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書籍的理解,還可以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和參考。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一
《東京審判》表現的是在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情況,是中國人在國際舞臺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尊嚴的故事。當時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整個法庭不贊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數。以梅汝璈(劉松仁飾)為首的中國法官,卻最終將東條英機等戰爭罪犯送上絞刑架。
東京審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反法西斯同盟國,對在日本政府策劃、準備、發動和實施侵略戰爭中起過重要作用、擔負主要責任的人物,進行的國際軍事審判。東京審判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性質的認定和對戰犯戰爭責任的追究與判決,符合國際公約和國際法準則,符合世界各國和人民的利益,符合人類對和平與正義的追求。
東京審判從法庭憲章的起草與公布、法庭的組成、對戰犯的審判,直到認定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性質和對主要戰爭罪犯的懲治,都具有不可辯駁的法理依據。在兩年七個月的審理過程中,盟國并沒有以戰勝國的姿態對戰爭罪犯以主觀、武斷的判決,而是以國際法為根據,在大量的人證、物證的基礎上,在給予戰犯以充分的自我辯論的基礎上而作出的法律判決。“這一點已經得到世界的公認。”符合國際法要求。
東京審判不僅從法律的角度認定了日本發動的對中國、東南亞和美英等國戰爭的侵略性和非正義性,而且通過審判日本主要戰犯,公開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戰爭暴行,尤其是侵華14年間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在法庭上,戰時日本曾嚴密封鎖的“南京大屠殺”等駭人聽聞的戰爭罪行被揭露,為審判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也為歷史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從法律角度看,東京審判和紐倫堡審判一樣,對于制止侵略戰爭、保護正義力量、倡導世界和平、促使用戰爭以外的方式解決爭端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東京審判向全世界宣告,策劃、發動侵略戰爭是違反國際法的犯罪行為,參與戰爭犯罪的人,要對侵略戰爭負責。
然而東京審判仍舊是是一場嚴肅、正義的審判,它懲罰了戰爭罪犯,維護了國際法的尊嚴,為人類和平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46年1月19日,經盟國授權,駐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頒布了《特別通告》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宣布在東京正式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
1946年4月2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東條英機等28名甲級戰犯正式起訴。5月3日,法庭召開第一次公開會議,開始審理東條英機等戰犯的罪行。3日至4日,首席檢察官宣讀42頁的起訴書,歷數了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被告所犯的反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等。
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3日開始,到1948年11月12日結束,前后持續兩年多,共開庭818次,有419名證人出庭作證,受理證據4336份,英文審判記錄48412頁。從1948年11月4日起宣讀長達1231頁的判決書,到12日才讀完。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最終判處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絞刑,木戶幸一等16名甲級戰犯無期徒刑,2名甲級戰犯分別被判處20年和7年有期徒刑。另外3名甲級戰犯,一名因患精神病中止審判,另外兩名因在審判期間死亡免于追究。1948年12月23日凌晨,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被絞死在東京巢鴨監獄的死刑架上。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二
1945年3月8日在日本東京的大審判無疑是中國這么多場戰爭中的一次大勝利.對于日本的28名甲級重犯的判決無疑是對死去的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交代.
對于這次世界的大審判.是全世界的名眾都在關注的,為的是給中國千萬在戰爭中死去和受盡折磨的人一個交代,為了給這么多年一直受欺壓的中國人名的交代.世界上所有人都在關注這場審判,關注這場關乎世界和平的審判.
日本人丑惡的嘴臉直到審判的時候還是那樣的另人做嘔,面對死去的這么多無辜的生命卻始終無動于衷.始終無恥的說著自己無罪.盡管東條英機一直都在“掩護”日本的天皇,極力不肯承認日本有罪。但是真理永遠都是壓倒邪惡的,經過重重證據最終證明東條英機是戰爭主謀之一。在審判期間,一個神秘證人突然出現了,他就是戰時日本陸軍中將、1942年退出現役的陸軍省兵務局原局長田中隆吉。
他作證說,張作霖之死,是當時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計劃并實施的,進行這場爆炸的是當時從朝鮮來到沈陽的京城工兵第二十連隊的部分官兵,共用了200個方形炸彈。而他就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策劃成立“偽滿洲國”等繼續作證,并當庭指認了主謀,“九一八事變”發生真相也隨之揭開。隨后清朝最后一個皇帝賻儀的出現將審判推向了高潮。
無論日本人在怎么辯論,他們無恥的.侵略中國的罪行是不可原諒的,世界上所有的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是一致的,不管怎么樣著場審判都將是中國的贏。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三
的9月1日,導演/制片人高群書的《東京審判》終于公映了。有人說,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看的影片,我只覺得,作為法律人,這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我一向不關心中國的影視圈,只是驚異這樣的一影片,竟然是導演借錢拍的,至今還沒收回投資。想想《無極》等爛片,竟然還有人投資時,我真的感覺是一種悲哀,高導說,他不想讓國外人知道,一部這樣題材的中國電影會因沒有資金而拍不下去,他堅持下來了,他做到了,也讓我們有幸看到了部好的影片,我首先要感謝的就是制品人!
其次,我要感謝的是編劇,作為一部算得上法律題材的電影,編劇張馳是很好的完成了這個責任。曾經看過一些所謂的大片,其中涉及法律題材的部分,要么是法盲,要么是機械的適用法律條文和程序,比如《秋菊打官司》中對行政訴訟的誤解、《天下無賊》中公安人員辦案的程序等等,感覺他們的編劇好象找了本法律書在那編的,或者干脆沒有看書,可能是《東京審判》同時是歷史題材,相差的資料眾多,而且人多國內名演員,即便是有了錯誤,得到糾正的機會多。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四
偶然的機會,觀看了老師在課堂上放的電影《東京審判》,讓我對這部影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課下,我又把整部電影完整的看了一遍。可以說,我是含著熱淚看完這部影片的。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情況,是中國人用自己的尊嚴捍衛國家權益的故事。影片的開始,梅博士因為審判時的排座問題與韋勃發生了爭執,座位的問題看似是個簡單的問題,但里面的關系很復雜,當時中國作為一個戰勝國,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座位被排到了第三位,而梅博士用自己的堅持,為祖國贏得了應有的權益,同時也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在影片中能夠可以看出,日本人并不認為自己是被中國打敗的,所以并不服中國人,他們認為自己是被美國打敗的,所以對美國和對中國的態度截然相反。日本是一個崇尚武士道的國家,在他們看來只有勝者才能贏得他人尊重。直至今日,他們都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
關于現在的我們如何對待日本的問題上,我想說人民是無辜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戰爭是日本的執政者挑起的,而普通的人民則是受到政府的蠱惑,據說當時日本政府鼓勵本地青年參軍的時候,并沒有說明實情,導致有好多日本青年來到中國,看到打死殺戮的時候,導致了精神奔潰。我們應該理性的對待中日問題,對于主權問題,關于國家尊嚴的問題,一定要態度強硬,但在其他的方面,一定要靈活處理。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五
始至終我都是懷揣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看完《東京審判》,其結尾在我看來像是點球大戰,誰也不知道11名法官會不會把球踢“飛”;更像是兩個人的pk,只不過pk對象是“同意死刑”和“反對死刑”!而最后的投票結果也是非常驚心動迫的:6比5,微弱票數決定對甲級戰犯處于死刑。
我們不知道來自民主國家的11名法官把自己寶貴的一票投給了誰,代表中國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梅汝璈法官也不知道。對于發動侵略戰爭的策劃者、組織者理應處于絞刑,但是我們不能說那5位法官沒有仁義道德,因為他們是一個國家的代表,他們代表了自己國家在這個戰爭上的立場和利益。
我想到了最近比較流行的“殺人”游戲,甲是警察,夜里已經驗過乙是匪徒。投票的時候,甲“跳警”,指出乙是匪徒,說服平民把匪徒乙投出局,但是乙硬死不承認,平民則持有自己的觀點。在東京審判中,梅汝璈先生顯然扮演了警察的角色,東條英機等日本戰犯是匪徒,另外10名法官則扮演平民角色。東條英機他們的罪行很明顯,就像在“殺人”游戲中,警察已經驗過他們的身份,就是匪徒,但是法官問訊時,東條英機、板垣真四郎等戰犯卻異口同聲說道“我無罪”,這是無視國際法律、無視人道主義的軍國主義表現。在審判過程中,東條英機、板垣真四郎等說,“我們出于同情和友誼”,“我們是熱愛和平的日本人”,“我們是自衛戰爭,不違反國際法的戰爭”,“日本沒有侵略滿洲的任何行為”。
最讓人氣氛的是,東條英機居然說道,“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是正確的,我們還會繼續發動戰爭”,每一個中國人聽了這句話后,只會更加激起對日本人的仇恨和對東條英機的憎恨,所以可以理解我們的國民直到今天為什么還擁有如此高的反日情緒。中國人沒有錯,我們的反日情緒全部是日本人帶來的。當然,我個人是反對激進的愛國主義的!
東京審判歷時兩年多,經過817次庭審,終告結束!
這部電影的基調總體來說是嚴肅、低調、充滿仇恨的,但是影片中的小酒館卻洋溢著一種歡快、和諧的氣氛,熱情的老板娘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里,各國的法官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完全沒有遠東國際法庭里的英森和冷淡。但是,這個歡快的小酒館也沒能堅持在最后,因為一個狂熱的日本愛國分子的不理智行為,扼殺了這片凈土。悲哀!
我相信中間有段一定能大家印象都會很深刻的,就是那個證人大罵:"小日本我*你媽"雖然是一句粗口但是他喚起了全國人民的心聲,真的日本從1895年海戰開始,就一直沒有停過對中國的侵犯,你想想一個國家一民族忍5年可以,但是能忍受50年嗎?南京,上海,武漢,香港,全部中華大地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大浩劫!
我還想談《東京審判》的導演高群書,這部電影是他負債500萬拍攝的。我不敢用“拷問某些國人的良知”這樣的字眼,我覺得自己沒資格。我只是以一個電影愛好者的身份置疑中國的電影投資者和同情高導演的悲劇。
當我看完影片后,我覺得高導演的500萬是可以賺回來的,因為每一個愛國的人都應該去看一看《東京審判》!
1946年5月由,中、美、英、蘇、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個國家組成的遠東軍事法庭對日本28名甲級戰犯進行審判。28名被告前十位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廣田弘毅、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荒木貞夫、平沼騏一郎、重光葵。遠東軍事法庭從1946年5月3日第一次開庭起,到1948年1月2日審判完畢審判期間開庭880次,審判記錄共48412頁,有419人出庭作證,有779人書面作證,受理證據4300余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國際法庭于1948年11月4日開始宣判:判處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廣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及武藤章絞刑1948年12月22日執行。
我們并不想以狹隘的民族復仇心理來對待這場戰爭,以前我們沒有,現在依然沒有。因為那場戰爭不僅對日本本土之外的民族傷害極深,就是對自己的同胞,自己的人民也產生了歷久不息的心靈以及情感重創。作為國家,日本可以以簽署投降條約為終結點,但做為家庭和個人,并不會以戰敗日為終結點的',相反,甚至會是悲劇的剛剛開始。
因此,我們將沿著法庭審判軌跡漸次推進的同時,亦將進入一個與戰爭和審判息息相關的日本家庭,在這個家庭里,戰爭的陰影一直徘徊不去,并且隨著審判,隨著幾個年輕人感情的變化,戰爭的傷痛反而與日俱增,終至爆發。
歸根結底,我們想,無論正義戰爭還是非正義戰爭,它給世界帶來的絕對不僅僅是利益和公理的勝負那么簡單,具體到每一個人,那就是撕心裂肺了。
因而,倡導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解決是非,是世界的趨勢,亦是我們的愿望。
愛好和平的人們,共同攜起手來,制止和避免戰爭吧!
反日情緒如此高漲的今天,又加上幾乎遺忘了所學過的歷史,我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有時候難免有些困惑。《東京審判》再現了日本投降后,遠東軍事法庭審判 28名甲級戰犯的過程,喚起了我一些記憶,也幫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節的合理性,演員的演技,一部電影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已經可以讓人致敬了。
回來以后百度了一些當時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關于座次的爭取,及法庭上關于皇姑屯、南京大屠殺等訴因的辯論,基本都是真實的,看得人熱血沸騰;影片中另一條線索是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個在戰爭的影響下,命運各有不同,卻都以悲劇收場。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六
集體觀看《東京審判》,網上一度盛傳是一部中國人都應該看的電影。
個人覺得,這個電影倒是忠于史實,但是搞得紀錄片不像紀錄片、電影不像電影。大體故事就是再現東京審判的現場還加上點虛構花絮。主線索不如去看《探索發現》的《末日審判》這部紀錄片,盡管它一如中國的其他紀錄片那樣拖沓、節奏慢、解說令人昏昏欲睡,但好歹有許多珍貴資料;而花絮我只能搖頭了,朱孝天一開口,天哪,流星花園又來了,林熙蕾形同夢游,英達油光锃亮的分頭整個一漢奸,造型太失敗了,溥儀像個苦大仇深的小學教員激動憤懣滔滔不絕,劉松仁的口音很爛,他扮演的法官更像是一個演說家,而英達一口京味兒英語,而且一個來自中國的檢察官真的有必要說英文么?不知所謂!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在投票是否死刑、結果6比5通過死刑的時候,電影院里響起了一陣掌聲。不知道他們出于什么心理,死刑給予戰犯的懲罰真的可以讓人覺得歡欣鼓舞?我覺得,戰爭對于雙方的人民都是巨大的創傷,而我真的希望有比死刑更加嚴厲的處罰能夠讓戰犯們明白自己的罪行而不是一死了之。另外,死刑無法阻止戰犯的靈牌供奉于x國神社,他們死了比活著受罰更加榮耀更加肆無忌憚。個人覺得,酷刑也許不人道,但是可以讓戰犯到受侵略的國家去服刑服勞役,不知道有沒有這種先例,主要可以讓他們一直感受自己的罪孽有多深重。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七
高群書執導的《東京審判》終于“震撼開庭”。電影選擇在九一八事變75周年前夕震撼上映。這是一次隆重而莊嚴的紀念儀式,這更是電影人希望籍由《東京審判》向世界傳達出的正義正氣的力量。
電影分兩條線索交叉進行敘述,主線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現場,中國記者參與的一個普通日本家庭內部的變化沖突為副線。這樣雙線并進的設置,是對電影本體以及觀眾市場等諸多方面因素綜合考量的選擇。從影片來看,法庭論辯這條線上的戲做的最為出彩,這也正是片名之所以為《東京審判》的原因。導演力求把當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過程情況真實的呈現出來。對照當年的真實影像資料,電影《東京審判》對史實的還原努力做到了極致。燈光,服裝,置景十分細致,幾乎是對史實的復制。主要演員方面,除了外形上和歷史人物的相似以外,在表演上都抓住了各自角色的性格特點,表演十分到位。香港資深演員劉松仁,曾江、曾志偉的全情投入,使得梅汝璈、向哲浚、山口正夫這三個人物華彩異常,飾演倪征燠的英達在法庭論辯那場戲也是全片的一個高潮。
《東京審判》這類反映重大歷史題材的影片,在力求真實客觀的出發點上面臨的問題正是影片內部關系上的把握。怎樣反映這段歷史才能保持一個公正客觀的視點,既不陷入過分激進的民粹主義又不至于失去力度轉而落入泛人本主義?日本家庭線索的重要性在這里體現了出來。正是因為這條線索,戰爭帶來的傷害得以從一個個普通人的視角娓娓道來,將飽受戰爭摧殘下民族間,人與人之間一種極其微妙而又異常復雜的利益情感碰撞,真實地呈現出來。人類是戰爭的殉葬品,不論戰爭最終結果如何,人類永遠都是輸家。曾志偉、林熙蕾、朱孝天和謝軍豪承擔起了影片副線的主要發展。導演努力使影片達成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三者的統一,啟用港臺偶像明星的陣容增強《東京審判》電影的可看性,讓生活戲中的人物鮮活起來。副線生活感情戲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法庭激烈論辯可能產生的視覺審美上的壓迫感,法庭論辯和生活戲兩條線齊頭并進,時而相互穿插,正面的宏大的力量與細膩的情感相互交織,同時賦予影片以明晰的節奏感。
法庭戲采用比較難處理的群戲方式來表現,影片讓人印象深刻之處恰在于法庭戲上的論辯部分。影片賦予被審判的日本戰犯以同等的話語權,讓歷史以其自身來呈現真實。當百般抵賴滔天罪行的東條英機被問及,如果再有一次那樣的機會是否會再次發動戰爭時,東條英機那冷漠卻異常肯定的“是!”極具諷刺意味地讓之前戰犯們的狡辯不攻自破。戰爭,是伴隨著整個人類歷史的殘酷與悲哀。它的產生和爆發離不開人,或許正是人類參與戰爭本身注定了戰爭的悲劇性,這是全人類的悲劇,因為戰爭帶給人類的永遠都不僅僅是肉體的創傷,容易被忽視的精神上的創傷往往帶著深遠的陣痛悄悄潛伏于人們心中,揮之不去。《東京審判》沒有選擇宏大的場面去表現戰爭中的沖突,而是選擇了從細部著手,讓歷史的真相在一一確鑿的話語下被客觀呈現出來,這種客觀沉著的冷靜方式所帶來的震撼效果卻遠勝于聲嘶力竭式的討伐。日本戰犯們的罪行以及思想深處根深蒂固的軍國主義罪惡在自己的話語辯白前,在歷史的真相面前無所遁形。
60年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那場世紀審判,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國際秩序中行使自己的權利,用法律的武器“手刃”了一批戰爭禍首。正如《東京審判》里梅汝璈以杯子和水來比喻人類和文明——人之不復存在,文明將焉附兮!梅汝璈曾經這樣說:“如果不能處死戰犯,則我以死謝國人!”正因為梅汝璈的智慧和堅持,日本戰犯最終為了滔天的罪行,為了戰爭中無數的殉難者們,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懲罰永遠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是希冀由東京審判對日本甲級戰犯最終處以死刑判決所帶來的對戰爭罪惡的一種震懾。正如導演高群書在導演闡述中所說,“我們將通過遠東國際審判事件中以中國法官梅汝璈為代表的一組群像的行為和情感變化,著力于表現堅持法律公正,堅持懲罪揚善,堅持民族大義的寬廣胸襟,著力刻畫戰爭對人,對社會的影響,對個人情感的沖擊和重建。”
時至今日,國際社會上不和諧之聲時有發出,《東京審判》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60年后的今天,在九一八事變75周年的今天,向世界再一次傳達出是一種浩然長存于天地的正義的力量!傳遞了人類從心底深處發出的追求正義與和平的呼喊!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八
在六十多年前,中國這片土地上演繹了一場極為血腥的戰爭,一個曾被我們先祖稱為倭寇的彈丸小國日本竟無恥的向一個泱泱大國發動了侵略戰爭。我國在這場大規模的侵略戰爭的洗禮下,傷亡慘重,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呈現出一番凄涼與哀傷的景象。無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受到了嚴重的創傷。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也必然對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由此,一場世界矚目的審判在戰敗國日本東京拉開了帷幕。
《東京審判》影片的開始鏡頭展現了日本被原子彈炸后的廢墟,真是應了惡有惡報那句話。當他們遭遇痛苦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他們在中國國土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他們的軍隊在中國的狂轟亂炸,燒殺搶掠,這樣肆無忌憚的行為對無辜的中國百姓造成的巨大傷害),有沒有將心比心過,有沒有反悔過呢?答案是否定的。日本甲級戰犯的頑固奸狡,讓人感到氣憤。很難從他們口中聽到“有罪”這兩個有份量的字,他們的臉皮巨厚無比,真希望自己在審判現場給他們一人一個嘴巴,讓他們還嘴硬。這種想法是很幼稚的,但可以看出愛國情懷在這一刻被喚醒了。最荒謬的一段話是一個日本戰犯說中日戰爭是兄弟之間的家務事,是日本作為哥哥為幫助弟弟中國而做的……這種話日本人真能說出口。一個彈丸小國敢自稱哥哥,來為亞洲秩序做什么貢獻,簡直是胡說八道,其侵略本質早已暴露無遺。日本人特別自大,他們似乎從來沒有把中國放在眼里,他們有人還說“我沒必要尊重你們,因為你們劣等。”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聽到這句話時心中都怒氣沖天。現在,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提升,中日友好交往,中國被世界尊重,也被日本尊重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日本可以肆意篡改歷史,我們不能。
在《東京審判》影片中,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愛國。梅汝h,中國政府委派的法官,在莊嚴地法庭上用個人的力量維護中國的尊嚴。在11名法官中,他雖然顯得很矮小,()但是他的形象、他的精神品質卻是高大無比的。在開庭審判前,梅汝h對法官的座次安排極度不滿,經過法官們的兩次討論,他的堅持為他爭取到了第二個位置,他為中國那些千千萬萬苦受日本帝國主義前略戰爭所帶來苦難的老百姓們爭了一口氣,在那時的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決不妥協,這樣才能不辱使命。其中,有一段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國會因為有你這樣的斗士而自豪!”一名外國法官稱贊道。而梅汝h的回答卻很鎮定的回答:“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國法官的。”這短短的兩句話讓我震撼,我為他感到自豪和感動。最后對戰犯處以死刑的投票情節還浮現在眼前。梅汝h那番義正詞嚴的'話語扭轉了判決結果,長達2年多的審判可謂取得勝利,也使百萬被慘害的中國人民的亡魂安息于地下。
我也很佩服片中那個從中國戰場歸來的日本兵。他親手殺死自己的胞弟,并不是他不愛他的弟弟,而是因為太愛了,所以才大義滅親。一個自幼乖巧的孩子,參軍入伍走向中國戰場,一下子變成了殺人惡魔,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帝國主義的殘忍本質。有血肉的人、有良知的人都不會原諒這樣的人。這個哥哥值得人尊敬。雖然他最終難逃一死,但他的死是有價值的。
勿忘國恥,堅持奮斗,這是我們現代青年所能做的,并要一直做下去。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九
昨天下午,學校組織看了《東京審判》,讓我、讓大家都再次為日本人的無恥、兇殘所激怒!
影片的開始,鏡頭慢慢地滑過戰后日本的廢墟,滿目的滄痍,萬物的蕭條。這個發動戰爭,妄想征服世界,而給其他國家帶來巨大痛苦和災難的國家,最后得到了什么?僅僅是悲哀、是死亡。他們斷送了自己國家的大好前途!
法庭上那段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影片紀錄的血腥讓六十多年后的我都覺得刺鼻。而他們居然能輕描淡寫的說那是哥哥對弟弟規勸無效后的微懲,居然能厚顏無恥的說是中國平民對他們的反抗才引起了他們的屠殺。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驅趕侵犯家園的強盜反而被指責成暴民,這是多么可笑的邏輯!
在審判中,每一位人員固然都功不可沒,而其中的一位證人令我更為敬佩與感激。那位證人就是一個退役的日本軍官,很遺憾我已經不記得他的名字了,雖然我一直努力地記著。作為一日本退役中將,他出庭指正他原來的上司,指正他的國家犯有陰謀侵略罪,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也許這會讓他受到威脅,也許這會讓他受到日本人民的蔑視與攻擊,但是他選擇了正義!正因為他的出庭指才使我們的指正更有說服力,我們作為中國人,都應該感謝這位正義的使者!
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一直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
在21世紀的今天,和平與發展是共同進行的,背離只會自取滅亡!讓我們牢記歷史,珍惜和平吧!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
《東京審判》,一部標榜中國人不得不看的影片。對此宣傳口徑俺實不敢恭維。確實那是一段中國人不得忘卻的歷史,而那部影片則是能不看大可不看。忍不住看了,看過就算,省得窩一肚子的火。整部影片充斥著超多的“無病呻吟”:正夫等人的無緣無故地冒出以及那個家庭上演的一出又一出的鬧劇,令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如要我給一句話評價,那就是:高群書利用高尚的道德偽裝,“強奸”了歷史!披著警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外衣,自己則光明正大地,在全國觀眾面前玷污了歷史。雖然高群書借債拍攝這個題材電影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是無法掩蓋其低能的內質。如想為其辯護,先不著急,聽我慢慢說完:
首先,極爛的劇情配上無能的導演。我們說劇情不行是編劇的職責,但作為一部電影總策劃、統籌的導演,也絕脫不了干系。一部反映如此深刻歷史題材的電影,《東京審判》的劇情,爛到可謂是掘地三尺,不見真章。比起《英雄》、《無極》有過之而無絲毫不及。
整部影片來看,就是關于一次長達兩年5個月,818場的審判,而整部電影卻顯得波瀾不禁,審判過程變得冗長而煩悶,而穿插在中間的情節就是那個家庭慘不忍睹的杯具,結果變成了鬧劇!這就是這部影片最大的失敗,也是高群書作為一個導演嚴重的失誤。
高群書自白書中說到,找演員難的問題,因為影片涉及到超多的英文對白,對內地演員很有難度。雖然我也不推薦找內地演員,但也不至于找一些港臺的.!!連歷史都不懂的一群傻瓜,還期望能演出什么感覺。整部影片精彩的地方只有兩個,就是影片剛開始時,劉松仁的大義凜然和最后的悲憤疾呼。其他時間呢?平淡無奇的話外音,幾個蹩腳演員,稀稀拉拉的表演!給人感覺在影片中根本找不到北。審判劇情進展緩慢,其余劇情畫蛇添足!沒有高潮!!!!犯了所有大片的大忌,影片能夠沒有結局,但絕對不能沒有高潮!作為這種觀眾有巨大感情訴求的影片,就該有幾個場面不斷讓觀眾掉眼淚!!沒有實質性劇情進展和資料,或者稱為故事進展是這部影片的第二大失敗。在整個片子構架上出現了如此巨大的缺陷,絕對是導演的無能。加上選演員的潛力和實力,這個導演的優秀性實在無從談起。
有了一個頭,有了一個尾!相對于一些連頭尾都沒有的影片來說,當然已經相當出色。但是對于高群書自認為能夠殺進內地三甲的影片來說,這樣的劇情能夠嗎?《英雄》雖然整個劇情有點造作,故事過于簡單,但人家至少還有。《無極》整個影片是一出鬧劇,但人家的特技制作,及情節曲折、關系復雜也遠勝于《東京審判》。也許有人要以《東京審判》是歷史題材作為辯詞,但是誰能真正地還原歷史本身,個性是商業片。更何況具體的故事情節!!東京審判完全有更多的空間表現廣度,而是導演沒有表到達位。這就是導演的無能帶動了劇情的無光!!!!但此刻中國如此制作水平的整體環境下,或許能夠打進全國三甲,要強調的是,這不是一部好影片!
剛開始對這影片還有些許期盼,畢竟在此種題材電影還不多見。劉松仁演得不錯。然而影片只有開頭和結尾才有這第一主演的表現機會!!!高群書的出發點是好的,甚至借錢拍攝,這種為民族大義而不顧個人小利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但是同樣的作為一個導演無能也是顯而易見的。《東京審判》自9月1日上映之后,截至上周末票房成績已過千萬。觀眾給他的回報已經足夠。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期望高群書能有點自知之明,不要拿自己善良去玷污那些時刻觸動著人類心靈的歷史!!這不是讓觀眾為難嘛!你懷著無比崇高的出發點,想找到點民族的凝聚力,結果適得其反。祖國人民罵你不是、捧你不是。就只能恨鐵不成鋼了。
其次,演員的選取。劉松仁的特質演梅博士律師十分適宜,盟軍的辯護律師整部影片表現算是沉穩。但除此之外,其余沒有一個演員令我滿意。個性是特意找的幾名演員朱孝天、謝君豪、曾志偉和林熙蕾等。這些蹩腳的演員,竟然還有人說他們顯演技,實是有眼無珠。這些人的演技,我不去做過多的評價。但是他們清一色有一個特征,不適合演這部電影,不了解歷史。所有的這些演員在理解采訪時,都表示不熟悉這段歷史。沒有真正的了解歷史,融入歷史,演得造作自不必說。找不了解歷史的人,去演觀眾感情訴求如此強烈的電影。除了無語,就只能說制作方是白癡。更是對歷史的玷污。從頭到尾朱孝天、林熙蕾最大的作用就是兩個擺設,在影片的很多鏡頭,個性是法庭里,我們能夠看到無故冒出林熙蕾裝出的可憐楚楚的模樣。但這些表演對整個劇情根本無關緊要。去掉這些,整個片子還是一個整體,他們之間的感情故事,對影片起到的是烘托作用。但蹩腳的表演,不但烘托效果沒到達,簡直成了影片的最大笑料。有人甚至說,看到曾志偉說那句“狗日的日本鬼子”時想噴飯。一部志在激發起民族情感的電影成了一部喜劇。不明白是對歷史的諷刺還是對演員、導演的諷刺。
第三,整個片子節奏混亂。從頭到尾觀眾的情緒都很緩和,本來題材比較沉重的影片,觀眾自然的有一個心理預備。然而在調動觀眾的情緒方面,《東京審判》可謂寸功不盡!!這主要原因就如我在第一點說到的劇情和導演問題,那里不在多做重復。
第四,關于電影的真、善、美。在表現影片真的方面,《東京審判》只是借助了一些歷史數據和歷史資料,例如二戰時犧牲人數,南京大屠殺被殺的人數等。但整體效果上不能給人帶來強烈的真實感!這主要體此刻細節的處理上。在講到日本兵強奸完中國婦女之后,強迫中國人強奸中國婦女那一段時,這本來足以令人觸目驚心,然而的然而,看完那一段我怎樣覺得都難受。感覺上好像中國人在編了一個自己都覺得不要臉的故事去污蔑日本人!!我自己都覺得我這種感覺相當的齷齪!!!但是的但是,這個感覺是影片帶給我的!!!!可見在表達這些事情的時候,影片的處理是如此的草率和沒有水準!!!整體效果上歷史杯具變成了一處鬧劇。我看這部影片還有一個感覺就是中國制作的一個關于東京審判的一個宣傳專題片!!!!!“真”的感覺,在《東京審判》里我找不到!!!
關于“善”。《東京審判》是對邪惡的審判。是對正義的宣揚。對戰爭的控訴,其實更大程度上是對日本的控訴,影片很少提及戰爭危害這方面。影片中,我想象的這部影片中有一個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邪惡與正義的論戰。關于戰犯與律師之間,不主張與主張死刑的律師之間就應有一場關于人性探討、法律探討全方位的對戰。然而我很少看到,更多的時候是梅律師在唱獨角戲,使得我覺得這是一個宣傳片的色彩越來越濃!!“善”作為這部影片的主題定位已經到達,但是那里的“善”顯得過分單一!!!關于“善”顯得過分表面和淺薄!!!我們就應發掘更令人深思的問題!!!但是影片沒有做到!
關于“美”。美就是純粹的感性決定了。這部影片在鏡頭的整個感覺上,還是具有一種美感的。在營造整體的氛圍上,也算是成功,那種適宜的灰色調個性適合人思考。梅律師對著窗外抽煙的鏡頭,個性漂亮,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中國的“國父”——周恩來!!(順帶說一句,周恩來一向是我心中的中國國父)。從容、深思、魄力、聰明、果敢!!……一個男人所有的優點,都凝聚在裊裊煙圈升起的那一刻。那個美感就永遠的留在我的心中。雖然《東京審判》沒有加入超多戰爭的特技鏡頭、沒有一些大片的美輪美奐。但美感還是到達了我的要求。
最后,《東京審判》雖然不是一部好影片,我決不期望其能載入電影史,只期望它拋磚引玉,有識之士從它的高票房中得到一點啟示,重新拍一部像《暖春》深入人心靈深處的影片。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一
中午,我看了高群書導演的《東京審判》。網上有人稱這部電影為中國人必看的電影,當時我不以為然,看過之后感觸很多。
這部電影讓我又認識了一位中國的英雄,中國派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大法官——梅汝璈博士,影片前半段講述的日本侵略戰爭的罪行,讓人忍不住氣憤。然我感觸最深的是影片結尾梅博士面對眾法官對判死刑所面對的壓力與中國派出的檢察長倪征懊談話是說到:“人,就是要深受其害,才能真正意識到戰爭的`罪行和可怕。”確實如此,很多事情我們會不明白,實際就是不能身處其景,畢竟只是聽起來是很容易的。看到這里,其實我也不是很明白為什么一定要判死刑,我的理解死是一瞬間的事情,判個終生監禁應該比死刑更有懲罰性。影片最后我終于明白了,不判死刑,只要是政治關系的需要,那些日本戰犯先后都全部被盟軍釋放了,不判死刑的戰犯最終都會逃脫法律對他們的懲罰。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國家被政治所操作,政治上從來都不存在什么民主、公平。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二
昨天,我看了《東京審判》這部以記錄歷史以真人訴說編拍而成的`電影。讓我感慨良深。勾起了我沉于心中的愛國心。
本電影主要以當庭對質以及證人訴說為主題,又穿插了許多涉及歷史.軍事等多方面的問題,實在是值得一看。其中,有著日本軍人很多令人發指的語言。
面對著許多當事人的正面指控,20多名日本高層軍官居然沒有一個愿意自己承認自己的罪行。
有一位日本高層軍官竟然說出了這樣一段話,如果現在放我出去的話,我還要繼續完成天huang的命令,對中國發起侵略戰爭。這是什么話啊,反了一次錯,還想來第二次。
日本首相,你有些良知的話,就不會去年年參觀,參拜放有甲級戰犯千名的靖國shenshe了!
日本人常用剖腹的方法來表示自己的悔過,怎么就沒有人用這種方式來對在2戰中死難者的家屬表示自責呢!
日本!你實在是討打啊!覺悟!真不希望《東京審判》里的東西是真實的,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吧!
東京大審判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三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是不可忽視的篇章。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開庭審判東條英機等28名戰犯,歷時近兩年零七個月,開庭818次,法庭紀錄48萬余頁,出庭作證的證人達419人,出示文件證據4000多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荒木貞夫等16人被判終身監禁,東鄉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3人或病死或發瘋,史稱“東京審判”。時隔60年后,青年導演高群書將此事件搬上熒幕,《東京審判》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話題。
一部110分鐘的電影,如何能夠詮釋那場長達兩年的世界審判?懷揣著一種忐忑不安的情緒和疑問開始觀看這部歷史巨作的。情節的深入證明了這是一部愛國主義歷史教育的生動教材,一部國際司法教育的詳實教材。《東京審判》首度揭密遠東國際大審判全景再現、《東京審判》:振蕩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的正義之聲、《東京審判》:激昂討伐儈子手的正義檄文、《東京審判》:看侵略者傲慢的頭顱向正義低垂《東京審判》: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侵華元兇,一網打盡。花拳繡腿在電影的江湖里大行其道的時代,拍這樣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歷史本身就是一塊硬骨頭。《東經審判》他沒有讓我失望,他讓我澎湃血液,他讓我有種想鏗鏘有力的吼成我是中國人的沖動。
是的,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部電影。被稱為“80”后的一代人,距離戰爭的硝煙已經太過久遠,對戰爭的了解少得可憐。除了我們自身的原因,恐怕還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戰爭的宣傳不夠——我不是說要宣揚戰爭鼓動戰爭,而是指應當透過媒體使人們更了解戰爭。
而觀中國之歷史教科書,往往只有“消滅日軍多少多少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氣焰”云云,卻絕口不提中國的傷亡,()這固然能夠持續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卻也往往會造成一種誤解:我們的傷亡不大,從而忽略了我們所付出的慘重代價。日本透過修改歷史來掩蓋歷史,而我們則是透過掩蓋數字來掩蓋了歷史。
我相信,很多人看《東京審判》時,一眼就認出了著名的朱孝天同志(朱孝天接拍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南京人”),卻不明白那些坐在被告席上的是誰。這天的“棟梁”們對明星的了解遠遠多于歷史。我們就應牢牢記住這些名字: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廣田弘毅、東條英機、武藤章、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記住并永遠把他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以警示我們,警示后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