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優秀作文不僅僅可以獲得高分,更可以給作者帶來成長和自信。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摘錄,希望能夠給大家展示一些優秀的寫作風采。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一
古時候,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里,生活著一群樸實的村民,特別是那群活潑可愛的少年,使這個本來很清貧的村莊里彌漫著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就生活在這里。
突然有一天,幾個官吏帶著一群官兵挨家挨戶的抓壯丁,這群人的到來打破了村莊原有的安謐,也結束了他那段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村里身強力壯的青少年無一幸免,他也不例外。在父母哭天搶地的哭喊聲中,他也忍不住聲淚俱下:“爹,娘,你們等著,孩兒一定會回來的……”
從此,他不斷的磨練自己在戰場上奮勇殺敵,雖然他一次次的負傷,一次次的生命垂危,但他都挺了過來。因為他還有家還有年近古稀的父母,還有疼愛他的嫂嫂……家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
終于,他熬到了這一天。官府看他已經年老體弱、喪失戰斗力了,就允許他返鄉。就這樣,在經歷了六十五年的煎熬后,八十歲高齡的他踏上了回家的路。
他繼續向前走,滿目更加荒涼凄楚的景象:野兔棲于狗洞自以為得所,野雞落在梁上自以為安;庭院荒草凄凄,包裹著累累墳冢;野谷到處生長,井邊長出野生的葵菜,六十五年前的親人已長埋于地下,他不僅勇氣一股悲愴,六十五年的風霜雨雪,六十五年積壓心底的感情,向誰表達、向誰傾訴啊!
于是,他默默無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殼,采下冬葵嫩嫩的葉子。而當飯熟羹沸時,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該給誰吃。
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門,向東方看去,他也許還抱著希望,他看到了誰?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許看到了久別的親人?也許什么也沒有看到。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二
鼓聲連鳴,狼煙四起。大街上戰士們四處茫然,正是起兵之秋也。我正在街上吃面,周圍人聲嘈雜,看見一群人圍著告示牌,于是我便起身去看,天氣本來就不好,當我看到上面寫了征兵錄的時候,我急切地尋找我的名字,內心充滿了慌張,只恐上面千萬別有我的名字,家里有年邁的老母親和正值青春的妹妹,一家子人只等我來扛了,終于心頭一涼,我看到了我的名字。頓時天空陰云密布,空氣中彌漫了戰爭的味道,趕緊跑回家中告知父母!
征兵的日子到了,我含淚向家里人道了別,明知道結果卻還向家里人承諾自己一定平安歸來!心想著沒有幾年就回來了,誰知就這樣踏上了一段不歸路。
到了軍營之后我便開始了操練,長槍剛一上手腦子里就是小時候父親教我耍槍的畫面,頓時熱淚盈眶。每當月圓的時候,我躺在軍中的帳篷里,皎潔的月光照在窗前,撒在我的心里,我便想起我親愛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們啊,我多么想回到家中啊!
戰場,是個冷酷的地方,死神無時無刻不在等候著我,多少次看著并肩的戰友倒在血泊中;多少次看著神勇的將領死在煙灰里。而我,卻一次次的奇跡般地從閻王爺的手里逃了出來。時間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當年那個十五歲充滿朝氣的少年已不在,自心中的那個歸家的愿望永遠不會改變,我天天等,夜夜盼,盼到了兩鬢發白,才得以如愿以償。
院子里生長了野生的谷子,井臺上長滿了野生的葵菜。我只好拿著舂谷做飯,用菜做了湯,湯飯一會兒熟,卻不知道和誰一起吃飯。出了院子來到竹林后的墳墓里,跪下來:“爹,娘,二姐,大哥,小妹,我回來了!”我的心在痛,如刀絞般的痛,再也見不到家里人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場景了,他們都躺在土丘下了。
我端著這湯飯,望望兩旁,空我一人,凝視天邊,傾盆淚下,夕陽下只我一人哭在庭院……。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三
常常回想起十五歲時的天。
回想起十五歲自己意氣奮發的臉,在浩蕩的人群中若隱若現。回想起爹娘送到村口仍不肯止的目光,回想起他們長一句短一句地喚著我時的悲傷。那時連句道別都不能的匆匆,已渡去了太多的時緒,如此地站在陌生的路口徘徊的,卻是一個將腐朽的老人了。
我瞇起眼睛,努力地辨識這個熟悉而陌生的村莊。天仍然是一大片單薄的藍,沾著微微的暮色,將這偶爾來往的人的影子拉長,充滿著悲憐地映在揚塵的土路上。稀落的房屋已有太多的變故,高大地矮小下去,矮小地只愈發地矮小,我只能依稀地尋著剝落的顏色,找到它還年少時的模樣。
這時,忽然遇見了一位舊時的玩伴。盡管面容間已夾著太多艱辛,然而我還是認得他的。我拖著僵硬的腿,幾乎流出淚地拉住他:“認得我么,認得我么,我家里還有誰?”他渾濁的充滿著痛苦的眼睛望見我,露出了些少得可憐的驚喜,隨即便低聲嘆了口氣,用爬滿了老繭的手朝前指了指:“就是那了,墳墓一個連著一個。”聽到最后一個字,我的腦袋嗡地響起來,心像是炸開了似的,什么疼痛什么流淚都忘卻了,只是喃喃地念著:“墳墓……一個……連著一個。”我夢著的,念著的,當做唯一的活著的希求的家,卻只是這一個連著一個的墳墓——只是墳墓!
我應該流淚的,然而意識卻像是虛空了般,只恍惚地,恍惚地向前挪著步,眼睛癡癡地盯著那一個個孤獨的,甚至連墓碑都來不及刻下的墳墓。睡在這里的,都是曾給我歡笑同我歡笑的人,可是為什么,在他們都離去時,我仍是可惡地活著,活在這可惡的世上?我想要去怨恨,想要去尋一個答案,卻發現自己只能對著無盡的戰火燒留的灰燼嘆息。曾載著我幾度夢回的房屋就在這里,可是為什么,我沒有力氣,沒有勇氣給它一個我在夢里千萬次念想過的微笑呢?殘破的拱出洞來的磚墻下,一連地鉆著幾只灰色的兔子。而那舊時梁上的飛燕,卻換做了幾只驚慌地抖著翅膀的野雞。我的呼吸急促起來,仿佛身體里的傷口都一齊發作,多年來依靠記憶構建的微弱的幸福感被輕易地摧毀——無法快樂也無力再悲傷。
我拿著庭院里大片迭生的野菜隨便地煮起飯來,飯的香氣隨著風吹起來的時候,我的心幾乎要被難過吞沒。那時總是和爹娘坐在一起吃,由著爹娘將他們碗里的半點的油星挑給我,雖然是一般的貧窮和落魄,三個人的飯菜卻總能吃出最快樂和滿足的味道。如今的飯已是熟了,卻又能同著誰一起吃呢?原來一個人的快樂從來不是快樂,僅是不愿說的孤獨罷了。
我緩緩地走出門,將身子艱難地抵在斑駁的門旁——好久一陣,我才發覺自己已流出淚來。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四
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從軍65年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此時的他,已不是當年那個十五歲的年輕小伙子了,而已經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他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那雙粗糙的手緊緊握著木頭做的拐杖。
這破敗不堪的景象使他十分驚訝:“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家?”他自言自語道。
他走出門,向東望去再也沒有喧鬧的聲音,路上空無一人。曾經的人都離他而去,想著想著,言語不得,悲從心來。淚水便落滿了衣衫。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五
馬上就到家了......我一步一步的走著,憑借那稀疏的記憶,拖著這蒼老的軀殼,尋覓著那魂牽夢縈的村莊。我強迫自己不停地走著,生怕一旦停下便永遠駐足于此。
看著遠處裊裊升起的炊煙,我知道,家,就在前方。當一生旅途的終點近在咫尺,我不禁開始回憶今生,我心中想道:哎,從我十五歲被迫離家開始,已過了六十余個春秋,歲月無情啊,時間真是奪走了我的一切。十年又十年,家鄉的樣子、父母的面龐早,就記不得了。我這年輕的身體已經衰老,當初充滿活力的心靈也變得空無一物。想想這無數次隨軍征戰,眼看著無數個家庭妻離子散,數不盡的戰友命殞沙場......想當初和我一起去參軍的,唱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如今只剩我一個了啊。哎......
炊煙愈來愈近,已經可以望見村子了。我再次加快了腳步,生怕錯過什么似的,小跑向村口。我那麻痹的心靈仿佛突然又有了活力,無數個日日夜夜,那心中的希冀就在眼前,我不禁想道:母親見到我時該有多激動啊,姐姐妹妹們呢,是不是都嫁了好人家?弟弟應該沒去參軍吧,我們家是不是已后繼有人了。無數種可能在我腦中浮現,希望與幸福占據了我。仿佛世事一場大夢,這么多年后我再一次體驗到了這由親情帶來的幸福和喜悅。
終于,我回到了這夢中的村落。你看那依依楊柳,仿佛向與我招手,不論黃發垂髫,都微笑的看著我。我等不及回家再一探究竟,眼看迎面走來一位老婦人,我忙上前問道:“老嫗呀,你可知村東趙家現在如何了呀?家中還有誰呀?”那老婦人緩緩抬起頭,打量了我一會,答道:“你是他們家去參軍的大兒子吧,真沒想到啊。哎......那里便是你家了,早就墳冢累累了。”我朝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沒有炊煙、沒有楊柳、亦沒有老嫗孩童......
我緩緩推開家門,荒草已埋沒了院子,幾座墳墓七零八落的散在院中,野兔,野雞從柵欄下、房梁上鉆進鉆出,院中長滿了野生的谷子,早已廢棄的井上遍布青苔......剛剛還年輕的心再次變的蒼老......這六十余年的向死而生的經歷引導著我本能的生存下去,我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湯飯一會就好了,可惜除了我還有誰能喝呢?走出家門,抬眼向東看去,我的眼眶濕潤了。這是悲恨的淚,我不禁開始嫉妒那些戰死沙場的同鄉,憑什么他們就不用面對這些,他們也不用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不用為自己悲哀,甚至還有人傳頌他們的事跡,唱著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滴清涼的淚打在我面頰,那是天公的淚。終于,我再也沒有力氣堅持下去了,我倒在泥濘中,任雨水拍打著我,而我用那耄耋之年的滄桑的聲音,在雨中,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唱著,唱著那屬于我的,悲哀的故事: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六
世間之大,我卻只能在此哀嘆。人生如夢,我卻只是生活的傀儡,八十年的光陰,揮之而去。——題記十五歲那年,我離開了故鄉,離開了家人,來到了戰火硝煙的沙場。一去,便是近七十年。如今,我回到了這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一切,物是人非……依舊是那幾座大山;依舊是那幾棟破爛的房屋;依舊是那蜿蜒曲折的小路。然而,卻不再是那熟悉的人了。偶爾看見幾個村里人經過,看著他們年來滄桑的背影。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我的父親母親,我的兄弟姐妹,你們還好嗎?一個村里人告訴我:“看那邊的大山下,一棟破爛不堪的`房屋,卻已經沒人居住了,那里便是你的家。山上,墳墓一個接著一個。唉!他們都不在了。”我震撼了。我已記不清自己是怎樣跌跌撞撞來到這——我的家。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七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來——題記。
“爹、娘孩兒回來了”一個老兵推開院門叫道,可屋里遲遲沒人回應,他邊走邊喊,屋里所有房間,爹娘能去的地方都找遍了,可就是沒有找到。頓時他害怕極了,腦海里浮現出種種念想,想都不敢再想,這時一個老婆婆走過來問道:“你是來找你爹娘嗎?唉太不幸了就在上個星期,家里遭遇土匪搶劫,東西全部被洗劫一清,他們還殺了你爹娘,最后還是大伙們幫忙把他倆抬到院子后面給埋了,老兵聽完連忙道謝過老婆婆就急匆匆地走了。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八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來——題記。
“爹、娘孩兒回來了”一個老兵推開院門叫道,可屋里遲遲沒人回應,他邊走邊喊,屋里所有房間,爹娘能去的地方都找遍了,可就是沒有找到。頓時他害怕極了,腦海里浮現出種種念想,想都不敢再想,這時一個老婆婆走過來問道:“你是來找你爹娘嗎?唉太不幸了就在上個星期,家里遭遇土匪搶劫,東西全部被洗劫一清,他們還殺了你爹娘,最后還是大伙們幫忙把他倆抬到院子后面給埋了,老兵聽完連忙道謝過老婆婆就急匆匆地走了。
文檔為doc格式。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九
15歲就離開了家鄉,走向戰場。每當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中奮力拼殺,徘徊在生死邊緣時,禁不住想起了在家的爹娘。抬頭仰望皓月,不禁感慨萬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酒當歌愁更愁,殊不知遠離鄉里之痛。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顛沛流離,風餐露宿的的生活中飽含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多少英雄豪杰在戰場上廝殺浴血,倒在血泊之中;多少年少歲月在兵戎爭戰中流逝蹉跎。轉眼,六十五年過去了。我好不容易盼到歸鄉的這一天。
我步履蹣跚地走著,走著,看著這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心中蕩漾起了微波。十多年不見,忽然重游故鄉,心中洶涌澎湃。忽見一位老鄉走來,這不正是我兒時的玩伴么?“好久不見啊,近日可好?我家中有誰在家?”這位老鄉搖了搖頭,走開了。
慢慢走近庭院,只見庭中一片荒蕪。雜草叢生,院墻坍塌,野兔從狗洞中探出頭來,跳來跳去。房梁上的柱子上有一只野雞跳來跳去,撲騰了幾下翅膀,跳出墻院,掀起滾滾煙塵。走到庭中,荒亂的野草充斥整個庭院;昔日那口曾經養活全家的水井早已長滿了青苔。走進房中,破舊的蹬腳倒在地上;蜘蛛網早已布滿了門檻;發霉的米缸佇立在在一旁;破舊的衣服、褲子灑落在地上。
走到后院,更驚人的場景映入我眼簾:一個一個的墳墓接踵而至:爹的、娘的、大哥的……難道這就是我辛辛苦苦盤了六十五年的結果么?他們安息了,永遠地閉上了眼,在泥土中找到了一個極樂世界,那里沒有戰爭。
夕陽染紅了半邊天,看著紅如殘血的夕陽,我黯然淚下……。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
我柱著拐杖,緩緩走進村子,“平安鄉”三個大字映入了我的眼簾,“平安”呵呵呵,我苦笑了兩聲。
走進村子,看著一個個搖搖欲墜的房子,不由得忐忑不安起來,“我的哥哥還在嗎?小妮子還在嗎?”我走啊走,仿佛回家的這條路十分漫長,好像永遠沒有盡頭。我抬頭一看隱約看到一個人影,像是,是—小妮子,我用嘶啞的聲音叫著:“小妮子”!小妮子恍惚得轉了轉頭,又轉了回去,這時,我的腦海中,不,是在耳邊縈繞哪種聲音,那種毫不嘶啞,哪么爽朗叫著小妮子的聲音。眼前浮現出哪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妮子深情的回眸,哪玫瑰花似的臉蛋。
走近了這是小妮子,但她已經又聾又瞎了,但我叫她,她為什么會回頭呢?哎!她已是滿頭銀絲,哪玫瑰花似的臉蛋已經爬滿了皺紋,我應該也是這幅模樣了吧!
我與她擦肩而過,看到了我的小侄女,差不多也有五六十歲了吧,我走時她剛滿月。她告訴我一直往前走,過了那條河就是你家了,我問她家里還有誰,她沒說,只是說那墳墓一個連一個的就是你家。
我走進大門,想露出這六十五年第一笑,但我好像不會笑了。正對我的是我全家,但他們都已成灰燼,看不到我了,他們是怎么死的.,是戰爭嗎?哎!哎!哎!眼眶中的淚水噴涌而出,我使勁不讓自己哭,終于我不哭了。
走進院子,雪白的兔子從狗洞鉆進鉆出,野雞從屋頂上飛來飛去。小的時候差點掉下去的那口井上面早已經長滿了雜草,其實一想,那時死了倒好,走進中堂,有谷子,這生活還是要過,我做飯菜,才一想我做給誰出呢?幾十年來我沒做過一次飯菜給父母吃,現在卻沒人來吃了。六十五前四月的一天,我和父親吵架了,早想著回來道歉的,現在永遠沒機會了。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一
在很久以前的一個早上,我還只有15歲,我的家庭雖然不算富有,但非常的幸福,但今天的事打破了這個家幸福。
今天早上,來了很多官兵,他們拿著皇帝發布的詔書。他們說匈奴快要南下入侵了,讓每一家都挑出來一個男子送到戰場,我的父親的年齡已經不適合從軍,我沒有哥哥,弟弟的年齡又太小,但是這條命令我有不敢不接。這些官兵讓我明天到軍營報道。
第二天上午,我帶著父母的擔心上路了,我希望戰爭早點結束,同時也想借助這個機會建功立業,我和鄰居的幾個人一起從軍,我們到了軍營僅僅訓練了一周的時間就立刻上了戰場,我十分害怕我會見不到家人。
過了三年,匈奴被擊退了,隨同我一起參軍的人只剩下了兩個人。本以為發財匈奴后就可以回家了。但是皇帝又讓我們北上追擊匈奴,后來又讓我們駐守邊疆。幾十年過去了。我終于可以回家了。但回去的人只有我一個,那些和我一個村莊上的人全部戰死了。
終于我帶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回到了我的村莊,蹭到了一個村子上的人,發現他是我兒時的同伴。我問他我家里還有沒有人。他指了指我的家,我發現我的家中已經破舊不堪,野草叢生。我的家旁邊都是破舊不堪的墳墓,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采了一些野谷,野菜,用來做飯,但卻不知道喊誰來吃,我在想只有我一個人該怎么生活,出門向東望去,眼淚粘濕了衣服。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二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引導學生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課件。
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閱以“戰爭”為主題的古詩。
師:同學們,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好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中,反映戰爭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位置。因為從古至今,戰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主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也與戰爭有關。
【直接導入,讓學生感知詩歌,初步了解戰爭。】。
1、師:在詩的題目中,從哪兒可以看出是與戰爭有關的?
生:我從“從軍征”可以看出的,意思是被征到軍隊里打仗。
2、師:這首詩是兩漢時期的樂府詩,選自(生齊讀:《樂府詩集》),記得我們在第6冊的語文天地里曾學過一首樂府詩叫做:(生齊說:《江南》)。關于樂府詩,我們書上87頁小資料有詳細的介紹,我們一起去讀一讀。(生讀)。
【通過對話,使學生感知古代戰爭的殘酷,了解漢代樂府詩。】。
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樂府詩的文學常識,讀準字音,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理解詩句的含義。
3、誦讀詩歌,體會詩歌抒發的悲涼凄苦之情,長期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4、用自己的語言改寫詩歌。
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互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3、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1.師:當你在預習時第一次讀到詩的題目時,有沒有問題想問?
生1:我想知道是誰在15歲的時候去打什么仗?
生2:他為什么要去打仗?
生3:結果活著回來了嗎?
(師做副板書:誰?打什么仗?為什么打?結果?。)。
2、師:通過昨天預習,你知道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生1:主要是講了一個80歲的老兵退伍回到家里,卻發現自己家里親人沒有了,家也荒蕪了的事情。
3、師:它通過寫老兵回鄉的經歷是想告訴我們有關戰爭的什么呢?要解決這個問題,讀通這首詩是基礎。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這首詩,看看大家預習的情況怎么樣。
一生讀詩歌。
師:評價一下,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很流利,就是有點快。
4、師:是呀,讀得有些著急,要是能靜下來讀得慢一點就好了。這首詩歌有很多生字比較難,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容易讀錯的字:(出示課件,生跟讀:冢,竇,雉,舂,羹,貽.)。
5、師:在預習中,除了字音,還有哪些詞不太理解呢?請大家先在小組里互相交流解決。(生在小組里交流)。
師:組員都解決不了的詞,現在可以提出來。
生1:我想知道舂是什么意思?
生2:就是把谷類放進器皿里搗碎。
師:你是怎么知道這個詞的意思?
生2:我用的是查工具書的辦法。
師:看來,盡管課文后面沒有注釋,但我們也能想辦法了解到詞語的意思。
生3:我還想知道什么叫做旅葵、旅谷?
生4:在這里,旅是野生的意思,旅葵就是野生的葵菜,旅谷就是野生的谷子的意思。
生5:貽是什么意思呢?
生6:貽就是給的意思,文中指老人煮好了了飯菜去不知道給誰吃。
6、師:了解了詞語的意思,請大家結合剛才的交流,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生自己試著說一說)。
師:誰能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生1:一個人在15歲時應征去打仗,80歲才回到家鄉。路上遇到鄉里人,便問:“我家還剩下哪些親人?”那個鄉里人說道:“遠遠望過去,松樹和柏樹相連的地方,就是你的家。”老人回到家里,看見野兔在狗洞里爬進爬出,野雞在房梁上飛去飛來;庭院中間長滿了野生的谷子,井臺邊圍繞著一簇簇野生的葵菜。老人捋了幾把野生的谷子舂成米做飯,采幾把野菜煮湯算是菜,一會兒飯菜就做好了,卻不知道還能給誰吃。老人走出家門望著東方,淚水灑落在征衣上。
生1:我覺得他一定很激動,因為他能大難不死回到家鄉,很想快點回家和親人團聚。
生2:我覺得他心里一定很擔心,幾十年都沒回家了,不知道他家的親人怎么樣了。
師:那你讀出這份擔心來。(該生讀一句。)。
生3:我覺得他心里一定沉重,也很擔心、焦急,因為他都已經80歲了,說不定父母都不在人世了。
師:是呀,他的心里一定充滿著擔心和焦急,用一個字來概括(板書:憂)我們一起來體會他的這份心情。(生齊讀第一句。)。
生1:我會帶著很沉重、悲傷的心情告訴他這個消息,:“遠處就是你的家,家里人都死得差不多了。”
師:請你讀出這份悲傷來。(生讀,有些快,沒有感情。)沒聽出你的悲傷呢?靜下心來再讀。(生再讀,好多了。)。
生2:我會很同情地告訴他。因為也許我家也有人在外打仗,我家也有人死去。
生1:我簡直無法相信這樣的事實,快暈過去了。
生2:我悲痛但也沒有任何辦法。
生3:我在路上的憂慮給證實了,我的心情跌至了谷底。
生4:我覺得自己非常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我在外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僥幸活著回來了,卻再也看不見父母了,再也不能孝順他們了。
生1:我看到他們家很荒涼,沒有人,明顯能看出很久都沒人住了。
生2:我看到一些野兔看見老人倉皇逃跑,井臺邊有很多野葵菜,井里一滴水也沒有了。。
生3:我家的院子里長滿了野草,很久都沒人打理了。野雞在屋梁上安了家,到處一片狼籍。
生4:我想到了以前曾經在這里生活過,而現在雜草叢生,遠處還有一堆堆墳墓,我感到十分悲傷。
生1:65年前,他15歲,每天一回家,他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都出來迎接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生2:他們家人每天早上一起去打井水,特別快樂、溫馨。
生3:他們家雖然非常簡陋,但一家人該干活的干活,該料理家務的忙著料理家務,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
生5:我一定會想到我家背后有一棵高大的樹,到了秋天,葉子一片金黃。家里養了幾只雞鴨,特別熱鬧。
師:而現在呢,一切都已經蕩然無存,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有:(男生讀第4句)他曾經的家人在哪兒呢?(出示句子,生讀:松柏冢累累)曾經的家人都在這一座座墳墓里呀。苦苦思盼的親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經熱鬧的家園也是一片荒涼破敗,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男生再讀: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這番荒涼的景象,怎不讓人悲傷難過呢!(板書:悲)。
4、師:在這樣的一個家中,80歲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生齊讀5,6句: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這樣的飯菜,吃起來是什么味兒呀?結合剛讀的句子來談。
生:我覺得他吃著飯菜,卻覺得是無味的。因為家里破敗,再也沒有家的'感覺了。
師:那請你讀出這種無味。(生讀)。
生:我覺得他吃著也會覺得很酸。我聯想到我的爺爺奶奶,他們60多歲,都在家里安度晚年,每天都會做好飯菜,笑瞇瞇地看著我吃,享受著老人的天倫之樂。而這位老人都80多歲了,卻還是孤苦伶仃地一個做飯一個人吃著,失魂落魄。
生:我覺得他吃著,一定覺得很苦。因為以前他在家時,和家里一起吃飯;打仗時,雖然很苦,但吃飯時是和戰友們一起吃,應該是很熱鬧的。而現在,吃著野飯野菜,又沒人陪著他吃,一定很苦。
師:你能讀出這種苦嗎?(生動情地讀)真的很苦呀!
師:我也覺得他苦啊!他的苦,不僅是生活上的艱苦,更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心里的痛苦。讓我們用朗讀讀出他心里的苦吧!(想讀的齊讀,全班都起立深情地讀。)。
5、師: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無依無靠,面對這一切,這位80歲的老人又能怎么樣呢?他只能是:(生接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只能是老淚縱橫,無聲地哭泣呀!(板書:泣)他在泣什么?他為什么而泣呢?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并提筆寫下來,一段話即可。(生動筆在書上寫下來。)。
師:寫好的先來說一說。
生1:我哭泣我為什么不能早點回來呢?再也看不到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生2:我顫抖著雙腿走到我的父母墳前,老淚縱橫:我的父母就這樣離我而去了,我十分對不起他們。
生3:他還會泣別人。說不定還有其他很多家庭的親人也死去了。
師:是啊,就拿他們村莊來說不知有多少家庭也成了(生:松柏冢累累)。
師:是啊,不知有多少戰士幾十年征戰在外而成了(生:松柏冢累累)甚至是尸骨未寒。把你的這種泣讀出來。(生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生5:我會哭泣著想到:我唯一的牽掛---家人沒有了,我唯一的朋友---戰友沒有了,唯一的美好回憶---家園也荒蕪了,那我還有什么呢?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不如戰死在沙場算了。
師:生不如死啊!
生6:我覺得他還在泣戰爭帶來的危害。因為肯定還有無數人,無數個家庭也遭遇了這樣的不幸。
師:僅僅是漢武帝在位,五次討伐匈奴,就導致全國有一半的人因為戰爭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生:松柏冢累累)大家帶著這種泣讀最后一句話。(生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1、師:這就是這位80歲老兵回家的經歷,讓我們一起用朗讀走進他這段回鄉歷程。(生齊讀全文)。
生1:我覺得戰爭太殘酷了。如果沒有戰爭的話,老人也不會家破人亡。
生2:我覺得戰爭有好處但也有壞處。但戰爭的壞處遠遠大于戰爭的好處。
生3:不管正義不正義,戰爭都是十分殘忍的。
生4:有時戰爭是為了某些政治利益和權利,可以實現某些夢想。但在實現這些夢想的同時,卻是以犧牲老百姓的生命為代價的。
生5:我同意剛才這位同學的觀點。比一切都更可貴和重要的,是人的生命。
師:我明白同學們的意思了。遠離戰爭,渴望和平是從古至今,咱們每一個老百姓的心愿。
2、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這首以戰爭為主題的詩歌。從一位老兵回鄉經歷的角度,感受了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苦難。其實,除了這首詩,還有很多從不同角度描寫戰爭的詩,比如我們后面要學習的《出塞》,以及樂府詩里的《戰城南》等等,建議同學們可以在下課后找來讀一讀,看看它們又是從哪個角度來寫戰爭的,相信會讓你對戰爭有更深刻的認識。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三
一、導入:
出示學習目標。
1、能運用聯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2、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二、齊讀課題,了解樂府詩。
1、齊讀課題,從哪兒看出與戰爭有關?
2、關于樂府詩,誰愿意把自己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
師補充:樂府詩有的來自民間,有的是文人模仿樂府古題所作,而今天我們所學的這首詩,它來自勞動人們中間,沒有具體的詩人。
三、初讀詩歌,感知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想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2、預習檢測。
我會讀。
冢?狗竇?雉?旅葵?舂谷?羹?貽。
說說詞意。
始:??遙:??冢:?竇:舂谷:葵:?持:??羹:?雉:??沾:
四、誦讀詩歌,感知詩歌大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小組交流詩歌大意。
匯報展示。
2、朗讀喜歡的詩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3、指導感情朗讀。
第一句:讀出戰爭歷經的時間之長和迫切與親人團聚心情。
第三、四句:請大家也懷著悲傷的心情告訴老兵。
老人看到什么?這是一幅什么景象?你能把這種荒涼的景象讀出來嗎?
師:不說其他,僅僅是漢武帝在位時,他五次討伐匈奴,就導致全國有一半的人死亡,無數個家庭過著舂谷持做飯,采葵持作羹的生活,無數個家庭忍受著羹飯一時熟,不知貽啊誰的痛苦。把老兵的凄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第六句:讀出老人悲哀之情。
4、這就是80歲老兵回家的經歷,讓我們再次齊讀古詩,進一步走進老兵的內心。
5、說說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老兵的同情、對封建兵役制度的憎恨。)。
五、拓展。
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你對戰爭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師小結:是的,戰爭是殘酷的,老人的悲苦經歷只是當時千千萬遭受戰爭苦難的人們的一個人縮影。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家庭因為戰爭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天,人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發生著武裝沖突,因此珍愛和平,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六、課堂檢測。
填空:
1、這是一首(??)詩,作者是從(???)角度來寫戰爭的。
2、這首詩主要講述了(???????????),表達了詩人(???????????????????????)感情。
七、作業:背誦詩歌。
板書:
兵役的殘酷。
無限的凄涼 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不盡的悲哀。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四
秋天已經接近尾聲了,連樹上的最后一片葉子也已凋落。天色已近黃昏,在凄清的羊腸小道上,走著一個孤零零的老兵。
他兩鬢斑白,一身破舊的布衣,那老樹皮似的手拄著一根拐杖,蹣跚地朝著他記憶中的家鄉走去。
65年了!整整65年啊!或許,家鄉未曾發生過多大的變化,但這位60個春秋未曾踏上過故土的老人,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老兵又累又餓地坐在路邊歇息。這時,一個農夫模樣的老人走過,老兵趕緊追問:“請問老哥,這桃花村怎么走?”
“那不就是嗎?”老兵順著老者的手望去,可不是?——有時候家就近在咫尺,卻又找不到。
在這動亂的年月,我可親可愛的親人們啊,竟無一幸存者嗎?滿懷希望,滿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風霜雨雪,六十五年積壓心底的感情,向誰傾訴、向誰表達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壘壘墳冢嗎?那,就是我的家嗎?不,不,不可能!
有些迷蒙、有些渾噩、有些凄愴的老人,象對“松柏冢累累”不聞不見一樣,對荒涼的家園的感觸也變得麻木了。于是,他默默無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殼,采下冬葵嫩嫩的葉子。而當飯熟羹沸時,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該給誰吃。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五
《十五從軍征》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以戰爭為主題的七單元的一首樂府詩。這首樂府詩因其獨特的神韻美、形式美、內容美而被傳唱了下來。《十五從軍征》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軍65年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濫縷、鬢發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經是那么熟悉而今卻家破人亡的故土上,流著眼淚絕望地望著東方……這首詩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六年級的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學習了許多古詩文,大部分學生能夠自瀆自悟詩歌的內容,但由于知識積累與對歷史的了解還不夠,所以對部分詩歌的內涵領悟還有一定的難度。
1、了解詩歌大意,能夠運用聯想和想象,理解詩句含義。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2、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詩歌意思,體會詩歌包含的感情。3、在熟讀的基礎上,想象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
4、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激發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1、理解詩歌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想象詩歌意境,體會作者和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1、導語。同學們,人類發展史上一直有戰爭,戰爭帶給人民的是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4、解題。
要求:
1)自學生字詞。
2)想一想,詩中的主人公是誰?(從哪里知道的?)。
3)詩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1)生讀古詩。
2)集體正音,評價。
3)檢查生字詞。
自學情況。
4)主人公是誰?
5)、詩中寫了80歲老兵的什么事?
1)生說。
2)余生補充。
3)師點撥。
1.讀了這首詩,哪一句對你的感觸最深,影響最大?
(學生自由說感受,談感悟。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相機板書。)。
2.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3.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意境。
4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誦讀下列詩句。
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
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4)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說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3、.積累摘抄以上詩句。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六
整齊的步伐朝我的耳朵傳來,我心跳一下跳的好快,然而快馬加鞭的跑回家中,告訴家人——部隊又來征兵了。他們幾乎快要瘋掉。我今年年滿十五,到了參軍的年齡。他們連忙吧我藏了起來。
就這樣慢慢的睡著了,永遠的,永遠的……。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七
1、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
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讀通詩句,對難字注音,標注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教師: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生1:我們學過一篇叫做《炮手》的文章。
生2:還有《雞毛信》。
師:是啊,記得主人公是。。。。(生齊:海娃)。
生3:五年級時,我們還學過《生死攸關的燭光》,講的是二戰時期法國伯瑙德母子三人在戰爭中機智勇敢面對敵人的故事。
師:你記得可真清楚。還有嗎?
生4:還學過《草帽計》。
師:恩,是啊,這是一個在戰爭中使用的計謀。使用這個計謀的是?(生接說道:賀龍)。
2、師:這僅僅是我們在課本上學的有關戰爭的課文。其實,描寫戰爭的文章遠不止這些。因為從古至今,戰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主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也是與戰爭有關,題目是:(生齊讀:《十五從軍征》)。
二、解詩題,知詩人:
1、師:在詩的題目中,從哪兒可以看出是與戰爭有關的?
生:我從“從軍征”可以看出的,意思是被征到軍隊里打仗。
2、師:這首詩是兩漢時期的樂府詩,選自(生齊讀:《樂府詩集》),記得我們在第6冊的語文天地里曾學過一首樂府詩叫做:(生齊說:《江南》)。關于樂府詩,我們書上87頁小資料有詳細的介紹,我們一起去讀一讀。(生讀)。
三、初讀詩歌,了解詩意:
1.師:當你在預習時第一次讀到詩的題目時,有沒有問題想問?
生1:我想知道是誰在15歲的時候去打什么仗?
生2:他為什么要去打仗?
生3:結果活著回來了嗎?
(師做副板書:誰?打什么仗?為什么打?結果?。)。
2、師:通過昨天預習,你知道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生1:主要是講了一個80歲的老兵退伍回到家里,卻發現自己家里親人沒有了,家也荒蕪了的事情。
3、師:它通過寫老兵回鄉的經歷是想告訴我們有關戰爭的什么呢?要解決這個問題,讀通這首詩是基礎。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這首詩,看看大家預習的情況怎么樣。
(一生讀詩歌)。
師:評價一下,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很流利,就是有點快。
4、師:是呀,讀得有些著急,要是能靜下來讀得慢一點就好了。這首詩歌有很多生字比較難,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容易讀錯的字:(出示課件,生跟讀:冢,竇,雉,舂,羹,貽.)。
5、師:在預習中,除了字音,還有哪些詞不太理解呢?請大家先在小組里互相交流解決。(生在小組里交流)。
師:組員都解決不了的詞,現在可以提出來。
生1:我想知道舂是什么意思?
生2:就是把谷類放進器皿里搗碎。
師:你是怎么知道這個詞的意思?
生2:我用的是查工具書的辦法。
師:看來,盡管課文后面沒有注釋,但我們也能想辦法了解到詞語的意思。
生3:我還想知道什么叫做旅葵、旅谷?
生4:在這里,旅是野生的意思,旅葵就是野生的葵菜,旅谷就是野生的谷子的意思。
生5:貽是什么意思呢?
生6:貽就是給的意思,文中指老人煮好了了飯菜去不知道給誰吃。
6、師:了解了詞語的意思,請大家結合剛才的交流,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生自己試著說一說)。
師:誰能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生1:一個人在15歲時應征去打仗,80歲才回到家鄉。路上遇到鄉里人,便問:“我家還剩下哪些親人?”那個鄉里人說道:“遠遠望過去,松樹和柏樹相連的地方,就是你的家。”老人回到家里,看見野兔在狗洞里爬進爬出,野雞在房梁上飛去飛來;庭院中間長滿了野生的谷子,井臺邊圍繞著一簇簇野生的葵菜。老人捋了幾把野生的谷子舂成米做飯,采幾把野菜煮湯算是菜,一會兒飯菜就做好了,卻不知道還能給誰吃。老人走出家門望著東方,淚水灑落在征衣上。
四、深入誦讀,展開聯想:
生1:我覺得他一定很激動,因為他能大難不死回到家鄉,很想快點回家和親人團聚。
生2:我覺得他心里一定很擔心,幾十年都沒回家了,不知道他家的親人怎么樣了。
師:那你讀出這份擔心來。(該生讀一句。)。
生3:我覺得他心里一定沉重,也很擔心、焦急,因為他都已經80歲了,說不定父母都不在人世了。
師:是呀,他的心里一定充滿著擔心和焦急,用一個字來概括(板書:憂)我們一起來體會他的這份心情。(生齊讀第一句。)。
生1:我會帶著很沉重、悲傷的心情告訴他這個消息,:“遠處就是你的家,家里人都死得差不多了。”
師:請你讀出這份悲傷來。(生讀,有些快,沒有感情。)沒聽出你的悲傷呢?靜下心來再讀。(生再讀,好多了。)。
生2:我會很同情地告訴他。因為也許我家也有人在外打仗,我家也有人死去。
生1:我簡直無法相信這樣的事實,快暈過去了。
生2:我悲痛但也沒有任何辦法。
生3:我在路上的憂慮給證實了,我的心情跌至了谷底。
生4:我覺得自己非常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我在外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僥幸活著回來了,卻再也看不見父母了,再也不能孝順他們了。
生1:我看到他們家很荒涼,沒有人,明顯能看出很久都沒人住了。
生2:我看到一些野兔看見老人倉皇逃跑,井臺邊有很多野葵菜,井里一滴水也沒有了。。
生3:我家的院子里長滿了野草,很久都沒人打理了。野雞在屋梁上安了家,到處一片狼籍。
生4:我想到了以前曾經在這里生活過,而現在雜草叢生,遠處還有一堆堆墳墓,我感到十分悲傷。
生1:65年前,他15歲,每天一回家,他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都出來迎接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生2:他們家人每天早上一起去打井水,特別快樂、溫馨。
生3:他們家雖然非常簡陋,但一家人該干活的干活,該料理家務的忙著料理家務,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
生4:他當時才15歲,經常和朋友一起開心的玩,比如捉迷藏啊之類的,父母在家早就準備好了飯菜。
生5:我一定會想到我家背后有一棵高大的樹,到了秋天,葉子一片金黃。家里養了幾只雞鴨,特別熱鬧。
師:而現在呢,一切都已經蕩然無存,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有:(男生讀第4句)他曾經的家人在哪兒呢?(出示句子,生讀:松柏冢累累)曾經的家人都在這一座座墳墓里呀。苦苦思盼的親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經熱鬧的家園也是一片荒涼破敗,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男生再讀: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這番荒涼的景象,怎不讓人悲傷難過呢!(板書:悲)。
4、師:在這樣的一個家中,80歲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生齊讀5,6句: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這樣的飯菜,吃起來是什么味兒呀?結合剛讀的句子來談。
生:我覺得他吃著飯菜,卻覺得是無味的。因為家里破敗,再也沒有家的感覺了。
師:那請你讀出這種無味。(生讀)。
生:我覺得他吃著也會覺得很酸。我聯想到我的爺爺奶奶,他們60多歲,都在家里安度晚年,每天都會做好飯菜,笑瞇瞇地看著我吃,享受著老人的天倫之樂。而這位老人都80多歲了,卻還是孤苦伶仃地一個做飯一個人吃著,失魂落魄。
生:我覺得他吃著,一定覺得很苦。因為以前他在家時,和家里一起吃飯;打仗時,雖然很苦,但吃飯時是和戰友們一起吃,應該是很熱鬧的。而現在,吃著野飯野菜,又沒人陪著他吃,一定很苦。
師:你能讀出這種苦嗎?(生動情地讀)真的很苦呀!
師:我也覺得他苦啊!他的苦,不僅是生活上的艱苦,更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心里的痛苦。讓我們用朗讀讀出他心里的苦吧!(想讀的齊讀,全班都起立深情地讀。)。
5、師: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無依無靠,面對這一切,這位80歲的老人又能怎么樣呢?他只能是:(生接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只能是老淚縱橫,無聲地哭泣呀!(板書:泣)他在泣什么?他為什么而泣呢?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并提筆寫下來,一段話即可。(生動筆在書上寫下來。)。
師:寫好的先來說一說。
生1:我哭泣我為什么不能早點回來呢?再也看不到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生2:我顫抖著雙腿走到我的父母墳前,老淚縱橫:我的父母就這樣離我而去了,我十分對不起他們。
生3:他還會泣別人。說不定還有其他很多家庭的親人也死去了。
師:是啊,就拿他們村莊來說不知有多少家庭也成了(生:松柏冢累累)。
生4:我覺得他可能還會泣那些在戰場上死去的戰友,也會泣跟他一樣僥幸從戰場上活著回來的戰友。也許,那些戰友回到家看到的景象也是這樣。
師:是啊,不知有多少戰士幾十年征戰在外而成了(生:松柏冢累累)甚至是尸骨未寒。把你的這種泣讀出來。(生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生5:我會哭泣著想到:我唯一的牽掛---家人沒有了,我唯一的朋友---戰友沒有了,唯一的美好回憶---家園也荒蕪了,那我還有什么呢?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不如戰死在沙場算了。
師:生不如死啊!
生6:我覺得他還在泣戰爭帶來的危害。因為肯定還有無數人,無數個家庭也遭遇了這樣的不幸。
師:僅僅是漢武帝在位,五次討伐匈奴,就導致全國有一半的人因為戰爭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生:松柏冢累累)大家帶著這種泣讀最后一句話。(生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五、小結,升華主題:
1、師:這就是這位80歲老兵回家的經歷,讓我們一起用朗讀走進他這段回鄉歷程。(生齊讀全文)。
生1:我覺得戰爭太殘酷了。如果沒有戰爭的話,老人也不會家破人亡。
生2:我覺得戰爭有好處但也有壞處。但戰爭的壞處遠遠大于戰爭的好處。
生3:不管正義不正義,戰爭都是十分殘忍的。
生4:有時戰爭是為了某些政治利益和權利,可以實現某些夢想。但在實現這些夢想的同時,卻是以犧牲老百姓的生命為代價的。
生5:我同意剛才這位同學的觀點。比一切都更可貴和重要的,是人的生命。
師:我明白同學們的意思了。遠離戰爭,渴望和平是從古至今,咱們每一個老百姓的心愿。
2、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這首以戰爭為主題的詩歌。從一位老兵回鄉經歷的角度,感受了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苦難。其實,除了這首詩,還有很多從不同角度描寫戰爭的詩,比如我們后面要學習的《出塞》,以及樂府詩里的《戰城南》等等,建議同學們可以在下課后找來讀一讀,看看它們又是從哪個角度來寫戰爭的,相信會讓你對戰爭有更深刻的認識。
板書設計:
誰?(漢)《樂府詩集》。
打什么仗?
為什么打?
結果?憂------悲------泣。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八
他茫然看著一望無際的沙漠,風吹起了他那單薄的衣襟,他用枯瘦的雙手撫平,想起那盼望兒子凱旋而歸的母親天天站在家門口,希望他們有朝一日母子團圓,日日夜夜想念自己的父親以及親手為自己做好鞋子的姐姐。他禁不住老淚縱橫,離家六十五載,從未回家一次,可能,父母雙親早已不在人世,如花似玉的姐姐也遠嫁他鄉,要是我不從軍,如今早已子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了,哎……可轉念一想能活著就很幸運了,他堅定地望了望眼前的道路,蹣跚地走了下去。狂風試圖把他吞噬,他迫切的想回家看看,把危險擱置一邊,狂風退卻了,流沙也沒有勇氣挑戰他了。他歷經了千辛萬苦,終于回到了家鄉。
當他疲憊不堪走進熟悉而又陌生的村莊時,心中不由一陣狂喜:我終于回到家了,我好見一下親人,向他們傾訴衷腸啊!他想著見到家中的喜悅,心中早已六神無主,浮想聯翩了,那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一個白鬢老翁拄著拐杖走過,他心一驚:莫不是他,我小時侯的玩伴?他情不自禁張開干裂的嘴叫到:“牛娃……”老翁一回頭,疑惑地問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小名,莫非你是……”他補充道:“羊娃。”“哦你十五歲那年被“抓丁”抓走了吧!”他欣喜若狂,忙問:“我的家呢?”老翁遲疑了一下,用手指了一下那間茅草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十九
那年他十歲。
他還是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每天跟著晨光起床,跟著夕陽回家,在田野之中穿梭,割麥子,采油菜,在花花草草之中,他的笑容格外燦爛。有天,回家后,母親破了例,沒給他和兄弟姐妹吃高粱面兒,吃的是玉米棒子,雖然玉米棒子不是什么稀罕物,但這種要賣錢養家的東西是不可以吃的。母親笑著對他說:“五娃,你大哥要參軍了。”他聽了,格外羨慕大哥,在他愛看的《三國演義》里,那些穿著鎧甲的將軍是他最愛的人物。他笑著對大哥說:“大哥,參軍是不是很好玩?”
大哥揉了揉紅腫的眼睛,對他說:“參軍可不是件好玩的事。”他嘟了嘟嘴:“可是我長大了想參軍。”大哥摸了摸他的頭:“五娃乖,長大了你就可以去參軍了。”他點點頭:“嗯。”那天,大哥走的時候,他的眼里除了對大哥的不舍,還有一種叫做夢想的光芒。
那年他十五,鄰國的軍隊進犯,軍隊再次來征兵,當父母還在猶豫是選二娃還是他時,他毅然決然的對父母說:“爹,娘。我要參軍。”母親的眼淚滴在了那并不華麗的衣衫上:“五娃,娘舍不得你,你要是走了,不知啥時回來啊!”他安慰母親說:“阿娘莫哭,我會回來的。”
誰知,這句“我會回來的”卻成了一句難以實現的誓言。
他十九歲時,看著自己的戰友倒在自己面前,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死亡,什么叫做一切化為烏有,他像是發了狂一樣,忘記了那座普通的小木屋,只看見血腥的沙場,忘記了愛自己的爹娘,眼前只有殺不完的敵人。他為了活下去,只得一次次拿起屠刀,去殺戮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知道,那些被殺的敵人也有一個溫暖而又幸福的家。
雪融了又下,草黃了又青,北方的寒冷總數會讓他想起那個南方的小山莊可是,每一次回憶,帶來的只是酸澀的思念,他無法給父母一個解釋,自己為什么要參軍,要放棄那個雖貧窮卻美好的家。
一晃他就三十幾歲了,要是他在農村,說不定他已是幾個孩子的父親了,可是,在沙場上,哪有什么幸福,哪有什么家庭,只有干燥的風吹動枯黃的草,掀起一陣風沙,吹進他的眼里,讓他流淚罷了。
老實說,他不是不渴望幸福,這世間,有誰不渴望幸福的啊?他也曾想要離開沙場,他的心底也曾有一個做女紅的姑娘,但國難當頭,誰人能讓他離開沙場,誰人能讓他在農村娶妻生子,有一個溫馨的家呢?想到這里,他將手中的酒碗摔得粉碎,自己靜靜的磨槍。
歲月荏苒,光陰似箭,他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年,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只不過一瞬。
他回到了故鄉,回故鄉之前,他還給村子里的小孩帶了個撥浪鼓,給二姐帶了個耳環,盡管他已老去,他仍然還是惦記著自己的家人,走進這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他突然開始回憶,這片他偷過花生的田,這條他游泳過的小溪,一切的一切,都仿佛是昨天,可是,他早已不是昨日的他,歲月爬上他的雙鬢,眼角早已有了細紋,眼球稍稍向外凸起,臉上也有幾道傷疤,他已經八十歲了。
見到了曾經的發小,他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家人都還在嗎?”他的發小不說話,只是指了指他家的方向,便走了,他順著指的方向望去,曾經的小樹已長成參天大樹,而參天大樹之下,卻是一座接一座的墳墓。
他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走向那個家,那個家卻早已凌亂不堪。那座小房子下的狗洞里鉆出一只兔子,房梁斷裂的聲音夾雜著野雞撲騰翅膀的聲音。原本平整的庭院竟長出了一根根野谷,而井旁的幾棵葵菜早已變得枯黃。
他采下幾顆野谷,幾株葵菜,將葵菜洗凈放進鍋里做羹,開始舂谷,當一個個谷殼漂浮在水上時,他竟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當這個家像六十多年前一樣冒出縷縷炊煙時,他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快感,羹和飯一起熟了,他細心的盛好,端出門去,習慣性地喊一句:“爹,娘。吃飯了!”
沒有人回答,只有幾株小草晃了晃。
他這才明白,爹娘是永遠回不來了的。他將羹飯放在爹娘的墳前,磕了幾個響頭,開始對爹娘說:“爹,娘。五娃不孝,我知道我讓你們擔心了,六十多年來,我一直都不知道你們過得好不好,你們遇上了什么困難,都說一家人要同甘共苦,可我一直都沒有做到。教書先生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我現在終于明白了這道理。”
他靜靜地躺在了家人的墳墓旁,他輕輕的閉上了眼睛,再也沒有醒過來。
十五從軍征續寫(精選20篇)篇二十
我緩慢地走在歸鄉的山路上,記憶中那滿山的樹都已經枯死了,山上一片灰白。“六十五年過去了,這兒的變化真大啊!小時候還在這山中捉迷藏呢!”我感慨的自言自語道,“也不知爹娘怎么樣了,趕快回去吧!”
翻過這一座山,就是。
我的家鄉。
了,我不禁加快了步伐。一不留神,被石頭絆倒了。人老了這是不中用啊!我費勁的站了起來,一瞧,枯瘦的手被擦破了皮。流血了。我使出吃奶的勁這下一直輸只當拐杖,靠它翻過了這座山。
終于到村子里了,我不禁一陣歡喜。我微微瞇起眼睛,打量著這座熟悉卻又有些陌生的村莊:座座房屋已經變得殘破不堪,在村道上玩耍的孩子也少了,偶爾看到幾個老人在路旁聊天。我朝著記憶中的家走去,想象著一家人團圓的情景,心中便是一陣歡喜,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腳步。路上,我遇到了一位與我年紀相仿的老人,心中便是一陣激動,想必他一定知道我家的情況,便走上前去,輕輕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你好!”他慢慢轉過身子,上下打量著我,過了許久,他才開了口:“你是誰?”“我是村子最東北方那戶人家的兒子,十五歲就去打仗了,到現在才回來。”我解釋道。“原來是那戶人家啊。”他摸了摸花白的胡須,點了點頭,“有什么事嗎?”我急切的問道“你知道我爹娘在那里嗎?”他略微思考了一下,便顫悠悠的舉起手指著一片松柏林,說:“你家搬到那片松柏林旁了,你爹娘就在那一片松柏林里。”我心中的希望在頃刻間就無影無蹤了。謝過他后,我步履沉重地=向家走去。
終于回到了這座熟悉的庭院,“吱呀”一聲推開大門,里面的景象令我大吃一驚:墻角都是蜘蛛網,灰黑的野兔在狗洞中嬉戲,一只只野雞在房梁上飛來飛去,天井中長滿了野菜和野舂谷,水井上也長出了各種野菜。許多墻壁都被白蟻蛀空了,屋頂破了一個大洞,瓦片全被風掃了下來,整個庭院都是一片殘破。這兒曾經是充滿了多少歡聲笑語啊!我十分感慨。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家里沒有蔬菜了,我只好捊些舂谷粒煮了些手白飯,摘下一些野菜煮了一些清湯。荒廢許久的煙囪和灶臺才又重新恢復了生機。不多時,飯和湯溢出了香味。我擦去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桌椅上的灰塵,將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桌,轉身跑到客廳去叫家人吃飯,可是客廳里空無一人。這時我才想起,家中只有我一個人了,便再也沒有心思去品嘗那飯湯,自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發呆,直到了第二天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