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與反思籃球運球教案設計篇一
堅持健康第一、以學生發展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為主要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1、認知目標:使90%以上學生了解籃球的起源與發展等知識。
2、技能目標:使70%以上的學生初步掌握籃球變速運球的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發展學生靈敏、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品質,使學生體驗成功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現團隊協作精神。
1、籃球變速運球
2、游戲:運球接力
籃球運球是《新課標》要求學會的基本動作之一,它是學習較復雜籃球動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靈敏、速度、協調等素質的基本方法。在課的練習安排上,必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即面向全體,又注重個性發展,注意運動安全,并采用“小組互助”學習的組織形式來保證課的目標的實現。
1.重點:手腕控球
2.難點:全身協調發力控制球的方向
1、課的開始與準備部分
本部分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基本部分提供必要的心理與生理準備,因此,我設計了課堂常規、籃球常識、慢跑熱身和籃球操。
2、課的基本部分
a、“籃球運球”是基礎教學,作為教材體系中“籃球”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重點是“手腕控球”。通過教師示范、講解。讓學生掌握方法,提高靈敏、協調等素質。
b、組織教法: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人數相等,在指定的區域練習,練習時由體育小組長指揮,通過配樂來提高學生運球的積極性,掌握節奏,體驗手感,通過降低難度來吸引學生參與,消除部分女生對籃球的恐懼感。教師巡回輔導,這樣能及時發現學生錯誤動作并加以糾正。小組長可以對本組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教師只對小組評價,不評價個人。
c通過運球接力比賽,鞏固提高前面學習的變速運球,使本節課的氣氛達到高潮。
3、課的結束部分
a、通過意念、冥想、抖動達到放松肌肉和心理的目的。
b、教師總結本節課,表揚表現好的小組。
c、教與學法:在教師的口令的指揮下,伴著輕音樂,模仿教師做各種放松的動作,調整呼吸。學生認真模仿,盡量讓自己全身得到放松,呼吸節奏趨于平穩。
1、 “小組互助”學習,教師輔導的形式,是本課學習的主要組織形式。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探究式學習,組內學生互助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2、游戲“運球接力”、籃球操的設計緊扣課的目標,既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項練習內容,又達到熱身和導入課的目的,同時避免了單調,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場地:根據課的內容統一設計布置場地。
器材:籃球40個,錄音機1臺。
練習密度預測:32~35%,平均心率:115次/分。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與反思籃球運球教案設計篇二
1、籃球:運球
二、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都在13歲左右,存在體質普遍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象;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于說教過多、技術要求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于直觀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
將教學內容融合在比賽中,使學生在樂于參與、易于參與的比賽中,無形間達到教學的初步目的。由于學生的感性思維較強,而理性較差,宜多讓學生模仿練習,當學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再做技術性指導,以提高學生的技術質量與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全班建立運球技術表象,了解奧運會有關知識。
2、技能目標:初步掌握原地運球技術,使50~60%的學生能在不看球的條件下運球,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學會合作,勇于創新,發揚奧運精神。
四、重點、難點:
重點:運球:臂、腕、指用力;障礙跑:合理運用鉆、跨、繞
難點:運球:手、眼、身體三配合;障礙跑:技巧與速度
五、教法學法:
北京舉辦2012年奧運會為情景主線,采用姚明、劉翔等名人啟發式教學,一材多用,以比賽帶動基本技術學習,提高活動能力,便于教學靈活,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得活。貫徹和運用循序漸進和直觀性原則,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自我體驗、觀察來理解動作,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經過專項訓練后,又通過互練互評、自我升降評價來鞏固正確動作。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2、課堂常規
整隊查人數
師生問好
宣布課的內容
準備活動
3、運球
a學生分組自練(隨意熟悉球性)
b以小組為單位總結運球經驗交流
c教師及時糾正錯誤,并講解正確的動作要領再分組練習
d提高技能,拓展練習,(大膽嘗試各種運球方法:跨下運球、身后運球等) e優秀生展示(每小組推選一人展示或自告奮勇)
4、結束部分
a、集體放松活動(隨教師提示引導指揮學生放松)
b、小結本課(表揚,提出今后注意事項)
c、歸還器材,宣布下課
本節課我預計:
練習密度:50—60%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強度指數:1.4—1.6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與反思籃球運球教案設計篇三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著“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原則,安排教學內容,在課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簡單運動技能的培養;通過學生自覺、自律、互學、互練、自創、互評等教學手段提高小籃球簡單組合動作;課的設計富有趣味性、多樣性、情景性、實效性。
心理特點分析: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自控能力相對薄弱,注意力容易轉移。
生理特點分析:二年級學生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勞,運動能力開始出現差異。
認知能力分析: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知道了籃球學習常規,開始逐漸懂得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并能簡單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體育活動中出現簡單的合作學習,對小籃球的簡單運動知識有所了解,但還不夠完善,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深化。
運動能力分析:通過一年級的小籃球學習,小籃球運動的能力有所提高,能簡單的進行各種小籃球游戲,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因此,二年級小學生在學習小籃球時,將逐步出現以原地與行進間相結合為主的基礎技能學習,也應以小籃球游戲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通過游戲化教學,能合理運用保護方法,善于表現自我,確立“我很棒”的自信心,養成互助學習的學習習慣及對籃球運動的熱愛。
1、通過故事情景的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球的動作技能,熟悉球性。
2、初步掌握創編游戲的方法和規則。
3、經過學生的各種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思考和探究欲望。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協調和靈敏等素質。發展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和奔跑協調能力。
4、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和群體活動中主動表現自我的能力,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互幫互助的精神。
1、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球的動作技能,熟悉球性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思考和探究欲望。
3、學生活潑好動,自控能力相對薄弱,注意力容易轉移。
小籃球40個小凳子8張
一、教學常規
1、師生整隊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課內容,提出課堂要求、
組織:四列縱隊
xxxx
xxxx
xxxx
xxxx
要求:隊伍快、靜、齊
遵守紀律,精神飽滿
二、課堂準備
1、游戲“看誰拿的快”
(1)教師講解比賽方法,提出要求
(2)教師示范,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老師解答
(3)分組比賽,教師觀察。
(4)評定勝負,獎勵與懲罰,并師生交流總結
2、熟悉球性
(1)教師語言引導學生自創球的玩法
(2)自由練習,教師巡視,觀察
(3)學生展示,師生交流,并練習、比賽
(4)師生總結,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見
3、球操
(1)播放音樂,教師在前領操,學生在后跟做
要求:動作協調,到位,節拍一致,動作舒展,要達到熱身效果
三、課堂高潮
1、你蹦我也蹦
(1)教師語言導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練游戲(籃球不僅是用來拍的,而且還能幫助我們做一些其他的身體素質練習呢!雙腳夾住球,模仿小兔子跳躍)
(2)教師講解比賽規則,要求學生遵守比賽規則,
(3)把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進行比賽,教師從旁觀察、指導、保護
2、看誰投的準
(1)教師講解比賽方法,提出要求
(2)教師示范,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老師解答
(3)分組比賽,教師觀察。
(4)評定勝負,獎勵與懲罰,并師生交流總
3、智力大拼圖
(1)教師語言導入,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自主練游戲(同學們,你們能不能用你們的籃球擺出幾種形狀出來?。浚?/p>
(2)教師講解比賽規則,要求學生遵守比賽規則,
(3)把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進行比賽,教師從旁觀察、指導、保護
(4)評定勝負,指出學生們的成功點與不足點,鼓勵學生在比賽中不到最后一刻絕不輕言放棄。
四、課后恢復
1、放松身心太極拳
2、師生小結。(同學們,你們現在知道籃球的魅力有多大了吧,它的作用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很多,讓學生自由闡述。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與反思籃球運球教案設計篇四
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為依據。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中心,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發展。在教學中通過之前所學知識的復習,引導學生對新學內容的學習,同時讓學生了解運球在籃球比賽中的作用。
行進間運球在籃球教材中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學好籃球的一項必備技術,是在掌握原地運球動作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學習行進間運球的基本動作,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運球能力,把學練活動和積極、愉快的心情融合在一起,獲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作為四年級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和豐富的想象力,模仿能力,表現欲望強,勇于展示自己。學生對籃球運動具有一定的基礎及了解,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很濃,因此,我注意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注重學生在運球時運球高度和運球時的節奏的掌握。但他們對于運球的技術基礎不是太好,學生在練習運球時動作太隨便,因此形成運球時動作不規范,不協調及控制球的能力較差的狀態。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初步學習籃球行進間運球的基本動作方法,掌握運球時的按拍球動作技術。
2、技能目標:發展學生協調、靈敏、下肢力量等素質,不斷提高行進間運球的水平。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積極上進的品質,并在學習中體驗運動樂趣。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探究教學法、示范法和游戲教學法。
1、探究教學法: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協作并根據自己的特點去選擇學習,并思考、分析、歸納形成自己正確的動作,教師只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作針對性引導和小結,激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學習。
2、示范法: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講解并示范,這些示范有利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使學生獲得具體、形象、生動的直接經驗,便于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3、游戲教學法:通過游戲,進一步鞏固行進間運球的技術動作。
4、自學法:學生自己分析、討論學習,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與反思籃球運球教案設計篇五
1、:
(1)籃球:運球后轉身技術
(2)田徑:耐久跑。
2、:
本教材內容是籃球運球后轉身技術及耐力跑。籃球運球后轉身技術,是籃球比賽中進攻突破防守的一項非常實用的技術,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有一定難度,富有挑戰性,深受學生喜歡,學生對于它的學習非常迫切,很感興趣。耐久跑是復習教材,通過加入籃球的變換形式的跑,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學生心肺功能。
3、: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一年級學生。高一學生身心發展正處于過渡期,但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煉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初中已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并不滿足,而對學習難度加深的動作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合理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對于耐久跑,學生已經通過多年的學習,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煉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周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心理,在跑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堅持不下來的狀況,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籃球運動中的單個技術,加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
(2)技能目標:
①45—50%學生能初步掌握運球后轉身技術并能在運球中采用該項技術。
②強調運球后轉身技術中的“低重心”、“后撤轉身”、“提拉球”。
③發展學生上下肢的協調用力能力及有氧耐力素質,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
(3)情感目標:
①培養學生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競爭意識
②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積極思維和自我評價的能力,增強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由球性練習入手,到體前變向球,增強手掌提拉控制球的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突破,逐步提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耐久跑采用變化多種圖形的運球跑練習方式進行練習,,通過籃球及圖形分散學生對耐力跑的疲憊感,使內容豐富,增加自主性和趣味性。整堂課采用收、放、松、緊相結合的組織方法。
本課采用“嘗試---比較----練習----展示 ----評價---鞏固”的學練流程,由易到難,逐層深入,讓學生充分領會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方法。在體驗、想象、演示、分析比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
熱身 → 球性練習(運球、球繞環等)
↓
↓
輔教材(耐久跑) → 變換形式的運球跑、 圖形跑
↓
整理 → 放松、小結
↓
下課 → 收集器材
因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對教材的特點、重、難點、學生的情況等進行了比較透徹的分析,教法與學法的選擇遵循了教學原則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預計會順利地達到本課制定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參與各項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情感融洽。預計平均心率為120—130次/分,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25--30%,練習強度較大,耐久跑時強度達最高峰。
籃球場一塊以及周邊自然地形,籃球3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