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計劃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計劃篇一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長、優勢,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徐英老師是一個愛學習、肯鉆研的老師,肯動腦,上進心很強。一個問題非把它“吃透”為止。教學經驗不夠豐富的她,經常要求主動聽課,虛心學習,勤學勤問,在我的悉心指導下,加上她的努力,進步很快,對于課堂教學能逐步的細化,因此,根據徐老師的特點,我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計劃,以指導課堂教學為主要工作,加強指導和反思,使“青藍工程”真正落到實處。
每逢教學活動,我總是盡量安排出一定的時間前去聽課學習,并仔細記錄、認真評課,使自己在評課方面有一定進步。再次,在平時的休息時間里,我經常尋找有關資料、多看相關書籍,使自己的專業理論也有一定的提高。
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學的進程中,我努力學習白板軟件的制作技術,提高應用技能,還努力地把自己平時教學中所形成的經驗,細心的傳授給徐老師,使她也能應用白板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師徒結對的活動讓我自身也進步不少,在這一年里,我基本做到帶著精心的設計走進課堂。因為徒弟要去聽課,總是怕丟了師傅的面子,另外也是為了能說出更多有針對性的意見。所以我從不敢怠慢,一致不停的去努力去拼搏。
在這個學期里,我把每一節課都當成示范課,充分準備,不管是教學過程還是課件都會精心設計,盡量把最好的方面展示給徒弟。在指導徒弟時,我經常在細小的環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備課時會特別注意圍繞目標安排教學活動。我一旦發現她們教學設計有問題就會幫助她及時改正,從而使她的備課水平有了提高。指導徒弟做公開課時,我盡力幫她分析透教材,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精心設計有層次有彈性的作業,并指導她多次試教,盡量把優秀的教學活動匯報展現出來,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另外,通過聽課、評課幫助她發現一些自己難以注意到的問題,及時改正。
在作評課的指導時,我會反饋很多她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優點和缺點。比如她們上課時和學生互動、小組討論、關注全體學生等比較好等優點我都給予肯定;對她們的缺點如重點難點知識的不夠突出、課堂上缺少激情,評價語言較少,整堂課時間分配得不夠科學等,我都直言不諱地給她們指出來。每次她們都能樂意接受,并虛心改正。
通過一個學期的師徒結對活動,我感覺到徐老師在課堂教學水平上有了明顯的提高,我真為她們感到高興。在提高徒弟業務水平的同時,也努力充實自己,我覺得工作有所成效是一種幸福,是一份榮耀,我會努力去追尋它。
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計劃篇二
時間如梭,轉眼間“青藍工程”的師徒結對活動已經有一個學年了,這一學年我有幸與在教育教學方面以及班主任工作方面非常優秀的教師李靜琳老師和陳秋紅老師結為師徒。在此,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青藍工程”師徒結對這樣一個極好的學習機會,感謝我的兩位師傅給予我的引導和幫助,也非常感謝學校其他老師給予的指導與幫助。
學校的“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使我在教學以及班主任工作上有了引路人,幫助我逐步走出尷尬、困窘的境地,讓我在教學以及班主任工作中從菜鳥逐步成長起來。作為徒弟,我成為了師徒結對的一名受益者。
2017年8月24日我正在廣西大學的教室里看著《做一個老練的新班主任》一書,突然手機收到了一條信息,這條信息是黃副發過來的,信息內容是“經學校黨政聯席會議討論決定,讓你擔任高2017級班主任工作崗位”,看到這條信息我的手是抖著的,內心也很惶恐,但是又有一絲抑制不住的小激動。我剛畢業出來就讓我當班主任,沒有任何經驗,帶不好怎么辦?hold不住他們怎么辦?我應該要做什么?腦子瞬間一片空白,但是,我告訴自己盡心盡力盡責任,努力做好就好。
在新學期開學之前的班主任培訓會議上,我才意識到原來班主任的工作是那么的瑣碎,不僅僅要關注教學工作,還需管理好班級,對于我這樣的新手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于是我不斷向我的師傅以及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硬著頭皮去摸索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的方法,以下就是這一學年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無規矩不成方圓,紀律很重要。所以,在開學的時候一定要和學生一起學習學校的校紀校規、規章制度,特別是關于遲到、手機管理問題的校紀校規,而且在一開始違反時就要嚴肅處理,否則真的很難管。在這一點上,我向其他老師學習了一個方法,就是制定班級的違紀違規登記表,發現一次登記一次,同時,班干部值班登記本也要求登記好,達到校紀校規上面規定的次數就把處分呈報表給他們寫好,警告他們這是最后一次機會。當然,懲罰不是我們的目的,所以,在最開始還要找學生進行談話,了解學生的內心,對學生進行引導,這個真的很重要。
二、學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心情。在學校里,師生之間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著矛盾,那么怎么解決這些矛盾呢?首先,我認為,作為老師的我們,很重要的是要先處理好我們自己的情緒、心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樣我們才能避免矛盾的進一步激化,找到好的辦法解決問題。
三、注意激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開展理想教育。雖然大部分學生剛開學時是帶著對高中、甚至對大學的向往來學習的,有一定的學習熱情。但多數同學因基礎較差,聽講有一定困難,在開學不久之后,甚至是第一次月考或者段考結束后,學生中或許會出現了一種畏難、厭學情緒,有部分學生甚至想到退學。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可以開展一些以理想為主題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班會,讓學生們講理想、樹理想,學習那些以堅定理想支撐而努力拼搏人士的事跡,讓學生明白努力在今天、希望在明天。在這里學生或許覺得沒有什么用,甚至是麻木的,不愿意說,不愿意聽,所以,我就從我自己的經歷說起,告訴學生我在身為學生的時候是怎樣差的一個狀態,又是如何成功轉變的,從自身經歷吸引學生,也告誡學生只要自己不放棄,沒有誰可以使你放棄,你自己的路在你自己腳下。
四、從近到進,進行班級管理,努力讓班級和諧、溫暖。十六、七歲的高中生,正處于“多事之秋”,教育管理者只有走進他們心中,才能順利的處理和解決可能和已經出現的問題,才能和學生搞好關系,各方面關系才能捋順,整個班級才能和諧。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多和學生相處,才能更好地從近到進,我充分利用早讀、午讀的時間,盡量去早一點,然后和學生聊一聊,什么家長里短、學習生活、工作都可以聊,慢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此外,也要經常去學生宿舍逛一下,看看學生在宿舍的生活狀態,和學生坐下來聊一聊,努力走進他們的內心。同時,也可以看看他們有沒有帶手機來然后又不上交的。努力使整個班級、宿舍呈現出積極向上、相互關愛、團結自律的良好風氣。
五、隨時隨地用各種方式開展如何做人、如何提升素質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文明行事。學會學習和學會做人中,很多時候學會做人比學會學習重要得多,學習好會讓一個人受益幾年,學會做人則會讓一個人受益終生。“孝順,心中充滿愛,對人真誠但不懦弱,尊重但不諂媚,不欺軟怕硬,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堅持原則,有內涵、高素質”是我教育學生做人的中心思想。這些點滴教育我們應盡量融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當中,讓學生的行為更加文明,素質得到提升。
六、加強養成教育,形成勤奮好學的良好班風。這一點也很重要,一開始也要注重好、抓好,否則后面再抓就難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班會課及其它時間加強宣傳力度,調動集體力量制定班級管理量化細則,形成集體的規范;這一點我是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的。采用班務值日制約束全體同學,讓學生努力養成自覺守紀、自我控制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一定要嚴格執行,不然學生就會有樣跟樣。同時,學習任務也很重要,為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自我成才的動力,我把學習問題常掛在嘴邊,常常提醒他們,做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成在堅持,但,也難在堅持。
七、及時與學生、家長交流、溝通。除了公開的正面宣傳教育之外,我也常與個別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談話。通過平時的觀察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交流,內容包括多方面:學習問題、表現問題、思想壓力問題等等。同時,通過打電話詢問、qq等形式與學生家長聯系,讓家長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現,及時解決問題。努力通過班主任與家長的配合,幫助學生。
八、積極主動地和各科教師聯系,協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發揮好紐帶作用。在與任課教師的交往中,尊重他們的意見,同時又把他們當作班級的主人,視為自己的良伴、知己,主動地同任課教師協商,傾聽、采納他們的意見。能夠慎重地處理學生和任課教師的關系,在處理師生矛盾時,盡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這方面,我平時注意到多教育學生,讓學生懂禮貌,尊重老師的勞動,樹立老師的威信,增進師生情誼。
九、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及綜合知識水平。“學博為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想,絕大多數學生都渴望一位博學多才的教師擔任班主任。作為一名班主任,不僅要教育指導學生,還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改變觀念。信息時代中,學生接觸的信息量大、知識面廣,因此,必要時我們也不妨向學生學習,師生共同進步。
在教學中,作為青年教師的我缺乏經驗和認識,總是不能很好地處理好備課、課堂教學、課后總結等各方面的問題,對于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常感束手無策。為此,這一學年經過向師傅和其他老師請教,也逐漸可以較好駕馭本學科教學,但仍需不斷努力學習。以下是這一學年來的教學方面的體會。
一、多學習,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教師一旦今日停止學習,明日就將停止教學。”剛剛從大學校園走出的我,發現大學學習和實際教學工作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師傅讓我調整好心態,盡快熟悉高中教材,了解高中教學的學法和教法,盡快適應高中教學工作的需要,吃透教材是備好課的根本。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晦澀枯燥的講解常常讓學生茫然不知所措。為此,師傅要求我在備課過程中要掌握教材知識體系,把握課程框架結構,精心安排教學時間,把握知識要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惟其如此,才能講清講透知識。同時師傅也要求我多關注學生,因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此外,師傅告訴我在教學工作中要多和學生接觸,努力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切實做到心中有數。只有了解班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以及個別差異,才能因人因材施教。
二、多聽課,學習課堂教學的方法。“模仿是學習的開始。”因此在上新課之前,聽師傅的講課是非常必要的。對于整個教學,如何進行合理安排,如何導入,如何過渡,如何突出突破重難點,如何調節課堂氣氛,如何維持課堂紀律,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一節課聽下來收獲頗豐,我真切地感受到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師傅建議我根據教材內容的難易特點和對學生的評估,精心設計,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展示普通的教學中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要敢于追求教法的新穎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穩定的注意力。而對于好的課件動畫視頻等教學資料,全組老師也可以進行共享。師傅也經常會來聽我講課,這對于初上講臺的我來說,壓力不小。
三、多寫,及時做好課后總結。師傅在總結多年的教學工作經驗后告訴我,“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教師對自身的評價和教師自身的自我改造!”于是,我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注意及時進行反思并做好教學總結。反思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我通過在備課、講課等環節中與老師進行討論,獲得廣泛深入的反思信息,及時找出改進教學效果的方法,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
四、多觀察,及時了解學生動向。教師在學校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同時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這也是教師這個職業與其他職業的不同之處。師傅常常指導我說:“只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聽課認真、學習踏實,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師徒結對”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結在師徒之間,使得我和師傅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機會增加了,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們做的雖然多是瑣事、小事,但這些瑣事、小事又關系到每個學生、家長的希望,關系到他們未來的前進方向,所以做得好壞,影響深遠,責任重大。
在教學工作中,“要讓學生有一碗水,老師就一定要成為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溪。”
總而言之,不管是在哪一方面,我們只有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力以及教學水平和道德修養,早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還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惑,我更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
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計劃篇三
本學期我擔任王萌老師師傅的任務,覺得身上擔子重大。主要是自己各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足。既然學校安排了,我也只有接受這一任務,并盡力把它做好。王萌老師是一個上進的徒弟,工作熱情,平時的上課、批改作業和輔導都非常認真,教學的過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對教材的研究和使用都有她自己的想法,教學的基本功相對扎實,能力較強。相信今后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一定會很快成為學校的骨干力量。接下來主要從四個方面談談師徒結對的體會。
首先我覺得徒弟和師傅是平等的,不管是備導學案、聽課還是評課,我們都是在同一起跑線的,相互促進的。王萌老師對教學上遇到的問題總大膽的提出來,哪怕是覺得我在哪個環節處理的不好,都敢于表達,作為師傅的我也是虛心接受,不以自我為中心。平時每一次備課,聽課都是一次我們互相學習的機會,經過不斷切磋,真正做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
師徒之間的關系我覺得更多時候可以體現為朋友關系,教學方面無話不說。我們經常會在教研活動時,或空余時間可以相互交流,好在我們都坐在同一個辦公室,對于教學上的問題共同探討,形成一股學習、上進的氛圍,我相信在這樣的氛圍里,師徒結對的形式不應當是單一的,不管是上課,聽課,還是研究導學案,都是不分場合暢所
欲言,大膽表露想法,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學習,交流。
師傅要起到“傳、幫、帶”的作用,但并不是說師傅就不用學習了,我們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源源不斷水,那作為師傅應該要有多少水呢?在結對的過程中,王萌老師在不斷學習,我也更注重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要比徒弟學得更多。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都是在不斷的學習與教育教學相關的理念和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同時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實施教學,師徒共進,這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在相互聽課評課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師徒之間聽一節課,聽課本所記錄的內容是有形的,在交流中產生的許多思想是無形的,在這有形與無形中我們的教學感覺都在逐步提高。我們師徒二人按照計劃結合教學實際堅持每月互聽評課,做好聽課記錄,評課實用有效。王萌老師為了準備一節充分的課,經常不斷地修訂補充導學案,不怕苦不怕累。可以看出,王萌老師在自發地努力,畢竟上好課是教師的生存之本。
師徒結對也我意識到自身的諸多不足。“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實在師傅這“名”與“實”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在提高徒弟業務水平的同時,我也在努力充實自己,我覺得工作有所成效是一種幸福,是一份榮耀,我會努力去追尋它。
短短的一學期已經結束,相信在下學期里,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