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心得體會可以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高我們的學習效果。2.以下是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寫作提供一些啟示。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一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特別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預備也是必不行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法規”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觀察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當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值怪N是一種習俗,‘?!官N說明‘?!梗ǖ剑┝耍〉胰耘f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法規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急躁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處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逐走“年獸”,這才得以安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制止燃放煙花,所以我們就不再進展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預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終一道甜食,祝愿往后的日子甜甜美蜜。
今日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許多過年習俗的學問,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歡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行信其無啊!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二
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通過這一次的調查,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我會倡導身邊的人保護和重視我們的傳統節日,把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三
我的家鄉在渦陽,都說:“老子故里,道德之鄉。”假如你來到這里,也會覺得名副其實。家鄉春節的風俗也是特別豐富多彩的。
我家鄉的大年三十別有一番幽默。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一家是特別悠閑的,媽媽就去菜市場選購年貨,我呢也是在家里待著。等了許久后,媽媽回來了,買了那么多東西。晚上,開頭包餃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然后就幫媽媽包餃子了,包好餃子后,我們便把包好的餃子先拿出一局部吃,再把那一大局部放進冰箱里。
吃過飯后,媽媽帶我去紫光公園看燈展了。我也特別的興奮。到了紫光公園,我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花燈使我眼花繚亂。它們的顏色也是五彩繽紛。每一個花燈的樣子都是栩栩如生,在那里玩了一會就要回家了,我戀戀不舍地和那美麗的花燈告了別。
大年初一時,我很早起了床,吃過早飯后,就可以要壓歲錢了。媽媽坐在凳子上,我給媽媽磕了頭拿到了壓歲錢。媽媽樂呵呵的,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由于我家親戚許多,所以到了親戚家里又拿到了很多壓歲錢,我也很快樂,有那么多壓歲錢,我可以成為一個“小富翁”了。
正月十五時,是要吃元宵的,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旁,吃著元宵看著元宵晚會,全家人團團聚圓的,我也特殊快樂的。過了元宵節,春節才完畢。
家鄉的春節可真喧鬧,習俗也特別特別好玩豐富。由于現在的民俗、風俗漸漸被忘卻,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要記憶和傳承,不能讓民風習俗失傳。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四
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年中最熱鬧、最喜慶的時刻。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家家戶戶都會進行一系列的除塵習俗,以期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這些習俗傳承了千百年來的智慧和民俗文化,寓意著祈求吉祥、破除厄運、希望新年一切順利。我也在家人的陪伴下,親身參與了春節的除塵習俗,深深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力量與魅力。以下是我對春節除塵習俗的心得體會。
首先,春節掃塵帶來的是一種新的希望和開始。在農村,掃塵是春節習俗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我們家也不例外,每到臘月二十三,全家人都會收拾起銅器、瓷器、木器等家具,開始進行一場大掃除。這不僅是為了清除屋子里的塵垢,更是為了帶來一種新的氛圍和希望。在清理起塵土的過程中,我發現家人們互相配合,很有默契,而這種默契無疑給了我一種踏上新征程的感覺。每一次的掃塵,都仿佛給了我一種新的開始和充滿希望的力量。
其次,春節貼對聯增添了節日的熱鬧氣氛。貼對聯是春節除塵習俗中重要的一環,它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展示,更是一種祈福的表達。在春節期間,我和家人一起貼起了對聯,家里頓時熱鬧起來。我發現,貼對聯并非是簡單的貼幾個字而已,而是需要有一定的規矩和藝術性。通過揣摩對聯的含義,我也學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識和智慧。貼完對聯后,家里的氣氛更加喜慶熱烈,這讓我感受到了春節的火熱氣息和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再次,春節燃放鞭炮使我們感受到了熱鬧非凡的氛圍。春節燃放鞭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之一,它不僅僅是表達慶祝和喜悅的情緒,更寓意著破除一年的厄運和吉祥的來臨。而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除夕夜是最熱鬧的時刻。親戚們圍在一起,共同點燃鞭炮,聲聲鞭炮爆響在耳邊,令人振奮。我也在那一刻,迎著鞭炮的煙花煙霧,感受到了慶祝和喜悅的心情。鞭炮聲響起時,我仿佛看到了新年的第一道曙光,以及未來的希望與美好。
最后,家人團聚帶來的是一種無法代替的溫暖和幸福感。除了上述的除塵習俗,春節最重要的當然是與家人團聚了。我和家人一起吃團年飯,一起玩鬧,一起打牌,一起追逐著滿屋飛舞的煙花。這種團聚帶給我的感受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它是一種溫暖、寬慰和幸福感的集合。在年初一的早晨,我看著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家人的臉上,我的心里充滿了感恩和對家人的愛。春節是我們一家人的重要時刻,也是我們共同成長的見證。
總結起來,春節除塵習俗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展示,更是一種祈求吉祥和慶祝的方式。通過親身參與其中,我深切感受到這些習俗所傳遞的信息以及帶給我的心靈力量。掃塵帶來新的希望,貼對聯增添熱鬧氣氛,燃放鞭炮象征吉祥,而家人團聚帶給我一種無法代替的溫暖和幸福感。春節的除塵習俗使我更加熱愛傳統文化,也讓我更加向往未來的美好。帶著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新年的祝福,我期待著新年的到來,用自己的行動去迎接。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五
進入農歷的臘月,歡度春節的氣氛就越來越濃厚了,我的心情也越來越興奮了。考完試,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計劃,完成了部分作業,我也融入了紅紅火火的過年氣氛。臘月的節點太多了。
首先是臘七臘八凍壞腳丫、泡臘八蒜、喝臘八粥等等,老人說這就是過年的開始。春節漸漸臨近,看著越來越薄的日歷,人們在高興之余免不了發些感嘆:“又是一年了”,“人生假,安排好寒假計劃,完成了部分作業,我也融入了紅紅火火的過年氣氛。臘月的節點太多了。
首先是臘七臘八凍壞腳丫、泡臘八蒜、喝臘八粥等等,老人說這就是過年的開始。春節漸漸臨近,看著越來越薄的日歷,人們在高興之余免不了發些感嘆:“又是一年了”,“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蹦挲g越大,光陰流逝愈快,感受愈深。一天又一天,當然太陽都是新的',但日子卻無聲息地消失了,就像水滴融進了大海。雖說平日里每天都撕下那一張,可是誰也理會不到那是自己的生命計量單位,而它正象漏斗里的沙子一樣越來越少。但心里仍有一絲激動,那便是對來年的期望。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六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歷新年的第一天。由于歷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并延續至今。
“春節”,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致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我調查了春節的民風民俗,內容如下:。
了解民風習俗,首先要弄清春節的.來歷: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谷物生長周期,谷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朱砂涂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七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全球華人共同慶祝的節日。在春節期間,中國人會進行各種各樣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代表著對新年的祝福、希望和熱愛。我曾有機會親身參與其中的一部分習俗,從中獲得了很多心得體會。下面將從紅包、拜年、年夜飯、舞龍舞獅和放煙花爆竹五個方面來總結我對春節習俗的體會。
首先,紅包是春節習俗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在春節期間,長輩會將壓歲錢放在紅包里給孩子,以祝福他們好運和健康。通過發紅包的方式,不僅可以傳遞喜慶的氛圍,還能體現出家庭間的溫暖和親情。我從小到大都有幸收到過長輩們的紅包,這讓我感受到了家人間無私的愛和關懷。現在,我已經成為了一名工作的年輕人,也有了發紅包的義務。這讓我更加明白了收紅包的喜悅和發紅包的責任,也加深了我對親情和友情的珍視。
其次,拜年也是春節期間大家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拜年是人們互相祝福的方式,也是表達尊敬和感謝的方式。我曾參與過在村莊里拜訪親戚鄰居的活動,每到一家,大家都會互相交談,祝福彼此過好新的一年。這樣的拜年活動是一種讓人感到溫暖和歡樂的體驗,也讓我更加珍惜家人和親友之間的緣分。通過拜年,我結交了很多新朋友,也增添了人際關系的紐帶。
再次,年夜飯是整個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一頓飯。年夜飯代表著全家團圓和吉祥如意。我曾經參與過籌備年夜飯的過程,親自動手幫忙切菜、砍肉。這讓我感受到了傳統食物的烹飪之美,也培養了我的動手能力。年夜飯的時刻是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美食和談笑風生的時刻。這讓我更加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間的團結,也加深了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
然后,舞龍舞獅是春節期間歡慶的一幕。舞龍和舞獅代表著祈求好運和驅邪。我曾參與過在社區里組織的舞龍舞獅表演,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扛龍頭、舞獅尾。這項活動需要團隊配合和默契,也讓我體會到了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通過舞龍舞獅,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
最后,放煙花爆竹是春節期間的一個傳統習俗。煙花爆竹代表著驅逐厄運和惡魔的習俗。我曾在春節期間與家人一起放煙花爆竹,感受到了喜悅和歡笑。然而,過度放煙花爆竹也會造成空氣污染和危險。從中,我學到了保護環境和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因此,在放煙花爆竹時,我會選擇環保的無煙花爆竹,并遵守當地的安全規定。
總結起來,春節習俗是中華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實踐春節習俗,我獲得了很多寶貴的體會和感受。這些習俗代表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家人的關懷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通過紅包、拜年、年夜飯、舞龍舞獅和放煙花爆竹這五個方面,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并體會到了家庭團聚和社區互助的快樂。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傳承和弘揚這些春節習俗,讓這份傳統精神延續下去。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八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它代表著新的開始和希望,所以在即將來臨的時候,我們總會激動不已。春節期間,除了闔家團聚、親朋好友相聚,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要盡情體驗和實踐各種豐富多彩的春節習俗了。而通過親身參與,我深刻認識到了這些習俗所蘊含的深意與美好,也收獲了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深深被春節期間普遍實行的“守歲”習俗所感動。在除夕夜的深夜,家家戶戶都會點亮紅燈籠,家庭成員圍坐在一起,一直守候到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照耀進來。守歲的意義在于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紅燈籠象征著幸福和團圓,而坐在一起的家庭成員則代表著關愛與溫暖。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互相分享和傳遞著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思念和祝福。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忠實于傳統的行為,也是對家庭和睦的承諾。而在守歲的過程中,家人之間的交流不僅增進了感情,更為新的一年帶來了吉祥和好運。
其次,我對放鞭炮的習俗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在春節期間,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隨處可見放鞭炮的場景。每當聽到“啪啪啪”的爆炸聲,我都會感覺到一種狂喜和興奮。放鞭炮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象征著破舊迎新、驅邪除惡。通過放鞭炮的儀式,我們希望能將一切不好的事情燒盡,為新的一年開辟出一片美好的未來。而在放炮的過程中,我也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遵守相關安全規定,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這種習俗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一種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熱情和快樂的方式。
此外,我也深感春節期間給予紅包的風俗對人際關系的維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春節期間,作為學生,我會收到家長、長輩和親友們的紅包。收到紅包的瞬間,我感到一種被關愛的溫暖,同時也感到一種經濟的自主和獨立。通過給予紅包,我們表達了對親人和朋友的情誼和祝福,也展現了尊重和關愛他人的美德。而在給予紅包的過程中,我也更加懂得了控制自己的消費和金錢的重要性。在實踐這一習俗中,我明白了金錢的背后承載著更深層次的情感和價值。
最后,我認識到春節期間的開門神習俗所蘊含的喜慶和吉祥之意。開門神是一種用紅紙和燈籠制作的形象,被放置在門口作為守護之神。它的作用是帶給家人福氣和好運,驅逐疾病和厄運。我們會在春節期間共同制作、裝飾和貼在門上,以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幸福、事業順利、平安吉祥。在開門神的實踐中,我感受到了親手創造美好的快樂和幸福。而當看到自己動手制作的開門神掛在門口閃閃發光時,心中也為新的一年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春節習俗的實踐給我帶來了深刻的體會和思考。我明白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也收獲了對家庭、親情、友情和金錢的更加珍惜和理解。在新的一年里,我愿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去實踐和傳承好這些習俗,在實踐中感受、體會更多的美好和快樂,不斷提升自己的情感、智慧和品德,以實際行動為新的一年添加更多幸福和希望的色彩。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九
春節是農歷新年,這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將至,萬象更新,象征著一年的開始;它標志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是因為慶祝這個節日可以加強家庭聯系和感情。比如過年吃團圓飯,給親戚朋友送禮,這些習俗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在中國人聚居的世界各地,這個節日都受到隆重熱烈的慶祝。從農歷正月初一到農歷十五,春節的慶?;顒映掷m15天。
古代皇帝為了顯示“皇帝”的權威,往往會在繼位時設置自己的歷法。所以歷代的元旦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歷法,統一歷法。我們今天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后幾個朝代修訂的。
歷代皇室歡度春節的場景,往往反映了那個朝代的繁榮、穩定和繁榮。國家越富裕,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為了接待親朋好友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前把家里里外外打掃干凈。有些家庭還在門上貼春聯,寫吉祥的對聯,祈求每年好運和豐收。
鞭炮炸成千馬。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十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歷新年的第一天。由于歷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并延續至今。
“春節”,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致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除去藏、白、傣族)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我調查了春節的民風民俗,內容如下:
了解民風習俗,首先要弄清春節的來歷: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谷物生長周期,谷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朱砂涂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
拜年、走親戚、 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通過這一次的調查,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我會倡導身邊的人保護和重視我們的傳統節日,把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十一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的習俗又都不同?,F在我就講一下我們老家的春節習俗吧。
我們的春節是指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與元宵節為高潮。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小年過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按風俗應該吃餃子。除此之外,在這一天我們還要吃灶糖。
而對于除夕,我們要在家門旁貼對聯,有時還會貼門神。到了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之后,除了小孩子與老人之外,我們都要守歲。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我們就要去拜年。對于同輩,我們要說“新年快樂”之類祝福的話語;而對于長輩,我們就應依次跪拜。拜年之后,也就是我們小孩子最愛的——發壓歲錢。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與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之后,可以在此逗留、玩耍。
接下來的幾天就不算高潮了,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這便是春節的最后高潮,也是春節的最后一天了。在這一天,我們可以聚在一起看燈會,吃元宵。而這元宵的寓意就是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這就是我們的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十二
中國,是一個有著長期歷史的古國,幾千年來,中國傳下來了許多傳統習俗,有中秋節的賞月、吃月餅,有端午節的吃粽子、賽龍舟,有清明節的春游……但在這么多習俗中,我最喜愛春節種種的喜慶習俗。
在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聯來迎新年、防年獸。這個習俗早先是起于宋代,在明代才盛行。明代時期,朱元璋特殊熱愛對聯,自己也熱愛寫對聯,所以就傳到了百姓那里。于是,每逢過年人們都會貼對聯。并且朱元璋還熱愛紅色,常常用紅紙寫對聯,這就是為什么春聯一代一代傳下來都是紅彤彤的。
紅紙春聯對仗工整,簡約精致的文字描畫出了中國那獨有的文化特征,是我們心中的重要習俗。
元旦夜,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真的沒有時間,必定回家在家吃聚會飯。晚上11點多,人們會放噼里啪啦的大鞭炮,還有沖天炮和地陀螺。放完鞭炮后,人們還會給祖先燒紙、磕頭和敬酒,盼望祖先們給新的一年帶來美妙的祝愿。
在春節,人們還會拜年。大年初一這一天,人們很早就會起來,穿上新衣,第一件事便是到爺爺奶奶的房間拜年,爺爺奶奶便會拿紅包來,給孩子們發壓歲錢。
在春節中,還有許多好玩的傳奇和習俗,就等著我們去逐一地探求,正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會讓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的。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十三
活動背景:
第四單元學習了《北京的春節》,了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我們的家鄉春節習俗也很有特色,如果我們不留心,那么這些這么有意思的過年習俗就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改變。這次我們選取了農歷新年這個傳統佳節作為研究對象,對家鄉的新年習俗作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和歸納?;顒幽繕耍?/p>
1、通過查閱資料和調查訪問,加深對家鄉春節習俗的了解,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并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看待這些風俗習慣。
2、在探究過程中,增長見識,發揮個人特長,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并根據資料總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過程:
一、準備階段:
1、成立學習活動小組:按自愿原則組成3個小組,選好組長:
第一組:春節的飲食習俗調查小組。
第二組:春節的衣著、言行習俗調查小組。
第三組:春節的慶祝活動調查小組。
2、各組制訂詳細的調查計劃和方法,設計調查表格和訪問記錄表。組員分工,商討在調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二、實施階段。
第一步,按專題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并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對象適度函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第二步: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第三步:整理信息,形成觀點。
成果展示:
1、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信息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手抄報,并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
2、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春節習俗心得體會(通用14篇)篇十四
我想同學們對春節的各種習俗都很熟悉吧,我的家鄉有好多習俗呢,“跳火群”就是其中之一。
每當春節時,爸爸都會從外面買來一些草,這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實,這就是用來跳火群燒得草。
吃完團圓飯后,媽媽叫外面趕快去洗澡更衣,我們要舉行一個儀式?!笆鞘裁茨??”我好奇地問,爸爸說:“要帶你們下樓去玩火?!薄笆钦娴膯??你們不是總叫我們小孩別玩火嗎?怎么今天......”我有些疑惑不解。
換上新衣,我們火速跑下樓去,拿出爸爸買回來的草放在院子中央,用打火機把火點燃了,火勢迅猛地燃燒起來,看著熊熊的大火,我卻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可大人們一個接一個從火堆上跳了過去,嘴里還不停地念著:“跳過去好運氣,跳過來發大財!”我可不敢跳,剛想躲到后面去,堂哥叫住了我:“輪到你了!”我畏畏縮縮的,這時堂妹也跳過去了,我也不想給自己落下一個“膽小鬼”的稱號,于是就壯著膽子跳了過去,有了這一跳,接下來就放松了許多,大家都跳得很起勁。
我問奶奶,為什么要舉行這樣有趣刺激的儀式,奶奶說:“這是我們家鄉過年的習俗,這叫跳火群,象征著新一年都能夠吉祥行好運?!?/p>
這真是個好玩有趣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