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克隆之謎教學設計 克隆之謎閱讀理解答案篇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分步揭示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板書克隆。
師:什么叫克???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2、用彩色粉筆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問:不用讀全文,你們能不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談克隆的奇妙)
3、查字典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
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來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
1、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毫毛 例如 馬鈴薯 收獲 家畜 飼養 微生物 效率
2、查字典、詞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學生自學理解。
3、自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結:(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7)克隆技術與其它科技成果結合。
(8)克隆技術的其它應用。
(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4、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
(1)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點講了哪幾個問題?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繁衍后代)
b、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動物的克隆)
c、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他的誘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學生討論后,教者歸納:本文中心突出,專門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條理性強,先解釋什么叫克隆,然后分類介紹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最后講奇妙的克隆具有誘人的前景。
三、作業。1、朗讀課文。 2、習字冊生字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生詞。
2、師述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上堂課內容。
二、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1、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
(2)相互交流。
(3)討論后,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a、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根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b、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學習第二段。
(1)自讀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講自然界的克???用的是什么方法?
(2)開展討論。
(3)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a、分類別。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類來介紹。
b、舉例子。植物的克隆就舉了柳樹、馬鈴薯、仙人掌等為例。
3、學習第三段。
(1)各自反復朗讀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是怎樣講“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它誘人的前景”的?
(2)討論后形成下列板書:
a、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b、可以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優良的家畜。
c、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d、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3)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顯得條理清楚。
四、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1、《克隆之謎》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知識?采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克隆之謎》重點介紹了關于克隆技術方面的知識,采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等。)
2、尼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五、練習。
1、說說克隆這項技術奇妙在哪里,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2、關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類”,你還了解哪些?
板書:
植物
無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動物
7 克隆之謎
培育
造福人類 挽救
培植
教學反思:
克隆之謎教學設計 克隆之謎閱讀理解答案篇二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文章內容,正確地說出克隆的“奇妙”之處。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了解學生心中的克隆感受
在上課前,先請大家欣賞一個精彩的場面,如果大家熟悉的,還可以輕輕哼唱。出示《西游記》的相關場面。你看到了什么?拔出一把毫毛,可以變成一群孫悟空,這當然是神話,這種本領,一個科學名詞來講,就是“克隆”。出示:“克隆”二字,
1、在你的印象中,克隆給你什么感覺?自由交談。(神奇、神秘、高深莫測、遙不可及)
2、是呀,克隆確實是神奇的,甚至是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它就像一個謎,激起了我們的興趣。今天我們所要學的就是克隆之謎。齊讀(克隆之謎)(完成板書)希望通過了這篇課文,能解開我們心中的謎。
今天老師為大家特意設計了一個網站,設計了一下的一些欄目,幫助大家學習。
3、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文紙,認真大聲地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詞語,可以打開我們網頁的閱讀小助手幫助學習。
二、學習2----4小節 ,體會先天克隆的神奇
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請大家點擊進入“克隆由來”欄目,認真讀一讀課文的2——4小節,它告訴我們什么?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的課外資料,可以結合邊上的詞條欄目進行資料的瀏覽。(如果你覺得閱讀內容不方便,可以看課文紙)
2、 自由讀,交流,你從課文中了解了哪些克隆內容?
克隆就是無性繁殖;
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
柳枝的克隆真有趣,難怪人們說“無心插柳柳成陰。”
馬鈴薯和仙人掌就更可愛了,給你這么一講,我的眼前一下子就冒出了許多可愛的小馬鈴薯和仙人掌了。
交流,是呀,所以,凡此種種,都是植物的克隆。
低等生物的克隆。(看視頻),想不想真切感受一下細菌的克???你有什么感受?(速度驚人,令人稱奇),所以低等生物的克隆更速度之快,令人稱奇。
課文用許多生動有趣的事例,讓我們走近了克隆,我們從相關欄目中了解到,還有許多植物和低等動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你能不能學著3、4小節的樣子,也來說一說呢?如果不太記得的同學,還可再去相關的欄目看一看,說一說。
評價語:聽了你的介紹,我們有增長了許多見識。
原來這些也是克隆呀,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聽你這么一介紹,這種現象就更有趣了。
3、現在你對克隆又有了怎樣的認識呢?交流
三、學習第五小節,體會克隆技術的神奇
1、確實,克隆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發生著密切的聯系。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奇妙,剛才我們通過這么多生動有趣的例子了解了植物和低等動物有先天的克隆本領,那么你們有這項先天本領嗎?為什么?
(出示:第二小節:我們知道,高等動物一般要通過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才能繁殖后代,人們把這種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要讓有性繁殖的高等動物也能進行克隆,那才是更大的神奇、大開眼界。
出示:那么,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請大家自由讀一讀課文的第五小節
今天,老師把可愛的多利羊請到了我們的課堂,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聽聽它的故事吧。(一起聽故事)
你覺得多利了不起、神奇在哪兒?(自由暢談)
是呀,能讓有性繁殖的綿羊也能進行無性繁殖,也就是克隆,不能不說它也是人類歷史的上的一個創舉,了不起的成就。
在這個克隆研究史還留有更多的克隆動物的足跡,你可以在“克隆大事記”網站上盡情瀏覽。說說你還知道克隆了哪些動物?
(其實克隆技術的研究之路是艱險,他們也是在不斷的失敗中前進的。)
從這兒我們知道,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可以進行克隆。
四、學習第六、七、八小節,體會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過渡:剛才,能克隆出高等動物是神奇的,難怪全世界有這么多的科學家在不懈努力研究著,探索著,他們研究克隆技術真正的目的是什么?(造福人類)
1、點擊進入“造福人類”欄目,請大家讀一讀6、7、8小節,克隆技術從哪些方面來造福人類呢?當然,你仍然可以結合旁邊的詞條進行相關資料的瀏覽。
交流
評價語:看來克隆技術對人類健康來說真是個福音。
瀕危物種有了永久生存的希望了。
(引讀)學生概括:農業、挽救瀕危物種、醫學
3、相信你現在感受頗多了吧,假如你是克隆專家,你會克隆出什么造福人類?請你進入“奇思妙想”留言板,把你美好的心聲寫下來。
4、交流
五、學習最后一小節。展示克隆技術的廣闊前景
所以說:“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敝该x,齊讀。
總結:克隆技術誘人的前景的開發,需要大家對科學有一份執著熱愛,不懈的努力,或許我們的美好愿望就能夢想成真。
七、課外拓展
課文學完了,心中的謎團也打開了,相信大家對克隆還是意猶未盡吧,其實我們今天也只是了解了克隆的冰山一角,還有許多方面值得大家去探究,你還想對克隆做哪方面的探究?(交流)
結束語:相信大家對于克隆有了更多的期待,如果你們有獨特感想,有時間請你進入“克隆論壇”中發表你的感想。繼續進行交流。我在克隆論壇期待著你們。
六、作業
練筆:《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克隆之謎教學設計 克隆之謎閱讀理解答案篇三
《克隆之謎》是一篇介紹克隆技術的科普說明文。文章以通俗易懂,兒童化的語言,揭開了克隆的神秘面紗,展示了克隆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美麗圖景。
解讀這篇課文,我有了以下思考:
1、整體把握文本,弄清“克隆”的含義,理清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除了要落實對生字新詞的掌握,對課文的讀通讀順外,還應引導學生在頭腦中一步步構建起克隆的含義。對于這一問題,課文用了四段文字,從四個不同的角度加以闡釋,即,神話中的克隆、科學意義層面的克隆、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這也是課文的第一部分——介紹克隆是什么。在學生對克隆的概念逐步明晰后,課文以一句設問“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介紹了1996年人類得到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有了這次實驗的成功,人們才得以將克隆技術運用于造福人類的各項事業中。至此,可以看出,課文是按“克隆是什么——克隆的實驗——克隆技術給人類的造?!钡捻樞颍饘由钊?、步步推進來介紹克隆的。
2、細致揣摩文本,依托具體語言材料,感受克隆的奇妙之處。
課文以“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作結,那么,克隆技術到底“奇妙”在哪里呢?這是一個有著很大張馳力的問題,可以以此為統領,引導學生揣摩前面的文字,去感受克隆技術的“奇妙”。奇妙之一:《西游記》中孫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奇妙之二:柳樹的“插條”,馬鈴薯、仙人掌的“切塊”便能培育后代。奇妙之三:細菌等單細胞微生物“經過二十分鐘時間,就可以一分為二,再分為四個、八個……”。上述“奇妙”可以看作是“自然狀態下的繁殖”,是克隆技術“淺層次的奇妙”,而下文介紹的克隆技術對人類的造福,則是克隆技術被人類“操控”后的奇妙用途。
3、拓展延伸文本,進一步了解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的作用。
不把語文課上成劃句號的課,已成為目前大家的一個共識。對此課而言,這個理念尤顯重要,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遠遠不止課文所提及的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和蔬菜新品種,及優良的家畜,也不僅僅局限于在保護生態、醫學上的重要意義,第八節最后的省略號,給讀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發讀者去想象克隆技術的“誘人的前景”。因此,當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克隆技術的奇妙后,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書籍進一步了解克隆技術,除此之外,也可以“假如我是克隆專家”為題,讓學生去想象,這也是誘發學生對未來科學的展望和憧憬。
在備課時,我總想著一個問題:克隆技術作為一個涉及到人倫關系的生物科技,從它一問世起,便備受關注,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論,爭論的焦點之一,便是人可不可以克隆。這也是“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的體現。由此,我想可不可以引導學生大膽跳出文本,也來辯一辯,也許在辯論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沉睡著的智慧”。
克隆之謎教學設計 克隆之謎閱讀理解答案篇四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16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2課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掌握課文內容,了解“克隆”意義。
生字新詞卡片
: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克隆之謎》(板書),也是有關科學奧秘的??凑n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1.了解有關克隆的知識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發學生共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愫。
投影文字
:
一、復習引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號)
6、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7、你還讀懂了什么?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2、教師引讀
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作業:作文《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7??寺≈i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動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誕生 了不起 愛科學
↓
造福人類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學科學
↓
誘人前景
;id=14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分步揭示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板書克隆。
師:什么叫克隆?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2、用彩色粉筆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問:不用讀全文,你們能不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談克隆的奇妙)
3、查字典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
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來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
1、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毫毛 例如 馬鈴薯 收獲 家畜 飼養 微生物 效率
2、查字典、詞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學生自學理解。
3、自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結:(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7)克隆技術與其它科技成果結合。
(8)克隆技術的其它應用。
(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4、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
(1)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點講了哪幾個問題?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繁衍后代)
b、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動物的克?。?
c、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他的誘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學生討論后,教者歸納:本文中心突出,專門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條理性強,先解釋什么叫克隆,然后分類介紹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最后講奇妙的克隆具有誘人的前景。
三、作業。1、朗讀課文。 2、習字冊生字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生詞。
2、師述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上堂課內容。
二、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1、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
(2)相互交流。
(3)討論后,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a、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根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b、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學習第二段。
(1)自讀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講自然界的克???用的是什么方法?
(2)開展討論。
(3)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a、分類別。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類來介紹。
b、舉例子。植物的克隆就舉了柳樹、馬鈴薯、仙人掌等為例。
3、學習第三段。
(1)各自反復朗讀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是怎樣講“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它誘人的前景”的?
(2)討論后形成下列板書:
a、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b、可以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優良的家畜。
c、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d、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3)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顯得條理清楚。
四、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1、《克隆之謎》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知識?采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克隆之謎》重點介紹了關于克隆技術方面的知識,采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等。)
2、尼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五、練習。
1、說說克隆這項技術奇妙在哪里,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2、關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類”,你還了解哪些?
板書:
植物
無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動物
7 克隆之謎
培育
造福人類 挽救
培植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