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讓我反思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提醒我要不斷進步。以下是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寫作水平和思維方法。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一
哈玲卡說一個生活在孤兒院里的十二三歲的女孩,她性格孤僻,內心封閉,沒有朋友。但她有兩件東西陪她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一件是《哈克貝利。芬歷險記》,另一件是她自己編寫的警句集。哈玲卡有一個婁姨媽,是她唯一的惦記的親人,她每周給婁姨媽寫一封信,每個月去看婁姨媽一次,那是她最幸福最向往的事情了。學校組織募捐活動,哈玲卡募捐到的錢最多,所以得到了去城堡公園遠足的寶貴機會。在這之前,她偶然的的一次打抱不平,結識了好朋友蕾娜特,并獲得了尊重和友誼。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覺得,哈玲卡的內心其實是豐富多彩的`,她有幻想,經常幻想和哈克貝利芬一起去劃船,那種場景非常美好,這是她對美好友情的一種向往。我覺得,人的生活中不能沒有親情和友情,它們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哈玲卡雖然沒有爸爸媽媽,但她的姨媽給了她安慰和愛,她的朋友給了她尊重和友誼,當然這也都是她自己的善良勇敢贏得的愛。而這兩種愛,把她內心的冰雪融化了,最終,她變成了開朗的女孩。
生活中常有哈玲卡這樣的人,大家要去幫助她愛她,她就會變得開朗樂觀起來。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二
書,是春日里的一場春雨;書,是夏日里的一陣清風;書,是秋日里的累累碩果;書,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可小覷的份量。
讀書就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過山谷。讀書就像一幅流光溢彩的圖畫,讀書就像一闋跳躍的音符所構成的樂章。所以,我熱愛讀書。
《淘氣包馬小跳》讓我明白了世上最珍貴的是友誼;《秘密閣樓》讓我明白有些事情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則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堅強,最最讓我沉醉的是那本《不上補習的第一名》這本書,該書講述了一位名叫李小米的五年級小學生,原本是個“媽寶”女孩,在一個叫韓智律的轉學生的幫助下,從全班倒數第幾名逐漸變成了全班前幾名的故事。讀完這本書我更加自信了。
書,是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我熱愛讀書!
今天,我邀請了阿姨、媽媽和我共同閱讀、享受《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
這是適合孩子和家長共同閱讀的一本好書。書中講述了一個學習成績中等,但機敏、善良、正直的六年級女孩——金鈴。為了做一個家長老師滿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種種努力,最后和同學們一起充滿信心地走進升學考試考場……書中把她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書中有一段“好學校、壞學校”中說:我們孩子是“自然發展還是適當加點壓力的問題”,阿姨和媽媽展開了討論。“給點壓力才能成才,就像錯誤不改,就會一直錯下去”我迫不及待地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父母適當的引導孩子才能茁壯成長!”媽媽說。阿姨表示贊同“今天不努力學習,明天努力找工作”。聽了媽媽、阿姨的一番對話,我心里似乎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我們繼續往下讀“金鈴是好孩子嗎?我是好孩子嗎?怎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我認為好孩子是愛讀書、懂禮貌、講文明、誠實守信,各方面全面發展的才是好孩子”。媽媽說“應該是有責任心、善良、誠實的孩子才算”。阿姨說:“好孩子應該是有愛心、有信心戰勝困難,學習充滿自信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不知不學這本書全部看完了,親子閱讀非常好,我想快樂的閱讀拉近了我與阿姨、媽媽之間的距離,有了溝通的話題,也加深了我們之間的親情。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親子活動是少之再少,大多是父母長期工作,工作下班后又給料理飯菜,而孩子放學就是做作業,根本沒有一點時間來陪孩子,更不要說在一齊學習讀書了,所以這次學校組織親子共讀,我們要好好珍惜。
讀書,是人生的一大積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錘煉頑強拼搏的意志,更能豐富課外知識與大腦的智慧積累,它可能影響我們新一代的一生。一個不重視讀書的學生,是一個難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并不能做到每一天陪兒子共讀,但我每星期至少能陪孩子兩次共讀自從開始親子共讀,在與兒子的一同閱讀、一同學習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種美妙與神奇,每次親子共讀都是樂在其中,回味無窮!
我們在讀《魯濱孫漂流記》的故事時,一齊享受書中人物的喜怒與哀樂,一齊感受到主人公頑強不息的精神和超強的生存潛力,給孩子講解碰到困難時,要象魯濱孫在困難環境中頑強不息的精神,不能夠遇到困難就逃避,而是想方設法的去克服解決它。
我在欣賞孩子的成長中也收獲了快樂,書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靈上的塵埃,讓我有幸走進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親近這些純真的天使。
20**年,新的一年新的起點,樂在其中的我會將親子共讀進行到底,讓孩子和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彩無比!
我個人認為親子共讀不就應只是局限于讀故事、兒歌,還就應包括在“讀”的過程中動手、動腦的互動游戲,而這些都需要父母有心、孩子用心,從而使孩子的腦、四肢都能夠得到鍛煉。
說到讀故事,我大多數時間能夠做到帶有感情、生動的去讀,而不是像念課文一樣,此時我會發現,仔仔聽故事的興趣也會隨之高漲。而且每次講故事之前,我都會告訴他,“要認真聽,聽完了我會有小問題提問你”,這樣,仔仔在聽故事的時候注意力就會集中了。在每一個故事講完之后,媽媽都會首先把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思想告訴仔仔,然后提問,讓他來決定。此刻,仔仔基本上養成了一個習慣,故事聽完之后會主動讓媽媽提問,有時媽媽忘記了,他還會自己提一些小問題,自己回答呢。
記憶最深的就是講“寒號鳥”的故事,當講到寒號鳥因為不筑巢夜晚凍得發抖的時候,我把故事里的原話——“哆嗦嗦哆嗦嗦,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念的也是聲音發抖,身體也做成蜷縮狀,剛開始的時候,仔仔對媽媽的聲音和動作感到好笑、好玩兒,隨著聽這個故事的次數的增加,孩子對“寒冷”與“哆嗦”逐漸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明白打哆嗦是因為冷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透過這個故事,自己明白了“這天的事情這天做,不能拖到明天”。這才是父母選“寒號鳥”故事書的初衷的最好答案。
可能男孩子對童話故事的興趣都不高的原因吧,仔仔從小就喜歡聽一些生活故事,對“丑小鴨”、“白雪公主”這些經典的童話總是一副“不屑一顧“的樣貌。“賣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媽媽要求了好幾次,他才答應聽的。那天,媽媽把語速放慢、放輕,用比較低沉的聲音講著小女孩的故事,當我講到“小女孩看見她的奶奶,張開雙臂大聲呼喊‘奶奶,不要離開我’”的時候,仔仔一頭扎進我的懷里,悲哀的哭了起來。這時候,我并沒有因為仔仔的流淚停止講故事,而是繼續。等到故事結束的時候,仔仔還趴在我的身上抹著眼淚。我問仔仔為什么哭了,仔仔不說話,他把我抱的更緊。我明白是因為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才流淚的,是因為他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才會將媽媽摟的緊緊,是因為孩子用心聽了這個故事才會有這樣的舉動,這也是只有親子共讀才會產生這樣的共鳴。
作為親子共讀的一部分,在父母的幫忙下動腦、動手做一些“功課”也給仔仔帶來了很大的樂趣,家里買的“左腦開發”、“全腦開發”系列書籍是仔仔的最愛,興趣高漲的時候,一本書兩次就能全部被他做完呢。
親子共讀是一項需要父母和孩子堅持用心去做的長期“工程”,我相信,透過兩人用心的去讀和交流,不僅僅能增加孩子的知識和閱讀潛力,還能使親子感情交流得到深入。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三
“親子共讀”這個名詞我是孩子上一年級時才知道的,剛開始的親子共讀,說是一項活動但在我看來卻是一項任務,每天去完成它的情緒并不是十分的高漲,可是,慢慢地,當我們習慣了在閑暇時,和女兒一起讀童話故事,就驚人地發現——我慢慢的喜歡上了這項活動,不再把它當做任務而是當成享受在做。在和孩子親子共讀的時候,可以讓一天繁忙的心,回歸平靜,回到童年,慢慢的享受其中的樂趣!
總之,親子共讀,有很多好處,小的方面可以說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往大了說,可以讓孩子修身養性,提高孩子的素質。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四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是啊,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煩惱,會使自己的心情變得混亂,但當我們捧起一本書時,聞著淡淡的墨香味,你就會把自己的身心從嘈雜的生活中解放出來,讓讀書的感悟在自己的心里慢慢沉淀。
而這次的親子共讀活動,則讓我們一家人都感受到了書籍帶來的快樂,也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充實。
剛開始的親子共讀,說是一項活動但在我們看來卻是一項任務,每個人去完成它的情緒并不是十分的高漲,可是,慢慢地,當我們習慣了在茶余飯后時,手捧一本書靜靜地感受書中的魅力,就驚人地發現——我們全家人都愛上了這項活動,不再把它當做任務而是當成享受在做。
記得有一次,我的考試失利,我滿臉沮喪的回到家,我猜想著迎接我的會是爸爸媽媽那掩飾不住的失望,那即使沒有半句責怪,也會讓我內心感到萬分難過的`表情。可是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打開家門,媽媽淡淡地說了聲:“坐下來吧,媽媽想跟你聊聊。”即使我十分的不解,但也還是乖乖的坐在沙發上。媽媽用她那輕柔的聲音說道:“一次考試的成績,并不能代表你的真實實力,我知道你努力了,這并不是一件壞事,起碼你明白了自己的漏洞何在,才可以去修補。”媽媽拍了拍我的頭說:“好了,女兒,我們一起看書吧。”說著,拿了一本書。當時那本書的內容是寫著一個小男孩遇到了幾次非常大的挫折后,曾幾度有了想放棄的念頭,但事實墻頭的一株小草給了他信念,讓他挺了過來。然后媽媽說:“女兒,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可以像墻邊的一棵小草一樣,讓你有信心。但我相信,即使我不是那株小草,你也會成為自己的小草,對嗎?”聽完了媽媽的話,我努力的點了點頭。
那時的我才發現,書有那么大的作用,他可以幫一個人從失落的低谷中走出來,當然也可以幫人們相處一切困難。因為,書如純凈的東西,如一朵山谷中盛開的野百合,一條從石縫中流出來的小溪流一樣,是世間最純粹的東西。
還有一天,我的心情很煩躁,不知從哪里來的一股無名之火涌上心頭。早上的我對什么都看不順眼,事事都要找茬。我也很討厭那時的自己,但我卻好像控制不住似的。這時,爸爸走了過來,對我說:“覺得自己不像自己了是嗎?”我點了點頭。爸爸繼續說道:“那我教你一種方法__先深呼吸,然后再找一本書靜靜地品讀一下,沉淀自己的內心,這樣或許你就不再煩躁了。”我點了點頭,說:“好的,爸爸,我會試試的。”然后我從書柜上拿了一本書,自己和爸爸靜靜地品讀,書中潛移默化地告訴我一個又一個做人的道理,用這些道理去提示自己。那時我發現:我真的不煩躁了,也冷靜了下來。
書好像真的有一種魔力,讓你在迷失方向時能夠找到最正確的路。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五
我喜歡讀書,我的媽媽也喜歡讀書,媽媽困惑的是選擇什么樣的書才對我的發展、身心健康有益,一直是媽媽的困惑。現代物質文明的發展,電視、網絡對我的誘惑,在經濟利益驅使下的`兒童讀物,雖然我喜歡讀,可媽媽覺著很多書對我的身心發展并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對我有教育意義的書,我又不喜歡。學校開展親子共讀活動非常有意義,讓媽媽更加重視我的課外閱讀,調動我和家人閱讀好書的積極性。
為了我的暑假過得更加充實,媽媽和我共同到書店選書,選書由我作主,這極大地調動了我的積極性,買到我喜歡的書,我愛不釋手。我與媽媽商定每天寫完作業閱讀30分鐘,我有興趣可多讀一些。在我的閱讀過程中,媽媽發現我只是看熱鬧,看里邊的小故事,顯然對語文知識能力的培養及教育沒起到多大作用。于是媽媽開始抽空和我一起讀書,但是由于工作忙,要全都與我一起讀是很難做到的,于是媽媽和我比賽,誰有時間誰看,看誰看得快,誰看完一部分都要給對方講講看了哪些內容。
在閱讀過程中,我和媽媽互相討論、交流,提高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時間的時候,媽媽會給我讀一段,讓我享受傾聽的快樂,然后共同討論書中的故事、人物、語言,讓我養成了讀書,討論,思考的習慣。以前我讀書是讀書,懶得做筆記,我和媽媽共同讀書以來,我們一起邊讀書邊把看到的畫下來,注重引導我記錄,讓我逐步養成了用心讀書的習慣,而不是光看故事情節,一段時間堅持下來,我基本能做到邊讀邊找好詞好句,讀書也用心多了,這有利于提高我的寫作水平。
與媽媽一起共讀不僅是分享快樂,同時也要分享困惑。我不懂的地方媽媽會談談自己的理解,或和我一起查資料,媽媽和我都在閱讀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思維能力。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六
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看故事。一個故事,要看上三五遍,每一次,我都會被書中的故事深深的打動。讀書帶給我最雋永的樂趣,讀書帶給我豐富的世界,讓我用善良和純真的目光看待一切。當我成了一名母親以后,我也希望我的女兒和兒子用他們善良可愛的童心在書中品味這個世界,教會她識別善與惡,教會她去行善,去痛恨邪惡。讓他從書中學會欣賞,學會真,善,美,從書中體會到博愛。
假期里睡覺前,只要我的時間充足我會穿著睡衣躺在床上,共讀老師推薦的《不一樣的卡梅拉》。故事從一只討厭睡覺幻想著大海的小雞卡梅拉開始。卡梅拉在一個寂靜的夜晚一個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她心向往之的大海邊。她驚嘆于大海的浩渺廣闊,在大海邊盡情的玩耍、沖浪時。不過樂極也會生悲,小小的卡梅拉落入了人類的手中。就在即將成為盤中餐時,機智的卡梅拉勇敢的拯救了自己,又順利的逃脫了魔爪,還邂逅了英俊善良的皮洛克,最終有情人鐘情眷屬。
故事并沒有就此打住。再后來,卡梅拉和她的兒女們卡梅利多和卡門為我們上演了一出出驚險的歷險故事。讓我們意識到,卡梅拉家族里的每個人都是那樣的與眾不同,他們敢于幻想,敢于嘗試并執著地追求那些他人認為不可想象的事情。
這是充滿童真和童趣的一本書,想象力及其豐富,看后發人深省,令人回味。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十分有益的書,尤其是我女兒。小雞的故事實在太誘人了,即開拓了孩子的視野,也激發了孩子的夢想,同事也拉進了我跟孩子的距離。
太多時候,拿起一本童話書也并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得到一夜的安睡和美夢,而更是為了讓自己單純地快樂一下,單純地笑一下。當我們笑得像個小孩子一樣的時候,我才會明白,我們共同體味書籍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我和女兒的心貼得更近,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只是為了給我們一個理由,就像陽光是生長的理由;春天是花開的理由;草原是奔跑的理由;大海是揚帆的理由。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七
親子共讀是一件很有好處的活動。為配合學校組織的這項課外作業,到達共同快樂成長的效果,我與媽媽共同讀完了一本《快樂男孩的故事》兒童文學作品,感觸很深。
剛開始,我對讀書很不感興趣。因為有很多字詞都不認識,盡管有拼音注釋,但對于拼音都沒有完全掌握的狀況下,讀書實在是很困難。起初不得不邊教拼音邊讀書,前幾個故事基本是由媽媽讀完的。但慢慢的我對書中的故事情節產生興趣,書中故事講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無私,什么是堅強,什么是智慧,書中語言通俗優美,資料簡潔洗練,插畫鮮亮生動。透過觀看書中的插圖,我開始詢問這個圖是什么意思,那個圖的人物又在做什么等問題。
漸漸地我對讀書產生了一點興趣。對我印象很深的是讀完《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后,我開始嘗試著自己讀書。在不認識字的狀況下,開始邊讀拼音邊認字,但一個故事讀下來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且不明白故事講的是什么意思,媽媽不得不在讀一遍,講述故事的資料給我聽,透過講述故事資料來吸引我對讀書的興趣。
慢慢地經過鍛煉,我對拼音和生字也認識得越來越多,讀書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不但學到了新的生字,對拼音有所掌握,大致了解故事的資料。同時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如何做一個樂于助人,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的我。
透過“親子共讀”,我的閱讀興趣變得濃郁了,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潛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讓我與媽媽也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對我的心理成長和情緒發展有了更好的調整。作為學生的我能有這些領悟,還要衷心感謝學校,老師的用心良苦開展這樣的“親子共讀”活動,老師不止給了我們的關愛,而我增長了許多知識,搭建了平臺。
平度市大澤山鎮盧家小學四年級陳奕燃。
我們這個家庭是一個伴著濃濃書香的快樂之家,我們崇尚快樂讀書。我們的讀書口號是“在讀書中感悟人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在讀書中快樂成長。”這次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我把學校推薦的必讀書目進行了認真研究,還抽空學習了許多知識方面的書籍。在親子閱讀中,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構成了一些適合我們的讀書方法。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八點半至九點作為親子閱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里,我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媽媽做完了家里的雜活,關掉電視和電腦,我們全家一齊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取讀書姿勢。我們采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床上或沙發上,我依偎著媽媽,媽媽用手攬著我,不時摸摸我的頭,拍拍我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氣氛。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媽媽在為我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閱讀節奏。
四是做好導讀準備。根據我的讀書水平,將全書劃分精讀、選讀、略讀的不同區域,重點為我閱讀書中的精華資料,因為閱讀時間不長,還要注意編排,閱讀時不妨找一個留有懸念的地方停下來。吊足我的胃口,增加讀書的趣味性。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閱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閱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后我們會不斷改善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我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我們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文檔為doc格式。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八
《愛的》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代表作,是流傳世界各國的一本名著。全書采取體形式,生動地描述了意大利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課堂內外生活。日記從10月份開學第一天開始,至第二年7月份結束,共計一百多篇,這一百多篇日記,記錄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感人的小,敘述了國家民族之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愛,朋友之誼,不僅僅表現了高尚純真的人性之愛,并且告訴讀者應當如何去愛,告訴父母、教師如何去培養孩子的愛。全書把愛的主題淋漓盡致地展此刻讀者面前,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在這次親子共讀活動中,我和陳毓讀過之后,我們深有體會。這么天真的孩子,他卻讓我們在他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當我們讀到《我的媽媽》這則日記時,我想起了發生在我在上小學一年級的一件事:有一次,上學的時間到了,天還下著大雨,走在鄉村的泥濘小路上很容易摔倒,異常像我這么大的小孩,這時媽媽毫不猶豫的給我拿起書包,背著我趕到學校。其實,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雖然沒有得到媽媽多少教育,但媽媽的高尚品德一向影響著我們。媽媽總是惦記別人,無論是親戚還是朋友,她總是熱心幫忙,并且從沒聽過媽媽一句抱怨。媽媽總是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別人。從媽媽身上我學會了很多好品德。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期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別人。”多么樸素的語言啊。我也是用這句話來教育我的兒子陳毓。正是母親的教誨,我才有今日的品德;正是母親的教誨,我才這么自立、自強。我感激自我有一個好母親。雖然她沒為我們做太多,但她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
愛為教育奠定基礎,教育使愛得以升華。愛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包含了尊敬、同情、誠實、純潔、無私等最高貴的品質,而如何去愛,如何培養愛,也是一門大的學問。如果你還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期望借鑒《愛的教育》這本書,從愛出發,從《愛的教育》出發。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九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在當今這樣一個知識經濟時代,這句話顯得格外貼切而又重要。知識籍有學習而來,而閱讀則是人類最主要的學習活動,古語說:“讀史可以明智,研哲可以曉理,品文可以傳道,嚼詩可以怡情。”
這段時間,我和媽媽一起在讀《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由于此書長達幾本,來不及全部讀書,在這里只能絮叨一番。
讀《明朝那些事兒》第一本書時,使我眼睛一亮,立即喜歡上了這本書,并深深地被吸引了。讀這部書很快樂,因為作者用他那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寫出了歷史。因為平民大眾看不懂古文史書,不愛看現在史書,卻有著了解歷史的潛在需求。《明朝那些事兒》正中老百姓的'下懷。立足草根,給予營養。把本來艱澀難懂的歷史變得非常活潑,叫人讀來欲罷不能。就如明月先生說的那樣“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歷史本身是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朱元璋開篇到1644年萬里朝結束這300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情。它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的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式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繹。
這部書真的很好看!每天晚上我做完作業后,我和媽媽就迫不及待地各拿一本書一起靠在沙發上慢慢地看起來,看到精彩之處,我倆人都會不由得發出笑聲。有時我會把文章中精彩的部分讀給媽媽聽,媽媽也同樣是。
真的要感謝明月先生,他讓我更加地喜愛明朝,記得我當時曾說:“明朝比清朝更精彩,明朝比較民主,比較開放和強大,并且充滿了活力。”當我對媽媽說這句話時,媽媽不由得震撼。媽媽知道,我確實用心在看這本明史,我看得深入,看得回味無窮。而我們時常也會談起書里的人物,我們從朱元璋談到張士誠、陳友諒、朱允。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十
老師推薦了一本《我要做好孩子》作為親子共讀書目,這真是一本適合家長和孩子的共同閱讀書籍,看完以后讓人回味無窮。
小說的主人公金鈴是小學六年級即將面臨畢業的學生,她非常地正直、獨立、善良、充滿著愛心,但很馬虎,成績中等。為了做一個老師、家長眼里的“好孩子”,她付出種種努力,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故事。
讀著這部小說,我卻有著相似的感覺。“我要做好孩子”是每一個孩子的心聲,也是每一位家長心里所期盼的,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如何去教育孩子做人,家長怎樣跟孩子相處,溝通,交流,怎樣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還是比較困惑,迷茫的,這是許多家庭中都會碰到的`問題,應該值得思考。
在主人公金鈴的身上,我見到了我女兒的影子,從小我就教育女兒要有愛心,跟帶回幸幸的金鈴一樣,女兒也曾經收留過流浪狗,為失去生命的貓哭得稀里嘩啦的,極為感性。金鈴為了攢錢給幸幸買洋娃娃,從而對媽媽提出要求當家理財。對于孩子的獨立性我要好好地學習金鈴媽媽的做法,可能平時我們做父母的害怕孩子會受到傷害,會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間,也缺少一些鍛煉的機會,所以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卻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就像金鈴一樣,互換角色,才能體會生活的來之不易,抓住自己的未來。今年我讓孩子參加了夏令營體驗活動,孩子通過一些角色體驗,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對各種職業、角色都有了新的理解,深深地記得回到家她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好想您,您辛苦了!”
感人的話語激蕩著我的心靈,也讓我深深地反思:讓我們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讓他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好孩子的內涵很豐富,它不是簡單地由100分組成的,而是外表平凡靈魂偉大就行,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像金鈴一樣要做好孩子,相信他們會充滿自信地面對自己的未來!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十一
和孩子一起讀完《綠野仙蹤》這篇故事,我覺得孩子真的比以前懂事多了。讀到動情處,她會傷心落淚,讀到高興處,會手舞足蹈,高興的蹦起來,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故事里去了。還說要想多羅茜那樣,做一個堅強、勇敢的.孩子。因為我的女兒以前特別膽小,從不敢一個人在屋里,甚至不敢自己去上廁所。如果有小蜘蛛或小蟲子趴在書桌或身上,都會把她嚇得大哭起來。多羅茜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真的是把孩子感染了。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書特別感興趣,所以剛上了幼兒園,就給她報了《識字郎》學習班,因此認字比較早一些。可能是受了她爸的影響,而且和她爸一樣,不管是吃飯、睡覺,還是在廁所,都會看個沒完沒了。每次買回新書來,她都會如獲至寶,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書看完。有一次因為在吃飯時看書,吃飯太慢,我就發火了,把孩子的書和飯碗都扔到了地上。
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可以更好的和孩子溝通交流,增加我們之間的感情,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多閱讀,不僅可以使孩子拓寬知識面,還可以教孩子如何做人,學會感恩,增加想象力,提高寫作能力。
讓我們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吧,身教重于言教,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在書海中翱翔。
文檔為doc格式。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十二
親子共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活動。為配合學校組織的這項課外作業,達到共同快樂成長的效果,我與媽媽共同讀完了一本《快樂男孩的故事》兒童文學作品,感觸很深。
剛開始,我對讀書很不感興趣。因為有很多字詞都不認識,盡管有拼音注釋,但對于拼音都沒有完全掌握的情況下,讀書實在是很困難。起初不得不邊教拼音邊讀書,前幾個故事基本是由媽媽讀完的。但慢慢的我對書中的故事情節產生興趣,書中故事講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無私,什么是堅強,什么是智慧,書中語言通俗優美,內容簡潔洗練,插畫鮮亮生動。通過觀看書中的插圖,我開始詢問這個圖是什么意思,那個圖的人物又在做什么等問題。
漸漸地我對讀書產生了一點興趣。對我印象很深的是讀完《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后,我開始嘗試著自己讀書。在不認識字的情況下,開始邊讀拼音邊認字,但一個故事讀下來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且不知道故事講的是什么意思,媽媽不得不在讀一遍,講述故事的內容給我聽,通過講述故事內容來吸引我對讀書的興趣。
慢慢地經過鍛煉,我對拼音和生字也認識得越來越多,讀書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不但學到了新的`生字,對拼音有所掌握,大致了解故事的內容。同時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一個樂于助人,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的我。
通過“親子共讀”,我的閱讀興趣變得濃郁了,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讓我與媽媽也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對我的心理成長和情緒發展有了更好的調整。作為學生的我能有這些領悟,還要衷心感謝學校,老師的用心良苦開展這樣的“親子共讀”活動,老師不止給了我們的關愛,而我增長了許多知識,搭建了平臺。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十三
我喜歡讀書,我的媽媽也喜歡讀書,媽媽困惑的是選取什么樣的書才對我的發展、身心健康有益,一向是媽媽的困惑。現代物質禮貌的發展,電視、網絡對我的誘惑,在經濟利益驅使下的兒童讀物,雖然我喜歡讀,可媽媽覺著很多書對我的身心發展并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對我有教育好處的書,我又不喜歡。學校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十分有好處,讓媽媽更加重視我的課外閱讀,調動我和家人閱讀好書的用心性。
為了我的暑假過得更加充實,媽媽和我共同到書店選書,選書由我作主,這極大地調動了我的用心性,買到我喜歡的書,我愛不釋手。我與媽媽商定每一天寫完作業閱讀30分鐘,我有興趣可多讀一些。在我的閱讀過程中,媽媽發現我只是看熱鬧,看里邊的小故事,顯然對語文知識潛力的'培養及教育沒起到多大作用。于是媽媽開始抽空和我一齊讀書,但是由于工作忙,要全都與我一齊讀是很難做到的,于是媽媽和我比賽,誰有時間誰看,看誰看得快,誰看完一部分都要給對方講講看了哪些資料。在閱讀過程中,我和媽媽互相討論、交流,提高了我的語言表達潛力。有時間的時候,媽媽會給我讀一段,讓我享受傾聽的快樂,然后共同討論書中的故事、人物、語言,讓我養成了讀書,討論,思考的習慣。以前我讀書是讀書,懶得做筆記,我和媽媽共同讀書以來,我們一齊邊讀書邊把看到的畫下來,注重引導我記錄,讓我逐步養成了用心讀書的習慣,而不是光看故事情節,一段時間堅持下來,我基本能做到邊讀邊找好詞好句,讀書也用心多了,這有利于提高我的寫作水平。
與媽媽一齊共讀不僅僅是分享快樂,同時也要分享困惑。我不懂的地方媽媽會談談自己的理解,或和我一齊查資料,媽媽和我都在閱讀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思維潛力。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十四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不能忘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為大家的親子共讀讀后感4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是人生的一大積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錘煉頑強拼搏的`意志,更能豐富課外知識與大腦的智慧積累,它可能影響我們新一代的一生。一個不重視讀書的學生,是一個難有開展的學生;一個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并不能做到每天陪兒子共讀,但我每星期至少能陪孩子兩次共讀自從開始親子共讀,在與兒子的一同閱讀、一同學習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種美妙與神奇,每次親子共讀都是樂在其中,回味無窮!
我們在讀《魯濱孫漂流記》的故事時,一起享受書中人物的喜怒與哀樂,一起感受到主人公頑強不息的精神和超強的生存能力,給孩子講解碰到困難時,要象魯濱孫在困難環境中頑強不息的精神,不可以遇到困難就逃避,而是想方設法的去克服解決它。
我在欣賞孩子的成長中也收獲了快樂,書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靈上的塵埃,讓我有幸走進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親近這些純真的天使。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十五
《夏洛的網》是美國作家eb懷特(1899--20__)所著的三部被譽為二十世紀讀者最多、最受愛戴的童話之一。
在eb懷特的筆下,夏洛用蜘蛛絲編織了一張愛的大網,這網挽救了威爾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心中無盡的愛與溫情。
《夏洛的網》是一部感人的童話。動物也有生命,動物也有深厚的感情。最令人感動的是:蜘蛛夏洛竟然為了幫忙朋友而犧牲了自己。夏洛為了她的朋友而死,威爾伯卻只能在寒冷的冬天靜靜地看守著夏洛的孩子們。夏洛的孩子們、孫女們、重孫女們雖然都很優秀,但沒有一個能代替夏洛在威爾伯心中的位置,因為夏洛永遠是他最真誠的朋友。觀完這部影片的有誰會不羨慕幸運的威爾伯有個迷人的.夏洛,渺小的夏洛有個憨厚可愛的威爾伯呢?威爾伯和夏洛之間的友誼并不是志同道合,而是純粹的情投意合,夏洛越來越喜歡威爾伯這個家伙了,威爾伯越來越喜歡夏洛了,這種喜歡總有理由,沒有任何目的。這種單純至極的友誼,是能夠生死相許的。作為一個成年人閱讀了這個故事,從夏洛和威爾伯之間的真摯友情中,同樣能獲取一種力量,得到一份鼓勵。愛的力量能溫暖人心。
我和兒子一齊讀了這本書,很不錯,在此推薦給大家。
父與子親子共讀讀后感(優秀16篇)篇十六
《夏洛的網》是美國作家e·b·懷特(1899--20xx)所著的三部被譽為“二十世紀讀者最多、最受愛戴的童話”之一。
在e·b懷特的筆下,夏洛用蜘蛛絲編織了一張愛的大網,這網挽救了威爾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心中無盡的愛與溫情。
《夏洛的網》是一部感人的童話。動物也有生命,動物也有深厚的感情。最令人感動的.是:蜘蛛夏洛竟然為了幫忙朋友而犧牲了自己。夏洛為了她的朋友而死,威爾伯卻只能在寒冷的冬天靜靜地看守著夏洛的孩子們。夏洛的孩子們、孫女們、重孫女們雖然都很優秀,但沒有一個能代替夏洛在威爾伯心中的位置,因為夏洛永遠是他最真誠的朋友。觀完這部影片的有誰會不羨慕幸運的威爾伯有個迷人的夏洛,渺小的夏洛有個憨厚可愛的威爾伯呢?威爾伯和夏洛之間的友誼并不是“志同道合”,而是純粹的“情投意合”,“夏洛越來越喜歡威爾伯這個家伙了”,“威爾伯越來越喜歡夏洛了”,這種喜歡總有理由,沒有任何目的。這種單純至極的友誼,是能夠生死相許的。作為一個成年人閱讀了這個故事,從夏洛和威爾伯之間的真摯友情中,同樣能獲取一種力量,得到一份鼓勵。愛的力量能溫暖人心。
我和兒子一齊讀了這本書,很不錯,在此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