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和社交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分享和交流小班教案的編寫心得和實施經驗。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一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
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字,這個是1號瓶……
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寶寶吃?幼兒園教案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細"
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2、幼兒復述要求: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六、情境"分魚"
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條什么樣的魚?
4、現在還是把6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二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幫助三只熊擺放早餐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ppt、畫有三只熊的底板、人手一個籃子、蘋果人手六個。
一、觀察圖片,找出熊愛吃的食物。
你們最喜歡什么動物?(小白兔、獅子、大象等等)
教師小結:每個人喜歡的動物都不一樣。今天老師也請來了小熊的一家,我們來看看,
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是寶寶?
小結:對了最大的是爸爸,最小的是寶寶,不大不小的是媽媽
2三只熊要吃早餐了,他們最喜歡吃:出示ppt(蜂蜜、蘋果、玉米)三樣東西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與數量
1、出示ppt蜂蜜(大小高低不同的蜂蜜)
小熊最喜歡吃蜂蜜了,三個蜂蜜怎么樣?(又高有矮、有大有小)
三個蜂蜜中哪個是給小熊吃?點擊小熊圖片進行對應。
小結:又高又大的是給爸爸吃,爸爸人大胃口大所以吃又高又大的蜂蜜。又矮又小的是給小熊吃,熊寶寶人小胃口就小所以吃又矮又小的蜂蜜。熊媽媽吃不大不小的蜂蜜。
2、小熊還喜歡吃玉米(出示食物)
三個玉米怎么分呢?(教師出示喂三只熊食物的盒子)請一個小朋友給三只小熊喂玉米。
你從哪里看出給熊爸爸吃這個?(粗)你從哪里看出給熊寶寶吃這個?(細)
小結:三個玉米,最粗的給爸爸吃,最細的給寶寶吃,不粗不細的給媽媽吃。
3、蘋果。
接下來小熊吃的是蘋果。這里總共有幾個蘋果?我們一起來數數看?(1、2、3、4、5、6、)
六個蘋果給三只熊分。該怎么分呢?出示三只熊的底板
聽好了:熊爸爸要多吃點、熊寶寶少吃點、熊媽媽不多也不少。
4、幼兒操作:分蘋果
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每人一個小籃子,籃子里都有六個蘋果,請你們把六個蘋果分給三只熊,熊爸爸要多吃點、熊寶寶少吃點、熊媽媽不多也不少,把蘋果貼在三只熊的旁邊。
6、集體討論:把所有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小朋友找找哪個有問題?幫他改過來?
對的一欄:六個蘋果,你們是怎么分的?
錯的一欄:我們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三、延伸活動
你們幫小熊的一家分了早餐,他們可開心了。所以送了禮物給你們,看是什么?我們回到教室再一起把它分了。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三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只碗給熊爸爸?什么顏色的?為什么給爸爸?
因為爸爸長的高大,胃口也大,所以給他一只特別大的碗。哪只給寶寶的?什么顏色的?
總結:三只不一樣大小的碗,最小的給熊寶寶,最大的給熊爸爸,不大不小的給熊媽媽。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好了,有餐具了,他們就可以開始吃早飯了。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你知道哪一瓶蜂蜜是給爸爸吃的?幾號瓶?
(三個瓶子一樣嗎?)中間的瓶子最高,里面的蜂蜜裝的也最多。
3.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細”
1.引導語:剛剛吃的東西呀有高有矮的,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這次吃的東西呀它們長得一樣高,是什么呢?(玉米)。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
師:哪根玉米給熊爸爸吃,哪根玉米給熊寶寶吃,哪根玉米給熊媽媽吃,誰會分一分的?
引導:為什么?不是都一樣長嗎?為什么這根玉米要給爸爸吃呢,這根玉米要給寶寶吃呢?
師:哦,這胖胖的還有一個好聽的詞,叫“粗”,我們一起來做做看,粗一點,再粗一點。那這個樣子叫什么(細)。
小結:三根玉米一樣長,但是粗細不一樣,粗的看上去多一點,細的看上去少一點。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看看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數有幾個?6個蘋果,三只熊要來分蘋果,你會分嗎?爸爸給他吃幾個?剛才我聽到了好幾種分法,那現在聽好了,小熊一家到底怎么分蘋果啊!小熊一家要這么吃蘋果:熊爸爸要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兒復述要求:剛才老師這句話聽明白了嗎?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老師在桌子上給你們每個寶寶準備了一份操作卡,卡后面有6個蘋果,請你把蘋果撕下來分給三只熊,就貼在這條黑線上面。
教師重復講述要求:好了,去試試吧,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四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嘗試進行配對。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白紙人手一張、6個蘋果,幼兒園ppt課件。
一:過程。
1今天蔣老師不僅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請來了,還請來了動物朋友,猜猜會是誰呢?
2我們一起來看看會是誰呢?
3就小熊一個人嗎?
4不僅小熊,還有熊爸爸,熊媽媽,那哪個是熊爸爸呢?為什么?
(一般爸爸多比較高大,所以最高的這個是爸爸。)哪個是小熊呢?為什么?
(熊寶寶還是小寶寶所以長的比較矮些)那哪個是熊媽媽呢?為什么?
(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比爸爸要矮,比小熊要高)。
二:過程。
2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準備吃什么呢?
3一共幾樣東西呢?(3)牢牢的記住這三樣東西哦。
三:過程。
1早餐要開始了,吃早餐前先要準備餐具,那個是給爸爸的呢?為什么?
(一般爸爸的胃口比較大,吃的比較多,所以用大碗)哪個是給寶寶的呢?為什么?
(寶寶的胃口小,吃的少,用小碗就可以了)那個是給媽媽的呢?為什么?
(矮的瓶子里是蜂蜜少,小熊胃口小,給他吃)哪瓶蜂蜜給媽媽吃呢?為什么?
哪個給爸爸吃呢?為什么?
哪個給小熊吃呢?為什么?
哪個給媽媽吃呢?為什么?
(這個玉米長要胖,就是粗,粗的玉米身上的玉米要多,所以給爸爸吃,瘦的,就是細的玉米,細的玉米身上玉米要少,所以給熊寶寶吃。中間這個玉米,不粗不細,身上的玉米不多不少,正好給熊媽媽吃。)六:要吃第三樣東西,是什么呢?(蘋果)這里有幾個蘋果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六個)這六個蘋果怎么分了?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明確要求: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而且要全部分完。
總結:有的時候數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老師這里也有蘋果,你們想不想吃?那我們先去洗手吧!!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數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中認識三只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只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辉诓僮髦?,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小百科:早餐又叫早點、過早、早飯,是指在早上享用的餐。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五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
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寶寶呢?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字,這個是1號瓶……。
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寶寶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2、幼兒復述要求: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條什么樣的魚?
4、現在還是把6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六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活動時,我盡量以故事為載體,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為主角,并對三只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節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與三只熊的關系,更好的引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與三只熊的關系,嘗試進行配對。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1、三只熊的早餐白板課件。
2、操作材料“小熊的一家”、三只大小不同的盤子、三只高矮不同的蜂蜜瓶、六個蘋果。
一、出示白板“小熊的一家”觀察其特征,引發幼兒興趣。
師:“看看是誰來了?(出示小熊的一家)家里都有誰呀?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寶寶?哪個是媽媽?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并說說你的理由?!?/p>
小結:爸爸長的高,寶寶長的矮,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
二、通過小熊的一家,了解熊愛吃的食物。
師:“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們要吃早餐了,你們今天吃過早餐了嗎?猜猜看,三只熊最喜歡吃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師:“有可能哦”。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只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么?出示相應的食物圖片。并請小朋友牢牢的記住這些東西。
三、為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與數量的關系。
1、比較相同物體,區分大小。
師:“早餐要開始了,吃早餐前當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個給熊爸爸的?什么顏色的”哪一個是給熊寶寶的?什么顏色的?哪一個是熊媽媽的?什么顏色的?"出示圖片,說說你的理由。
“爸爸個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盤子,你們同意嗎?寶寶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寶寶用最小的盤子,你們同意嗎?媽媽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盤子,你們同意嗎?”
師:“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給爸爸、最小的給寶寶、不大不小的給媽媽?!?/p>
2、幼兒操作,根據食物的大小、高矮、數量的多少給小熊一家吃早餐。
四、集體小結。
1、區分高矮。
師:“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么?(蜂蜜)三只瓶子一樣嗎?那兒不一樣?你覺得哪個是給爸爸的?為什么?(中間的瓶子最高,里面裝的蜂蜜越多,所以應該給爸爸。)哪個給媽媽?哪個給寶寶?剛才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這個事物它們都長的一樣高哦。
2、區分大小。
師:“要吃第二樣東西了,蛋糕(出示圖片)(誰會分一分?)哪個給爸爸?哪個給媽媽?哪個給寶寶?理由。
3、比較數量多少。
數一數:每個盤子里有幾個蘋果。應該給誰吃,為什么?
五、游戲活動。
聽音樂,熊爸爸出現就變大,熊寶寶出現就變小,熊媽媽出來了就不動。
通過引導孩子講述幫助他們鞏固提升原有的經驗。對于小班孩子,活動中讓他們講是很重要的,通常小班孩子在講述表達上是很欠缺的,有些孩子可能心里什么都明白,但讓他講述的時候卻未必能講明白,然而這個講述確是幫助孩子理清思維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所以活動中引導孩子講很重要,剛開始在分餐具碗的環節中,有孩子說到最大的碗是給爸爸的時候,就追問一句:“為什么?說說理由。”其實這就是引導孩子把自己怎么想的這整個思維過程通過講述的方式再理一遍進行鞏固,這對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
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在這個活動中,辨別物體的大小和高矮可以說是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大小、高矮孩子是比較能直觀感受到的,相對而言,數量多少往往不容易直觀感受到,所以在分蘋果時我先讓孩子數一數每個盤子里有幾個蘋果,再比一比,哪個盤子里的水果多,哪個盤子里的水果少。
不足:在最后一個游戲環節顯得有些倉促,應該認真地設計一個小律動,和孩子們一起玩。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七
2、 樂意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畫有3只熊的底板.
一、觀察圖片,找出熊愛吃的食物
1、出示小熊,這是誰的家?它們家有幾只熊,猜猜分別是誰。
2、小熊一家要吃早餐啦,找找哪些東西是熊喜歡吃的`。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與數量
1、分餐具并陳述理由
2、分玉米和蜂蜜并陳述理由
3、操作游戲:分蘋果并陳述理由
三、延伸活動,思考留下的疑問
1、找找剩下哪樣東西沒有分。猜猜熊爸爸會找哪個盒子里的魚。
2、打開蓋子引發思考。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八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a、按特征分類。
b、制作特征標記。
——教師指著一個格子中的圓形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說說:這里是什么圖片?它是什么樣子的?可以用什么標記來表示?(引導幼兒用畫圓來表示)。
——接著引導幼兒制作三角形,方形,大、小標記,指導方法同上。
2、操作活動。
a、第一、二、三組。
——制作大小標記: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大小分別將大動物或小動物圈在一起,再在方框中畫出大、小標記。
b、第四、五、六組。
——制作形狀標記: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將相同形狀的物體圈在一起,并在旁邊的方框里畫出形狀標記。
——觀察各種形狀的積木,請你給三角形的積木涂色。
3、指導幼兒操作,并進行活動評價。
活動目標:嘗試按物體的某一特征,制作形狀或大小標記。
活動準備:1、教具:大小三角形各一個,大小圓形各一個;大小方形各一個。
2、學具:幼兒用書,人手一支筆。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九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f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
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字,這個是1號瓶……。
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寶寶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細”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2、幼兒復述要求: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六、情境”分魚“。
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p>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條什么樣的魚?
4、現在還是把6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十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師: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師: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師: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師: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師: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師: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字,這個是1號瓶……。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細”。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
——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
師: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數有幾個?怎么分呢,他們是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兒操作。
3、活動評價。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十一
最近在開展有關動物朋友的主題活動,我發現孩子們對《三只熊》的歌曲特別感興趣,歌曲表演中三只熊可愛的樣子讓孩子們一下子喜歡了小熊這個形象?!?-6 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點,并能用相應的詞表示。于是我以小熊的形象為載體,過生動的環節銜接, 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 更好的引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愿望,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活動難點: 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物質準備: 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 個蘋果; 經驗準備: 幼兒會相關的大小比較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
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 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 4 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字,這個是 1 號瓶……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2、幼兒復述要求: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六、情境"分魚"
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 條什么樣的魚?
4、現在還是把 6 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本次活動,讓孩子在故事情節中認識三只小熊,通過幫三只小熊分早餐的過程中,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顒訉氩糠滞ㄟ^出示三只熊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通過肉眼的觀察初步感知大中小的區別,并通過比一比的方法,知道并了解區分大中小的方法,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幼兒樂于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數、比大小等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故事將整個活動貫穿起來,發現三只熊的關系和大小。在這個感知的過程中,讓幼兒在觀察、操作、講述、游戲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活動時,我盡量以故事為載體,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以熊為主角,并對三只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節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更好的引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愿望?;顒又型ㄟ^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但活動中由于環節較多,加上我的語言不夠精練,造成課上超時了。在今后的可當中我要鍛煉自己的語言表述能力,讓每一句話都達到想要的目標!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十二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課件。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師: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師: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師: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師: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師: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師: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字,這個是1號瓶……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
——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
師: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數有幾個?怎么分呢,他們是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兒操作。
3、活動評價。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十三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畫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一、觀察圖片、找出熊愛吃的食物。
1.出示小熊:這是誰的家?它們家有幾只熊,猜猜分別是誰?
2.小熊一家要吃早餐了,找找哪些東西是熊喜歡吃的。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與數量
1.分配餐具并陳述理由
2.分玉米和蜂蜜罐并陳述理由
3.操作游戲:分蘋果并陳述理由
三、延伸活動:思考留下的疑問
1.找找剩下哪樣東西沒有分,猜猜熊爸爸會找哪個盒子里的魚。
2.打開蓋子引發思考
整個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顒又薪虒W方法多樣,運用了比較法、游戲法等?;顒又泻⒆觽兡芙Y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感知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幼兒思維活躍,大膽發言,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設計問題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活動,氣氛活躍,達到了預定的目標。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十四
(價值分析:通過數量不同,大小不同的魚,給幼兒留下疑問。)。
師:還剩哪樣東西沒有分?(魚)好記性!魚就在盒子里,每個盒子里有幾條魚呢?(2、3、6條)。
師:把哪個盒子里的魚給爸爸吃?(6條魚)。
師:這些魚有什么不同?2條魚很大,6條魚反而很小,該怎么分呢?那怎么樣分才合適呢?(2名幼自由說)。
師:到底有哪些好辦法,我們回去再試試。分好了,把你的想法告訴熊的一家好嗎?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十五
師:出示小熊一家,今天我們來和小熊一家做朋友。來,打個招呼吧!(你們好!)。
師:都來了誰呀?(爸爸、媽媽、寶寶)。
師:哪個是熊寶寶呀?(個頭最矮)熊爸爸在哪?(服裝上可以看出;而且熊爸爸個子最高、說明它平時吃的也很多,身體很強壯?。┬軏寢尩膫€子?(不高也不矮。)。
總結:大家根據“個子”高矮認出了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
師:小熊一家長得這么健壯,猜猜它們喜歡吃些什么東西。(幼猜)。
它們究竟喜歡吃什么呢?看!幾種食物?(幼認識:玉米、魚、蜂蜜、蘋果)品種真豐富??!
二、分配食物。
師:它們還有自己喜歡的碗呢!這里有三只碗,看看哪只碗適合爸爸用,為什么?(爸爸大吃得多,大碗適合爸爸)藍色的小碗給誰用?(小熊)為什么?(小熊最小用小碗)媽媽個子不高也不矮用不大也不小的碗。
總結:三個大小不一樣的碗,小的給寶寶,大的給爸爸,不大不小的給媽媽。這樣可真合適。
師:碗分好了,開飯羅!看看這三瓶蜂蜜怎么分呢?
師:爸爸吃哪瓶?(最高的)最高的那瓶蜂蜜多還是少?(多)爸爸個子最大當然要吃最多的了;媽媽個子不高也不矮吃第幾瓶?(第*瓶)都一致認為;寶寶個子小,就吃最矮的那瓶。都難不倒你們!
(點圖)。
總結:原來一樣粗的瓶子,我們可以從高低上看出,高瓶的蜂蜜比較多,矮瓶的蜂蜜比較少。
3、出示玉米圖。師:誒!這玉米一樣高,怎么分呢?熊爸爸飯量最大吃哪根玉米?為什么?(幼:最大的)。
師:哪根最大?哪里大?哦!這叫什么?(粗)(幼兒做動作粗和細)。
總結:原來一樣高的東西,我們看粗細也能知道,粗的,食物多一些,細的,食物少一點,不粗不細的食物不多也不少。這樣分合適吧!
師:接下來要吃什么呢?(蘋果)看看一共有幾只蘋果,你是怎么數的?(幼兒說,然后一起數)。
總結:是呀!只要找到一個點,順著數就能知道有多少個蘋果了。
師:那蘋果怎么分比較合適呢?(出示圖卡)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并請他們操作:分蘋果并陳述理由。很好!你考慮到了,熊爸爸飯量最大需要多一點。在后面桌子上的盒子里有6只蘋果,你們都去分分看。找出最合適的分法。分好后,放到椅子下面來。
總結:三只熊的分法和我們一樣嗎?點圖。
小班數學三只熊的早餐教案(模板16篇)篇十六
1、通過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大小、多少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1、《三只熊的早餐》的圖片12幅
2、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6個“蘋果“及畫有三只熊的底板一張。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
師:(1)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幼兒回答)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3)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那媽媽呢?
2、師小結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幫助小熊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體的大小、多少多少與三只熊的關系。
1、分餐具并陳述理由
(1)師:吃東西前要準備什么呀?(幼兒回答)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大小不同的餐具
師:這些碗怎么分給小熊一家呢?(幼兒回答)
(3)師小結
2、分蜂蜜并陳述理由
(1)師:三瓶不一樣多地蜂蜜怎么分給小熊的一家呢?(幼兒回答)
(2)師小結
3、分玉米并陳述理由
(1)師:三根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么分給小熊的一家呢?(幼兒回答)
(2)師小結
4、操作游戲
(1)師: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數有幾個?怎么分給小熊的一家呢?請小請小朋友們來幫他們分一下,他們是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多,熊寶寶吃得最少,熊媽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根據畫有三只熊的底板,進行操作活動師,師巡視指導。
(3)評價
展示幼兒操作板,并請2—3名幼兒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分法與理由。
(三)延伸活動:思考留下的疑問
1、找找剩下哪樣東西沒有分,猜猜熊爸爸會找哪個盒子里的魚。
2、打開蓋子引導幼兒思考如何分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