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申論名言警句分類篇一
2、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
3、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4、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
5、正其本者萬事理,勞于永者逸于使。
6、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7、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為非其有。
8、諂諛在側,善議阻塞,則國危矣。
9、大臣法,小臣廉。
10、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
11、但得官清吏不橫,即是村中歌午時。
12、但立直標,終無屈影。
13、構大廈者先擇匠而后簡材,治國家者先擇佐而后定民。
14、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
15、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16、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17、貌言華也,圣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18、明主者務聞其過,不務聞其善。
19、乃知國家事,成敗固人心。
20、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申論名言警句分類篇二
2、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圣。——《管子·君臣上》
3、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三國志·吳書·駱統傳》
4、有理而無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無益于事者,君子弗為。——《尹文子》
5、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時。——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
6、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
7、政貴有恒。——《尚書·畢命》
9、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淮南子·泛論訓》
10、政綱雖舉,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澤雖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極傳》
11、莫三人而迷。——《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12、天下猶人之體,腹心充實,四支雖病,終無大患。——《三國志·魏書·杜畿傳》
15、可懷以德,難屈以力。——《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16、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歐陽修《偃虹堤記》
17、上安下順,弊絕風清。——周敦頤《拙賦》
18、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文子·下德》
19、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管子·版法》
21、居之以強力,發之以果敢,而成之以無私。——蘇轍《新論中》
22、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王維《贈房盧氏琯》
23、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王符《潛夫論·務本》
24、千夫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蘇軾《講田友直字序》
25、構大廈者先擇匠而后簡材,治國家者先擇佐而后定民。——《意林》
27、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老子》
28、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三國志·魏書·袁渙傳》
29、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蘇軾《司馬溫公行狀》
30、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亂。——《管子·正世》
31、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王充《論衡·書解篇》
32、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蘇轍《新論下》()
33、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吳兢《貞觀政要·公平》
34、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詩經·大雅·板》
申論名言警句分類篇三
1.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蘇軾)
2.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房玄齡)
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4.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
6.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論語》)
7.其身正,不令雖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論語》)
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王充·《論衡》)
9.公正是社會創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滿意度的一桿秤,政府理應是社會公正的守護者。(xx)
10.當前改革進入了“攻堅區”和“深水區”,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干可能不犯錯,但要承擔歷史責任。(xx)
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2.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堅決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xx)
3.為政清廉應該先從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這是古訓,也是真理。(xx)
4.本屆政府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xx)
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
2.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蘇轍)
3.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歐陽修)
4.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5.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xx)
6.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xx)
1.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經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垢政治和經濟。(毛澤東)
2.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毛澤東)
3.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xx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說到文化的多樣性時引用此句)
4.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xx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對文化多樣性的理想狀態的描述)
5.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xx)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3.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
4.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申論名言警句分類篇四
一、適用于“黨和國家”主題的名言警句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天下將亡,其發必有門” 釋義:天下的繁榮于滅亡,都是有其中的原因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釋義: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九萬里風鵬正舉,五千年云鶴長鳴
釋義:中國有著5000年的文化,像一只仙鶴一樣即將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如一只大鵬一樣,即將騰飛九萬里之上,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是不可阻擋的。
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
釋義:一個國家的**和衰亡,它開始的時候總像秋毫一樣細微,若能明察開始時的細微禍端,那么以后重大的過失就不會出現。這幾句用于說明要防止國家**和衰亡,就要明察秋毫,防微杜漸,把**的禍根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適用于“經濟”主題的名言警句 潮平海天闊,揚帆正當時
釋義:在大好形勢下,時機到來了,正是人們要趁此機大干一番事業的時候。范句: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科學發展,妥善應對挑戰,使中國經濟這艘巨輪破浪遠航。
范句:我們必將激蕩起發展、繁榮、進步的大潮,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范句:歷史潮流滾滾向前,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0多年的歷程,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獲。回首來時路,重巒疊嶂、布滿荊棘;展望新征程,路險且艱、任重道遠。
申論寫作常用名言警句250條
1.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2.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4.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8.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1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1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13.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14.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1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1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17.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1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19.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20.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21.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2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2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周語)24.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25.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26.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27.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28.欲加之罪,何患辭。(左傳)2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30.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左傳)31.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32.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33.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34.曲則全,枉則直。(老子)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3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3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38.將欲取之,必先之。(老子)39.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4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4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4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44.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46.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論語?微子)4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4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4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5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5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5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5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5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5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5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57.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5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5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60.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61.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6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63.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64.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易經?乾)65.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易經?系辭上)66.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系辭上)6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68.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6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70.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漁父)71.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72.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屈原?涉江)73.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屈原?涉江)7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75.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楚辭?卜居)76.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77.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7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7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8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81.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8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8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84.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8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87.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88.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89.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9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9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9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9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謀攻)94.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兵法?軍爭)95.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孫子兵法?九地)9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97.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98.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論積貯疏)9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100.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101.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晏子春秋?內篇下)102.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盡數)103.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韓非子?喻老)10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難一)105.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106.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戰國策?秦策)107.前事不忘,后世之師。(戰國策?趙策)108.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國策?燕策)109.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戰國策?齊策)110.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趙策)111.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荊軻刺秦王)112.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吳越春秋)113.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114.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115.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列傳)1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117.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11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119.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12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1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12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 列傳)12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漢書?枚乘傳)12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125.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東方朔傳)12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127.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漢?辛延年?羽林郎)128.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傳)129.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后漢書?王霸傳)130.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13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132.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后漢書?黃瓊傳)13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班超傳)134.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傳)135.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后漢書)13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137.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138.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白馬篇)13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曹植?七步詩)140.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國?諸葛亮?后出師表)14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三國?諸葛亮?出師表)14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諸葛亮?誡子書)14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14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145.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西晉?陳壽?三國志)146.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西晉?陳壽?三國志)147.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晉?陳壽?三國志)148.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西晉?李密?陳情表)149.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東晉?陶淵明?移居)150.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飲酒)151.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152.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15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154.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省世格言)155.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156.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1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158.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15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160.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16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162.不以一眚掩大德。(左轉)16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164.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16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166.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語)167.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168.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16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17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171.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17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173.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警世通言)17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175.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176.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17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178.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179.學而不化,非學也。(宋?楊萬里)180.知而好問,然后能才。(荀子)181.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晉?葛洪)182.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183.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184.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宋?陸九淵)18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晉?陶淵明)18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187.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188.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189.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190.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省世格言)19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192.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19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19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顧炎武)195.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19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197.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唐?岑參?關人赴安西)198.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明?呂坤《呻吟?語卷上》)199.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晏子春秋)200.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后漢書)201.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202.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文嘉)20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明?凌蒙初)204.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明?凌蒙初)20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206.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元?李開先?寶劍記)207.寧為太平犬,不作亂離人。(馮夢龍)208.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馮夢龍)209.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馮夢龍《古今小說》)21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21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212.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炯)213.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官場現形記)214.前門拒虎,后門進狼。(趙雪航)215.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杜弼)216.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序)217.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218.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縉)21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記)220.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西游記)2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漢書)2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史記)223.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三國志)22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蜀志)225.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舊唐書)226.貂不足,狗尾續。(晉書)227.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228.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資治通鑒)229.士別三日,須刮日相看。(三國志)230.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2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23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2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2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235.不可同日而語。(漢書)236.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2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陸機)238.精騖八極,心游萬仞。(陸機)239.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陸機)240.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241.樹欲靜而風不止。(漢?韓嬰)242.水可載舟,亦可以覆舟。(魏征)243.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韓愈)244.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韓愈)245.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諸葛亮)246.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247.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王勃)248.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249.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李世民)250.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歐陽修)
申論名言警句分類篇五
一篇好的申論文章,在茫茫試卷中一定要緊緊抓住閱卷者的眼球,做到吸引閱卷者目光,文章開頭結尾更加清晰有效。所以,小編簡單總結幾種開頭結尾示例,供大家參考。
1.經濟——優化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是近期關鍵熱詞。從創新創業風靡全國開始,直到“優化營商環境”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越來越多年輕人搭乘“優化營商環境”的快速列車,加快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可這輛“快車”也有載不動的“許多愁”:商業侵權、惡性競爭、簡政放權落實不力……人們開始反思該如何解鎖優化營商環境中的“快車”。實際上,最佳的狀態是提供政策紅利,優化營商環境。
2.政治——慎獨
《禮記·中庸》有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慎獨 ” 是先賢倡導的一種自我約束的方法。這句話是在告誡我們要勤儉修身,無論是對普通人還是對于共產黨人,特別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來說, “ 慎獨 ”都是應該有的一種道德修養境界。只有做到“慎獨”,才能抵制住誘惑,在小事小節上堅守底線,在大是大非上毫不動搖,才能承擔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慎獨”是為人處世立身的基本原則,是衡量人格的標尺。
3.社會——國民素質
中國經濟一路突飛猛進,高唱凱歌,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攀升,民生改善、創新型企業不斷發展,但是仍隨處可見隨意插隊、臟話滿天、肆意毀壞公共設施、還有托人找關系好辦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民眾道德水平一般,國民素質低,長此以往會嚴重傷害了社會風氣和國家形象,不利于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及時提升國民素質。
4.文化——文化輸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70多年風雨路,經濟發展一路突飛猛進,勢如破竹,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仍然存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逆差現象,更有甚者部分西方媒體盲目歪曲中國的新聞屢見不鮮。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從“五四運動”后一味地重視文化的“引進”沒有同樣重視文化的“輸出”,導致現在沒有辦法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全面的中國,不利于我國的國家形象、損害我國的國際地位。因此,我們要重視文化輸出,揚好中國文化之帆。
5.生態——海洋的開發和保護
《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這是在強調適度思維,告誡我們事物發展中要注意適度原則。海洋的開發和保護更是如此,如果我們一味開發和利用海洋,就會出現很多盲目開發,導致污染海洋水環境、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果;而如果我們只注重保護海洋同樣會出現海洋資源的浪費,區域經濟發展單調的結果。事實證明,我們要統籌海洋的開發和保護,要堅持開發和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1、經濟——優化營商環境
經濟發展可以切實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和歸屬感,能夠在新時代的當下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富裕,民生優化。而經濟發展提升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優化營商環境,關系到整個國際經濟發展的進展和速度。……(分論點),我們才能真正讓“中國速度”體現在方方面面,讓百姓感受新時代的新中國。
2、政治——慎獨
《禮記·大學》:“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這是在告訴我們要關注個人道德層面的修養,只有我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分論點)堅持“慎獨”,高標準嚴要求,才能成為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好干部。
3、社會——國民素養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國民素養的提升亟不可待,我們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盡快提升國民素養。……(分論點)。只有我們堅定信心轉變國民素養,才能肩負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承擔起歷史給予我們的任務,讓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
4、文化——文化輸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我們要向世界傳遞一個全面而又真實的中國,要加大文化輸出的力度,通過……(分論點)定然會事半功倍。只有我們重視文化輸出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讓中外文化交流處于更加平等的對話中,可以更好的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屹立于世界之林。
5、生態——海洋的開發和保護
在世界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我們開始從對陸地勘探轉向對海洋的探索,……(分論點),可如何做好既堅持海洋的開發又兼顧海洋的保護,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看來,更值得每個人深思。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的,既要遵守事物發展規則,也要兼顧時代發展要求,才能造福子孫后代,留下寶貴財富。
申論名言警句分類篇六
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起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是全國人民的期望也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需要。扶貧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一)問題表現
1. 基層組織力量薄弱。
現在很多貧困村面臨著基層組織力量薄弱的問題,難以發揮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作用,甚至出現一些基層干部出現了“坐等脫貧”的松懈思想,不積極不主動解決問題。
2.農民自身脫貧意識不強。
不少農民不能與時俱進,對國家實施的脫貧攻堅政策不了解,思想古板守舊,不積極進行自我脫貧。
(二)原因分析
1.一些基層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學習政策理論不積極,將個人利益放在群眾利益之上;
2.農民“等,望,靠”思想嚴重,對政策的觀念淡薄,一些農民存在利己主義;
3.制度落實不力,考核措施不完善,系統性不夠。
(三)影響分析
1.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打贏脫貧攻堅戰能夠增進人民福祉;
3.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四)提出對策
1.定期組織基層干部學習培訓;
2.向農民加大關于脫貧政策的宣傳力度;
3.完善政策,吸引更多的“返鄉能人”。
案例1:懸崖村脫貧的故事,展示了新時代下精準扶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懸崖村是四川涼山州的一個偏遠小山村,那里曾因地理閉塞而生活困苦。隨后,在外界人員的幫助和帶動下,村子原本不值錢的原生農業資源改善后,通過交通和電商平臺銷售出去,改善收入。更值得關注的是,村民的觀念也在變化,村民們不再要求晚輩們15、16歲就準備結婚生子,他們開始鼓勵后輩們讀大學,自由戀愛,村民們也積極了解新政策,與村委共同協作。懸崖村的扶貧成果,給了我們驚喜。這種可持續的扶貧發展經驗,將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新的期待。
案例2:一位村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敬業奉獻——何寶英
何寶英顧全大局,勇挑重擔下基層,精準扶貧工作戰線長,但是她任勞任怨,做完自己片區的工作后積極參與其他同志片區的工作。情系群眾,真心實意助脫貧,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查閱大量資料,走村入戶與貧困戶交流,了解當地的生活習俗和村民經濟來源,認真傾聽貧困戶心中的困擾和期許,并將這些情況詳細記錄在筆記本上。為完成工作任務,有一次她因晚上下村淋雨發燒嚴重,同事都勸她去醫院檢查一下,她卻說:發點燒而已不怕,等忙完這幾天再去看也行。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她勤奮工作、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腳踏實地干工作、愛崗敬業作奉獻。
1.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孫中山
2.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3.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司馬遷
4. 尚賢者,政之本也。——墨子
5.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劉徹
申論名言警句分類篇七
申論考試需要遵循一個原則:材料為王。所有的考生閱讀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是有的人找的要點全面又準確,而有的考生不是丟失要點,就是概括不精準或閱讀材料慢。深究其中的原因,核心就在于沒有對材料進行有規律的梳理。其實我們在考試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得高分,那么就需要對材料進行拆解,在理解材料內容的前提下,快速尋找到要點。這就需要我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小編下面詳細說明一下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
任何一篇材料都是有邏輯、有層次的,在閱讀材料中可以根據題干中的作答對象把材料中涉及到的相關內容進行詞、句、段的拆分,以提高閱讀速度和概括準確度。
1、根據題干中的作答對象,通過提示答案的詞,快速鎖定要點位置。
常見的提示詞有:
(1)問題詞:
(2)原因詞:
(3)影響詞:
分為兩類,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
消極影響:危害、導致了、阻礙了、不利于等
(4)對策詞:
《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4)》指出,北京的公平指數在國際城市中排名最高,包容性程度足以與巴黎、倫敦媲美。然而,生態環境卻成為北京城市升級的最大短板,大氣污染程度在加劇,北京成了世界上塵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水環境污染也日益突出。環境污染從城市向農村擴展。在全球40個國際城市中,生態指數僅高于莫斯科排名倒數第二。
1.請找出材料中表示問題的詞匯。
2.認真閱讀給定資料,概括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大意。
根據問題詞,鎖定答案位置。
1.短板,加劇,嚴重
2.生態環境問題是制約北京城市升級發展的主要障礙。
根據段落的邏輯關系,尋找段落中的重點語句進行概括表述。
常見的段落結構有:總-分、分-總、總-分-總、分-總-分。無論何種形式,都重點摘抄表述“總”的語句,因此常見的閱讀方法為:
首句:重點摘抄段落第一句表示總結的句子
尾句:重點摘抄段落最后一句表示總結的句子
中心句:位于段落中間,進行承上啟下,表示總結的句子。
隨著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從市民才藝大賽,到百姓健康舞;從“春黔社”的相聲,到編程高手的現場比拼;從吹拉彈唱,到唱念做打……2017年以來,隨著“廣場文化”活動的開展,各地廣場周周不斷烹制出文化大餐,吸引了數萬市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請找出這段材料的核心句,并用橫線劃出來。
尾句表總結,前文為分述。
隨著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
在閱讀中,很多時候材料之間的邏輯是相對較為明顯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根據材料之間的內在邏輯快速的找準要點。
1、 并列:段和段之間強調同一話題,通過尋找并列的關系可以防止我們丟失要點;
2、 遞進:表示程度加深,同樣可以防止我們丟失要點;
3、 轉折:轉折之后是重點,在尋找要點的時候可以重點關注轉折之后的內容;
申論名言警句分類篇八
1、命運就像自己的掌紋,雖然彎彎曲曲,卻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2、我從不懷疑自己的能力,只懷疑自己有沒有努力。
3、挫折時,要像大樹一樣,被砍了,還能再長;也要像雜草一樣,雖讓人踐踏,但還能勇敢地活下去。
4、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5、千萬別迷戀網絡游戲,要玩就玩好人生這場大游戲。
6、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大師,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
7、一個真正想成功的人是勤奮與努力的,而不是躺在床上說大話。
8、其實我們往往失敗不是在昨天,而是失敗在沒有很好利用今天。
9、聰明人嘲笑傻瓜,傻瓜也嘲笑聰明人,雙方會感到同等的快樂。
10、人們需要快樂,就像需要衣服一樣。
11、你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見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2、寧愿跑起來被拌倒無數次,也不愿規規矩矩走一輩子,就算跌倒也要豪邁的笑。
13、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變污濁,一杯污水卻不會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變清澈。
14、天道酬勤。也許你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回報,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回報。
15、不舉步,越不過柵欄;不邁腿,登不上高山。
16、態度決定一切,實力捍衛尊嚴!人要經得起__耐得住寂寞!
17、人生最大的快樂是致力于一個自己認為偉大的目標。
18、對于那些內心充溢快樂的人們而言,所有的過程都是美妙的。
19、當你懈怠的時候,請想一下你父母期待的眼神。
20、真正的快樂并非來自財富或榮譽,而是來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
21、人生如天氣,可預料,但往往出乎意料。
22、美麗的藍圖,落在懶漢手里,也不過是一頁廢紙。
申論名言警句分類篇九
1、廉以養志,勤以養心,在崗勤廉,清白一生。
2、勵操行以修法業,當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貧,當自省;謀善舉以澤眾生,當自勵。
3、守忠誠,素心傲骨,一生清廉亦得百世流芳;忘原則,貪權逐利,飛蛾撲火徒留千古罵名。
4、聚八方財源興鹽都財政,弘一腔正氣鑄勤廉之魂。
5、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靜心正身。
6、貪欲始于一瞬間,痛苦陪伴一輩子。
7、講廉政,樹正氣,心底無私朝朝樂;滅貪念,不伸手,吃拿卡要日日憂。
8、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官清強國之本。
9、吃一點、貪一點、卡一點、要一點,早晚毀在這一點。
10、規范核算陽光資金用途,嚴格管理彰顯增收節支。
11、做人要堂堂正正,堂堂正正心自安;為官要清清白白清清白白樹德行。
12、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分,我為人不值一文。
13、依法征稅,勤政廉政不只是領導的事也不僅是哪幾個__的事,它需要我們全體稅務人員身體力行,嚴格遵守。
14、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貪官落馬,聲淚俱下,痛一失足成千古恨;廉潔奉公,兩袖清風,樹萬世英名昭后人。
16、以銅為鏡,正人正己正衣冠;以廉為榮,興黨興國興天下。
17、勤奮執政盡公仆之責,廉潔奉公樹黨紀之風。
18、少些應酬,多些修養;敬畏法律,不存僥幸;參與經營,自設陷阱;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19、笑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見,而后可以聽人言。
20、加強廉政文化建設,開創反腐倡廉新局面。
21、毛毛細細雨濕衣裳,點點貪念毀名節。
22、處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誠誠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
23、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高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不以惡小而為之”,防微杜漸,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