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現代的變化篇一
剛到村頭,抬眼望見圩子上那片濃綠的白楊林,三叔便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情感,放聲痛哭起來。他雙膝跪在地上,一聲聲呼喊著“媽媽”,叫人為之動容。
奶奶有三個孩子,三叔最小,爸爸最大,還有那與我未曾謀面的二叔,在一場意外中遇難了。不知為什么,奶奶最疼愛三叔,以至于臨終前還不忘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找到三叔。而我對三叔終究了無印象。只知每到春節,奶奶總會呆坐在臥房里,對著那張泛黃的照片自言自語老半天,其間不時用手絹擦拭眼角,若有所傷。雖然相片中的人像已經模糊得不成模樣,我隱約察覺到奶奶的心事──她把三叔的事兒歸于去世已久的爺爺。
爺爺本是村子里的當家人,后來在一場大水中為救村民獻出了性命。為此,已經懷了三叔的奶奶哭昏了好多天才醒過來。村子以前很大,水災之后,在此定居的人就越來越少了。或許也正因為那場災難,鄰里之間相當和睦,彼此也算知根知底,人們幾乎無話不談。
但奇怪的是,每提及三叔的話題,村里人就會搖頭,往往顧左右而言他。直到那年春種,人人都特別忙碌,而我們家卻只有媽媽、姐姐和我忙前忙后,獨不見爸爸。我信口問幫閑的奶奶,她近乎平淡地說:“到圩子上看看去,你爸應該在那里收拾白楊林呢!”我心里犯嘀咕:一片破草坪比糧食還重要?我信步向那個方向走去,果不其然,偌大的圩子上,只有爸爸一個人正在一鏟一鏟地給樹苗培土,還不時俯身觀察長勢。
從那時開始,我對父親的行為便習以為常了,冥冥之中覺察到這片白楊林和我們家一定有某種特殊的關系。這個謎在奶奶彌留之際才得以解開。在三叔十五歲的時候,村子又發生了一場災難,但鄰居們從不在我面前講起他。出于好奇,我多少次在夢里虛構了災難的場景,幾多兇險,幾多恐怖。從奶奶的話中得知,這場災難給我們家以沉重的打擊:我可憐的二叔就死于這場災難,而這一切卻緣于我神秘的三叔。
我們村地勢低洼,土質疏松,只要稍微觸摸一下,就會掉下一層厚厚的土。爺爺生前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圩子上植草坪,以此固住土層。大家于是按此法在圩子上種植了草坪,村子的狀況還真是一天好過一天。人們看到圩子上的綠色,就像看到了希望,幸福似乎正向我們招手。讓人沒想到的是,如此美好的愿望,竟然被我那調皮的三叔毀壞了。
三叔十分調皮,一次他鬼使神差般用藥藥魚蝦,后來廢棄的藥瓶丟在草坪上,不曾想剩余的藥從瓶子里流到土壤里,便將一片茂盛的草殺死了。三叔最初也不知道,到來年春天,村民發現圩子一直不見綠,始終一片荒涼。更可怕的是,這一年洪水泛濫,席卷了整個村子。二叔為救不會水的三叔,被洪水奪去了生命。爸爸和媽媽當時在外地打工,幸免一劫,事后有人就把三叔藥魚蝦的事情講了出來,認定他就是災難的罪魁禍首。
奶奶沒作辯駁,一面長跪在村人面前,一面給遇難的二叔燒紙。三叔挨了村里人的打,奶奶的罵,就急了,逃離了村莊,至今未回。從此,奶奶和爸爸就承擔起了在村頭圩子上種植白楊林的責任。
講完這段往事,奶奶嘴唇翕動,似乎想要說什么。爸爸會心地點點頭,猛一轉身,眼淚奪眶而出。奶奶最終閉上了眼睛。她是要爸爸保護好圩子上的白楊林,另外一定要找到三叔。其實,三叔和爸爸一直有聯系,每年的樹苗都是他買的,他只覺心里有愧,不敢回來。我見到他時,還不到四十歲的他,卻已是雙鬢斑白。
三叔一聲不吭,沉重的雙膝已詮釋了一切。那一片綠色的草坪和楊樹溫柔地布滿了圩子,就像一枚枚大大的印章,刻滿了生者對亡者深深的懷念,和對綠色生活的真誠期許。
現代的變化篇二
“奶奶,你慢點!”走在下山的路上,我跟在后頭提醒道。明明昨天才說好不要往山上跑,結果今天奶奶就又往山上的果園子里跑去了。
秋天來了,家里果園子里的果子都散發出了誘人的果香,這雖然是一個忙碌的季節,但是對于年歲已高的奶奶,我們還是希望著奶奶不要這么忙碌。
奶奶背上一個背籮筐,里面有半框的果子,雖然只有半框,但這重量也是不可忽略的。但奶奶佝僂著背,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著,完全不在意,“沒事沒事,已經做習慣了。”奶奶一邊說著這句話,一邊回頭瞧了我一眼。這句話是奶奶常說的,每當奶奶偷偷滿著我們去干活,之后被我們發現的的時候,奶奶就會說出這么一句話來。而我對于奶奶的這種所作所為即是惱,又是心疼。明明這么大年紀了,但一門心思的還是在想著如何為我們減輕負擔。
我的奶奶很勤勞,從年輕時開始就很勤勞,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奶奶都能做。鋤地、種菜、喂豬、養魚等等,這些說得上名字的農活,奶奶都能做。這并不是我在說大話,而是我的奶奶就是如此的能干,如此的勤勞。
等到我與奶奶回了家后,奶奶將摘在背簍里的果子放到地上,接著又立馬去了廚房。已經是正午時分了,忙碌了一個上午這個時候,肚子也早就餓了。原本回家后,我還想著要先休息一會的,結果見著奶奶去了廚房后,也跟了過去。“你歇著,我來,我能弄。”在奶奶一個勁的催促下我走出了廚房。勞碌了一輩子的奶奶就算年級大了,背駝了,手腳不怎么靈活了,可是依舊堅持著在為我們而勞動著。
我的.奶奶很勤勞,也很愛我們。
現代的變化篇三
不久前,美國前副總統戈爾針對美國政府和社會在能源和氣候變化上的態度大聲疾呼:美國的生存正處于危險之中,更有甚者,人類文明的未來正面臨著危險。戈爾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美國在能源、環境和氣候安全方面的尷尬境地--從中國借錢購買波斯灣的石油,燃燒石油的過程中破壞地球。實際上也是大多數國家的困境:高昂的油價,過度的排放,脆弱的經濟,緊張的國家關系。戈爾為美國制定的方案是停止對碳基燃料的依賴,并要求國家致力于在10年內實現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潔的無碳能源。也許這一方案并不適合所有國家,但戈爾這需要徹底地改變的理念和勇氣值得世界各國學習和借鑒。
盡管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是人類應對能源、環境和氣候安全挑戰的必由之路,但低碳之路并不平坦,還有很多人對依賴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對氣候變化的事實表示懷疑。許多政治家在選票的誘惑和威懾之下隨波逐流,沒有承擔起應當承擔的責任。這些政治家并不缺乏敏銳的戰略眼光,只是缺乏勇氣!
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低碳,意味著經濟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停止對碳基燃料的依賴,實現能源利用轉型和經濟轉型;經濟,意味著要在能源利用轉型的基礎上和過程中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和可持續性,這種理念不能排斥發展和產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長期經濟增長。
從內涵看,低碳經濟模式適合中國具體國情,兼顧了低碳和經濟:中國既需要擺脫對碳基燃料的過分依賴,減輕高油價的壓力,實現經濟轉型,又需要保持適度、快速的經濟增長,解決發展中的諸多問題。
從現實利益看,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查塔姆研究所(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在一篇題為《氣候變化:中國與歐洲能源和氣候安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注重發展和采用先進的氣候技術,與中國致力于在全球價值鏈中提升其地位的目標也是一致的。
問題在于,我們需要立即行動。因為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等待的時間越長,減排的成本就越高。如果將減排的開始年度從2010年推遲至2020年,全球每年所需的減排量將增加一倍。中國應當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審視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在全球新的經濟轉型中發揮領導者的作用。通過低碳經濟的發展,在國內實現綠色發展,建立低碳社會和和諧社會,并為建設和諧世界作貢獻。當然,是否承諾是一回事,怎樣承諾、承諾多少又是一回事。任何國家,無論大國還是小國,如果不積極主動地加入全球減排行列,將意味著選擇一場公共資源戰爭,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黑色戰爭。
(選自《科學時報》,有刪改)
1.根據文意,對低碳經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應對能源、環境和安全挑戰,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
b.低碳經濟意味著經濟發展就是要停止對碳基燃料的依賴,實現能源利用轉型和經濟轉型。
c.低碳經濟同時意味著要在能源利用轉型的基礎上和過程中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和可持續性。
d.低碳經濟不能排斥發展和產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長期經濟增長。
2.下列說法中對原文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戈爾分析說:美國目前處境尷尬,生存面臨危險,這也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共同問題。
b.戈爾提出一個可以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困境的方案,即停止對碳基燃料的依賴,并要求各國致力于在10年內實現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潔的無碳能源。
c.盡管已有很多人認識到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仍困境叢生,還有很多人對依賴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對氣候變化的事實表示懷疑。
d.政治家們沒能承擔應有的責任主要是因為目光短淺,片面迎合大眾發展經濟的要求。
3.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果實現低碳經濟,勢必影響經濟的發展速度,所以經濟可能出現負增長,從而挫傷人們環保的信心。
b.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長時間的等待,換來的代價將更大--減排量增加,國際關系更為緊張。
c.通過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國內綠色發展,建立一個低碳社會和和諧社會,是一條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路。
d.在全球新的經濟轉型時期,無論是從現實利益角度看還是從長遠的戰略眼光看,發展低碳經濟都有利于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參考答案:
1.b(不是絕對的停止對碳基燃料的依賴)
2.c(a所有國家錯。b該方案不能解決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困境,同時這是戈爾針對美國的問題提出的方案。d政治家并不缺少眼光,缺的是勇氣。)
3.a(低碳經濟,兼顧的是低碳和經濟增長的穩定及可持續性,并不會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
現代的變化篇四
奶奶是我最熟悉的人。
奶奶身上永遠帶著一股淡淡的毛線味。她沖你笑時,會露出白白的牙齒,像一顆顆白色的寶石似的。
奶奶對我特別溫柔,但是對小動物似乎不太友好。每次到我家來,她總是對“小咖啡”全神貫注,仿佛非要找個理由與“小咖啡”大戰三百回合才甘心。這不“小咖啡”開始“拆家”了,可它剛想對著花盆來個下馬威時,就打草驚蛇被奶奶發現了。這下不妙,她化身“恐怖奶奶”操起“傳家打狗棍”對著“小咖啡”就是一頓猛打,狗狗無可奈何,朝著沙發底下就是撒丫子亂竄,奶奶一邊拿著棍子瞎戳一邊說:“躲躲躲,就知道躲!”真是亂成了一鍋粥!而我也只能坐山觀虎斗。
有時,盡管奶奶不做家里,它也會背著奶奶干壞事,如:上床睡覺。只需要大家指著某處慌張地說:“奶奶來了!”它就會東張西望,就像到處都有奶奶的影子。
哎,“小咖啡”,你就讓大家省省心吧,否則,奶奶也不至于這么“恐怖”。
現代的變化篇五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拜訪鄰居老奶奶。
剛進門,老奶奶就樂呵呵地迎了上來,她身子胖胖的,人不高,像個胖熊。媽媽貼近我的耳朵輕聲說“奶奶得了老年癡呆癥”,我恍然大悟,怪不得說話傻傻的,令我捧腹大笑。
之后我給奶奶講故事,奶奶聽到好笑的地方,她就兩手一拍,兩腳一蹬,奮力站起,像公雞一樣高叫一聲“太好了”。
接著她又慢慢地坐下,默默地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呆若木雞。忽然,他嘻嘻嘻嘻地笑起來,對我說他兒子只有五歲,還問我她孩子的媽媽在哪兒。我回答她孩子的媽媽就是她時,她若有所思,又開始嘿嘿嘿嘿地笑了。
對呀,老奶奶太需要人去陪伴呀,今天,我給老奶奶帶去了歡樂。
現代的變化篇六
在過去的這些日子里,我們的家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有哪些關于家鄉變化的詩歌?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描寫家鄉變化的現代詩,希望能幫到你。
作者:梅花聽雪
從前
家鄉
是母親眼角的憂傷
是父親緊鎖的愁眉
是孩子食不果腹的餓疾
家鄉
是破敗寥落屋檐下
滋生苦澀的貧瘠土地
夏日的雨季
漏雨的屋頂
嗒嗒滴滴
像是粒粒石子
砸在母親心里
潮濕的的屋子
堆滿發霉的嘆息
寒風刺骨的冬季
哐當哐當的門窗
怎抵擋寒冷的侵襲
呼呼的北風
像鞭子抽打
父親蒼老的背脊
時光蹉跎了歲月
生活壓彎了父輩的身軀
家鄉啊
在貧窮中掙扎喘息
誰來拯救你
改革的春風
吹綠了華夏的土地
處處煥發勃勃生機
而今
家鄉
是母親道道皺紋里流淌的快樂
是父親眉梢上的喜悅和醉意
是孩子童年里美好的記憶
看
一棟棟
雕梁畫柱的紅磚瓦房里
洋溢著溫馨和甜蜜
一條條
筆直的柏油公路
伸向村莊、伸向未來、伸向富裕
一座座
街心公園
鮮花綻放彩蝶嬉戲
張張笑臉
充盈著歡樂與愜意
一片片
果實累累的采摘園
到處是歡聲笑語
人們播種的是希望
收獲的是幸福
品嘗的是甜蜜
聽
一串串
甜美的音符
飛過叢林,穿過河流
繚繞在家鄉的角角落落
我們的家鄉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柳芽兒
眼前的小河依然碧綠清澈
在陽光的輝映下漾起春波
微寒的風兒迎面吹來
波光粼粼中倒影著那熟悉的小橋
河邊的垂柳如妙曼的輕紗舞姿婆娑
偶見幾只歡快的小鳥在柳林中穿行而過
留下陣陣嬉戲歡快的鳥鳴
那優雅的大白鵝已經有了先知先覺
全然忘卻了陡峭的春寒
迫不及待地跳進碧水中與自己的倩影調情
我徜徉在家鄉的小橋上
眼前不斷有兒時的夢幻閃現
曾經在這里嬉戲打鬧
那飛濺的水花在陽光的輝映下
渲染著五彩繽紛的童年
曾經從水中泅渡過這小橋
去鄰村的瓜園偷瓜
在肚腹滾圓的興奮時刻
還不忘為熟睡的大爺畫上八字胡須
曾經和心愛的姑娘在橋上定情
那甜言蜜語醉倒了橋下的魚兒
它癡癡地停在那里忘卻了搖頭擺尾
如今再佇立這故鄉的小橋上
水中倒影的我已是兩鬢霜染
悠悠歲月帶走了多少美好的回憶
重返家園的耄耋老者
愿在有生之年守在這家鄉的小橋畔
盡享春夏秋冬的四季美好
安度夕陽余輝下的幸福晚年
作者:段寶林
家鄉的小河
早已干涸
可它卻真切的
儲存在我的記憶里
蜿蜒盤旋
就像白玉
清澈見底
宛如琉璃
河底的石頭
方圓尖扁
形態各異
紅黃藍綠
顏色艷麗
常有小孩
穿著開檔褲
在河里拾撿
將撿來的石頭
鋪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在有落差的地點
河水常沖刷出
水塘兒一些
頑皮的孩子們
常來游泳嬉戲
飛濺的水花
盡情地傳遞歡聲笑語
美麗的姑娘們
常來河邊洗衣
節奏明快的搓衣聲
和銀鈴般地笑聲
回蕩田野
偶爾還能看見
村里的牛羊來河邊飲泉
甘甜的河水不知
養育了多少牲畜
灌溉了多少農田
夜間來河邊聽取
呱呱的蛙叫聲應和著
嘩啦啦的流水聲
那就是一首動聽的
鄉村夜曲
曾經奔流不息的
美麗小河喲
你到底為什么不見了
作者:雄鷹翱翔
家鄉的樓房
雨后春筍般的拔節生長
一排排一幢幢
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旁
好似珍珠翡翠閃閃發光
家鄉的樓房
是父老鄉親們抒寫的詩行
幾十年的心血一輩子的夢想
鑄成了堅實的地基
支撐起房屋的脊梁
家鄉的樓房
有著村姑一樣的臉龐
因為你的美麗
吸引了城市羨慕的目光
在你的身旁有了一座座現代化工廠
家鄉的樓房
宣告了新農村的繁榮與富強
現代文明走進了尋常人家
每家每戶生活在夢幻天堂
孩子們唱起歡快的歌謠
幸福的歌聲在鄉村回蕩
現代的變化篇七
當我還是搖籃中嗷嗷待哺的嬰兒時,是您把我抱起來搖我到天亮;當我還是三四歲被人傻傻騙的嫩娃娃時,是您布滿老繭的大手為我遮擋流言蜚語;當我還是五六歲不明事理的小毛孩時,是您為我詮釋了什么叫“愛”。現我已是十一二歲懵懵懂懂的少年,而您卻在夢想的彼岸告知,要堅強;啊,我慈祥的奶奶!
您一生農民出身,沒讀過多少書,卻在生活上給了我莫大的支持!
色澤味美的紅棗泡水,是我精神的支撐柱!因為熬夜做練習題的原因,經常會感到頭暈目眩而這時伴著悠悠的棗香,身邊的老人便會和藹一笑。爽朗的聲音,如布谷婉轉般好聽。接著我全身都充滿活力,敢夜間火車也不累了。
可口美味的飯菜,是您愛的結晶。空心菜融入您那豆大的汗珠,五香雞腿滲透您關愛的心。每當您頂著烈日為我送來飯菜,同學們都會羨慕不已地說:“你奶奶真好!”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
奶奶的愛雖不及父愛那般雄厚;也不似母愛那樣柔情;但它卻是天地間最純澈的愛。它就像暖春里的一朵牡丹,高傲而貴雅;它就像炎夏里的一枝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它就像涼秋里的一盆艷菊,熱烈而深沉;它就像寒冬里的一樹傲梅,淡雅而高潔。
啊,奶奶!請讓我為您高歌一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