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西游記有感六年級篇一
《西游記》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拿起此書,便久久不能放下。
全書共100回,基本由兩個故事組成,第1至7回,寫孫悟空出世至大鬧天宮,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斗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第8至100回總寫唐僧師徒歷經八十一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蘊含著人必須經歷艱難才能最終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諦。
《西游記》塑造了四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有善心;沙悟凈——心地善良、安于天命。這四個人物性格各有特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文章添上一抹獨特的色彩。
《西游記》一書的主題無疑是唐僧師徒所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如果不是遇到困難也不放棄,堅持向前的執著精神,唐僧師徒最后又怎可能取得成功?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現在的我們,生活無憂無慮,吃穿不愁,從小在溫室中長大,總是對事情有著“三分鐘熱度”的態度,受不了一點委屈,經受不了任何挫折,隨隨便便就說要放棄。
我一直堅信著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把一件事認真的從頭做到尾,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只要已經盡力,這對你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因為你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
《西游記》真的是一本值得去細讀的經典名著,身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散發著智慧的光芒,是一顆永遠都不會被取代的文學名著!
讀西游記有感六年級篇二
在今天下午的閱讀課上,我閱讀了《西游記》。它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它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這本書的故事曲折,各種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的描寫都十分細致,而且對于人物的塑造也說得上是鬼斧神工,特別的成功。這體現了作者吳承恩在寫書時的豐富想象力和細膩的描寫手法。
孫悟空是斗戰勝佛,同時也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塑造的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一路上為了保護師父唐三藏,出生入死,擊敗了許多妖怪,為取經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面對妖怪,他從容不迫,持棒而戰,面對火眼金睛背后的真相和眾人的否認,打死了妖怪為自己清名。面對取經路上沿途各個國家對一行四人的刁難,他巧用智慧,獲得通關文牒,是一個必不可少且了不起的人物!
《西游記》使我感受到了,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迎難而上。只有這樣,才有一線生機,才能獲得最后的勝利。如果一味地逃避,那么最終等待自己的只能是無盡頭的失敗。唐僧師徒四人正是體現了這種精神,這種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精神。
而且他們都盡己所能,并非畏畏縮縮怯怯懦懦,孫悟空化齋保唐僧,豬八戒出力護唐僧,是悟空的得力助手,沙和尚挑擔,擔行李,白龍馬作為唐僧的腳力,不惜遠去靈山,求取真經。
通過此次閱讀課的實踐,我相信以后我一定能不斷的學習他們的精神,并在學習過程中以他們為榜樣,不斷進步!
讀西游記有感六年級篇三
我一貫認為人生路漫漫,總會有無數條捷徑可走。
在讀《西游記》時,故事中的情節撲朔迷離,令我沉醉其中。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好像就在我的面前。
若不是他們沒有想到,那就是他們不想走捷徑,而他們沒有想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畢竟有豬八戒這樣好吃懶做的家伙在,什么投機取巧的方法想不出來?如此看來,便只剩下一種可能,他們不想走捷徑。
后來我終于想明白了,走捷徑固然是能夠獲得成功,但是卻有著極大的弊端,假設唐僧師徒四人真的走了捷徑,他們便不會得到磨練,哪怕暫時的取得成功,也終會有一天會被拉下神壇!
在現實生活中不也是這樣嗎?有的人平時不學習,考試全靠抄,也許他做的天衣無縫,但這種捷徑又能走多久呢?最后所有的捷徑都被中考或者高考嚴格的監考給堵截了,而那些沒走捷徑的人通過考試卻給自己開了一條真正決定人生命運的捷徑。
讀《西游記》,就是告訴我們要走一條沒有捷徑的路,讀《西游記》,常讀常新。
讀西游記有感六年級篇四
《西游記》里有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其中白骨精是一個難纏的尸魔。她的變身術害得孫悟空與唐僧產生了意見分歧,孫悟空被逐出師門。
其實歸根結底,孫悟空與唐僧產生意見分歧不是因為白骨精的插入,也不是因為八戒的挑撥離間,而是因為唐僧的“軟耳朵”。
第一次白骨精變成婦女來給飯時,孫悟空打“死”了她。唐僧勃然大怒。孫悟空展示了妖怪食罐里的“米飯”和“面筋”的真面目——長蛆、青蛙和癩蛤蟆后,唐僧“才有三分兒信了”。但聽了八戒的“攛唆”后,便認定是孫悟空使了障眼法,馬上捻訣念咒懲罰他。
第二次,孫悟空打“死”了白骨精變身的“老奶奶”。唐僧“驚下馬來”,更是大怒。因為有了上次八戒的助陣,這次唐僧連孫悟空的解釋都沒聽。八戒又在這個基礎上補了一刀,誣賴孫悟空要和師父分行李,唐僧立馬附和并質問孫悟空:“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不去?”只因無法應孫悟空的要求松了其頭上的箍,才“沒奈何”答應留下他。
白骨精仍不罷休,繼續變成一個新人物——老爺爺。孫悟空這次徹徹底底地打死了白骨精。對于孫悟空三次打死“人”的行為,唐僧已經忍無可忍了。悟空向唐僧展示了妖怪的“本相”——骷髏,唐僧好歹信了。可偏偏不湊巧,八戒又來助陣了,他再次誣陷孫悟空施了障眼法。唐僧的軟耳朵招架不住,狠心將悟空逐出師門。
綜合以上所述,大家有沒有發現,唐僧的觀點一直在“悟空的觀點”和“八戒的觀點”里徘徊,而沒有自己的主見。
如果唐僧堅信悟空打死的是妖怪的話,那任八戒怎么說都是無用功。
我們要堅定自己內心的選擇,不要被假象或旁人的假提示所迷惑。
讀西游記有感六年級篇五
《西游記》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著。我把它從書架里找出來,認真讀過后,寫下了這篇讀后感。
師徒四人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孫悟空。他一出生,就“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奠定了他不平凡的經歷:拜師學藝,搶奪兵器,強銷死籍,乃至大鬧天宮,命運跌宕起伏。被唐僧救出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自那以后,他一路跟著唐僧,大鬧五莊觀,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戰紅孩兒,一路披荊斬棘,即使兩次被逐,依然堅持保護唐僧到雷音寺。
最氣人的非豬八戒莫屬了。他在一路上,除了挑擔,大吃大喝,在唐僧面前打師兄的小報告和有時候打打妖精外,啥也沒做,而且他還是最沒有事業心的一個。每當遇到強一點的妖魔時,就嚷著要散貨,即使快到靈山時,也依舊這樣。甚至,他還貪吃到可以把人和妖精混淆,有時候我真想打他幾下,讓他老實點。
沙僧則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雖然書中對他描寫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取經的信念是最強的。他做事情任勞任怨,保護師傅盡心盡力,還經常調節取經小團隊里的矛盾。
至于唐僧,我讀完全書后,對他的印象,不外乎就“懦弱“兩字。因為他每每遇到妖魔,往往就是跌下馬。此外,他對武藝高強但不甚馴服的大弟子不怎么信任,經常因妖怪或者二弟子說幾句話就對大弟子冷言冷語甚至怒目相向。
書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妖怪,他們的本事各異,法寶奇特,手段了得。
總而言之,《西游記》是一本人物形象很生動的書,推薦大家去讀原著,我們還可以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