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種文化,是在社會中弘揚互幫互助和友愛的傳統價值觀。接下來是一些成功人士分享的感恩心得,我們可以從中獲取靈感和啟示。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一
時間總不停止流動,十多年的歲月總不會充滿陽光,但太陽永遠不會停止燃燒,就像一路上總會有人陪你走下去。
外祖母已經去世多年了,只因生活所迫從小隨父母外出打工的我,與這位血緣上的親人人生并無太多的交點,但即使我與她雖然沒有太多的交集,但我仍然能記得她,不為別的只為她給過我的溫暖。
外祖母在老家的山里長大,是個純樸的婦道人家,一生拉扯外婆長大,老來也沒享受過生活,我第一次見她時,她便已經臥病在床。但也不是病入膏肓,隨時可能死去的那種,她在病床上,不說話,一雙泛黃的眼眸總是一眨一眨的看著天花板,你跟她說話她也不看你,有種看透人生的超然之感。對這樣的老人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意味,但確實也少了幾分老人孫子齊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感覺。
災難總是突然降臨,好像不搞得人們驚慌失措就不能顯示出他的無情與冷酷。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全世界人民震驚。那個畫面不用我說,也應該是記憶猶新的。老家不幸也被波及,但不幸中的萬幸是一家人都安然無恙。
但四面都是殘垣斷壁,老家的房子也是成了搖搖欲墜的危房,一家人都搬進了政府分發的帳篷中。令人佩服的是一家人之中最淡定的就是外祖母了,地震時叫都沒叫一聲。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外婆去抱她時她就好像睡著了一樣。
災后政府分發的救災物資是方便面和礦泉水,那時的我對方便面這東西真的是愛到骨子里。一天三頓能換著花樣的吃它。半夜還去偷偷的拿來干吃。
有一天晚上大人們都睡著時,我偷偷跑去拿方便面,想起泡面的滋味我一時心癢,不想嚼干巴巴的面,就想用熱水泡。當時我跟灶臺差不多高,開水瓶就放在灶臺邊上,我努力的踮起腳去夠,手剛剛觸碰到塑料的邊緣便用力向下一拉,開水瓶頓時從灶臺上落下,我慌忙向旁邊一躲,但碎裂的水瓶以及溫度還很高的熱水就賤到我腳上,我頓時疼得大哭起來。
但沒人過來幫我,不得不說那灶屋的隔音效果真是強大。我當時真的是不知所措,腳上傳來的灼燒感讓我無法動彈,只是一味的哭,但這時我聽到門口傳來腳步聲,爸媽走進來把我抱住,看了我腳上的傷后帶我去了附近的診所。這傷很快就好了,但我疑惑的是他們怎么知道我不見了的。明明他們都睡得那么死。
之后外婆告訴我答案,是外祖母,她半夜睡不著,就看見我往灶屋走,她沒叫住以為我只是去吃東西。但一陣以后我沒出來,她就感覺出事了。之后便叫醒了我的爸媽。
我這才知道,這位平時對我漠不關心的老人原來一直記掛著我,我心里涌起一股熱流。從那時我學會了感恩。我也懂得了,要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二
一首耳熟能詳的歌唱起:“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總會在人心底泛起一層層漣漪,不自覺的想到感恩。
從我們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天起,老師就常常教導我們要學會感恩,比如給爸爸媽媽說一聲謝謝、我愛你等等。作為一名聽話的乖寶貝,爸媽會知道你是有感恩之心的,他們也為此而感到欣慰。
進了小學,作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隊員,感恩是必修課之一。“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這首歌激勵著我們前進,也陪伴著我們成長。我們從一味地依靠父母到漸漸的開始懂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從幼稚到不那么幼稚、從調皮到懂事……每一個細節都漸漸發生了細微改變,而這些都意味著我們學會感恩了。
初中,我們都十分的青澀,用自己幼小的心靈來學會適應周圍世界的變化,讓自己不再那么幼小,漸漸的變得強大起來……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感恩方式,照顧好自己也是一種最直接、最簡單的感恩方式。讓父母不再為自己擔心或者讓他們為自己少擔心一點也是一種證明自己長大了的方式。
大學,許多人夢寐以求進入的地方。有人到那里后開始放假,身心都徹底進入虛擬世界,與世隔絕,讓父母操心;有的人在那里堅持高中狀態,不放棄不拋棄不言棄,最終收獲頗豐,人生也有所不同;有的人選擇當家教來補貼自己用,讓父母的經濟負擔輕一點,;有的人……態度決定高度,你的大學生活取決于你。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三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恩,很多很多的人!
感恩生命;生命對每一個人僅有一次,我很慶幸父母讓我擁有生命。生命讓我遇見同學,老師和朋友。有了他們,我的青春便擁有了色彩。我很慶幸我能遇見他們,他們給予我幫助,也讓我的生活過得多姿多彩。感謝生命,它讓我知道與了解到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就算覺得生活不是美好的,但也要相信生活不可能會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不管如何我感恩生命,它讓我擁有了一次體驗生活的機會!
感恩父母: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父母便一直在照顧著我們。他們辛苦勞作,為的也就是讓我們擁有更好的生活。說起感恩父母,我想起了曾經聽到過的一個演講,演講內容就是感恩父母的。雖然此事至今已過了很久,但我一直記憶猶新,特別是演講者的有一句話,他說;“什么東西是不可以等待?孝順是不可以等待的。”他的話喚醒了我心中的巨人。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們逐漸長大,父母也在慢慢地變老。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不渴望得到回報,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生活。
真的,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的辛苦,他們的汗水,都是為了我們的幸福而付出的。他們拼了大半輩子,什么時候讓自己享受過,都是把最好的給我們。父母生我養我,我們長大了也該孝順他們,給他們幸福的晚年。他們為我們,我們應該為他們付出更多!
感恩老師:如果我是一棵綠樹,沐浴著智慧的陽關,那么您接收大地。在您知識的土壤里,茁壯地成長。老師我想對你說:“您是蠟燭,燃燒自己,只為照亮他人;您是粉筆,犧牲自己,留下了知識;您是春蠶,奉獻了自己,幫助了別人;您是園丁,辛勤地工作,培育了小花。老師,您對我們的愛,是最偉大的,是最高潔的愛!”
感恩我最親密的朋友,他們讓我感到快樂,感到生活中的樂趣,有了他們我的生活也變得有趣,我感謝我能夠遇見他們!
感恩社會:社會讓我了解了很多的東西,也讓我成長。社會讓我成長,我們要回報社會,也要回報祖國!社會上我們會遇到不一樣的人,會見識到很多不一樣的事物,我感恩社會能夠讓我擁有這樣一種經歷!
我感恩很多的人,感恩他們的陪伴;感恩他們給予的知識與教育。讓生活中多一點感恩,使它成為一種習慣!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四
因為感恩,溫情才無處不在;因為感恩,友誼才長存永久;因為感恩,動人旋律才不再停歇;因為感恩,世界才如此多彩。
然而,在我心里,最讓我感動的當然是親愛的爸爸媽媽。蕓蕓眾生,我們能夠沒有朋友,沒有同學,沒有親人,甚至能夠沒有兄弟姐妹,可是我們不能夠沒有父母。父母賜予我們生命,含辛茹苦養育我們長大,任勞任怨的為我們奔波,不求任何回報,只期望我們比他們過得好,比他們有出息。或許世界再也不會有誰比父母更偉大了吧!可是,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幾個能夠真正讀懂父母呢也許此刻的我們還小,還不明白什么叫大恩大德,還不能真正體會到父母嚴格要求我們的真正含義。有時甚至覺得父母的嘮叨,父母的好是對我們的牽絆。我們常常責備父母的嘮叨,怨恨他們的古板和對我們的不理解……可是,當我們離開家,當我們漸漸長大后,我們就會慢慢地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這種愛無聲無息卻驚天動地,讓我們倍感溫暖。
作為溫室里的花朵,我們不應當只懂得享受,而更應當學會感恩。時光不待人,趁我們父母都還健在,趁我們都還年輕,多給父母打幾個電話,多幫父母洗幾次腳,多關心關心他們。就像他們關心我們一樣,或許,我們一點小小的舉動都能夠讓他們欣慰許久。
學會感恩,不僅僅是感恩父母。生活中有太多人和事值得我們感激的,其實,任何給予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從此刻開始,不要吝嗇自我的微笑,不要深埋自我的感情。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環境里,不要讓麻痹遮蔽了自我的雙眼。我們完全有義務對那些幫過我們的人說聲多謝,我們完全有必要對這個社會做出我們該有的回報。讓我們將心比心,將愛傳遞到每個人內心深處吧!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五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棵小樹和一群大樹一起生活。但小樹卻認為大樹擋住了它的陽光和雨水,讓它無法成長。于是便請求伐木工人把自己周圍的大樹都砍了。伐木工人照做了,當小樹正在高興終于沒有大樹阻擋自己接受陽光和雨露時,一場大風暴卻來臨了,沒有了大樹們的遮擋,頃刻之間小樹便被風暴連根拔起。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呢?小樹被大樹保護著,卻不知道感恩,而是嫌棄它們擋住了陽光和雨露,最后被風暴吹斷,追悔莫及。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不知道去感恩,而卻嫌棄那些默默無聞關心你的人,愛你的人。
那么,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不會去感恩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去發現,沒有去在意那些細小的事。哪些愛他們,默默關心的人。
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養了一群猴子。他很喜歡這些猴子,便經常喂養它們,甚至把自己的干糧也拿去喂猴子。當沒錢時,甚至砸鍋賣鐵。到后來,那個人家里什么也沒有了,便對猴子說:“你們走吧!我不能養你們了。”猴子們上躥下跳,十分生氣。那個人說:“我這樣對待你們,甚至砸鍋賣鐵也要喂你們,現在我讓你們離開,為什么你們要如此憤怒呢?”猴子們說:“因為你一直養著我們,我們不會去捕食,有你喂就行了。現在你卻不喂我們了,我們理所應當生氣了,”
那么我們應學會去處處留心,處處感恩。其實很多事都值得我們去感恩。比如父母在你上了晚自習放學后來接你時。你應該感恩,感恩他們這么晚了也愿意來接你回家。當家人早起為我們做早飯時,你應該感恩,感恩他們愿意起這么早來為你做早飯。人應該處處知道感恩,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留心于每一件小小的事情,讓感恩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比如在學校,各科老師對我們孜孜不倦的教誨,下課了老師還在為同學們講解不懂的題。老師用自己休息的時間來為我們輔導晚自習,我們都應該感恩!
當然我們是學生,沒有什么物資的東西來感恩父母和老師,我們只能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也要學會對別人付出,我們感恩為我們付出的人,更多的人也得到我們的付出,于是每個人都會去感恩,那么這個世界就將會變得更和諧更美好!
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一種伴隨一生的好習慣,它能影響他人,也能改變自己。感恩身邊的小事,感恩愛自己的人,關心自己的人,就算那“寸草心再小,也想要去報答那陽春光輝。”
感恩于心,讓世界充滿愛!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六
“對別人所給的幫忙表示感激,將感激之心落實在實際行動上。”這是感恩。可是,此刻這個時代,又有幾個人會把感恩當成一種習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夠讓生活變得更珍貴,能夠讓精神變得更崇高。所以,我們要懷一顆感恩的心,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學會感恩——感激我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父母長滿老繭的雙手有我們歡樂的童年,黑發中的銀絲有我們成長的足跡。母親的愛是流露出來的,內心內心與外表一致;父親的愛是默默無聞的,寓于無形之中的感情,倆種愛讓我們更好地掌握自我。
學會感恩——感激我們的教師,是他們豐富了我們精神上的糧食,給我們飛翔的翅膀。當我們踏進校門的那一天,教師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懷;當我們踏出校門的那一天,教師已經付出了全部。
學會感恩——感激真正的朋友,讓我們有一雙結實的臂膀。朋友在成長中帶給我們許多淚水與歡笑;學習中給我們許多自信與磨練;生活中給我們幫忙與被幫忙的機會。為我們分擔痛苦,與我們相知相惜,讓我們不會孤單。
學會感恩——感激我們的祖國,是他給了我們幸福生活,給大家舒適的生活環境。無數次默默的堅守,給我們和平,給我們學習的機會。我們才能夠學會探索萬物的奧秘,參悟社會與人生。
滴水之恩,須當涌泉相報。感恩,是我們名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正直的人最起碼的品德。其實,我們也需要感恩: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教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同學對我們有協助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祖國對我們有呵護之恩……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個人把感恩當作習慣的人,會活得更歡樂更坦蕩。
感恩,讓人與人之間少一份隔閡。
感恩,是一種值得用一生去珍視的愛的教育。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崇高的境界。
感恩,是一種值的用一生去完成的壯舉。
感恩,讓生活充滿陽光,讓世界更加和諧。
“感恩”是一種態度,一種品德,一片肺腑之言。每個人都應學會“感恩”。對于此刻的小孩最重要,他們只明白愛自我不懂愛別人。所以應當學會感恩,學會尊重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生命更加精彩。
學會感恩,讓感恩永駐我心,永駐大家的心,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讓你我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七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懂得感恩,感恩陽光,融化了冰雪;感恩明月,閃爍了黑暗的天空;感恩朝霞,捧出了黎明;感恩同學;贈給我們友誼;感恩老師,教育我們前行;感恩父母,賦予我們生命。感恩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存在與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里,默默譜寫著感恩的篇章。
打開記憶的閘門,往事如翻騰的流水涌上我的心頭。一個又一個清晰的畫面浮現在我的腦海,這件事靜靜地溫暖了我一生的時光!
那是一個寒冷的清晨,我走在上學的路上,就發現天空陰沉著臉,仿佛有人招惹了它似的,而且已經下起了小雨點,細細的雨滴伴隨著風兒飄落下來,街道兩旁的花草樹木隨風和雨飄飄蕩蕩,呈現出來與春天一樣的生機勃勃與活力。下雨之后,天氣又開始變冷了起來一切都是濕漉漉的。
在雨后,雖然挺美,但是卻少了些許暖洋洋的氣氛。
我進入學校后,漫步在校園里,自己感覺格外的冷,我不時用手捂住嘴,好暖和一些。我又把衣服上的帽子戴了起來,把自己的身體蜷縮得更緊,用這種方法讓自己更暖些,但是我卻不禁地打了一個噴嚏。
“你冷嗎?”我立即轉過身子望過去,原來是一個大哥哥,“你是在說我嗎?”我問道。“你知不知道,你應該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應該多穿一些,你看你穿在么點,家里人會替你擔心的。”我沉默著不知如何回答,剎那間,這溫暖且真誠的話語,想溫暖的手,輕輕的叩開了我的心里那扇冷漠的門,那點滴的溫暖,洗亮了所有黯淡。我的心不知被什么攪亂,心里一下子五味雜陳,全身翻騰著一種暖暖的液體,突然之間,我感覺沒有那么地冷了!
雖然只是這些簡單平凡的話語,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感恩這兩個簡簡單單的詞匯充實著我們的生活,塑造著我們的心靈,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它可以消除內心的積怨,它可以滌蕩世間一切塵埃,,愿感恩的心充滿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灑滿人間!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八
生活中我們常常被教育要學會感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感恩父母的無私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感恩老師的諄諄教導感恩他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流傳至今。于是乎,每每到了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節日,學校便會組織我們一起向親人表達感激之情,或書信,或獻花,甚或跪拜。當大家沉浸在這感恩與被感恩的氛圍中時,我的內心卻對這熱鬧生了一些疑惑。
究竟什么是感恩呢?在我看來,感恩,首先是要有感的意識和能力。感是發自內心的感受、思考和品味。感受他人及時的幫助與支持,感念他人關鍵的點醒與扶持來自陌生的幫助常常讓我們慶幸自己的幸運,也不吝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是,我們對身邊的幫助卻常常遲鈍又無感。與親友的長久相伴,讓我們常常把父母的付出視為理所應當,將朋友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自然無法感受到父母的辛勞與朋友的可貴,也在無意中傷害了最親近的人。
曾經看過一篇名為《一碗面而已》的文章。文中的女孩因為和媽媽爭吵而離家出走。在饑腸轆轆之際,偶遇一個熱心的面店老板,老板請她吃了一碗熱騰騰的面,令她感激不盡。最后在面店老板的引導下,才領悟到媽媽日復一日的、平凡的愛的難得和珍貴。來自陌生人的一碗面,固然滿懷溫暖與善意,長久相伴的默默付出,更是含蓄而長情。我們要學會感受那些細小的、平凡的人或事中飽滿的深情,不要把它們當作理所應當,甚至棄如敝履。就如同,我們要感激月亮,更要感激太陽。
我們不僅僅要學會去感受,還需要打開感恩的眼界。我們不僅僅要感恩,人生順境,更要感恩逆境與挫折;我們要感謝太陽帶給我們溫暖,也要感謝風雨教會我們堅強;我們要感念鼓勵帶來的激情,也要感念批評教會我們成長;我們要感謝一時的幫助,更要感謝一生的指導與引領。用一顆善良、柔軟、敏銳的心,感受愛,感受溫暖,學會感謝生活中所有的陽光燦爛、雷霆雨露。
當然,感恩并不僅是一句簡單的道謝,甚或是機械的跪拜,而是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去感受,然后付諸行動,去回應,去回報。只有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滿懷感激,才能自覺自愿、自然而然地把感恩變成一種習慣。所謂習慣也就是習得一種慣例。即一件事情做得久了,潛移默化于內心中,固化為一種生活方式。推而論之,當許多人都學會感恩,那么感恩也就演變為一種習俗,一種傳統,而非特定節日的特定形式。
擁有一顆能夠感知的心,積極地去回應,吧。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九
感恩是一種習慣,萬物皆有情,因為有了感恩,才能會有這個多彩世界,讓我們生命變得更加美好。
感恩很簡單,人會有感恩之心,自然界的萬物同樣也有。我們所常知的,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育,草兒在風聲,向著太陽翩翩起舞,那是對太陽的哺育之恩;落葉在空中盤旋落于泥土,那是大樹對大地養育之恩;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動,那是對于大海的撫育之恩。他們無時無刻不感激著世界,從不是以一種任務去完成,因為這早已成一種習慣,所以才有了小草隨風搖的趣景,落葉紛飛的美景,魚兒戲水的樂景,作為萬物的靈者,都是懷著一個感恩之心對待萬物的。
作為我們人類,從我們呱呱落地到步入社會,我們會遇到許多人,他們也都會為我們出一份力,所以我們要身邊也都應該無時無刻充滿著赤熱的感恩之情。
或許人人也都有感恩之情,但是不一定都是一種習慣,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我們的感恩似乎在淡化甚至消失,回想我在初中時,那時的我還沒去住校,每天必須要很早到教室里,我的媽媽為了讓我更睡一會的時間,每天早上都會很早起床,為我準備早餐,然后把一切準備就緒之后,才忍心叫我起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當我聽到母親甜甜的呼喚,心里面總會甜甜的感覺,充滿著對母親深深的感激,但那只不過很快便會煙消云散了。當時的感恩之情拋之腦后,會因為飯菜不好吃而抱怨,生活上的瑣事而對母親大吼大叫,其實大家都有這樣的共鳴。當時赤熱的感恩之情,很快就會消失。就像夏日美麗的荷花,變為殘荷之后很少人去欣賞。因為我們總是會沉浸在這一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當中,慢慢的覺得別人的給予是理所當然。
古代講求“孝”,孝原本就是人們所推崇的。但是現在不得不用法律手段實行,那些不孝子門可能在很小的時候承諾過父母,長大后回報他們。時光的飛逝,萬物皆會變。長大后的他們認為父母老了是累贅,推卸責任,或者這個父母一點撫養費之后,便扔下父母,讓他們孤苦伶仃的一個人,成為了永遠等不到的守望。
在社會上沒有感恩,我們會輕視別人的幫助,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斤斤計較。感恩如同一位導師,帶我們感受盎然的生活,感受到人性的美好,體驗美好的人生。
感恩并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一個微笑,一個問候,一個簡單的行為,并且:讓感恩成一種習慣,成為種在心靈的種子,盛開成絢麗的花朵。
今天讓我們立誓,讓感恩成習慣,常伴感恩同行。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十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題記。
不知是從那一天起,我開始懂得了時光不等人的殘酷,我想抓住時間并對她:“說慢一點吧,再慢一點。”
母親這一形象在我心里是最美的,無私且偉大。總覺得母親就是自己的保護傘,無時無刻都庇護著自己。直到有一天,我無意間看到母親的雙手撐著沙發痛苦的呻吟著,母親的呻吟聲在安靜的屋子里顯得格外明顯,我趕緊走了過去,用手扶母親問道:“媽,你這么了?”母親有點措不及防的看著我回答道:“沒事么大事,腰疼而已,我已經貼了膏藥了。”可我看的出來,母親很痛苦。我也明白,母親是不想讓我擔心,因為馬上就要考試了。我也什么都沒再說,只是叫她注意身體。
是啊,母親每日每夜地為全家操勞著,怎么能不老呢?母親每天要做的事有很多:早上連太陽公公都還在睡覺的時候,廚房的燈已經亮了,母親正在忙著給我做早飯;放學回家,總是看見母親正在幫爺爺奶奶洗衣服,打理菜園……任勞任怨的母親從沒有過一絲抱怨。
母親也常常教我們怎樣做人,做事。她對我們說:“人要活得堂堂正正,要抬得起頭,挺得直腰。”我從母親哪里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也很感謝母親陪伴著我成長,教會我做人。
什么都能等,什么都等得起,唯獨孝順父母不能等。父母用自己的白發換來我的青絲;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換來我纖細的雙手;用佝僂的脊背換來我挺直的腰板。無私的奉獻著,默默的付出,就像那悄無聲息落下的落紅一樣,靜靜的滋潤和孕育著下一代。所以同學們,抓緊時間,孝順父母吧!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才知痛悔,趁現在還來得及,好好地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父母吧!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十一
一朵花會為一滴雨露鮮艷嫵媚,一株草會因一縷春風搖曳多姿,一湖水也會因一片落葉而蕩漾清波,一顆心更應對另一顆心靜靜綻放心存感恩的笑容。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諸葛亮做到了。三顧茅廬的故事令世人稱頌,而我更敬佩的是諸葛亮的感恩之心,為了報答劉備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諸葛亮奉上了他的忠心,終其一生為劉備打天下出謀劃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感恩恩師,居里夫人做到了。這位享譽世界的女科學家,她在發現鐳后聲望極高,當她會到波蘭參加華沙鐳學研究院落成典禮時,看到了人群中的小學老師,便疾步走到老師身邊,深吻老師,并推著老師坐的輪椅向主席臺走去,居里夫人成功之后也不忘恩師,讓世人對她更加敬佩。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萬物皆有感恩之心,世界才充滿了溫情與感動。感恩不需要我們去承受什么代價,反而還會帶給我們心靈的升華。而感恩其實很簡單,在我看來,所謂感恩,就是感激別人對自己的恩情,要做到感恩也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抽象,只需要我們抓住身邊的小幸福,好好愛愛自己的人,感謝那些幫助我們的人。
《詩經》里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在我看來在面對他人幫助、關愛后,所奉上的那顆感恩之心,就是最美的瓊瑤。落葉飛舞,感恩樹的'滋養;白云飄蕩,感恩藍天包容;萬物生機勃勃,是感恩大地的哺育。讓我們攜起手來,,讓芬芳飄滿整個世界!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十二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如果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如果沒有關心與幫助,我們的生活將會是一片狼藉;如果沒有親情與友情,那我們的世界只會有黑暗與孤獨……因此,我們應該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感謝身邊幫助過我們的人,同時讓感恩伴隨成長,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例如朋友給予的幫助,父母給予的關愛,老師給予的教導……這些小事,都應該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而這一顆感恩的心是每個中學生都應該具有的。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個畢業季,正因為朋友的這點提醒,而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那個炎熱而又繁忙的夏天,教室里只聽見沙沙的書寫聲,此時窗外的天氣正如教室里一樣,悶熱而又緊張。樹上的蟬一刻也不停息的叫著,就如同倒計時一樣,不停息的走著。而此時的我被一道題給“困住”了,臉上布滿密密的汗珠。在這時,在一旁看書的閨蜜,看到了苦苦思考的我,就自發的給我講起了解題思路。在她講完后,我頓時覺得思緒撥云睹日,原來換一種思路,就會有不一樣的“天空”。為了感謝她的幫助,我決定幫她提升她的其他科目。
正因為朋友的一個小幫助,而讓我生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肯換種方式,依舊可以多姿多彩。
因為朋友的一個小幫助,讓我明白,即使再微小的事也要學會感恩。在現在的社會縮影下,我們更應該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俗話說“要養成一個習慣要21天,要養成一個永久性習慣要90天”,所以說,每天堅持從一件小事中學會感恩,那久而久之,感恩就會成為你的永久性習慣,那么這個習慣將會伴隨你一生。
總而言之,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就像是大海里的帆船,會載著你的祝福,你的祝愿駛向遠方,駛向那個給予你幫助、關心、教導的人;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就像一只千紙鶴,會載著你的歡樂,飛向那個充滿美好的地方,當你回望時,這種習慣會讓你收獲得更多。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十三
你對于他人的幫助把表達感激之情,就是感恩。
父母讓我們來到這個大千世界,在幼小的孩童時期有真正的自理能力之前,父母就要將精力全部投入。我們弱小,需要擔憂和保護;我們天真,需要指引和教訓;我們毫無能力,需要關心和養育。在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父母無時無刻不在努力工作,為我們的生活。我想,至少可以為勞累過度的他們,揉揉肩,遞上茶水,以自己的能力和成績來回報他們,這是對父母的感恩。
老師是園丁,我們是花朵。我們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人生道理,多由老師傳授。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后充滿艱辛,老師需要為不同學生考慮,需要為學生答疑解惑,需要為每一堂課做精心準備。默默地付出只是想要我們學到真正的知識。我想,在老師上課時認真聽講,在老師生病時問候關心,以及每一次自己的進步,這是對老師的感恩。
朋友是相互守護和依托的,她們或許不會什么重要技能,也不會有很淵博的知識。但與他們相處,你們的優點會互通,心情會經常陰轉晴。朋友總是有一種奇異的力量,讓人感到溫暖,他們或許不是最關心自己的人,卻是最親近的人,在一起會歡聲笑語,悲傷時會互相安慰。我想,與朋友在一起分享快樂,驅散憂傷,相互扶持,給予最真誠的幫助,這是對朋友的感恩。
陌生人或許是最遙遠的,偶爾的一面擦肩而過,你可能連外貌也不會放在心上。是一個脾氣不好的老爺爺,某家小店的售貨員,走路時有小碰撞的年輕人。我想,對可能無故指責的默默傾聽,禮貌的給那些人一個微笑和道謝,對于這些有碰撞的人,友好又真實的距離,這是對陌生人的感恩。
人生快樂,艱苦,漫長,我們有許多命運的恩人,親近的父母,辛苦的老師,真誠的朋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我們都應該學會感恩他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讓感恩時刻存在,。
小學生高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匯總14篇)篇十四
因為感恩,激情才到處存在;因為感恩,友誼才永遠長存;因為感恩,動人旋律才不停歇;因為感恩,世界才美麗動人。
然而,在我內心深處,最讓我感動的當然是爸爸媽媽。世界之大,我們可以沒有朋友,沒有同學,沒有親人,甚至可以沒有兄弟姐妹,但是我們不可以沒有父母。父母賜予我們生命,含辛茹苦養育我們長大,任勞任怨的為我們奔波,不求任何回報,只希望我們比他們過得好,比他們有出息。這個世界沒有比他們更偉大的了吧!可是,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幾個能夠真正讀懂父母呢?也許現在的我們還小,還不知道什么叫回報感恩,還不能真正體會到父母嚴格要求我們的真正含義。有時甚至覺得父母的話多,父母的好是對我們的牽絆。我們常常責備父母的嘮叨,怨恨他們的古板和對我們的不理解……但是,當我們離開家,當我們漸漸長大后,我們就會慢慢地體會到父母的難處。這種愛無聲無息卻驚天動地,讓我們懂得回報感恩。
作為溫室里的花朵,我們不應該只懂得享受,而更應該學會感恩。時光不待人,趁我們父母都還健在,趁我們都還年輕,多給父母打幾個電話,多幫父母洗幾次腳,多說幾句我愛你。就像他們關心我們一樣,或許,我們一點小小的舉動都可以讓他們高興許久。
學會感恩,不僅僅是感恩父母。而是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其實,任何給予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從現在開始,不要掩飾自己的微笑,不要深埋自己的情感。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環境中,不要辜負了雙眼。我們完全有義務對那些幫過我們的人說謝謝,我們完全有必要對這個社會感恩。讓我們一起感恩,將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攜手共建美好社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