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教版二年級的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一
《熟悉的腳印》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3個生字,會寫其中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前后照應的寫用方法,知道尼基申是怎樣走出森林的。
3、懂得知識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分析尼基申是如何根據狗的腳印走出森林的。
2、了解課文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識記生字,熟讀課文。
2、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一、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提問:你熟悉哪些動物的腳印呢?學生自由回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邊讀全文,邊標出自然段序號。
2、標出本課要學習的生字。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詞。
1、出示生字、生詞卡片。
2、學生利用拼音試讀。
3、教師教讀。
4、易混字的辨析。
“熟、順、叉、守”都是翹舌音,不要讀成了平舌音。“互相”的“互”讀“hù”,不讀“fù”。
四、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處的位置。
2、描紅。
3、難寫字的指導。訴:左窄右寬,注意不要將最后一點寫掉了。
4、請學生上黑板寫,老師進行糾錯,再次指導。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內容,知道尼基申是怎樣走出森林的。
2、了解課文前后照應的方法。
一、復習檢查
聽寫生字。
指名學生讀課文。
二、認讀生字
1、出示認讀字
xī biàn pèng shòu hǒu
悉 辨 碰 獸 吼
2、老師范讀
3、學生上臺教讀。
4、多種形式認讀。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讀全文,找出文中的問句,并做上記號。
(1)讀第一個問句:“怎樣才能走出森林呢?”
(2)再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孩子們怎么會走進森林的?讀出嬉戲的高興勁兒和迷路后的害怕與恐懼。
(3)啟發想象:孩子們此時會是一種什么樣子。
(4)讀第二個問句:“你是沿著什么腳印帶我們回來的?”思考:這個問題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孩子們為什么會向尼基申提出這么個問題?體會他們是怎樣向尼基申提出這個問題的?
(5)指導讀這段話,讀出疑問的語氣。
2、再讀全文。
思考:為什么尼基申知道這是狗的腳印而其他孩子們都不知道呢?
四、思路拓展
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什么啟發?
1、學生充分交流,選取若干代表發表看法。
2、老師小結:遇事多動腦筋,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當然,動腦筋的前提是必須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
五、指導朗讀
1、把課文讀正確。
2、把課文讀流利。
3、最后一自然段要讀出尼基申自豪的神
蘇教版二年級的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二
《小英雄于連》
教學目標: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小于連的英雄行為,學習他那種勇敢機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于連的英雄行為。
難點:掌握本課8個會寫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為什么稱于連為小英雄”這個問題,并產生向他學習的感情。
2.學會講這個故事。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故事內容,知道為什么稱于連為小英雄。
2.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小英雄于連聰明機智,遇事果斷的品質。
教具過程:
一、看圖導入,引出課題。
1.導語激趣: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有一位最老資格的長壽市民,被當地的市民稱為“第一市民”。小朋友們,你們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紀他在布魯塞爾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卻依然是個只有兩英尺高的小孩,你們想認識他嗎
2.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
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圖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樣子的嗎
(這個小男孩有一頭卷發,一個翹起的鼻子,顯得很調皮。他光著身子,正在那兒撒尿呢。)
教師補充(這是一座小男孩的銅像,有著可愛笑容的小男孩叉腰挺肚,旁若無人地撒尿,只不過撒出的可是潔凈的自來水,還有每年狂歡節中的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這一天都會爭先恐后地爭飲小童撒出的啤酒。為了怕這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在冬天著涼,還有世界各國致贈的精美服裝,現在都保存在當地博物館當中。這個孩子叫于連,是比利時人。在比利時,人們都稱他為小英雄。)
板書課題:小英雄于連
3.齊讀課題。
二、質疑。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歸納學生的疑問,老師課件演示。
小英雄于連什么樣
為什么稱于連為小英雄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自己出聲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遇到不會的字,查看生字表的讀音。
標出課文的自然段。(五個)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全班齊讀,檢查字音。
說一說,通過初讀課文,你了解了哪些問題
(兩個問題:于連的樣子和人們為什么要造這座銅像。)
四、深入了解,解決疑問。
學習第一自然段。
自己讀第一自然段,把描寫小男孩于連樣子的語句用“——”畫出來。
1.匯報。
電腦演示圖片。
指導朗讀。(讀出小男孩調皮的感覺。)
學習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過渡:人們為什么要造這座銅像呢我們接著學習。
指名接龍讀這個故事,把描寫當時情況很緊急的句子找出來或自己總結出來。
介紹比利時布魯塞爾這個城市的大概情況和當時的歷史背景。
這時,于連看到了,有什么想法,又是怎樣做的請用"~~~"畫出來。
討論:比較前兩種方法,為什么說于連的撒尿辦法從中你覺得于連是個怎樣的孩子
指導朗讀。(讀出表現于連品質的語氣。)(課件演示,在一些重點詞語下加重音符號。
學習第五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教學重難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請學生講這個故事,注意語言流利,通順,神態大方,自然。其他學生注意禮貌,認真聽。
出示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認讀后全班齊讀。
英雄豎立塑造男孩歡聲雷動
二、自主識字。
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同桌兩人互相說說記字的方法。
全班匯報交流。
蘇教版二年級的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三
《日月潭》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讀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臺灣回歸、祖國早日實現統一的愿望。
【教學目標】
一、談話看片,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我們祖國有許許多多美麗的地方,你去過哪些地方?
2、在我國的寶島臺灣,也有許多風景如畫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有關日月潭的風光短片)
3、朋友們,上學期我們曾做過一次小導游,向大家介紹了自身的家鄉。今天,老師想在你們中間挑選幾位優秀的導游,帶大家一起走進這美麗的日月潭。
(揭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成為日月潭的導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況:
請大家自身朗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提示:不要加字,減字)
自身喜歡的句子多讀讀,自身認為難讀的句子更要多讀幾遍。
2、反饋朗讀情況:
⑴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教師點評、指導、正音:
(可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
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讀準“繞、盛”的翹舌音,“盛、省、勝”的后鼻音,“隱”的前鼻音以和“環”的介音。
⑵看圖識詞:
在同學朗讀之后,適機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
和近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建筑
請4個同學上臺,讀詞,并在畫面中指出對應的事物。
其他同學評議、協助正音。
⑶看圖,在組內分節朗讀課文。
三、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喜歡讀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2、你喜歡哪局部內容,能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嗎?
⑴指名讀。
⑵集體評議。
⑶教師指導后再指名讀:
在同學讀文過程中,適機出現“群山環繞、隱隱約約、清晰 、朦朧”等詞,讓同學多讀讀這些詞所在的句子理解詞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詞語說話:
①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②晨星和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③周圍的建筑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④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3、朗讀全文。
(每個自然段請喜歡讀的小朋友站起來讀)
4、交流討論:
你在文中讀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請用讀課文的方法告訴大家。
5、假如你是導游,你會先介紹什么給游客呢?
(對日月潭的總體介紹)
你能來試一試嗎?
(多請幾名同學說,鼓勵他們用自身的語言說,不看書;再介紹給同桌聽)
6、說說你認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
(請每位同學在學習小組里,把自身最感興趣的內容介紹給組員聽)
7、你最欣賞哪位導游?能說說理由嗎?
8、請同學再次觀看有關日月潭的視頻,幾位優秀導游為大家作介紹。
(集體評議,教師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
9、向好友介紹日月潭。
(此內容也可在課后進行)
1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自身喜歡的局部可背誦。
四、課外拓展,組織活動
(課前要求同學收集有關臺灣風景名勝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1、放有關臺灣的風景短片,請小朋友來當當小導游,介紹景點。
2、知道在臺灣還有哪些風景優美的地方嗎?你能介紹給大家聽嗎?
五、生字書寫
1、出示生字:
說說這幾個生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繞”注意不要多加一點)
教師范寫。
2、同學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同學的書寫姿勢)
六、課后作業
1、向爸爸媽媽或你的好朋友介紹日月潭。
2、畫畫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會寫的詞語都抄下來,記載在好詞佳句本中。
蘇教版二年級的語文教案及反思篇四
《祖先的搖籃》
教學目標:
1、按要求預習課文。掌握預習方法。
2、自學生字新詞。積累相應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教學難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預習要求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課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難問題;
(5)根據需要和可能搜集有關資料;
(6)嘗試背誦課文。
二、導入。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第8課《祖先的搖籃》。現在我們來檢查一下預習的情況。
(1)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2)檢查字詞。你在預習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3)提出問題。你在預習課文中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2、復習預習方法。
同學們很好地預習了課文。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預習的方法。
(課件顯示)齊讀。
預習課文的方法
a) 讀通課文。
b) 自學字詞。
c) 理解內容。
d) 質疑問難。
e) 搜集資料。
三、學習課文。
1、解題。問:“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
看,這就是“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
這是多大的搖籃呀,一望無邊,
讓我們一起走進那神奇的森林,齊聲朗讀《祖先的搖籃》。
2、朗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討論。
(1)指名回答。問:“祖先的搖籃”有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
(2)小組討論。問:“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遠不被污染?
4、交流。
預習課文時,同學們搜集了許多人類保護環境、反對破壞生態的資料。大家來交流一下。
5、小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負起責任來,保護我們祖先的搖籃,讓大自然永遠美麗。
四、課堂練習。
1、詞語連線。
注意題目要求:可以多種答案。先在書上試著劃一劃,然后說一說。
2、背誦課文。
蘇教版二年級的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五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春雨的美好、無私,培養學生熱愛春雨、熱愛春天、熱愛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幫助學生會寫“溝、推、蹄、脈、滑、跌、密、撒、播、嘗、乳”11個生字,會認“淅、瀝、溝、蹄、乳”5個生字,理解“你推我擠、演奏、播種、仰著、品嘗”等詞語。
教學重點:
課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聲音美。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如: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
2、課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學準備:
1、生詞卡片。
2、課件。
3、搜集贊美春雨的詞語、詩句。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幫助學生會寫“溝、推、蹄、脈、滑、跌、密、撒、播、嘗、乳”11個生字,會認“淅、瀝、溝、蹄、乳”5個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擠、演奏、播種、仰著、品嘗”等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提出不懂的問題。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朗讀題目,了解題目。
二、檢查預習情況,幫助學生掌握生字新詞。
1、出示文字投影片,檢查并糾正帶點字的讀音:
跌下來、似的、播種、仰著臉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導學生記住字形:
溝、蹄、滑、密、撒、播、乳
3、重點指導“播、乳”字的書寫,學生練習。
4、結合課文中的語句,理解詞義:你推我擠、播種
三、自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隨機板書,理清文章的脈絡。
四、質疑。梳理問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留待第二課時深入探討。
(問題梳理:1、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2、“冬—冬—冬”之間的橫線什么意思?)
五、作業:
1、寫生字詞、讀書。
2、練習熟讀課文,思考并試著解決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閱讀課文,感受春雨的美好、無私,培養學生熱愛春雨、熱愛春天、熱愛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教學重點:
課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聲音美。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如: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
2、課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學準備:聲像資料、文字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冊教材的開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關,讓濃濃的春意吹進我們的教室,讓甘甜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吧!齊讀課題。
(一)、進一步理解課題:
課題中一連用了三個“滴”字,春天的小雨給你什么感覺呢?該怎么讀題呢?注意節奏和停頓,再次讀題。
(二)回憶課文主要內容。這場雨已經下了很久了,我們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聽一聽,看一看吧。同學們讀一讀課文,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交流感受,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體會描寫春雨聲音美的內容。
1、回憶哪些自然段寫了雨的聲音?這幾個自然段都寫雨的聲音,聽雨的地點有什么不同?
2、“屋前聽雨”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春雨發出了不同的聲音,理解同樣是從天而落的雨,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響?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說說聽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聲音的詞,體會小雨滴發出聲音的不同。
(3)理解同樣是從天而落的雨,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響?
(4)抓住“推、擠”感受小雨滴的歡快,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林中聽雨”加深感受聲音美,解決難點。
出示文字片:
淅淅瀝瀝,啪啦啪啦,嘩啦嘩啦,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樂廳一樣。
(1)第二自然段寫雨的聲音,這句話也寫雨的聲音,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樂廳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練習朗讀,欣賞聲音美。
(4)指名讀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問題
(問題一:“冬—冬—冬”之間的橫線什么意思?
問題二: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
問題一“冬—冬—冬”之間的橫線什么意思?
解疑步驟:
①教師帶領學生初步認識標點符號:破折號。了解破折號的用法之一是表示聲音延長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來一陣風,樹葉上的水珠通通跌下來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對比指導表示聲音的詞語,體會破折號的作用。
④說說為什么有的時候讀的舒緩,有的時候讀的急促:
問題二:為什么說“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們要把地球敲響?解疑步驟:
①學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結合生活實際和影視中看到的畫面,說說什么時候敲鼓?鼓聲一響,給你什么感覺?
③理解作者這樣寫表達的對小雨點喜愛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飄落的畫面,直觀感受春雨之美。
5、配樂朗讀聲音美部分。
板書:聲音美
(二)感受描寫春雨形象美的內容。
1、聽雨讓我們感受到聲音美,看雨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讀一讀,說一說。
2、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春雨的樣子。
板書:樣子美
(三)感受贊美春雨精神美的內容:
1、指名讀8、9自然段,想想人們贊美春雨還有什么原因?
2、出示兒歌:《春雨》。讀一讀,感受萬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兒歌中的種子、花朵、麥苗和春雨有什么關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聽了生靈們渴望你到來的心聲,你會怎么做的?
板書:精神美
(四)齊讀最后一段,表達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三、總結全文
1、誰能結合板書說說春雨美在哪?
2、總結寫法
文章著重寫了春雨的聲音美,把我們帶進了一個聲音的世界,以后寫文時可以學習作者的寫法,寫出的文章會更精彩。
3、再次朗讀課題,結束學習。
四、布置作業:
必做: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選做:摘錄描寫聲音的詞語,寫在積累本上。
蘇教版二年級的語文教案及反思篇六
《筍芽兒》
【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字。積累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3、愛讀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學過程】
一、創境揭題,誘發情感
出示兩幅畫面:筍芽兒、竹子。
(畫外音:小小的筍芽兒不到2個月就能長成健壯的竹子,多么奇妙啊,生長后的竹子渾身都是寶,給人們帶來無數的好處。想知道筍芽兒是怎么一天天長大的嗎?)
揭示課題:4筍芽兒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三、讀讀畫畫,了解筍芽的生長經歷
愿意當可愛的筍芽嗎?
咱們通過讀讀書、畫一畫,把你們的生長過程記錄下來吧:
1、同學自由讀書,勾畫有關筍芽生長的詞句反復練讀。
2、試著畫出筍芽生長為竹子的過程,同位交流“筍芽生長錄”:
全班評畫,老師板畫。
指導朗讀有關句子。
四、朗讀感悟,體會筍芽的成因
1、小筍芽們,現在你們終于長成了一株株健壯的竹子,你們可以自豪地說:俺長大啦!再讀讀課文,你們還有什么想說的話?
2、指導朗讀春雨、雷公公呼喚的句子以及媽媽關愛、太陽公公溫暖的句子:
引導同學找出描寫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導朗讀。
3、分角色有感情練讀課文,補充“筍芽生長錄” 的畫:
展示讀書,老師板畫。
五、總結全文
筍芽兒們,在溫柔的春雨姑娘滋潤,雷公公的呼喚,媽媽的關愛,太陽公公的溫暖下,你們自豪地長大了。把你們最想說的話寫在“筍芽生長錄”上。
蘇教版二年級的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七
《心中那盞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激情:
課件出示各種燈籠圖片: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分別出現不同的燈籠圖片)
在過去的年代里,過春節的時候,農村的孩子們最快樂的事就是夜晚打著燈籠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關于燈籠的故事。
[現在的孩子的生活與課文的時代背景相差甚遠,因此適當進行點撥鋪墊,以拉進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課件出現課題:心中的那盞燈
指名(2~3人)讀課題。
引導質疑:你有什么疑問嗎?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主動思考,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學生可能會問:
1、心中的那盞燈是什么?
2、為什么說心中的燈?
3、這盞燈什么樣?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標出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認讀生字。
2、檢查認字情況。
(1)課件出示有關詞語,反復、多種形式認讀。
(2)課件出示生字:認讀并指導書寫(略)
重點指導“盞”、“巷”、“夸”
[重視書寫指導,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3)默讀課文,思考前面提出的問題。
(4)回答部分問題:心中的燈是什么?
三、整體感知課文。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文字與心靈的溝通,為下面的品讀打下基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1、出示詞語卡片,認讀并提示相關詞義,區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鞏固重要筆畫或易錯筆順。
二、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使你最感動的是哪些語句?用曲線畫出。
[抓住重點問題,全文閱讀,尊重學生感受,從情感入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課件出示學生說到的語句,進行感悟朗讀:
(1)父親每打磨一陣,就停下來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雙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會兒。
重點引導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感受父親的感覺:
“停”、“擦”、“捂”。說明一直摸著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熱度使手暖過來,以便能靈活打磨。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爸爸這樣做要干什么?(繼續打磨冰燈龍。)
為什么要這樣做?結合前面的做燈籠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態度,感受爸爸的愛。
(2)父親疾步走過來,幫我掖好被子,連連說:“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別凍著你……”
引導學生通過“疾步”、“連連”、“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別凍著你……”感受爸爸當時的心情。
(3)父親剛才給我掖被子的時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涼啊!
此處以讀代講:評議“分明”、“真涼”該如何讀。
[抓住重點語句,結合課文中相關的語句來理解、感悟。在感悟、朗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發現、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能力。]
3、品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在這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2)小組討論。
(3)交流:理解:
為什么痛快?
想象:夸獎什么?
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這樣的感人事例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感受生活,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四、實踐活動:
1、分角色自愿組合朗讀課文。
2、對爸爸媽媽進行一次專題采訪,請父母講一講對自己感人的愛的故事。
蘇教版二年級的語文教案及反思篇八
《鄉村里的大花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生字詞,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悟、賞”培養學生認真閱讀和思考的習慣,逐步養成用心閱讀、用心感悟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以及對大自然的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詞,理解精彩詞句。
教學難點:通過“讀、悟、賞”培養學生用心閱讀、用心感悟的習慣。
教學方法:主動探求法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當快樂的“六一”兒童節到來的時候,你最想到什么地方游玩呢?
2、同學們都想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向往著觀賞到美好的景物!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我們鄉村里象花一樣美的園子。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鄉村里的大花園。
二、設問導標明確任務
1、看到這個題目,你的腦海里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呢?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下面,讓我們一起看書上的彩圖,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你能用生動形象的語句描繪出這豐富多彩的畫面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作家蕭紅筆下的鄉村里的大花園。
三、探究交流嘗試練習
1、師:示范讀課文。
2、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標清自然段,畫出生字詞,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記住它。
3、出示生字詞認讀。
螞蚱守則絨毛勇敢健康無限怎么謊花
(1)在生活當中,你在哪見過這里面的生字詞?
(2)你有好辦法記住哪個字?
(3)猜詞游戲。
(4)認讀——開火車讀——齊讀。
四、質疑解難鼓勵挑戰
1、指生讀課文。
2、整體感知。
說一說鄉村里的大花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興趣。圖文結合讀寫結合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引領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掌握識字方法,學會識
五、品讀感悟,強化訓練
六、拓展練習,激勵創造
你從中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鼓勵質疑:通過讀課文,你還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問呢?
(一)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1-3自然段,用()畫出描寫顏色的詞語,說一說從這些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用概括性的詞語標注在書上)你能把它的美讀出來嗎?(練習讀——指生讀——品讀——賽讀)
2、作者除了細致描寫了昆蟲的色彩美以外,有沒有寫它們的聲音和形態呢?請你找一找,讀一讀,說一說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能有感情地讀出來嗎?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引入:大花園里美麗的花草、昆蟲,還有自然界的萬物,你知道他們的生長靠什么嗎?(萬物生長靠太陽。因為有了太陽,這個世界才有了光和熱,才有了我們賴以生活的家園)你知道這個世界有幾個太陽嗎?(雖然只有一個太陽,但是他的光芒卻能照耀世界每一個角落)
2、引讀:太陽的光芒照射在“鄉村里的大花園”會出現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到第四自然段中尋找答案。(默讀第四自然段)
3、感悟詞句:“是凡在太陽下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請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說說你的體會!(想一想“健康的”“漂亮的”景象是怎樣的畫面?)
4、想象訓練:是凡在太陽下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這里有花有(),有()有(),有()有()……熱鬧非凡,充滿生機和活力!拍一拍()!聽一聽()!
5、從作者的描繪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能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讀出來嗎?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主感悟:指生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從這個自然段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匯報交流:體會“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體會寫法:找一找這段話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4、表情朗讀:你能把你的感想讀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