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需要根據學校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以下是一些建設性的教學工作計劃模板,供大家參考使用。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一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wèi)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博學強記,長于度曲。詞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抒發(fā)懷才不遇之慨嘆及縱酒狂放之作品。風格多樣,情深語工。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
【注釋】。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時步態(tài)輕盈。
橫塘:在蘇州南十時許。
芳塵:指美人的行蹤。
錦瑟華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時期。
瑣窗:雕刻或彩繪有連環(huán)形花紋的窗子。
冉冉:流動的樣子。
梅子黃時雨:四五月梅子黃熟,基間常陰雨連綿,俗稱“黃梅雨”或“梅雨?!?/p>
你的玉步不肯來到橫塘,我只有目送你離去。但現在不知你與誰相伴,共度這花樣的美好年華?在那修著偃月橋的院子里,朱紅色的小門映著美麗的瑣窗。只有春風才能知道你的歸處。天上飛云在空中拂過,長滿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佳人一去而不復返,我用彩筆寫下斷腸的詩行。如果要問我的憂傷有多深多長,就像煙雨一川青草,就像隨風飄轉的柳絮,梅子黃時的雨水,無邊無際。
【賞析】。
1.上片中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請說明哪些句子是實寫,哪些句子是虛寫。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是實寫。
“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笔翘搶?。
2.“但”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留戀、遺憾之情。
3.設想美人的句子,表現了美人怎樣的處境?最能表現這種處境的句子是哪句?
寂寞、美好年華虛度(遲暮)?!爸挥写褐帯背嗣磕暌欢鹊拇禾炷軌蛱娇匆淮?,再也沒有人知道了,寫出女子所居處的幽深、寂寞。
4.詞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詩句和典故?
a凌波。
b錦瑟。
c蘅皋。
d彩筆。
5.賞析“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同絮,梅子黃時雨?!?/p>
a用具體生動的景物表現了抽象的、無跡可尋和難以捉摸的細致情感,使這種情感轉化為可見的、可聞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讀者可以從閑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穎,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獲得了“賀梅子”的雅號。興中有比,不僅比閑愁之無盡,亦以興身世之可悲。
c連用三個比喻(博喻)來表現“閑愁”之多、亂、纏綿不斷,十分生動,這是一個創(chuàng)舉。
d虛景實寫。
原文: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能幾行?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譯文:
輕移蓮步不再越過橫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他象芳塵一樣飄去。正是青春年華時候,可什么人能與她一起歡度?是月臺,是花榭,是雕飾的窗,是緊閉的朱戶,這只有春天才會理解她內心的深處。
飄飛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將暮,揮起彩筆剛剛寫下斷腸的詩句。若問題閑情愁緒有幾許?好象一江的煙草,滿城隨風飄落的花絮,梅子剛剛黃熟時的霖雨。
賀鑄的美稱“賀梅子”就是由這首詞的末句引來的。據周紫芝《竹坡詩話》載:“賀方回嘗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可見這首詞影響之大。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睓M塘,在蘇州城外。龔明之《中吳紀聞》載:“鑄有小筑在姑蘇盤門外十余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于其間。”是作者隱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边@里是說美人的腳步在橫塘前匆匆走過,作者只有遙遙地目送她的倩影漸行漸遠。基于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遺憾,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推測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樣生活的?!板\瑟年華誰與度?”用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意。下句自問自答,用無限婉惜的筆調寫出陪伴美人度過如錦韶華的,除了沒有知覺的華麗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這種跨越時空的想像,既屬虛構,又合實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見發(fā)端,下片則承上片詞意,遙想美人獨處幽閨的悵惘情懷?!氨淘啤币痪?,是說美人佇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籠罩了周圍的景物,才驀然醒覺。不由悲從中來,提筆寫下柔腸寸斷的詩句。蘅皋,生長著香草的水邊高地,這里代指美人的住處?!安使P”,據《南史·江淹傳》:“……(淹)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湍颂綉阎械梦迳P一以授之。”這里用彩筆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題寫“斷腸句”?于是有下一句“試問閑愁都幾許?”劉熙載云:“賀方回《青玉案》詞收四句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湮淳浜锰幦凇噯枴浜羝?,及與上‘一川’二句并用耳?!惫P者認為,“試問”一句的好處還在一個“閑”字?!伴e愁”,即不是離愁,不是窮愁。也正因為“閑”,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真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差堪比擬。作者妙筆一點,用博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變有形,將抽象變形象,變無可捉摸為有形有質,顯示了超人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宋·羅大經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鼻濉ね蹶]運說:“一句一月,非一時也。”都是贊嘆末句之妙。
賀鑄一生沉抑下僚,懷才不遇,只做過些右班殿臣、監(jiān)軍器庫門、臨城酒稅之類的小官,最后以承儀郎致仕。將政治上的不得志隱曲地表達在詩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慣用手法。因此,結合賀鑄的生平來看,這首詩也可能有所寄托。賀鑄為人耿直,不媚權貴,“美人”、“香草”歷來又是高潔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澤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形象寫照嗎?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首詞之所以受到歷代文人的盛贊,“同病相憐”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吧!當然,徑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詞,抒寫的是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悵惘,亦無不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理解,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于封建時代的人們來說,都是“與我心有戚戚焉”。這一點正是這首詞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二
本篇為相思懷人之詞,是詞人晚年退隱蘇州期間所作。此詞通過對暮春的色的描寫,抒發(fā)作者所感到的“閑器”。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的,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器思,表現了幽中寂寞積郁難抒之情緒。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閑器”,立意新奇,想象豐富,歷來廣為傳誦。
上片寫偶遇佳麗生起眷慕相思和無緣相見的惆悵之情?!傲璨ú贿^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寫美人走路的姿態(tài),滿自曹植《洛神賦》中的詩句“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只見她邁著輕盈的步伐,姍姍地走過橫塘的道路,我一路目送她飄然遠去,從一片芳塵之中追尋她的蹤跡?!板\瑟華年誰與度”謂曰這錦繡年華可和誰共度?詞人以反問的語氣抒發(fā)了內心的悵惘之情?!霸聵虼涸海嵈爸鞈簟彼木?,寫的是詞人想象美人的去處的情的,是在月下橋邊春院里?還是在有春窗的朱門大戶?但卻無從知道,于是感嘆一聲:“只有春知處?!贝蟾胖挥写猴L才知道她的住處。含蓄地抒發(fā)了對美人的思戀之情。
下片則承上片詞意,寫春日遲暮美人不來的閑器。“飛云”一句,是說詞人佇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籠罩了周圍的的物,才驀然醒覺?!安使P”一句,轉寫自身相思悲苦,提筆寫下柔腸寸斷的詩句。也有人認為題寫“斷腸句”的'是美人,可備一說。接著,由“斷腸句”引滿下一句“試問閑器都幾許?”“試問”一句的好處在一個“閑”字?!伴e器”,即不是離器,不是窮器。也正因為“閑”,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真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差堪比擬。后三句運用一系列的比喻將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感情寫得十分具體生動。這里的好處不僅是“梅子黃時雨”一句,因為詞中的一問三疊答已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而且富于獨創(chuàng)性。古人描寫閑器的名句很多,但這樣巧妙地原因博喻的,還沒有先例。詞人妙筆一點,用博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變有形,將抽象變形象,變無可捉摸為有形有質,顯示了超人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賀鑄一生沉抑下僚,懷才不遇,只做過些右班殿臣、監(jiān)軍器庫門、臨城酒稅之類的小官,最后以承儀郎致仕。將政治上的不得志隱曲地表達在詩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慣用手法。因此,結合賀鑄的生平來看,這首詩也可能有所寄托。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三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版本一)。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版本二)。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四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篇目是《橋邊的老人》,
一、說教材。
《橋邊的老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二語文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
《外國小說欣賞》這冊書主要是引導學生欣賞外國小說以及初步感知小說基本特征。便于學生了解外國優(yōu)秀小說,理解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學習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在必修教材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全書共八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話題。共16篇課文,均為名家名篇。第一單元的話題為敘述,重點掌握敘述角度和敘述人稱?!稑蜻叺睦先恕肥呛C魍淖髌?,敘述角度是有限視角,敘述人稱是第一人稱我。通過學習,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小說中的敘述角度和敘述人稱,為小說鑒賞和小小說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要求:1、培養(yǎng)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2、理解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3、學習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4、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內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5、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6、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參考書中確定的第一單元教學目標:
1、領會作品的內容與題旨。
2、掌握小說的敘述角度和敘述人稱;。
3、考察小說敘述角度俄敘述人稱與內容、題旨呈現的關系;。
基于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及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冰山理論”
2、掌握小說的敘述角度和敘述人稱。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領會小說的內容和題旨;。
2、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會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學習海明威的堅毅樂觀。
2、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外國小說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掌握小說的敘述角度和敘述人稱。
2.體會海明威的冰山理論,鑒賞小說對話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中的深意。
教學難點:
1、體會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學習海明威的堅毅樂觀。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說教法。
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分角色朗讀法??梢约ぐl(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把握小說的內容和主旨。
2、情境教學法。出示戰(zhàn)爭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和體會戰(zhàn)爭的殘酷,進而理解小說的主旨。
3、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探究的舞臺,激發(fā)學習興趣。探究小說中的對話描寫,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
四、說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即課前閱讀小說,課上合作探究小說中的對話描寫、小說的主旨。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硝煙彌漫生靈涂炭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殘垣斷壁狼煙四起哀鴻遍野。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戰(zhàn)爭有關的小說,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
(二)作家作品。
8、創(chuàng)作風格9、字詞。
復習提問關于海明威的文學常識,必修中學過《老人與海》,
教師補充。
1、海明威(l899~1961),美國小說家,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所謂“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進的方向而不知該怎么辦的一代。(代初期)。
3、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
4、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7)、《永別了,武器》(1927)成為表現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轉而塑造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戰(zhàn)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zhàn)士形象(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0)。
50年代后,他繼續(xù)發(fā)展20年代短篇小說寧折不彎主題,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硬漢形象。(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950)。
5、名言: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三)檢查預習,聽寫字詞。
字音:
嘎嘎叫戛然而止躑躅躊躇/躕撇開撇嘴眺望尋思挨打挨餓挨凍挨時間。
字形:
盤蹣/跚輻射凝視神秘秘密戰(zhàn)爭爆發(fā)山洪暴發(fā)不在沉默中爆發(fā)疲憊不堪茫然。
(四)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場面描寫,介紹環(huán)境(首段)。
由對話構成情節(jié)(主體)。
交待結局(末段)。
------突出老人的重要地位。-語言簡約,不事渲染,“電報式”的文風。
問題2、小說的'最后一段除了交待故事結局,還有什么表達作用?
----------點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進”)渲染氛圍,烘托心境(天色陰沉、烏云密布)。
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復活節(jié)”“僅有的幸運”)。
(五)探究主體。
探究1、老人連自己的生命都難以自保,為何還念念不忘他的那幾只動物?
-------老人晚景孤獨,只有幾個動物與他相依為命。戰(zhàn)爭又將奪去這幾只動物。老人的前景不容樂觀。老人認為動物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是一樣可貴的,老人博大的愛心,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1)主要原因當然是體力不支、疲憊不堪。
(2)對家園的留戀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茫然也是使老人不想動身的內在因素。對于一個76歲高齡的孤獨老人來說,在生命臨近終點之際卻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自然減退,以至于可置生死于度外。
探究3、概括老人形象。
-------善良孤獨有愛心厭惡戰(zhàn)爭不畏懼死亡。
探究4、小說的主旨。
------《橋邊的老人》僅由一幅畫面、一段對話構成,以小見大地揭示出戰(zhàn)爭的殘忍、罪惡,顯示出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表現出對生命的尊重與對和平的渴望。
(六)、敘述視角和敘述人稱。
全知視角——上帝俯瞰全知視角的敘述者超越小說的所有人物和事件,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說的全部細節(jié)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運,甚至在敘述過程中加入評論,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敘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
有限視角——凡人目光這時敘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節(jié),故事的敘述者往往是小說中的一個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
6探究:《橋邊的老人》的敘述人稱是什么?分析這種敘述人稱的藝術效果?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五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六
1、通過朗讀,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感。
2、通過學習,提高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
學生講述有關岳飛的故事,假如學生掌握的資料很多,就沒有必要再用屏幕顯示。(大屏幕顯示)岳飛(1103——1141),字鵬舉,南宋相州湯陰縣人,軍事家,民族英雄。從小天資聰悟,愛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臂力超人,十一歲隨刀槍手陳廣學武藝,成為一縣無敵的槍手。后拜周同為師學射箭,練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開弓箭無虛發(fā)的本領。
二十歲,首次從軍,帶兵首戰(zhàn)告捷,活捉賊首。二十四歲,轉入開封宗澤部,帶兵一戰(zhàn)汜水關,二戰(zhàn)竹蘆渡,清水亭一仗殺得金兵橫尸十五里,斬獲金軍大小軍將首級一百七十五顆,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設下伏兵痛擊金兵,斬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復了大片國土,岳家軍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飛,為他建了生祠祭祀。紹興三年春,岳家軍巳達一萬八千人。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臨安召見岳飛父子,并賜“精忠岳飛”錦旗。岳飛在江州寫下了聞名千古的《滿江紅》詞。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奉命平定了洞庭楊幺,僅用八天時間,一舉獲勝,收編六萬降軍入岳冢軍,擴充了抗金力量。并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朱仙鎮(zhèn)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正當岳飛所向披靡,抗金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之際,宋高宗于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誣篾一貫主戰(zhàn)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后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馳騁在抗金戰(zhàn)場上的主帥岳飛,就這樣被秦檜一伙奸臣奪去了年青而寶貴的生命。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整體感知。
教師:讓我們伴著雄渾激昂的樂曲進一步走近岳飛、走進《滿江紅》,請同學們凝神細聽,說說你聽到了什么。(老師范讀。背景音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四、|朗讀,說理解。
1、運用個人自由讀、指名讀、南北兩面對抗讀、齊讀、默讀等不同形式,根據手頭資料,同桌合作解決詩歌的大意,教師以讓學生當小老師的形式檢查疑難語句。
(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边@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2)“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睘槭裁础俺礻I”不能改成“傳捷報”?
以此收尾,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2、小組合作歸結上下闕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板書)上:立功報國的愿望。
下:還我河山的信念。
3、說形象(用規(guī)定句式說話)。
讀罷全詞,我覺得一個的岳飛,巍然屹立在讀者面前。
四、梳理小結。
讀完全詞,我們覺得岳飛的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今天臺獨分子依然我行我素,日本人還經常不把我們放在眼里,美國常??ㄎ覀兊牟弊樱瑩峤褡肺簦蠋煵挥梢蚕胍饕磺?,請欣賞《新滿江紅》(師朗誦)。
新滿江紅(大屏幕顯示)。
風云突變,剛才碧空如洗,此時風起云涌,心中盡涌悲涼之意,仰天長嘆:中華何時能報南京喋血之仇,雪圓明園被搶之恥,解香港被割之恨?中華何時能居眾民族之首,笑傲寰宇?環(huán)視茫茫中國,心中大痛。
我悲,我嘆,我恨,我痛,皆有何用?
毛澤東少年狂呼:“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我僅憑欄問中華大地:“誰能指揮我鐵甲雄師,衛(wèi)我國土?誰能指揮我海上戰(zhàn)艦,藍天雄鷹,游弋于四海晴空?誰能敢立下豪言壯志:我中華永遠雄踞世界的東方?”
誰能?誰能?誰能?!
我們能!我們能!!我們能!!!
我們每一個具有愛國之心的中國人能!
看吧,有一天,我們的鐵甲雄師、海上戰(zhàn)艦、藍天雄鷹,馳騁疆場,沖鋒殺敵。報我仇,雪我恥,消我恨。哈哈!何等激動人心!何等豪邁!請相信:我們的五星紅旗一定會永遠迎風飄揚!
朗誦結束,接著問:同學們,我們的五星紅旗怎樣才會永遠迎風飄揚?(生結合自己實際回答)。
五、師生齊誦,布置作業(yè)。
收集以愛國為主題的詩詞,準備舉行詩歌朗誦比賽。
附:本篇選自校本課程《中華經典文化讀本》之第四章唐詩宋詞。
教學效果:從課后的調查了解看,本節(jié)課學生內心受到了較大的震撼:
在導入時,本來想以mtv《精忠報國》或者楊洪基演唱的《滿江紅》導入,讓能唱的學生高聲唱,不能唱的可以跟著哼唱,波瀾壯闊的mtv畫面,豪邁動聽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到學習《滿江紅》的氛圍中??墒沁@樣與下面的聽讀環(huán)節(jié)銜接不緊密,所以采用了由講岳飛的故事導入,當然用時有點多,大屏幕上的內容可不顯示。
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到教學內容與歷史和現實整合,與信息技術整合。將岳飛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當時的歷史背景結合起來,使學生既深入體會詞的內容又了解了當時的歷史狀況。理解詞的內容、情感后,讓學生結合現實與岳飛對話,讓學生針對當前現實去理解愛國;老師激情澎湃的一曲朗誦,使學生不單單地停留在詞本身表達的情感上而且還能結合現實加深理解,進而更加關注現實;不同媒體信息的各種教學內容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學生在視、聽、感諸方面有一個具體的體會。
讓學生課后繼續(xù)搜集、積累有關以愛國為主題的詩歌,這樣語文教學就從封閉式的、以教師為主導的、以知識為中心的初級層次向開放式的、以學生為主體的、以資源為中心的高級層次邁進。
我也發(fā)現,這次教學還存在著一些不足:課堂上教師大多時候都把握得較有分寸,但有時發(fā)揮的過于顯性。一些學習要點概括的太現成,應該讓學生主動概括,主動整理才好。
《滿江紅》原文和譯文。
原文: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闌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憤怒得頭發(fā)直豎沖開高冠,憑借著欄桿之處,瀟瀟的雨聲剛好停歇。抬頭朝著遠方放眼,仰起首來對著天空大聲呼嘯,奮發(fā)圖強的志氣激動劇烈。年已三十,雖建立了一些功業(yè)卻象塵土,八千里路的行軍戰(zhàn)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輕意地讓少年的頭發(fā)華白,換來空空的悲傷凄切。
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恥,還未洗雪,為人臣的憤恨,何時才能息滅!駕駛戰(zhàn)車,沖破阻攔象踏破賀蘭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氣要象饑餓一樣狠狠吃掉敵人的肉,要在說說笑笑之間口渴了喝盡敵人的血,等待著從頭收拾整理舊時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宮闕。
《滿江紅》賞析。
岳飛工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這首的上片,“怒發(fā)沖冠,……空悲切”。意思說,我滿腔熱血,報國之情,再也壓不住了,感到怒發(fā)沖冠,在庭院的欄桿邊,望著瀟瀟秋雨下到停止。抬頭遠望,又對天長嘯,急切盼望實現自己的志愿。三十多歲的人了,功名還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塵土一樣,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東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戰(zhàn),我要不停的去戰(zhàn)斗,只要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侶。不能等了,讓少年頭輕易地變白了,到那時只空有悲憤。
這一段表現了岳飛急于立功報國的宏愿。
下片,“靖康恥,……朝天闕?!本缚刀甑膰鴲u還沒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時候才能夠消除呢?我要駕乘著戰(zhàn)車踏破敵人的巢穴,肚子餓了,我要吃敵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敵人的血。我有雄心壯志,我相信笑談之間就可以做到這些。等待收復了山河的時候,再向朝庭皇帝報功吧!
這一段表現了岳飛對“還我河山”的決心和信心。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皦阎攫嚥秃斎?,笑談渴飲匈奴血?!薄笆虖念^、收拾舊山河”。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zhàn),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讀了這首詞,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在岳飛的這首詞中,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從“怒發(fā)沖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在家里庭院中的情況,他憑觀欄雨,按說這是一種很愜意的生活,可是卻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發(fā)沖冠。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闭f明了岳飛高尚的人生觀,兩句話把作者的愛與恨,追求與厭惡,說得清清楚楚。岳飛在這里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觀點,既形象又很有詩意。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边@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開始就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
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七
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理解題目“復活”的意蘊;把握全文的情節(jié)。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通過小說描寫的場面、情節(jié)探究小說的主旨;學習作者通過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人物描寫的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鑒賞聶赫留朵夫、瑪絲洛娃的人物形象。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體會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
教學重點分析聶赫留朵夫、瑪絲洛娃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探究本文主旨;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中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人物描寫的方法來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學方法討論法、批注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作者。
1.激趣導入。
“復活”從字面上看指的是“死了又活過來”,一般指的是肉身的復活,這種形式的復活我們在影視劇恐怖片里數見不鮮。而今天我們將走進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復活》,去認識另一種更為高級的復活類型——精神的、靈魂的復活,并從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主人公身上去感知美好人性的復歸。
2.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生于貴族家庭,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1847年退學后,回故鄉(xiāng)在自己領地上作農奴制度改革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創(chuàng)作了諸多文學巨作,1911月病逝,享年82歲。
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復活》故事簡介。
卡邱霞·瑪絲洛娃是一個農婦的女兒。母親在女地主索菲亞姊妹的牛奶場上工作。父親是流浪的吉卜賽人?,斀z洛娃三歲時母親死了。女地主看她長得清秀,便把她收養(yǎng)下來。因此,她過著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她做女紅、收拾房間,用白灰擦亮神像,烤肉、磨粉、煮咖啡,洗些不費力的東西;有時讀書給女主人聽。十六歲時,愛上女地主的侄兒、年青的貴族聶赫留朵夫。那時,他是個大學生,到姑母家來度暑假。兩年后,聶赫留朵夫去服兵役,因順路經過姑母家,在姑母家住了四天。在一個復活節(jié)的晚上,他和瑪絲洛娃發(fā)生了肉體關系。臨別,他塞給瑪絲洛娃一百盧布,便到部隊去了。此后,聶留朵夫連封信也沒捎給過她。她已懷孕了。
一次,瑪絲洛娃打聽到聶赫留朵夫要經過莊園附近的車站。原先姑姑們邀請他下車來看望她們,而他卻回電說,他不能來了,他要在指定的日期到達彼得堡?,斀z洛娃很傷心,但她決定親自趕到車站去見他。那是個陰雨、涼風的秋夜。由于天氣漆黑,她看不清田野上的小路,迷失了方向。待她趕到車站時,火車就要開動了。她看到聶赫朵夫坐在頭等車廂里??墒莵聿患昂退f一句話兒,火車已開動了?,斀z洛娃沿著月臺追去,頭巾也掉了,還摔了一大跤。
瑪絲洛娃周身被雨水淋濕,筋疲力盡地回到家里。從這天起,她思想起了很大變化,認識到自己和貴族少爺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她想象著聶赫留朵夫“坐在絲絨的椅子上,在那個燈光明亮的車廂里說啊、喝酒啊找樂子;我呢,卻在露天下,風吹雨打,站在黑地里哭”。她不再相信人,認為一切都是欺騙。當聶赫留朵夫的姑姑知道瑪絲洛娃懷孕后,便把她從家里趕了出去。她為了生活,只好去給人家當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調戲和侮辱。生下的孩子也死了。最后,她淪落到基達葉娃妓院,成了妓女。
十年后,瑪絲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牽連,受到法庭的審判。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個西伯利亞商人司蔑爾科夫到妓院尋歡作樂。茶房卡爾金庚和當過使女的勃契訶娃,見商人有錢便起了謀財害命的念頭。他們把一包藥粉交給瑪絲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騙她說是安眠藥。當時,瑪絲洛娃正被商人糾纏得厲害,想擺脫他,便照樣做了。結果商人被藥死了。案發(fā)生后,茶房和使女賄賂律師,把罪責全栽在瑪絲洛娃的身上。
法院開庭審判瑪絲洛娃的案件。聶赫留朵夫作為貴族代表參加陪審。在審訊過程中,法官們只忙于自己的私事,對案件審理卻心不在焉。一位法官因和妻子剛剛吵過架,心情不佳、愁容滿面。他擔心當他審完案子回家后,妻子給不給他飯吃。另一位法官叫瑪特維伊,老是遲到。他關心的是自己的疾病。他想,從門邊走到他座位那兒,如果走的步數能用三除盡,他患的胃粘膜炎就會好。這段距離走二十六步就可走完,于是他趕緊加了一小步,湊成二十七步。副檢察官卜列維喝了一夜酒,根本還沒有從酒宴中清醒過來,便開始宣讀起對瑪絲洛娃的審判案件來。法庭庭長為了要在六點鐘之前趕去和一個紅頭發(fā)的瑞士姑娘約會,他希望審判早點結束。
聶赫留朵夫在陪審員席上認出了瑪絲洛娃。這使他十分震驚。他回想起勾引瑪絲洛娃的經過,認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他在誘奸瑪絲洛娃后,一度曾受過良心的苛責。但當他想到上流社會的人都這么干時,他便心安理得了。服役期滿后,他去過姑姑家一趟。但這時,瑪絲洛娃早被女地主攆出家門了。之后,聶赫留朵夫為了使自己忘掉犯下的過失,竭力不去想這件事?,F在他和貴族柯爾查庚一家正打得炎熱。人們在議論他要娶柯爾查庚的小姐瑪麗婭了。然而,他并不打算結婚。他正和某縣的一個貴族首領的妻子私通。
審判繼續(xù)進行。法院要給瑪絲洛娃定罪了。副檢察官卜列維站起來發(fā)了一通謬論。他以犯罪的遺傳學來判定瑪絲洛娃有罪。他認為下層階級天生來是下賤的,下賤的人必然會犯罪?,斀z洛娃是妓女,是“最低級的退化的榜樣”,犯罪是毫無疑義的。最后,由陪審員們對瑪絲洛娃寫定罪意見。他們認為瑪絲洛娃沒有搶劫、偷錢的意思,可是忘了加上“沒有謀害性命的意思”,聶赫留朵夫也一時疏忽了。這樣瑪絲洛娃必須判罪了。本來,庭長不同意這意見,但他怕耽誤和紅頭發(fā)姑娘的約會,便匆忙結案。宣判瑪絲洛娃押赴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
瑪絲洛娃被押回監(jiān)獄,犯人們對瑪絲洛娃都給以同情的問候。當他們知道她已被判刑時,一個犯人說:“這年月,真理跑到狗那兒去啦。”聶赫留朵夫認為法庭作出了不公平的判決。他去找律師法納律,準備把案件告到高級法院。同時,他還去找檢察官。承認自己曾勾引過瑪絲洛娃,要求去探獄,并準備和瑪絲洛娃結婚來彌補自己的過錯。他宣稱說,今后自己不再當陪審員了,因為法庭“所有的審判不但沒有益處,而且不道德”。
在獄中,聶赫留朵夫見到了瑪絲洛娃,要求她寬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結婚的決定告訴她。但瑪絲洛娃不能饒恕他的過去。她氣憤地說;“你去找你的公爵小姐們好了,我的價錢是一張十盧布的鈔票……我是犯人,你是公爵,這兒沒你什么事……你在這個世界里拿我玩樂還不算,又要用我來救你自己,好讓你能上天堂!我討厭你--你那眼鏡,你那骯臟的胖臉!去,去!”聶赫留朵夫吃了閉門羹,但他想為了對得起良心,即使瑪絲洛娜不愿和他結婚,他也要跟她一道去流放。她走到那兒,他便跟到那兒。他開始批判自己所走過的生活道路,感到寄生生活的可恥,要和自己的階級決裂。
為了作好上西伯利亞的準備,聶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莊--庫茲明斯果耶村。他在田莊上實行改善農民生活的措施。他把田地用賤價(比同縣農民在地主那里租到的土地要便宜三成)出租給農民,改變農民對地主的依賴關系。然后,他又到巴諾佛(他從姑姑那里繼承來的田莊)訪問,親自和農民交談,了解他們生活情況,同情他們的貧困和處境。他認為:“老百姓赤貧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唯一能養(yǎng)活他的土地”。他贊同美國人亨利·喬治的課稅制的辦法,認為“土地不能成為什么人的財產,它跟水、空氣、陽光一樣不能買賣,凡是土地給與人類的種種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權利”。在這里,他同樣把土地租給農民,并進一步把農民交納的資金當作公益金或稅款供給農民自己使用。他召集農民代表商談。開初,農民半信半疑,他們不敢相信地主的這份好心。經聶赫留朵夫再三解釋,最后他們接受了。聶赫留朵夫從農村返回省城時,他感到如釋去重負般的無窮快樂,有一種旅客在發(fā)現新陸地的時候,一定會感到的那種新奇的感覺。
聶赫留朵夫把在巴諾佛找到的一張姑姑家的合家照片,帶給了瑪絲洛娃,上面有她和聶赫留朵夫的相;并告訴她,他要上彼得堡走一趟,大理院將要對瑪絲洛娃的上訴案件進行審理了。同時,他還幫助瑪絲洛娃從監(jiān)獄轉到監(jiān)獄醫(yī)院去工作。
聶赫留朵夫到彼得堡后,住在姨媽家。姨夫伊凡·密海羅維奇伯爵是前任國務大臣。聶赫留朵夫通過他的介紹,去拜訪了幾個有勢力的人物。其中有大法官渥爾夫、上訴委員會的委員佛羅比奧夫男爵、官辦教會負責人托波羅夫。但這些上層官僚們,同樣只顧自己的私利,不管犯人的死活。通過訪問,聶赫留朵夫清清楚楚地看到:“這些官吏,從他姨媽的丈夫、大法官、托波羅夫算起,直到各部會的辦公桌前面坐著的那些漂亮、干凈、莊重、自以為了不起的大人先生們?yōu)橹梗m然明明看見這種局面使得無辜的人受苦,卻一點也不介意,所關心的只不過是鎮(zhèn)壓和祛除所有的危險分子罷了”。
瑪絲洛娃上訴案,被大理院以理由不充分駁回。聶赫留朵夫離開彼得堡,把這壞消息告訴瑪絲洛娃聽。這時,瑪絲洛娃已離開了監(jiān)獄醫(yī)院。她被人誣告與醫(yī)務助理員勾搭,而被趕回獄中。聶赫留朵夫再次向她表示:自己決心跟她上西伯利亞去。
瑪絲洛娃又重新愛上了聶赫留朵夫,而且愛得那么深,不知不覺間她完全依照他希望她做的去做了:戒了煙酒,不再賣弄風情。但她又想到這種結合,對他是一種不幸。她不能接受所愛的人為她作出的犧牲。
押赴西伯利亞的犯人起程了。那是個天氣炎熱的七月,街上差不多一片荒涼,少數幾個過路人在路邊陰影里走著。有的犯人經不起烈日照曬,當場中暑倒斃了。聶赫留朵夫一路為犯人惡劣的處境四處奔波說情,他幾乎成了犯人的袒護者。同時,在他運動下,瑪絲洛娃被調到政治犯行列中。在這個隊伍里既安靜又和平,也不再受男人的糾纏?,斀z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愛的好人”,并知道了他們跟平民站在一邊,反對上層階級。他們當中有些是屬于貴族階級的,卻為平民犧牲了他們的特權和自由,這使得她特別看重他們,佩服他們。她認識了一個叫西蒙松的政治犯。這是個靦腆、謙虛而又意志力極強的人。他在大學畢業(yè)后,加入民粹派,任過鄉(xiāng)村教師,并“公開抨擊他認為虛偽和不公正的事情”。為此,他被捕了。不久,西蒙松愛上了瑪絲洛娃。這時,瑪絲洛娃必須在西蒙松和聶赫留朵夫之間作出選擇。她感到:“聶赫留朵夫是出于慷慨,又由于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才向她求婚??墒俏髅伤蓞s在她現在的境遇里愛她,只因為愛她而愛她?!庇谑?,她接受了西蒙松的愛。
《復活》讀后感。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仆卡秋莎·瑪絲洛娃發(fā)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丑惡行為,并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后,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后“救助”終末成功。于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讀過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才漸有所悟:
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從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后,墮落一時,最后終于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腐敗。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八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人抒發(fā)的悵惘憂愁的心情。
2、鑒賞詞人善用比喻的名句。
3、鑒賞這首詞清麗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同上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朗誦、品悟、理解。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鎖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采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wèi)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博學強記,長于度曲。詞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抒發(fā)懷才不遇之慨嘆及縱酒狂放之作品。風格多樣,情深語工。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
【注釋】。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時步態(tài)輕盈。
橫塘:在蘇州南十時許。
芳塵:指美人的行蹤。
錦瑟華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時期。
瑣窗:雕刻或彩繪有連環(huán)形花紋的窗子。
冉冉:流動的樣子。
梅子黃時雨:四五月梅子黃熟,基間常陰雨連綿,俗稱“黃梅雨”或“梅雨?!?/p>
你的`玉步不肯來到橫塘,我只有目送你離去。但現在不知你與誰相伴,共度這花樣的美好年華?在那修著偃月橋的院子里,朱紅色的小門映著美麗的瑣窗。只有春風才能知道你的歸處。天上飛云在空中拂過,長滿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佳人一去而不復返,我用彩筆寫下斷腸的詩行。如果要問我的憂傷有多深多長,就像煙雨一川青草,就像隨風飄轉的柳絮,梅子黃時的雨水,無邊無際。
【賞析】。
1.上片中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請說明哪些句子是實寫,哪些句子是虛寫。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是實寫。
“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笔翘搶?。
2.“但”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留戀、遺憾之情。
3.設想美人的句子,表現了美人怎樣的處境?最能表現這種處境的句子是哪句?
寂寞、美好年華虛度(遲暮)。“只有春知處”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夠探看一次,再也沒有人知道了,寫出女子所居處的幽深、寂寞。
4.詞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詩句和典故?
a凌波。
b錦瑟。
c蘅皋。
d彩筆。
5.賞析“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同絮,梅子黃時雨。”
1)用具體生動的景物表現了抽象的、無跡可尋和難以捉摸的細致情感,使這種情感轉化為可見的、可聞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讀者可以從閑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2)比喻新穎,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獲得了“賀梅子”的雅號。興中有比,不僅比閑愁之無盡,亦以興身世之可悲。
3)連用三個比喻(博喻)來表現“閑愁”之多、亂、纏綿不斷,十分生動,這是一個創(chuàng)舉。
4)虛景實寫。
【作業(yè)】。
做學案上的練習。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九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1、請結合全詩說說“依然”一詞所蘊涵的情感。(2分)。
2.請簡要賞析末句的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春到橫塘,綠滿平川,石橋依舊橫臥,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詩人卻要與友人分別了。“依然”一詞,以景物的不變反襯出人事的變化,流露出依依難舍、留戀難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結情(寄情于景、擬人等),寫橫塘景中與離情別緒相連的細雨、垂楊、畫船,細雨如絲,垂楊似線,畫船待發(fā),烘托離別之情。(或:末句并未用任何離恨相思之詞,只是用雨絲風片、垂柳輕舟,象征依依惜別之情,與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融為一體,以抒情之筆寫景,頗具情韻。)。
[背景]。
這是一首寓山水風光于別情離意的詩作。南浦,泛指送別之處。橫塘,在今江蘇蘇州西南,是詩人的故鄉(xiāng)。
[意境欣賞]。
春天來了,徜徉在過去與朋友們分手的河邊,如今又是滿河綠茵。石橋和紅色寶塔,依舊是從前的老模樣。一年又一年,從故鄉(xiāng)橫塘的大路上不知送走了多少朋友。煙雨濛濛中,河里一艘艘油漆得紅紅綠綠的渡船,拴在枝條低垂的楊柳樹上。
[詩評]。
這首短詩充溢飽滿的情感,寫得輕松自如,歌嘆而不悲涼。景實情深是全詩的著眼點,主題之所在。
[詩人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宋代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處州知府、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慷慨杭節(jié),不畏強暴,幾被殺。晚年退居石湖。以田園詩名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并稱南宋四大家。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十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選修語文《客至》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理解詩句蘊含的情感,朗讀背誦全詩。
理解詩句蘊含的情感
課型:
新授
朗讀、點撥、背誦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自讀全詩,劃出不會讀的字詞
二、教師范讀,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介紹寫作背景,指出詩中如何體現“家貧”
這首詩大約作于上元二年(761)。這時,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較安定。
詩題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過。”(過,拜訪。相,偏指一方,“我”)
詩中是如何體現的?明確:蓬門(蓬門蓽戶蓬篳生輝)
四、鑒賞點撥
這是一首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紀事詩,表現詩人誠樸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過”,簡要說明了題意。
1.首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寂寞孤獨
分析:但(只)。人跡罕至,整日與鳥為伴
一二兩句先從戶外的景色著筆,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來訪前夕作者的心境?!吧崮仙岜苯源核保丫G水繚繞、春意蕩漾的'環(huán)境表現得十分秀麗可愛。這就是臨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鷗,在古人筆下常常作水邊隱士的伴侶,它們“日日”到來,點出環(huán)境清幽僻靜,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隱逸的色彩?!暗姟?,含弦外之音:群鷗固然可愛,而不見其他的來訪者,不是也過于單調么!作者就這樣寓情于景,表現了他在閑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這就為貫串全詩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鋪墊。
2.“不曾緣客掃”是不是說別的客人來不掃花徑?
明確:是說沒人光顧
3.頷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本聯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主人下馬客在船
(2)秦時明月漢時關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聯應為“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君掃;蓬門不曾緣客開,今始為君開。”上句說,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還沒有因為迎客打掃過。下句說,一向緊閉的家門,今天才第一次為你崔明府打開。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閑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腿藖碓L,手忙腳亂,欣喜不已。這兩句,前后映襯,情韻深厚。前句不僅說客不常來,還有主人不輕易延客意,今日“君”來,益見兩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暢歡快有了著落。后句的“今始為”又使前句之意顯得更為超脫,補足了首聯兩句。
4.頸聯的正常語序應該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市遠盤飧無兼味,家貧樽酒只舊醅歉疚
這句實寫待客。作者舍棄了其他情節(jié),專拈出最能顯示賓主情份的生活場景,重筆濃墨,著意描畫?!氨P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使我們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聽到作者抱歉酒菜欠豐盛的話語:遠離街市買東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簡單,買不起高貴的酒,只好用家釀的陳酒,請隨便進用吧!家常話語聽來十分親切,我們很容易從中感受到主人竭誠盡意的盛情和力不從心的歉疚,也可以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字里行間充滿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氣氛。
5.詩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這些,何以見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p>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寫足,如果再從正面描寫歡悅的場面,顯然露而無味,然而詩人卻巧妙地以“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作結,把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詩人高聲呼喊著,請鄰翁共飲作陪。這一細節(jié)描寫,細膩逼真??梢韵胍姡瑑晌粨从颜媸窃胶染埔庠綕猓胶扰d致越高,興奮、歡快,氣氛相當熱烈。就寫法而言,結尾兩句真可謂峰回路轉,別開境界。
五、小結
杜甫《賓至》、《有客》、《過客相尋》等詩中,都寫到待客吃飯,但表情達意各不相同。在《賓至》中,作者對來客敬而遠之,寫到吃飯,只用“百年粗糲腐儒餐”一筆帶過;在《有客》和《過客相尋》中說,“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掛壁移筐果,呼兒問煮魚”,表現出待客親切、禮貌,但又不夠隆重、熱烈,都只用一兩句詩交代,而且沒有提到飲酒。反轉來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寫,卻不惜以半首詩的篇幅,具體展現了酒菜款待的場面,還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鄰助興的細節(jié),寫得那樣情彩細膩,語態(tài)傳神,表現了誠摯、真率的友情。這首詩,把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織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以它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顯出特點,吸引著后代的讀者。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譯文:
草堂前前后后都是春水,溪水滿溢,每天只看見一群群的白鷗游浮在水面上。
庭院中的花間小路沒有因為來客而打掃,簡陋的大門今天才為您打開。
因為離集市太遠,盤中的熟食、菜肴并不豐盛,因為家貧杯中只有未過濾的舊釀酒。
(征詢客人意見)是否愿意叫鄰居老翁過來共飲,隔著籬笆呼叫老翁,一起干盡杯中酒。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十一
原文: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能幾行?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譯文:
輕移蓮步不再越過橫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他象芳塵一樣飄去。正是青春年華時候,可什么人能與她一起歡度?是月臺,是花榭,是雕飾的窗,是緊閉的朱戶,這只有春天才會理解她內心的深處。
飄飛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將暮,揮起彩筆剛剛寫下斷腸的詩句。若問題閑情愁緒有幾許?好象一江的煙草,滿城隨風飄落的花絮,梅子剛剛黃熟時的霖雨。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十二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其中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4.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石榴的。能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學準備:
1.本課課件。
2.本課教學光盤。
第一課時。
一、欣賞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石榴嗎?誰能來說說你見到的石榴?(請幾位同學說一說)同學們說得不錯,老師今天要把你們請到石榴園,請你們欣賞一下石榴的姿態(tài)。(點擊光盤,欣賞視頻)。
二、自讀課文,梳理文脈。
1.石榴園的美景把我們深深吸引住了,同時被吸引住的還有一位石榴園所在地山東棗莊的中學生。他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了自己的咸受,就有了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石榴》(學生齊讀課題)。
2.我們先來聽一聽,他是怎么描寫石榴的?(點擊光盤,欣賞課文朗讀)。
3.同學們一定也想學一學,看看中學生大哥哥是怎么把石榴寫得這么美的。好,現在老師就請你們自讀兩遍課文。注意老師的自讀要求:
(課件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老師要來看一看,課文的詞語你們學得怎么樣了?
(課件出示本課詞語:抽出長出開出。
枝條葉子石榴花。
露出剝開紅白相間。
嫩綠綠黃色。
火紅。
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組織學生用小彈簧的游戲來讀詞。
4.觀察詞語,發(fā)現秘密。
老師這樣排詞語,是有一定原因的。請大家看第一組,你看出什么了嗎?(動詞與名詞一一對應)請同學們根據這六個詞語練習說一句話。
第二組詞呢?(多音字)眼睛真亮,獎勵你們玩一個小游戲。(點擊光盤,玩游戲練武廳,以鞏固多音字)。
第三組詞呢?(表示顏色)那老師為什么不把它們寫在一排?(分別描寫了不同的東西)對了,這樣一理,文章描寫了什么你就會清清楚楚了。請你帶著對文章最初的了解再去讀一讀課文。
5.檢查朗讀。
三、教學生字,描紅仿影。
1.讓我們一起翻開電腦老師送給我們的電子字典。(點擊光盤,看電子字典)。
教師要相機進行抽、扒的義項選擇訓練,注意仿的筆順,練讀佛的句子進行積累。
2.再來看一看,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漂亮呢?電腦老師這兒有不少小秘訣呢?。c擊光盤,看字形指導)。
3.開始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1.本課課件。
2.本課教學光盤。
3.石榴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石榴》一課,老師想先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生字詞掌握情況。請同學們打開自備本,聽好電腦老師報的詞語,開始默寫。(出示電腦光盤,進行聽寫)。
2.開始校對。
二、精讀指導。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齊讀。
2.換詞訓練:馳名中外聲名遠揚聞名中外。
3.教師小結:家鄉(xiāng)的石榴園馳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驕傲,這也是作者愛自己家鄉(xiāng)的原因。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出示課件:詞語)。
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自然段的意思,可以用上老師提供給你的詞語。
(春夏季節(jié),石榴樹抽出了枝條,長出了葉子,開出了石榴花。)。
2.這一節(jié)描寫了石榴花的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思考。
(花的顏色、花的形態(tài))。
3.體會用詞的精妙。
(出示課件: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
2)這里有一個詞:掛。我換一個詞,開,可以嗎?為什么?
(開,是可以的。但掛更形象,更生動)。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對啊,這一樹繁花充滿了成長的快樂,真是熱鬧。熱鬧過后,是怎樣的場景呢?請同學。
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石榴的果實?用筆把你的發(fā)現畫一畫。
2.顏色變化。
學生說過,教師點撥:課文是怎樣把這些表示果實顏色的詞連接起來的呢?你注意到了嗎?
(先是逐漸最后)。
老師把逐漸一詞換成接著,可不可以?(逐漸體現了顏色的動態(tài)變化)。
同學們對顏色變化把握得很好。
3.形態(tài)變化。
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他們笑的姿態(tài)各有不同,有的有的(跟讀)(點擊光盤,欣賞石榴成熟后的姿態(tài))。
大家都看到,石榴成熟后都從樹葉之間露出來了。課文中是用的哪一句話來形容?讀一讀。
你喜歡這句話嗎?為什么?
是啊,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觸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他是滿懷著深情來寫這些石榴的,大家可以想想,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同學們可以聯系前文第一小節(jié)想一想。聯系上下文讀懂文章,這可是閱讀的一項重要本領??!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現在,讓我們懷著和作者一樣的情感,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再和老師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關注點:瑪瑙般的、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詞。
點擊光盤,讓學生感性認識石榴。
三、回顧全文。
對,是石榴的生長順序。老師這兒也有一道表示順序的題,看一看,誰能按順序重新排列?(點擊光盤,玩神奇小果樹)。
2.如果現在你手中有一個水果,你準備從這篇文章里學些什么方法來描述它呢?
3.一篇文章,讓你們收獲了寫文的方法。如果你們能用這種學習的方法去讀其他文章,老師相信你的語文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十三
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的表現主題作用。
3、
把握丹柯這一人物形象。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運用不同藝術手法表現主題的途徑。
把握丹柯這一人物形象。
三、
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還記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句話嗎?這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這只與暴風雨搏擊的海燕鼓舞了無數的人,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他筆下的另一個英雄——丹柯。
(二)、文本研習。
1、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讓我們齊讀第一段,丹柯面前有哪些困境?
明確:
(1)外敵入侵,這些別的種族的人把他們趕到林子的深處。
(2)險惡環(huán)境,林子密密層層,陰暗潮濕、惡臭沖天。
(3)族人膽小怕事,毫無責任感。
4、要把這樣的族人帶出森林是一帆風順嗎?找出相關的句子并用一兩個詞語歸納概括。
審問、責難。
辯駁。
6、丹柯燃燒的心照亮了族人前進的道路,他得到理解了嗎?
(三)、
小說主題的討論。
——郁達夫論魯迅。
(四)、分析小說的主題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1、
一抑一揚,對比映襯。
威脅面前,關鍵時刻----恐懼、妥協,愿意去做奴隸。
對比:
貌似勇敢,實則怯懦。缺乏挑戰(zhàn)困難、拯救自己的勇氣。
丹柯掏出自己燃燒的心。
人們走出黑森林歡呼。
丹柯被遺忘了,
丹柯悄然死去。
3、
浪漫主義手法。
美丑對比----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則惡如野獸。
想象夸張----抓出心,心燃燒,拿在自己手里,給人們照亮。
破碎的心化為草地上藍色的火星。
4、
英雄形象顯示主題。
(五)作業(yè)。
選修語文橫塘路教案范文(14篇)篇十四
2.理解并積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以及成語。
3.背誦重點章句。
1.背誦15.9、4.16、6.11、7.16、7.19、6.23、8.7。
4.理解“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為己任”的句式特點。
正確理解孔子的義利觀,初步了解儒家價值學說的發(fā)展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三課時。
一.導入。
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總共出現了一百多次,什么樣的人能稱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風范呢?這就是這篇課文學習的內容。
二.字詞歸納。
1.通假字。
禮以行之,孫以出之孫通遜。
女奚不曰女通汝。
知者不惑知通智。
2.詞類活用。
飯疏食,飲水飯:名詞作動詞。
不義而富且貴義:名詞作動詞。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樂:意動用法。
恥惡衣惡食者恥:意動用法。
3.文言句式。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狀語后置句。
何以文為?賓語前置句。
賢哉,回也!主謂倒裝。
未足與(之)議也省略句。
鄙夫可與(之)事君也與哉?省略句。
4.一詞多義。
道
志于道,據于德(正道)。
夫子之道也(說)。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
會天大雨,道不通(路)。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尚)。
以
君子義以為質(介詞,把)。
有殺身以成仁(連詞,來)。
樂以忘憂(連詞,相當與“而”)。
何以文為(介詞,用)。
一.君子的風貌分為兩種文和質(12.8)。
棘子成認為一個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識,學文化思想呢?子貢反對這個意見。他說,非常抱歉,可惜你這個見解不對,你對于“君子”所下的定義不對?!榜啿患吧唷?,“駟”就是四匹馬駕的車子,當時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像這樣快的車子,還不及舌頭。用現代觀念來講,就是文化宣傳和思想傳播的重要,它的影響力遠大而且快速。所以不能隨便講話,影響后果太大。子貢又說,文化思想的修養(yǎng)與人的資質,本來就是一個東西。文化思想的保留及傳達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與質”同樣的重要。
二.文的體現(7.38)。
這是弟子們記載孔子的學問修養(yǎng),表達在外面的神態(tài)。第一是溫和的。對任何人都親切溫和,但也很嚴肅,在溫和中又使人不敢隨便。第二是威而不猛。說到威,一般人的印象是擺起那種兇狠的架子,這樣并不是威。真正的威是內心道德的修養(yǎng),坦蕩蕩的修養(yǎng)到達了,就自然有威。第三是恭而安??鬃訉θ魏问拢魏稳朔浅9Ь矗埠馨苍敚灰簿褪羌裙Ь炊只顫姴淮舭?。
三.質的體現。
1.7.6。
“志于道”,可以解釋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遠,要希望達到的。
境界。這個“道”就包括了天道與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這是教我們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皳诘隆?,立志雖要高遠,但必須從人道起步。?!耙烙谌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說道與德如何發(fā)揮,在于對人對物有沒有愛心。有了這個愛心,愛人、愛物、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擴而充之愛全天下。這是仁的發(fā)揮?!坝斡谒嚒钡乃嚢ǘY、樂、射、御、書、數等六藝??鬃赢斈甑慕逃粤嚍橹?。
2.15.18。
孔子說,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要重視自己人生的責任,注意義、禮、孫、信四個字。本質上要有義。這里的義就是義理的義,用它作為本質。表達在外面的行為是禮,有高度文化修養(yǎng)的行為。孫就是遜,態(tài)度上非常謙虛,不自滿,不驕傲。對人對事,處處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3.15.9。
所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譬如有許多宗教家,有時碰到與他的信仰抵觸的事,他寧可舍掉性命,所謂以身殉道。為衛(wèi)道而死的,宗教徒中特別多,歷史上的忠臣孝子,也就是這個觀念,寧可犧牲,絕不為了生命而妨礙了自己的中心思想或信仰,寧可殺身以成仁。
質的體現。
1.6.11。
這幾句話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要自己身體力行,歷練起來,就不簡單了。物質生活是如此艱苦,住在貧民窟里一條陋巷中,破了的違章建筑里。任何人處于這種環(huán)境,心里的憂愁、煩惱都吃不消的??墒穷伝厝匀徊桓钠錁?,心里一樣快樂。這實在很難,物質環(huán)境苦到這個程度,心境竟然恬淡依舊。顏回則做到了不受物質環(huán)境的影響,難怪孔子這么贊嘆欣賞這個學生。三千弟子只有他做得到這個修養(yǎng),而他不幸三十二歲就短命死了。
2.7.16。
這是孔子最有名的話,而且在文學境界上,寫得最美??鬃诱f,只要有粗菜淡飯可以充饑,喝喝白開水,彎起膀子來當枕頭,靠在上面酣睡一覺,人生的快樂無窮!舒服得很!就是說一個人要修養(yǎng)到家,先能夠不受外界物質環(huán)境的誘惑,進一步擺脫了虛榮的惑亂。人生的大樂,自己有自己的樂趣,并不需要靠物質,不需要虛偽的榮耀。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擇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貴是非??蓯u的事??鬃诱f,這種富貴,對他來說等于浮云一樣??鬃影堰@種富與貴比作浮云,比得妙極了。我們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連影子都沒有??墒且话闳丝床磺宄?,只在得意時看到功名富貴如云一樣集在一起,可是沒有想到接著就會散去。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這點,自然不受物質環(huán)境、虛榮的惑亂,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3.14.28。
第一是“仁者不憂”。有仁德的人沒有憂煩,只有快樂。大而言之。國家天下事,都做到無憂,都有辦法解決,縱然沒有辦法解決,也能坦然處之。個人的事更多了,人生都在憂患中,人每天都在憂愁當中。而仁者的修養(yǎng)可以超越物質環(huán)境的拘絆,而達于“樂天知命”的不憂境界。第二是“智者不惑”。真正有高度智慧,沒有什么難題不得開解,沒有迷惑懷疑之處,上自宇宙問題,下至個人問題,都了然于心。最后是“勇者不懼”。只要公義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蕩,人生沒有什么恐懼。
4.6.23。
“知者樂水?!敝叩目鞓罚拖袼粯?,悠然安詳,永遠是活潑潑的。
“仁者樂山?!比收咧畼?,像山一樣,崇高、偉大、寧靜。“知者樂”,知者是樂的,人生觀、興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壽”,寧靜有涵養(yǎng)的人,比較不大容易發(fā)脾氣,也不容易沖動,看事情冷靜,先難而后獲,這種人壽命也長一點。
第四課時。
一.君子的風貌有文有質,那小人是怎么樣的呢?
小人會貪生怕死來損害仁道,追求個人利益。一個人討厭物質環(huán)境艱苦的話,怕自己穿壞衣服,怕自己沒有好的吃,換句話說,立志于修道的'人而貪圖享受,就沒有什么可談的了。因為他的心志已經被物質的欲望分占了。孔子這句話是說,一個人的意志,會被物質環(huán)境引誘、轉移的話,無法和他談學問、談道。
(7.15)。
用這個“鄙夫”的名詞好像孔子在開口罵人,等于后世罵人“匹夫”一樣。這“匹”的意思,就是一個。其實這并不一定是罵人,意思只是說“一個人”或“這個人”,再白話一點就是“這個家伙”的意思。而這里所記載的“鄙夫”之“鄙”,就是“鄙俗”的意思,“鄙夫”就是沒有學識的、很糟糕的這種人。如我們給人寫信,稍稍帶一點古文筆調寫,謙虛一點,自稱鄙人,但后來又有人改寫作“敝人”,實際上該寫作“鄙人”,而且這兩個字,還要寫小一點,放在旁邊,以表示謙虛,自己是鄙夫。這里孔子稱人為鄙夫,等于是在罵人。因為當時各諸侯之國的政壇人物,他所看不慣的太多了,他認為這些人都是鄙夫,他說這班人怎么可以主持國家的大事呢?他說這些人連最基本的修養(yǎng)都沒有,當他在功名權力拿不到的時候,就“患得之”,怕得不到而打主意、想辦法,爬上這一個位置。等到爬上了這個位置,權力抓在手里了,又“患失之”,怕失去了已經得到的權力。一個大臣,沒有謀國的思想,沒有忠貞的情操,只為個人的利益而計校,深怕自己的權力地位失去,于是不考慮一切,什么手段都用得出來,打擊同事、打擊好人、嫉妒賢才等等都來了??鬃釉谶@里就是說明私欲太大,沒有真正偉大的思想、偉大的人格和偉大的目標,只為個人利害而計較的為鄙夫。后世“患得患失”的成語,就是根據這里來的。
溫和嚴肅。
文莊重安詳。
德才兼?zhèn)洹?/p>
殺身成仁。
君子之風見利思義。
安貧樂道。
質樂天知命。
樂水樂山。
心胸開闊。
意志堅毅。
求生害仁。
恥惡衣惡食。
小人患得患失。
無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