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能夠反映社會的動態變化和各種事件的發展,給人們提供客觀、公正的信息。通過研究優秀的新聞報道,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和新聞敏感度。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一
昨日,我市交通運輸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給本報新聞熱線打來電話:“在汽車北站的一輛公交車上,售票員和司機撿到一個黑色背包,工作人員正在聯系失主,希望失主能盡快前來領取。
記者聞訊趕去,該公司城鄉公交一車隊隊長斯賢華告訴記者,早上,在市區開往巍山的公交車上,一名售票員和一名司機撿到一個黑色雙肩包。
后來,兩人將黑色雙肩包交到了公司辦公室,并且在辦公室工作人員、公交車司機和售票員三方的監督下打開了黑色皮包,登記物件,查詢失主聯系方式。
斯隊長說:“這是公司撿到遺失物件的基本流程,既可以相互監督又可以相互作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失主和拾金不昧人士的權益。
撿到黑色背包的司機和售票員回到了工作崗位,辦公室工作人員開始忙著尋找失主。
黑色雙肩包內物件齊全,有戶口本、身份證、錢包……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張購物單,但按照單子上的電話號碼打過去,電話沒有打通。
工作人員把包內的幾個電話號碼試了個遍,均無果。
最后,撥打包內一張拍攝婚紗照單子上的電話號碼,終于接通了。
然而,對方卻稱沒有遺失背包。
經過反復確認,原來背包確實是接電話者的,只是失主并不知道自己的背包已經丟了。
沒多久,一位女士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問道:“這里是不是有人撿到一個黑色的背包?”斯隊長對該女士的身份進行確認后,將包還給了她。
據了解,該女士姓黃,來自江西,是一名“巍山媳婦”。
春節將近,黃女士將放寒假的大兒子,以及剛出生50天的小兒子接回巍山過年。
在接到交通公司電話時,黃女士一頭霧水,后來詢問兒子后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背包遺失了。
黃女士說:“我抱著小兒子,背包是由大兒子看管的。
接到電話后,特意詢問了大兒子,但他一臉迷茫,還說背包在床上,就以為自己沒有丟包。
在雙方的共同見證下,黃女士拿回了自己遺失的背包。
黃女士非常開心,還熱情擁抱了工作人員,臨走的時候還說:“這里的人真是太好了,拾金不昧,雖然天氣是寒冷的,但是自己的內心非常溫暖”。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二
一位女性乘客急匆匆的走進青島地鐵李村公園站,在車站客服中心前焦急徘徊。工作人員上前詢問后才得知,張女士此次是專門來感謝一名叫趙珊珊的員工,為了表示謝意,她還特意制作了一面寫著“拾金不昧”的錦旗。
“包中的東西對我很重要,都是一些證件原件原本,如果丟了后果不堪設想!”回憶起背包失而復得的過程,張女士難言激動的說道。
就在上個月的一次清客過程中,趙珊珊在車廂內撿到一個紅色的背包,經與民警共同確認,包中有收據、證件以及一個蘋果手機,因收據涉及金額巨大,為了安全起見,趙珊珊迅速將拾遺物品上報,并與工作人員一同積極尋找失主。
5分鐘后,急忙趕到車站的張女士與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通過一番仔細核對,確定背包確實是張女士的。拿著失而復得的背包,張女士激動地拉著趙珊珊的手表示感謝,并留下一封感謝信,對她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表示稱贊。本以為這件事就此落下帷幕,幾天后“不甘心”的張女士卻又一次來到了車站。
“這不是件小事!”交流中張女士這樣說道,冬季的島城寒風刺骨,但這次失而復得的經歷,卻給她帶來如春風般的溫暖。為了表達自己對站務人員、地鐵車站以及青島地鐵的感謝,回家后,她特意找廠家制作了錦旗再次送到車站。
“服務無止境,關愛有真情”,一面小小的錦旗,記錄了地鐵人與乘客間的相互溫暖,凝聚著乘客對于地鐵人的信任和感激。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三
近日,在鞏義市夾津口鎮中心小學,一封感謝信讓白一迪同學拾金不昧的事跡為人所知,獲知此事的全校師生紛紛為其點贊,夾津口鎮中心小學校領導也對白一迪同學拾金不昧的事跡贊譽有加,并召全校同學以她為榜樣,向她學習,把美德傳承下去!
原來,事情發生在20xx年3月21日的早上,夾津口鎮中心小學一五班白一迪同學在隨同媽媽上學的路上,她撿到了一部價值幾千元的智能手機。因著急上學,就將手機交給媽媽,并囑咐一定要想盡辦法找到失主,然后和媽媽一起將手機親自交還失主。
白一迪同學回到學校,其母親想盡辦法,最終確認手機的失主是鎮實驗幼兒園的一位姓張的老師,而且正在帶班上課,為了不影響張老師上課,決定中午休息時再把手機歸還。放學回家的白一迪同學和其母親利用中午的空閑時間來到失主張老師單位,在張老師和其同事們的見證下,白一迪小朋友將手機親自交到失主張老師手中。
失主張老師再三表示感謝,還是被白一迪和其母親婉言謝絕了,說這是撿到手機還給失主應該做的事兒。白一迪同學下午還和往常一樣回到班級認真上課學習,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夾津口鎮實驗幼兒園張老師內心無比感動,白一迪小朋友小小年紀,拾金不昧,時時刻刻心里想著他人,其高尚的品格、良好的家教,著實讓人欽佩。為此,張老師特意寫了封感激信,并于次日上午,送到鎮中心小學一五班。另外她還買了一些文具和課外讀物,想送給白一迪同學,沒想到孩子連連推辭,說是自己應該做的,在老師們的勸說下,才不好意思地收下。
在發言中,失主張老師激動的說道: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白一迪同學拾金不昧的行為很是難得。雖說做好事不為求回報,但孩子的行為應該被鼓勵和宣傳,所以用這些文具表達自己的謝意。最后,她感謝夾津口鎮中心小學培養了如此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好學生。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白一迪同學小小年紀拾金不昧的行為,充分體現出一名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的正能量,讓我們倍感溫暖,希望這樣的善舉越來越多,希望好人好事越來越多。讓我們為白一迪同學拾金不昧的行為點贊,也希望身邊這真實溫暖的事跡能讓更多的人知道,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少年強則國強!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四
“尋一名拾萬元現金主動上交還不留名的同學,請問圖片的學生,是哪位老師的學生?”4月3日下午5點多,在武昌理工學院素質導師工作群,該校保衛處孫仲生老師發布了一條“尋人啟事”,迅速在群里引發熱議,廣大老師紛紛為拾金不昧的學生點贊。
幾經波折,那位拾金不昧的同學終于被找到,他是來自該校影視傳媒學院廣播編導專業1703班的楊文鑫。據了解,3日下午,楊文鑫準備外出辦事,出了寢室沒走多遠,在西九寢室樓旁的道路上,他看到一沓整齊的百元人民幣落在路旁。“現在的人出門幾乎不帶現金,我一開始以為是整蠱道具,撿起一看發現是一沓還未拆封的百元人民幣。”楊文鑫有些許緊張,不敢細數也不敢走開,下意識就留在了原地,想等失主回頭找來。
等了一會兒,并沒有人上前詢問也沒有看到有人帶著焦急的神情尋找,而楊文鑫當時趕著外出辦事。“我就想先行離開,等忙完手頭上的工作再回來想辦法找尋失主。”當日傍晚他回到學校,先去了人流量大的菜鳥驛站嘗試找點線索,無果后去了武昌理工學院保衛處。可喜的是在保衛處事情有了眉目:保衛處的工作人員登記了前來掛失的失主的信息,并且值班人員把失主的聯系方式告訴了楊文鑫。
楊文鑫當即撥通號碼,聯系到了失主,經身份確認,失主謝先生在保衛人員的見證下將丟失的一萬元現金領回。據謝先生介紹,他是該校畢業的學生,現在正在自主創業,這一萬元錢是他帶過來發給底下員工的工資。“特別感謝楊文鑫同學,聽說楊同學還是一名退伍軍人,由衷點贊。”謝先生拿出錢想要表達自己深深的感激和謝意,被楊文鑫婉拒了,他說“我做的事天經地義,能順利物歸原主我就很開心了。”
楊文鑫所在班級的素質導師田茉莉介紹說:“楊文鑫同學是退伍復學回來的,學習扎實,刻苦努力,目前正在從事創業,是一位特別優秀的學生。”對于他此次的拾金不昧,田老師表示,楊文鑫平時也非常低調,做了這件事沒有跟身邊人提起過,是現代活雷鋒,為他點贊!
“他自己壓根也沒覺得這樣做了要怎樣,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為他拾金不昧的精神點贊。”該校保衛處孫仲生說,“已建議學院表彰該學生的事跡,用弘揚正能量的方式進行表彰,同時號召全體師生學習。”
該校城市建設學院大三學生楊凱表示,事情雖小,但感動人心,凡人善舉,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彰顯了溫暖正能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應該向這位榜樣學習,將優良品質和文明習慣內化為自身素質。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五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一首熟悉動聽的歌謠,傳唱多少次拾金不昧的美德,就這樣在白沙小學不斷地傳承著。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鄭東新區白沙小學一直以來都秉承這樣向善向上的理念教育學生。新學期開始,四年級五班的馮萌碩同學和四年級七班的趙倩楠同學更是用實際行動給周圍的人樹立了榜樣。
2月17日晚,該校四年級五班馮萌碩同學和他的媽媽在小區南苑撿到一個錢包,包內有大量現金。撿到錢包的馮萌碩沒有將其據為己有,而是主動上交到物業,耐心等待失主來領取,失主拿到現金非常感動,隨即寫了一封表揚信,感謝馮萌碩同學拾金不昧的“雷鋒精神”的同時,更感謝學校教育出這么優秀的學生,更感謝老師的諄諄教導。
2月18日早上,四七班趙倩楠同學,在上學路上發現路邊丟有一部手機,于是將它撿起,等待失主來認領,見無人認領,決定到學校后將其上交給班主任老師,最終將丟失的手機第一時間歸還到了云臺小學家長的手中。該家長心懷感激之情地說:“小女孩謝謝你,你的善良值得我學習”。
2月22日,一年級三班王嘉煜在學校操場撿到了一塊嶄新的電話手表,他第一時間聯系到老師上交學校,并聯系到失主。小小年紀,心底美,真不愧是向善向上新時代好少年。
好人好事凝聚社會正能量,凡人善舉引領社會新風尚。白沙小學向善向上少年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好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該校負責人表示,學校將號召全體少先隊員向他們學習,繼續傳承和發揚這種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將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內化為自身素質的提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平凡的工作學習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六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他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面……”當我們許多人從小就哼唱這首童謠的時候,就知道撿了東西要歸還的道理。千百年來,我國把拾金不昧作為一項傳統的美德,在潛移默化下不斷傳承。濟南市歷城區文泉小學一(3)預備中隊隊員劉鎧萱和三(1)中隊隊員劉雙寧,就是這一美德的傳承者和踐行者。
面對金錢不動心,文泉隊員拾金不昧好樣的!3月21日上午,利用升旗儀式的時間,學校對拾金不昧的兩名隊員進行表彰。
3月15日下午,劉鎧萱和劉雙寧在城市之光小區南區兒童樂園附近路過時,發現地上掉了一疊錢,撿起來一看,有不同金額的幾張鈔票。他們兩個想著失主丟了錢,肯定特別著急,就在原地等候。久等無人,便與家長一起,將撿到的錢交到了小區物業。
城市之光社區居委會特地寫了一封表揚信和兩張獎狀送到學校,希望能在公開場合給予表揚,弘揚正能量。學校正值“學雷鋒”活動月,通過真實發生在身邊的事情也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從中學習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
預備隊員劉鎧萱、少先隊員劉雙寧面對金錢毫不心動,拾金不昧的實際行動充分體現了我校少先隊員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尚,展現了良好的社會公德,贏得了社會和輔導員的稱贊,同時也是所有少先隊員學習的榜樣。隊員們表示,要學習雷鋒精神,弘揚文明美德,養成良好品德,把助人為樂深深植根在心里,落實到行動中。
拾金不昧好少年,傳遞雷鋒正能量!拾金不昧這一優良的傳統,在文泉小學的校園里開花,兩名隊員成為了我校的驕傲。全體少先隊員將繼續從他們手中接過拾金不昧的種子,繼續相互傳遞,讓傳統美德在校園里發揚光大,開出更美麗的花朵。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七
20xx年12月12日,合肥師范附小三小大隊部在上午第二節課后的升旗儀式上,對二(1)班的李順、劉依凡同學和二(8)班的劉依然同學進行了表揚,同時授予他們“拾金不昧好少年”榮譽稱號。
20xx年12月1日下午,合師附小三小的李順、劉依凡、劉依然同學放學后一起回家,在路過五星果品店前時,他們突然發現路邊躺有一只黑色皮包。
李順隨手撿起并打開一看,里面竟夾有近千元的百元大鈔和一些銀行卡及重要證件,然而三名同學并未為此心動,相反地,他們第一時間想到了丟皮包的失主該是多么著急啊,為了能盡快的找到失主,他們不怕嚴寒,站在寒風中一邊等待失主來認領,一邊焦急地詢問來往的路人是否丟失了物品。
李順同學為更快地讓失主找到皮包還積極要求身邊的家長撥打110想讓警察叔叔協助調查……在寒風中靜靜等待半個多小時,這時天色已經黑了,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奶奶急匆匆向這邊走來,原來,皮包正是老奶奶在五星果品店買水果時不慎丟失的,當李順把皮包親手歸還給老奶奶時,老奶奶感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半晌老奶奶才激動地連連夸贊孩子拾金不昧的行為,并提出贈與幾百元現金做酬勞,然而,幾個孩子謝絕了老奶奶的好意并笑呵呵地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雖然這時他們已經凍得手腳冰涼,但是,看到老奶奶找到皮包高興的樣子,心里卻是暖暖的。
幾天后,老奶奶終于得知三個孩子所在的學校,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便送到了學校。
信中魏永蘭老人寫道:“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順、劉依凡、劉依然三位同學的這種行為讓我感受到他們幼小的身體里發散出的高尚人格和品德,體現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修養。
感謝貴校領導和老師們培養出這么優秀的學生……”。
拾到物品主動歸還失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學校通過這樣簡短的頒獎儀式既是對這些同學出色行為的鼓勵嘉獎,也是在全校范圍內弘揚拾金不昧的良好風氣。
我們希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拾金不昧良好品質走進每個三小孩子的心靈深處。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八
近日,在城區金利美路段發生了一件令人暖心的事兒,一位環衛工人在清潔路面時撿到了一部手機,接下來他的舉動猶如初春的陽光帶給人溫暖。
大竹美保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環衛工人楊獻才像往常一樣在自已的路段上進行著正常的保潔作業。一向工作認真細致的他,在路段拐彎處撿到了一部嶄新的oppo手機,他心想失主應該還沒有走遠,便站在原地等候失主來認領。
等待中,手機電話鈴聲響了起來,本想接通電話聯系上對方,但由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遲遲無法成功接聽。急壞了的他,趕忙拿著手機向美保公司辦公室尋求幫助。
在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楊獻才與失主的兒子取得了聯系,并約定了歸還地點,通過微信確認前來認領手機的人確是失主的.兒子后,楊獻才便把手機歸還給了他們。
原來失主是一位80多歲的老人,現在與家人走散了,他們也一直在到處尋找。失主兒子拿出現金想要感謝楊獻才,他婉言謝絕道:“不是我的東西我不能要,歸還失主也是我應該做的,也希望你們早點找到老人。”
作為每天堅持在一線的環衛工人,他們不僅用勤勞的雙手,在平凡的崗位上裝扮著美麗的城市,拾金不昧的舉動更是體現著普通勞動者身上樸實而又彌足珍貴的高尚品德。勿以善小而不為,每一個小小的善舉都將點亮城市文明之光,為拾金不昧的楊獻才點贊!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九
大家了解過新聞稿嗎?知道新聞稿寫作的標準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拾金不昧新聞稿,歡迎大家閱讀!
“很多地方都出現貨車翻車后,車上貨物被哄搶的情況。
我是真的沒想到,出了這么大的事故,有這么多好人來救我,車上的2.4萬瓶飲料也沒丟一瓶。
謝謝大家,謝謝長沙!”第一次駕車來長沙的河北司機馮寶申雨夜遭遇翻車事故,被熱心市民救出。
近日,在長沙縣湘龍街道的汽配城路與三一大道立交路口,一輛車牌號為冀ed2916的大運重卡發生側翻事故。
當記者趕到現場時,看到在路口的東北角,一輛紅色的大型掛車向左側翻在地,車上所載娃哈哈飲料全部傾倒在路面,幾乎將路面封死。
雨夜中,交警正在勘查現場,派出所的民警則在旁邊維持秩序。
為減少貨主的損失,長沙縣交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民警李成林趕緊讓駕駛員拿來塑料薄膜,并與湘龍派出所的民警一道,細致地將貨物遮蓋好。
“天下著雨,視線不好,加上我又是第一次來長沙,不熟悉路況。
32歲的河北邢臺駕駛員馮寶申說:“我準備從汽配城路右轉彎上三一大道時,打方向急了點,加上貨物碼放可能不到位,就眼睜睜地看著車子向左傾斜并翻車。
事發后,坐在副駕駛座的同伴也緊緊壓在他身上,黑暗的駕駛室內,不知所措的馮寶申頓時感到異常恐懼。
稍微緩過神后,兩人試圖從已朝向天空的右側車門逃生,無奈車門已在事故中變形,無法打開。
“沒想到,一下子就來了六七個人爬上車體,撬開車門,把我們拉了出來……”馮寶申說,熱心群眾將兩人扶到路邊,經初步檢查,所幸無大礙。
事發后,盡管有不少路人和群眾在旁邊圍觀,但沒有人動手拿傾倒一地的貨物。
這車貨物是由星沙發往湖北宜昌,一共有近4000箱娃哈哈飲料,每箱6大瓶,共2.4萬瓶。
11月21日上午,宋先生坐在縣公安局城東派出所,焦急地等待著民警的確認,希望能拿到自己前晚遺失的1萬元錢。
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截至發稿為止,宋先生還未領取到這筆錢,但他再三表示希望通過本網,能向那位好心人說聲“謝謝”。
經民警介紹,拾金不昧的市民名叫吳志敏,是長興農村合作銀行金陵路支行的一名客戶經理。
前天晚上,吳志敏帶著家人去浙北大廈水木花都超市購物。
4歲的兒子吳皓澤在超市內玩得很是起勁,吳志敏便與遇到的兩位朋友一同前往超市對面的路旁閑聊。
看著夜色漸晚,到了該回家的時間,吳志敏的太太便帶著兒子走出了超市。
“呀,這錢是誰的啊?”面對太太發出的疑問,吳志敏順勢往地上一看,一疊用封條裝好的錢躺在馬路旁。
隨后,他便將錢拾了起來,經過核對后確認金額為1萬元。
“是你的嗎?”“不,不是。
一番詢問下來,發現這1萬元并不是在場朋友丟失的,吳志敏開始著急了。
“這1萬元錢說多也不多,但對于一些人來說或許就是大半年的收入。
而且這錢還用封條封好的,指不定剛從銀行取出來,失主有什么急用呢?”吳志敏想到失主焦急的樣子,急忙讓太太撥通了110,讓警方協助尋找失主。
另外,考慮到失主或許會來附近尋找,吳志敏還特意在一旁的一家農家樂內留下了聯系方式,方便失主聯系。
據宋先生回憶:“早上起床的時候,一摸口袋,發現原本兜里的錢不見了。
哎,都怪昨晚喝了點酒,迷迷糊糊地,一不小心將錢遺失在了馬路上。
通過四處聯系后,得知吳志敏與他太太撿到了錢,交還至了派出所,宋先生十分感激,也對好心人拾金不昧的精神大加贊揚。
原來,吳志敏跟太太都是長興農村合作銀行的員工,平日里常常跟錢打交道。
“我想如果是別人撿到這錢也會這么做,更何況我們是銀行從業人員,拾金不昧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嘛!”吳志敏只是淡淡地描述著自己拾金不昧的原因。
“他總是急他人所急,遇到事情,他基本上都是把別人的'事情先做,自己的事情留在后頭,所以他往往都在單位加班。
一名姓賀的員工說。
其余在場的同事也紛紛表示,吳志敏是一名性格和善、助人為樂的同事,平日里一直就比較喜歡幫助人,大家都得到過他的幫助。
事實上,如今長興類似吳志敏那樣“拾金不昧”的市民越來越多。
從“拒謝哥”俞展卿到前不久的好保潔員何連娣,再到吳志敏,這一股股拾金不昧的正能量正持續席卷著長興大地。
我是居住在楊浦區控江四村149號504室市民郝滬生,新滬鋼鐵廠下崗工人。
我于2006年1月1日晚在途徑控江路時遺失一個錢包,內有身份證、銀行卡、運貨單及近千元現金。
鄭玉敏老師拾到后與她的先生反復尋找我、聯系我,最后于2日上午還給我,我打開錢包,錢物絲毫未動分文不少。
作為下崗工人,這些錢物對我是十分重要的,我幾乎一夜未眠、萬分焦急,收到鄭玉敏老師歸還的錢包,我和家人的感ji之情無以言表,我們提出酬謝,鄭玉敏老師再三謝絕,在我的堅持下,鄭玉敏老師才透漏她的姓名和工作單位。
鄭玉敏老師拾金不昧的行為,使我在平凡中切實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美好與善良。
現向貴校領導寫上此信,一是感謝鄭玉敏老師,二是感謝貴校培養出這樣優秀的員工,三是希望貴校領導能夠表揚她的何種行為。
謝謝!
此致
敬禮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
昨天清晨6時許,岱山縣環衛工人姜治才照常來到文化廣場進行保潔作業,隨后,在清掃路面時,發現有人在此遺失了一只金手鐲。
姜治才撿起手鐲后,第一時間在四周尋找并等待失主,在刺骨的寒風中等待約2小時候未果后,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他便將手鐲上交至上級,隨后立刻回到廣場工作,并不時留意路過的行人。
時至27日晚上7時許,金手鐲的失主聯系到了岱山環衛處,領回自己的手鐲,并對姜治才連聲道謝,“這樣拾金不昧的行為,我一定要做一面錦旗好好感謝您!”而已經52歲的姜治才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表示他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一
5月13日,順豐公司的一位快遞員同志將一面繡有“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錦旗送到臨清市雙擁志愿者協會煙店分會會員小汪同志(女)手中,表達他對小汪同志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真摯的謝意。
原來,幾天前,小汪同志(女)在煙店鼎順機動車檢測站門前,撿到順豐快遞公司的掃碼槍一只,她瞬間聯想到這是快遞員隨時都得用的重要工具,可又見不到失主,急的她趕緊送到派出所,又經過幾返辛苦的周折找到了失主,順豐公司負責人非常的激動,當場拿出錢來送給她作為酬謝,但被小汪同志直接拒絕了。
小汪同志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表現出作為一名普通雙擁志愿者高尚的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臨清市雙擁志愿者協會對擁有小汪同志這樣的會員感到無尚光榮和驕傲!小汪同志身上的再現是新時期雷鋒精神,是全協會會員學習的榜樣!她向社會傳遞了拾金不昧、誠信立本的社會正能量,為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良好風尚,貢獻一份力量。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二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當我們許多人打小起就哼唱這首童謠時,就知道撿了東西要歸還的道理。千百年來,拾金不昧作為一項傳統美德,就是這樣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傳承。滿義實驗小學三二班馮玉軒同學正是這一傳統美德的傳承者之一。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拾金不昧的含義,展現了滿義實驗小學學生的高尚品質和良好的道德風貌。
寒冬已至,你暖心的拾金不昧行為,足以抵御冬天的寒冷。20xx年1月7日星期四下午大課間,我校二三班馮玉軒同學突然發現地上有一張百元大鈔票,他連忙撿起來,毫不猶豫的拿著手里一百元錢找到自己的任課教師李紅濤老師,說是在學校撿到的,請李老師幫忙還給失主。馮玉軒同學用行動告訴我們,那一刻,他俯下身去拾起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送還的是一顆至純至美至善的心。
這是發生在校園里的一幕,這是發生在一個二年級小學生身上的一件事。也許有的同學曾經撿到過錢而未上交,也許有的同學曾經拿過同學的錢和文具,他們甚至是懂事的'高年級學生,相比之下,我們是否感到慚愧、無地自容。馮玉軒同學的精神是何等的偉大,他的行為是多么的令人敬佩。這是一種無私的拾金不昧精神;這是一種新時代的雷鋒精神。我們全體同學需向馮玉軒同學學習,在家做個勤儉節約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愛學習、守紀律、愛公物、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拾金不昧的好學生,把雷鋒精神發揚偉大。
我校梁秋玲校長在學校升旗儀式上,大力表揚馮玉軒同學拾金不昧的優秀品質,稱他是滿義實驗小學小少年的一面旗幟,一根標桿,是滿義實驗小學教育的最好見證,充分體現了滿義實驗小學學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并號召全校同學學習馮玉軒同學拾金不昧的好品質,讓中華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文明之花開滿校園!
拾金不昧是我國傳統的美德,也是一個人高尚品質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一直以來,我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之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作為學校一項重要任務。樹人先樹品,立人先立德,倡導學生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做有道德,有文化的文明小學生已經成為學校里每一位學生的追求目標。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三
6月10日,北京市保安服務總公司平谷分公司駐平谷公安分局交通支隊交通輔警保安員李保龍在平谷中學門口執勤巡視時撿到一部手機,當日正值高考期間,學校門口家長眾多,因手機屏幕摔碎,無法接通手機來電聯系失主,李保龍站在原地等待,大約40分鐘后,失主趙女士急匆匆來到現場尋找,經核實無誤后將手機交還給失主。
6月13日,失主趙女士將一面印著“盡職盡責熱情為民,失而復得溫暖人心”的錦旗送到平谷分公司,并對交通輔警保安員李保龍高尚品德和拾金不昧精神給予高度贊揚,并表示由衷感謝。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四
5月17日上午10時許,呼中區公安局呼中鎮派出所民警接到建工市場卡點執勤工作人員報警電話稱:一位老人撿到一個棕色錢包,錢包中有身份證、現金、銀行卡和社保卡,希望通過派出所找到失主。
接到電話后,民警立即趕往建工市場,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后,民警接過老太太遞過來的錢包,對她拾金不昧的行為給予了表揚,同時當面打開錢包,對錢包里的現金和物品進行清點確認。民警詢問老人的名字,但老人執意不留姓名和聯系方式,說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希望民警盡快找到失主。
隨后,值班民警經努力查詢到失主的聯系方式,撥通電話聯系到了失主,并告知相關情況,半小時后失主趕到派出所,民警核實并確認了失主身份,將錢包歸還,失主確認錢包里的東西完整并表示了感謝。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留姓名的`老人用自己的言行向我們傳遞著溫暖的正能量。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五
7月21日上午,南通市通州區先鋒街道的圓通快遞公司員工沈先生將一面“拾金不昧”的錦旗送到先鋒街道環衛所,感謝環衛工人小陳將他遺失的快遞包裹物品完璧歸趙。
原來,7月19日下午,南通眾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保潔工人小陳像平時一樣提前來到富鋒路進行清掃保潔,在路段保潔時發現路上有一個快遞包裹,于是小陳撿了起來,并在第一時間將失物上交到先鋒街道環境衛生管理所,環衛所工作人員經多方聯系,找到了失主,幫助失主挽回了損失,這才出現了開頭送錦旗的一幕。
小陳的拾金不昧之舉,折射出一名普通環衛工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也體現出廣大環衛工人的精神風貌。他們在發揚“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精神的'同時,展現了當代環衛工人的風采。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六
1月15日,寒風凜冽,卻有一份冬日的溫暖帶著由衷的感謝,悄然來到了孔子學校的校園。
在高三年級辦公室,家住在德城的談婆婆跟在場師生講起了事情的經過:1月4月晚上九點多,談婆婆因家中急用現金在康城大道的農業銀行atm機中取出1萬元人民幣。心急如焚的她卻渾然不覺剛離開銀行不遠,裝了現金的袋子就落到了路邊。
我校高三b11班陳曉桃同學在晚修放學后(22:10左右)經過農業銀行拾到了這1萬元人民幣。她分析很可能失主就是剛在農業銀行取的錢。于是她來到農業銀行保安亭說明原委,由農業銀行的工作人員聯系失主。過了不一會,驚喜交加的.談婆婆來到銀行,在銀行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領回了遺失的現金。她連聲說謝謝小姑娘并當場拿出部分現金表示感謝。陳曉桃同學委婉又堅決地拒絕了談婆婆的好意,物歸原主之后就回了家。
今天談婆婆過來專門送了一面“拾金不昧良好品德”的錦旗給陳曉桃同學,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她說要給拾金不昧的陳同學點個贊,也要給教育出這么優秀的孩子、學生的家長與學校點個大大的贊!
做了好事得到認可的陳曉桃同學不免有點靦腆,說到當時內心想法時候:“我當時心想這遺失了錢的人該多著急啊,就想著盡快歸還失主。我相信這是每一個普普通通的德慶人都會做的事,尤其是我們大德慶還是全國文明城市,我可不能給這塊金字招牌丟臉。”
她一番話引得在場人紛紛鼓掌稱贊!多么的樸實的想法,多么純凈的心靈啊!
生活中,每天都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雖然簡單,卻溫暖人心,有的人物來自平凡,卻感動你我。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讓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成為社會“新風尚”。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七
近日,市民王先生將一面印有“梁園環衛好司機拾金不昧品德高”字樣的錦旗送到商丘市梁苑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表達對拾金不昧的'環衛車駕駛員楊留鎖的感謝之情。
原來,10月16日凌晨5時左右,楊留鎖駕駛環衛車在勝利路洗掃路面過程中,發現地上有個黑色手包。他打開后發現,包里面有11張銀行卡及鑰匙、門禁卡、戒指、身份證復印件等物品,但沒有發現失主的聯系方式。
考慮到失主肯定非常著急,楊留鎖把手包交給了市梁苑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副經理孫月其,繼續駕駛環衛車洗掃路面。
為了尋找失主,孫月其迅速把手包交到總公司,市梁苑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機關人員根據包內物品編寫了認領信息后發送至多個微信群,并通過電臺播報失物信息,積極尋找失主。
在熱心市民的幫助下,失主王先生才得知自己手包丟失。10月15日晚,王先生開車去加油站加油,付款后隨手將手包放在了車頂,隨后駕車返回,途中手包掉落到勝利路上。
面對失而復得的銀行卡、鑰匙、門禁卡、戒指等物品,王先生連聲感謝,為表達對楊留鎖拾金不昧的謝意,前來贈送錦旗。
據孫月其介紹,楊留鎖為人憨厚老實,愛崗敬業,樂于助人,是個業務精湛的環衛車好司機。
據了解,像楊留鎖這樣拾金不昧的環衛工人在市梁苑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還有很多,他們多次撿到現金、存折、手機、筆記本電腦、畢業證、身份證、鑰匙、工作證、銀行卡等物品,但面對“意外之財”,他們都毫不猶豫地歸還失主,用實際行動傳遞社會文明風尚,為商丘文明城市增添亮麗色彩。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八
9月6日下午4時35分,一名男乘客手持“助人為樂品質高,誠實守信美名揚”錦旗來到海珠廣場站,感謝安檢人員在8月29日當天幫其妻子找回了重要的戶口本和身份證證件。
8月29日下午4時03分,海珠廣場站ef口安檢員周劍輝正在查驗進站乘客的`健康碼,眼尖心細的他在人流中發現眼前約2米處的地面上散落著一個小本子和一張卡片。他迅速上前查看,發現原來是一份戶口本和一張身份證。無人認領后,他便將情況反映給安檢班長陳柏達。陳柏達接過證件,并將情況上報給車控室,開啟失物招領廣播。期間,陳柏達不忘留意是否有乘客返回尋找失物。
6時許,一名女乘客與她侄兒急匆匆地趕到海珠廣場站ef口,稱自己不小心掉了戶口本和身份證,詢問安檢員是否有撿到。陳柏達聽到后,立即詢問女乘客戶口本和身份證的相關信息,經核實信息吻合后,陳柏達便帶乘客到寄存證件的警務室辦理認領手續。
尋回失物后,女乘客向陳柏達和車站工作人員表示感謝:“我抱著一點希望過來看看,沒想到真的找回來了。如果找不到了,證件補辦起來很麻煩的,也非常影響孩子新學期入學,多虧你們及時撿到和妥善保管,謝謝你們!”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十九
5月22日,我校九六班學生小伍在上學路上與母親撿到一個女士手包,內有手機、少量現金及各類證件等。因孩子著急上學,母親送走孩子后,將包帶回家中,一直在家等待手機的主人打電話,但一直沒有接到電話,手機也因電量不足關機,吳曉軻到校后主動告知老師自己和家人撿包的事情經過,并積極聯系家人,學校也多方打聽及時聯系到失主,5月23日終于物歸原主。
失主王女士非常感謝,給學校送來錦旗并感謝學校的教育,在接到錦旗的那一刻,小伍一個陽光大男孩卻這樣說:老師不要在大會上表揚我,這不算什么,表揚我反而覺得不好意思呢!”為此,學校德育處對小伍同學的行為提出表揚,同時向全體學生發出倡議,希望全體師生學習小伍拾金不昧的優良品格。
近年來,我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建立好人好事登記制度,利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把“厚德向善”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里,讓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拾金不昧的行為,綻放著正能量的光芒,感動著你我,溫暖著人心,也凈化著社會風氣,彰顯了一個普通人高貴的品質。他們用“凡人善舉”告訴我們:俯下身去拾起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昂首送還的是一顆至純至美的.心!在提倡和諧社會的今天,他們的事跡正如一個和諧的音符,融入到了學校倡導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生動樂章之中。相信會有更多一中學子將拾金不昧這種美德發揚傳承,開出更加絢爛的文明之花。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二十
3月7日上午,天橋區無影山街道辦事處收獲了一封來自轄區居民葉寶剛的手寫感謝信和錦旗,對辦事處張曉光拾金不昧、路不拾遺的高尚品質表示了衷心感謝。
葉寶剛在感謝信中說,他是天橋區盛達烘焙器具公司的一名經理,20xx年3月2號早上外出辦事時,不慎將手機遺失,手機內存有重要客戶資料和個人信息,對自身生意有重大影響。
正當葉寶剛手足無措時,店內員工通知說手機被無影山辦事處張曉光找到了,已約定時間、地點領取,拿到失而復得的手機,葉寶剛深深被張曉光拾金不昧、路不拾遺的高尚品質所感動。
葉寶剛表示,張曉光的善舉也溫暖了他全家,這種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值得表揚。所以特意手寫感謝信并制作錦旗,當面感謝張曉光之善舉,同時也感謝無影山辦事處的培養,為社會栽培這么優秀高風亮節的員工。
拾金不昧頒獎新聞稿(專業21篇)篇二十一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這種高尚的品德在漢中門校區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20xx年2月22日晚上,15棟6樓一名女同學在校區撿到一枚黃金戒指(10克左右價值5000元),在詢問未果的情況下,立即交給物業宿管阿姨,通過與阿姨們一起多方努力尋找失主。直至3月1號尋到失主,經過發票審核比對,確認無誤后,將這枚黃金戒指還給了范先生。心懷無限感激的范先生希望以物質形式表示感謝,但都被她婉言謝絕,在大家一直追問下也不愿透露姓名,只是輕輕說了一句,“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讓所有人都很感動,特別溫暖。
據了解,范先生是在校區維修水電時不小心丟了戒指,幾天后才發現手上戒指不見了。至今他仍無法憶起是何時何地丟了戒指,更沒有想到失物還能找回來,失而復得讓范先生深感意外,更是滿滿的感動,特地送來一面“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錦旗來表達感激之情。
該同學拾金不昧的行為,感動了范先生,也感動了周圍的朋友和同事,同時也展現了我們當代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傳遞了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