歡什么?如果沒有水它會怎樣?
(荷花最喜歡水和高的溫度,夏天溫度高,荷花夏季開花,荷花是生長在水中的植物)。
2、引導幼兒討論荷花與人們的關系。
(1)人們用藕、荷花、蓮子可以干什么?
(2)你喜歡荷花嗎?為什么?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六
1、能仔細認真的觀察毛豆,認識毛豆的主要特征。
2、嘗試大膽講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毛豆,碟子若干。
1、請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猜一猜老師裝在盒子里的“神秘禮物”
(1)你摸上去什么感覺?猜猜是什么呀?
(2)毛豆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顏色呀?(綠色或黃色)。
1、摸一摸:
毛豆的衣服摸上去有什么感覺?(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毛茸茸”)。
2、剝開毛豆莢后觀察脫掉衣服的感覺:
幼兒剝毛豆,注意剝下的豆莢不亂仍,放在碟子里,若有幼兒剝碎,請大家說說剝毛豆的好方法。
(1)觀察殼:先來看看毛豆殼里是怎么樣的?有什么?(觀察后放入碟子)。
(2)觀察毛豆:一個毛豆夾里邊有多少?像什么?
教師:一個夾子里邊住了三個毛豆娃娃,你那里有幾個呀?
(請幼兒邊數邊說)。
(鼓鼓的,胖乎乎的,光滑)。
(4)看一看,毛豆娃娃身上有什么?
(這是毛豆娃娃的肚臍眼,就和你的肚臍眼一樣)。
3、知道毛豆有營養,但不宜多吃:
教師:看到它們胖乎乎的樣子,我好想嘗一嘗它是什么味道的,你吃過毛豆嗎?
是怎么燒的?什么味道的?(幼兒自由說自己的看法)。
4、教師:毛豆盡管不好看,但是很有營養的,含豐富的鈣和蛋白質,但是毛豆不能多吃,
吃多了會消化不良,會肚子疼,拉肚子。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七
活動目標:
1.嘗試兩人、三人合作平移走"大鞋",發展幼兒平衡能力及互相協作的精神。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小組循環的"大鞋"游戲,充分體驗合作運動的愉悅。
活動準備:
用木版和寬牛筋自制的"大鞋"若干雙,可供兩至三個幼兒一起玩,大鞋上分別寫有數字1、2。
活動過程:
1.兩人合作"走大鞋"。
第一次嘗試。
2.幼兒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分別選擇一雙"大鞋"進行合作"走大鞋"的嘗試教師巡視觀察,注意發現幼兒在嘗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兩人邁步不協調步速不一致等,并引導幼兒積極探索。
3.幼兒說說自己走得怎樣?如何才能走得更好?可以用動作配合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師幼共同總結"走大鞋"的好方法,即動作要領:后一名小朋友扶著前一名小朋友的肩膀;走的時候先出有數字1的鞋,再出有數字2的鞋,同時兩人一起喊"1、2,1、2,……"的號子。這樣就不會摔倒,兩人才能協調一致地向前走。
第二次玩"走大鞋"的游戲。
(1)在《踏浪》樂聲的伴奏下,幼兒再次玩"走大鞋"的游戲。
(2)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與幫助。
(3)請合作走大鞋成功的幼兒展示,并鼓勵幼兒進行創新。
二、三人合作走大鞋品嘗到成功滋味的、身體平衡能力較強的三名幼兒自由組合走大鞋,方法同兩人走,只是難度有所增加,三人必須密切配合、步調一致才能走好。
1.在老師、生活老師的提醒下按秩序入廁,不擁擠,大小便入便溝。
2.在老師、生活老師的提醒下有秩序地盥洗,不玩水,洗好后關緊水龍頭。
1.提醒幼兒進餐時小聲說話.。
2.把餐盤放在指定位置。
3.餐后在老師、生活老師的`指導下擦嘴、臉,漱口。
2.積極參加餐后游戲。
12:00-2:30午睡要求:
1.拖好鞋子擺好,脫下外衣、褲子疊好放在指定的地方,然后安靜入睡。
2.安靜入寢,不玩棉被、草席,不影響同伴。
3.嘴里愛叨念,睡前愛動手動腳,東看西瞧的小朋友,都屬于午睡習慣不良,請各位家長協助老師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2:30-3:00起床要求:
1.起床后,在生活老師的幫助下穿好衣服、穿好鞋子,將拖鞋放回鞋架上。
(孩子的衣服、褲子、鞋子要簡單,容易穿脫,在家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有一位懶惰的媽媽就會有一位自理能力較強的孩子。)2.在老師提醒下吃點心、喝水。
3:00-3:30吃點心要求:
請幼兒安靜地進餐保持桌面地面干凈。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活動中,走得很認真,玩的很開心。游戲提高了幼兒的平衡能力,使幼兒體會到了合作運動的愉悅,也增進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6、小班游戲活動水果找朋友(觀察力及認知的匹配)教案反思。
游戲目標:
1、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認知的匹配。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游戲準備:
1、購買好4種以上水果若干(如蘋果、梨、香蕉、桔子等)。
2、果盆4個。
3、水果獎章數個。
游戲過程:
1、出示蘋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貼有蘋果、梨、香蕉、桔子圖案的果盆各一個。
3、讓幼兒自選一個水果,跑到相應的果盆前將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
4、每次都放對的幼兒獲得水果獎章一枚。
指導重點:
1、根據實物水果的形狀、顏色與果盆上水果圖案進行認知匹配。
2、讓幼兒學說水果名稱。
游戲反思:
部分幼兒能較快的根據指令拿取水果進行比較,但是語言表述能力較弱,大多需要教師引導才能拼湊出完整的話。部分幼兒活動較被動,不愿意在集體面前展示,少數幼兒積極。通過互動和觀察,發現大部分幼兒能找到顏色一樣的水果、形狀一樣的水果、大小不一樣的水果。幼兒對吃水果感興趣;大多能完成涂色任務。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八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班級:小班
活動準備:桔子若干,彩盒一個(里面放著桔子)
活動過程:
1、彩盒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問誰知道里面放的什么?
教師描述桔子的特征,并請一名幼兒摸出桔子,啟發幼兒說出名稱。
2、幼兒每人拿一個桔子進行觀察,教師提問:
a、看一看桔子什么樣子?(圓圓的,扁扁的)
b、桔子皮是什么顏色?(桔紅色)
c、摸一摸有什么感覺(軟軟的,不太光滑)
d、聞一聞桔子有什么味道?
e、想一想桔子怎樣吃(桔子剝了皮才能吃)里面什么樣子?桔子瓣象什么?
f、嘗一嘗桔子什么味道?讓幼兒品嘗桔子,啟發幼兒說出桔子又酸又甜。
3、教師小結桔子的特征:桔子是扁扁的、圓圓的,是桔紅色的.很香。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有的有核,味道又酸又甜,桔子皮能作藥材。
4、啟發幼兒說一說還吃過哪些水果?桔子是什么季節的水果?
總結分享:
教師用桔子皮進行拼擺造型,請幼兒觀察。
活動評價:桔子是幼兒較熟悉的水果,若僅通過語言來表達它的特征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但借助于實物再通過語言表述桔子的顏色、味道、形狀等特點,使幼兒不僅從感官上了解了桔子,也使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活動名稱:“魔水”畫畫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班級:小班
活動準備:橘子一個 棉花棒數根 白紙若干 蠟燭若干小碟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剝橘子
讓幼兒動手剝橘子,將橘子汁擠在小碟子里
二、作畫
1、讓幼兒用棉花棒蘸橘子汁,在紙上畫簡單畫。
2、畫干后再把畫紙放在蠟燭上烘烤,這時紙上的圖案就顯出來了。
總結分享:
在教師烘烤畫的過程中讓幼兒分享畫面的變化。
活動評價:
通過作畫讓
幼兒了解桔子的另一個特點:它的汁還可以作畫,從而激發幼兒對作畫的興趣;在烘烤的過程中幼兒也了解了烘烤的技巧雖然幼兒不能做這一工作, 但他知道經過烘烤桔子汁可變顏色。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十九
認識荷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荷花在夏季開放,欣賞荷花的美麗。
請家長利用假日帶領幼兒到公園欣賞荷花。
1、教師請幼兒說說假日里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樣的?好不好看,香不香?引起幼兒對于荷花的興趣。
2、觀察荷花。請幼兒觀察圖片,說說荷花是什么顏色,花朵像什么?荷葉像什么?
3、教師總結,夏天的時候荷花開了真是好看。
4、觀察蓮蓬。教師出示蓮蓬,告訴幼兒蓮子寶寶就藏在蓮蓬里,請幼兒來找一找。
——蓮蓬像什么?蓮子都藏在蓮蓬的什么地方?
——嘗一嘗蓮子的味道怎樣?
5、教師總結。請幼兒將蓮子放在科學區內供大家觀察。
觀察西紅柿小班教案(匯總20篇)篇二十
活動目標:。
1、知道荷花、藕、蓮子的特征,以及它們是荷花的花、莖、種子部分。
2、了解它們與人類的關系,能關注水中生長的植物。
1、課件出示荷花、藕、蓮子(讓幼兒說說這些是什么)。
3、討論:蓮子長在哪里?蓮蓬是什么樣子的'?藕是什么樣子的?它長在哪里?(藕是橫著長在水中的泥土里,荷花的莖,是一節一節的。荷花謝了以后長出蓮蓬,蓮子長在蓮蓬里。荷花、藕和蓮子是一顆植物上的莖、葉、花、種子。)。
4、知識拓展荷花是什么季節開花?它最喜歡什么?如果沒有水它會怎樣?(荷花最喜歡水和高溫,夏天溫度高,荷花夏季開花,荷花是生長在水中的植物。
二.引導幼兒討論荷花與人們的關系。
1、人們用藕,荷花,蓮子可以干什么?
2、你喜歡荷花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