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教案篇一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又要結束了,為了能更好的總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從中吸取教訓,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依據。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作如下總結:
語文教學內容當中主要分語言和拼音漢字教學兩部分。
1、通過要求每人每月讀二篇故事或四首兒歌,使學生能大方地在集體面前說話,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教育學生要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傾聽別人講話,不打斷別人的話,發現異同,并從中學習好的講述方法。
2、要求學生繼續學說普通話,在校活動中和教師或同學交談,都強調學生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學生交談時的發音和語調,發現錯誤立刻糾正。
3、進一步豐富詞匯,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在故事,兒歌當中體會、理解新詞語,并要求和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
在這一學期中,我一邊努力培養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一邊領著孩子們一起學習了6個單韻母、23個聲母、和7個整體認讀音節,我真的感到難度很大,盡管我用了各種激勵語言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可是有的孩子還是沒有興趣,掌握不了課堂所學的知識,但是漢語拼音教學是孩子們學習的基礎,不管有多大的壓力,讓學生必須掌握好漢語拼音,我用心去領會孩子們的心聲發掘孩子們的潛能。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輕輕松松學好拼音,邁好學習語文的第一步。下面是我在拼音教學中的幾點感受:
1、幽默搞笑的語言,在情趣中學拼音
2、讓學生自編兒歌學拼音,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第一課時我是參照教參上的來教的,我讀一遍,學生跟讀一遍,直到學生記住為止。一節課下來,我讀的累,學生也不太積極。以后在拼音課的教學中,我都是先指導,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嘗試編兒歌記住拼音字母,請編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教全班同學一起讀。這樣一來,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枯燥的拼音課變得有趣味性,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而且因為是自己編的,記憶也很深刻。
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教案篇二
1、懂得應該講文明、懂禮貌的道理。
2、學會用不同的聲音、語氣表演兒歌情節。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知道敲門的文明禮儀。
2、物質準備:奶奶、雷公公、啄木鳥的頭飾,啄木鳥和雷公公的聲音。
1、手指游戲導入活動
(1)跟幼兒一起玩紅紅和黃黃的手指游戲。
(2)提問:紅紅到黃黃門口的時候是怎么敲門的?(咚咚咚)你們平常是怎么敲門的?
(3)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有禮貌的,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沒禮貌的。
2、教師示范朗讀
(1)教師示范朗讀,強調常規幼兒認真傾聽。
(2)朗讀前拋出問題:故事里都有誰?發生了什么?幼兒帶著問題傾聽兒歌更有目的性。
3、幼兒學習朗誦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語氣來學習朗讀兒歌。
提問:
(1)雷公公的聲音的怎樣的?(很大聲),啄木鳥啄樹的聲音是怎樣的?
(2)朗讀"我裝雷公公"這一段時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什么樣的語氣?(語氣很急,敲門時"轟轟轟"的很大聲)
(3)朗讀"我裝啄木鳥"這段時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什么樣的語氣?(語氣比較柔和,敲門時"篤篤篤"的聲音比較輕)
5、組織幼兒分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鳥》,讓幼兒從中進一步體驗作品。
(1)教師當奶奶,全班幼兒當小朋友,桌子當成是門,讓幼兒與教師一起邊朗讀邊表演。
6、小結: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像啄木鳥一樣輕輕地有禮貌地敲門,在日常生活照不僅僅是敲門要有禮貌,時時刻刻都要做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小朋友。
(1)將雷公公、啄木鳥、奶奶的頭飾投在表演區,鼓勵幼兒表演兒歌。
(2)在日常生活中啟發幼兒要學啄木鳥講文明、懂禮貌。
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教案篇三
1、在情景游戲中學習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2、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對話。感知詞匯:五顏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
3、喜歡上幼兒園,樂意上幼兒園。
1、活動室里布置出草地、樹林、幼兒園的簡單場景。
2、點點的圖片兩張(一張噘著嘴、一張高高興興的。)
3、大班幼兒分別學會在場景中扮演小鳥、兔子、梅花鹿。
4、小圖標:小鳥、兔子、梅花鹿、小朋友、大樹、草地、樹林、幼兒園。
一、教師出示噘著嘴巴的點點圖片引出活動。
師:有一個小朋友,名叫點點。今年三歲了,到了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帶她去幼兒園,你們看看她想去嗎?從哪看出來的?(不想去,因為點點不高興,噘著嘴。)
二、教師邊講故事邊帶領幼兒進入場景中,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1、大班幼兒分別扮演小鳥、兔子、梅花鹿,站在場景中準備表演。
2、教師同大班幼兒一起表演故事情節。表演過程中提問幼兒什么樣的小鳥(五顏六色的小鳥)什么樣的兔子(雪白雪白的兔子)什么樣的梅花鹿(漂漂亮亮的梅花鹿)幫助幼兒理解感知這些詞匯。
三、出示小圖標提問幫助幼兒梳理故事故事內容。
1、媽媽帶點點上幼兒園的時候都碰到了誰?它們的幼兒園在哪里。小動物們覺得自己的幼兒園怎么樣?(小鳥的幼兒園在樹上、兔子的幼兒園在草地、梅花鹿的幼兒園在樹林。大家都說幼兒園里很快樂)
2、小朋友的幼兒園在什么地方?幼兒園里有什么?點點這下表情是什么樣子的?
四、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將故事表演一遍。
教師分配角色幼兒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下一邊講故事一邊表演。
五、情感教育引發幼兒愿意上幼兒園、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快樂情緒。
1、你們喜歡自己的幼兒園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1、將《點點上幼兒園》的幼兒園用書放在圖書角,幼兒在區角活動時可以自由閱讀。
2、提供小鳥、兔子、梅花鹿、點點、媽媽的頭飾,幼兒可進行故事表演。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快樂口袋
1、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并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快樂。
2、能根據故事內容并積極參加討論:什么是真正的快樂。
3、培養幼兒發現快樂、分享快樂,積極面對生活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1、制作一實物快樂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畫一些體現快樂主題的兒童畫,內用軟棉花包裹著一可以錄音和放音的隨身聽)。
2、與故事快樂口袋內容相符的電腦課件和錄音。
一、問一問——————設置疑點,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通過展示實物教具快樂口袋,提問并導入課題。使幼兒對快樂口袋有了一定的具象認識。
教師用語參考:老師這兒有一個神奇的口袋,你們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導幼兒觀察口袋上有關快樂的畫面。教師小結:這些小朋友和小動物玩的都很開心、都很快樂,這是個快樂口袋。
那口袋里裝了些什么呢?老師打開錄音,幼兒欣賞。如:今天是我五周歲的生日,我請了許多朋友吃蛋糕,我的心里呀,真快樂!我的畫畫作業被放旱進櫥窗里展覽啦,我的心里呀,真快樂!媽媽生病了,我端杯開水給媽媽喝,媽媽夸我懂事了,我的心里呀,真快樂!
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那快樂口袋里裝的都是什么?(快樂)
有一天有只小猴也發現了一只神奇的口袋,我們一起來聽聽到底發生了哪些事。
二、聽一聽——————幼兒欣賞故事,體驗作品經驗。
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看動畫,聽完故事后進行層層遞進地提問,使幼兒對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1、教師講故事幼兒邊聽邊看動畫
2、逐圖出示,分析故事內容
教師:森林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它們都是誰呢?
小猴發現的這只神奇的口袋只能裝什么?那這只口袋,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口袋?(快樂口袋)
哪些小動物跑來對著口袋說話的?它們分別說了什么?我們一起來學學。(幼兒依次學習小孔雀、小青蛙、小鳥、小象、小豬、小猴的話,并用適當的語氣和動作表現。)
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教案篇四
對于小班第一個學期的孩子來說,最明顯的個性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還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更沒有那種團結互助的意識。本次設計的活動主要是通過故事、情景表演和游戲來激發小班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跟老師學念兒歌,并在游戲中感受兒歌的含義。在活動中同時培養幼兒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且讓幼兒初步懂得在遇到困難時怎樣解決,同時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初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螞蟻搬食物》
1.初步學習運用感官感知理解圖片的內容,讓幼兒能理解圖片中的相互關系,使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到學習兒歌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在活動中樂意與同伴交流,團結互助的精神。
1.兩幅畫圖(螞蟻搬運食物),設一個螞蟻洞;
2.音樂磁帶《螞蟻》;
3.螞蟻頭飾若干,制作螞蟻食物替代物:各類球。
(1)教師出示小螞蟻圖片,并跟小朋友打招呼問好:小朋友們好!你們知道它是誰嗎?(幼兒:小螞蟻)教師:對了,今天小螞蟻呀來跟我們一起玩游戲,你們歡迎嗎?在玩游戲之前小螞蟻想請小朋友來看看這幅畫。
(2)教師出示第一幅圖讓幼兒觀察:一只小螞蟻看到一顆很大的豆,在想辦法怎樣搬回家。
教師:提問幼兒看到了什么?看到小螞蟻在干什么?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提問:“小螞蟻在搬什么呢?它能搬起來了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一只小螞蟻看到了一顆大豆,很想把豆豆搬回家,可是豆豆太大了,一只螞蟻的力氣很小,搬不動,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小螞蟻想想辦法,好嗎?(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幫助小螞蟻想出好辦法)。(給幼兒多一點時間交流)
(3)出示第二幅圖讓幼兒觀察,看看你們想的辦法跟小螞蟻是不是一樣?
提問幼兒:你們認為小螞蟻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小螞蟻它們是怎么搬豆豆回家的?
教師做“拽”“推”的動作稍加提示,解釋“拽”就是拉的意思,豐富詞匯:齊心協力。
教師以小故事作兩幅圖總結:一天清晨,小螞蟻走出家門,去尋找食物。他走了好遠好遠,終于發現一座黃色的大山,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小螞蟻嘗了嘗,哦,原來,這是一顆香噴噴的大豆。小螞蟻決定把這顆大豆搬回家,和伙伴們一起分享。它使勁地搬呀,搬呀,可是大豆一動也不動。怎么辦呢?小螞蟻的力氣太小了。突然,小螞蟻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回去叫朋友來幫忙吧。小螞蟻回到家里,用頭上的觸角和同伴們打招呼,并且告訴他們:“我發現了一顆好吃的大豆,大家快來幫忙啊!” ,螞蟻們一起出動,跟隨著小螞蟻來搬那顆香香的大豆。它們齊心協力,“一、二、三!”大豆被舉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把豆豆搬回家了。今天的早餐真不錯!
原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會請好朋友來幫忙,這樣人多力量大了,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師:我們把這個故事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好嗎?(為第二個環節做好鋪墊)
(1)教師有表情地、用肢體語言生動、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小螞蟻》。
(2)教師分句教幼兒學念兒歌,幼兒跟隨老師念一至二遍。
(3)帶著幼兒隨著老師邊念邊做動作。
請一個幼兒來試搬禮物,搬不動,怎么辦?(讓幼兒自己想辦法)。
提問剛才參加搬禮物的幼兒有什么感受?(讓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
教師小結: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學會請來好朋友幫忙,能幫助別人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大家齊心協力就能把事情做好。
(1)教師扮演螞蟻媽媽跟幼兒一起帶上螞蟻頭飾,帶上螞蟻寶寶們搬運糧食。
(2)在游戲中邊念兒歌《小螞蟻》,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學兒歌的樂趣。
(3)播放音樂,讓幼兒在樂曲中感受快樂。
活動延伸:歌表演《螞蟻》,幼兒跟隨老師一起表演。
附:
兒歌 《小螞蟻》
小螞蟻,有注意,食物大了齊用力。
前面拽,后面推,食物搬進蟻洞里。
你一口,我一口,吃飽肚子長身體。
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是根據《3—6歲兒童發展指南》小班幼兒語言領域中的要求來制定活動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先讓幼兒用觀察法來觀察圖片中的大體內容,用完整的語句大膽表達出來,符合幼兒小班年齡特點,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要求。整個活動下來幼兒比較活躍,特別在游戲那環節,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到游戲中體驗搬運食物的樂趣。但,自己也發現了些小毛病,比如:在情景表演環節中,可能是我的引導語不是很到位,造成幼兒表現不夠大膽,幼兒體驗后,應該是讓幼兒發揮更多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到的過程的,我自己有時候很著急就會去代替幼兒說出來了。總而言之,還是希望老師們給我提出更多的不足之處,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得到提升。謝謝大家!
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教案篇五
學說故事中的短句,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的快樂。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圖片一套,草地背景圖,小鳥錄音。
一、出示小豬,引起幼兒興趣。
1、小豬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胖胖,我們和小豬胖胖打個招呼。胖胖今天背了個大書包,里面有很多東西。
2、出示書包里的糖果、面包和三只大小不一樣的桃子。
3、你們猜小豬胖胖會去干什么?老師小結:他要去野餐。
二、故事“小豬胖胖的野餐”。
1、播放小鳥的叫聲。聽聽誰來了?(鳥媽媽和寶寶)
胖胖拿出一個面包給小鳥,面包只有一個,怎么分呢?(將面包一分為二)
小豬說“一起野餐真開心。”
2、引出猴子一家。
猴爸爸、猴媽媽、猴寶寶都來了。胖胖拿出桃子分給猴子一家,怎么分呢?
小豬說:“一起野餐真開心。”
3、引出小兔、小貓、小烏龜。
小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小貓靜悄悄的走來了,小烏龜慢吞吞的爬來了。胖胖請他們吃糖果,一包糖果可以怎么分呢?一粒一粒的分。
小豬說:“一起野餐真開心。”
小豬看到小動物吃的那么高興,心里樂滋滋的。
4、老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學說對話。
三、活動延伸。
今天的野餐真開心,小豬也準備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吃。幼兒分享食物。
活動的目標與設計應該說是合理的,但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我過分依賴與教案,而忽略了幼兒可能在活動中的表現,整個活動似乎就是在完成一個一個的任務,清楚小豬胖胖,清楚它的朋友們,接著在分享中結束活動,我把幼兒始終緊緊箍在自己身邊,抹殺了他們隱藏的興趣點,就像顧老師說的,孩子們還沒有完全高興起來呢,就把孩子帶進了下一個環節,但是我又在考慮另外一個問題,一旦放手,怎樣才能抓住孩子,不讓活動走遠呢?另外,我覺得每個環節自己的小結語不夠簡練,有些啰嗦,如果以兒歌的形式小結會更易于孩子的理解。最后,在操作過程中,過分個別化,怎樣讓每位幼兒都能操作到,調動每位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需多多考慮,爭取在今后做的更成熟些!
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教案篇六
1、進一步了解清明節的天氣特征及風俗。
2、理解詩歌的含義,體驗詩歌中表達的哀傷之情,并對唐詩產生初步的'興趣。
1、掛圖17號;《小朋友的書、春天里》;磁帶及錄音機
2、活動前兩周做天氣觀察記錄,統計晴天和雨天的數量。
1、小朋友們記錄了清節前后的天氣變化,發現了什么?(有時天氣晴朗,有時細雨綿綿)
2、天氣晴朗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高興)細雨綿綿的時候又有什么感覺?(煩惱、不開心)
1、出示掛圖,播放古詩錄音。
教師邊提問,邊結合掛圖解釋詩歌中的詞"欲斷魂"、"借問"、"牧童"、"遙指",幫助幼兒理解。
1、聽磁帶,體味念古詩和平日里講故事、說話的聲調、發音有什么不同。鼓勵幼兒按照磁帶中的方式跟念古詩。
2、嘗試邊念古詩邊用體態語言表現古詩的內容。
我國唐朝出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寫了很多優秀的詩,以后我們還會學更多的唐詩。
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教案篇七
1,了解種子傳播的方法。
2,學習詩歌,嘗試仿照詩歌的`句式續編詩歌,體驗創作的樂趣。
1,出示掛圖《植物媽媽有辦法》,提問:植物媽媽是怎么傳播種子的?
2,請幼兒聽詩歌《植物媽媽有辦法》。提問:
(1)詩歌里講了哪幾種植物?它們各有什么樣的特點?
(2)媽媽是用什么辦法傳播種子的??
3,引導幼兒按詩歌的結構續編是詩歌,
詩歌:植物媽媽有辦法
蒲公英媽媽有辦法,孩子個個像傘兵。
微風帶它去旅行,落地發芽又生根。
蒼耳媽媽有辦法,寶寶身上長滿刺。
動物帶它到處走,掉到土里把根生。
豆莢媽媽有辦法,太陽一曬咧嘴笑。
“啪”,孩子離開媽,落土長大又開花。
植物媽媽有辦法,種籽成熟遍地撒。
方法巧妙多變化,它們的孩子遍天下。
續編參考
椰樹媽媽有辦法,葉子落水會游泳。
大海里面四處漂,來到岸邊把戶落。
石榴媽媽有辦法,寶寶長得美又甜。
小鳥肚里睡一覺,田野庭院來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