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是好孩子我學會了篇一
也許,別人認為我是一個愛生氣的孩子,但我認為,我是一個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一天,家里的游戲讓我一不小心刪除了,游戲碟也不知去哪“旅游”了。唉,真氣人!也不知游戲碟便宜了沒有。后來,我決定再買一張游戲光盤。可我的錢也不夠呀,嗨,試試看吧,碰碰運氣吧。于是,我偷偷地把自己攢的二十元錢錢塞在兜里急匆匆地“殺”出了家門。
跑著跑著,一張粉色的彩紙映入我的眼簾。誰把彩紙扔地下了?真不講衛生,這是要被罰款的!嗨,還是我來撿吧,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嗎。等我拾起彩紙,我的天!一百元大鈔!發嘍!游戲碟到手嘍!可我轉念一想,這丟錢的人該有多著急呀?
可是,交給失主就意味著我游戲碟就變成稀碎稀碎的小碎末,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買到呢?唉,如果拾金有昧就是不道德!我左思右想后決定,還是等等那“可憐的人”吧。
不一會,從電梯上走來一個衣衫襤褸的大哥哥,他快速地胡亂地掏著兜,嘴里嘟囔著說“錢呢?我的錢呢?”當他看見我時,焦急地問:“小弟弟,打擾一下,撿沒撿到一百元錢?也許就在這附近丟的.,我要給媽媽買東西,有急用。”
望著大哥哥那著急的樣子,我想:也許他真的丟錢了,看他的模樣也不是裝出來的。于是,我大聲地說:“呀!真是巧極了!我正好撿到一百元錢,給你,哥哥!”“太感謝了,走!哥哥請你吃牛肉面。”他激動地說。“不用了,我不餓!”話音未落,我早已跑遠了……
你說,我是不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雖然沒吃到牛肉面,但我心里比吃到牛肉面更香更美……
我是好孩子我學會了篇二
在我很小的時候,大人們總愛開玩笑地說我是:“壞孩子”,后來大了,每次聽到這話,我心里就不快活。暗想:誰好誰壞,總有一天讓你們親口更正。
在“母親節”的那一天,媽媽和平日一樣忙碌著,好像忘了是什么日子。我悄悄地把自己平日積攢的錢取出來,溜出屋子奔向商店。商店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我仔細尋找著滿意的物品。有的合心意,價錢太貴;有的價錢合適,東西卻不合心意。突然,我發現掛在正中的一排胸針,它們放射著耀眼的光芒。我在售貨員的幫助下,終于挑選了一個“母女情深”圖案的胸針。
回到家中,我把胸針小心翼翼的放在臺燈旁,打開錄音機開始錄音:“……親愛的媽媽,在節日里我送您一首小詩……”我深情地朗誦起來。錄音記錄下了我的聲音,也錄下了我的一片真情。
我是好孩子我學會了篇三
一天,我回去的半路中我碰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在回家,但他好像遇到什么事了,我就問:“你怎么了?”老爺爺說:“我迷路了”我問:“你去哪?”老爺爺說:“我回家,可我找不到路了。”我說:“你家住在哪?我送你回家。”老爺爺說:“我家在泉水路121號”我說:“真巧呀!在我家對面”我說:“我送你回家吧!正好我也要回家”我和他在回家路上邊走邊聊。
我是好孩子我學會了篇四
我叫李燦,今年十歲,是十二完小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我有一頭烏黑的長發,扎著一個辮子,我有一張櫻桃似的小嘴巴,嘴巴上面有一個高高的鼻梁,鼻梁上面還有一雙水靈靈的眼睛。
我是一個好孩子,是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
記得有一次,我去上培訓班,等了很久的公交車。車終于來了,哈,有空位,我心里暗喜,趕緊坐到位置上。過了一會兒,車上擠滿了人,這時,一位老爺爺上了車,他手里提著東西,差點摔倒了,可是其他人都視而不見,我心想:老師不是常教我們要助人為樂嗎?我站起來,把老爺爺扶到座位,說:“老爺爺,您坐吧!”老爺爺說:“不用了。”我說:“沒事,您坐吧!我坐久了,想站站,還是您坐吧!”老爺爺坐在位置上,一直夸我是個好孩子,聽了他的話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
我更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在學校,每次輪到我值日,我都會把責任區打掃的干干凈凈,看到教室地板有垃圾了,我都會彎腰把它們撿起來。在家里,我是媽媽的好助手:掃地、拖地、煮飯、洗衣服我樣樣在行!每次媽媽都夸我是個好孩子。
有一次我去買面包,買了五塊錢,給了10塊錢,但賣面包的阿姨找了我六塊錢,剛開始我還不知道,后來我數了一下,發現阿姨多找了我一塊錢,我馬上跑回面包店,把那一塊錢還給了阿姨,阿姨夸我是個誠實的孩子。
這就是我,一個助人為樂、熱愛勞動、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為我是一個好孩子而感到高興和自豪,我希望我會變得更好。
我是好孩子我學會了篇五
中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他們能獨立理解一些情節簡單,并且貼近生活場景的故事,而《誰是好孩子》正是這樣一個故事。乘車、讓座位這些場景都是孩子們在生活中時常看到的,所以很容易讓幼兒接受。
這個故事講述了三只小猴在乘車、讓座時表現出的不同表情與行為,這也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到的,所以很容易讓中班孩子接受,通過觀察以及在共同討論中理解并判斷出誰是好孩子,哪種行為是值得學習的。這對是非道德觀逐漸形成中的中班孩子來說,非常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1.開始部分—— 乘車經驗交流
我以乘車的游戲開始導入課題,孩子的興趣是得到了很好的激發。
活動中,我就采用了大圖書的形式簡要理解故事內容。其中要求幼兒觀察圖中小猴子的表情、神態、動作等,并讓幼兒猜測小猴子的語言、行為。判斷是否正確,并在學習表演的基礎上加深對故事的理解。當我觀察到到車上來了一位猴爺爺的這張圖片時,我問孩子們: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么做?喜歡動腦筋的孫維剛小朋友說:“我會把座位讓給老爺爺,我自己拉著汽車上把手。”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孩子肯定有過這樣的乘車經驗,在他的帶動下,其他的孩子也紛紛講述著如何讓座,此環節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課中的第三環節,教師帶幼兒完整欣賞故事部分,我采用的方法是:教師播放一段輕松的音樂,請幼兒一起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聽老師翻閱大繪本講述故事,以便達到鞏固理解故事內容的作用。音樂的烘托,使得整個活動氛圍創設較好。
3. 活動延伸——討論怎樣做個好孩子
最后我設計的是一個延伸活動,讓幼兒說說身邊的好孩子。這可以說是整個活動的亮點,孩子們都能說出自己認為好孩子應做的行為,并大膽地說出我們身邊的好孩子。希望以他們為榜樣,自己也成為好孩子,孩子們的興致高漲,都以自己也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為驕傲。
雖然課中存在著一些不足(如開始部分的游戲中穿插老奶奶或老爺爺也來乘車,讓孩子提前感知讓座,或許效果會更明顯;小猴子的正面行為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加以鞏固,但反面的行為最好避免),但我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平時,我們教師選材就要多側重于材料的適用性及趣味性,這樣,孩子才能在玩中學到知識、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我是好孩子我學會了篇六
今天我幫媽媽做家務,媽媽分配給我的任務是剝毛豆。
我卷起袖子,把毛豆放在水池里洗干凈,撈起來放進臉盆里,端到桌子上,開始剝毛豆。
碧綠的毛豆毛茸茸的,拿起來看了看,覺得毛豆殼里包的應該就是毛豆吧?我又伸手摸了摸,很粗糙,上面的短毛弄得我手指疼疼的。用手指一捏,鼓起來的'包上很硬,但是凹進去的地方稍微軟一點兒。
我拿起毛豆,在它的柄上掐來掐去,掐出來了一個小洞,沿著小洞用手指再摳進去,毛豆躺在一個凹槽里,一剝開殼就有一股清香的味道,看起來就像一個胖胖的小寶寶。我一扒毛豆殼,小毛豆卻調皮地粘在凹槽里不肯出來,用手指再用力一摳,它就出來了,只不過是從它的“外衣”里掉出來的,還粘在我的手指上,粘粘的,我一抖,它就掉在桌子上了。
媽媽看到我剝了那么多毛豆,高興極了,夸我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我是好孩子我學會了篇七
看著一張張有些泛黃的照片,上面的自己沒有任何憂慮的笑著,才發覺曾經的自己像是一張白紙干凈單純。什么時候,白紙上被小孩子涂鴉了,白紙不再干凈了,因為它沾染上了那些絢麗的色彩,怎么也拭不去那些印記了。
表面上越是沉默的人,心里越是澎湃,越是叛逆。因為,虛偽的“好孩子”學會了不用動作地表示的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