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我們寫作的指南,通過學習范本,我們可以知道如何組織文章的結構和段落。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以下范文范本,相信對我們的寫作會有所啟發和提升。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一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離開西邊黃鶴樓,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揚州。孤帆遠去在水天盡頭,只見長江向天邊奔流。
這首詩前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揚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詩人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后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詩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詩人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愿離去。詩中沒一個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武昌黃鵠磯,背靠蛇山,俯臨長江。
之:往,去。
廣陵:揚州的舊名。
西辭:黃鶴樓在廣陵的西面,在黃鶴樓辭別去廣陵,所以說“西辭”。
煙花:指柳如煙、花似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順流而下。
惟:只。
天際:天邊。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二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楚江東來沖開天門奔騰澎湃,一路奔流的長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門山東西默然相對,一片白帆從旭日東升的遠處駛來。
這首詩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碧”字明寫江水之色,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出來。
天門山:在今安徽當涂西南長江兩岸,東名博望山,西名梁山。兩山夾江而立,形似天門,故得名。
楚江:流經湖北宜昌縣至安徽蕪湖一帶的長江。因該地古時屬于楚國,所以詩人把流經這里的長江叫做楚江。
回:轉變方向。
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三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晨告別彩云間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回返。兩岸的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響,一葉小舟已駛過萬重山巒。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經過十五個月的長途跋涉到達白帝城時。突然傳來大赦的消息,李白滿懷對生活的憧憬乘船順流而還,寫下這首詩,抒發了重獲自由的歡愉和喜悅之情。起句寫得熱情奔放,“彩云間”三字不僅寫白帝城地勢高峻,也賦予全詩一種爽朗明麗的色彩,而一個“辭”字更寫得傳神,表達了詩人一旦獲得自由后的驚喜情態。第二句實寫順流東下的情景,后兩句為補敘之筆,描寫行程的經過,特別通過經常使人感到哀婉悲涼的猿鳴反襯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輕舟”的“輕”字,用得巧妙,是寫實,又體現了詩人的主觀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節東白帝山上,為東漢公孫述所筑。
朝:早晨。
辭:告別。
江陵:今湖北江陵。
還:返回。
啼:叫。
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四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白頭發已經長到了三千丈長,因為憂愁才有這樣長。不知鏡子中的我啊,從哪里來的滿頭秋霜。
詩人用極其夸張的手法,寫出自己內心深長的愁緒。前兩句出語天真,白發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長,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張的描寫,卻把作者內心的愁苦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后兩句水到渠成,用“不知”兩字寫出一種驚奇和嘆惜,年華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發。“秋霜”兩字用語自然,但卻發人深思。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這樣的詩!
秋浦:在今安徽貴池西南,那里有秋浦河。
緣:因為。
個:這樣的意思。
秋霜:形容頭發像秋霜一樣的。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五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兩只黃鸝在空中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開來的船只。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七
第一單元:(讀書的名句)。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第二單元:(鄉思的詩句)。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
明月有請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袁枚)。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盧綸)。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
第三單元:
四時之風。
春風能解凍,和煦催耕種。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
裙裾微動搖,花氣時相送。颼颼不絕聲,落葉悠悠舞。
夏風草木熏,生機自欣欣。東風似虎狂,書齋皆掩窗。
小立池塘側,荷香隔岸聞。整日呼呼響,鳥雀盡潛藏。
第四單元: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第五單元:
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
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第六單元:
第七單元: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八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成群的鳥兒高飛無蹤影,一片云兒獨自飄去悠然。和我終日相對卻看不夠的,只有閑靜的朋友敬亭山。
首小詩是李白在政壇上遭到打擊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時所作。前兩句寫眼前景,借“高飛”的“眾鳥”和“獨去”的“孤云”,創造出一個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詩人超脫現實、追求心靈平靜的愿望。后兩句將山人格化,說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詩人對現實社會中世態炎涼的厭惡之情,在這兩句看似平淡的詩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達。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縣北,山上舊有敬亭。
閑:悠閑。
兩不厭:詩人把山擬人化了,覺得自己與敬亭山互相看不夠。厭,滿足,厭倦。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九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在岐王宅里經常看見您,在崔九堂前數次聽到你的歌聲。而今江南已是風景如畫,在這落花時節又碰見您。
李龜年是一個受到皇帝特別優待的著名歌唱家,但在安史之亂后,卻流落江南,只是在酒席上為人演唱。當時杜甫自己也經歷了落第失子的磨難,晚景凄涼。這一相會不能不使杜甫感慨萬千。“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不但有開元盛世的繁榮,也有年輕杜甫的充滿了浪漫情調的生活和理想,而這一切隨著歲月的流逝,都已成為過去而蕩然無存。“尋常見”、“幾度聞”,流露出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眷戀之情,也流露出了希望破滅后的哀怨。夢一樣的回憶,改變不了了眼前的現實,所以,即使是在景色秀麗的江南,而詩人所看到的只是花瓣的飄零,它象征著這個美麗的春天已經永遠地消失。這首短小的絕句包含國勢哀變、人世滄桑,而看起來自然流暢,毫無痕跡,顯示了極為高超的藝術功力。這是杜甫絕句中最富有時代生活的二十八字。因此,本詩被推舉為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
李龜年:唐代著名歌唱家,安史之亂后流落到江南。
岐王:名李范,唐睿宗的第四個兒子,受封岐王,喜歡結交各樣朋友,接待各種人士。
尋常:經常。
崔九:名崔滌,任殿中監、秘書監等官職,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寵臣。也喜歡結交待友。九,在兄弟中排行的順序。
江南:這里指今湖南省一帶。
落花時節:暮春,通常指陰歷三月。
君:您。這里指李龜年。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十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1、鬢毛摧:兩鬢的頭發已經斑白。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
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十一
通過三個趣味的猜成語游戲,激發學生在成語、熟語、古詩詞方面積累、運用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學語文愛語文的興趣。
2.積累語文知識,豐富語文素養。
3.鼓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養成自主培養語文讀寫能力的習慣。
成語積累與運用、擴展知識面。
1、課程引入:
同學們,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笑話,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老師給外國學生上國語課。老師問學生:請說出一個表示人開心的成語。ben:嬉皮笑臉。lucy:悲喜交加。jaky:含笑九泉。老師當場倒地。
所以說呀,這個語文學不好是要鬧笑話的,可是怎么才能學好呢,要是死記硬背的話,那就太沒意思啦。今天呀,我們來玩個詞語猜猜猜大闖關的游戲,一起來搞怪一下,好不好?勝出的孩子可以得到小禮物哦。
2、游戲環節:
第一關:超級無敵估估下。
五個人一個小組,全班分成六個組,參加比賽。每個組可以想一個好玩的組名。以下的比賽也是。老師在黑板上寫上成語,小組中一個人見得到成語的做動作,給提示(但是不能說出成語中有的字,諧音也不可以哦),另外四個人根據提示猜成語。猜到一個成語加十分。每次猜成語的時間是一分鐘。做動作的學生不會那個成語的可以說“飛”,直接進入下一個成語。(時間大概是7分鐘左右)。
第二關:超級無敵開口中。
老師把猜成語的條件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來選,第一關得分最高的組可以最先選擇答哪一道。在規定時間內,學生把想到的成語寫在黑板上,符合條件的成語越多得分越高,寫出一個得十分。每小組的時間是三分鐘。這個環節預計用20分鐘。
條件:
a:帶數字的成語(以下為參考答案)。
一石二鳥二龍戲珠三過家門四面楚歌五彩繽紛六根清靜七上。
b動物。
鼠目寸光牛鬼蛇神虎視眈眈兔死狐悲龍飛鳳舞蛇蝎心腸馬到成功羊腸小道猴年馬月雞毛蒜皮。
投鼠忌器老牛舐犢放虎歸山狡兔三窟畫龍點睛畫蛇添足萬馬奔騰亡羊補牢沐猴而冠聞雞起舞。
抱頭鼠竄小試牛刀龍騰虎躍烏飛兔走老態龍鐘懷弓蛇影車水馬龍虎入羊群尖嘴猴腮鶴立雞群。
膽小如鼠氣壯如牛藏龍臥虎守株待兔望子成龍打草驚蛇千軍萬馬順手牽羊殺雞嚇猴呆若木雞。
狗急跳墻豬突豨勇蜂擁而起魚目混珠鳳毛麟角狼吞虎咽。
豬狗不如封豬長館雕蟲小技如魚得水珍禽異獸指鹿為馬。
狼心狗肺鳳頭豬肚獨占鰲頭鶯歌燕舞虎背熊腰。
偷雞摸狗蠢笨如豬噤若寒蟬井底之蛙驚弓之鳥飛禽走獸。
c植物。
d“多”的成語。
e.四季。
春:紅杏出墻柳亸鶯嬌春深似海百花齊放百花爭艷斗色爭妍。
姹紫嫣紅萬紫千紅花紅柳綠花嬌柳媚柳暗花明柳鶯花燕。
柳昏花螟綠草如陰綠肥紅瘦桃紅柳綠繁花似錦。
夏:赤日炎炎綠樹成蔭揮汗如雨蟬聲陣陣烈日當空電閃雷鳴。
暑氣逼人酷暑難耐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汗流浹背蟬不知雪。
簟紋如水火傘高張肉山脯林夏雨雨人夏日可畏。
秋: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一葉知秋春種秋收。
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一叢金黃。
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風過耳丹楓迎秋楓林如火。
冬: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凍手凍腳寒風刺骨寒氣逼人天寒地坼。
天寒地凍透骨奇寒雪窖冰天雪虐風饕。
f帶“不”字成語。
按兵不動按兵不舉愛博而情不專傲不可長敖不可長。
不按君臣不安其室不安于室不安于位不卑不亢。
卑卑不足道百不當一逼不得已必不得已不避斧鉞。
不辟斧鉞百不獲一鞭不及腹兵不接刃不避艱險。
必不撓北抱不平不步人腳不避水火不辨菽麥。
不辯菽麥不辨菽粟不便水土百不失一不避湯火。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兵不污刃兵不血刃兵不雪刃敗不旋踵。
百不一存百不一貸兵不由將不拔一毛兵不厭權。
百不一遇兵不厭詐卑不足道不敗之地悲不自勝。
不辨真偽不白之冤不拔之志并存不悖不瞅不睬。
不偢不倸不揪不睬把持不定半癡不顛不茶不飯。
匕鬯不驚邊塵不驚鞭長不及鞭長不及馬腹不存不濟。
不癡不聾半籌不納不辭而別不差毫發不差毫厘。
不存芥蒂不辭勞苦不差累黍不揣冒昧不成器。
不出所料不成三瓦不差上下不成體統不啻天淵。
不恥下問不齒于人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不吃煙火食不恥最后。
不測之禍不次之遷不逞之徒不次之位不臣之心。
不測之憂不測之罪半懂不懂不得不爾半低不高。
第三關:超級無敵我最勁。
這一環節是搶答環節,依舊是小組為單位。學生根據老師給的提示回答成語或古詩詞,答對的得十分,答錯不扣分,別的組有一次補答機會。預計用十二分鐘左右。
問答條件:
成語題:
最寶貴的時間——一刻千金最長的壽命——萬壽無疆。
最長的腿——一步登天最長的時間——千秋萬代。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最長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斗——一網打盡最徹底的變化——翻天覆地。
最徹底的勞動——斬草除根最慘的結局——一敗涂地。
沖得最高的.氣——氣沖霄漢最大的效益——一本萬利。
最繁忙的季節——多事之秋最公開的事情——盡人皆知。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高明的醫術——藥到病除最高超的技術——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一呼百應最好的記憶——過目成誦。
最遙遠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涼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懸殊的區別——天壤之別最反常的氣候——晴天霹靂。
背出一首寫動物的詩歌。
鵝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背出一句有植物的詩歌。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背出一句寫月亮的詩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背出一句寫春天的詩歌。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背出一句有數字的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背出一句有顏色的詩歌。
李紳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張俞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歇后語題: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猴子撈月亮——白忙一場。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開封府的包公——鐵面無私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芝麻開花——節節高。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姜——老的辣。
游戲完結,得分前三名的組員都有小禮品,其他組的有糖果。
教師總結:
各位同學,今天這節課開心不?有沒有覺得原來語文也可以很好玩的?希望大家以后也可以開開心心學語文,快快樂樂用語文,語文是很有趣的。我給大家布置一個小作業,回家之后,把今天上課的時候特別好玩的東西跟爸爸媽媽分享,好不好?謝謝各位同學,下課。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十二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感悟春天的美。
3、能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教學重點: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春天的美,能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教具準備:畫有柳樹的春景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畫有柳樹的春景圖。
教學過程:
同學們,春天來了,景色多美呀!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去尋找春天吧!
1、輕聲讀,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學。
2、指名5個同學,一人讀一小節,要求把音讀準。
3、各自大聲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1、出示有柳樹的春景圖。
2、提問:小柳樹睡了整整一個冬天,它什么時候睡醒了?誰能讀出小柳樹睡醒的樣子(學生表演讀。)。
3、小柳樹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雷、春雨、春風、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4、創設情境:請學生扮演春雷、春雨、春風、春燕讀有關的三小節。它們對柳樹說些什么呢?柳樹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學生上臺表演。
語言訓練:
春雷幫助柳樹柳樹,柳樹對春雷說:“。”
春雨幫助柳樹,柳樹,柳樹對春雨說:“。”
春風幫助柳樹,柳樹,柳樹對春風說:“。”
春燕和小柳樹,柳絮,柳絮邊飛邊說:“。”
提示:春天里的景物這么可愛,讓我們走進春天,美美地讀一讀!
教學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會認、寫要求掌握的生字。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表演讀:小組內表演,五個同學分別扮演柳樹、春雷、春風、春雨、春燕。
1、春天里,還有什么和柳樹一樣也醒了呢?學生自由發言。
2、出示大屏幕識字:說說你認識了課文的哪些字,不會認的字怎么辦?說說你的好辦法。
1.開火車讀生字。
2.用熟字來記憶。
3.猜字游戲。(以學生自己把生字編成謎語互相猜為主)。
(1)身上臟了怎么辦——洗“澡”。
(2)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3)自行車輪胎缺少氣——“軟”。
4.認生字練習:全體學生把自備的生字卡片擺放好,老師指大屏幕上的字,學生從字卡里找字并舉起來。
1.重點指導“說話”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點不能太低,橫要寫得斜,豎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筆在豎中線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筆不要靠近撇,要給下面的日字留出空來。
2.學生先描再臨,老師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板書設計:
1柳樹醒了。
春雷說話。
春雨洗澡。
春風梳頭。
春燕捉迷藏。
柳樹玩耍。
教學后記:
這是一首美麗的詩,又似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感悟,使學生感受到在春天,柳樹、春風、春雨、春燕,每一種事物都洋溢著光彩。我還指導學生用“春天跟()說話了,說著說著,()”句式來仿說句子,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十三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學會兩種筆畫,認識“口、禾、雨、月”4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準備:課件、圖畫。
五、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非常喜歡讀兒歌,現在老師讀首兒歌大家認真聽。
“秋天到,秋天到,園里果子長得好,枝頭結柿子,架上掛葡萄,黃澄澄的是梨,紅彤彤的棗。”
兒歌描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一年中除了秋季還有哪幾個季節?你們喜歡這四個季節嗎?
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四季》。
板書課題。2、復習生字(出示課件)學生認讀生字。
3、學習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邊讀邊畫出生字,自己喜歡的內容多讀幾遍,再數一數課文中有幾句話。(學生回答)。
(2)學習第一句(出示課件)觀察圖說一說圖上畫了哪些內容,文中第一句話寫了什么?聯系生活說說春天還有哪些景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句(指名讀、分兩個學生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
(4)總結學習前兩句的方法,用同樣的步驟讓學生自學描寫秋天和冬天的兩句。
(5)匯報學習成果,文中后兩句寫秋冬景色,讓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感受他們的特點。
(6)分角色朗讀課文,找學生扮演草芽、荷葉、谷穗和雪人,讀每句的第三行,其他同學讀前兩行,全班同學合作讀書。(有感情地朗讀并加上動作)。
(7)模仿課文來說說四季的景物。,他()說:“我是()天”
(8)欣賞四季圖片,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的熱愛之情。
4、課后延伸選自己喜歡的季節畫一幅畫。
《四季》第二課時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征。這首詩語言優美流暢,朗朗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
2、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學會兩種筆畫,認識“口、禾、雨、月”4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習變成自覺行為。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本節課我以孩子們喜歡的兒歌入手,激發他們學習興趣。
2、品讀課文讀中識字新課程改革提倡采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在聽、說、讀的過程中盡快地認識并掌握生字,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多次朗讀課文并注重朗讀層次性。初讀,讀準字音,感知內容。再讀,整體感知,加深印象。在讀中把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劃出來,通過多讀識記,使學生能夠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下來。
3、重點指導朗讀本課是一首詩歌,語言優美,朗朗上口。我采用以讀為主,以讀代講的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在讀中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分析、自己解決問題,表達情感,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4、趣味作業。
課外延伸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一年四季景色這么美,你喜歡哪個季節就把它畫下來吧!怎么想的就怎么畫,學生興趣極高。這樣一來,把課內的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既鞏固了課內知識,又打開了學生思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十四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之一)。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詩中哲理】。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
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詩中夕陽(落日)】。
1、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晏殊《浣溪沙》)。
2、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
3、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5、夕陽夕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詩中憂愁】。
1、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己亥雜詩》)。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3、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
4、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詩中樹】。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東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詩中淚】。
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2、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3、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
4、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詩中塞外風景】。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2、塞下風來秋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3、北風卷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詩中鳥】。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3、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4、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用》)。
5、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如夢令。
6、山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蘇軾《浣溪沙》)。
【詩中山河(江山)】。
1、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朱熹《論詩這》)。
4、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5、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詩中春景】。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蘇軾《浣溪沙》)。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
【詩中夏景】。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2、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3、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4、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詩中秋景】。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2、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4、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這》。
5、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6、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7、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這》。
8、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
【詩中冬景】。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2、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詩中山】。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健《題破山寺后禪院》)。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5、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武判官歸京》)。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5、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浣溪沙》)。
6、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民《己亥雜詩》)。
6、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jys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3、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5、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5、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至龍標遙有此寄》)。
6、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
7、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詩中雪】。
1、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之一)。
3、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
4、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3、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5、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3、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蘇軾《浣溪沙》)。
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5、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詩中草】。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年羊。(敕勒歌)。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5、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6、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棄疾《村居》)。
【詩中柳】。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3、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詩中云】。
1、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2、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觀書有感》)。
3、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5、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
【詩中湖】。
1、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詩中海】。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觀滄海》)。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顴雀樓》)。
5、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之一)。
【詩中舟】。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固山下》)。
2、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3、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
6、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詩中酒】。
1、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莊》)。
2、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
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游《游山西村》)。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李白《行路維》)。
5、濁酒一杯千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詩中鄉情】。
1、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范仲淹《漁家傲》)。
2、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3、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夏完淳《別云間》)。
4、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5、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詩中豁達對待離別的詩句】。
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詩中不明送別但意味深長的詩句】。
1、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孤帆遠影碧空凈,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十五
(2)昨天下午,張老師布置了一道數學思考題。晚上,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鐵鞋無覓處”時,爸爸走了過來,助我一臂之力,經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開了這道難題。
(3)我們的老師指導大家寫作時,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中的兩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強調習作是心靈的放飛,是情感的釋放,寫法要不拘一格,語言要有自己的個性。
(4)月亮漸漸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著滿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對我說的話,是啊,“有志者事竟成”。爸爸,請你放心,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5)我知道的名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6)俗話說:“當局者迷”。說明這個道理的詩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7)形容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的詩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8)唐李白與友人送別時,寫下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達了與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9)唐王維與友人送別時,寫下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表達了與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十六
秋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長相思作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七律·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四時之風。
春風能解凍,和煦催耕種。裙裾微動搖,花氣勢相送。夏豐草木熏,生機自欣欣。小立池塘側,荷香隔岸聞。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颼颼不絕聲,落葉悠悠舞。冬風似虎狂,書齋皆掩窗。整日呼呼響,鳥雀盡潛藏。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成語補充:
畫蛇添足負荊請罪愚公移山臥薪嘗膽聞雞起舞懸梁刺股老馬識途鑿壁借光。
跟戲曲有關的諺語。
1、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2、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3、要練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4、若要戲路通,全靠幼時功。
5、藝多不壓身,藝高幼時功。
6、百日笛子千日簫,小小胡琴拉斷腰。
7、三分靠教,七分靠學。
熱門小學語文古詩評課稿(案例17篇)篇十七
春:
春曉(孟浩然)(一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一下)。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草(白居易)(二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二下)。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詠柳(賀知章)(三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三下)。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五上)。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萬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夜喜雨(杜甫)(六上)。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四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六上)。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張維屏)(六上)。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六上)。
江南春(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夏:
小池(宋·楊萬里)(一下)。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鄉村四月(宋·翁卷)(四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秋:
山行(杜牧)(二上)。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望洞庭(劉禹錫)(四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冬:
絕句(杜甫)(二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五上)。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