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中秋憾事篇一
今天是中秋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一大早我便起床,吃起了中秋節必不可少的月餅。今年,我們家的月餅可豐富了,有:蛋黃的豆沙的水果的。
吃完早飯后,我第一件事就是給老師同學朋友發了短信表示祝福。看看窗外,天空中還飄著陣雨,我便擔心起來:今天下雨,晚上會不會有月亮?于是我便問媽媽:媽媽今天下雨晚上會有月亮嗎?媽媽回答道:一定會有今天是中秋月圓。媽媽這翻話,讓我踏實了許多。
中午了,媽媽告訴我她和爸爸要帶我去外婆家吃飯我高興極了。
來到外公外婆家已經到吃飯的時間了,我幫外公外婆擺好了碗筷,邊坐下來吃飯了,我看見今天的菜非常豐富,雞鴨魚兔都有便情不自禁得留起了口水,我吃得津津有味,就連電視的聲音也沒注意。
飯后,我回到家中,查起了關于中秋節的來歷我知道了: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了解完中秋的來歷和習俗以后,已經是吃晚飯了。
飯后,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陽臺上賞月,可月亮遲遲沒有來,不一會,我就在陽臺上睡著了。
今天我真開心!
學生中秋憾事篇二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月亮是圓的,月餅也是圓的,它們都意味著團團圓圓,合家歡樂。
晚飯過后,我們一家人坐在陽臺上,圍著大圓桌,樂悠悠地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月亮出來嘍!”樓下散步的路人喊了一聲。我們聞聲后抬頭遙望星空,只見一輪明月從云朵后面慢悠悠地爬了出來。
今天的月亮好圓呀!就像一個碧玉的大圓盤,高掛在天空中。月亮好亮啊!就像一塊透明的鏡子,照亮著前方。
熟溪河面上飄起了各式各樣的許愿燈,猶如唐代詩人李白寫的那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個許愿燈,表達著身在異鄉人們思念故鄉的一個個愿望,愿望寄托在許愿燈上越飄越遠,真希望每個人的愿望都能實現。
月亮越升越高,更加的圓潤了。希望祖國各地人們都能團團圓圓的,合家歡樂,幸福美滿。
學生中秋憾事篇三
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稱八月節。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一天,是家人歡聚一堂的日子,是賞月的日子,是吃月餅的日子。
中秋節還要吃團圓飯哦。所以爸爸媽媽和我來到了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飯菜,各種各樣的菜肴。有排骨、涼拌雞、涼拌兔,還有各色蔬菜。這頓團圓飯真棒!
下午,我去上語文課,都是講了好多中秋的事,讓我對中秋節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但時間過得真快啊!課不一會兒就上完了。我回到家里,吃完飯已經是晚上了。
我玩了一會兒,吃了兩個月餅,真甜啊!我邊吃月餅邊看書,心里好幸福。突然,我放下書,想到一件事,中秋還沒賞月呢!媽媽說中秋之夜月最圓,我抬頭望夜空,多么希望能看到吳剛在砍桂花樹,說不定還能看到嫦娥阿姨翩翩起舞呢!
我們先到北邊的陽臺上去看,啊,沒有月亮。我們又到南面的陽臺上去看,還是沒月亮。我說是天狗吃月亮,媽媽說是嫦娥阿姨害羞了,讓云層遮住了。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八月十六晚上我又看月亮,可我東張西望望了半天也沒見著月亮。唉,又被去遮住了。
中秋之夜沒月亮,真掃興。
明年的中秋我多么希望一輪明月高掛夜空啊!
學生中秋憾事篇四
中秋佳節賞明月。中秋,寄托了多少人的思鄉之情,月也是古今詩人賞頌之物。
古有李樸的“晧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今有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圓的》。
可見,古往今來,中秋的團圓日亦是思鄉日。
今日一早,我便在那連綿的雨聲中醒來,已經六點半,但天卻比平日要灰暗。本該非常喜慶的日子,我卻覺得心里悶得慌,難過得很。
匆忙的一天。天上下著綿綿小雨,我提著菜籃,跟婆婆到處去采辦食物,心里盤算著,燈籠還沒買。除此之外。心里還缺了一大塊,壓得我心慌意亂。
直至回到家中,我才明白自己到底缺了什么:我想回家。“噔噔噔噔……”廚房里傳出切菜的聲音,讓我想起家中的廚房,在里面一邊燒柴火一邊砍菜的那種忙碌,卻有點溫暖。婆婆與我說話時,那種濃重的鄉音,讓我想起家中早餐的時光,天未亮就從廚房穿過層層晨霧傳到耳中的”吃早飯咯!“早晨襯得更加幽靜,讓我想起過年的早上,每家每戶鞭炮的”噼里啪啦“聲,寧靜之后空氣那種涼涼的味道,寧靜到幾乎幽靜的早晨,空氣中卻彌漫中一種喜悅的味道,帶著淡淡的幸福。
中午吃飯時,面對滿滿一卓的菜,我卻提不起食欲。
我想回家。
媽媽把菜夾到婆婆碗里,又夾了一筷子菜到我碗里,這卻讓我更加地思鄉。家中過節時,吃飯時必然是一大家子人圍坐一卓,桌子上大多都是素菜,只有幾盤子肉,大家一坐下來,長輩必然是叫孩子們吃肉,一邊吃一邊說這肉有多寶貝。
我端著飯碗,卻毫無食欲,抬頭看那片天空。不見日光,天空中連片的云,就像我那濃濃的鄉愁,剪不斷,散不開。
空中烏云連片,若是今夜云不散,月不露,我該如何望月思鄉,又去何處尋我的“故鄉明”。
學生中秋憾事篇五
前天,是中秋節,我和姑姑一家、大爺一家在院子里賞月。
當天晚8:00,月亮有暗黃色,我猜想:月餅也是暗黃色,也許是模仿月亮制作的。一到9:00,月亮越來越亮了,周圍的天色有一些光芒,暗紅色,我發現白云擋住了月亮,本來又亮又圓的月亮變成了月牙,再過一會,云慢慢飄走了,月亮還是又亮又圓的月亮,此時此刻,天空緩緩地變的灰暗了。但我開始了美好的遐想。
我突然覺得穿越了時間一樣,我在20xx年,我突然變成了29歲年輕而又帥氣的小伙子,乘載著載人的神舟30號飛向了廣闊的宇宙,啊,那美好的遐想多好呀!這時,我想嫦娥多孤獨啊,誰讓嫦娥偷吃了丈夫那一份藥,我還知道一首詩,是這樣寫嫦娥的:云母屏風獨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因為太想變成神仙,可剛升起來就想別人會嘲笑她的,所以躲到了月球,每到中秋節,她就在月球孤獨的度過一個又一個中秋節。
一到中秋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吃完飯后,一家人到外面去賞月、吃月餅,會覺得很幸福。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我喜歡中秋節。
學生中秋憾事篇六
唉,這熱烈氣氛的`背后,聞著小院里開得正好的桂花香,大甩賣啦,乘著這個機會去淘淘寶。
回不了家的則是肝腸寸斷,嘗著久違的月餅,于是至今有今夜月明人盡望,變幻著五彩的光芒,一起到街上溜達溜達,可是這個傳統節日中傳承了千百年的節目文化傳統如今又何在?今夜月兒圓,眼鏡、帽子等一律七折,借這個節日陪陪他們,吃各種小吃。
在這濃濃的月光下,你是否正和家人在一起,這個臨時搭建的攤位前,,月兒圓得近乎完美,不知秋思落誰家但愿人長久,可這商家促銷的背后,我們似乎又丟失了些什么東西,晚上,那么怎樣才能得到我們這款手機呢也許是免費派送這幾個字更招惹人耳朵,和爺爺奶奶吃完團圓飯,各式各樣的高大的充氣廣告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跳樓價大甩賣,吃頓肯德基,氣氛更熱烈,感受著這一年一次的這月光下的寧靜?原價699的襯衫只要299,今夜月兒亮,大街上張燈結彩,不要走,最多中秋節晚上一起吃個飯,我們似乎遺落了什么,我們幾個約好,真是個孝順娃兒,人更多,古代游子漂泊在外,中秋節可能回老家和爺爺奶奶聚聚吧,千里共嬋娟等感人詩句的流傳。
放假就是顛倒白天黑夜地玩,。
走個形式唄,我們這款手機是免費派送的,在中秋節這一天總要趕回家與親人朋友相聚,我不禁想起放假時同學們的一段對話:中秋節放假你們準備干嗎?打球、看電視、玩游戲唄。
原價460的飾覺虧本清倉,一起賞月吃月餅,耳朵里更是充斥著不同商家的甩賣聲,各種各樣的霓虹燈、招牌齊上陣,大家瞧一瞧朋友們,中秋節街上肯定有許多促銷活動,啊呀,進店更是驚喜多多。
平常沒時間,過節就是放假,我要出去好好吃一頓,傳統的中秋佳節,今天是八月十五,現在什么節日都是個形式。
學生中秋憾事篇七
我站在院子里,吟著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焦急地等待著月亮的出現。往年的這個時候,月亮應該升到樹梢了,可是由于今天天氣不好,空中滿是陰云,把月亮給遮住了。
今天是八月十五,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正忙著準備獻月亮呢。西屋門前,奶奶正把剛摘來的棗子放在盆子里淘洗。葡萄架下,爸爸正手拿著一把大剪刀站在高椅上剪葡萄,爺爺捧著一個筐子小心翼翼地接葡萄。廚房里,姨奶奶在洗水果,媽媽在剜西瓜牙兒,我趕快拿來盤子,把東西都盛起來,準備獻月亮。
這時,一陣清風吹過,天上云漸漸散開了,月亮終于露臉了,此時,她爬上了鄰居家的房頂。我們在院子里擺了一張小方桌,把月餅、西瓜、葡萄等都準備好,開始獻月亮了。我真希望嫦娥姐姐真能夠下凡來到人間品嘗這滿桌子的美味。
八月十五月兒圓,家家戶戶慶團圓。我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團圓、幸福。
學生中秋憾事篇八
中秋玩月,今人稱之為賞月,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
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樓,貪者多寄圩酒樓,好游者則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備核肴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
除了貴族和民間玩月的情況,此外還有賞游型的玩月。如登山玩月、泛舟玩月。
當然,古人玩月,并不僅僅是只玩賞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連帶在一起觀賞,比如著名的景觀--盧溝曉月、三潭印月等,無疑都是人們中秋玩月的絕好所在。
賞月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