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要有獨特的結尾,能夠給讀者以啟示和思考,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例子,通過閱讀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一
我悄悄打開影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三門峽的照片了。
照片里的三門峽青山環抱,漫山遍野樹木蔥蘢,遠看似一朵“漂浮”在樹干上的綠色的云兒,但又像是一大片綠油油的海洋,近看如一個個巨大的“綠巨人”拔地而起,威武地站立在那兒,也不知那些“綠巨人”是什么樹,密密麻麻地守護者三門峽,真是一個景色秀麗的好地方啊!
當時我和爸爸來到一座故宮前,爸爸指著它說:“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嗯......不就一座故宮嘛!”我望著爸爸說。
爸爸昂起頭,說:“嘿嘿,那你知道‘故宮’什么意思嗎?”
我還沒說話,媽媽就搶著說:“是那個......很久以前的宮殿吧?”
“對的,其實說起故宮啊,有一座城市的'故宮最著名,它就是北京......”
因為爸爸覺得這座故宮和茂密的花草樹木配起來很美很美,就讓媽媽給我和他拍了一張照片:爸爸把左手放在右手的胳膊上,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腕上,站在故宮正前方,看上去有那么一點點“帥”。我呢,左手握著一個棒棒糖,右手擺成了兔耳朵的模樣,小嘴兒緊緊地撅了起來,呵,還真有點像可愛的小兔子呢!照片拍好后,我趕緊過去看了看,哈,我們身后的那些“綠巨人”啊,故宮啊,簡直就要把我們包圍了,身旁山清水秀,樹木蒼翠欲滴,故宮宏偉壯麗。我爸爸興奮地不得了,大白牙露出好幾顆,哈哈!
第一次去三門峽,不留念一下怎么能行呢?哦,對了,因為我和爸爸非常喜歡這張照片,所以我們特意把它加了一個棕色的外框,而且這外框和“綠巨人”的身體十分相似呢!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二
身在美國的媽媽從網上給我發了一組“貓撲”網上登載的照片,我看了以后很震撼,同時也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三幅照片。
第一幅照片是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老奶奶和他的孫子相擁在一起痛哭。孫子哭著說:“奶奶我要上學”,滿臉皺紋的老奶奶老淚縱流的對孫子說:“乖,不哭,奶奶賺錢去,送你去上學”。為了孫子能上學,年邁的老奶奶還要出去工作賺錢,讀書對這對祖孫來講,太不容易了。
第二幅照片展現了安徽省臨泉縣,一個叫劉小環的11歲小姐姐為了能上學,每天都要去給一家窯場背磚。每次要背16塊,重40公斤,步行140米才能賺到3分3厘錢。可想而知小姐姐要賺一年的學費要背多少次呀!
第三幅拍攝的是一個靠撿垃圾為生的小男孩。他在成堆的垃圾中撿到了一本書,他就像發現了寶貝一樣,坐在垃圾堆上認真的讀起來。盡管他處的環境很惡劣,但他讀書的愿望很強烈。
投稿:-8-2815:27:06。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三
車子緩緩向西樵山駛去,它像大地高高拱起的脊背,自帶一種明凈的綠,似乎也映染了一方天空。
山腳下仰觀,你第一次令人震撼:經塵世千年的'錘造,你美得是那么有歷史感、有層次感,像一盞口味豐富的清茶,聞著淡香,品時偏苦,碗底清甜,唇齒留香。這世上不該有詞形容你、定義你,因為你實在太美。朝霞映在你身上,變成一種迷離的金綠色,我迫不及待想與你融為一體。
拾階而上,高處流瀉下一股罕見的幽香。尋著香氣,駐足于久負盛名的四方竹林。山腳下賣豆花的聲音漸遠,只有渺遠的云端傳來一聲鳥啼。首先奪入眼簾的是那短而精悍的竹葉,肆意地蔓延,互相交錯、推搡,爭著往高處生長――因為那兒才有與它們野心相符的陽光、雨水。沿竹葉往下看,你才會被震撼到――支撐著如刀片般的竹葉生長的,竟是方得如澆鑄模型般的竹身!它們在陽光的映照下晃著你的眼,筆挺著永不會倒的身體。第一眼看見它們,或會質疑、驚訝,而當你真正將手指放到他們身上,將兩個生命緊緊地貼合在一起時,并強烈地去體會那天地孕育出來的棱角,才會被深深折服。四方竹的方正,不僅是西樵水土的功勞,更有竹子本身進化出的靈性――方正,是頂天立地的氣魄,給人以精神和人格上的澡雪。他們選擇西樵,選擇高度,選擇超脫,出淤泥而不染。
此時正值秋季,落葉鋪成格外美麗的一條小路。真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我喜歡踩在落葉上,聽清脆的秋天的聲音。山中幽靜,溪水隱約,落在小池里的桃花在水面上打著旋兒。
如果幸運,有時會遇見山里的人。我有幸結識了一位在山中散步的居民。經過一番交談,我這才知道:看似毫無人煙的山里,竟容納了上千人。村民看見我詫異的表情,自豪而淳樸地笑著。他說,西樵山本就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從湛若水、康有為到黃飛鴻,文武交替,陰陽共生,西樵山在日月輪回中兼容喧鬧與寧靜,平凡與超脫,仙境與塵世。能將本不相和的兩個世界融合得如此完美,實在驚為天人。
又是乘車,卻是離去。回望那大地的脊背,是千年歷史的沉淀,是自然的巨作。我覺得它現在不僅像自然的脊背,更像人的脊背了。
西樵起,萬物生。
文檔為doc格式。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四
今天中午,我在家看到梅州日報第5版轉載新華社發的一張照片,標題是《廢墟上的希望》,畫面顯示一片廢墟上有一個少年在看書,在他前面的破專碎瓦上擺放著課本、作業本在曬太陽。下面的文字說明是:“5月22日,四川天齊村五年級學生韋超在廢墟上晾曬課本。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韋超用5天時間在自家倒塌的廢墟上找到了所有課本,正準備在搭建的簡易教室上課。” 我反復認真觀看這幅彩色畫面,內心產生非常巨大的震撼:首先為韋超同學在大災大難中沒有受到傷害祝福;其次為韋超同學在余震不斷的'情況下,冒著危險在廢墟上尋找課本的行動所震撼;再次是被他含著悲傷準備在簡易教室上課,熱愛學習的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深深地激起了我的學習熱情。
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讓許多原本幸福生活的同學們瞬間失去親人,成為孤苦伶仃的孤兒,他們還處在驚恐、孤獨、殘缺、饑餓和愁眉不展之中,而他們悲痛為力量,頑強地面對生活,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讀書,就是在帳篷里也要堅持讀書,這是最珍貴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面對地震災難,對比災區的小朋友們,讓我更懂得什么叫幸福:我們有親人的照顧,回家有飯吃,有衣穿,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是多么幸福!我們有明亮的教室,有老師的教導,有同學的歡笑是多么的幸福!我們能在大街上自由自在游玩,在大操場上盡情地鍛煉身體是多么幸福!因此我們要向與我同級的韋超同學學習,學習他頑強的意志,學習他熱愛學習的優良品德!我要愛惜時光,認真學習,好好成長,長大后報效祖國,讓災區早日重建家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五
20xx年10月21日那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到曲靖寥廓公園玩。
那天,我們照了許多照片。其中有一張是這樣的:在蔚藍色的天空下,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騎著一匹高大的`駱駝,小男孩臉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駱駝溫順而悠閑地站著。原來這個小男孩就是我。
這張照片是這樣得來的,爸爸帶著我去寥廓公園里的動物園里玩,我們看到了獅子、老虎、孔雀、白兔、蛇、鱷魚等。“走,爸爸帶你去那邊看看。”爸爸說。
我們進去那邊的一扇大門,看到一匹高大的“馬”,“這匹馬真大呀!”我驚訝地說。“小傻瓜,這哪是一匹馬?這是一匹駱駝。”爸爸笑瞇瞇地說。“哇,駱駝可真大呀,我要騎著它照一張相,我要騎著它照一張相!”我迫不及待地說。爸爸同意了。
一位叔叔從遠處搬來一個架子,把駱駝拉到架子旁邊,然后叫我爬上架子,我騎在駱駝背著的兩座“小山”的中間,心想:騎駱駝的感覺真好,要是每天都騎在駱駝身上,那該有多好呀。那位叔叔喀嚓一聲,把我和駱駝照了下來。照完了相,叔叔把相片遞給我,我看著照片,心里想:啊,今天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一天了,我會永遠記著這一天的,永遠都不會忘記。
這張照片我會永遠保留著,作為我和駱駝的永恒的紀念。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六
在這個星期日,我們全家人在電視機前看中國達人秀。中國各地的同胞都齊集上海表演節目,評委表示通過才能過關,否則會被淘汰。節目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這時,從后面的舞臺出現了一位秀氣的小伙子,他的名字叫劉偉,令大家震驚的是他的袖子是空蕩蕩的。屏幕上顯示了他的資料:劉偉在一次觸電中失去了雙臂,堅強的他熬過了生命中最危險的四十五天,沒有雙臂的劉偉可怎么生活?頑強的他想到了腳,想到了用腳來代替手來做事、學習。話雖然說得容易,但是做起來可不簡單。不屈不撓的劉偉在家中一遍又一遍地做著相同的動作,相同的動作,一天可達幾百次。終于,他學會了穿衣,吃飯,上網,做作業……資料完畢,大家的心中都是波瀾蕩漾的。
評委們問他表演是么節目,他不慌不忙地說道:“彈鋼琴。”說著便坐在很高的椅子上用腳彈了一曲優美的音樂,大家都陶醉在其中。樂聲剛剛結束,評委們都站了起來鼓掌,后面所有的觀眾也都站起來鼓掌。評委們問他為什么彈得比正常人還要好?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是精彩的活下去。”話音剛完,觀眾們的眼角都濕了,都被他的那種精神所感動,而我更是為之一震。
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會對生活產生抱怨,那震撼的聲音將會一直陪伴著我!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七
今天我在作文班看到一張圖片,使我非常震驚。
那張圖片是發生在蘇丹的故事。這幅圖片清晰地表現了當時席卷非洲大一陸和世界人民的恐慌和絕望。1970——1985年間,一場持續的干旱災難席卷了從塞內加爾到埃塞俄比亞之間的非洲大一陸,并由此引發了世界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大饑荒。那張圖片上的形同骷髏的蘇丹女孩。她那黝一黑的臉龐隱藏不住那蠟黃與消瘦,那瘦小的身軀依然能分辨出一條條艱辛生活折磨過的痕跡。也許她已經很久都沒有吃過食物了。正好旁邊有一只禿鷲,已經盯上了“獵物”要把小女孩吃掉。其實小女孩在的地方離救助站只有一步之遙,而小女孩卻感受離救助站還有幾千里。因為他已經沒有力氣站起來走路了。也沒有力氣趕走后面的'禿鷲了。所以她只能跪在地上休息一會兒。她知道“死神”也許馬上就要降臨在她的頭上。但是她無可奈何她只能無助地等待命運的降臨。
看到這幅圖片以后,我真想幫助他們,為他們捐一些水和食物。也感覺,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卻還不知足。如果我們把平時買零食的錢一點點地積攢起來,來捐給那些受災兒童,那么像小女孩一樣的難民會逐漸的減少,直到沒有,全世界的人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伸出援手幫助非洲。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八
說到動物,我可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我非常喜歡小動物,特別是那小巧玲瓏、聰明可愛的小鳥。
有一次,我到姥姥家玩,看到院里枝頭上的麻雀三五成群,像一個個小精靈似的在樹枝間穿梭,跳來跳去,嘴里還“嘰嘰喳喳”地唱個不停。過了一會兒,它們突然停止了唱歌,開始歡喜地啃吃樹上又大又甜的果子。這只鳥兒啄了啄果子,那只鳥兒咬了咬樹枝,都高興地又跳又唱,不亦樂乎。轉眼間,那些已經成熟的果子被麻雀們洗劫一空。沒想到它們還沒有要走的意思,在枝頭上快樂地擺著尾巴,似乎在謝謝人們給它們這一頓豐盛的午餐。
姥爺看到麻雀把果子吃光了,非常生氣,就把麻雀全都趕到了地上,開始抓麻雀。我輕輕地靠近其中一只麻雀,它很得意地看了我一眼,繼續大搖大擺地往前走,根本沒把我放在眼里。我心里很生氣,我于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抓住它,等我抓住它了,一定要它好看。它正在前面蹦跳關,我猛一個飛撲,把它捂住了。可我一打開手,唉!什么也沒有。這下倒把麻雀嚇跑了。這時,我注意到一只行動緩慢的麻雀,它飛得很低,跟同伴一比,顯得很笨拙。姥爺也注意到了這只倒霉的麻雀。它飛了一會,累得落到了地上,姥爺趁機把它擒住了,在它腳上拴了根挺粗的繩子,避免它逃跑。
它是一只很老的麻雀,毛色黯淡,許多毛都脫落了,顯得很難看。我把它帶回家養了起來,后面發生的事情讓我非常震驚。
自從它到我家來了,就不吃飯也不動,每天臥在墻角,不停地掃視這個陌生的環境,那綠豆大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厭惡和恐懼。但誰也沒有注意到它在咬綁著它的腿的那根繩子。我每天都把一些小米、面包渣和水放在它面前,可它像丟垃圾似的用另一條腿踢開。終于,它病倒了,無精打采,仿佛已經到了臨死的邊緣。當我很擔心,再一次來看它時,它居然在一口一口地啜著小碗里的水,還時不時地扭過頭咬起來一些小米,興奮地咀嚼著。過了幾天,它好像恢復了往日的活力,精神煥發,還不時地咬著腿上的什么東西。
麻雀越吃越胖,也經常跳來跳去,誰也沒有發現它腿上的繩子在慢慢變細,馬上就要斷了。有一天,我在給它喂食,發現它的嘴角有兩條很深的血印子,我以為它是太無聊了,咬一些硬的東西導致的。我想帶它出去玩玩,活動活動。不料,一帶它出去,它便使勁咬了一下繩子,繩子斷了,它帶著剩余的半截繩子吃力地飛向樹枝。我沒有再抓它,而是看著它慢慢地飛到了樹梢,朝著金燦燦的太陽激動地“嘰嘰喳喳”地叫著。
它終于自由了,經過兩個多星期的努力,它終于回到了它夢寐以求的家了。我一邊替它高興,一邊感到深深的自責:我不該剝奪它的自由,人類和動物本是朋友,我不該把它關起來。人與動物要和諧相處,這只小小的麻雀,給了我很大的覺悟。從此我再也沒有抓過一只小鳥,我非常希望和它們在這美麗的地球上和諧相處,成為好朋友。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九
很早以前,曾經看過一個外國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對夫妻,結婚11年才有了第一個孩子,是個小男孩,兩人感情非常好,孩子自然是他們的心頭至寶。
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快樂,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突然降臨到這個小家庭。
在小男孩兩歲的某一個早晨,丈夫趕時間去上班,看到桌上有一瓶打開了的藥水,只是因為趕著上班,他并沒有把它收起來,而是大聲告訴在廚房忙碌的妻子:“記得把藥瓶收好,別讓孩子拿到。”就急匆匆地趕去上班了。
可是妻子在廚房里忙得團團轉,很快就忘記了丈夫的提醒。
小男孩自己在客廳里玩,被瓶子的顏色所吸引,爬到桌上拿到了瓶子,把里面的藥水全部喝了下去。這個藥水是致命的,即使是大人也只能服用少量。由于孩子把整瓶藥水都喝了下去,雖然及時送醫救治,還是沒有挽回孩子的'生命。
當丈夫得知噩耗趕到醫院時,他非常傷心,看著早上出門時還活蹦亂跳的兒子,此刻已經冷冰冰地躺在醫院。然而,他什么都沒說,走到妻子面前,抱住她,在她耳邊深情地說:“我愛你,親愛的。”
當時這個故事令我震撼,因為我在生活中見過太多相互責怪的夫妻,在一般情況下,出了如此大的變故,絕對會引起一個家庭的地震。
我們比較容易見到的一幕是:丈夫狂奔到醫院,看見兒子冷冰冰的尸體后,傷心欲絕,怒從中來,對著妻子大吼:我叫你把藥水收起來你沒聽到嗎?如果你早點把藥水收起來會出這種事嗎?是你害死了兒子,我永遠都不想再見到你。
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妻子看見丈夫趕到醫院,撲上去又抓又打,嘴里罵著“你看見藥水在桌上為什么不收起來?什么班比兒子還重要?”
所以我一度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因為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也無法保證我會如此冷靜理智,但后來認識幾位外國朋友后,也相信這種故事確實會發生,可是我覺得發生在國外確實有可能,但在中國,似乎很難,因為我們習慣了遷怒,習慣了相互指責。
但是上個星期的一次聚會,我真的聽到了這個故事的中國版。
上星期去參加以某集團作為東道主的年會,開始時上來講話的是位非常年輕的總裁,大概才三十多歲,而該集團是數一數二的大集團,一般能做上總裁少說也要四十出頭。
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在感慨他如此年輕就身居高位,詩歌,另一位朋友卻突然說:“他出任總裁我一點也不意外,如果我是董事長,我也一定會選這樣的人來任總裁。”
接著,他給我們講了一件五六年前的事。
五六年前,這位年輕的總裁還只是一個部門領導,平時工作很忙,連過節都無法回去,所以他的老婆帶著女兒過來看他。
那一天,他本來打算帶著老婆女兒去好好玩一玩,但臨時卻出了點事需要他過去處理,于是,他只能讓老婆帶著女兒先去玩。
母女倆到了游樂場,玩了小半天后,媽媽帶著女兒到一邊休息,一個轉身卻突然發現女兒不見了,她到處叫女兒的名字,所有的保安都出動了,一起尋找這個小女孩,可是卻遍尋不到孩子的蹤影,不知過了多久,突然有人說這里有個隱蔽的小湖,孩子會不會去那里了,于是一群人就跟著過去找,遠遠地就看見湖上有漂浮物。
很多人趕緊過去打撈,果然是失蹤的小女孩,已經毫無呼吸。媽媽當場就暈倒了,爸爸趕到后,安慰痛不欲生的妻子,獨自處理了愛女的所有后事。
這一切,他沒有向公司里的任何人提及,像以前一樣認真負責地做好所有的工作。
這件事直到兩三年后才有人發現,畢竟再也見不到小女孩過來看爸爸,再也聽不到他提起自己的女兒。同事們這才開始知道,原來幾年前,他的身上竟然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故,他承載了這么多傷心,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工作,很多人震驚同情之余,更多的是欽佩。
這件事漸漸傳到了董事長耳朵里,董事長聽了非常驚訝,那時候董事長對他印象不深,只知道公司有這么一位部門負責人,而這樣的部門領導公司有幾十個,上面還有十幾個副總裁,董事長從沒太過注意這個低調內斂的年輕人。
聽到這件事時,董事長是驚訝的,他把他叫了過來,問起這件事。他低低地說:“女兒突然去了,我和我太太都很傷心,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了,我所能做的就是不讓悲劇繼續擴散,我不想把家毀了,也不想把自己的事業毀了。”
當時董事長年事已高,他的獨子還在國外留學,一直想找一個職業經理人替他管理這個偌大的企業。當下董事長就決定把總裁的位置交給這位年輕人,很多人都勸董事長:“他才剛剛三十出頭,太年輕了,而且之前他只是一個部門負責人而已,沒有管過整個集團的經驗,萬一能力不足,該如何是好?這樣做太冒險了。”
董事長是這樣對別人說的:“我會選他自有我的道理,他雖然年輕,閱歷也不深,但是一個人能扛住這樣的打擊,在巨大的生活變故之前,依然能夠冷靜理智地處理,我相信他在管理公司時,也一定能夠泰山甭于前而面不改色,資歷都是慢慢積累的,但是一個人有這樣的特質卻是不可多得的。”
董事長在商場浮沉了多年,果然沒有看錯人,自從他接任總裁一職后,踏實穩干,冷靜果斷,在短短三年里就讓整個集團邁上了新的臺階。
當時席上也有人說這人會不會太冷血了啊,畢竟親生女兒死了,居然能夠如此冷靜。
而我卻不這么看,不幸的事情已經發生,難道要活著的人都陪葬才叫有情有義嗎?不說、不表現出來,不代表不傷心,“大愛無言,大悲無淚”,那些默默無言的人的悲傷并不比歇斯底里的人少,只是他們更懂得控制局面,而不是被局面控制。
西方人稱這種行為是:“presetbehavior”。也就是中文翻譯成“前懾行為”。它的含義就是:當不好的事發生時,要去控制局面,而不是被局面控制。
面對一件不幸的事,你可以暴怒,可以遷怒,可以怨天尤人,可以傷心欲絕,可是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甚至令事情更加糟糕。
如果,你能夠放下怨恨與悲傷,換一種心態,勇敢面對,積極解決,也許事情就會朝著好的那面去發展了。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十
看圖。
作文。
是根據觀察圖畫的信息,然后根據圖畫的內容或意思來寫一篇作文。
1937年8月28日,日軍經過周密的計劃,準備轟炸上海火車南站,人們聞風而逃,想早點逃到安全的地方,多多一家也不例外。
爸爸好不容易買好票,來到站臺上等車。“嗚——嗚——嗚”這聲音從遠到近,顯然是火車來了。“太好了,逃到安全的地方,我們就不用擔驚受怕了!”多多一家高興極了。可是高興只是暫時的。不一會兒,他們就發現天空中出現了幾個小黑點,小黑點越來越近,這才看清是幾架飛機,機面上閃耀著銀光閃閃的膏藥旗。大家都呆住了。“啊!是飛機,大家快逃呀!”不知是誰說的,大家開始了瘋狂的逃跑。
因為人多,多多的媽媽帶著還不會走路的小多多跟多多爸爸走散了,她思索著怎么保護著多多的安全。突然,她眼前一亮,看到了一個簡陋的小棚子。她趕緊把多多塞進去,剛轉身,飛機就投下了兩顆炸彈,“轟隆隆轟隆隆”頃刻間,炸彈把火車站炸得面目全非,幸存者也顧不上拍身上的土了,繼續逃命,“轟隆,轟隆”又是兩聲,又有一些人倒下了。飛機投完了炸彈,逃離了火車站。
說起照片,大家都會想起自己照片的快樂回憶,但你有沒有想過戰爭時代留下來的悲慘照片。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死亡幾千人,傷員一萬五千多名。
那一天,有個小孩正和爸爸媽媽在外面玩耍,突然聽到警報:日本人來入侵我們的祖國了。于是人們就紛紛逃跑。小孩子的爸爸媽媽抱起孩子就往一塊大石頭后面跑去。隨著一聲炮響,孩子的媽媽倒下去了。她用最后一口氣對丈夫說:“帶好孩子。”于是孩子的爸爸就丟掉所有東西,飛快地把孩子帶到了那塊大石頭后面。在他把孩子放到那里的時候,突然又一聲槍響,爸爸也受傷了,不知被炸到哪兒去了。
過了很長時間,孩子從石頭下爬出來,只見眼前一片廢墟,爸爸媽媽也不見了,自己身上也滿是血,疼得厲害,于是他就坐在一塊木板上嚎啕大哭起來,瞧,他哭得多么傷心啊!
我最后要說:“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母,為了父母不再失去孩子,讓我們一起制止戰爭,維護和平吧!”
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劃了一次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企圖霸占整個中國。從此,中國人民便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是一張陳舊的歷史照片。那天下午,上海火車南站站臺一片擁擠和喧鬧,人們站在像大蒸籠一樣的站臺里等車,人群里大多是逃難的人。
忽然,傳來了一聲聲凄厲的警報聲,接著火車站上空傳來了飛機的轟鳴聲。火車站里頓時亂作一團,人們驚慌失措,四處逃散。可是無情的炸彈呼嘯著從空中飛下,在地面炸出幾朵“彈花”。隨著“轟”的一聲,剛剛開進車站的火車和車站里的建筑物被炸飛,變成一片廢墟,站臺也塌了半邊。往日喧鬧的火車站剎那間變成了墳地般的死寂。
敵機終于盤旋著走了,硝煙也漸漸散去,周圍靜悄悄的。突然,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打破了沉寂。一個約兩三歲的小孩從廢墟里爬出來,坐在火車鐵軌上哭著,哭得那么聲嘶力竭,大聲呼喊著爸爸媽媽。他身上血跡斑斑,衣服也破得不成樣了。那可愛的小臉上滿是淚水。可是在成堆的廢墟里,誰會回答他呢?在這里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可憐的孩子,他不知道父母為什么沒有回答他,也不知道他們被埋在廢墟,死不瞑目!盡管他是那么無助可憐!如果他能活下來的話,他以后的命運肯定是曲折的,他還有可能會死亡,也有可能被路過的人抱走。……一個路過的新聞記者憤怒地跑過來,舉起相機定格下眼前這一幕。
這就是噩夢般的一天——1937年8月28日。
讓我們把這一段歷史永遠銘記心中。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十一
身在美國的媽媽從網上給我發了一組“貓撲”網上登載的照片,我看了以后很震撼,同時也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三幅照片。
小學生作文大全。
第二幅照片展現了安徽省臨泉縣,一個叫劉小環的11歲小姐姐為了能上學,每天都要去給一家窯場背磚。每次要背16塊,重40公斤,步行140米才能賺到3分3厘錢。可想而知小姐姐要賺一年的學費要背多少次呀!
第三幅拍攝的是一個靠撿垃圾為生的小男孩。他在成堆的垃圾中撿到了一本書,他就像發現了寶貝一樣,坐在垃圾堆上認真的讀起來。盡管他處的環境很惡劣,但他讀書的愿望很強烈。
[推薦給朋友][顯示打印]。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十二
每當我走進我的房間,就會發現一張一只小熊正在爬山的照片。
照片里展現的是在一片覆蓋著厚雪的雪山上,一對熊母子站在雪山頂上,眺望著遠方。至于這張照片的來歷,還有一小段故事呢。
在我學游泳時,由于技術太難,我想放棄,爸爸媽媽為了讓我振作起來,特意給我看了一段視頻。
在這段視頻里,我看到了一片冰天雪地,一座雪山上,有一只母熊和一只小熊,它們想從這座山上爬過去。母熊先出發,它三下五除二地爬上了山,在山頂上看著小熊。小熊也想爬上山,不過它沒爬幾步,就滑下了山,滑到了離母熊更遠的地方,它又重新開始前進。這回爬到一半時,小熊往右看了看,似乎發現右邊正是它媽媽走過的路線,于是急忙移動到它媽媽走過的路上。當它快要爬到山頂時,母熊也向前邁出一步,想要把小熊拉到山頂上。可是這時候,小熊再次滑了下去,并且滑到了山腳下。此時落下的小熊像被裹挾在泥石流里的螞蟻,像洶涌波濤里的小船,像狂風暴雨里掙扎的小鳥。不過它沒有因此而泄氣,而是毫不猶豫地繼續往上爬,它的腳一步一步地挪動著,似乎在想:我一定會爬上山頂的!終于,它成功了!它和媽媽繼續向前進,一路上,它和媽媽一直很親近,似乎在分享它的經歷呢!
看完這段視頻,我陷入了沉思,我對我平時知難而退的態度感到十分慚愧。我截圖打印了這張圖片留作紀念,我要向小熊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十三
軍訓時光轉瞬即逝,離開營地時,我不禁回頭望向沙地間那一抹青青的翠綠。人們常說,活著的理由是一種向上的意義。我們身邊其實無處不存在著那股頑強,向上的力量。
您試過在砂石地上趴著做俯臥撐嗎?應該試過的人都能有這樣的感觸,手掌鉆心的疼。還有被風吹進嘴巴里生土的味道,夾著枯草的斷葉。對,就是它......
在教官一聲停止休息的口令下,感覺渾身釋然,全體起立。我不禁低頭看了一眼被手壓得不成樣子的那叢枯草,不知道是微風的呼喚還是它自己抗爭,我竟然感覺到這叢瀕臨枯死的雜草似乎在一點點合龍。一根,一束,一叢。此刻,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它竟然恢復了它本來的模樣!突然,我眼前一亮,在這叢枯黃雜草中,一抹青青的嫩綠映入我的眼簾,內心突然感覺被一股力量所震撼!我真的沒有想到,它殘敗的外表下竟擁有如此頑強,努力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讓它重獲新生。我從心里開始欣賞這叢即將新生的一抹新綠了。
離營時,有一件重要的事牽扯著我的心。那就是再看一眼讓我內心震撼的一抹翠綠。是的.,翠綠的新生!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十四
一次次不理想的成績,似是磨平了少年的棱角,斂起了一身鋒芒,我變得普通,變得平庸。
有幸,所見得他的演講。
那日,我在客廳電視屏幕上偶然見他——張錫峰,只一眼,那少年眼中的自信和坦蕩便吸引了我。我似乎找到了曾經那個自己,那個滿目榮光,滿身驕傲的自己。我繼續看了下去,記憶猶深的,是他描繪的,晚高峰時的車水馬龍。他說,他看到人們庸庸碌碌的活著,日復一日,循規蹈矩。那種深邃,那種空洞,第一次讓他感到害怕,那是一種對生的恐懼。
它講述自己在一個下午,幾乎看完了一整季航拍中國,他說:“你讓少年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從此,少年的世界觀慢慢的改變,他不甘平庸,于是,他的眼里,便出現了光。”我聽他講學習凌晨五點半的高三,他們天不亮就跑向操場,他們拼命的學,他們同時間賽跑,他們想成為,最初的期待,他們是為改變命運!想讓自己愛的人更好地活著。最后,我聽到他說:“他們,就是你呀。”
一瞬間,震撼難以言表,最初的自己也是張揚肆意,鋒芒畢露的啊,又怎甘滿身驕傲被擊碎。有種落差,叫沒達到最初的期望,還辜負了曾經受過的苦難,就我而言,我接受不了這樣的落差。
他觸及了我內心的光,少年的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理想在遠方等待,你又怎能止步?
那一刻,震撼了我,少年眼里的未知與迷茫散去。
路在腳下,雖千萬里,吾往矣。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十五
在我的記憶底片中,感動從未少過。雪災抗難,八方支援,令我敢感動;汶川地震中為救學生而犧牲的潭千秋老師,令我感動。而這一次,強烈的,心靈上的震撼,再一次襲擊了我。
張家林是廣東省深圳市龍崗福安學校五年級[3]班少先隊員,在學習上他是一名熱愛集體,勤奮學習,善于思考,樂于助人的好學生;在家庭里他是個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甘于奉獻,不斷創新的好少年。
他在四歲時。他媽媽每逢星期六,日都會帶他去敬老院,養老院幫忙打掃,拖地,照顧孤寡老人等。他樂于幫助同學輔導功課,還與家庭有困難的同學“手拉手’’,在汶川地震時,他在街上‘‘義賣’’把所得的錢和平時積攢的,全部捐給了災區。4歲時,他就報名參加了義工,是當時全國最小的義工,現在他獲得了‘‘全國十佳少年”的美譽。
張家林天資聰穎,多才多藝,不僅能書善畫,而且能說相聲。做主持,練武術,說英語,深受大家的喜愛。
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情,生活中也許好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有些同學任意破壞公物財產;有的同學經常想父母要錢,買零食,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艱辛;有的同學很自私,每逢要捐錢給災區,都說:“沒錢了,我們家很窮的。”那樣子說。
所以我號召全體隊員向他學習,努力成為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長大后成為國家的棟梁。張家林年僅10歲的小學生,卻以自己的愛心,勤奮,才智贏得了大家的敬佩。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十六
行于繁華的都市,穿過擁擠的人群,本以為憑著大家給予的這份熱鬧就能趕走悲痛,然而,連在大街上滿街跑的小孩都嫌我陰霾。
三年前,我的爺爺死于肺癌。每當想起爺爺與我一起在羊腸小道上散步,想起我倆在海邊拾貝,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淚水模糊了我眼前的一切。
陰沉沉的天空壓在我的心頭,各種思緒噴涌而出……。
那日,我不自覺地又來到曾與爺爺一起散步的公園。公園中的桃花正怒放著,撲鼻而來的花香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放眼望去:河水像玩瘋的孩子般嘩嘩地奔流著、河邊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有的深,有的淺。
忽然,一陣清新的春風吹過,伴著河水,迎著桃花,穿過發絲,拂過臉龐,彌漫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霎時間,所有的桃花紛紛掉落。我正惋惜花瓣的凋零,卻看到數個淡黃的花蕊一覽無余,如同仙女下凡般高雅而圣潔,沐浴在春風中,隨著風韻律舞動著。有的獨自飛舞,有的則與舞伴攜手共跳華爾茲,有的似剛落地的娃娃,在風的幫助下,一邊用手提著裙擺,一邊轉著圈。此情此景,猶如夢幻仙境般。
我繼續往前走,踏著一層層被秋風遺忘的枯葉上,望著枝頭上寥寥無幾的桃花瓣,猛然意識到:爺爺不正像那紛紛揚揚的桃花嗎?他雖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沒做過什么豐功偉績的大事,但他的生命那么精彩,他帶給我們那么多美好的記憶。雖然與世長辭了,但我想他活著的時候自有他存在的價值、意義。
頓時,一種震撼感油然而生,是啊,這花雖然落了,卻落得如此動人,落出了絢爛的芳華;這人雖去了,卻去的如此震撼、如此牽動人思!
那年,那時,那群花飛……。
令我震撼的照片(模板17篇)篇十七
身在美國的媽媽從網上給我發了一組“貓撲”網上登載的照片,我看了以后很震撼,同時也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三幅照片。
第一幅照片是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老奶奶和他的孫子相擁在一起痛哭。孫子哭著說:“奶奶我要上學”,滿臉皺紋的老奶奶老淚縱流的對孫子說:“乖,不哭,奶奶賺錢去,送你去上學”。為了孫子能上學,年邁的老奶奶還要出去工作賺錢,讀書對這對祖孫來講,太不容易了。
第二幅照片展現了安徽省臨泉縣,一個叫劉小環的11歲小姐姐為了能上學,每天都要去給一家窯場背磚。每次要背16塊,重40公斤,步行140米才能賺到3分3厘錢。可想而知小姐姐要賺一年的學費要背多少次呀!
第三幅拍攝的是一個靠撿垃圾為生的小男孩。他在成堆的垃圾中撿到了一本書,他就像發現了寶貝一樣,坐在垃圾堆上認真的讀起來。盡管他處的環境很惡劣,但他讀書的愿望很強烈。
投稿:2005-8-2815: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