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游日記字實用篇一
“若有一天,你累了,倦了,迷茫了,請在春天里,去一趟烏鎮。”許是在看了這一句話的一瞬,烏鎮-----成了心底的一個夢。一直想尋個地方,一個可以洗去鉛華,淡去塵埃的地方,給心一片寧靜的天空。在這暖風薰香,花稠雨潤的四月,同致友把婺源之行的計劃改成了烏鎮和西湖之旅。
從來不曾如此自由而獨立的出過遠門。既興奮又不免擔心,兩個沒方向感的女人加一個小尾巴,會不會找不著回家的路?友自信滿滿的說:“相信路在嘴下?。?!” 嗯,相信了,路果真在嘴下的! 網上的查閱路線,終究沒得出個詳盡安排來,只能邊走邊看了。一夜的火 車困頓,到杭終是跟了個半路殺出來的旅行團,只想免去找尋去烏鎮車站的麻煩。用美麗導游小姐的話,53位散客拼團是種緣份。
到達烏鎮東柵景區跟著美麗的導游小姐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艱難的行走,只能前行,不能后退。人頭攢攢,見到美景的興奮,被追著導游走馬觀花的辛勞代替。眼還沒看夠,導游的小紅旗幟就淹沒在人群中。終是跟丟了,本就沒想跟團回的,和友早訂了在此看夜景的計劃。郁悶的是票在導游手里拽著,好在終是聯絡上了。取回票,樂得自由活動,沿著來時的路重游了一遍。只有此時,才能靜下來,好好的打量著這夢境一樣的水鄉。
江南水鄉特有的古韻,白墻黛瓦翹檐,小橋流水兩邊一排排木質小屋。幾面年代久遠色彩斑駁的墻上漫著薄薄的.青苔,幾扇木格小窗探出點點綠意,幾只烏蓬船穿過或石或木的小拱橋悠悠的迎面而來,呼之欲出著咋然遇見的驚喜,那么猝不及防的撲了個滿懷。每一處喜悅,化作一縷陽光,清亮了游人倦憊的眼眸。偶爾小橋上有人看風景,卻成了我鏡頭里一道獨特的風景。水邊一輪古樸的水車載著歲月的風塵象一位蒼桑的老人訴說著生命的初始和寂靜流年。茅盾故居,林家鋪子,枕河人家,清明雅憶。。。如一張張歲月的書簽定格于某一瞬間。
踏在清石板上清遠的足韻,小橋流水人家搖櫓的悠然,碎花藍布青衫的清雅,琳瑯滿目的小鉓品讓我和友流連忘返,愛不舍手。綺麗水鄉,風情萬種。她似朵季節的花在不經意間悄然定放在陽光下。我一手挽著友,一手攬著宇兒??磯蛄?,走累了,喧鬧中的烏鎮也在夕陽的金色中緩緩沉靜。
與烏鎮熱鬧的白天相比,更喜歡烏鎮的夜。西柵的夜,溫柔沉靜。沒有了白天的喧鬧,燈火瓓珊如夜的眼眸般透著點點清輝散著點點暖意。映在水中,一湖繽紛斑駁。友說燈光迷離,我說還好不是迷茫或是迷情。 喜歡走在那條民宿小街,古樸的民宿建筑,仿若穿越于某個時空里。摸摸紅門銅環,瞅瞅鳳冠霞偑,提提大紅燈籠。。。連菜譜都是竹箋款的卷筒。走在青石小徑,偶爾迎面走來古裝戲里才有的更夫,敲著鑼打著更,在那一聲聲的哐哐和呟喝小心燭火中失了神。友說,我有穿越的感覺,估計上輩子咱是提燈的小丫環。我不禁忍俊失笑??粗磉吥秤耙晞±锊庞械哪疚菥茦强蜅?,連環畫書店,還有眼花繚亂的提燈走橋燈籠店。宛若走進了一個又一個夢境。
邁著輕盈的步子,如蝶般在古韻清漣中穿行。風兒輕輕,夜色悠悠。幾許清影,一抹淺笑。停駐于時光之外,逆藏于古韻馨香里。夢里夢外,心緒如花般搖曳。友說:來過, 便不曾離開。我說:來過,就定格記憶里。
旅游日記字實用篇二
我在課文里讀到了《天鵝、大蝦和梭魚》的文章,看到圖片上的天鵝很漂亮,就想親眼去看一下真正的天鵝。
上周末,媽媽就帶我去了三門峽,我聽媽媽說:“每年入冬以后到次年初春,三門峽總會迎來她的朋友——白天鵝。 在三門峽庫區廣闊的湖面上,會有成千上萬只白天鵝自由自在地飛翔、飄游、嬉水、覓食,安詳地修養生息。這群白天鵝來自西伯利亞,她們之所以每年如期來到三門峽越冬,是因為三門峽湖面廣闊,水肥草美,食物充足,三門峽也因此有了”天鵝城“的美譽。”我聽了媽媽的話,在去的高鐵路上,心里一直充滿了期望!
忽然,我聽見媽媽的尖叫聲,我連忙循聲跑去,發現那里有很多天鵝都擁在那里。我對媽媽說:“她們可能在開會吧!”媽媽說:“挺像的,但我更覺得他們在開音樂會!”“真的!”我喊道,他們聚集在一起嘴巴里還唱著“嘰咕嘎嘎”的歌聲,真的一個比一個唱得好。
到了晚上,我才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三門峽。媽媽說,寒假還會帶我來玩,那時候會有更多的天鵝,我真的好期待哦!
旅游日記字實用篇三
旅游的第一天,吃過早飯,我們向頤和園出發。
一進頤和園的入口,就看見一些仿古的售票處等。進到頤和園里面,滿眼都是古色古香的——看看樹木一棵棵都上了年紀,像老爺爺一樣滿臉皺紋;瞧瞧大門上的木頭已經朽了,像老奶奶掉牙一樣,露出本色的木頭。
我們走在去昆明湖的路上,看見一些人拿著像拖把一樣的大筆,在一大格一大格的石磚路上寫字。寫的字不但龍飛鳳舞,而且規規整整,大小一致,跟我們在本子上寫的字一樣,真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到了昆明湖,湖水清清的,一眼能望見三四分米下的東西,湖里有魚,一會兒鉆到水底,一會兒浮上水面,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看看這面的萬壽山,老師說,古時候有一個非常孝順的人,他的老媽媽過生日,他為了表達自己的孝心,就把這座山命名為萬壽山。山上還有一座廟,叫佛香閣,這座廟高大雄偉。從遠處看昆明湖和萬壽山像合在了一起,山和水,顯得格外美麗。那面是十七孔橋,十七表示吉祥。
隨著整齊的隊伍,我們來到了長廊。長廊全長700多米,在頭頂的木頭上一共有14000多幅畫,很少有重復的,大多都是書上的人物,我認識幾幅,如張飛大戰馬超、武松打虎、千里眼和順風耳。長廊有四個大亭子,象征春、夏、秋、冬。
看完了長廊,我們意猶未盡地離開了美麗的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