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一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3、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的一些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積累詞匯,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在閱讀比較中體會說明方法的好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多種方法。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了解到列數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并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一、創設情境,引出太陽
師:同學們,大家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住著一顆恒星,他已經四十五億歲了,他是誰呢?——太陽公公。師生一起板書課題。四十五億年來,他常常感到孤獨寂寞,每當看到地球上的人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時,他的心中無比羨慕!終于有一天,太陽公公忍不住了,他發出了一份《征友啟事》。
(課件出示)征友啟事
本人想找一些情投意合的伙伴:能和我天天在一起,肩并肩,手牽手,一起聊天,一起散步……所有喜歡我的朋友,歡迎聯系。
太陽公公
二、角色扮演,走近太陽
(一)原因一:遠。
1、師:太陽公公為什么找不到朋友呢?
2、學生匯報:太陽離我們太遠了。
預設對話:
生: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
師:1.5億公里有什么?日夜不停地走總會到達的。
生: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師:出示課件)
師:那是太遠了,1.5億公里,人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一個人活到一百歲已經了不起了,那得多少代人接力呀!你看,同學們一舉例子,我就明白了。這種方法值得借鑒。板書:舉例子。
師:這句話里有好多數字,該怎么讀呢?指名讀。齊讀。
師:你從這些數字中能體會到什么呢?
生:太陽離我們非常遠。
師: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一目了然,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板書:列數字)
同學們,太陽與我們的距離是這么遙遠,不光是我們去不成,傳說中后羿的箭也不能射的到啊!
(二)原因二:大
師: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感覺地球遼闊無邊,可跟太陽公公比,他簡直就是一個小朋友。
出示課件,生讀相關語句。你從哪里感受到太陽的大?
生: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師:怎么讀出太陽的大呢?指名讀
師:既然太陽這么大,可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它時卻只有盤子那么大?
生齊答: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了。
男女生分讀:體會它們之間的巨大差異。
(三)原因三:熱
1、大家還能幫太陽公公找找原因嗎?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畫出數量詞,說說自己從數量詞中感受到了什么。
3、師相機引導:太陽的表面溫度有6000攝氏度,你們能想象到6000攝氏度有多熱嗎?結合生活實際,你想到了什么?(我們這里夏天最熱時候溫度有38攝氏度。水燒開了是100攝氏度,老師通過查資料知道鐵熔化是溫度達1535度,而太陽表面溫度有——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呢?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確定是2500倍嗎?估計。什么是估計?)
4、理解“估計”一詞,體會作者用詞的嚴謹準確。
5、師:除了這些數字,文中還有一個比喻句。用橫線畫出來。
6、比較句子,體會打比方說明方法的好處。
7、指導學生朗讀,感受太陽的熱。
8、師(小結):現在,誰能結合太陽的這三個特點用上“因為……所以……”這個關聯詞告訴太陽公公,我們不能到太陽上和他做朋友的原因。
三、潛心會文,熱愛太陽
師:聽了我們的發言,太陽公公有話要說,我們一起來聽聽:原來是因為我太遠、太大、太熱了,害得我們不能往來。以后,我還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孤獨寂寞的日子想想都害怕,哎!干脆讓我消失在宇宙中吧,再也不要傷心了。再見了,朋友們!
1、.師:同學們,這可怎么辦?太陽公公想不開,決定消失了,你們趕快勸勸他吧!請同學們分小組讀讀課文第4至8自然段,找到最充足的理由,勸勸太陽公公!
2、小組匯報交流:
為了使我們說話有理有據,建議用上這句話“太陽公公,你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你跟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為開頭進行勸說。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肯定學生的勸導方法,相機指導朗讀。
3、結合生活經驗,再勸勸太陽公公。
4、師:其實,太陽公公也有一個大家庭,只不過他和孩子們保持著相對不變的距離。出示科教視頻。
生自由發言。
師小結:正因為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妙不可言,所以我們的世界才會美麗可愛。或者換句話說正因為太陽遠、大、熱的特點,才有了我們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太陽是神奇的,他能賜于地球活力與生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太陽底下這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世界吧。出示多媒體。
四、總結升華,熱愛太陽
師:同學們,從你們對太陽公公的勸導中,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了你們對太陽的熱愛之情,現在讓我們和著音樂的節拍,將我們對太陽的愛深情地表達出來。
師生合作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鋪設平臺,描寫太陽
師:聽了同學們的話,太陽公公茅塞頓開,決定從今往后陽光快樂地生活著。現在太陽公公要收回他的《征友啟事》,張貼出一份《名“星”展示》。請同學們課后收集更多太陽的資料,運用本課學到的說明方法,以“我”的口吻,幫太陽公公擬寫《名“星”展示》,他要向全宇宙介紹自己這個超級名“星”!(課件出示小練筆:《名“星”展示》——太陽的自述。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的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感悟春天的美。
3.能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重點難點
《柳樹醒了》的教學重點是識字,難點是背誦課文。教學時讓學生在聊中學,在游戲中鞏固。背誦課文的難點在于“春雷”、“春雨”、“春風”、“春燕”幾個詞學生容易混淆,所以學習課文時幫助學生分析出,柳樹醒了后首先要洗澡,然后梳頭。洗澡需要春雨,梳頭需要春風。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愉快中識字,在輕松中學文了。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讀中悟景,讀中識字。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天嗎?板書“春”字,說說你看見這個字會想到什么? 2.做“一字開花”游戲,看誰說得多。
春(天、雷、雨、燕、草、花……)
3.再看一看視頻(柳樹醒了——情景演示),感受一下春天的情景。
4.出示課文插圖,這兒還有一幅美麗的圖畫,想看看嗎?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復蘇的情景)。
二、初讀,了解短文
1.同學們,春天來了,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你們看這幅圖上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尋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師總結:是的,他們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頌美好的大自然,請同學們打開第1課。先跟著動畫默讀,再自己讀一讀,讀時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了
(2)誰來讀課題,柳樹怎么啦?(醒)誰能從字卡中找到“醒”字貼上去?(補題后讓這位學生帶著大家再讀課題)(3)除“醒”字外,你們還會認兒歌中的哪些漢字?下面老師考考大家,請看字卡。(老師出示字卡,請學生讀字并組詞)3.分節讀文,了解內容。
①柳樹在誰的幫助下醒了?(春雷)教師板書:柳樹 春雷
②春雷怎樣跟柳樹說話,小柳樹睡醒了又是什么樣?你能想像著再讀一讀第一小節嗎?(2)春雷的朋友們還和柳樹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組學習第二、三、四小節。
①以小組形式匯報,老師板書:
春雨 洗澡
柳枝 軟了 春風 梳頭
柳梢 綠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飛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愛,讓我們一起讀讀最后一個小節,看看著急了的柳樹在干什么? ①齊讀第五小節。
②請同學說一說又知道什么啦?教師板書:柳樹 玩耍 小朋友 長高了。③哪些同學愿意跟柳樹做朋友站起來,看著板書背一背。
(4)同學們,春天萬物都在生長,除了柳樹醒了,還有什么也醒了呢?(學生自由說)(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讓我們再欣賞這美麗的圖畫,讀一讀課文吧!(自由讀)
三、鞏固生字,寫好字
1.看板書再讀詞。2.指導書寫。
①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寫好兩個相同偏旁的漢字,你們看田字格表里是哪兩個字(說話)②這兩個字的偏旁誰認識?(言字旁)③寫言字旁時第一筆點起筆不能太低,橫要向上斜一點,折要向左斜一點,注意左邊偏旁窄一些,右邊部分寬一些。
④描紅。
⑤自己練寫,老師巡視。⑥成果展示。
四、板書設計
1柳樹醒了
春雷
說話
柳樹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軟了 春風
梳頭
柳梢
綠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飛了 柳樹
玩耍
小朋友
長高了
五、課堂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寫好“說、話”兩個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抽讀字卡:
醒、雷、澡、枝、軟、梳、梢、耍 2.完成課后說一說。
3.請同學領讀詞語:(老師出詞語,同學領讀)
二、讀背課文
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學生齊背。
三、實踐活動
仿照課文編詩句,說一說。
四、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說說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
2、教師范寫。
3、學生書寫,師生評議。
五、課堂作業設計
1、完成練字作業。
2、詞語連線練習。
春雷 說話
柳樹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軟了 春風 梳頭
柳梢綠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飛了
柳樹 玩耍
小朋友長高了
《春雨的色彩》 教案示例
教學目的 1.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會寫“你、們”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3.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培養學生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教學方法: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視頻《春雨的色彩》
2、同學們,我們剛才感受了下春雨時的情景,現在,我們來具體感受一下課文吧?同學們在聽讀的時候,自己在心里默讀,并標記好自己不認識的生字,同時通過拼拼音的辦法記住它們,讀會它們。
3、播放視頻《整體感知——春雨的色彩》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學生自讀課文,把拼拼音才會讀的字圈起來。
2、這些圈起來的字都是我們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線 論 趣 題 底 顏 淋 灑 滴 油 歡……等)
3、同桌互讀課文,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就教教他,還可以問其他同學,每人讀一遍。
4、課件出示這些字,請會讀的同學展示讀。
5、愿意給哪個生字組詞就給哪個組詞。
6、看視頻演示的情景,用一個字搶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灑水車(灑)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詞給學生讀。
三、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1、生字大家都認識了,課文肯定也讀得更好。分小組幫讀,老師指定每組一名學生過一會代表小組讀,小組成員幫他讀流利。
2、朗讀比賽,師生評價。
4、課外延伸:自由組合表演課本劇《春雨的色彩》。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理解積累
1、同學們的字記的很好,課文也一定能讀出感情來。現在就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讀一遍課文,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精讀。
2、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調整方案:
方案一: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這一問題較開放,如果學生已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即可進入下一環節。如果學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詞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學。)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黃鶯它們分別認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們為什么這么認為?(板貼寫有字的小寫圖片和對應的顏色)
3、小組內討論:a.如果分角色朗讀的話,該怎樣讀爭論的語法,朗讀好“不對”“不對,不對”“你們瞧”b.怎樣表現春雨、小鳥和大自然。
4、根據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組內分角色讀、表演讀。
5、請一組同學配樂表演讀,學生評價
6、同學們,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說一說,畫一畫(自選粉筆板畫春雨)
7、指導積累。同學們讀得真有感情,現在請把你喜歡的詞句畫下來。
8、課堂練習:讀讀說說
滴 雨滴、水滴……
歡 歡樂 歡笑……
題 題目 數學題……
線 紡線 棉線……
三、指導寫字,擴展思維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觀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點
2、范寫臨摹
3、重點指導“綠”字的筆畫
4、對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請同學們在下春雨時好好看看,并聽聽春雨說些什么,把看到的說出來,把聽到的寫出來。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示例
教學目的
1、認識“鄧、植”等13個生字,會寫“爺、節”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顏”的認識和“綠”字的書寫;分角色朗讀。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春天來了,柳樹綠了,桃花紅了。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是植樹的好日子。
2、請了解植樹節來歷的同學作簡單介紹。3、1985年的植樹節,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為什么呢?請大家看這段視頻。(播放媒體資源:視頻《鄧小平爺爺植樹——范讀》)
二、自主學習,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了解課文大意。
教師注意巡視,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給學習困難學生適當點撥。
2、同桌互查:生字會認沒有,課文是否讀通。
3、開火車認讀生字。
三、朗讀感悟,展示交流
1、出示討論題
⑴你知道鄧小平爺爺哪些情況?他為什么要來植樹?
2、全班交流反饋:
⑴相機播放視頻《鄧小平在深圳(1992)》,并適當作以補充,激發孩子們對鄧爺爺的敬仰之情。
⑵相機講述鄧小平同志與人民一起植樹的場面。
⑶抓住文中的長句子及關鍵詞句進行品讀。如:
a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額頭已經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
b鄧爺爺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填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
c他站到幾步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說:“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
四、寫字指導
1、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字。
2、請學生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書寫,教師相機指導或示范,重點指導雙人旁的寫法。
3、學生獨立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讀。教師了解學生讀長句子的情況,及認讀生字的情況。
2、讀生字,給生字擴詞。
3、小組互相幫助,牢記生字。
你還有哪些字不太認識嗎?快和小組同學交流,看看別人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二、朗讀質疑
1、自由讀全文,把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小組內提出不懂的詞句或問題,互助解決。
3、全班交流討論各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
4、齊讀課文。
三、擴展延伸
如果條件允許,和爸爸媽媽一起種一棵小樹,定期為它澆水,并作觀察記錄。
四、作業設計
1、參加一次植樹活動,說說植樹的過程。
2、寫字練習。
《古詩兩首》教案示例
教學目的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正確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難點
認識生字“醉”和書寫“聲、處”。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教學用具
課文插圖,媒體資源:動畫《春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學生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準?(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二、初讀感知
1、老師范讀(也可利用動畫資源《春曉》中的范讀部分輔助教學)。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字音。
4、誰勇敢的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一聽?(多請幾位學生讀)
三、再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說)詩中哪里說了鳥?讀給大家聽。(處處聞啼鳥)同學們,瞧,(引導學生看圖,想象鳥飛鳥叫的景象。)你想說些什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哪里講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見到過的花落的過程。)
學到這里,老師有一個疑問:花怎么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同學們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么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應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4、以各種方式練習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分小組說,指名說。)
2、指導背誦。
五、擴展活動
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畫筆,畫出美麗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一、猜謎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了一則謎語,請聽:
一只蝴蝶輕輕飄,順著風兒上九宵。
一心向著云外飄,可惜繩子栓著腰。
2、這是指什么?(指名說)
2、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指名說)
二、揭示課題
1、出示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伙伴正玩得帶勁呢!
2、詩人高鼎把他們寫進了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板書課題,指導讀準平舌音“村”。)
三、初讀感知
1、播放動畫《村居》,2、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么寫的?(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伙伴們在這么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讀,學生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仿佛看見了什么。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展活動
開展放風箏活動。
七、作業設計
1、說一說你放風箏的過程。
2、寫字練習。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三
課文中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魏王派西門豹去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群眾發展經濟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的古代官的形象,贊揚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寫西門豹通過調查得知鄴地貧窮的原因;然后重點寫西門豹巧破迷信,最后寫西門豹發動人民興修水利,使莊家年年得到好收成。
選編該課文的目的:1、學習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人物品質。
2、使學生從小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教育。
學情分析
1、 本班有48位學生,有6位學生學習成績優秀,有12位學生學習成績良好,有10位學生學習成績合格,其余的都很差,有的連寫字都還不會。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少,平時不愿交流。平時的作業或測評,及格率幾乎不超過60%,將近有10個學生平時成績在10分上下,甚至有的要從基本的識字、寫字開始。為此幾乎所有的都得從頭來。
2、 形成這樣的原因:(1)原任課教師不重視。(2)學生的資質差,有弱智的。(3)學校與家長缺少溝通,使認識上產生距離。
3、 如何理解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哪里?(由于學生基礎差,不易理解)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25個詞語的意思,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鬧”的在文中三個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門豹為民除害的事跡,知道他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敢于破除迷信,為民辦實事的好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初步學會抓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教學的難點是:知道西門豹是如何將計就計懲治首惡,破除迷信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懸念,揭示課題:
同學們,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時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門豹(板書,并學習生字“豹”),雖然他官職很小,卻一直被人稱頌。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通過課文學習來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引疑
1.聽課文錄音,
思考:課文寫了西門豹在什么地方為當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再讀課文
3.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三、學習“單元提示”,指導分段
1.學習“單元提示”,明確抓重點段分段的步驟,方法。
2.再讀課文,根據剛才的問題,找出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四、研讀課文第一段
(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
2.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1)巫婆官紳給河伯娶媳婦
(2)年年鬧旱災(板書)隨機解釋“鬧”在三個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討論,寫調查報告
4.交流
五、練習拓展:
修改調查報告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研讀第二、三段
2.但西門豹采取了什么辦法?他的辦法巧妙在哪里?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從西門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教師適當引導,重點研讀三個重點句,品析詞句,邊讀邊體會西門豹的將計就計。
(1)他回過頭來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另外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說完,他叫衛士抱起巫婆,把她投進了漳河。
(2)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的頭子說:“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說完,又叫衛士把那個人投進漳河。
(3)西門豹回過頭來看著他們說:“怎么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說完又叫衛士把他們扔下漳河去。
4.想象說話:漳河邊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過會怎么說?
5.西門豹還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總結,領悟人物品質:
現在誰來說說2000多年前的西門豹為什么到現在還被人稱頌?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四
師:你們認為“幽靜”好還是“寂靜”好?
生:(齊聲):幽靜好
師:(幽默地):你們認為大作家用的詞就是比老師好,是嗎?
生(大笑):不是
師(滿臉疑惑):那是為什么?
生甲:寂靜和幽靜雖然都是靜,但寂靜給人的感覺是死氣沉沉的,沒有生機,沒有美感,幽靜就沒有這樣的感覺。
生乙:幽靜除了靜,更是突出了一個“幽”字,寫出了雨后山林的清幽,讓人感覺幽雅深遠,并能產生很多聯想。
生丙:雨后的山林中有鳥兒啼囀,雨水嘀嗒,是富有生氣的,只是沒有人聲喧嘩和嘈雜而已,用“寂靜”不恰當。
生丁:幽靜也反映了作者的一種心境,不是寂寞孤獨,而是來到山林,暫時遠離了塵世的紛擾,心里感到平和沉靜。
以上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片斷,原來的設計中并沒有這個環節,從學生的發言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幽靜”一詞的理解已經超出了詞義本身,這是課堂教學極富生成性的體現。教師善于抓住課堂及時生成并與課堂事先預設有機融合,就能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在課堂上獲得全方位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活力的涌動。這種在預設的基礎上關注生成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機與活力。這也是新課程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山雨》教學反思
《山雨》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是略讀課文,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寫的。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大自然那分濃濃的的喜愛之情.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學的難點。賞析優美語句,加強語言積累。學習語文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加強語言的積累,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在我的這節課語文課上,我注重了引導學生對本文優美語句的賞析和積累。讓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運用落到實處引導學生反復讀,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義,但要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力求通過品讀、積累成誦等多種方式的閱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完成全程的閱讀.。課文中有很多美的詞語、句子,但是對于優美的意境課堂中創設的還不夠,有的學生好象并沒真正感受到,一堂課下來,雖然讀了,想了,但顯得很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