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一
教學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和用整十數除的口算。為新課學習做準備。教學80÷20時,應放手讓學生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當然教師要給予一定的筆算指導,在學生探索的基礎上,小棒學具就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借助小棒等直觀圖解決商的書寫位置問題。
1.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
(1)教學例92÷30時,我們可參照80÷20的方法,在學生用的方法進行解答時產生思維沖突,教師“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前兩位”的道理。不過對于理解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注意結合直觀圖或其他方式。
(2)在講解140÷30時,我又以1個方格依次呈現的方式呈現。這樣就讓學生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真正理解了“14個十除以30商不夠一個十,140個一除以30夠商4個一”懂得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先看被除數前兩位,前兩位不夠除就看前三位。”的算理。
2.不足之處及改進策略。
(1)練習設計不合理。算法得出后,應該設計4個題左右的豎式計算,讓學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礎上進行再實踐,鞏固學生算法理解和對學生的筆算技能進行完整訓練。而我的改錯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設計有沖淡計算和拔高學生能力之弊。
(2)對有些環節的處理稍顯急躁,讓人感覺有點趕課。說明自己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還亟待提高。
(3)課題過大,應把《筆算除法》完善為《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更為明確和恰當。
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二
今天課堂上教學了《除數是整十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本以為有了以前學習的基礎,再加上自以為自己班級學生計算能力較強,今天的學習應該不會有什么大的問題的,但剛批完今天的課堂作業,不禁呆了。孩子們的作業正確率不高,比我想象得要糟。主要問題有:
1.商的定位不對,商是一位數時也從十位商起。
2.除法豎式的格式不準確,過程中多零少零的情況比比皆是。
3.驗算中,乘法的書寫仍然有錯誤或者就是漏加余數。
4.口算中也出現了多零的情況。
這些錯誤的背后正是隱藏著孩子們對新知與舊知的混淆與茫然。郁悶過后,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在教學中忽視了什么,才會讓狀況變得如此糟糕。
我重新翻開教參,反復看了幾次。再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教材中要求孩子估算“商大約是多少”,是可以幫助孩子體會到商的最高位應該在哪一位上,從而感悟到筆算的順序。在用豎式計算時,應該著重讓孩子討論商的.定位,經歷探索、交流筆算的過程,明確算法,并通過驗算確認計算過程的正確。我想,今天學的筆算,其實估算是很關鍵的,唯有準確確定商是幾位數,確定商的位置,才能順利地接著往下做。不禁想起課堂上在交流420÷30時,我也問孩子們:“你能估計商是多少嗎?”當時就有許多孩子是滿臉躊躇的,后來,或多或少地能說到些理由,我以為孩子們理解了,也就匆匆而過。但是現在想來,其實這個環節是重點,也是孩子們的障礙。我似乎忽視了大部分孩子的感受,他們的估商能力其實還是很弱,我應該再細化一些,適當增加一些專項練習,應該留更多的時間去讓孩子們交流估計的方法,甚至不必要局限于書本上呈現的那種方法。可以放得更開一些,讓孩子們充分地經歷探究、交流。我覺得唯有估定商的位數,才能解決本質的問題。當今天的新知與昨天的知識混為一談時,有些孩子徹底暈了,到底商在十位還是個位,成了他們最大的難點。歸根究底,還是商的定位問題,孩子們沒有準確判斷商的范圍,所以,這就是癥結。找到了,就需要我去幫助孩子們一起去解決。
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三
《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筆算除法》的第一課時。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就有這樣幾個思考的地方:
根據上面的思考,我們備課小組就決定:
1、將解決問題和計算這兩部分分開,本節課的重點方法計算上。而筆算過程的重點確定在,“商寫在什么位置?”
2、利用知識的遷移的作用。在引入時,利用63÷2的計算,引入到63÷20的計算上,讓學生復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過程后,自己探索63÷20的筆算過程。
3、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熟悉并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方法。
上完課后,通過老師們的評課和自己的反思,發現還存在一些不足:
1、沒有用好課本資源,不應把解決問題和計算分開。可以讓學生就在課本例題當中去計算。理解課本中的三種不同的算法:估算、擺小棒、筆算。
程出錯,如 50 。
3、習題設計不夠合理,如“括號里最大能填幾”這道題,應該安排在課前引入時做的,卻安排在后面練習,那么效果就沒那么好,也起不到鞏固的作用。如放到前面,就可以起到鋪墊的作用了。習題中,還缺少了改錯題,課本p83就有很好的改錯題,而這些錯誤是學生經常犯的.,比較有針對性,如果有這道題,可以很好的鞏固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的理解。
再說說做的比較好的方面:
1、跟以往相比,更加注重課堂生成的東西,如學生做錯的題目,馬上拿到投影上批改,讓同學們判斷對還是錯,如果錯,錯在哪里。這樣做學生的注意力會很集中,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做出的結果,他們判斷起來就顯得格外認真、仔細。而那些做錯了的同學,印象就會很深刻,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錯誤。
2、課堂顯得很緊湊,保證了大量的練習時間。
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四
本課是在上節《除數接近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用“四舍五入”試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會在原有的試商方法上產生認知沖突。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當除數不接近整十數,如14、15、16、24、25、26等,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法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往往需要多次調商,這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本課的重點是學生會把接近15、25的除數看作15、25去試商。難點是采用靈活試商的.方法進行計算。在教學中,學生在嘗試計算時,對這種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數也用四舍五入法把它看作整十數進行計算,結果很顯然,試商調商用了好幾次,學生這時候已經發現了這樣的方法是不好的。這時候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給出的另一種試商方法,明白在計算不同的除法算式時應該根據情況靈活試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乘法的口算掌握的不好,如:25乘8、15乘6等算得慢,甚至會算錯,這樣對本節課的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把除數看作這樣的25、15、35,在算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錯誤。通過這堂課,我意識到,對于計算教學,如果學生的口算能力不強,就會直接影響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所以今后應該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對于這種15×6、25×8、16×5、4×15、125×8、25×4等這些算式,應該記住,以便在看到時,能脫口而出得數。另外,在請部分同學板演時,應該讓其他同學注意計算過程,發現他們的不足,以便反思自己。在共同檢查時,不要我自己一個人說,應該點名請別的同學來指出不足,讓同學們共同梳理,找到易錯處。
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篇五
今天我教學了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一課,課前我認真研究了教材。在老師的教學設計上,我是做了三個地方的修改:
(1)主題圖的引入,先讓學生觀察一下畫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上你能獲取什么信息?”,然后由老師引出例題。
(2)分小棒和豎式緊密相連。先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如何分小棒?再由學生說,老師課件演示,讓學生結合分小棒圖討論:“3”應該寫在哪里?(3)練習題第六關“問題我來解”讓學生獨立完成。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自認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在設計時先從復習鋪墊導入,在我是小小口算家,我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只寫得數,讓學生全員參與。通過()里最大能填幾?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練習,為學習新課做鋪墊。
(2)注重圖文結合,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在探究新知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從中尋找信息,提出問題,引出例題92÷30,更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通過讀圖把生活化的問題提升到數學化的問題。
(3)注重算理與算法交融,算理為算法服務。
為了讓學生明確商的書寫位置,我借助分小棒這種直觀的演示來理解豎式,做到分小棒和豎式緊密相連。
(4)注重口算、估算和筆算的結合。
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估算、筆算的基礎,筆算和估算是在精確、熟練的口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出示例1:92÷30時讓學生先進行估算商是多少,并且說出估算的方法。在筆算以后,又引導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來驗證筆算的正確性,商3乘除數30是90,闡明商3是正確的。教師在教學中的正確引導,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實施過程中這節課存在許多的問題,需要我吸取教訓,引以為鑒。(1)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不夠。
(2)在課前復習用的時間太多了,導致后面的練習沒有完成。(3)沒有照顧學困生,在抽問中,只關注中上生,極少提問學困生。
(4)老師對學生的傾聽,學生對老師的傾聽,學生對學生的傾聽,都需要加強。(5)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還需要加強。具體表現在當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時,老師沒有快速的正確加以概括、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