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種責任,可以讓我們更加積極地回報社會和家庭的關懷與支持。接下來,我們將分享一些感恩的圖片和繪畫作品,讓我們通過視覺的感受來體味感恩的深刻內涵。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一
感恩節起源于美國。傳說當時美國人身處險境,是印第安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感恩節是為了感謝印第安人幫助而舉行的一種慶祝活動。在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們和馬薩索德帶來的90名印第安人歡聚一堂,慶祝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感恩節。創造了許多慶祝方式一直流傳至今。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二
感恩節是西方傳統節日,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節日,也是美國人民合家歡聚的節日。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設立為“感恩節”。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開端,起源于馬薩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馬薩諸塞普利茅斯的這些移民當時在英國本土被稱為清教徒,因為他們對英國教會改革的不徹底感到不滿,以及英國教會及國王對他們進行鎮壓,屬于這些清教徒脫離了英國教會,遠走荷蘭,后來決定遷居到大西洋彼岸,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們和馬薩索德帶來的90名印第安人歡聚一堂,慶祝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感恩節。創造了許多慶祝方式一直流傳至今。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三
多年來,感恩節的慶祝方式從未改變。大型家庭晚宴計劃在未來幾個月進行。在餐桌上,人們會發現蘋果,橙子,栗子,核桃和葡萄。將有李子布丁,肉餡餅,其他食品以及蔓越莓汁和南瓜,其中最好,最有吸引力的是烤火雞和南瓜派。多年來,它們一直是感恩節最傳統和最喜歡的食物。
感恩節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采子、胡桃和葡萄,還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餡餅、各種其它食物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雞和南瓜餡餅,這些菜一直是感恩節中最富于傳統意義和最受人喜愛的食品。
從任何意義上說,今天的感恩節都是一個全國性的年度假期,所有信仰和背景的美國人都參加這一節日,以表達對這一年恩惠的感謝,并虔誠地要求他們繼續給予祝福。
今天的感恩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定假日。在這一天,具有各種信仰和各種背景的美國人,共同為他們一年來所受到的上蒼的恩典表示感謝,虔誠地祈求上帝繼續賜福。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四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曬舊衣》——周壽昌。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
《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柜書。
《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五
中國本來是沒有感恩節的,中國的感恩節是從美國引用而來的,國人建議中國也設立一個感恩節,于是,慢慢的中國的感恩節也開始盛行了。
而近幾年,也有人建議設立有中國特色的“感恩節”。借鑒西方節日,設立中國感恩節,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理解父母;讓成年人互相體諒,人際關系更和諧。
感恩方式:
1、養成感恩的習慣。每天清晨醒來時,默默地在心中感激已有的生活和所愛的人,當然還包括其他你對之感激的人和事情。
2、一封表達謝意紙條。你表達謝意時,并不需要正式的感謝信(雖然那更好),一張小小的卡片或是一封真誠的郵件或短信就能體現你的心了。
3、一個小小的擁抱。對你深愛的人,與你共處很長時間的朋友或同事,一個在適當時候的擁抱,就是你表達感謝的好禮物。
4、對每一天懷有感恩。也許你并不需要感謝特定的某人,因為你可以感謝生活!感謝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5、不求回報的小小善意。不要為了私利去做好事,也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行動強于話語,說聲“謝謝”不如做一件小小善事來作為回報。
6、一份小小的禮物。正所謂禮輕情意重,只要有心,一份小小的禮物也足夠表達你的感激之情了。
7、列一份你感謝別人的理由。列這樣一份清單,寫下某個人曾幫助了你的地方,為此你深懷感激,并將這份清單親自交給他。
8、公開地感謝別人。在一個公開的地方表達你對曾經幫助過你的人的感謝,可以是辦公室里、在他與親友交談時、在博客上、甚至是當地新聞報紙上。
9、給他們意外驚喜。在妻子回到家時,你已經準備好了美味的晚餐;當母親結束工作后,發現家里已被你打掃得干干凈凈,小驚喜能讓你的感恩變得更加生動。
10、對不幸也心懷感激。即便生活誤解了你,使你遭遇挫折與打擊,你也要懷有感恩。你感恩這些傷心的遭遇使你成長,更要去感恩那些一直在的人,感謝你仍有的一切。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六
在美國,像中國的春節一樣,感恩節當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大家一起享受一頓豐盛的節日晚餐。
感恩節假期也是交通最緊張的時候,飛機幾乎班班客滿,還常常會出現班機誤點等情形。可為了和家人團聚共度節日,人們大概也是心甘情愿的。
每逢感恩節,美國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火雞。火雞已成為感恩節的象征,他們通常還吃一些傳統菜肴,例如西葫蘆、奶油洋蔥、土豆泥、番瓜派等等。
加拿大人:無關宗教的歡慶節日。
加拿大和美國的感恩節不在同一天,因其緯度比較高,谷物成熟的季節比較早,其與美國人緬懷清教徒先輩定居新大陸的傳統不同,加拿大人主要感謝上天給予的成功的收獲。感恩節主要為以收,感謝大自然、感謝上蒼賜予豐沛的陽光與甘露,讓谷物生長為感恩主題,并無任何宗教色彩,因此,加拿大的感恩節早于美國,定于慶祝活動是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埃及人:假裝為玉米哭泣。
古埃及的收獲節是為了紀念他們的莊稼神min而舉行的。他們的收獲季節是春天,所以這個節日在每年春天舉行。節日中,古埃及人首先舉行游行,過后便是節日宴會。同時,音樂、舞會、體育競技等也是他們的慶祝項目。
古埃及人在慶祝玉米收獲時,常常假裝哭泣而且悲痛欲絕,這是為了欺騙他們認為存在于玉米中的“精神”,他們害怕收割后仍在生長的玉米會使這種“精神”發怒。
希臘人:蛋糕水果供奉農業女神。
古希臘人信奉很多神,其中有一位掌管農業、結婚、豐饒的女神叫得墨忒耳,希臘人每年秋天舉行的“thesmosphoria”節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女神的。節日的第一天,由已婚婦女搭起一座座蓋滿樹葉的小屋,里面放上用植物做的長椅。第二天是齋戒日,第三天便舉行宴會,并以玉米種子、蛋糕、水果和豬為禮物供奉女神。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七
102個英國人乘著“五月花”號船來到了美洲大陸。美洲大陸的冬天非常寒冷,到了春天,只活下了50個人。這時,當地的印第安人教他們種玉米和南瓜,捕獵,他們在秋天獲得了足夠過冬的食物。他們就烤火雞慶祝,同時也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和上天給予他們的豐收。
所以以后每年11月份的第四個星期四,就變成了感恩節。在一天,是美國人合家團圓的日子。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八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
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親密的友誼。這年11月玉米豐收,移民們舉行了豐盛的感恩會,用烤火雞和玉米糕點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帶著各種玉米制品、烤火雞、南瓜餡餅、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漿等參加晚會,人們歡唱歌舞,通霄達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獲后的11月底,定居在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舉行感恩會,家家烤火雞,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
在第一個感恩節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后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后的1863年,時任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九
感恩節是美聯社國家法定假日中最真實的美國人,與該國最早的歷史息息相關。
感恩節是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而且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
1620年,定居者或朝圣者乘五月花號航行到美國,尋求一個可以自由崇拜的地方。經過艱苦的為期兩個月的航行,他們降落在冰冷的11月,即現在的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
1620年,一些朝圣者(或稱為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之后,終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他們的第一個冬天,超過一半的定居者死于饑餓或流行病。那些幸存下來的人在第一個春天開始播種。整個夏天,他們都非常焦慮地等待著收成,知道他們的生活和殖民地的未來存在取決于即將到來的收成。最終,這些田地的產量超出了預期。因此,決定將感恩的日子定下來。多年后,美國總統宣布每年的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直到今天,在那座山谷上都慶祝感恩節。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饑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整個夏天他們都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與否都將取決于即將到來的收成。后來,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所以大家決定要選一個日子來感謝上帝的恩典。多年以后,美國總統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反祝活動使定在這一天,直到今天。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十
當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滾來滾去時,美國人聚集在餐桌旁,食欲大增,重拾1621年普利茅斯大餐。這是對該國朝圣者的慶祝活動,他們朝著普利茅斯逃離了英格蘭的宗教迫害。
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都會團聚一堂,帶著滿滿的食欲坐在餐桌邊,重溫1621年普利茅斯的盛宴。這是清教徒祖先流傳下來的慶典,當年他們為了逃離英國的宗教迫害,遠渡重洋來到了普利茅斯。
第一個感恩節被描繪成一件美好的事情:感激的朝圣者與他們新發現的美國原住民朋友斷糧。但是,人們對重新整理整潔的敘事產生了新的興趣。畢竟,對于美洲原住民來說,殖民化并沒有那么愉快地結束。
第一個感恩節被描繪成美好的事件:心存感激的清教徒和他們新發現的印第安朋友一起用餐。不過現在有人燃起了攪亂這種共識的興趣。畢竟,對印第安人而言,殖民并不是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的。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十一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被迫害的英國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多人。
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教他們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印第安人與新移民第一次齊聚感謝上天賜予的那一天,被稱為感恩節,流傳至今。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十二
1620年,英國一批主張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退出國教,自立新教,此舉激起了英國當政者的仇恨。這些清教徒們不堪承受統治者的迫害和歧視,先逃到荷蘭,9月初,乘船遠渡重洋,準備流亡美國。船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于11月終于到達了美國東海岸,在羅得島州的普羅維斯敦港登陸。
當時,此處還是一片荒涼未開墾的處女地,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值寒冬,來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惡劣的環境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他們帶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并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
這些英國人在安頓好新家以后,為感謝在危難之時幫助、支援過他們的印第安人,同時也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將獵獲的火雞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與他們進行聯歡,慶祝活動持續了三天。此后,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都要舉行這樣的慶祝活動,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雞外,并在一起瘵辦射箭、跑步、摔跤等體育競賽,夜晚還圍著篝火盡情歌舞,共享歡樂。
為什么感恩節要吃火雞。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在16世紀某一年的收獲節上,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正在吃烤鵝。這時傳來消息說,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前往攻擊她心愛的英國途中沉沒了,女王高興不已,于是又要了一只鵝來慶祝這一捷報。因此鵝也就成了英國豐收季節的愛鳥。當清教徒們從英國來到美國時,烤火雞代替烤鵝成了主要菜肴,因為北美大陸火雞數量更為豐富,比鵝更容易找到。
因此感恩節節日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十三
每逢11月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民便迎來了自己最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感恩節。這個節日始于16。那年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并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于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布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基督教圣公會內部的殘余影響。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被逼無奈,他們只得遷往荷蘭避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徒。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天涯淪落人的歸宿呢?想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沒有議會、沒有劊子手、未開發的處女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烏飛。”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松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傳播自己所喜歡的宗教,開拓出一塊屬于清教徒的人間樂園。
于是,清教徒的著名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9月,登上了一艘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號,開始了哥倫布遠征式的冒險航行。對于航海來說,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只未免太小了。由于形勢所迫,他們“選擇”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不過,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
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沒有遇到任何損害,并在航行了66天后,于11月21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后,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于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圣誕節后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于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誠的教徒,無不手劃十字,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
現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沉寂、荒涼。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跡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一縷炊煙,顯得是那樣荒涼,倒好似事先就為他們準備的一樣。后來才知道,這里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幾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無一幸免,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
幾天后,五月花號渡過了科德角灣,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劃著小艇登陸時,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后來,這塊礁石就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不過,對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并不美好。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像魔鬼一樣在空中嘶鳴,漫天的冰雪,無情地拍打著簡陋的住房。在這一片冰天雪地里,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經驗。在繁忙勞動的重壓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惡劣的飲食,難以忍忍受的嚴寒,使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奪去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冬天過去,歷盡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個。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幾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幾家在做喪事。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歡樂沒有了。每個人、的心頭,都被一種空前絕望的氣氛所籠罩。一個夢,一個剛剛開始的美夢,難道就這樣被打破了嗎?每個人都在思索著。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這是移民們來到美洲后接待的第一個客人。他們向客人傾訴了自己的來歷以及所經受的種種無以復加的苦難。印第安人默默地聽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轉機,幾天后,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長馬薩索德帶進了移民們的房屋。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干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這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于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頒布了舉行盛典,感謝上帝眷顧的決定,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當然,他沒有忘記為移民們排憂解難的真正“上帝”——熱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請馬薩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來參加節日慶典。
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請,提前送來了5只鹿作為禮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們大擺筵席,桌子上擺滿了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用自產的玉米、甫瓜、筍瓜、火雞等制作的佳肴。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3天,白天,賓主共同歡宴,暢敘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輕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氣氛非常熱烈。
今天,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圣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里,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舊情緒。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盡管感恩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每年節日期間,仍然有成千上萬人抽出余暇,前往普利茅斯港參觀、游覽,重溫美國的歷史。今天,不僅美國人過感恩節,加拿大人也把它視為例行節日。這或許因為,在加拿大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也生活著許多英國移民的后裔吧!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十四
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傳統的感恩節。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感恩節的重要性僅次于圣誕節。下面是有感恩節的由來,歡迎參閱。
感恩節是北美洲獨有的節日,始于1620xx年。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假日,并且規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有四天假期。借著長假,很多人都會趕回家慶祝佳節,所以,美國感恩節的熱鬧程度絕不亞于中國的中秋節。20xx年的感恩節是:20xx年11月24日。
17世紀初,英國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xx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號帆船,于12月26日到達了美國的普利茅斯港,準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些移民根本不適應當地環境,第一年冬天過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當地印第安人送給他們很多必需品,并教會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耕作。這一年秋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11月底,移民們請來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雞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謝他們的幫助,感謝上帝賜予了一個大豐收。自此,感恩節變成了美國的固定節日。
老美真bt啊,原意是為了感謝印第安人,到后來不但不感謝印第安人,還把他們殺光了,只感謝上帝。
感恩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屆時放假三天,合家團聚。在節日宴會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雞”。為什么要在感恩節都食火雞呢?這要從感恩節的由來說起。1920xx年,英國一批主張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退出國教,自立新教,此舉激起了英國當政者的仇恨。這些清教徒們不堪承受統治者的迫害和歧視,先逃到荷蘭,9月初,乘船遠渡重洋,準備流亡美國。船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于11月終于到達了美國東海岸,在羅得島州的普羅維斯敦港登陸。當時,此處還是一片荒涼未開墾的處女地,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值寒冬,來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惡劣的環境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他們磅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并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
火雞即吐綬雞(turkkey),又稱七面雞,本為野生,現已馴化為肉用家禽。全身被黑、白、深黃等色羽毛。頭、頸上部裸露,有紅珊瑚狀皮瘤,喉下有肉垂,顏色由紅到紫,可以變化。公火雞尾羽可展開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母火雞重為8-9千克,年產火雞蛋50-80枚,每枚蛋重20-80克。目前飼養品種以“青銅火雞”和“白色火雞”為多。
火雞以其體形大,生長迅速,抗病性強,瘦肉率高而受人矚目,可與肉用雞媲美,被譽為“造肉機器”。火雞肉不僅肉質細嫩、清淡,而且在營養價值上有“一高二低”的優點。一高是蛋白南含量高,在30%以上;二低是火雞肉在國外被認為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同時,火雞肉也是益氣補脾的食療佳品。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以火雞肉代替牛肉、豬肉、羊肉和鴨肉。
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thanksgivingday)。感恩節是美國人定下的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每當美國人提起感恩節來時總是倍感親切。
感恩節thanksgiving是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holiday),而且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
1620xx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了兩個月之后,終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莎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于(die)饑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即1620xx年開始播種。整個夏天(summer)他們都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與否都將取決于即將到來的收成。后來(finally),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并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慶祝活動便定在這一天,直到如今。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于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還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餡餅、各種其他食物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雞(roastturkey)和南瓜餡餅(pumpkinpie),這些菜一直是感恩節中最富于傳統和最受人喜愛的食品(food)。
人人都贊成感恩節大餐必需以烤火雞為主菜。火雞在烘烤時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從中流出來的美味汁液,但烹飪技術常因家庭和地區的不同而各異,應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難求得一致。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十五
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感恩節的由來,供大家參考!
只有感恩才會惜福,只有感恩才能聚福。“五月花”號的航行好像有天意相助,但真正承受磨難的是人而不是神,這次神奇之旅翻開了人類文明史新的一頁,移民們的感恩之舉教化了后人,也給了人們深深的啟迪。
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定下的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每當美國人提起感恩節來時總是倍感親切。
公元1620xx年的一天,英國的一個港口里。臀悄地駛出了一條小漁船。船非常破舊,看起來并不適合用來遠航。對這一點,船上的水手們都很清楚。但已經沒有時間猶豫和深思熟慮了,也沒有任何再延遲的余地了,因為船上搭載的是一群受迫害的人和落難者。在他們之中,有清教徒、破產者、流浪者一一我們可以概括地稱他們為“沒有辦法在這個世界的游戲規則中找到位置的人和沒有辦法實現夢想與抱負的人”。于是航船出海了,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小漁船出海了。
他們帶著對新世界的夢想和隨時可能葬身魚腹的惶恐,向著不可預知的前途發出了挑戰。這是一次充滿危險的旅程,也是一次被載入世界史的光輝之旅。正是這次遠航改寫了世界文明史,但當時船上的人并不知道這一點,這艘破舊的漁船的名字是“五月花”。
航船滿載著人們對不列顛的憤懣和對來來的殷切期待,離開了港口,當時船上共102人。
那時并不是航行的好季節。大西洋上風高浪大,寒流涌動。小小的漁船時而被拋向浪尖,時而沉落波谷。船上的人們不斷地禱告著,無法克制的叫罵聲和怨恨聲充斥其間。當航船駛入那一望無際的大西洋時,糧食吃完了,疾病降臨了,人們面臨著共同的敵人一一絕望。
就在進退艱難、糧食短缺、疾病肆虐的時候,船上的人空前地團結了起來。他們必死的決心和同絕望抗爭到底的勇氣全部調動了起來。那時,巨浪滔天,人們體能耗盡,有些人已經考慮該立遺囑了,但抗爭的勇氣依然有在。
這樣,30天艱難地過去了,接下來,又是一個月過去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感到生命已走到了盡頭,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疲憊和倦怠感。102人中有一個人死去了。然而,他逝去的同時,船上的孕婦順利地分娩出了一個生命!船不知何時就將破碎,它已經再也經不起任何大風大浪了。
四天后,人們突然聽到甲板上傳來了世上最為悅耳的聲音。他們一窩蜂地跑到船舷去觀望。奇跡發生了一一一塊新大陸赫然展現在他們面前!
美麗的大陸海岸線像一條溫馴爬行的長蛇伏在人們眼前!美洲大陸敞開懷抱,迎接著這批移民的到來,他們是美利堅民族的祖先。在他們之中,有今天名列世界500強企業的創始人,有哈佛大學的創立人,有美國歷任總統的先人,就連現任美國總統布什、前副總統克里的先人也名列在內。“五月花”號漁船上的人們歷經了風暴、饑餓、疾病、絕望之后,竟能順利抵達美洲,這是人類創造的又一個奇跡。
新家園就在面前,船上水和糧食短缺的程度已經達到了極限,然而這時小船卻停了下來,船上的人們并非叫噢著、急著上岸,他們認為有必要討論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管理一個新世界?我們未來將依靠什么來管理這個嶄新的世界?這個重要的討論在船上的51名男子中間展開,最后,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的《“五月花號”公約》誕生了!
這51名男子篤信,是上蒼之手,將他們從劫難中拯救出來。因此,人們對這塊新土地充滿了敬意。
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船上的日子并不是最糟的,這從死亡人數上反映了出來。“五月花”號共搭載了102人,途中死一人,后又生下了一個新生兒,到達新大陸的人數仍舊是102人,但在1620xx年和1620xx年之交的冬天過后,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死亡人數已經接近了一半!
移民們遇到了超出他們想象的困難,他們終日饑寒交迫。就在這時,土著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并派人教授他們待獵、捕魚和種植作物,最終,“五月花”號上的移民戰勝了種種磨難,迎來了豐收的日子。這時他們才松了一口氣,他們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北美移民,經歷了這人間的大悲大喜夕后,“五月花”號上的移民們仰望著茫茫的上蒼,歡慶著第一次的豐收。
移民們虔誠地選定了一個日子,并邀來給他們巨大幫助的印第安人,共同慶賀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大家點起簧火舉行了盛大的室會。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本土化的節日一一感恩節,誕生了。
感恩節是美國特有的節日。在感恩節這一買里,闔家團圓、共享買倫是主要的特征,吃火雞則成為一種傳統的儀式。
現在,感恩節習俗仍舊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是一顆感恩的心幫助他們打開了智慧之門,使他們在日后對自然征服過程中無往而不勝,直至一個世界上強大的民族和國家呈現在世人面前。
感恩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帶給美國人的福社是無以言表的。無論是人倫教化,還是校正人們的心態,凈化心靈,它都是一劑良方。它讓人的內心更加深沉博大,更為從容。
在今天的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圣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感恩節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所有人盡情狂歡和慶祝。其次,感恩節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這一天的晚宴。在美國這個快節奏的國家里,平日的飲食是極為簡單的。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擺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美食。這兩昧“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回憶先民艱難開拓的經歷,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舊情節。
不論何種信仰、何種民族的美國人都會慶祝感恩節,它已成了一個傳統節日。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都有化裝游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勞燕分飛了一年的親人們也會從買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圓圓,品嘗美昧的感恩節火雞。
我們中國也有為數不少的傳統節日,過節時的隆重程度也絕不立于美國人過感恩節,我們的傳統節日也充分體現出了傳統文化的深遠含義。
1、直到有一天,當我發現我們都漸漸老去的時候,我才感悟到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朋友之間的友誼!朋友,謝謝人生路上曾有你,祝感恩節快樂!
2、有一種花出泥不染,叫蓮花;有一份情溫暖人間,叫慈善;有一群人廣施仁愛;叫慈輝;有一個我感觸念于心,叫感恩;這個感恩節,祝你一生平安幸福快樂!
3、每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都會讓我心存感謝!在這個感恩節,真心的感謝你,讓我可以以堅強的意志和無謂的精神,抗擊酷暑嚴寒,風雨雷電,而不覺疲憊和孤單。
4、雁過無痕,葉落無聲,美麗是些具體而實在的東西,無處不在的守侯著你。感激這個世界的魅力,感激你的存在,感激我們的相識。感恩節快樂!
5、我愿是候鳥,在遷徙的路上伴你飛翔;我愿是雄鷹,在攀登的途中給你勉勵;我愿是火雞,在感恩節被你品嘗!呵呵,這樣的朋友夠仗義吧!感恩節快樂喔!
6、美國人在感恩節時感謝上帝的眷顧,使他們有豐足的食物。我也要感謝上帝,因為有你陪伴,讓我豐衣足食、心寬體胖,那——請你和我一起過感恩節吧!
7、直到有一天,當我發現我們都已經漸漸地老去的時候,我才感悟到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朋友之間的友誼!朋友,謝謝人生路上曾有你,祝感恩節快樂!
8、向幫助過我的朋友和我所愛的朋友說聲感謝,感謝你走進我的生命,讓我的生命豐富而又美麗,我愿以我有生的時光,帶給你無限的快樂,祝感恩節快樂!
9、用快樂的心創造生活,用進取的心贏取未來,用公正的心評判是非,用寬容的心融入社會,用真誠的心澆灌希望,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祝感恩節快樂!
10、感謝你的關懷,感謝你的幫助,感謝你對我做的一切……在這個充滿感恩之心的節日里,請接受我最真心的祝愿:一生平安、如意、健康、快樂。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十六
感恩節(thanksgivingday)在北美屬于一個特別大的節日,特別是對于加拿大人和美國人來說,這個節日特別重要,即使遠在異鄉的人也都要在節日前趕回去與家人團聚,共慶佳節。不過,加拿大的感恩節和美國的感恩節不在同一天,加拿大的感恩節是在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一,而美國則是在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
為什么叫感恩節呢?追根溯源,感恩節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有關,特別是和玉米的種植有十分密切的關系。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國清教徒難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號”木船駛往美洲。他們在疲勞、饑餓、寒冷和疾病的襲擊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達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當時正值冬季,氣候嚴寒,田野寂寥。當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貯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獵獲的野鴨和火雞。春天來了,印第安人教他們種植玉米和南瓜,飼養火雞。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親密的友誼。這年秋季玉米豐收,移民們舉行了豐盛的感恩會,用烤火雞和玉米糕點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帶著各種玉米制品、烤火雞、南瓜餡餅、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漿等參加晚會,人們歡唱歌舞,通宵達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獲后的11月底,定居在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舉行感恩會,家家烤火雞,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長此以往,這種感恩會就成為一種慣例。
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每逢感恩節,美國和加拿大人必有肥嫩的火雞可吃。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歐洲移民到美洲后,覺得火雞的外觀與土耳其“身黑頭紅”的服裝特色很相像,于是叫它們為“turkey”(土耳其)。1947年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增加了一項總統放生火雞的儀式。實際上這個傳統儀式可以追溯到林肯總統當政時期。1863年的一天,林肯的兒子泰德突然闖入內閣會議廳,請求赦免一只名叫杰克的寵物火雞。因為這只被送進白宮的火雞,即將成為人們的感恩節大餐。2007年11月20日,布什總統在一年一度放生火雞的儀式上,放生的兩只火雞分別叫“may”和“flower”。它們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當年清教徒來到新大陸所搭乘的“五月花號”的意思。
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滿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
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則是絕對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獎。比賽用的勺子越小,游戲就越有意思,常常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感恩節宴會后,有些家庭還常常做些傳統游戲,跳舞、比賽等。其中有些一直流傳至今。
感恩節餐桌的布置也很有特色。主婦們不是照往常一樣擺放鮮花,而是擺放水果和蔬菜。中間還常常放上一個大南瓜,周圍堆放些蘋果、玉米和干果。有時人們還把蘋果或南瓜掏空,中間放滿去殼的干果或者點燃蠟燭。平時,女主人可以在飯后把客人讓到客廳里,但在感恩節卻不這樣做。感恩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愿意在飯桌旁多呆一會兒,他們一邊吃一邊愉快地回憶往事,直到最后一根蠟燭燃盡。
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游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一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一個碗里,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后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里面有多少顆玉米粒,猜的數量最接近的獎給爆玉米花。
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至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給針線一份。比賽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后把蔓越桔一個個串起來。3分鐘一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于穿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給他一個最差獎。
文檔為doc格式。
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來歷(專業17篇)篇十七
感恩節(thanksgivingday)在北美屬于一個特別大的節日,特別是對于加拿大人和美國人來說,這個節日特別重要,即使遠在異鄉的人也都要在節日前趕回去與家人團聚,共慶佳節。不過,加拿大的感恩節和美國的感恩節不在同一天,加拿大的感恩節是在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一,而美國則是在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
為什么叫感恩節呢?追根溯源,感恩節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有關,特別是和玉米的種植有十分密切的關系。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國清教徒難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號”木船駛往美洲。他們在疲勞、饑餓、寒冷和疾病的襲擊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達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當時正值冬季,氣候嚴寒,田野寂寥。當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貯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獵獲的野鴨和火雞。春天來了,印第安人教他們種植玉米和南瓜,飼養火雞。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親密的友誼。這年秋季玉米豐收,移民們舉行了豐盛的感恩會,用烤火雞和玉米糕點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帶著各種玉米制品、烤火雞、南瓜餡餅、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漿等參加晚會,人們歡唱歌舞,通宵達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獲后的11月底,定居在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舉行感恩會,家家烤火雞,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長此以往,這種感恩會就成為一種慣例。
食物在感恩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感恩節特色食物有烤火雞、南瓜餡餅和土豆泥,當然還有很多食物,但是這三種食物最具代表性。
人人都贊成感恩節大餐必需以烤火雞為主菜。火雞在烘烤時要以面包作填料以吸收從中流出來的美味汁液,但烹飪技術常因家庭和地區的不同而各異,應用什么填料也就很難求得一致。
自從我們學校開展感恩活動以來,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我也就知道了感恩,我也就學會了感恩,感恩的意思就是別人幫助了你要回報別人。
在感恩活動期間,我幫助爸爸媽媽做了許多事情,幫爸爸拿一拿拖鞋,幫媽媽掃一掃地、倒一到垃圾,我還做過許多事情。
我以前覺得掃馬路的清潔工人干的活不好,可是我現在知道了,清潔工人能給我一個很美麗、干凈的生活環境,所以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亂扔垃圾,還可以減輕他們的勞動量。
我還要感謝警察叔叔是他們在天天豎立在十字路口的中央來指揮交通,因為沒有了他們我們就沒有很好的交通,而且還會死亡好多的人,我要好好的遵守交通規則。
老師是我最需要感謝的人了,因為他們教給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各種知識,我要在老師的教導下,認認真真地學習,長大了要做像老師一樣的人。
我還要對爸爸媽媽說一聲:“謝謝!”我一定要好好的學習拿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