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它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學工作計劃的范文中包含了教案、教學素材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一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動物意識。
兩課時。
學生對化石的知識了解不多,但是對大熊貓比較熟悉。這篇教學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進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的`同時,呼喚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的意識。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走出教室,走出校園,查閱有關古生物資料,擴展自己的視野,培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識字、閱讀,讓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探究發現,引發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欲望。
1.做課件和頭飾。
2.制作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
3.師生一起搜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
略
略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二
這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洋溢著時代的氣息,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學生愛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學生對化石的知識了解得不多,但是對于銀杏樹和大熊貓特別熟悉。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的同時,呼喚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的意識。讓學生動口、動手,通過看課外書,上網查閱資料,擴展自己的視野,培養他們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習慣。
課堂上,我先板書“化石”,讓學生運用自己查找到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化石的理解。然后我再補充完整課題,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題的意思了。接著,我嘗試讓學生質疑課題。有的學生提出:課文中介紹了幾種活化石。我肯定地表揚:“這是個有價值的問題。”我覺得這樣能慢慢培養學生懂得如何去質疑,或者說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會更有目的性。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三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八單元第33課,本課教材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活化石》一課介紹了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三種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學生們學得非常輕松。在課前,我先介紹一點有關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布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收集什么,范圍我不加限制,可以是這課里面介紹的三種活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動、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但對收集的資料要求進行整理,能流利地給同學作介紹。在課堂上,我安排學生進行自主交流,交流他們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個個都爭著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給同學聽。在學習課文時,我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在三種活化石中,讓他們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讓學生在聽別人介紹時,保持對還沒重點學習的一種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學習時,我還注意到了學生有個別差異性,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多選擇一種甚至三種活化石都作介紹,沒那么強能力的學生可以只讀讀自己學會的生字,或讀讀音會讀的句子。如果在小組中,幾個同學都喜歡同一種活化石,也可以幾個同學都各自說說,自己對所喜歡的活化石的認識。這樣,既照顧了后進生,也可以讓尖子生吃得飽。調動起全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通過獨學、群學,學生對三種活化石已經很熟悉了,我又要求學生補充介紹收集到的這三種活化石其他相關資料和其他活化石資料,這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用第一人稱“我”有序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活化石,學生們興趣盎然,創作出了一篇篇有趣的介紹活化石的小作文,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整合資料的過程,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訓練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達到了高效教學的目的。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活化石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助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四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朗讀課文,知道講了哪幾種活化石,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3.培養愛自然、愛科學的情操。
1.生字詞的學習。
2.知道并了解保護活化石的意義。
擴大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恐龍嗎?是怎么知道的?恐龍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種動物,我們現在只能通過化石來認識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讓我們來看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憑借拼音,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多讀幾遍,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2.想辦法識記生字的形。
3.看看課文共分幾個自然段,然后用序號標明。
4.教師范讀。要求:聽準字音,說說課文講了哪幾種活化石?
5.分段指名讀課文,正音,并將擴大數學掛圖與課文段落相配合。
二、指導學習生字。
1.認讀8個生字和8個生詞。
2.重點指導:歷、史、化
3.認識并記住字形。
(l)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2)重點指導:代不要寫成“伐”,植右邊有三橫。
4.指導寫字。
(l)看清楚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會寫”。
(2)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人。
1.認讀生字卡、生詞卡。
2.這篇課文講述了哪幾樣活化石?
二、引導學習課文。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兒?(博物館)-
(2)化石可以用來干什么?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五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識字、寫字,了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1、課件或有關錄音磁帶,頭飾。
2、制成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
3、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搜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并自己整理。
兩課時。
切入舉偶。
1、演示:(播放課件或錄音,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說說你看到(或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書課題)組內交流找到的資料(文字或圖片),推選出代表向全體同學介紹。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解說和生動的畫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展示圖片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從學生的認知出發,讓學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發展了思維和表達能力。)。
對話平臺。
自讀。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請你一邊讀一邊想,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相信學生,給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機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培養學生邊讀書邊動手、動腦的習慣。)。
朗讀。
1、指名讀。
2、領讀,教師有重點地領讀重點句子,正音。
3、輪讀,每人讀一自然段。
4、選讀,喜歡哪段就讀哪段。
5、指讀,組內指定讀,互聽互評。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發揮范讀的作用,在朗讀中要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識字。
1、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識字。
2、請小老師介紹識字經驗。
3、開火車讀,連詞讀,齊讀。(注意“珍、肉、史”翹舌音。)。
4、游戲:猜猜猜。(小組合作,一人擺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學快速找到他說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復現生字,增加學生和生字見面的機會,給學生識字的空間。)。
寫字。
1、出示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代孫植”,認讀,交流識記方法。問: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么樣寫?(先書空,再引導發現寫字規律:左窄右寬。)。
2、觀察“化、代”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教師范寫。(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單立人的關鍵是: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學生描紅,臨寫。
4、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作業。
將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做成卡片,寫上說明,下節課向大家介紹。+。
對話平臺。
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
2、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3、課件出示生詞,舉行擂臺賽,選出識字小擂主。
質疑。
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再集體交流。
熟讀。
象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這樣的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還不了解他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并讓大家都來保護他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互相檢查。
4、全班整體檢查。
表演。
假如你是“活化石”,請你任選一種生物,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吧。(先組內練習,再戴頭飾到臺上表演。)。
(轉換角色,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寫字。
1、出示“歷史滅克”四個字,認讀,組詞。組內交流:這四個字的筆順及怎樣寫好這幾個字。
2、指導書寫:上下結構的字“滅、克”橫不能太長;“史”和“滅”書寫時豎撇要先堅后撇。
3、學生邊觀察邊練寫,教師巡視,發現不足之處隨時指出。
4、選出自己寫得最滿意的字在組內展示。
練習。
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展示。
拿出上節課的作業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其他動植物。)。
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2、有條件的地方可帶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
3、以小組為單位繼續搜集古生物資料,進行動植物手抄報比賽。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六
現在的語文課堂提倡“語用”課堂,所以要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在教學銀杏樹這種活化石時,我抓住了兩個重點句。“銀杏樹長得慢極了,如果你小時候種下一棵銀杏樹,一直要等到你當上爺爺,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銀杏樹還叫公孫樹。”這一句在朗讀中讓學生體會長得慢這個特點。另一句是“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個句子除了讓學生知道銀杏樹的葉子像扇子這一特點外,我還抓住了兩個語文知識點。
1、這是一個比喻句,我讓學生模仿句子,進行打比方的訓練。
2、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重疊量詞,分別是“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這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這里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讀讀上面兩個詞語,讓學生發現有什么物點,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片”和“把”字重疊了。我讓學生對比“一片葉子”和“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葉子”只有一片葉,“一片片葉子”就是有很多葉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七
1、左右結構的四個(化、代、孫、植)要重點指導,(整體指發現規律,多示范)。
2、結合上一課的“住”重點指導“化,代”,以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關鍵。
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歷史中的“史”和滅絕的“滅”的豎撇也是指導重點,要先堅后撇。
4、示范講解。
第二課時。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維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4、培養同學閱讀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設計理念:
緊扣教學目標,尊重小朋友的已有經驗和已有的語文水平,通過“讀通、讀順、讀好、讀懂”的過程循序漸進,抓住重點詞句,既品悟了語言文字,提煉了相關信息,受到情感的熏陶,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語言。
教學環節設計: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老師講述: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所以我們說它是國寶。我們從它身上進行研究,可以了解許多古代的知識,像這樣的古生物,我們稱它為活化石。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了解內容。
1、教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讀課文:考慮:課文講了幾種活化石呢?同時,畫出讀不懂的詞語。
教師巡視,看看同學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讀正確;看看哪些同學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隨時予以褒揚。
2、指名同學讀課文,檢查是否能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在指名讀的過程中,相機協助同學糾正生字的讀音,理解一些詞語(這個環節要完成重點生字詞的教學)。
3、交流課文講了幾種活化石呢?(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
(同學回答時,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
三、熟瀆課文,探究語言文字。
1、要求同學帶著這個問題讀書考慮,對有關的語句做上記號。
交流:此環節須達到以下目標:
a對相關語段正確、流利地朗讀。
b能通過語言文字提煉信息:
銀杏樹――古生物、珍貴、生長慢(這里要同學理解公孫數名字的由來)葉子像小扇子。(觀察圖片)。
大熊貓――古生物、愛吃竹子,祖先是食肉動物。
中華鱘――古生物、有一億多年的歷史、大、重、怪、少。
c通過觀察以上的文字,讓同學借助老師提供的關鍵詞依次說一句心理話。
(1珍貴2稀有3維護4缺乏)。
同學依次可能出現的語言為:
1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真是珍貴呀!
2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是稀有的古生物。
3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是珍貴、稀有的古生物,我們要好好維護它們!
4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是珍貴、稀有的古生物,我們要好好維護它們!假如缺乏維護,它們就會像恐龍一樣滅絕。(這里教師可以隨機拓展有關恐龍滅絕的文字。)。
此環節意在讓小朋友理解本文出現的重點生字詞的意思,并加以運用,同時提煉出本文所要傳達的信息――讓同學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增強維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d有感情朗讀全文。
四、實踐活動。
1、同學閱讀教師事先搜集好的有關古生物的資料,然后用自身的語言講述給大家聽。
2、課外安排同學查閱有關資料。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但對查閱的內容有明確的要求:將查閱的資料整理好,不一定長篇大論,但必需盡力能流暢地向大家介紹,可以在班級內開一個交流會,讓同學充沛展示的資料。
五、寫字教學(略)。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九
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國寶------大熊貓、水中活化石------中華鱘……這些古生物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們稱為“活化石”。這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洋溢著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學生愛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學生對化石的知識了解不多,但是對銀杏樹和大熊貓特別熟悉。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識知出發,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的同時,呼喚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的意識。讓學生動口、動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查閱有關古生物的資料,擴展自己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閱讀、識字、交流,注意多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引發他們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課教學可以采用放手讓學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了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有關錄音磁帶,頭飾。
2、制成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
3、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搜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并自己整理。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演示:(播放課件或錄音,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說說你看到(或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書課題)組內交流找到的資料(文字或圖片),推選出代表向全體同學介紹。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解說和生動的畫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展示圖片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從學生的認知出發,讓學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發展了思維和表達能力。)。
對話平臺。
自讀。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請你一邊讀一邊想,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相信學生,給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機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培養學生邊讀書邊動手、動腦的習慣。)。
朗讀。
1、指名讀。
2、領讀,教師有重點地領讀重點句子,正音。
3、輪讀,每人讀一自然段。
4、選讀,喜歡哪段就讀哪段。
5、指讀,組內指定讀,互聽互評。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發揮范讀的作用,在朗讀中要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識字。
1、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識字。
2、請小老師介紹識字經驗。
3、開火車讀,連詞讀,齊讀。(注意“珍、肉、史”翹舌音。)。
4、游戲:猜猜猜。(小組合作,一人擺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學快速找到他說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復現生字,增加學生和生字見面的機會,給學生識字的空間。)。
寫字。
1、出示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代孫植”,認讀,交流識記方法。問: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么樣寫?(先書空,再引導發現寫字規律:左窄右寬。)。
2、觀察“化、代”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教師范寫。(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單立人的關鍵是: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學生描紅,臨寫。
4、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作業。
將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十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朗讀課文,知道講了哪幾種活化石,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3.培養愛自然、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生字詞的學習。
課前準備:
擴大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恐龍嗎?是怎么知道的?恐龍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種動物,我們現在只能通過化石來認識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讓我們來看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憑借拼音,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多讀幾遍,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2.想辦法識記生字的形。
3.看看課文共分幾個自然段,然后用序號標明。
4.教師范讀。要求:聽準字音,說說課文講了哪幾種活化石?
5.分段指名讀課文,正音,并將擴大數學掛圖與課文段落相配合。
二、指導學習生字。
1.認讀8個生字和8個生詞。
2.重點指導:歷、史、化。
3.認識并記住字形。
(l)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2)重點指導:代不要寫成“伐”,植右邊有三橫。
4.指導寫字。
(l)看清楚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會寫”。
(2)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人。
1.認讀生字卡、生詞卡。
2.這篇課文講述了哪幾樣活化石?
二、引導學習課文。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兒?(博物館)-。
(2)化石可以用來干什么?(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看到億萬年前的動植物)。
2.學習第2自然段。
(l)指導朗讀。
(2)看掛圖,了解銀杏樹的樣子。
(3)讀了這段后,你知道了關于銀杏的哪些知識?
(銀杏樹已生活了幾億年,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長得很慢。)。
3.自學第3自然段。
(l)自由讀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關熊貓的知識。
(熊貓生活在許多年前,它愛吃竹子,它的祖先卻以食肉為生。)。
(3)指導朗讀。
4.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
(2)對照掛圖,了解中華鱘的樣子。
(3)你能說說中華鱘的有關特征嗎?
(中華鱘生活在一億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鱗,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長,現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學習第5自然段。
(l)齊讀。
(2)明白這段的作用。
(總結全文,井點出主旨:好好保護它們。)。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1.邊看掛圖,邊說說這三種活化石的有關特征。
2.讀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十一
教學總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陽、節、風、古、人、景、色、太、平”等9個生字;認識部首左耳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描摹“陽、太、平”三個字。
2、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并能正確背誦。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看圖、聽記資料補充等方式,讀懂兒歌的內容,用一句話說清人們在重陽節干什么。
4、能根據畫面內容,用一句話說說重陽節我們還可以干什么,初步產生尊敬長輩,孝敬老人的情感。
教學時間:
1、5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陽、節、風、古、人、景、色、太、平”等9個生字。
2、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并能嘗試背誦。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看圖、聽記資料補充等方式,讀懂兒歌的內容,用一句話說清人們在重陽節干什么。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引導了解各種節日,揭示課題。
1、啟發談話,學習生字“節”。
拼讀音節——板書:節。
2、引導了解各種節日名稱。
出示節日名稱:
國慶節勞動節(重大節日,可以放假來慶祝)。
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3、揭示課題。
師: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人們在不同的節日中做不同的事情來慶祝。今天就重點來了解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
板書課題——拼讀“重”——辨析“輕重”
3、齊讀課題。
【說明】。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字“節”,滲透了節日的分類,在此強調中國的傳統節日,意在進行初步的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
二、初讀課文,圈字劃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借助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劃出生字組成的詞語。
2、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開火車拼讀。
3、出示課文,指名讀。
【說明】。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借助拼音識字是學習的重點。在初讀課文時加強拼音練習,培養自覺運用拼音正音的.意識。對于一些拼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作用,請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也可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互相拼讀,互相糾正讀音。另外,讓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圈字劃詞,一方面可以強化在閱讀中識字的意識,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詞語的概念。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思考: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是在哪一天?(農歷九月初九)。
2、學習生字“景色”。
師:農歷九月九剛好在中秋節之后,當時的景色怎樣?
出示:景色。
引導發現2個字的結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根據結構說說記字方法。
3、看圖說話,感受秋天的美景。
(1)師范讀。聽清課文中哪些句子描寫了秋天的景色?
(2)學生看圖,聽師講述,理解“秋日晴,山風清”。
(3)師生配合讀句子,男女生配合讀。
4、再讀課文,了解人們在重陽節會干什么。
(1)自讀課文。
師: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會干些什么呢?
(2)交流,引讀有關語句:古人登高避天災,我們登高賞風景。
(3)引導質疑。
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嗎?
(4)看連環畫,聽知識老人講重陽節來歷的故事,釋疑。
5、引讀第3句。
6、引導想象,練習說話。
【說明】。
這一板塊的教學,以教師的問題為引導,幫助學生讀兒歌提取信息。在此基礎上,借助看圖,聽老師講述,聽知識老人講故事等方式,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字詞,讀懂兒歌內容。最后,通過想象說話激發學生的情感,有機地將傳統文化的傳承融于其中。
四、朗讀全文,嘗試背誦。
1、師引讀兒歌。
2、同桌合作用喜歡的方式朗讀兒歌。
3、背誦兒歌。
五、布置作業。
1、朗讀并背誦兒歌。
2、用一句話說說人們在重陽節時干什么。
第二課時(半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認讀“陽、節、風、古、人、景、色、太、平”等9個生字;認識部首左耳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描摹“陽、太、平”三個字。
2、能熟練背誦兒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據畫面內容,用一句話說說重陽節我們還可以干什么,初步產生尊敬長輩,孝敬老人的情感。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媒體課件、田字格卡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背誦兒歌。
1、玩“叫號游戲”,復習生字。
2、以小組形式打擂臺,背誦兒歌。
二、看圖說話,引導學生從小學會孝敬長輩。
1、出示圖畫,交代學習任務。
師:重陽節又叫敬老節,老人節,這一天,小朋友可以為老人做些什么呢?看圖,小組討論,用一句話說說圖上的意思。
圖一:小朋友為老人送上重陽糕。
圖二:小朋友到敬老院為老人表演節目。
圖三:小朋友為自己的爺爺捶背。
圖四:小朋友為自己的奶奶洗腳。
2、師小結:其實不僅在這一天可以為老人做事,平時也應該這樣,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說明】。
指導學生看圖用規范的句式表達是本項訓練的重點。在小組討論環節,教師要加強巡視,鼓勵每個孩子能在小組內大膽發言,同時要注重培養組員間團結協作的意識,互相補充糾正,夯實聽、說習慣的養成。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懂得尊敬長輩,孝敬老人。
三、寫字指導,描摹“陽、太、平”
1、復習筆畫“橫撇彎鉤”。(指名讀,齊讀)。
2、學習新部首:“左耳旁”
(1)師在田字格中寫“左耳旁”:仔細觀察,這個偏旁有幾筆寫成,筆順是怎樣的?
(2)指名按筆順書空,開火車書空,全班書空。
(3)學習“陽”的字形結構,描摹“陽”。
(4)根據筆順框說清“太、平”的筆順。
同桌交流:在同桌的手心按正確筆順寫“太、平”,寫對的握握手表示祝賀。指名交流。
(5)學生描摹“太、平”,教師巡視。
【說明】。
學生在描摹前,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首先關注字形結構,筆畫筆順,然后仔細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此基礎上再認真描摹。學生描摹時,教師要特別表揚握筆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四、布置作業。
1、讀詞語。
2、與爸爸、媽媽玩玩猜字游戲。
3、做一做,說一說。
提示:回家后為家里的老人做一件事,第二天用“我為誰做什么”的句式全班交流。
【說明】。
通過此項作業,鞏固基本句式。同時繼續培養孩子孝敬老人的意識。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十二
1、通過帶拼音讀詞語、去拼音讀詞語,再到單個讀生字的方式,在具體的詞語中,認識“博、珍、孫、悉、絕、肉、史、核、缺、乏、稀”11個字,讀正確“珍、肉、史”是翹舌音。
2、結合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完成課后“讀讀寫寫”的作業,幫忙學生積累重疊的詞語。
3、通過跟老師書空、觀察占位、描紅書寫等方式,逐步掌握“化”、“代”兩個字的筆畫筆順。
4、正確、流利朗讀全文,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抓住“葉子像扇子”、“長得慢極了”等詞句,感悟銀杏樹的珍貴、獨特和壽命長,從而激發保護珍稀生物的愿望。
認識11個生字,書寫“代、化”兩個字。
抓住“葉子像扇子”、“長得慢極了”等詞句,感悟銀杏樹的珍貴、獨特和壽命長。
多媒體課件。
一、看圖引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這天老師想帶你們到古生物博物館去參觀參觀,想嗎?你們瞧,這就是上海的古生物博物館,我們進去看看吧!(課件播放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三葉蟲化石,始祖鳥化石)。
2、誰能說說剛才你看到的這些古生物都能夠稱為什么呢?剛才我們看到的都叫“化石”。板書“化石”。
3、明白什么是化石嗎?不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句話向我們傳達了有關化石的信息,趕緊打開課文讀一讀。
找到了嗎?指名回答并課件出示“在博物館里,我們觀看一塊塊化石,就能看到億萬年前的動物、植物。”請你們再讀讀這句話,你明白化石是怎樣樣的呀?(很久很久以前的、動物和植物變成的。)。
小結:是呀,在遠古時代,地球上生活著許許多多動物和植物,它們死后,遺體被埋入地層,經過億萬年的演變,逐漸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這就是化石。
值得慶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擺脫了重重磨難,頑強地生活到此刻,它們就成了特殊的化石,科學家稱之為“活化石”板書“活”,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呢?我們趕緊打開書本來讀一讀吧,老師這有讀書的提示。(生讀師巡視)。
2、指名回答并板書: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
3、小朋友真了不起,第一次讀課文就能把最重要的信息給整理出來。
那課文里的生字詞能讀好嗎?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自己讀一讀,指名讀)。
重點正音“珍”(前鼻音)“熟悉、核桃”的輕聲(直接告訴學生熟悉也要讀輕聲)。
“孫”字的平舌音。
立刻自己再讀一讀。
師:老師把拼音寶寶藏起來,看看火車還能不能開得又快又順。
生:兩列火車去掉拼音讀。
5、師:恩,火車開得可真棒!老師就獎勵你們一個游戲“青蛙跳傘“,請一位小朋友來玩一玩。
(課件出示青蛙跳傘,一只青蛙背著降落傘(傘上有生字)跳下來,學生讀出一個,讀錯了換一位同學讀)。
三、朗讀感悟銀杏樹。
1、把這些生字詞語放到課文中你還會讀嗎?請你再大聲地讀一讀課文的2、3、4自然段,讓生讀。大熊貓是國寶,我們平時很難看到,而中華鱘生活在江河里,我們更是難以見到。只有一種活化石就在我們的身邊,那就是銀杏樹。
(1)白果樹能解釋一下為什么它還叫白果樹嗎?(因為它的果子就叫白果)。
(2)十分珍貴幾億年前的樹種為什么就珍貴了呢?師補充銀杏樹資料。
看到這樣珍貴的樹種,你們想不想贊一贊它啊,那就用你的朗讀來表達吧!(指名讀,讀得不好的話,就引:有點珍貴,還不是十分珍貴,再讀。)科學家通過銀杏樹明白許多以前地球上發生的事,銀杏樹很有科學研究的價值,所以就顯得更加珍貴了。我們yq來贊美一下這珍貴的銀杏吧!(齊讀)。
2、我們再到課文第二自然段里讀讀,你還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
3、交流:
(1)葉子很獨特。
(銀杏樹的.葉子很容易辨認)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讀一讀嗎?讀句子。
出示:“銀杏樹的樣貌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銀杏樹的葉子真是與眾不同呀!(指名讀)。
小朋友,你們看,夏天,葉子長成扇子的模樣,坐在銀杏樹下讀書,一陣風吹過,千萬把小扇子就為我們帶來了習習涼風。秋天,片片黃葉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像一只只黃蝴蝶在追逐嬉戲。多個性的美呀再出示句子,你能讀出這種美嗎?(指名讀并評價)能夠兩到三個。
(2)長得慢(你還從哪句話里獲得什么信息?)。
出示:“銀杏樹長得慢極了,如果你小時侯種下一棵銀杏樹,一向要等你當上爺爺,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銀杏樹又叫公孫樹。”
假如先說“公孫樹”,就問一句為什么呀?
哦,如過你此刻種下一棵銀杏樹,你得等到什么時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啊?(等我當上爺爺)你呢?(等我當上奶奶)是呀,一棵你小時候種下的銀杏樹,要等到你七老八十歲的時候才能吃,銀杏樹長得真是(慢極了)難怪我們叫它“公孫樹”(齊讀)多搞笑呀,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指名讀,點評:我聽出來了,個性的有意思。再指名讀,點評:是呀,長得可真夠慢的。據學生的朗讀適時點評。)。
小朋友,剛才,我們通過朗讀,明白了銀杏樹十分珍貴,它的葉子很獨特,容易辨認,銀杏樹長得極慢,他有三個名字,分別是銀杏樹、白果樹、公孫樹。我們再yq來把這段課文讀一讀。(齊讀)。
4、銀杏樹還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呢,銀杏樹渾身是寶。它的木質是優良的建筑材料。它的銀杏果能夠做藥用,能夠治療氣喘病和肺病。它的葉子是一種很好的農藥,能防治害蟲。如果你用銀杏樹的葉子做書簽,能夠驅除書中的蛀蟲,正因為如此,所以銀杏樹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小朋友,你想不想做做這珍貴而獨特的銀杏樹呢?出示:我是一棵銀杏樹――。
假如你此刻就是一棵銀杏樹,你打算怎樣向大家介紹你自己呢?能夠用上書本上的話,也能夠把老師剛才課外了解到的放進去說說,看哪棵小銀杏樹把自己介紹得最全面。
準備――指名三到四個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老師推薦,課后,小朋友能夠去了解更多的關于銀杏的資料,給它做一張小名片,好嗎?
五、指導寫字:化、孫。
1、生齊讀兩個字,并仔細觀察在寫這兩個字時需要提醒大家注意點什么。
強調“化”字的筆順,“代”字右邊沒有撇。
2、生寫師巡視。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十三
知識背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國寶大熊貓、水中活化石中華鱘,這些古生物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們稱為“活化石”。這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洋溢著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學生愛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學習需求:學生對化石的知識了解不多,但是對銀杏樹和大熊貓特別熟悉。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識知出發,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的同時,呼喚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的意識。讓學生動口、動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查閱有關古生物的資料,擴展自己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閱讀、識字、交流,注意多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引發他們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課教學可以采用放手讓學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博、珍”等11個生字,會寫“歷、史”等8個字;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策略。
教學法法:小組合作研討法,主動探究學習法;
情境形式:分組合作、小組討論;
課程資源:網絡資源、課本、圖片、學生;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介紹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的資料。
2、生字卡片;
3、師生一起搜集古生物的有關資料。
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初步了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大家知道我國的國寶是什么?(播放課件大熊貓)。
老師講述: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大家都知道它愛吃竹子,其實它還愛吃肉呢。像大熊貓這樣的古生物,我們從它身上進行研究,能了解許多古代的知識,所以我們稱它為活化石。
2、板書:化石,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嗎?(化石: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和遺跡,叫化石。)見過化石嗎,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播放恐龍化石圖片)。
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這節課學習“活化石”這課,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解說和生動的畫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一邊讀一邊想,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相信學生,給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機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2、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3、多種形式練讀:指名讀、領讀(領讀重點句子)正音;輪讀(每人讀一自然段);選讀,喜歡哪段就讀哪段;指讀,組內指定讀,互聽互評。(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發揮范讀的作用,在朗讀中要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4、識字---。
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識字:請小老師介紹識字經驗;開火車讀,連詞讀,齊讀。(注意“珍、肉、史”翹舌音。)。
游戲:猜猜猜。小組合作,一人擺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學快速找到他說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復現生字,增加學生和生字見面的機會,給學生識字的空間。)。
三、寫字。
1、出示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代孫植”,認讀,交流識記方法。
問: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么樣寫?學生先書空,再引導學生發現寫字規律:左窄右寬。
2、觀察“化、代”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教師范寫。
(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單立人的關鍵是: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學生描紅,臨寫。
4、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四、作業:
將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做成卡片,寫上說明,下節課向大家介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11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激發學生關注科學、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并能對課文中的古生物進行一定的介紹。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抽讀生字卡片。
2、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3、課件出示生詞,舉行擂臺賽,選出識字小擂主。
4、質疑:自由朗讀,想想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先小組內討論,再集體交流。
二、熟讀。
1、象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這樣的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還不了解他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并讓大家都來保護他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2、自由讀課文。
3、小組內互相檢查。
4、全班整體檢查。
5、假如你是“活化石”,請你任選一種生物,向大家介紹一下吧。先組內練習,再戴頭飾到臺上表演。(隨著學生的介紹出示銀杏樹圖片123和介紹、大熊貓圖片123和介紹、中華鱘圖片123圖片和介紹)。
(轉換角色,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三、寫字指導:
1、出示“歷史滅克”四個字,認讀,組詞。
小組內交流:怎樣寫好這幾個字?
2、指導書寫:
引導學生認識上下結構的“滅、克”橫不能太長;“史”和“滅”豎撇要先堅后撇。
3、邊觀察邊練寫,師巡視。
4、選出自己寫得最滿意的字在組內展示。
四、練習。
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五、展示。
拿出上節課的作業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活化石》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地熟讀課文并內化呢?課前,讓學生挑選一種活化石,以“活化石博物館講解員”的身份指著投影圖片介紹,引起學生濃烈的興趣。課后布置書面作業――把自己所說的寫下來。)。
(內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其他動植物。)。
六、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2、有條件的地方可帶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
3、以小組為單位繼續搜集古生物資料,進行動植物手抄報比賽。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十四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生字較多,會認生字,會寫生字,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教學準備】。
小黑板蘋果卡片課前讓學生查閱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傳說見資料袋)。
學生在班里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資料,要求能把自己復印的,摘抄的卡片整理好,內容不一定長篇大論,但必須能流暢的向大家介紹。
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的,一邊讀一邊想,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1、銀杏樹:古生物,白果樹,幾億年前的樹種,葉子象小扇子,長得很慢。
2、大熊貓:古生物,愛吃竹子,他的祖先是食肉動物。
3、中華鱘:古生物,有一億多年的歷史,大,重,怪,小。
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自主識字,認記生字。
這篇課文生字很多,誰能自己把他們認下來呢?出示黑板。
1、自主識字。
2、指名讀,齊讀。
3、去掉拼音認讀。開火車認讀。齊讀。
注意“珍、肉、史”翹舌音,讀準子音。
三、寫字。
1、左右結構的四個(化、代、孫、植)要重點指導,(整體指發現規律,多示范)。
2、結合上一課的“住”重點指導“化,代”,以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關鍵。
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歷史中的“史”和滅絕的“滅”的豎撇也是指導重點,要先堅后撇。
4、示范講解。
第二課時。
1、鞏固生字詞,會寫生字詞。
2、流利有感情朗讀感悟課文。
3、培養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自查情況。
1、自讀生字。
2、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3、老師檢查情況。
二、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這些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還不了解他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并讓大家都來保護他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互相檢查。
3、全班整體檢查。
三、擴展閱讀。
同學已經查閱的資料,進行了交流,老師也找到一些資料,現在發給大家,請大家閱讀。(將資料袋中的部分材料印發給學生)課前已經看過的,就重點看沒看過的內容,看后交流,印象最深,寫的最好的地方,要求用自己的話講述。
四、遷移運用。
鼓勵學生向別人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五、實踐活動。
分小組搜集古生物資料,進行動植物手抄報比賽。評獎設一二三等獎。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生字較多,會認生字,會寫生字,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教學準備】。
小黑板蘋果卡片課前讓學生查閱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傳說見資料袋)。
學生在班里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資料,要求能把自己復印的,摘抄的卡片整理好,內容不一定長篇大論,但必須能流暢的向大家介紹。
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的,一邊讀一邊想,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1、銀杏樹:古生物,白果樹,幾億年前的樹種,葉子象小扇子,長得很慢。
2、大熊貓:古生物,愛吃竹子,他的祖先是食肉動物。
3、中華鱘:古生物,有一億多年的歷史,大,重,怪,小。
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自主識字,認記生字。
這篇課文生字很多,誰能自己把他們認下來呢?出示黑板。
1、自主識字。
2、指名讀,齊讀。
3、去掉拼音認讀。開火車認讀。齊讀。
注意“珍、肉、史”翹舌音,讀準子音。
三、寫字。
1、左右結構的四個(化、代、孫、植)要重點指導,(整體指發現規律,多示范)。
2、結合上一課的“住”重點指導“化,代”,以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關鍵。
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歷史中的“史”和滅絕的“滅”的豎撇也是指導重點,要先堅后撇。
4、示范講解。
第二課時。
1、鞏固生字詞,會寫生字詞。
2、流利有感情朗讀感悟課文。
3、培養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自查情況。
1、自讀生字。
2、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3、老師檢查情況。
二、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這些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還不了解他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并讓大家都來保護他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互相檢查。
3、全班整體檢查。
三、擴展閱讀。
同學已經查閱的資料,進行了交流,老師也找到一些資料,現在發給大家,請大家閱讀。(將資料袋中的部分材料印發給學生)課前已經看過的,就重點看沒看過的內容,看后交流,印象最深,寫的最好的地方,要求用自己的話講述。
四、遷移運用。
鼓勵學生向別人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五、實踐活動。
分小組搜集古生物資料,進行動植物手抄報比賽。評獎設一二三等獎。
2023年課文活化石教案(專業15篇)篇十五
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國寶------大熊貓、水中活化石------中華鱘……這些古生物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們稱為“活化石”。這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洋溢著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學生愛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學生對化石的知識了解不多,但是對銀杏樹和大熊貓特別熟悉。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識知出發,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的同時,呼喚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的意識。讓學生動口、動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查閱有關古生物的資料,擴展自己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閱讀、識字、交流,注意多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引發他們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課教學可以采用放手讓學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了解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有關錄音磁帶,頭飾。
2、制成各種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
3、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搜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并自己整理。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演示:(播放課件或錄音,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說說你看到(或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書課題)組內交流找到的資料(文字或圖片),推選出代表向全體同學介紹。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解說和生動的畫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展示圖片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從學生的認知出發,讓學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發展了思維和表達能力。)。
對話平臺。
自讀。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請你一邊讀一邊想,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相信學生,給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機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培養學生邊讀書邊動手、動腦的習慣。)。
朗讀。
1、指名讀。
2、領讀,教師有重點地領讀重點句子,正音。
3、輪讀,每人讀一自然段。
4、選讀,喜歡哪段就讀哪段。
5、指讀,組內指定讀,互聽互評。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發揮范讀的作用,在朗讀中要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識字。
1、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識字。
2、請小老師介紹識字經驗。
3、開火車讀,連詞讀,齊讀。(注意“珍、肉、史”翹舌音。)。
4、游戲:猜猜猜。(小組合作,一人擺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學快速找到他說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復現生字,增加學生和生字見面的機會,給學生識字的空間。)。
寫字。
1、出示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代孫植”,認讀,交流識記方法。問: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么樣寫?(先書空,再引導發現寫字規律:左窄右寬。)。
2、觀察“化、代”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教師范寫。(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單立人的關鍵是: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3、學生描紅,臨寫。
4、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作業。
將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做成卡片,寫上說明,下節課向大家介紹。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
2、同桌互讀檢查,小組給生字找朋友。
3、課件出示生詞,舉行擂臺賽,選出識字小擂主。
質疑。
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再集體交流。
熟讀。
象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這樣的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許多人還不了解他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并讓大家都來保護他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互相檢查。
4、全班整體檢查。
表演。
假如你是“活化石”,請你任選一種生物,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吧。(先組內練習,再戴頭飾到臺上表演。)。
(轉換角色,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寫字。
1、出示“歷史滅克”四個字,認讀,組詞。組內交流:這四個字的筆順及怎樣寫好這幾個字。
2、指導書寫:上下結構的字“滅、克”橫不能太長;“史”和“滅”書寫時豎撇要先堅后撇。
3、學生邊觀察邊練寫,教師巡視,發現不足之處隨時指出。
4、選出自己寫得最滿意的字在組內展示。
練習。
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展示。
拿出上節課的作業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其他動植物。)。
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2、有條件的地方可帶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
3、以小組為單位繼續搜集古生物資料,進行動植物手抄報比賽。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化石: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和遺跡,叫化石。
相關鏈接。
銀杏樹。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是古代銀杏類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種,因此植物學家們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與雪松、南洋杉、金錢松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園林樹木。我國園藝學家們也常常把銀杏與牡丹、蘭花相提并論,譽為“園林三寶”,并把它尊崇為國樹。銀杏樹為高大落葉喬木,軀干挺拔,樹形優美,抗病害力強、耐污染力高,壽齡綿長,幾達數千年。銀杏樹不僅以其俊美挺撥、葉片玲瓏奇特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她適應性強,藥用功效大,經濟價值亦非常可觀。銀杏樹的果實--白果,品味甘美,醫食俱佳。經過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澤鮮艷,氣味濃郁,香甜可口的各種風味飲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銀杏的根、葉、皮也含多種藥物成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中華鱘。
中華鱘,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于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吻部犁狀,吻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須。眼細小,眼后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中華鱘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是長江中的瑰寶!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洄游性魚類,最大的個體可以達到400-500公斤。平時,中華鱘棲息于北起朝鮮西海岸,南至我國東南沿海的沿海大陸架地帶。在海洋里生活了9-后,性腺發育接近成熟時,便成群接隊向長江洄游,到達長江上游四川宜賓一帶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大熊貓。
迄今為止,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乎瀕臨絕跡的大熊貓,只有在我國的四川、陜西、甘肅部份地區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貓總數僅1000只以下,而且數量在不斷減少。在動物學上,大熊貓屬食肉目。熊貓從分類上講屬於哺乳綱食肉目動物,但食性卻高度特化,成為以竹子為生的素食者。大熊貓主食竹子,也嗜愛飲水,大多數大熊貓的家園都設在溪澗流水附近,就近便能暢飲清泉。大熊貓性情溫順,一般不主動攻擊人或其它動物。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