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目標是置頂工作方案的重要環節。在公司計劃開展某項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為領導提供多種工作方案。通過制定方案,我們可以有計劃地推進工作,逐步實現目標,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方案篇一
其實思想品德教育從來都是不需要大道理和說教的。因為其中的道理太過樸實。幼年時期道德觀念的認知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于以后成人道德行為的影響,就像幼兒時學會走路,長大成人后行走自如一樣,如何行走根本無需“深思熟慮”。
今天,學習型社會開始漸露其形,碩士、博士學位、各種資格證書紛紛被學子俊才攻下;外語四、六級考試、托福考試熱鬧非凡。此番情景之下,思想品德教育卻不得不從德育目標定位的崇高與平凡中重新反思,并作出抉擇。在高學歷追求的風潮中,德育卻反其道而行之。德育要問的是幼兒園教育完成了嗎?復習一下!定能溫故知新。
復習題一:問好。
小朋友上幼兒園,第一個要學的就是見面時向老師、同伴問好,分別時說再見。是否人人都記得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與朋友、鄰居、上司、陌生人等擦肩而過時面帶微笑,點頭致意或禮貌問候呢;是否人人都能做到進入自己的學習、工作場所時都能向同學、同事問候一聲“您早”、“您好”、“我來了”之類的話語;是否人人在為別人辦完了事后都能說聲“不用客氣,再見”,在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后說一聲“謝謝”。如果這些問候都能脫口而出,一如當年在幼兒園里的問候那般簡單而真誠,相信這些問候聲中,同學、同事、上司、下屬之間的空問定會被一種默契、一種溫暖、一種肩并肩的情誼縈繞。或許它還能悄然消融那些莫名的隔閡、冷漠甚至是無中生有的謗、攻擊。從而減少大量的不必要的猜測與雜思,讓心泉能在這一片刻簡單而快樂地流淌。
復習題二:“我的”與“你的”。
時常聽說某學生宿舍發生了偷盜事件,甚至為此,偷盜的行為人受到盤查、搜身或被同寢室的室友孤立,趕出寢室。也許這場風暴有時僅僅需要一些常識、一絲寬容、補上一堂幼兒園課程就足夠了。幼兒教育中的一個常識告訴我們,幼童在三歲左右時會毫無道理地認定“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只要我喜歡的就都是我的”。所以,有時會發生拿走他視線內的任何東西,他都會大鬧不止的情形。此時,應當向他講明,有些東西我們可以分享。比如公共設施、環境、圖書等是可以共享的,要大家愛護,輪流使用或共用,共同分享。而另一些東西則是私人獨自占有的,不能分享。如私人的安全空間、個人用品、日記、毛巾、牙刷、衣物之類,這些東西要分清“我的”與“你的”。只有如此才能不侵犯他人,學會尊重他人,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如果在幼年時期缺少這一教育過程,在長大成人后很可能就會遇到上述的情況發生,如何不失時機地巧妙地補上這一課,肯定會影響校園“偷盜者”的.一生。
復習題三:責任。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由于聽不見所以無法發音說話。因為幼年就有殘疾,所以家人很同情她、嬌縱她,也使她成了家里的小霸王根本無法調教。一旦心中不快,她就滿地打滾,大發脾氣。此時媽媽總會趕緊跑過來把她拉入懷中百般撫慰,并立即塞一把糖果在她嘴里。自從雙目有疾近乎失明的朱麗紋老師做了海倫的家庭教師后,情形就不一樣了。她認為海倫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教養的人,就必須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于是海倫吃飯時再也不能用手,只能使用刀又餐具;再也不能隨地亂跑,粗魯地把手伸進其他人的盤子里搗亂,而是只能規矩地坐在位子上把自己盤中的飯吃完;要想得到家人、老師的撫愛、獎勵,就必須先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否則就沒有人理她。對于小海倫來說,在無聲無相的世界里,沒有親近的人在身邊可以觸摸到,這種孤獨和冷落下的恐懼無疑是最殘酷的懲罰。但正是這樣刻骨銘心的懲罰使她懂得了必須對自己的行為和態度負責,不可以為所欲為,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在朱麗紋老師的管教下嚴重殘疾的海倫?凱勒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女作家、演說者,成為具有高尚美德的有教養的成功人士。
復習題四:表達自己,解決糾紛。
成年人發生不理智行為的根源大多不是被激怒導致的,往往是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造成的。幼兒園里,玲玲的玩具被強強搶走了,她的第一反應是大哭,目的是向周圍人發出信號,獲取同情幫助。可是幼兒園的老師通常不會讓玲玲馬上如愿以償,替她把玩具搶過來,再懲罰強強。而是先讓玲玲停止哭泣,冷靜下來后引導她簡明、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愿望。三歲的玲玲必須盡力陳述玩具被強強搶了,表達希望強強還玩具給她的愿望。之后老師才會引導玲玲自己去跟強強交涉。同樣年齡的強強可能還從來沒有想到過感受玲玲的痛苦,所以強強在聽懂了玲玲的感受和要求后,就要學會體諒、關心他人的感受,從而尊重他人、舉止文明,認識到蠻橫、武力除了給事情添亂、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不愉快外,并無多大益處,從而主動向玲玲道歉。玲玲和強強在老師的引導下培養了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愿望的能力,學會了主動體諒他人的感受,開始獲得成功地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這些幼兒園小兒科的學習后,我們不難找回那些簡單的“人之初”道理。一個對周圍人和環境友善、樂天、達觀,可以向所有人問好的人;一個懂得游戲規則(輪流與分享)、舉止文明得體的人;一個知道如何尊重他人,保護自己受尊重的權利的人;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態度負責任的人;一個善于表達自己感受和需要,有能力獨立解決小摩擦、糾紛的人,我們幾乎無需懷疑他是否會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相信他也不難成為擁有諸多美德的人,成為不平凡的人。也許思想品德教育回歸平凡之時,正是其創造偉大之始。
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方案篇二
短期行為,就是指人們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這樣做所帶來的最終的不良影響或后果。短期行為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戰線也不乏其例,尤其是在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中更為常見。有的教師對學生的違規違紀及其它不良行為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動輒運用教師的權威,嚴加訓斥甚至采取體罰的極端措施。采取這些方法,雖可收一時之效(比如,學生懾于教師的權威,馬上就變得“服服貼貼”),然而,學生口服心不服。他們暫時的“馴服”只是因教師濫用其權威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應急措施,而不是折服于道理的表現。這是思想品德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中典型的短期行為,收效快則快矣,卻難以持久,甚至還可能造成這樣一種惡果,學生屢受教師短期行為的作用而產生了“抗生素”,任何措施都奈何他不得,這就是短期行為的悲哀了。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更是如此,更要力戒短期行為。
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它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下形成的。在人的思想品德不具備獨立性特點以前,其接受各方面的影響有明顯的不同:年齡越小,家庭影響作用越大;年齡越大,社會影響作用越大。在整個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過程中,學校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應起主導作用,而學校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影響作用的大小,關鍵在于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工作能不能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只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學校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的影響才能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多方面影響中起主導作用。
因此,應根據思想品德形成的特點,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長期而又艱辛的思想品德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就初中學生而言,在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過程中,他們較易于接受正面意見和出自關心的個別交談。不負責任,歪曲事實,甚至懷有惡意的言論,是不會起到好的反饋作用的。有些教師在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學生時,如學生不聽他的規勸或未按其意愿行事則視之為叛逆者,覺得朽木不可雕也!于是進行“告狀式”家訪。在家訪中,有些家長是向來嬌慣自己子女的,為了應付,表面上唯唯諾諾,而事后卻聽之任之;有的家長則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慘遭皮肉之苦。前者是學生對老師的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置若罔聞,后者則是學生覺得天底下再也沒有關心自己的人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上述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導致學生走上邪道。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人格,因此,教師在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學生時不能把學生看成只是接受說教的容器,把學生當成被管制和壓服的奴隸。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時,只有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交流思想,才能把自己的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1][2]
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方案篇三
上課鈴打響了,沒有理所當然地聽見朗朗的讀書聲,也看不見老師在講臺上揮筆疾書,高聲講解著重點與難點,從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這邊的教室里,同學們在“暢游詞語王國”;那頭的教室內,孩子們在拼幾何圖形。一會兒,東邊傳來孩子們唱英文歌的聲音;一會兒,西邊又有哪個班的孩子在喊著“加油、加油”……這就是東風西路小學的學生在上學科活動課!
一、基本特點
該校的學科活動課在繼承杜威活動課程理論的基礎上,同時有所發展和創新。杜威所說的“活動課程”是打破學科界限的,是各門類知識的綜合,該校的“綜合”是以一科為主、其他為輔。該校的學科活動課具有兩個顯著特點:
1.靈活性和自主性
比如,語文活動課就是以語文為主、兼顧各門知識的綜合,強調的是語文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融合。(1)從上課的形式來說,可以以某個問題為中心,由學生組織、實施教學方案,如辨論會、知識競賽、新聞發布會。也可以以教師為主導,對生活中的某些語言現象進行剖析,或者以講座的形式,介紹一些貼近生活的文學、語言知識。(2)從上課地點來說,可以以課堂為主陣地;也可以走出課堂,如調查市場、參觀人文景觀、搞街頭宣傳演講等;可以在圖書滿架的閱覽室、圖書館,也可以在風景宜人的山野、公園;還可以在熱鬧非常的商場。(3)從活動的內容方面來說,選擇的天地則更寬廣,可以聽故事、說心得、排句子、贈格言,教育論文《從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排演課本劇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要排演好一出課本劇,需要綜合學生多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2.趣味性與創造性
與傳統的學科課程相比,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如數學“拼圖游戲”的`活動課,先讓學生觀察圖形、感知事物形狀、抽象出基本特征;將事物外形分割為幾個基本部分、判斷每部分可用哪幾種幾何圖形替代,再模仿拼圖,最后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這些學過的圖形拼出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創造出新圖案,并把自己最滿意的作品貼在一張白紙上,同時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使學生感到學習幾何圖形不再是苦事、而是樂事。
以上兩個特點貫穿著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克服了教師幾乎占據了全部學校教育時間和空間的弊病,改變了學生處于封閉式課堂結構的狀況,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可以說,沒有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行為,就沒有了真正屬于學生的課堂。
二、具體辦法
如何實現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學校在探索實現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的過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辦法。
1.強調學生直接體驗
強調知識的獲得、真理的掌握、對世界的認識通過親身的體驗和實際的操作。課程中學科的價值不只體現在它的結論中,更在于它的發現和發展過程之中。知識永遠是一條河流,它在不斷地演變、充實和發展,學校在幫助學生學習和繼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同時,更要幫助其學習和獲得鐫刻在其中的情意、態度和認知能力。這些僅靠接受和記憶學習都是不足取的,只有通過對科學發現過程的親身直接體驗才能獲得。
2.強調學生的個性養成
在人的個性中,最本質的特征是人格的獨立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獲取知識方面不要急功近利,也不以考試的成敗“論英雄”,而是側重創造條件與優化環境,給學生以更多自主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個性是在廣泛的社會交往中形成的,而不是在他人的“塑造”下形成的。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自主地學習、自主地評價,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增長才干,樹立現代人的世界觀,養成責任心等。
3.“探究式”學習
通常,在學科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主要是通過教師向學生的授予完成的。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實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授一受”,因此,學生獲得知識是“標準化”的,理解方式是“統一”的。但創造性學習單靠教師的單向傳遞顯然是不行的,必須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貫徹與學習者之間的橫向交流為主的操作方法,通過多種“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小組內成員之間的交流和各小組的交流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方案篇四
摘要:語文教育中德育目的,促使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之外,應充分利用精選的優秀課文和精美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責任觀和審美觀,提高好全民素質。
關鍵詞:語文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審美觀
根據語文教育的階段性特點,語文教育目的根據傳統的劃分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德育目的,即“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我們所面對的教育對象又是處于懵懂的年齡,一切都在學習過程中的中學生。中學生是人的一生中從兒童少年時期邁向青年時期健康成長的最重要時期,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內容廣泛又十分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從細處著眼,堅持不懈地抓好這項教育任務。
1.充分發揮語文教師的作用,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感染學生。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自己首先要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在工作中,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在教學中感染學生。一個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的教師,自己的行為也會對學生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語文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所有的巨大魅力,在課堂上極富感情的朗讀、講解,將學生引入那美妙的境界中,對學生的情操無疑是一種陶冶。
2.充分利用精選的優秀課文,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責任觀。
初中語文課本中精心選編了許多優秀范文,都從不同角度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社會變遷、政治沿革、國家制度、名人典故和文化遺產等內容。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牢固的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和創新精神。如《皇帝的新衣》、《丑小鴨》、《蘆花蕩》、《岳陽樓記》和《愚公移山》等等,這就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講學,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寬領域為學生的思想品德灌輸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責任觀和審美觀將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催化”作用。例如,我們在教學孫犁的《蘆花蕩》時,可以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的分析讓學生仔細體會文中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他的愛國抗日的熱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的自信自尊、智勇雙全,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認識“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激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主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通過對《丑小鴨》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明白丑小鴨要成為白天鵝,要經過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鵝一般高貴的靈魂。人生在世命運無軌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要勇敢地追求美與幸福,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原來也可以變成白天鵝。課文《愚公移山》可以教育學生明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懼怕任何困難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需要大力發揚這種精神。因為我們的人生將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將有千萬座“太行”、“王屋”擋住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需要這種愚公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習才會進步,國家才會健康發展。類似的課文還有很多,我們不但在教學中教給學生知識,尤其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和責任觀。
3.運用精美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
語文教材中所編排的文章,有的不但文字美,還涉及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這些都可成為陶冶學生情操的直接或間接的優秀素材,屠格涅夫的《麻雀》中,麻雀媽媽為了救小麻雀所表現出來的壯麗美,蘇軾詩“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表現出的那種頃刻而至的急風驟雨的壯觀,還有“白云依靜渚”,“墟里上孤煙”,“泉聲咽危石”,“輕羅小扇撲流螢”的優美境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美與“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優美。借助這些生動而又豐富的內容在正常的語文知識教學的同時,引導學生讀、感悟、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象詩句所描繪的優美畫面。純潔學生思想,陶冶情操,提高覺悟,及早找準和確立人生的坐標,學會做人的道理,從而激勵學生更好地把語文知識學深、學透、學活、學好。
總之,教育是對人的教育,知識的學習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提高全民思想素質,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直接推動國家的文明程度,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借助語言文字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將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
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方案篇五
短期行為,就是指人們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這樣做所帶來的最終的不良影響或后果。短期行為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教育戰線也不乏其例,尤其是在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更為常見。有的教師對學生的違規違紀及其它不良行為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動輒運用教師的權威,嚴加訓斥甚至采取體罰的極端措施。采取這些方法,雖可收一時之效(比如,學生懾于教師的權威,馬上就變得“服服貼貼”),然而,學生口服心不服。他們暫時的“馴服”只是因教師濫用其權威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應急措施,而不是折服于道理的表現。這是思想品德教育中典型的短期行為,收效快則快矣,卻難以持久,甚至還可能造成這樣一種惡果,學生屢受教師短期行為的作用而產生了“抗生素”,任何措施都奈何他不得,這就是短期行為的悲哀了。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如此,更要力戒短期行為。
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它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下形成的。在人的思想品德不具備獨立性特點以前,其接受各方面的影響有明顯的不同:年齡越小,家庭影響作用越大;年齡越大,社會影響作用越大。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應起主導作用,而學校教育影響作用的大小,關鍵在于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能不能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只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學校教育的影響才能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多方面影響中起主導作用。
因此,應根據思想品德形成的特點,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長期而又艱辛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初中學生而言,在教育過程中,他們較易于接受正面意見和出自關心的個別交談。不負責任,歪曲事實,甚至懷有惡意的言論,是不會起到好的反饋作用的。有些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如學生不聽他的規勸或未按其意愿行事則視之為叛逆者,覺得朽木不可雕也!于是進行“告狀式”家訪。在家訪中,有些家長是向來嬌慣自己子女的,為了應付,表面上唯唯諾諾,而事后卻聽之任之;有的家長則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慘遭皮肉之苦。前者是學生對老師的教育置若罔聞,后者則是學生覺得天底下再也沒有關心自己的人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上述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導致學生走上邪道。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人格,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能把學生看成只是接受說教的容器,把學生當成被管制和壓服的奴隸。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只有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交流思想,才能把自己的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每一個學生,每一件事情都要堅持全面了解。要做到理智地、客觀地分析,特別是在學生犯錯誤時更要理智行事,要學會“冷處理”,力防主觀臆測,感情用事,或流于形式走過場,否則就會給以后的教育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難度或麻煩。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項極其細致而又復雜的工作,因為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人的思想可算是最復雜的事物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之一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工作具有細微性、復雜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是細致的――能夠知情;深入的――能夠入心;有針對性的――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而不應該草率行事,急于求成,更不應該魯莽粗暴,意氣用事。在整個思想品德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兩者都應該積極參與。
兩者的積極參與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備條件。而要保證兩者的積極參與,就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堅持師生心理相容的原則,即教師和學生要有共同的目的要求,要有融洽的情感,要能互相理解和信任。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做好如下工作:
其一,教師既要做學生的良師,又要做學生的益友,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其四,教師在進行工作時,要有機動性和分寸感,要珍惜并不斷加強已經建立的信任感和情感聯系。只有正確認識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堅持師生心理相容的原則,才能保證教育工作的正常進行和達到預期目標。
另外,在教育過程,教師要始終做到嚴以律己,表里如一,做學生的表率。如果教師不能嚴以律己,對學生是馬列主義,對自己是自由主義,即使你在學生的身心上付出的汗水再多,最終也是徒勞。
總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堅持我國教育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所總結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情,持之以恒”的思想工作教育經驗,力戒簡單粗暴、草率行事的短期行為。只要教育工作者方法得當,“潤物細無聲”,就一定能夠培養出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