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促進良好的班級氛圍。下面是一些備受學生喜愛的大班教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和想法。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一
活動目標:
1.欣賞四川民歌《太陽出喜洋洋》,感受其歡快喜慶的音樂特點;
2.嘗試根據音樂的節奏自編游戲動作,能對輸贏結果做出敏銳的反應;
3.有兩兩合作、協商決定游戲規則和游戲玩法的意識。
活動準備:
音樂、圖片(農夫、斧頭、狼)、籮筐實物一對。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內容,激發幼兒欣賞歌曲的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的心情好嗎?你們覺得心情和天氣有關系嗎?
1.欣賞歌曲,介紹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
2.欣賞歌曲,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喜氣歡快的節奏和情緒。
3.欣賞歌曲,帶著問題:歌里唱了什么?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歌詞的理解(重點引導孩子用肩部和手腕動作來感受挑籮筐晃悠悠的感覺)。
二、熟悉歌曲內容,模仿游戲中的三個角色。
1.你聽到歌里唱了誰上山崗?他是怎么去的?(出示“挑扁擔的農夫和籮筐”)誰愿意來做一做?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扮演農夫,練習挑籮筐動作。
2.農夫手上拿把什么?(出示“斧頭”)斧頭的動作怎么做?
3.山崗上有什么?(出示“狼”)狼兇狠惡毒的樣子是怎么樣的?
三、學習音樂游戲。
2.老師示范講解游戲。
游戲玩法:
第一段:農夫出場。
第二段:斧頭出場。
第三段:豺狼出場(間奏時段猜拳并進行獎懲)。
四、樂意與老師或同伴合作,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1.單人游戲(領隊追、輸家跑、贏家不動、輸家可跑到贏家背后躲)。
2.多人游戲(領隊追、輸家跑、贏家不動、輸家可跑到贏家背后躲)。
3.雙人對抗游戲(兩人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
4.分組對抗游戲(組內協商出拳內容,兩組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
五、放松活動,同伴間互相捶背、捏肩、撓癢、打滾等六、結束:挑著砍獲的豺狼回家咯(音樂伴隨)。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二
冷假回來,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一次打擊樂的練習。熱熱烈鬧的一節課下來,有閃光點,固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師的情緒是影響孩子們進行打擊樂練習的關鍵。
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是《喜洋洋》這首傳統的樂曲。這首曲子本身是熱烈的、歡快的。孩子們第一遍聽這首曲子的時候,就忍不住想站起來舞蹈。剛開始我一味的尋求課堂紀律,沒有放開,所以固然也是帶著孩子們在拍節奏,但是總覺的少了點兒甚么。到了第二遍,我也隨著孩子們舞動起來,這個時候再拍節奏,就有了那種熱烈的氛圍。孩子們也隨著愛好盎然起來。
所以,打擊樂的練習不能只為了打節奏而打節奏,要讓孩子們喜歡曲子,然后在曲子情緒的帶動下進行節奏練習,這樣才能讓曲子不失靈魂,讓孩子們在快樂中不知不覺的學會節奏。
二、內容和節奏的選擇是打擊樂有效展開的重要基礎。
《喜洋洋》這首曲子有很多節奏譜的版本,我取它們的精華,又針對自己班里孩子的特點,進行了奇妙循環,剛開始讓能力強的孩子感受節奏的變化,幾次練習以后,我給能力稍微弱的孩子提示:在心里說著一二三四,試一試。有效循環,讓孩子們有規律可循,在曲子完成時也給能力弱的孩子成功的感覺。這是節奏樂練習的目的之一。
所以,面向班里的全體孩子選擇打擊樂的節奏和內容是很重要的。
三、幼兒常規是打擊樂練習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
這次活動接近尾聲,孩子們整齊劃一的節奏讓我感動,聽課的李園長也一個勁兒的夸班里的孩子接受能力強。感動之余,我還是覺得得益于對孩子們的常規工作抓得好。
在平時的課上課下,孩子們都知道要做甚么,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集體生活所不答應的。音樂課應當是孩子們情緒最高漲,最不輕易安靜下來的課。所以在平時的課上,我總是適時的給孩子們宣泄情緒的時間,這樣在我要求他們安靜下來的時候他們都能夠及時的安靜下來。時間長了,孩子們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上音樂課的課堂常規。不論是如何的情緒高漲,總是能在一定的時間和場合里收住自己的情緒和聲音。
這可是我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哦!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三
1.學習演奏《喜洋洋》樂曲,進一步熟悉音樂aba的結構,感受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教學打擊樂器演奏。
3.能跟著指揮的演奏樂器,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1.音樂磁帶或cd。
2.打擊樂器幼兒人手一個,具體為: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
1.創設情景,興趣引入。
2.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
欣賞后提問:你覺得這首曲子聽起來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3.分段學習表演身體動作。
教師唱a段樂曲,引導幼兒跟著音樂一拍一拍地做動作,如:拍腿、拍肩、拍頭、拍手。
教師唱b段樂曲,帶領幼兒有節奏的做拍手合攏手腕顫抖動作。
4.完整練習身體動作。
(1)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完整連貫做身體動作。
(2)幼兒獨立聽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5.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1)組織幼兒討論分組動作的方案,每組明確做一個身體動作。
(2)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相應小組有節奏做相應動作。
6.學習配器方法。
(1)教師(出示四種樂器):這是什么?可以怎樣演奏?
(2)引導幼兒練習正確的打擊樂器的動作。
7.幼兒空手練習分聲部打擊樂器教師用演奏樂器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進行徒手演奏練習。
8.幼兒看指揮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1)教師先引導幼兒看指揮拿樂器,再用擊拍指揮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擊拍。
(2)引導幼兒看教師預令提示,有節奏打擊樂器。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四
1、學習演奏《喜洋洋》樂曲,進一步熟悉音樂aba的結構,感受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教學打擊樂器演奏。
3、能跟著指揮的演奏樂器,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1、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臺。
2、幼兒座位排成馬蹄形。
3、老師帶領值日生在課前擺放樂器在椅子下面。
4、打擊樂器幼兒人手一個,具體為: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
一、復習歌曲:
殺雞宰鴨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表演唱《殺雞宰鴨》
二、分段學習表演身體動作。
1、師:快過節了,人們又是殺雞宰鴨,又是唱歌跳舞,到處呈現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讓我們伸出雙手跟著老師唱譜的節奏,一起來拍拍頭拍拍肩,拍拍我們的小手吧!
2、教師唱a段樂曲,引導幼兒跟著音樂一拍一拍地做動作(如:拍腿、拍肩、拍頭、拍手)
3、教師唱b段樂曲,帶領幼兒有節奏的做拍手合攏手腕顫抖動作。
三、完整練習身體動作。
1、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琴聲,完整連貫做身體動作。
2、幼兒獨立聽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四、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1、組織幼兒討論分組動作的方案,每組明確做一個身體動作。
2、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相應小組有節奏做相應動作。
五、學習配器方法
1、教師(出示四種樂器):這是什么?可以怎樣演奏?
2、引導幼兒練習正確的打擊樂器的動作。
六、幼兒空手練習分聲部打擊樂器教師用演奏樂器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進行徒手演奏練習。
七、幼兒看指揮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1、教師先引導幼兒看指揮拿樂器,再用擊拍指揮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擊拍。
2、引導幼兒看教師預令提示,有節奏打擊樂器。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五
1、感受《喜洋洋》樂曲歡樂情緒,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傾聽辨別能力,進一步熟知樂曲aba的結構。
3、能運用打擊樂樂器隨著音樂及指揮手勢進行演奏,享受集體合作演奏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ppt、圖譜、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增色民俗樂器:(鼓、鑔、鑼)活動重點難點: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歡天喜地貼對年,敲鑼打鼓笑開顏。(打一個節日)二、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
三、
聽辨樂句節奏,出示樂句節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
師:音樂聽完了,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師:聽得很認真,還有其他的嗎?為什么這樣分段?師:聽音樂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表達也不一樣,是的這個音樂是aba式的三段體,第一段感覺很熱鬧,像一群人在敲鑼打鼓,第二段很舒緩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開開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重復第一段)師:出示ppt,這里有兩條樂句的節奏,一條是a段的,一條是b段的,你們來聽一聽哪句是a段的,哪句是b段的?再聽一遍音樂,聽辨樂句的節奏。
幼:因為第一段很熱鬧,他的節奏很快,所以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段很舒緩,他的節奏就慢一些,所以第二條是b段的。
師:聽得很認真仔細,表達的很清楚。第一條樂句的節奏重復了幾次?我們再聽一遍音樂(播放a段)師:第二條樂句的節奏重復了幾次?我們來聽聽音樂(播放b段)師:大家這次聽得很認真,因為是aba式的三段體,所以第三段重復第一段的節奏。出示樂器和節奏型教師指示圖譜,幼兒跟隨音樂空手練習。打一下節奏呢?四、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1、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遍,請小朋友們輕輕的請出樂器下的寶寶吧!(提醒幼兒要注意看老師的指揮)2、添加三種以上增色樂器進行演奏。
五、活動延伸:自由選擇,交換樂器演奏。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六
1、在熟悉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學會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節奏。
2、引導幼兒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樂曲《喜洋洋》伴奏。
3、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1、《喜洋洋》音樂、ppt、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
2、打擊樂譜。
1、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
(1)師:我們來聽一首曲子,聽完說說這首曲子聽上去感覺怎么樣?
(2)師:這是一首很歡快、熱鬧的的樂曲,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聽辨樂句節奏,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出示樂句節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
(2)師: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
(3)師:聽音樂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表達也不一樣,這個音樂是aba式的三段體,第一段感覺很熱鬧,像一群人在敲鑼打鼓,第二段很舒緩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開開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
(4)看ppt,聽辨樂句的節奏。
(6)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表現音樂節奏型、
(8)看圖譜,配樂演奏身體部位的節奏。
3、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
(1)、出示樂器和節奏型,自主配樂練習。
(2)師:咱們用打擊樂器來演奏。
(3)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遍。
(4)師:樂隊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5)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嘗試不同的配樂方式演奏樂曲。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七
設計意圖:
1.為了增加幼兒對過年的認識,營造過年時喜慶的氣氛,讓孩子了解過年是一件很開心,很快樂的事情。
2.幼兒大班年齡特點,對音樂已經達到了會唱,會跳,會打簡單的拍子的程度我設計了這一節音樂欣賞課。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aba的結構,進一步體驗樂曲歡快的情緒。
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將表演動作轉化為身體動作,跟隨音樂進行打擊器樂演湊。
3.學習看指揮,對指揮的暗示及時正常的做出反應,保持自己的聲部在整體中的協調。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欣賞音樂,感受全曲歡快,活潑,充滿喜洋洋的氣氛。
活動難點:感知第一樂段,第三樂段與第二樂段不同。
活動準備:
1.打擊樂器:手玲,沙錘,小扣板各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哇,孩子們要過年了,真開心啊!你們過新年的時候都會干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過新年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是怎么樣?(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過新年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是很開心,很快樂。
二、完整欣賞音樂和分段學習表演身體動作。
1.完整音樂欣賞。
快過年了我們來演一個節目好不好啊?老師想到了一首很適合過新年的曲子,大家想不想聽一聽啊!(播放音樂,師做律動)。
師:大家聽完這首曲子,心里什么感受?心情是什么樣的?
小結:這首曲子聽起來很歡快,聽了之后心里感到喜洋洋的,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分段學習表演身體動作。
師:你們想不想也跟著這首歡快的曲子來做一下律動啊?
出示圖譜(一段一段的出示)。
(根據圖譜提時回答)。
我們一起看著圖譜做一遍動作好不好?
(師邊指揮邊動作,幼兒跟著做動作)。
師:小朋友們做的不錯,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來做一遍吧。
(師邊指揮邊做動作)。
第二段,第三段跟第一段一樣上。
師:很好,現在我們把這首曲子學完了,拿著第三段旋律你們有什么發現么?引導幼兒說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一樣。
師:這就是aba結構,(用字母a.b.a進行標注)。
師:好,那現在我們隨著音樂,一起完整的來一遍吧。
(師邊指揮邊做動作,幼兒一起做)。
師:剛才大家表演的很棒,那現在我們分成三組來表演一下好不好?
(幼兒分成三組并分配每組任務)。
師:大家注意一會兒看老師的指揮我會用動作,眼神來提示的孩子們明白了么?
播放音樂,教師做指揮,幼兒分組表演。
三、樂器表演。
師:哇,大家配合的太默契了,老師突然有一個想法,如果我們再配上一些樂器,那我們的表演就更棒了。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那些樂器啊?(幼兒自由回答)。
師:你們認識這些樂器么?(幼兒回答)。
出示樂器讓幼兒自由選擇,先隨音樂進行樂器表演,然后給幼兒分配任務,這一邊表演的時候,那兩組按節湊擊打樂器無音樂先來一遍,然后加音樂完整表演。
(隨音樂出場,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八
1、在活動中讓幼兒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初步學習使用日歷查找日期的方法。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1、大掛歷一本、數字卡片(12、365、31、30、28)。
2、幼兒人手一本日歷。
提問: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什么?(大掛歷)它是哪一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數字12,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個數字12與掛歷有什么關系?(一年有12個月)與幼兒一起翻看,并數數。
2、出示數字365,幼兒認讀,并猜猜這個數字是多少?它與掛歷有什么關系?(一年有365天)。
3、出示數字31,一起讀一讀,31與掛歷有什么關系?(幼兒觀察日歷)(有的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1天呢?(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4、出示數字30,方法同上,一起發現哪幾個月只有30號?
5、出示28,一起讀一讀,28與掛歷有什么關系?二月是28天。
師:我們把有31天的月稱為大月,30天的稱為小月,二月最小叫平。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這些大月小月嗎?(拳頭)。
師:老師還把這些數字編到了故事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請小朋友找找你們的日歷上還有哪些秘密呢?
幼兒尋找,鼓勵幼兒間能相互提問。(比如:星期,英語,節日、節氣等)。
老師根據幼兒的生活請幼兒學習查找日期,如六一節,九月一日等,并請幼兒介紹自己尋找日期的方法,比較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
在活動區請幼兒學習制作一本自己的精美掛歷。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九
1、在活動中讓幼兒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初步學習使用日歷查找日期的方法,大班主題:新年喜洋洋。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1、大掛歷一本、數字卡片(12、365、31、30、28)
2、幼兒人手一本日歷
提問: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什么?(大掛歷)它是哪一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數字12,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個數字12與掛歷有什么關系?(一年有12個月)與幼兒一起翻看,并數數。
2、出示數字365,幼兒認讀,并猜猜這個數字是多少?它與掛歷有什么關系?(一年有365天)
3、出示數字31,一起讀一讀,31與掛歷有什么關系?(幼兒觀察日歷)(有的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1天呢?(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4、出示數字30,方法同上,一起發現哪幾個月只有30號?
5、出示28,一起讀一讀,28與掛歷有什么關系?二月是28天,幼兒教案《大班主題:新年喜洋洋》。
師:我們把有31天的月稱為大月,30天的稱為小月,二月最小叫平。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這些大月小月嗎?(拳頭)
師:老師還把這些數字編到了故事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請小朋友找找你們的日歷上還有哪些秘密呢?
幼兒尋找,鼓勵幼兒間能相互提問。(比如:星期,英語,節日、節氣等)
老師根據幼兒的生活請幼兒學習查找日期,如六一節,九月一日等,并請幼兒介紹自己尋找日期的方法,比較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
在活動區請幼兒學習制作一本自己的精美掛歷。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
1、讓幼兒初步感受并用樂器表現民間音樂的風格,激發幼兒對民間音樂的興趣。
2、嘗試引導幼兒用各種自然物表現不同的節奏,創造性表現喜悅的節奏。
3、感受演奏活動的'快樂。
1、兒童經驗基礎:幼兒對節奏感興趣。
2、材料準備:易拉罐、(內放豆子或沙子)、筷子、杯子、碗、音樂、課件。
一、導入:
1、律動《開火車》
2、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有節奏的聲音,初步感受節奏。
3、小結:
二、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及材料表現節奏。
1、幼兒自由挑選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各種節奏。
2、鼓勵幼兒表現不同的節奏,同伴之間互相交流。
3、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表現找到的節奏。
4、小結:
三、欣賞音樂,讓幼兒嘗試集體為音樂伴奏。
1、觀看課件,欣賞音樂《喜洋洋》感受民間音樂的風格。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來用樂器伴奏,提醒幼兒跟上節奏。
3、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進行齊奏和輪奏。
4、集體面向大家演出打擊樂:《喜洋洋》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演奏活動,表達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同伴之間合作的樂趣。
2、通過引導幼兒嘗試看圖演奏,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
3、初步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及表現力。
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幼兒看圖譜演奏,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難點是能看指揮準確的進行輪奏、合奏。
活動準備:
教具:圖譜一張錄音機磁帶手絹。
學具:鈴鼓、碰鈴、響板。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課題。
樂曲的名字?幾拍子?幾段?
二、引導幼兒聽音樂用拍打身體的方式伴奏。
1、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方法。
“今天老師相請小朋友們一起用身體作樂器給《喜洋洋》伴奏,請大家想一想,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演奏呢?”
2、鼓勵幼兒雖音樂進行伴奏。
3、引導幼兒學習看圖譜演奏。
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圖譜的節奏型及演奏方法,看圖譜進行演奏。
三、學習用打擊樂器給音樂伴奏。
1、給圖譜配器。
出示三種樂器,引導幼兒根據樂器的演奏方法為圖譜配器。
2、演奏樂器看圖譜分段練習。
3、看圖譜隨音樂練習,教師以錄音的方式請幼兒自己評價,提出更高的要求。
4、幼兒看指揮進行演奏。
四、師生隨音樂共同表演。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二
1、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和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打擊樂器演奏,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音樂、ppt、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
幼1:聽起來很熱鬧(感覺很熱鬧)
幼2:很歡快
幼3:像過年了
二、聽辨樂句節奏,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約20分鐘)
1、出示樂句節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約15分鐘)
師:音樂聽完了,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
幼1:兩段師:聽得很認真,還有其他的嗎?
幼2:三段師:為什么這樣分段?
幼: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條是b段的。
師:說一下這樣分的理由幼:因為第一段很熱鬧,他的節奏很快,所以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段很舒緩,他的節奏就慢一些,所以第二條是b段的。
師:聽得很認真仔細,表達的很清楚。第一條樂句的節奏重復了幾次?
2、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表現音樂的多種節奏型(引導幼兒學習怎樣演奏的聲音好聽)(約5分鐘)
(1)教師啟發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二拍子的多種節奏型
師:不一樣的節奏型,打出來的節奏是不一樣的,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來打一下節奏呢?
師幼共同確定節奏型的身體部位打擊方式。
(2)配樂演奏身體部位的節奏
三、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8分鐘)
1、自主選擇樂器: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身體來演奏過了。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打擊樂器,咱們用打擊樂器來演奏。
出示樂器和節奏型,鼓勵幼兒自主配樂。
幼:聽音樂(你知道聽著音樂打節奏)幼:看節奏(樂曲中有節奏,這樣打出來的樂曲會更好聽)幼:看圖譜、看指揮(瞧,知道這么多,很關鍵的要求)幼:要和小朋友配合好(朋友的配合,知道了樂器什么時候用,什么時候休息)
3、根據幼兒的自主配樂方案,進行配樂演出。
4、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教師指示圖譜,幼兒跟隨音樂地打擊樂器演奏。
關注幼兒使用樂器的方法及演奏時教師對剛才的演奏情況進行簡單的小結,將沒有演奏好的地方提出來,指曲譜帶領幼兒練習。
自由選擇,交換樂器演奏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三
1、在欣賞理解樂曲的結構aba的形式,感受樂曲ab的不同。
2、理解樂曲并能用動作表現出來,體驗游戲的快樂。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圖譜、cd
一、組織幼兒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師生問好,引入課題。
二、組織教學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下面就請小朋友來欣賞一遍。
提問:仔細聽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播放第一遍樂曲。)
幼兒:喜洋洋。
2、請幼兒欣賞第二遍音樂。
提問:
(1)小朋友聽完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覺呢?
聽完這首曲子,我想跳舞、想唱歌、敲鼓等。
(2)你知道這首有幾段嗎?
這首曲子有三段。
(3)你們聽出這首曲子哪里是一樣的嗎?
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
(4)這兩段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
歡快的、快快的。
(5)第二段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
抒情的、慢慢的。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聽起來比較歡快,第二段曲子聽起來比較抒情。
3、教師出示圖譜,請幼兒欣賞第三遍音樂。
老師還給這首曲子畫了一幅畫呢?想看嗎?
下面就請小朋友來欣賞吧!(出示圖譜)
提問:
(1)看一看圖上畫的都有什么?
鞭炮、小花、曲線、小河。
下面我們來看著圖譜欣賞第四遍音樂。
(教師手拿小棒,指圖譜欣賞音樂)
三、請幼兒給這首曲子創編動作。
1、幼兒創編動作。
教師挑出做的好的動作請幼兒學一學。
2、組織幼兒聽音樂來表演。
四、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曲子叫《喜洋洋》,他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比較歡快,第二段比較抒情。在這首曲子里我們聽到了過年的氣氛,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包餃子吧!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這節課我上的不成功,主要是內容太多,我應該把這節課分成兩節課來上,圖譜也不合適,應該改進。這節課我應改為韻律活動,那樣這節課的活動效果就不一樣了。通過這次講課各位老師給我提的建議,下次上課一定注意,爭取上一節好的優質課。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四
1.在熟悉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學會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節奏。
2.引導幼兒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樂曲《喜洋洋》伴奏。
3.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1.《喜洋洋》音樂、ppt、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
2.打擊樂譜
1.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
(1)師:我們來聽一首曲子,聽完說說這首曲子聽上去感覺怎么樣?
(2)師:這是一首很歡快、熱鬧的的樂曲,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聽辨樂句節奏,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出示樂句節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
(2)師: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
(3)師:聽音樂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表達也不一樣,這個音樂是aba式的三段體,第一段感覺很熱鬧,像一群人在敲鑼打鼓,第二段很舒緩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開開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
(4)看ppt,聽辨樂句的節奏。
(6)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表現音樂節奏型.
(8)看圖譜,配樂演奏身體部位的節奏
3.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
(1).出示樂器和節奏型,自主配樂練習。
(2)師:咱們用打擊樂器來演奏。
(3)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遍。
(4)師:樂隊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5)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活動延伸
嘗試不同的配樂方式演奏樂曲。
附節奏譜
教師在尊重幼兒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制作的cai課件,運用視聽結合的方法解決音樂教育中的難點,讓孩子們在輕松的兒童畫獲獎作品環境下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從感受樂曲到理解樂曲再到表現樂曲,孩子們的參與欲望都十分強烈,他們能用連貫的語句、詞匯說出自己對樂曲的感受,能用肢體動作的快慢來理解樂曲的節奏變化,能用不同節拍來表現a、b、a’樂段,在喜洋洋的音樂聲中幼兒早教圖片,他們盡情舞蹈興致昂然、意猶未盡。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十分愉悅,最后用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民間藝術表演方式來結束活動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作為一名年青的幼兒教師,我一直為上音樂欣賞課所困惑,這次教育實踐對自己是一個挑戰,但鑒于幼兒年齡特點的制約,音樂欣賞又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難點。本活動試圖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視聽結合幼兒早教音樂的教學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aba’的結構形式,從而獲得音樂欣賞的愉悅體驗,發展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五
1.欣賞歌曲,熟悉節奏,知道樂曲分為三段,感受歌曲活潑詼諧的風格。
2.能與同伴合作設計圖譜,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不同樂段的不同節奏,并嘗試用樂器為音樂伴奏。
3.體驗與同伴合作用樂器為音樂進行伴奏的樂趣。
1.活動的重點是:熟悉掌握2/4拍節奏,體驗與同伴合作用樂器為音樂進行伴奏的樂趣。
2.活動難點是:能與同伴合作設計圖譜,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不同樂段的不同節奏,并嘗試用樂器為音樂伴奏。
為了更好的完成目標我在課前做了以下準備:。
物質準備:《孤獨的牧羊人》音樂、圖譜、打擊樂器。知識經驗準備:提前讓幼兒試聽歌曲,對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情境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課件,提問:小朋友,看,我們今天來到了哪里?(羊村)是誰出來歡迎的我們?(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
2.師小結:今天青青草原要召開運動會,小羊們在準備運動會的開幕入場式,開幕式要跟著好聽的音樂進行走隊,也想邀請我們參加,想去嗎?(想)。
(二)完整欣賞音樂,知道樂曲名稱,初步感受樂曲節奏。
1.完整欣賞音樂,提問:知道這首音樂叫什么名字嗎?(《孤獨的牧羊人》)。
2.師:知道什么事牧羊人嗎?
3.師小結:牧羊人就是保護小羊不受傷害,如果羊村有這樣一位牧羊人就再也不用害怕大灰狼啦,入場式要跟著好聽的音樂進行走隊,現在我們跟著音樂試試吧。
(三)再次欣賞音樂,將幼兒分組,用踏步的方式探索不同的節奏。
1.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喜羊羊組、美羊羊組、慢羊羊組)請幼兒跟著音樂想著自己扮演的小羊,根據小羊的特點進行踏步,探索節奏。
2.請幼兒示范自己小羊跟著音樂走出的節奏。
(四)幼兒探索設計圖譜,并合作用踏步的形式演奏圖譜。
1.師:村長要求我們的圖譜是第一段輪流走,第二段兩隊配合走,第三段再次輪流走。
2.幼兒根據要求分組制作圖譜。
3.嘗試跟著音樂和圖譜分段練習。
4.幼兒共同合作完整的按照圖譜進行踏步。
(五)運用樂器為歌曲伴奏,體驗同伴合作為樂曲伴奏的樂趣。
1.分配樂器:村長為小朋友準備了好聽的樂器為音樂伴奏,我們一起分配一下吧!(喜羊羊:響板;美羊羊:鈴鼓;慢羊羊:碰鈴)。
2.幼兒跟著音樂運用樂器完整的為樂曲進行伴奏。
(六)活動結束:
師小結:在小朋友樂器的演奏下,這首《孤獨的牧羊人》變得更美妙了,孤獨的牧羊人再也不孤獨啦,讓我們拿著好聽的樂器回到教室為其他小朋友演奏一下吧!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六
1.在熟悉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學會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節奏。
2.引導幼兒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樂曲《喜洋洋》伴奏。
3.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1.《喜洋洋》音樂、ppt、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
2.打擊樂譜
1.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
(1)師:我們來聽一首曲子,聽完說說這首曲子聽上去感覺怎么樣?
(2)師:這是一首很歡快、熱鬧的的樂曲,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聽辨樂句節奏,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出示樂句節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
(2)師: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
(3)師:聽音樂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表達也不一樣,這個音樂是aba式的三段體,第一段感覺很熱鬧,像一群人在敲鑼打鼓,第二段很舒緩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開開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
(4)看ppt,聽辨樂句的節奏。
(6)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表現音樂節奏型.
(8)看圖譜,配樂演奏身體部位的節奏
3.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
(1).出示樂器和節奏型,自主配樂練習。
(2)師:咱們用打擊樂器來演奏。
(3)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遍。
(4)師:樂隊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5)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嘗試不同的配樂方式演奏樂曲。
附節奏譜:
喜洋洋演奏視頻:xxxx
教師在尊重幼兒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制作的cai課件,運用視聽結合的方法解決音樂教育中的難點,讓孩子們在輕松的兒童畫獲獎作品環境下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從感受樂曲到理解樂曲再到表現樂曲,孩子們的參與欲望都十分強烈,他們能用連貫的語句、詞匯說出自己對樂曲的感受,能用肢體動作的快慢來理解樂曲的節奏變化,能用不同節拍來表現a、b、a’樂段,在喜洋洋的音樂聲中幼兒早教圖片,他們盡情舞蹈興致昂然、意猶未盡。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十分愉悅,最后用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民間藝術表演方式來結束活動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作為一名年青的幼兒教師,我一直為上音樂欣賞課所困惑,這次教育實踐對自己是一個挑戰,但鑒于幼兒年齡特點的制約,音樂欣賞又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難點。本活動試圖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視聽結合幼兒早教音樂的教學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aba’的結構形式,從而獲得音樂欣賞的愉悅體驗,發展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15、大班社會領域教案《各族兒童喜洋洋》含反思
1、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教育幼兒要尊重少數民族的人民。
2、提高幼兒的認識能力。
3、使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了解幾個少數民族的服裝、飲食特點及各民族居住地。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中國地圖,幼兒身穿各民族服裝的圖片。幼兒從家里帶來的各族有特色的食品
一、導入請幼兒欣賞歌曲《嘗葡萄》,請幼兒說說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
二、展開
2、請個別幼兒來指一指(教師注意為幼兒糾正)
3、教師出示民族娃娃(藏族)提問: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小朋友嗎?(教師向幼兒介紹藏族的服飾和生活習性)
4、教師向幼兒介紹一個民族的服裝特點和生活習性,讓幼兒來猜猜這是哪個民族?(這個民族生活在草原上,人們喜愛騎馬放牧)
5、教師為幼兒指出蒙族人民的居住地
6、出示朝鮮族娃娃,教師:誰認識這個民族的娃娃?(請了解的幼兒來介紹一下)
7、鞏固對少數民族的認識
(1)掛出藏族、朝鮮族、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的人物圖片,請幼兒辨認。讓幼兒根據自己手中圖片上人物身穿的服飾,貼在地圖的相應位置。
(2)嘗一嘗各民族的特色食品,一起來談談他們的生活習慣。
三、結束教育幼兒要尊重、愛護少數民族,知道只有各民族人們同心協力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
考慮到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興趣。緊緊抓住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力強、注意力短、興趣容易轉移以及好奇心重的心理,教師營造民主、寬松而和諧的學習氣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聲畫同步、舞蹈律動、演示、分組創編等多種有趣的活動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音樂學習中,讓學生在無拘束的體驗中掌握歌曲節奏。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的加以引導、提點,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聯想,討論、創編、交流、展示,增進學生表現音樂的欲望和能力,培養學生珍視兄弟民族友誼的感情,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教學過程中,我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重新設計教學流程,運用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自己的創編和老師的指導,結果整個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展示了一個鮮活的教學場景。
(1)首先,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生學習兒歌,通過兒歌認識反復記號。并引導他們進行有趣的節奏練習。在情趣體驗中掌握歌曲中重要的節奏特點,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前解決了歌曲的難點。
(2)其次,我又加了“教學生學動作”這么一個環節。在學生創編舞蹈動作之前,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這首歌曲又是少數民族歌曲,學生在創編動作會很困難。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了解不少的少數民族,并教他們學習了幾個舞蹈動作,以便在最后環節創編動作時,給學生減少難度。從而也引導學生拓寬了好朋友的概念。
(3)最后,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童趣,在以上學習動作的基礎上,根據歌詞讓學生即興創編舞蹈動作進行表演。這一環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大的活動空間,也是我在這堂課中感到最成功的一點。
16、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各族兒童喜洋洋》含反思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七
3、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并能達到簡單的分聲部演奏。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磁帶,打擊樂器。
2、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了解有關印尼的風俗民情以及生活習慣。
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能進行簡單的分聲部演奏,在保持自己聲部的同時,與其它聲部協調一致。
1、入場:《加沃特舞曲》,以節奏為主線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課件欣賞:印尼風俗民情,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導入新課。
3、印尼舞蹈:《東方之珠》,感受印尼歌曲的風格。
4、幼兒整體欣賞音樂,進一步熟悉音樂結構。
5、在教師的提示下,按樂曲結構,看圖譜拍節奏,并在"恰恰恰"處邊拍邊念。
6、幼兒分聲部練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反復練習不同聲部的節奏型。
7、指導幼兒根據形成的節奏方案設計出配器方案,并嘗試演奏。
8、組織幼兒分聲部進行樂器演奏。此環節中,可以鼓勵幼兒為樂隊做指揮。
9、活動延伸: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表現這首樂曲,在輕松歡快中結束活動。
樂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曲子。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兩段體ab,節奏也為較簡單的2∕4拍。a段旋律優美,表現印尼人民豐收喜悅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潑、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體現豐收后人們聚集在一起歡快舞蹈的場面。整首樂曲旋律簡潔、節奏明快、樂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開展打擊樂演奏活動,易給幼兒享受到奏樂活動帶來的快樂,以及能促進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它旋律優美、節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優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
老師的語言提示、身體動作的暗示和伴有樂器正確敲打的指揮手勢等的正確引導,使得活動氣氛輕松愉快,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稍加努力就能夠完成。從中培養了幼兒的進取精神,對今后打擊樂活動的繼續開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本節活動的教學效果較好,本班的幼兒基本能夠看圖譜,根據我的指揮進行演奏。但是我覺得,如果能讓幼兒來擔當指揮的角色會更棒,這也將是我在以后的打擊樂活動中所要達到的教學成果。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八
1.為了增加幼兒對過年的認識,營造過年時喜慶的氣氛,讓孩子了解過年是一件很開心,很快樂的事情。
2.幼兒大班年齡特點,對音樂已經達到了會唱,會跳,會打簡單的拍子的程度我設計了這一節音樂欣賞課。
1.熟悉樂曲aba的結構,進一步體驗樂曲歡快的情緒。
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將表演動作轉化為身體動作,跟隨音樂進行打擊器樂演湊。
3.學習看指揮,對指揮的暗示及時正常的做出反應,保持自己的聲部在整體中的協調。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欣賞音樂,感受全曲歡快,活潑,充滿喜洋洋的氣氛。
活動難點:感知第一樂段,第三樂段與第二樂段不同。
1.打擊樂器:手玲,沙錘,小扣板各若干。
師:哇,孩子們要過年了,真開心啊!你們過新年的時候都會干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過新年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是怎么樣?(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過新年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是很開心,很快樂。
1.完整音樂欣賞。
快過年了我們來演一個節目好不好啊?老師想到了一首很適合過新年的曲子,大家想不想聽一聽啊!(播放音樂,師做律動)。
師:大家聽完這首曲子,心里什么感受?心情是什么樣的?
小結:這首曲子聽起來很歡快,聽了之后心里感到喜洋洋的,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分段學習表演身體動作。
師:你們想不想也跟著這首歡快的曲子來做一下律動啊?
出示圖譜(一段一段的出示)。
(根據圖譜提時回答)。
我們一起看著圖譜做一遍動作好不好?
(師邊指揮邊動作,幼兒跟著做動作)。
師:小朋友們做的'不錯,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來做一遍吧。
(師邊指揮邊做動作)。
第二段,第三段跟第一段一樣上。
師:很好,現在我們把這首曲子學完了,拿著第三段旋律你們有什么發現么?引導幼兒說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一樣。
師:這就是aba結構,(用字母a.b.a進行標注)。
師:好,那現在我們隨著音樂,一起完整的來一遍吧。
(師邊指揮邊做動作,幼兒一起做)。
師:剛才大家表演的很棒,那現在我們分成三組來表演一下好不好?
(幼兒分成三組并分配每組任務)。
師:大家注意一會兒看老師的指揮我會用動作,眼神來提示的孩子們明白了么?
播放音樂,教師做指揮,幼兒分組表演。
師:哇,大家配合的太默契了,老師突然有一個想法,如果我們再配上一些樂器,那我們的表演就更棒了。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那些樂器啊?(幼兒自由回答)。
師:你們認識這些樂器么?(幼兒回答)。
出示樂器讓幼兒自由選擇,先隨音樂進行樂器表演,然后給幼兒分配任務,這一邊表演的時候,那兩組按節湊擊打樂器無音樂先來一遍,然后加音樂完整表演。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十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受并用樂器表現民間音樂的風格,激發幼兒對民間音樂的興趣。
2、嘗試引導幼兒用各種自然物表現不同的節奏,創造性表現喜悅的節奏。
3、感受演奏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兒童經驗基礎:幼兒對節奏感興趣。
2、材料準備:易拉罐、(內放豆子或沙子)、筷子、杯子、碗、音樂、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律動《開火車》。
2、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有節奏的聲音,初步感受節奏。
3、小結:
二、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及材料表現節奏。
1、幼兒自由挑選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各種節奏。
2、鼓勵幼兒表現不同的節奏,同伴之間互相交流。
3、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表現找到的節奏。
4、小結:
三、欣賞音樂,讓幼兒嘗試集體為音樂伴奏。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來用樂器伴奏,提醒幼兒跟上節奏。
3、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進行齊奏和輪奏。
4、集體面向大家演出打擊樂:《喜洋洋》。
文檔為doc格式。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二十
以聲勢教學法和唱游教學法為主,利用生活中能發出聲響的物品,讓幼兒用敲擊的方式演奏出不同的節奏型,感受不同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在敲擊力度的控制下聲音會有大小的變化。通過引導和思考讓幼兒從生活中觀察,在生活中感受音樂,并大膽的創編節奏,激發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唱游的過程中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真、善、美。
1、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藝術表現的喜好。
2、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用打擊樂演奏的方式表現音樂,從而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感官能力的提高。
3、在熟悉演奏歌曲節奏的基礎上,根據節奏型分組演奏,感受互相合作的樂趣。
音頻音樂,生活物品(筷子、塑料瓶、不銹鋼杯子)、ppt、圖譜。
1、師幼問好:以唱歌、打節奏的形式問好。
2、導入:今天是熊維尼的生日,小熊邀請老師去參加他的生日聚會,老師準備了一首歌曲送給小熊,大家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給小熊過生日呢?可是,生日聚會上每個人都要表演節目哦,小朋友們都準備好了嗎?3、認識生活物品,了解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敲擊時又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能不能將這些物品用在音樂中演奏出好聽的音樂呢?讓我們一起試一試吧!教師示范:老師先為大家演奏一首《生日快樂歌》。教師一邊唱歌一邊用這些物品打擊不同的節奏,將歌曲風格由普通改編為爵士等不同風格,編配不同的打擊節奏型。讓孩子們感受這些物品所發出的聲音,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試一試嗎?那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演奏音樂吧。
4、演奏過程:了解樂器的演奏方法,利用聲勢訓練法和唱游法引導小朋友們看圖譜,根據圖譜的畫面敲擊不同的物體,將簡單的節奏相組合,發出有趣的節奏。
第一遍:認識圖譜,了解如何敲打。
第二遍:分為兩種節奏型演奏。
第三遍:分組表演,互相配合。
第四遍: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跟著音樂演奏。感受打擊樂在音樂中的魅力。
通過每一遍的演奏學習,幼兒的興趣得到到了很大提高,由易到難,深入淺出,將幼兒的音樂感無形中提高,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
小朋友們都會演奏音樂了,個個都是小小演奏家,我們一起愉快的結束這次活動吧。(在歌聲中結束活動)。
大班打擊樂喜洋洋教案(熱門21篇)篇二十一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具有初步音樂節奏感,并感受4|4拍的音樂節奏。
2、積極參與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學會唱歌并合拍,愿意在音樂伴奏下感受音樂、表現節奏。
3、激發幼兒對歌唱表現的興趣,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
這是一段非常好聽的旋律,樂曲所要表現的是黑夜里滿天星星閃爍、此起彼伏的美景。讓幼兒在表演合唱中要將“一閃一閃”的跳躍感唱出來,在用手作“閃”的動作時注意合拍和跟節奏。熟悉4/4節奏并學會運用簡單打擊樂,是本教材的重點;而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鼓勵幼兒大膽在音樂伴奏下聽音樂打節奏時示范和指導并表現是本教材的難點。
1、小星星粘貼及太陽月亮頭飾各一個;
2、《小星星》cd、歌曲圖譜。
3、人手一個樂器:三角鐵、馬玲、鈴鼓、小鈴等樂器。
1、誰是小星星。
音樂欣賞及感受4|4拍音樂節奏,欣賞《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師一起隨著節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節奏。并給小朋友戴上星星頭飾,老師是月亮媽媽。
師:“我們可以用什么節奏型來表現輕快、跳躍的小星星”(引導幼兒嘗試用手拍出xx|xx|的節奏。
2、活潑調皮的星星。
師:“天黑了,月亮媽媽帶著小星星出來了,你們猜猜在這天空中最調皮,象一只只小眼睛。”老師引導幼兒說出要用輕快、跳躍的唱法來表現閃爍的星星。
3、安靜柔美的星星。
師:“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靜靜地睡覺了。”
引導幼兒用舒緩、連貫的唱法表現累了的小星星。
師:“現在我們又可以用什么節奏型來表現玩累的小星星?(引導幼兒拍出x—|x—的節奏型)。
4、引導幼兒聽音樂進行節奏練習。
將幼兒分為四組分別敲出兩種不同的節奏型。
(1)先請一組小朋友拿樂器敲出星星的節奏型,另外一組小朋友可做點頭動作。
(2)再請一組小朋友拿樂器敲出不同的的節奏型,另外一組小朋友可做點頭動作。
6、四組幼兒一起配上樂器,為歌曲《小星星》伴奏。
7、星星寶寶回家了。
師:剛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齊又動聽,天快亮了現在我們聽著音樂,星寶寶回家的舞蹈吧!師彈出小星樂曲,幼兒聽音即興做相應的動作。
8、結束活動。
師:“天亮了,小星星們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