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給人帶來思考和啟發,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的流露。這些優秀作文范文展現了作者扎實的文學素養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一
春天來了很久了,但遲遲不見柳樹發芽。在一個沙塵暴來臨的前夕,柳條將舒未舒。盡管沙塵很猛,但是溫柔的柳樹還是戰勝了肆虐的狂風,而且借狂風的手甩掉了許多枯枝,因而枝條也變得越發翠綠了,徹底舒展開來,發出了嫩芽,在慢慢成長。在柳樹與狂風的斗爭中,我悟到了溫柔不一定意味著怯懦,假如我們以正常的心態去面對一些困難,那么一切都可迎刃而解,而且人生也會因這風雨而變得有意義。
柳樹教會了我如何奮斗,如何面對困難。
這兩周以來柳樹長得可快了,葉子一天比一天大,柳枝間的空隙也變得越來越稠密。翠綠的柳樹迸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不久柳樹將綠意蔥蘢,那時候人們可以在它的下面乘涼,感受清涼和爽意。看到這生機盎然的柳樹,我知道如何把握現在的時光,努力學習,到時候收獲驕陽中的陰涼。感受柳樹的內涵,給了我巨大的力量,推著我向理想逼近。
我幾乎都忘記了,上個學期,我的心境是那樣的糟糕:中考的失意,。復讀的困難。前途的渺茫……很多很多,都讓我無所適從,如今,看著眼前的柳樹,嬌翠欲滴,我仿佛看到了,經過風雨磨礪,成熟了的柳樹向我招枝微笑。
于是我用青春的熱血重新為自己樹立起一個高遠的目標,不僅為了爭取光榮,更是為了追求一種境界,目標實現了便是光榮,目標實現不了,人生也會因這一路風雨跋涉變得豐富而充實。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二
草,雖然平凡、渺小,但卻有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雖然不美麗,但卻具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這一切都是對生命的渴望而得來的力量!草,不管閃電雷擊,不管狂風驟雨,不管嚴寒酷暑,它都毫不畏懼。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于是它又頑強地站了起來!
一到春天,小草們就睜開朦朧的雙眼,爭先恐后地破土而出,與人們一同分享春姑娘所帶來的喜悅與溫暖。它們散滿大地,為這塊撫養它們的“母土”鋪上了綠地毯……這千千萬萬的小草組合起來,才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偉大。
當然,小草的可敬之處不單單是在這里,它們身上還閃耀著一個亮點——頑強不屈的精神。小草雖然沒有參天大樹那樣的高大挺拔,也沒有花朵那樣的鮮紅美麗,但是,它們的精神足以蓋過這一切,足以讓人們重新去認識并驚嘆它們。
等到暴風雨過后,花樹都變了樣,只有小草依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兒,享受著雨后的陽光……正因為此,它們才對得起大詩人的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我想:人的生命,就像小草一樣。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坎坷與崎嶇,只要我們具有小草的精神,絕望之云終會驅散,希望之花將會常開。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三
有人把老師比作辛勤的園丁,精心地照料我們,使我們能夠茁壯成長;有人說老師是我們學習征途上的導師,是他們帶領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還有人說老師就像一個永遠不停止工作的機器;但我卻要說老師像一枝m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話用在老師的身上再恰當但是了。
老師默默無聞地傳授給我們知識,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像m燭的老師。
日歷一頁頁地翻過去,時刻匆匆流逝,“教師節”邁著輕盈的腳步無聲無息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有人把老師比作辛勤的園丁,精心地照料我們,使我們能夠茁壯成長;有人說老師是我們學習征途上的導師,是他們帶領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還有人說老師就像一個永遠不停止工作的機器;但我卻要說老師像一枝m燭。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話用在老師的身上再恰當但是了。老師默默無聞地傳授給我們知識,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每當放學后,經過老師的窗前總會看到老師們仍然在那些電燈的陪伴下認真地批改作業、備課,甚至為了使我們能夠明白得更透徹,學得更扎實,老師不惜花費很長時刻去做很多的模型。
作業本上的每一個對勾以及每一個紅叉都凝聚著老師的汗水。當我們有不懂的難題時,老師總會耐心地為我們講解,“師恩重如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同學們,不好等到事業有成,就在這天,就在師生相處的日日夜夜,我們就要把誠摯的謝意和完美的祝福獻給恩師,使我們的恩師時時感受到莘莘學子的愛的熱流!
他們嘔心瀝血,他們甘為人梯,他們清貧一生為的是什么?為的是給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高素質的優秀人才,老師們是一枝不起眼的m燭,在關鍵時刻默默奉獻的m燭,他們犧牲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然而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的棟梁之材。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四
春分前夕,縹緲的空中繁星閃爍,寂靜的路徑中充滿了春天的旋律,于是平淡而又恬靜的生活有了新的面孔,在這優雅的旋律中煥發了生命的活力,在這平靜的`生活中,透露出生命的朝氣,陽春布德澤,于是萬物生光輝。
我在這平靜中還夾雜著一絲吵鬧聲的田野中,悠閑散步,突然,一陣話聲,擾亂了我童稚的心態。
“喂!老兄,明天就是春分,我們是不是該發芽了?”
“急啥呀!不就是春分嗎,等到雨水發芽也不遲!”
“如果春分不發芽,我們就要落后于其它的草類植物了!”聽了這低沉的話音,我才曉得它們是草。
“要發你發吧!讓我再休息一個時節!”
……。
一天之后,我依舊如故的蹲在這里,只見一根嫩綠的小草從堅硬的土地里冒出了尖角,我驚奇的看著。
一周之后,我還是小心翼翼的蹲在這里,觀賞他們的一舉一動,正巧看見那根長高的小草彎下腰去,像一個慈祥的老人,傾身而說:“喂,老兄,不是說休息一個時節嗎?怎么現在還不發呀?”又是那句久違的“急啥呀?”應答了它的提問,那根長高的草覺得很無奈,無法喚醒它的迷茫,于是挺直了腰桿,又開始生長。
一月之后,這兩根草依舊如此。
“同樣是一根草,一根選擇拼搏,一根卻選擇等待,一根選擇勇往直前,一根卻選擇了畏縮不動;同樣是一根草,一根能與時代同步,一根卻只能蹣跚而行,一根能在微風中洋洋得意,一根卻只能在草叢中微微哭泣;同是一根草,一根抓住了機遇,一根卻放棄了機遇,‘機遇’常有而‘抓住機遇’不常有。”我不禁自嘆道。
教師評語:作者借草喻人,以兩根同樣的草選取的不同的生存態度導致不同的結果來說明一個人應該抱有怎樣的人生態度,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使我們對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五
楊柳(借物喻人)。
楊樹是一種常見的、極其普通的樹,我十分喜愛。
它不像樟樹那樣,需要肥沃的土壤,又不像果樹那樣,需要人精心照料,更不像楠木以自己的名貴而孤傲脫群。然而它不選擇環境,插在那就在那生根、發芽、成材的特性卻贏得人們的推崇和喜愛。古往今來,多少人都贊美它,詠嘆它。
我愛柳樹,我更愛具有柳樹品格得人。
在小時候,我去姥姥家,舅舅帶我到河邊玩。看到有幾十顆楊柳,體態婀娜,姿態萬千,它的身影倒映在水中,隨著那漣漪的水波輕輕飄蕩。舅舅情不自禁地說:“春天來到了。”我好奇地眨著眼睛問:“舅舅你為什么這么喜歡楊柳?”舅舅說:“長大你就會明白的。”我是懂非懂地點點頭,隨手折了一根柳條,插在外婆家的后院。
明白了------。
每當我看見照片,就想起了外婆家后院的楊柳,我似乎覺得,它不是栽在外婆家的后院,而是栽在我的心里。
我愛楊柳,我更愛具有楊柳品格的人。我愿做一顆楊柳!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六
這就是作為一根蠟燭的責任更是作為一位老師的責任。這樣的責任你還會覺得它渺小嗎?在我心目中這樣的責任才是最神圣最偉大的責任!
我敬佩蠟燭的精神也同時明白老師的責任。小小蠟燭卻有如此神圣的責任——犧牲自己,照亮他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我們應該學習!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七
他努力。每次老師布置的作業,他都力爭做得最好。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道課后題,讓我們回家認真完成,題目很簡單,我查了一小會兒詞典,不出五分鐘就做完了。剩余的時間就是我跟睡夢的時間。
他勤奮。由于我總是壓他一頭,所以他早就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超越我。每天早上,我一進門,第一眼就會看到他在認真地背課文,外界的一切似乎與他沒有關系。喧嘩聲跟吵鬧聲無法使他停下。每次下課,他總是先把這堂課的筆記整理好,才會去休息。每當這時,我總會跟他去開玩笑:“喲,張學霸,近來可好啊。”雖然話是這么說,但我心中早已對他有敬佩之感。
他知識淵博。我跟他有很多相同的愛好,比如說:歷史。他喜歡研究春秋戰國時期,而我喜歡研究明朝。在沒事干的時候,他喜歡給我出卷子,歷史試卷。剛開始還算簡單,我勉強答得出來。可當試卷越來越多時,我也有些力不從心了。但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以玩笑答完試卷。比如說:重耳流浪時,身邊有七位大臣,請列舉出五位。我是這么答的:朱元璋、朱棣、朱允炆、朱標跟你。
當我交給他時,每次我都能看到他氣得哭笑不得。
他就是我們班的張明舉。他有他的夢想,有自己的目標,他有著百合一樣的品質。
他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八
當我睜開眼時,我已經是一顆鵝卵石了,我浸泡在水里,河水拍打著我的身軀,我感到了倍加的涼爽。太陽出來時,河水變把我沖到了岸上,太陽照耀著我,把我曬干了,使我變得十分的光滑。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雖然待在這里我感到十分幸福,但我始終開心不起來,我向天空望去,只見一架飛機飛過,唉,為什么呀?別人都那么有用,為何我如此悠閑?就在這時,一個男孩從河邊走來,他看著我,伸手就把我撿了起來,自言自語道:“嗯,這塊不錯!”說完便站了起來,把我放進了口袋,然后我就坐著他爸爸的車回家了。
不知過了多久,車才停下來,小男孩下了車,蹦蹦跳跳地進了屋,把我從口袋掏了出來,放在桌子上,打開燈光,開始觀察我。過了十分鐘后,小男孩拿出了一大堆我不知道的工具,開始雕刻我,我全身疼痛,想大聲喊出來,卻怎么也叫不出來,真的是難受。大概30分鐘后,小男孩終于放下了工具,我想知道我現在變成了什么模樣,但我覺得肯定不堪入目。
小男孩把我放進了書包,這真是個黑暗的世界,突然一片議論聲響起,咦?是誰在講話?我向下一看,看見一個長方形的“鐵房子”,里面有許多頭腦尖尖的奇怪生物,有一塊整體雪白的長方形生物,還有許多不明的東西。
過了許久,我被小男孩帶到了一棟比他家還大的建筑物里。小男孩坐在了一個椅子上,把我放在了一張桌子上,等其他人都到達時,一位大人走了進來,應該是他們的老師。我向四處張望,看見了幾塊石頭,形狀各不相同。老師在班級上走了一圈,說:“小朋友們,你們做的石雕都不錯,尤其是這個!”說著用手指指了指我。我才知道,我不再是一顆普通的鵝卵石,而是一座美麗的石雕!
我被放在一個架子上,成為了展示品,我不再孤獨,因為我有其他的小朋友陪著我了,我也成為了一樣有用的東西,我更開心了。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九
我們是幾片葉子,陪襯在花朵旁。
我的好多朋友都住在山上,喝的純凈的山泉水,飽滿的肥料,葉子四季常綠。但是我們卻在熱鬧喧鬧的公園待在樹上一動不動,甚至沒有人在乎我們的安危,也難怪會沒人管。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沒錯,這是我們的選擇。我們自愿在這個污濁的城市,不像朋友們一樣過著富裕的生活,我們只不過要每天生產氧氣,再生產氧氣。到頭來環境污染嚴重還是我們的錯,但人類不知道自己才是罪魁禍首,我們只好背著壓力繼續生活下去。
下雨才是我們最歡樂的時候,人很少,我們享受著天空給我們的補給,任憑雨一滴滴的砸在我身上,仿佛砸開了千萬思緒,想起故鄉,想起親人與朋友,想起健康的生活。雨停了,還是會有一些小朋友成群結隊的往公園跑,他們穿著雨衣、雨鞋,踩著地上的水坑,用腳踢水,有些年紀大、長得高的小孩墊著腳,摘下一片樹葉,“看!這片樹葉真漂亮,上面還有晶瑩的水露!”這時幾個小腦袋湊在一起,發出“哇!”“哇!”“哇!”的叫聲,這時,我們驕傲極了。原來真的只有小朋友看得見美好,大人已經習慣宅家玩手機,吃泡面,住在臟兮兮的屋子里。但是,我們還需要為城市做貢獻。
下雨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讓我想起無憂無慮的故鄉——但是我們拋棄了它。
挺在城市上空,我是一片委屈而又快樂的葉子。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十
我是一顆鵝卵石,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
我來自一座高山。山上滿是綠色,茵茵綠草軟綿綿的,像綠毯蓋在我身上。山上還有花,五顏六色,各式各樣,一陣風吹過,我的身上就沾滿了花香。
當我醒來時,我感到仿佛有一只溫柔的手在撫摸著我,我睜開雙眼,看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周圍不再有草,頭上的天空也變得模糊不清。我還以為自己在做夢,便迷迷糊糊地自言自語:“這是什么地方?”“這里是山腳下的一條小河。”一只游過來的小魚聽到了,對我說:“剛才那一陣暴風雨聲勢浩大,許多東西都被大風‘搬了家’。喏,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個。歡迎你來到我們這兒,以后我們就是朋友了!祝你生活愉快!”我聽了小魚的這一番話才明白,我被風爺爺從山上帶到了小河里,我要開始我的新的生活。
在小河里,每天有小魚小蝦陪伴我,與我嬉戲,陪我玩耍;每當下雨時,雨滴都在為我們演奏著一曲曲優美動聽的音樂,演奏完后,雨過天晴,在太陽的照射下,天邊的彩虹若隱若現,她用小河當她的鏡子,梳妝打扮;每當夜幕降臨,我要休息的時候,軟軟的水草給我當被子蓋在身上,讓我美美地睡到天亮。
如今,我已由山上的一塊有棱有角的粗糙的石頭變成了一塊光滑、晶瑩剔透的鵝卵石,是大自然改變了我。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我深愛著大自然,即使我是一塊不起眼的鵝卵石……。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十一
我們是高立在路邊的一排燈,立在城市人行道旁。
我們沒有美麗的外表,唯一的裝飾只有白色的外衣,還有一身不落的污濁,可我們早已習慣,我們無怨無悔,因為這種命運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不能在月黑風高的夜晚不發光,不能再大雨和大雪紛飛的夜晚不發光,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當夜幕來臨時,我們就為人們發光。發光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有高中生在我們身下復習功課,才會有獨自走夜路的小姑娘不擔心害怕,因為我們為他們帶來了光明,為他們帶來了安全感。
立在路邊的我,雖然天天被雨刮,可我卻不覺得對我不公,因為我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當太陽升起時,邊上的樹努力的在生產新鮮的空氣,我便小吸幾口,留給路邊讀書的孩子們和辛苦的上班族。白天是我們唯一可以休息的時間,如果紅綠燈睡過頭馬路上就會發生車禍,無論如何我們燈在晚上都要發光。
當雨天的夜晚,我們便會把自己的缺漏的地方自我修補,不然就會因為進水而不能工作。我看見房間里的臺燈我很羨慕,可我卻覺得自己是應該的,我會在夜晚給人們帶來光明,才會讓道路更加光明。
立在城市路邊,我們是一排自豪而又快樂的燈。
小學一年級借物喻人蠟燭大全(12篇)篇十二
小時侯,體質羸弱,大病小痛不斷,當時家境又窮,無錢看醫生,母親便襲用故鄉風行的招魂術,到我經常玩耍的河灘上為我招魂。
每次招魂回來,她除了將三柱香插在大門邊外,還要帶回一塊河灘上的鵝卵石,熱熱地捂在我胸口,邊捂邊念道:“旺兒,外頭好玩,玩玩要曉得回家來啊!”每到此時,父親就會親自應一聲:“回來了”。
我不信神,但事有湊巧,招魂后我的病總能化險為夷。就這樣,在父母的含辛茹苦中,我游絲般的生命得到了鄉風民俗的澆灌,終于長成了滿臉胡須、一身傲骨的漢子漢。
考上大學的那年,父母為我打點行囊,這讓我難以忘卻的是他們小心翼翼給我裝一包大大小小故鄉鵝卵石的情景,我想說點什么,但母親不讓我開口,并一再囑咐我說:“這是你的魂,千萬丟不得。”
我帶著故鄉的鵝卵石來到了江南,孤寂的夜晚,雖然母親不能為我掖掖被角,聽不到鄉親們拉家常的鄉音,但只要看到鵝卵石,我就能感受到陣陣鄉風,就能睡得沉穩酣甜。
有一次,到外地出差不慎感冒了,妻子無意在電話中將我生病的信息透露給了父母,不料幾天后,我便收到了家里寄來的一個包裹,打開層層包裝,里面竟是一塊鵝卵石,圓圓的、光光的,躺在棉絮中,輕輕一摸,熱熱的、燙燙的,我連忙將它捂在胸口,淚水禁不住流了出來,此時,我才真正理解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含義。這圓圓的不是石頭,它是母親的心,是母親對游子的牽掛和虔誠的期待和祝愿。
一生中,生的“病”會很多,但是,只要能看到這些石頭,什么苦痛和煩惱都會煙消云散;一生中,走的路會很長,但這些故鄉的鵝卵石會永遠伴隨著我。
因為它是母親心,故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