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結束時,總結工作是一個必要的步驟,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未來的工作計劃。小編特地為大家收集了一些優秀的月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示。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一
(一)強管理,保障項目實施。一是成立組織機構。成立委民生工程領導小組,下設1個辦公室和3個工作組(工程建設督查組、資金保障組、宣傳報道組),各縣區均成立了相應機構,會同民政、殘聯、扶貧等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精準危房改造對象。二是明確工作目標。與縣區簽訂民生工程目標責任書,下達年度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工作內容、時間節點和改造要求。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了《xx市2020年農村危房改造實施辦法》,成立行業扶貧工作專班,建立了督查通報、信息報送、按月排序等工作制度。
(二)重宣傳,營造輿論氛圍。一是開辟網站。設立市城鄉建設委民生工程網站,重點宣傳國家及省、市有關民生工程政策,通報實施情況、工作動態,提高群眾的知曉度、參與度、認知度。二是媒體宣傳。走進《行風熱線》講解農村危房改造的補助對象、審批程序、改造類型、補助標準和實施要求。三是入戶宣傳。結合日常檢查、巡查,進村入戶發放明白卡,向農戶宣傳危房改造意義和實施程序,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三)抓指導,規范有序推進。一是規范建立檔案。指導縣區同步建立農戶檔案,歸檔戶申請、村評議、鄉鎮審核、危房認定、縣區審批、三級公示和鄉鎮政府與農戶簽訂的改造協議等資料,錄入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房屋照片等網上信息。二是開展業務培訓。分縣區召開業務培訓會,講解危房改造工作要點、注意事項和施工要求,及時整改存在問題,提高基層操作技能。三是實行項目監理。探索實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監理制,要求監理公司做到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竣工驗收“三到位”,進一步提高農村農民建房質量安全意識。
(四)實督查,推進實施進度。一是嚴格執行政策。堅持村民申請、村委會評議、鄉鎮審核、縣區審批程序和公示原則,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將補助對象基本信息和各審查環節的結果在村務公開欄公示。二是組織專項檢查。織縣區開展危房改造專項互查,實地查看農戶危房改造情況,壓實職責,查找不足,及時糾正。三是堅持每月例會。定期召開月調度例會,通報縣區改造進度、信息報送、網上錄入和相關工作落實情況,協調解決存在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五)嚴監管,資金打卡到戶。一是規范資金使用。實行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執行規定標準,根據農戶身份及改造方式,采取分類補助,在危房改造協議中明確補助金額,補助資金由縣區財政直接打卡到戶,并告知農戶到銀行驗證是否足額到賬。二是加強監控管理。補助資金全部通過民生工程賬戶撥付,項目單位履行申請、審批程序。由于危房改造對象身份實行動態管理和家庭住房、經商等信息數據不能共享,存在少數危房改造對象把握不準現象。縣區及時取消了不符合條件危房改造對象,收回違規資金。三是嚴格問責制度。由于現狀村鎮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農村危房改造涉及點多面廣和農戶身份、家庭情況變化,部分鄉鎮村干部存在政策理解不透徹、對象認定不精準、工作細致不到位現象。縣區針對存在問題,加大查處力度,壓實工作職責,履行了問責機制。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二
為全面做好20_年我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政策引導、群眾自建,統籌實施、精心組織,注重實效、突出特色”的原則,以目標管理為抓手,以解決四類重點對象居住安全為目的,扎實開展農村危房改造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強化領導,狠抓落實,持續深入推進我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項目進展情況。
20_年,省廳下達我市本年度危房改造指標任務12626戶(桐城市1211戶、潛山市3200戶、懷寧縣769戶、太湖縣3000戶、望江縣1746戶、宿松縣2700戶)已全面完成,開工率、竣工率均達100%,信息錄入率達104%。其中:重建9312戶、修繕加固3314戶;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10762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819戶,低保戶828戶,貧困殘疾人家庭217戶;已撥付資金17757萬元。
主要工作成效。
(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鎮村實施”原則,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扎實有序推進,全力打造群眾滿意工程。一是政策保障。制定印發年度危房改造實施方案,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建設時限、補助對象和建設標準、資金籌措、保障措施等方面對農村危房改造相關政策進行明確。二是召開會議。及時傳達國家、省危改工作會議和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重點抓好工作調度,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三是加強督導。以目標管理為抓手,以解決四類重點對象居住安全為目的,建立健全責任機制,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建立周碰頭、旬調度、月考核等各項制度,通報各地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確保整體工程進度。
(二)圍繞以“讓群眾滿意”為目標,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項中心任務來抓,完善工作機制,嚴格日常監管,緊扣“五個環節”,精心打造民生工程。一是對象審查上。按照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農村危房改造的重點,放在農村危房改造重點位置,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瞄準重點人群,精準識別改造對象。各地積極組織人員深入村組進行細致排查,對危房數量、改造類型和改造所需資金等全面摸底調查,了解和掌握困難群眾所盼所需所求,逐戶拍照、分類造冊,建立農村危房存量信息庫。二是程序審核上。要求對所有農村危改項目堅持“戶申請、村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進行規范,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實行留痕管理,健全危房改造“一戶一檔”臺賬,改造一戶、銷號一戶,精準實施幫扶改造。三是工程監管上。要求所有工程必須由有資質的施工隊伍或經培訓合格的農村建筑工瓦匠承擔,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標準建設,切實履行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職責。各地住建部門組織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質量安全巡查和指導監督,把農村危改房建成“放心房”、“滿意房”。同時對各鄉鎮管理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建設標準上。嚴格執行面積標準要求,改造后住房須建筑面積適當、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結構安全和基本功能齊全。對于自籌資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極弱、需要社保政策兜底脫貧的特困戶,改造房屋面積按下限標準控制。五是資金管理上。補助資金實行專項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嚴格按有關資金管理制度規范運行。全面執行縣(市)區級財政直接將補助資金撥付到危改戶“一卡通”賬戶制度,嚴格分類補助標準,確保補助資金足額到戶,嚴禁截留、擠占、挪用或變相使用。
(三)以“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切實保障貧困戶居住安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立足“兩個結合”,著力打造特色工程。一是與精準扶貧工作結合,加大對特殊困難戶幫扶力度。我市農村危房改造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無縫對接,把以危房為唯一住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范圍,把建檔立卡貧困戶放在優先位置實施危房改造,通過上級補助資金、對口幫扶、社會捐資等方式,幫助其完成危房改造,解決基本住房安全問題。二是與人居環境改善結合,實現村莊有新房新貌。在實施危房改造過程中,要求各地按規劃建設,采取統一規劃設計實施,通過鎮村實施整體推進,村莊基礎設施得到完善、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農村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高度重視,全面部署。及時轉發省住建廳《關于做好農村危房改造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對照《關于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專項檢查的通知》要求,制定印發了《關于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專項互查的通知》,迅速開展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專項整治工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召開專項會議,部署農村危房改造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全面負責專項檢查工作推進,各縣(市)區均成立了農村危房改造檢查領導小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各鄉鎮同步成立以鄉鎮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制定專項檢查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主要領導牽頭抓、分管領導直接抓、有關單位協同抓的工作格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明確整改方式。組建專班推進,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專項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類梳理,逐一核實,逐戶說明原因,建立臺賬,并對違規情況逐一抓好整改落實,進一步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員、整改時限、整改措施,實行督辦落實,辦結銷號。
(二)強化措施,嚴格督查。此次共檢查129個有危房改造任務的鄉鎮,檢查危改戶數36103戶。一是嚴查責任落實。查各地是否把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放在最優先位置,是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是否嚴格執行“戶申請、村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程序,縣級審批是否精準,農村危房改造責任體系是否明確,任務是否明確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二是嚴查資金監管。查補助資金的管理、審批、分配、撥付全過程的監管情況,補助資金是否由縣級財政部門直接打卡發放到危房改造戶。是否存在危房改造補助對象把關不嚴,套取、冒領、挪用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現象。三是嚴查微腐處置。重點查處是否有冒領、克扣、拖欠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擠占、挪用、騙取、套取危房改造資金行為,是否有向享受補助農戶索要“回扣”、“手續費”等行為。四是嚴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落實。排查處理農村危房改造方面涉黑涉惡的線索情況,重點查處騙取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格和補助資金以及誘騙、逼迫農戶上繳回扣等涉及的人數和金額及查處措施。五是嚴查作風治理。查是否存在工作調查研究不深入實際,落實走形式、搞形象工程,是否存在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處理不及時,對審計、巡視及日常檢查發現的問題整改不到位情況。
(三)制定整改,抓好落實。以專項檢查為契機,全面審視突出問題,舉一反三制定有力措施,補齊薄弱環節。一是對專項檢查中存在的把關不嚴、違規操作等問題,追回補助資金;二是對不符合危房改造對象戶,列出問題清單、任務清單,重點督辦、立即整改,及時追回危改資金;三是用于美好鄉村建設、三線三邊整治等工程的資金由各縣(市)區政府籌措兜底解決;四是危房改造后房屋面積超標準問題,進一步核實家庭人員和收入情況,超標的酌情追回危改資金;五是針對部分檔案收集、整理和管理不規范問題,建立完善農戶檔案信息管理制度,同時著力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
一是危改限定面積過小,限制農房使用功能。根據住建部關于《農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設要求(試行)》規定,原則上改造后住房建筑面積達到人均13㎡以上,3人以上戶人均面積控制在18㎡以下,戶均面積控制在60㎡以內。農民新建、改建房屋過程中,往往會超規定擴建或升層房屋。一般情況下農戶大多屬原址重建,原有宅基地面積本來就大,部分農戶寧愿借錢也要把房子建得大一點,出于“一步到位”考慮,存在超規定面積重建新房現象。
二是建房成本高,五保戶、低保戶建房補助資金不足。農村危房改造分散供養五保戶新建房屋中央和省戶均補助2萬元,修繕加固房屋戶均補助0.6萬元,按照《農村危房改造最低標準建設要求》無法建成。尤其是五保戶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絕大部分危房改造對象為新建或翻建類型,在重建時自籌資金比較困難,影響對d級危房的改造。
(一)突出幫扶重點,統籌推進危改實施。全力推進貧困村和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全面解決貧困戶住房安全,將列入扶貧對象的危房改造戶全部納入實施范圍,優先保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提前實施。同時,抓好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精準到村到戶,真正做到重點突出、統籌兼顧、整體推進、精準發力、扶貧到戶。
(二)嚴格工作程序,規范檔案管理。嚴格按照“一。
申二評三核四批”的基本程序,以村為單位對危改對象廣泛開展民主評議、張榜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工作,堅持陽光操作,健全公示制度,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統一規范全市農村危房改造農戶檔案建檔內容,扎實做好農戶檔案表、評議、公示、審核、審批和危改房屋照片資料的收集整理,進一步做好信息的有效管理。
(三)加強施工監管,嚴把工程質量。進一步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切實提高農房建設質量,積極引導農村貧困群眾開展c級危房加固改造,組織開展農村建筑工匠培訓,建立巡查和督查制度,加強對危房改造施工現場質量安全巡查與指導,確保使用的建房材料符合要求,杜絕施工質量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注重督辦檢查,確保危房改造實效。為確保危改工作取得實效,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將各縣(市)危改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重要內容,采取平時督查與工作節點督查相結合的方式,切實加大對危房改造工作監督檢查力度,組織開展年度績效考核評價,全面監督檢查各縣(市)任務落實、政策執行、資金使用情況。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三
希望對你有幫助。
20xx年,我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組的正確指導下,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統籌推進,堅持“統籌規劃、群眾自愿、公開公正、分批實施”的原則,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從根本改善了部分農民的居住條件,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張村鎮位于平陸縣西25公里處,轄28個村,全鎮總戶數6654戶,總人口2。7萬余人,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萬畝,人均不足一畝地,農民人均純收入1310元,蘋果為主導產業,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等,風平公路與沿黃扶貧旅游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鎮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由于耕地較少,部分農戶收入偏低,目前,仍有部分農戶居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窯洞和土坯房中。
20xx年,按照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會議精神,我鎮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戶200戶,涉及全鎮28個村,已完工200戶,完工率100%。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各級職責。成立了由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民政辦、國土資源所、會計核算中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協調指揮,制定了《張村鎮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是加強宣傳,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廣泛宣傳,采取召開鎮村干部會、群民代表會、群眾會、進村入戶等方式,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宣傳,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戶曉,讓廣大農民群眾自愿進行危房改造。通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傳,積極協調幫助解決建房戶的實際困難,激發了他們積極投身農村危房改造的熱情,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三是注重審核,選準危改對象。在確定危房改造對象上,實行陽光操作,始終把調查摸底和對象確定置于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調查小組調查核實、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村民委員會張榜公示、鎮政府審核申報”五個程序進行。對象審定后,分別對每戶農戶家庭的經濟狀況等認真分析研究,根據統一的標準,確定了“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和一般戶四種補助類型。按照“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對居住房屋極度危險、家庭極為困難農戶的房屋先行改造建設。
四是科學規劃,突出地方特色。本著“先規劃、后建設、有特色”的原則,從改善人居環境、改變程。
二是引領和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與改造村容村貌相結合、與實施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相結合、與拓寬鎮村道路、改善人畜飲水、美化環境、農村衛生和農村文化等生產和社會事業發展相結合,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三是轉變了農村群眾的居住觀念。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鎮農村住房從建房面積、質量、美觀等方面都比較滯后,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以來,有力地促進了群眾的建房觀念的轉變,極大的調動了農村建房的積極性。
四是激發了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解決了群眾想建房而又資金不足難題,緩解了群眾建房資金壓力,可以把有限的資金用于發展生產,激發了群眾發展經濟、投入小康社會建設的熱情。
五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在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幫助群眾解決建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群眾從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老百姓變富裕了,老百姓的心和干部更貼近了,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高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一是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少。危改戶自身積累較少,危改資金不足部分難以解決。
二是農村危房改造戶名額少,不能滿足危房戶需求。
三是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群眾居住的危房雖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這些危改戶將有限的資金用在了建房上,導致部分困難危改戶生產的發展無力投入或投入不足。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增強做好危改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強化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扶助貧困人口安居工程的重要項目來抓緊抓好。
二是進一步完善。
工作方案。
加強調查研究摸清底數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選準農村危房改造對象使真正的貧困家庭受益。
三是結合新農村建設認真搞好規劃,本著因地制宜、群眾自愿、先急后緩、逐步推開的原則,著重先解決極度危險、極度貧困的農村危房戶,力爭明年底全面解決全鎮農村危房戶改造。
四是進一步加強技術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
六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積極引導危改戶發展新產業,盡快脫貧致富。
20xx年,我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危改辦關心、支持和精心的指導下,按照“政府主導、規劃引導和群眾主體”的原則,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統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從根本上改善了部分農民的住房條件,受到危房改造戶和社會各界的好評,現將有關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20xx年,縣分配我鎮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共80戶,其中第一批50戶,第二批30戶,全部為危舊房改造新房。至20xx年12月20日,全鎮實際完成農村危房改造80戶,其中五保戶6戶,低保戶18戶,殘疾人9戶,其他貧困戶47戶。全部通過了鎮危房改造領導小組的初步驗收,特別是森嶺、喬聯村16戶危房改造工作任務都能按時完成,多次受到掛點縣、鎮領導的好評。
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是改善民生的一件大好事,是我鎮黨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高度關注、關心的要事,是惠及百姓、恩澤子孫、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實事,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急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我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穩步推進這項工作。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領導重視,明確責任,實施責任追究制。
我鎮黨委政府對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視,把它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一件大事來抓,作為辦實事、惠民生、得民心的主要工作來統籌安排。在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布置會后,馬上召開班子會議進行研究,調整充實了xx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詳細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包片駐村干部入戶宣傳督促,對督促未到位、沒有按時間和任務完成的干部,啟動責任追究與問責制,與年終評先評優考核掛鉤。
1、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為準確掌握我鎮農村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情況,采取召開鎮村干部會、村民代表會、群眾會、進村入戶等方式,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宣傳,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戶曉,在各村自查的基礎上,鎮組織包村工作隊調查組逐村一一調查核實,對自愿進行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有了初步了解。
2、認真篩選確定危房改造項目對象戶。根據上級下達給我鎮的任務數,嚴格按照實施標準和條件,對篩查后的危房戶逐一進行核實,在確定危房改造對象上,按照“五保、貧困優先”的原則,實行“陽光”操作,始終把調查摸底和對象確定置于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調查小組調查核實、村民代表會議評議、村民委員會張榜公示、鄉鎮政府審核、縣審批”6個程序進行。對象審定后,分別對每戶農戶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危房程度等認真分析研究,確定了補助標準。使危房改造工作深入人心,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1、科學規劃,突出地方特色。本著“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把農村危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整合資源、扶持群眾發展生產相結合,與鄉村規劃和環境整治相結合,與通電、通路、通水,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推進中,堅持因地制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2、加強督促,確保改造工程質量和進度。始終把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在對象確定后,鎮危改領導小組定期不定期對危改工作進行督查,了解改造工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溝通縣危改辦技術人員,及時向建房戶傳授建房知識,深入建房點查看建房工程質量,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不符合設計標準的建房點,要求建房戶限期整改,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
3、制定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危房改造工作順利實施。在危房改造過程中,各部門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國土部門在宅基地審批上,做到特事特辦,不但簡化辦事程序,而且給予減免費用,鎮直各單位都為危房改造工作開綠燈,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4、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規范運作。嚴格按照縣規定要求,直接將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打入對象惠農補貼存折,12月20日前撥付40%的資金,12月31日前撥付剩余資金。
5、建立檔案。為方便查詢,我們按照上級要求,建立了電子檔案,將全部危房改造戶的資料錄入軟件。同時建立了一戶一檔。
一是我鎮貧困面大,貧困度深,危改戶自身積累較少,除國家補助外,個別危改戶自籌的資金大都是靠借貸來建設,給他們帶來新的負擔。
二是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少,項目資金投入單一,而且農村危房改造數量大,而上級指標有限,難以滿足農村危房改造戶需求。
三是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群眾居住的危房得到了改善,但配套設施投入不足,跟不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20xx年,我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鎮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統籌推進,堅持“統籌規劃、群眾自愿、公開公正、分批實施”原則,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從根本上改善了部分農民的居住條件,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東橋鎮位于xx區東北部,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20xx年末,全鎮總戶數8816戶,總人口3.7萬人,總面積104.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萬畝.20xx年全鎮財政收入3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現有勞動力2.1萬人,貧困人口1800人,因災返貧人口700人。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等糧食作物,年產水稻3.6萬噸,小麥0.6萬噸,油菜0.9萬噸。全鎮現有村級道路50公里,其中砂石路20公里,水泥路5公里,柏油路13公里,鎮道李三路和合六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20xx年我鎮按照《國家危房鑒定標準》調查統計,全鎮現有農村危房786戶,約占全鎮農戶總數的8.9%。其中,需要拆除重新建設的一級危房413戶,占全鎮農戶數的4.7%;需對局部構件進行更換維修的二級危房286戶,占全鎮農戶數的3.2%;需要更換個別構件或輕微維修的三級危房87戶,占全鎮農戶數的0.1%。
20xx年,按照市、區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會議精神,我鎮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試點10戶,涉及油坊、金橋兩村。其中五保戶6戶,低保戶4戶。上級補助資金10萬元,群眾自籌16.95萬元,動工率為100%,已完工10戶,占任務數的100%。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各級職責。我鎮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列為鎮的主要工作之一,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鎮財政、民政、國土、建設、扶貧、殘聯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領導小組,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協調指揮。同時制定印發《東橋鎮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簽訂。
責任書。
明確各級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是加強宣傳,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廣泛宣傳,采取召開鎮村干部會、村民代表會、群眾會、進村入戶等方式,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宣傳,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戶曉,讓廣大農民群眾自愿進行危房改造。通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傳,積極協調幫助解決建房戶的實際困難,激發了他們積極投身農村危房改造的熱情,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三是注重審核,選準危改對象。在確定危房改造對象上,實行陽光操作,始終把調查摸底和對象確定置于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調查小組調查核實、村民小組會議民主評議、村民委員會張榜公示、鎮政府審核申報”五個程序進行。對象審定后,分別對每戶農戶家庭的經濟狀況等認真分析研究,根據統一的標準,確定了“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和一般戶四種補助類型。按照“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對居住房屋極度危險、家庭極為困難農戶的房屋先行改造建設。
四是科學規劃,突出地方特色。本著“先規劃、后建設、有特色”的原則,從改善人居環境、改變農村面貌的實際出發,把農村危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整合資源、扶持群眾發展生產相結合,與鎮村規劃和環境整治相結合,與通電、通路、通水、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推進中,堅持因地制宜,突出東橋特色,對建房的設計式樣、顏色、施工標準和質量要求等都作了明確規定,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
五是加強督促,注重質量監管。始終把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制定危改工作督查方案,成立危改工作督查組,定期不定期對危改工作進行督查,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不符合設計標準的建房點要求建房戶限期改正,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
六是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規范運作。試點村實施危房改造以來,共改造農村危房戶10戶,共投入資金26.95萬元。其中國家投入10萬元,農戶自籌16.95萬元。為加強對危房改造資金管理,我鎮嚴格按照《農村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定,設立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并建立了嚴格的報帳制度和公示制度,加強對項目資金的監管,確保危改資金安全高效安全運行。
七是建立信息檔案,完善危改資料。為方便查詢,我鎮建立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數據資料檔案庫,由專人負責,做到完整、真實、準確。認真做好項目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的收集,分類存檔(包括房屋報建審批資料、設計圖紙和。
施工合同。
房屋竣工驗收表格等)工作。
一是改善了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按照現在的改造速度,堅持2—3年將有效解決農村的危房,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困難群眾基本可以告別危房,因自然災害而發生居住不安全的情況將有效減少,實施危房改造是一項德政工程,是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一項民心工程。
二是引領和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與改造村容村貌相結合、與實施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相結合、與拓寬鎮村道路、改善人畜飲水、美化環境、農村衛生和農村文化等生產和社會事業發展相結合,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三是轉變了農村群眾的居住觀念。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鎮農村住房從建房面積、質量、美觀等方面都比較滯后,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以來,有力地促進了群眾的建房觀念的轉變,極大的調動了農村建房的積極性,農村有一定經濟條件的農民參照生態文明家園圖紙和標準建造房屋。四是激發了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解決了群眾想建房而又資金不足難題,緩解了群眾建房資金壓力,可以把有限的資金用于發展生產,激發了群眾發展經濟、投入小康社會建設的熱情。
五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在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幫助群眾解決建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群眾從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老百姓變富裕了,老百姓的心和干部更貼近了,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高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一是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少,項目投入單一。危改戶自身積累較少,上本級財力有限,危改資金不足部分難以解決。
二是由于農村危房改造數量大,鎮級財政配套資金壓力大。
三是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群眾居住的危房雖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集中建房危改點的水、電、路、廣播電視、農村消防、群眾活動場所等配套設施建設因投入不足而跟不上發展需要。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增強做好危改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強化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扶助貧困人口的重要項目來抓緊抓好。
二是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強調查研究,摸清底數,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選準農村危房改造對象,使真正的貧困家庭受益。
三是結合新農村建設認真搞好規劃,本著因地制宜、群眾自愿、先急后緩、逐步推開的原則,積極爭取國家建設資金,著重先解決極度危險、極度貧困的農村危房戶,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全面解決全鎮農村危房戶改造。
四是整合資源,加大對農村危房改造的投入。積極整合新農村建設、農村生態文明家園建設、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等項目建設資金,同時,積極爭取幫扶單位的幫助和支持,不斷加大對農村危房改造的投入。
五是進一步加強技術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
六是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高效運行,以緩解群眾自籌資金壓力和完善配套設施。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鎮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積極引導危改戶發展新產業,盡快脫貧致富。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四
x年,我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住建廳精準脫貧與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部署,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建立“領導班子包片,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幫扶責任人、村干部包戶”的工作機制,層層落實責任,明確目標任務,全力推進危房改造工作,確保所有危改戶按時間節點要求全部達到“五個直觀要求”并入住。
一、基本情況。
x年,省下達我市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指標x戶,結合實際情況,我市實際改造x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x戶、低保戶x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x戶、貧困殘疾人家庭x戶),共投入資金x.x萬元(其中中央、省級補助資金x.x萬元,市級財政配套資金x.x萬元)。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我市高度重視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市領導任組長的x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建立了各鎮(區)黨委政府為第一責任主體,市建設部門牽頭,市財政、扶貧、民政等相關部門全力配合,市人大督導組全程督導的工作機制,形成了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得力、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制定方案,明確任務為確保我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扎實開展,制定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完成時間、資金來源、責任分工、資助對象和標準、改造形式、實施辦法、資金發放管理和工作要求等,都做了明確規定,使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規范有序推進。
(三)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危改工作透明度為讓廣大困難群眾全面了解改造政策,充分調動困難群眾危房改造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發放政策宣傳手冊、張貼橫幅標語,駐村干部、幫扶責任人進村入戶上門宣講,組織農戶觀看“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利用“住房扶貧”公眾號宣傳等多種形式,使困難群眾充分了解相關政策,熟知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補助標準、申報程序等,形成了“政府積極引導、農戶踴躍參與、社會廣泛關注”的良好氛圍,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全面排查,精準鑒定為了精準鑒定危房等級,我局會同市民政局、扶貧辦及各鎮完成了四類重點對象住房情況調查摸底,對進村入戶排查出來的x戶疑似危房戶逐一進行造冊登記,建立了專項臺賬并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全面鑒定,確保精準核定危險房屋等級。
三是組織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加強對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資金運行安全。
(六)實行規劃報建管理,加強風貌管控為有序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從x年開始,我市全面實行了農村危改戶規劃報建工作,把村莊規劃、美麗鄉村規劃作為危改戶規劃報建的審批依據,引導困難群眾合理選址,科學改造。為加強風貌管控,市建設局還邀請設計單位,編制了農村危房改造設計圖冊,免費發放農戶,指導農戶建設布局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房,并舉辦了全市農村工匠培訓班,提高農村建筑工匠技能和質量安全意識,并加強施工過程管理,確保了施工質量安全。
(七)檢查指導,確保質量為加快推進建設進度,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危房改造任務。在市脫貧攻堅指揮部督查組加強督促檢查的基礎上,市建設局成立了由局黨組成員為組長的x個危房改造指導組,實行片區責任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鎮(區)進行指導檢查,協同各鎮區協調解決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加強現場質量檢查與指導。同時組織轄區房地產企業、以及施工、監理企業開展“千企幫萬戶”志愿服務活動,義務指導農戶和農民工匠開展危房改造,提高工程質量,確保危改房符合建設要求及安全標準。
(八)規范管理,完善檔案一是建立農村危房改造農戶紙質檔案,實行一戶一檔管理;
三是對本年度驗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的農戶,統一制作安裝農村危房改造戶牌。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五
(一)集鎮建設通過一年來集鎮建設項目的實施使集鎮居民的居住更加小區化,垃圾治理市場化、規范化,集鎮道路進一步硬化、綠化、亮化;供電、供水、通訊、廣場、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集鎮面貌煥然一新,集鎮功能進一步提升。
(二)農村改廁通過農村改廁,倡導良好的衛生習慣。改造廁屋,利用三格式化糞池收集糞便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效的改變農村廁所臭氣熏天、蚊蠅亂飛現象,這樣,既改變了當前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減少疾病傳播,又引導農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三)農村危房改造: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有效改善了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條件,保障了貧困群眾的基本住房安全,增強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信心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六
1、加強領導。縣里成立了以分管縣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危房改造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在縣住建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為完成好縣政府下達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成立了以鄉鎮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鄉鎮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并明確辦事機構、經辦人員。確定行政村營長或村兩委一名成員具體負責本行政村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2、加強宣傳。利用廣播(在線與農戶交流)、電視、宣傳欄等宣傳器材及定期在集市繁華地段搭建民生工程宣傳臺,大力宣傳農村危房改造的政策。同時,向全縣農村家庭發放民生工程宣傳紙。
3、制定方案。縣住建局以舒建秘[2020]30號文件制定了《xx縣2020年度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各鄉鎮頒發了本鄉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各階段的工作時間、工作任務、責任部門或責任人。
4、嚴格申報程序。居住在危險房屋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自愿向村委會申請,經村委會及村民代表評議、公示無異議,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再公示無異議,報縣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審批。
5、強化危房改造監管。加快推進施工進度,加強技術指導。各鄉鎮人民政府全面落實主體責任,確定分管負責人及危改辦工作人員對危改戶進行逐戶巡查,對建房選址、房屋質量給予技術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改造后的住房符合建設及安全標準。縣住建局不定期的對鄉鎮危房改造進行檢查指導。危房改造完工后,由鄉鎮政府組織人員逐戶驗收,填寫竣工驗收表。縣住建局在鄉鎮驗收的基礎上進行抽查。
補助資金通過涉農“一卡通”打卡到戶,“一卡通”帳號申報危改時提供,竣工后核驗帳號打卡。打卡后,縣住建局走訪危改戶,核查補助資金是否及時、全額打卡到戶,從而不斷加強對危改資金的監管,保證了資金專款專用。
縣里設立舉報電話xx,各鄉鎮同時設立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
6、建立健全危改檔案。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建設,均建立“一戶一檔”紙質檔案,檔案中收集了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房屋照片,并將危改戶檔案信息錄入到全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農戶檔案管理信息系統網上。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七
20__年,我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組的正確指導下,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統籌推進,堅持“統籌規劃、群眾自愿、公開公正、分批實施”的原則,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從根本改善了部分農民的居住條件,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張村鎮位于平陸縣西25公里處,轄28個村,全鎮總戶數6654戶,總人口2。7萬余人,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萬畝,人均不足一畝地,農民人均純收入1310元,蘋果為主導產業,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等,風平公路與沿黃扶貧旅游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鎮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由于耕地較少,部分農戶收入偏低,目前,仍有部分農戶居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窯洞和土坯房中。
20__年,按照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會議精神,我鎮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戶200戶,涉及全鎮28個村,已完工200戶,完工率100%。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各級職責。成立了由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民政辦、國土資源所、會計核算中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協調指揮,制定了《張村鎮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是加強宣傳,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廣泛宣傳,采取召開鎮村干部會、群民代表會、群眾會、進村入戶等方式,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宣傳,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戶曉,讓廣大農民群眾自愿進行危房改造。通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傳,積極協調幫助解決建房戶的實際困難,激發了他們積極投身農村危房改造的熱情,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三是注重審核,選準危改對象。在確定危房改造對象上,實行陽光操作,始終把調查摸底和對象確定置于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調查小組調查核實、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村民委員會張榜公示、鎮政府審核申報”五個程序進行。對象審定后,分別對每戶農戶家庭的經濟狀況等認真分析研究,根據統一的標準,確定了“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和一般戶四種補助類型。按照“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對居住房屋極度危險、家庭極為困難農戶的房屋先行改造建設。
四是科學規劃,突出地方特色。本著“先規劃、后建設、有特色”的原則,從改善人居環境、改變程。
二是引領和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與改造村容村貌相結合、與實施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相結合、與拓寬鎮村道路、改善人畜飲水、美化環境、農村衛生和農村文化等生產和社會事業發展相結合,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三是轉變了農村群眾的居住觀念。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鎮農村住房從建房面積、質量、美觀等方面都比較滯后,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以來,有力地促進了群眾的建房觀念的轉變,極大的調動了農村建房的積極性。
四是激發了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解決了群眾想建房而又資金不足難題,緩解了群眾建房資金壓力,可以把有限的資金用于發展生產,激發了群眾發展經濟、投入小康社會建設的熱情。
五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在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幫助群眾解決建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群眾從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老百姓變富裕了,老百姓的心和干部更貼近了,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高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一是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少。危改戶自身積累較少,危改資金不足部分難以解決。
二是農村危房改造戶名額少,不能滿足危房戶需求。
三是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群眾居住的危房雖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這些危改戶將有限的資金用在了建房上,導致部分困難危改戶生產的發展無力投入或投入不足。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增強做好危改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強化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扶助貧困人口安居工程的重要項目來抓緊抓好。
二是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強調查研究,摸清底數,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選準農村危房改造對象,使真正的貧困家庭受益。
三是結合新農村建設認真搞好規劃,本著因地制宜、群眾自愿、先急后緩、逐步推開的原則,著重先解決極度危險、極度貧困的農村危房戶,力爭明年底全面解決全鎮農村危房戶改造。
四是進一步加強技術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
六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積極引導危改戶發展新產業,盡快脫貧致富。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八
xx鎮2011年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的具體指導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嚴格按照省、市、縣有關文件精神要求,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難、統籌規劃和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切實把危房改造工程作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來抓、好事來辦。這項工作于2011年8月底啟動,前后歷經近4個月的時間,于12月底圓滿完成了危房改造任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從根本上改善了部分農民的居住條件。現將整個實施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鎮根據省、市、縣關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會議和文件精神,通過8月底摸底調查,全鎮現有農村危房1000余戶,其中屬于d級危房需要重建的612戶,屬于c級危房需要修繕加固的433戶。涉及21個村;涉及農村低保戶589戶,分散供養的五保戶24戶,殘疾人貧困戶35戶,農村特困戶397戶。
二、實施情況
2011年,按照市農村危房工作會議精神,結合縣分解危房改造任務,全鎮共實施90戶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其中屬于d級危房需要重建的41戶,屬于c級危房需要修繕加固的31戶,無房戶18戶。涉及20個村;涉及農村低保戶50戶,分散供養的五保戶22戶,農村特困戶18戶。共落實國家危改補助資金54萬元,已完工90戶,占任務數的100%。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各級職責。鎮成立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落實該項工作,鎮直相關單位各負其責積極配合,各村將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幫助解決危房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確保按期完成任務。并制定了《xx鎮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2、加強宣傳,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廣播、標語、宣傳欄、召開鎮村干部會、群民代表會、群眾會、進村入戶等方式,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宣傳,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戶曉,讓廣大困難群眾自愿進行危房改造。通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傳,積極協調幫助解決建房戶的實際困難,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3、注重審核,選準危改對象。在確定危房改造對象上,始終把調查摸底和對象確定置于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工作專班核實、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村民委員會張榜公示。鎮政府根據村上報證明材料,組織人員現場核查對符合條件的報縣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審批,并按住房危舊程度、核實建房方式、及時在鎮張榜公布,通過陽光、規范化操作,全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無一戶上訪,廣大群眾及危改戶均沒有任何異議。
4、統籌規劃,做好結合文章。將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土地整治、村莊綠化結合起來,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的要求,結合移民搬遷(南沖)、殘疾人住房改造,結合農村困難群眾意愿,采取新建、改造、修繕、置換或其它方式做好危房改造工作。
5、加強督促,注重質量監管。始終把工程質量監督檢查作為重
點工作來抓,制定危改工作督查方案,成立危改工作督查組,定期不定期對危改工作進行督查,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不符合設計標準的建房點, 要求建房戶限期改正,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
6、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規范運作。我們分別對每戶農戶家庭的經濟狀況等認真分析研究,根據統一的標準,確定了“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貧困戶和農村特困戶”四種資金補助類型,并嚴格按照縣項目資金發放要求,根據施工進度和每戶補救標準,報領導審批后,分批次直接將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打入危房改造對象惠農補貼存折,不存在任何克扣現象發生,確保專款專用。
7、建立信息檔案,完善危房改造資料。我鎮建立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資料檔案庫,由專人負責,做到完整、真實、準確。認真做好項目資料(包括文字、圖片)的收集,分類存檔工作。
四、工作成效
1、改善了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逐年度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必將使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困難群眾將逐步告別危房。實施危房改造是一項德政工程,是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一項民心工程。
2、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力補充。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與改造村容村貌相結合、與實施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相結合、與農村衛生和農村文化等生產和社會事業發展相結合,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住的問題解決了,老百姓的心和干部更貼近了,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高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山區鄉鎮貧困面大、貧困度深、危房改造對象戶經濟積蓄較少,國家補助有限,危改戶自籌部分的資金幾乎是靠借貸完成工程的,給他們帶來新的負債。
2、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涉及面窄、資金少,項目投入單一,上級發放資金太有限,難以滿足群眾需要。
3、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群眾居住的條件相對來說得到了改善,但配套設施投入不足(像南沖村),跟不上發展的需要。
xx鎮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xx鎮2011年度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
2011年,我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危改辦關心、支持和精心的指導下,按照“政府主導、規劃引導和群眾主體”的原則,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統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從根本上改善了部分農民的住房條件,受到危房改造戶和社會各界的好評,現將有關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情況
2011年,縣分配我鎮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共80戶,其中第一批50戶,第二批30戶,全部為危舊房改造新房。至2011年12月20日,全鎮實際完成農村危房改造80戶,其中五保戶6戶,低保戶18戶,殘疾人9戶,其他貧困戶47戶。全部通過了鎮危房改造領導小組的初步驗收,特別是森嶺、喬聯村16戶危房改造工作任務都能按時完成,多次受到掛點縣、鎮領導的好評。
二、主要做法
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是改善民生的一件大好事,是我鎮黨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高度關注、關心的要事,是惠及百姓、恩澤子孫、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實事,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急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我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穩步推進這項工作。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領導重視,明確責任,實施責任追究制。
我鎮黨委政府對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視,把它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一件大事來抓,作為辦實事、惠民生、得民心的主要工作來統籌安排。在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布置會后,馬上召開班子會議進行研究,調整充實了xx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詳細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包片駐村干部入戶宣傳督促,對督促未到位、沒有按時間和任務完成的干部,啟動責任追究與問責制,與年終評先評優考核掛鉤。
(二)認真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前期準備工作
1、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為準確掌握我鎮農村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情況,采取召開鎮村干部會、村民代表會、群眾會、進村入戶等方式,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宣傳,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戶曉,在各村自查的基礎上,鎮組織包村工作隊調查組逐村一一調查核實,對自愿進行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有了初步了解。
對象確定置于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調查小組調查核實、村民代表會議評議、村民委員會張榜公示、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縣審批”6個程序進行。對象審定后,分別對每戶農戶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危房程度等認真分析研究,確定了補助標準。使危房改造工作深入人心,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三)狠抓落實,確保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1、科學規劃,突出地方特色。本著“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把農村危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整合資源、扶持群眾發展生產相結合,與鄉村規劃和環境整治相結合,與通電、通路、通水,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推進中,堅持因地制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2、加強督促,確保改造工程質量和進度。始終把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在對象確定后,鎮危改領導小組定期不定期對危改工作進行督查,了解改造工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溝通縣危改辦技術人員,及時向建房戶傳授建房知識,深入建房點查看建房工程質量,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不符合設計標準的建房點, 要求建房戶限期整改,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
門在宅基地審批上,做到特事特辦,不但簡化辦事程序,而且給予減免費用,鎮直各單位都為危房改造工作開綠燈,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4、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規范運作。嚴格按照縣規定要求,直接將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打入對象惠農補貼存折,12月20日前撥付40%的資金,12月31日前撥付剩余資金。
5、建立檔案。為方便查詢,我們按照上級要求,建立了電子檔案,將全部危房改造戶的資料錄入軟件。同時建立了一戶一檔。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我鎮貧困面大,貧困度深,危改戶自身積累較少,除國家補助外,個別危改戶自籌的資金大都是靠借貸來建設,給他們帶來新的負擔。
二是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少,項目資金投入單一,而且農村危房改造數量大,而上級指標有限,難以滿足農村危房改造戶需求。
三是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群眾居住的危房得到了改善,但配套設施投入不足,跟不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xx鎮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鎮位于霍山縣西南部,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總面積230.9平方公里,人口2.5萬人,由于地處深山區,交通不便,群眾生產生活相對滯后,居住環境的改善一直是群眾千方百計想解決的問題。鎮黨委、政府以高度的責任感,以實現人民愿望,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竭盡全力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搶抓縣里實施危房改造的機遇,把危房改造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程,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自10月份以來,全鎮共實施危改建房104戶,其中五保戶29戶,低保戶3戶,困難戶72戶,截止年底全面完成了建房任務。
把實施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融洽黨群關系的重要舉措,努力把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程,建設成聚民心、暖民心、穩民心的“民心工程”。根據全鎮危房改造工作安排,對全鎮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情況,進行了一次認真排查,排隊梳理,有重點地列入改造計劃,并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的監督。實施行政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做法,部門單位和村兩委親力親為,主動協調,解決難題,督查進度,在領導層面上確保了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作的推進力。
建設標準、資金保障等都作了進一步的明確。為我鎮農村危房改造建立起了申報有序、救助及時、資金保障、機制健全的保障機制,做到了“申報一戶,公示一戶,核準一戶,審批一戶,改造一戶”,通過“政府補助、農戶自籌、親友幫助、鄰里幫工”的方式加快了建房進度。
三、科學規劃 在推進建房過程中,我們努力做到科學規劃。一是組織調查摸底。在完成農村困難群眾住房狀況調查摸底,以戶為單位,建立危房檔案資料,做到家庭成員清、居住情況清、收入情況清、貧困原因清。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分輕重緩急,擬定危房改造計劃。二是制定改造計劃。危房改造工作與我鎮五保集中供養、地質災害、新農村建設、庫區移民等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實施分批改造。三是堅持求實效。根據村鎮建設規劃及困難群眾的生活需要,我們要求所有新建房屋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泥地面,內外墻分別用水泥、涂料粉刷或貼磚,同時水、電、衛生、灶具設施配套。
四、規范操作 農村危房改造是關系困難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操作實施必須合乎民-意、取信于民,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為此,我們重點在改造對象上規范程序,努力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在對象確定上,由村上報調查核實的情況,由鎮下達改造計劃,然后分村進行公示,公示7天后,群眾無異議的,再上報審批,確保了危房改造的對象真正落實到需要改造的群眾身上。
五、健全機制 一是建立了月報制度。每月25日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統計上報,反映動態,推進工作。二是建立了監督制度。紀委、國土、城建等部門聯合組成督查組協同村兩委,不定期進行督查,切實加強在建前、建中和建后的把關指導,確保工程質量。三是建立了會議制度。鎮領導組建立定期會議制度,按月組織召開專題會議,以此推進工作。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九
(一)建立工作機制。要求縣區建立民政、殘聯、扶貧、房產、公安等部門協調工作機制,共享數據,形成合力,核查農戶身份和不動產登記等信息,提出發揮審計部門作用,提前介入的建議,精準把握危房改造對象,及時整改存在問題。
(二)實行項目監理。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監理制,潘集區實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監理,從危房認定到竣工驗收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即提供技術指導又加強實施監管,有效解決區主管部門技術人員缺乏問題。
(三)加大問責力度。加強農村危房改造對象評議、審核、審批環節管理,強化政策落實,進一步增強基層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對以往專項檢查和審計發現鄉鎮、村干部履行職責不到位,出現對象認定不準、違規享受補助資金的,啟動問責機制,問責20余人。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十
根據縣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要求,現將我鄉20xx年第二批農村危房改造情況匯報如下:
20xx年我鄉的農村危房改造第二批任務指標為50戶。任務下達后,鄉黨委政府對這項任務高度重視,于4月20日召開了全鄉民生工程實施會議,并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臥佛寺鄉20xx年第二批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危房改造的計劃任務,簽訂了責任書。會議研究決定第二批任務在祁家溝村進行。目前,所有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
1、領導組織機構建立及運轉情況。祁家溝村委會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方案,明確了專門工作人員,并按時上報各類信息,及時整理危房改造影像資料。
2、危房改造對象確定審批情況。我們通過鄉民政所,準確了解掌握了該村的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員和其它困難戶的基本情況,然后按照農戶自愿申請、村委會評議、鄉鎮審核的程序來確定,確保了政策公開、對象公開、補助標準公開和民主評議,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無虛報假報現象。
3、檔案建立與管理情況。我們對祁家溝村危房改造工作進行了統一登記造冊,建立臺賬,一戶一檔,資料齊全,規范管理,同時,及時完成了系統錄入上報工作。
4、危房改造施工情況。祁家溝村地處山區,房屋結構大部分為土坯房,修建于五、六十年代。被確定為危房改造的農戶,房屋質量都是相當差的。根據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了統一施工的方式,然后針對各戶具體情況,再制定實施方案,由專業建筑工程隊統一進行維修加固。
我鄉第二批50戶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部完成,但是全鄉需要改造的住戶還有相當一部分,缺口很大,難以平衡,檔案管理工作還有不足之處,影像資料也不完全合乎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加以改正。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十一
根據縣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要求,現將我鄉20xx年第二批農村危房改造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xx年我鄉的農村危房改造第二批任務指標為50戶。任務下達后,鄉黨委政府對這項任務高度重視,于4月20日召開了全鄉民生工程實施會議,并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臥佛寺鄉20xx年第二批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危房改造的計劃任務,簽訂了責任書。會議研究決定第二批任務在祁家溝村進行。目前,所有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實施情況。
1、領導組織機構建立及運轉情況。祁家溝村委會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方案,明確了專門工作人員,并按時上報各類信息,及時整理危房改造影像資料。
2、危房改造對象確定審批情況。我們通過鄉民政所,準確了解掌握了該村的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員和其它困難戶的基本情況,然后按照農戶自愿申請、村委會評議、鄉鎮審核的程序來確定,確保了政策公開、對象公開、補助標準公開和民主評議,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無虛報假報現象。
3、檔案建立與管理情況。我們對祁家溝村危房改造工作進行了統一登記造冊,建立臺賬,一戶一檔,資料齊全,規范管理,同時,及時完成了系統錄入上報工作。
4、危房改造施工情況。祁家溝村地處山區,房屋結構大部分為土坯房,修建于五、六十年代。被確定為危房改造的農戶,房屋質量都是相當差的。根據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了統一施工的方式,然后針對各戶具體情況,再制定實施方案,由專業建筑工程隊統一進行維修加固。
三、存在問題。
我鄉第二批50戶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部完成,但是全鄉需要改造的住戶還有相當一部分,缺口很大,難以平衡,檔案管理工作還有不足之處,影像資料也不完全合乎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加以改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十二
危房改造一直是政府的惠民工程,2015年中央制定了支持全國266萬貧困農戶改造危房的任務。根據農村危房改造政策規定,危房改造的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2015年中央補助標準為每戶平均7500元,在此基礎上對貧困地區每戶增加1000元補助,對陸地邊境縣邊境一線貧困農戶、建筑節能示范戶每戶增加2500元補助。
危房改造指標
按照以滿足農戶量基本需求為目的,優先改造量困難、最需求群眾的量危險房屋的原則,根據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總體規劃,各階段的改造對象為:2015年-2012年主要改造五保房一、二、三級危房;低保戶一級危房;困難房一級危房;一般戶一級危房;茅草房;“整縣推進”試點工程涉及的二、三級危房;2015年-2016年主要改造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二、三級危房。
危房改造
按照“群眾自建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的原則,政府對各類對象和危房等級的戶均補助標準為:
(一)五保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二)五保戶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三)五保戶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四)低保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五)困難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1萬元;
(六)一般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七)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八)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2萬元;
上述補助標準為戶均補助標準,各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在切實體現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和幫扶特困群眾的前提下,在不改變危改資金用途的情況下,以農民群眾滿意為基礎,根據危改戶貧困程度、房屋危改程度實際情況,可對戶均補助標準進行適當調整。保調整后的補助資金必須根據危房等級和農戶貧困善狀況劃分補助檔次,嚴禁“平均”或“普惠”等現象的發生。
2015年危房改造政策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做好2015年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直轄市建委(建交委、農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事項通知如下:
一、改造任務
2015年中央支持全國266萬貧困農戶改造危房,其中:國家確定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貧困地區105萬戶,陸地邊境縣邊境一線15萬戶,東北、西北、華北等“三北”地區和西藏自治區14萬農戶結合危房改造開展建筑節能示范。各省(區、市)危房改造任務由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確定。
二、補助對象與補助標準
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各地要按照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執行農戶自愿申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等補助對象的認定程序,規范補助對象的審核審批。同時,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將補助對象基本信息和各審查環節的結果在村務公開欄公示。縣級政府要組織做好與經批準的危房改造農戶簽訂合同或協議工作,并征得農戶同意公開其有關信息。
貧困農戶、建筑節能示范戶每戶增加2500元補助。各省(區、市)要依據改造方式、建設標準、成本需求和補助對象自籌資金能力等不同情況,合理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省級分類補助標準,落實對特困地區、特困農戶在補助標準上的傾斜照顧。
危房改造一直是政府的惠民工程,2015年中央制定了支持全國266萬貧困農戶改造危房的任務。根據農村危房改造政策規定,危房改造的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2015年中央補助標準為每戶平均7500元,在此基礎上對貧困地區每戶增加1000元補助,對陸地邊境縣邊境一線貧困農戶、建筑節能示范戶每戶增加2500元補助。
危房改造指標
按照以滿足農戶量基本需求為目的,優先改造量困難、最需求群眾的量危險房屋的原則,根據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總體規劃,各階段的改造對象為:2015年-2012年主要改造五保房一、二、三級危房;低保戶一級危房;困難房一級危房;一般戶一級危房;茅草房;“整縣推進”試點工程涉及的二、三級危房;2015年-2016年主要改造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二、三級危房。
按照“群眾自建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的原則,政府對各類對象和危房等級的戶均補助標準為:
(一)五保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二)五保戶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三)五保戶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四)低保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五)困難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1萬元;
(六)一般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七)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八)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2萬元;
上述補助標準為戶均補助標準,各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在切實體現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和幫扶特困群眾的前提下,在不改變危改資金用途的情況下,以農民群眾滿意為基礎,根據危改戶貧困程度、房屋危改程度實際情況,可對戶均補助標準進行適當調整。保調整后的補助資金必須根據危房等級和農戶貧困善狀況劃分補助檔次,嚴禁“平均”或“普惠”等現象的發生。
2015年危房改造政策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做好2015年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直轄市建委(建交委、農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農村危房改造的部署和要求,切實做好2015年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改造任務
2015年中央支持全國266萬貧困農戶改造危房,其中:國家確定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貧困地區105萬戶,陸地邊境縣邊境一線15萬戶,東北、西北、華北等“三北”地區和西藏自治區14萬農戶結合危房改造開展建筑節能示范。各省(區、市)危房改造任務由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確定。
二、補助對象與補助標準
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各地要按照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執行農戶自愿申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等補助對象的認定程序,規范補助對象的審核審批。同時,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將補助對象基本信息和各審查環節的結果在村務公開欄公示。縣級政府要組織做好與經批準的危房改造農戶簽訂合同或協議工作,并征得農戶同意公開其有關信息。 2015年中央補助標準為每戶平均7500元,在此基礎上對貧困地區每戶增加1000元補助,對陸地邊境縣邊境一線貧困農戶、建筑節能示范戶每戶增加2500元補助。各省(區、市)要依據改造方式、建設標準、成本需求和補助對象自籌資金能力等不同情況,合理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省級分類補助標準,落實對特困地區、特困農戶在補助標準上的傾斜照顧。
三、資金籌集和使用管理
民定居、自然災害倒損農房恢復重建、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扶貧安居等資金與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有機銜接,通過政府補助、銀行信貸、社會捐助、農民自籌等多渠道籌措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地方各級財政要將農村危房改造地方補助資金和項目管理等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省級財政要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幫助自籌資金確有困難的特困戶解決危房改造資金問題。
各地要按照《中央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社[2011]88號)等有關規定,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的使用管理。補助資金實行專項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并按有關資金管理制度的規定嚴格使用,健全內控制度,執行規定標準,直接將資金補助到危房改造戶,嚴禁截留、擠占、挪用或變相使用。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及時下達資金,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審計、稽查等工作。
四、科學制定實施方案
各省級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認真組織編制2015年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明確政策措施、任務分配、資金安排和監管要求,并于今年8月上旬聯合上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下簡稱3部委)。各省(區、市)分配危房改造任務要綜合考慮各縣的實際需求、建設與管理能力、地方財力、工作績效等因素,確保安排到貧困地區的任務不低于中央下達的貧困地區任務量。各縣要細化落實措施,合理安排各鄉(鎮)、村的危房改造任務。
五、合理選擇改造建設方式
各地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危房改造方式,努力提高補助資金使用效益。擬改造農村危房屬整體危險(d級)的,原則上應拆除重建,屬局部危險(c級)的應修繕加固。危房改造以農戶自建為主,農戶自建確有困難且有統建意愿的,地方政府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幫助農戶選擇有資質的施工隊伍統建。堅持以分散分戶改造為主,在同等條件下傳統村落和危房較集中的村莊優先安排,已有搬遷計劃的村莊不予安排,不得借危房改造名義推進村莊整體遷并。積極編制村莊規劃,統籌協調道路、供水、沼氣、環保等設施建設,整體改善村莊人居環境。陸地邊境一線農村危房改造以原址為主,確需異址新建的,應靠緊邊境,不得后移。
六、嚴格執行建設標準
農村危房改造要執行最低建設要求,改造后住房須建筑面積適當、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結構安全和基本功能齊全。原則上,改造后住房建筑面積要達到人均13平方米以上;戶均建筑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可根據家庭人數適當調整,但3人以上農戶(含3人)的人均建筑面積不得超過18平方米。
建筑風格,注重保持田園風光與傳統風貌。加強地方建筑材料利用研究,傳承和改進傳統建造工法,探索符合標準的就地取材建房技術方案,推進農房建設技術進步。要結合建材下鄉,組織協調主要建筑材料的生產、采購與運輸,并免費為農民提供主要建筑材料質量檢測服務。各地要利用好中央預撥資金,支持貧困農戶提前備工備料。
七、強化質量安全管理
各地要建立健全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試行)》(建村[2011]115號),積極探索抗震安全檢查情況與補助資金撥付進度掛鉤的具體措施。地方各級尤其是縣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組織技術力量,開展危房改造施工現場質量安全巡查與指導監督。加強鄉鎮建設管-理-員和農村建筑工匠培訓與管理,提高農房建設抗震設防技術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編印和發放農房抗震設防手冊或掛圖,向廣大農民宣傳和普及抗震設防常識。開設危房改造咨詢窗口,面向農民提供危房改造技術和工程糾紛調解服務。各地要健全和加強鄉鎮建設管理機構,提高服務和管理農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農房設計要符合抗震要求,可以選用縣級以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推薦使用的通用圖、有資格的個人或有資質的單位的設計方案,或由承擔任務的農村建筑工匠設計。農村危房改造必須由經培訓合格的農村建筑工匠或有資質的施工隊伍承擔。承攬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的`農村建筑工匠或者單位要對質量安全負責,并按合同約定對所改造房屋承擔保修和返修責任。鄉鎮建設管-理-員要在農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等關鍵施工階段,及時到現場逐戶進行技術指導和檢查,發現不符合抗震安全要求的當即告知建房戶,并提出處理建議和做好現場記錄。
八、完善農戶檔案管理
農村危房改造實行一戶一檔的農戶檔案管理制度,批準一戶、建檔一戶。每戶農戶的紙質檔案必須包括檔案表、農戶申請、審核審批、公示、協議等材料,其中檔案表按照全國農村危房改造農戶檔案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息系統)公布的最新樣表制作。在完善和規范農戶紙質檔案管理與保存的基礎上,嚴格執行農戶紙質檔案表信息化錄入制度,將農戶檔案表及時、全面、真實、完整、準確地錄入信息系統。各地要按照績效考評和試行農戶檔案信息公開的要求,加快農戶檔案錄入進度,提高錄入數據質量,加強對已錄入農戶檔案信息的審核與抽驗。改造后農戶住房產權歸農戶所有,并根據實際做好產權登記。
九、推進建筑節能示范
統的“改造中照片”必須反映主要建筑節能措施施工現場。加強農房建筑節能宣傳推廣,開展農村建筑工匠建筑節能技術培訓,不斷向農民普及建筑節能常識。
十、健全信息報告制度
省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嚴格執行工程進度月報制度,于每月5日前將上月危房改造進度情況報住房城鄉建設部。省級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按照有關要求,及時匯總并上報有關農村危房改造計劃落實、資金籌集、監督管理等情況。各地要組織編印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將建設成效、經驗做法、存在問題和工作建議等以簡報、通報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上報3部委。省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財政部門于2015年1月底前將2015年度總結報告和2015年度危房改造任務及補助資金申請報3部委。省級發展改革部門要牽頭編報2015年農村危房改造投資計劃,并于7月中旬前報國家發展改革委。
十一、完善監督檢查制度
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本通知要求和其它有關規定,主動接受紀檢監察、審計和社會監督。要定期對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嚴肅處理。問題嚴重的要公開曝光,并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加強農戶補助資金兌現情況檢查,堅決查處冒領、克扣、拖欠補助資金和向享受補助農戶索要“回扣”、“手續費”等行為。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和發改稽察機構將對各地農村危房改造資金使用管理等情況進行監控和檢查。
建立健全農村危房改造年度檢查與績效考評制度,完善激勵約束并重、獎懲結合的任務資金分配與管理機制,逐級開展年度檢查與績效考評。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對各省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情況實行年度檢查與績效考評,綜合評價各地政策執行、資金落實與使用、組織管理、工程質量與進度、建筑節能示范等情況,公布檢查與績效考評結果及排名,并將結果作為安排下一年度危房改造任務和補助資金的重要依據。各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財政部門制定年度檢查與績效考評辦法,全面監督檢查當地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落實與政策執行情況。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與部門協作
各地要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協調機制,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各地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和財政部門要在當地政府領導下,會同民政、民族事務、國土資源、扶貧、殘聯、環保、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衛生等有關部門,共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地方各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宣傳農村危房改造政策,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及時研究和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15年7月11日
補助對象
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優先解決經濟最困難、住房最危險農村困難家庭的居住安全問題。
補助標準
危房改造分拆除重建和修繕加固兩種方式。
1、拆除重建。擬改造農村危房整棟房屋屬d級危房的應拆除重建,危險等級由各縣區依照有關文件現場確認,原則上以農戶自建為主。
2、修繕加固。擬改造農村危房局部危險即屬c級危房的應修繕加固,由農戶自行修繕加固。
申報程序
農村危房改造對象由農戶自愿申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實行公示制度,補助對象基本信息和各審查環節的結果要在村務公開欄公示。
一、危房改造對象及補助標準
二、三級危房;低保戶一級危房;困難房一級危房;一般戶一級危房;茅草房;“整縣推進”試點工程涉及的二、三級危房;2015年—2016年主要改造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二、三級危房。
第五條 按照“群眾自建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的原則,政府對各類對象和危房等級的戶均補助標準為:
(一)五保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二)五保戶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三)五保戶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四)低保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五)困難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1萬元;
(六)一般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七)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八)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2萬元;
危改資金用途的情況下,以農民群眾滿意為基礎,根據危改戶貧困程度、房屋危改程度實際情況,可對戶均補助標準進行適當調整。保調整后的補助資金必須根據危房等級和農戶貧困善狀況劃分補助檔次,嚴禁“平均”或“普惠”等現象的發生。
二、補助對象申請條件
第七條 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政府補助以戶為單位,由戶主提出申請,申請人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有當地農業戶籍并在當地居住,且是房屋產權所有人;
(二)屬于2015年農村危房摸底時統計在冊的危房戶;
(三)屬于農村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任意一種類型。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戶不能享受農村危房改造補助;
(一)已建有安全住房的;
(二)住房困難、擁擠,需要分戶的;
(三)無居住房屋的。
三、年度改造對象的確定程序
第九條 確定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應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由戶主本人向戶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自行申請有困難的,由村民委員會組織人員幫助提出申請。村民委員會受理申請后應如實登記。
申請人應如實申報家庭基本情況,包括:家庭成員基本情況、居住房屋危險等級情況、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年人均收入情況、是否接受過其他渠道的建房補助資金情況。同時,申請人應提供下列資料:
1、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補助申請表;
2、民政府部門出具的家庭貧困程度相關證明;
3、戶口簿、居民身份證。
(二)調查核實。申請人戶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員會收到申請后,應采取入戶調查、鄰里走訪等方式,對申請人居住房屋危險情況、家庭基本情況、收支情況、是否受過其他渠道的建房補助資金等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并組織村民進行公開評議。
入戶調查時,至少有1名村干部和1名以上本村群眾參加。調查人員和戶主應分別在調查表上簽字蓋章。在調查房屋危險程度時,按照《農村危險房屋鑒定技術導則(試行)》的標準進行評定,同時組織村民進行公開評議。房屋危險程度確定后,由鄉(鎮)家危改領導小組指派技術人員進行復核。
或農危改領導小組。
(四)鄉(鎮)人民政府或農危改領導小組審查。鄉(鎮)人民政府或農危改領導小組對村民委員會上報的材料進行審查。組織相關人員對村民委員會上報的危改對象進行戶戶見面,實地審查。對評議中爭議較大以及公示有異議的必須嚴格進行復查、核實。復查、核實完畢后,將符合補助條件的擬補助申請人名單、擬改造方式和擬補助標準張榜公示。
(五)二榜公示。在鄉(鎮)政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村民聚居地對審核結果進行公開。公示時間不得少于5天。群眾有異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農危改領導小組應及時組織復核并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公示期滿后,及時將公示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評審結果和相關材料整理匯總上報縣(市、區)人民政府或農危改領導小組。經審核不符合改造條件的,相關資料退回村民委員會,由村民委員會通知申請人,并書面說明理由。
(六)縣(市、區)人民政府或農危改領導小組審批。縣(市、區)人民政府或農危改領導小組匯總各鄉(鎮)情況,對相關材料進行審查,組織重點復核及抽查,并對申請人、申請方式、補助資金作出審批決定。
(七)三榜公示。在鄉鎮(政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村民聚居地對審批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5天。群眾有異議的,及時組織調查核實并聽取當事人陳述。
(八)批準改造。公示期滿列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批準成
為當年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對象。不予批準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或農危改領導小組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十三
2020年,省級下達我市農村危房改造3006戶,分別為:壽縣2575戶、潘集區392戶、毛集實驗區39戶。優先幫助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四類重點對象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壽縣為保障脫貧摘帽自行墊付資金完成420戶,潘集區根據中央補助資金超計劃實施265戶。3個縣區本年度實際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691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668戶,打卡發放農戶危房改造補助資金4988.58萬元(壽縣4079萬元、潘集區868.18萬元、毛集實驗區51.4萬元),省級以上補助資金2486.7萬元,市、縣區配套補助資金2061.88萬元。
(一)強管理,保障項目實施。一是成立組織機構。成立委民生工程領導小組,下設1個辦公室和3個工作組(工程建設督查組、資金保障組、宣傳報道組),各縣區均成立了相應機構,會同民政、殘聯、扶貧等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精準危房改造對象。二是明確工作目標。與縣區簽訂民生工程目標責任書,下達年度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工作內容、時間節點和改造要求。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了《xx市2020年農村危房改造實施辦法》,成立行業扶貧工作專班,建立了督查通報、信息報送、按月排序等工作制度。
(二)重宣傳,營造輿論氛圍。一是開辟網站。設立市城鄉建設委民生工程網站,重點宣傳國家及省、市有關民生工程政策,通報實施情況、工作動態,提高群眾的知曉度、參與度、認知度。二是媒體宣傳。走進《行風熱線》講解農村危房改造的補助對象、審批程序、改造類型、補助標準和實施要求。三是入戶宣傳。結合日常檢查、巡查,進村入戶發放明白卡,向農戶宣傳危房改造意義和實施程序,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三)抓指導,規范有序推進。一是規范建立檔案。指導縣區同步建立農戶檔案,歸檔戶申請、村評議、鄉鎮審核、危房認定、縣區審批、三級公示和鄉鎮政府與農戶簽訂的改造協議等資料,錄入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房屋照片等網上信息。二是開展業務培訓。分縣區召開業務培訓會,講解危房改造工作要點、注意事項和施工要求,及時整改存在問題,提高基層操作技能。三是實行項目監理。探索實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監理制,要求監理公司做到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竣工驗收“三到位”,進一步提高農村農民建房質量安全意識。
(四)實督查,推進實施進度。一是嚴格執行政策。堅持村民申請、村委會評議、鄉鎮審核、縣區審批程序和公示原則,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將補助對象基本信息和各審查環節的結果在村務公開欄公示。二是組織專項檢查。織縣區開展危房改造專項互查,實地查看農戶危房改造情況,壓實職責,查找不足,及時糾正。三是堅持每月例會。定期召開月調度例會,通報縣區改造進度、信息報送、網上錄入和相關工作落實情況,協調解決存在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五)嚴監管,資金打卡到戶。一是規范資金使用。實行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執行規定標準,根據農戶身份及改造方式,采取分類補助,在危房改造協議中明確補助金額,補助資金由縣區財政直接打卡到戶,并告知農戶到銀行驗證是否足額到賬。二是加強監控管理。補助資金全部通過民生工程賬戶撥付,項目單位履行申請、審批程序。由于危房改造對象身份實行動態管理和家庭住房、經商等信息數據不能共享,存在少數危房改造對象把握不準現象。縣區及時取消了不符合條件危房改造對象,收回違規資金。三是嚴格問責制度。由于現狀村鎮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農村危房改造涉及點多面廣和農戶身份、家庭情況變化,部分鄉鎮村干部存在政策理解不透徹、對象認定不精準、工作細致不到位現象。縣區針對存在問題,加大查處力度,壓實工作職責,履行了問責機制。
(一)建立工作機制。要求縣區建立民政、殘聯、扶貧、房產、公安等部門協調工作機制,共享數據,形成合力,核查農戶身份和不動產登記等信息,提出發揮審計部門作用,提前介入的建議,精準把握危房改造對象,及時整改存在問題。
(二)實行項目監理。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監理制,潘集區實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監理,從危房認定到竣工驗收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即提供技術指導又加強實施監管,有效解決區主管部門技術人員缺乏問題。
(三)加大問責力度。加強農村危房改造對象評議、審核、審批環節管理,強化政策落實,進一步增強基層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對以往專項檢查和審計發現鄉鎮、村干部履行職責不到位,出現對象認定不準、違規享受補助資金的,啟動問責機制,問責20余人。
通過xx縣退出國家級貧困縣自查報告顯示,全縣72個貧困村,除2020、2020年退出50個,剩余22個村已具備出列條件,做到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應改盡改,完成2020年度農村存量危房改造,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充分體現農村危房改造惠民政策的重要性和重大意義,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十四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通過政府補助、農戶自籌、政策扶持、社會互助等措施,在全市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努力建設規劃有序、居住安全、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美好家園。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整合統籌協調民政、扶貧、國土、水利、農業、交通、衛生等部門的資金,加強相關惠農支農政策銜接,統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2、群眾自愿。危房改造申報、改造方式的選擇均由群眾自主決定。各地在充分考慮困難群眾經濟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和扶持困難群眾建造經濟實用、質量安全的房屋。
3、體現特色。注重保護傳統的建筑風格,突出地方特色,利用傳統工藝、傳統風格和地方建材,開展建筑節能試點。
4、公開公正。要陽光操作,實行政策、補助對象、補助標準、民主評議、審批結果,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公正透明。
三、目標任務。
根據市住建委安排我區今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及我區去年危房改造資金結余情況,結合兩鄉今年農村危房改造實際,**年我區計劃完成26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其中:長風鄉80戶、新洲鄉180戶),優先解決經濟最困難、住房最危險農村困難家庭的居住安全問題。
四、建設時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十五
紫溪鄉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紫溪鄉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統籌推進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從根本上改善了部分農民的居住條件現將紫溪鄉農村危房改造自查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紫溪鄉地處川陜結合部,轄5個行政村,21個村民小組。20末,全鄉總戶數553戶,總人口2241人,總面積3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715畝,主產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以核桃、板栗為主。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最低海拔773米,最高海拔2490米,高山氣候明顯,無霜期僅為230天。群眾居住環境惡劣,生存條件極差,自然災害頻繁。
市政府下達紫溪鄉年第五批農村危房改造任務7戶,2015年危房改造任務13戶,全部為其它貧困戶,通過村民一事一議,逐戶核查,張榜公示,確定了危房改造農戶。在危房改造中,上級補助資金15萬元,群眾自籌79。56萬元,動工率為100%,竣工率100%。此次改造之后紫溪鄉還有危房戶25戶,總人口102人,危房72間,其中,分散供養的五保戶3戶3人;農村低保戶11戶45人;一般困難戶11戶54人。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各級職責。紫溪鄉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列為鄉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鄉財政、民政、國土林業和駐村干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協調指揮。同時,制定印發《紫溪鄉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簽訂責任書,明確各級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是加強宣傳,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廣泛宣傳,召開了兩次鄉村干部會、并且還召開了20戶危房改造對象參加的會議,并且將建房標準給每戶發了一份,各村也召開了村民代表會、群眾會、進村入戶等方式,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宣傳,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戶曉,讓廣大農民群眾自愿進行危房改造。通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傳,積極協調幫助解決建房戶的實際困難,協調貸款27。53萬元,激發了他們積極投身農村危房改造的熱情,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三是注重審核,選準危改對象。在確定危房改造對象上,實行陽光操作,始終把調查摸底和對象確定置于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駐村干部調查核實、村民小組會議民主評議、村民委員會張榜公示、鄉政府審核申報”五個程序進行。對象審定后,分別對每戶農戶家庭的經濟狀況等認真分析研究,根據統一的標準,確定了“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和一般戶四種類型。
四是科學規劃,突出地方特色。本著“先規劃、后建設、有特色”的原則,從改善人居環境、改變農村面貌的實際出發,把農村危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整合資源、扶持群眾發展生產相結合,與鄉村規劃和環境整治相結合,與通電、通路、通水、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推進中,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著力風貌打造。
五是加強督促,注重質量監管。始終把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制定危改工作督查方案,成立危改工作督查組,定期不定期對危改工作進行督查,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不符合設計標準的建房點,要求建房戶限期整改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
六是建立信息檔案,完善危改資料。按照上級精神,紫溪鄉建立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數據資料檔案庫,由專人負責,做到完整、真實、準確。認真做好項目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的收集,分類存檔工作。
四、工作成效。
一是改善了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按照現在的改造速度,堅持5—將有效解決農村的危房,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困難群眾基本可以告別危房,因自然災害而發生居住不安全的情況將有效減少,實施危房改造是一項德政工程,是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一項民心工程。
發展相結合,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三是轉變了農村群眾的居住觀念。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紫溪鄉農村住房從建房面積、質量、美觀等方面都比較滯后,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以來,有力地促進了群眾的建房觀念的轉變,極大的調動了農村建房的積極性,農村有一定經濟條件的農民參照生態文明家園圖紙和標準建造房屋。
四是激發了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解決了群眾想建房而又資金不足難題,緩解了群眾建房資金壓力,可以把有限的資金用于發展生產,激發了群眾發展經濟、投入小康社會建設的熱情。
五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在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幫助群眾解決建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群眾從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老百姓變富裕了,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高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五、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是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少,項目投入單一。有的危改戶自身積累較少,加上本級財力有限,危改資金不足部分難以解決。
二是農村危房改造指標少。許多需要改造的危房得不到資金支持,從而難以啟動改造。
紫溪鄉20危房改造工作已按照上級要求,按質按量按時完成,但紫溪鄉屬典型高寒偏遠鄉鎮之一,群眾居住條件十分惡劣,仍有一部分困難群眾居住在危房中,嚴重威脅著困難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紫溪鄉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十六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20xx年我縣實施省下達農村危房改造任務350戶工作,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下,確定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統一規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集中全縣力量開展這項工作。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20xx年度我縣共實際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91戶,其中建檔立卡戶146戶。共發放補助資金303.8萬元,其中建檔立卡戶26萬元。
(一)領導重視。危房改造任務下達后,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召開動員大會對我縣的危改工作進行專題部署,及時召開全縣危房改造工作大會,把任務分解到各鄉鎮。
(二)落實責任。縣住建委作為牽頭部門負責統籌、協調項目的實施,全面掌握危房改造進度,收集整理上報資料及有關工作的協調;縣財政局負責財政資金安排發放,對資金使用進行監管;縣監察局、縣審計局負責對危房改造資金的監督管理,查處違紀、瀆職等行為;各鄉鎮政府作為農村危房改造的責任主體,積極引導和調動改造戶的積極性,動員和組織村組干部、社會群眾開展幫扶,出工出力,確保按時按質完成改造任務。
(三)政策公開。在操作上要堅持政策公開、對象公開、補助標準公開。在對象確定上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危房改造領導小組審批備案的程序進行。
(四)資金管理到位。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分賬核算,嚴禁截留、擠占和挪用,嚴格按照工程進度撥付資金,合理安排好資金的使用。
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精選17篇)篇十七
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事關千千萬萬農村居民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是繼全面建立和實施農村低保制度后,黨中央、國務院關注民生、解決民生的又一重大惠民舉措。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府關于開展農村危房情況調查的工作部署,切實搞好我區農村危房調查工作,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于4月10日召開工作會議,進行了全面部署,并成立了××區農村危房情況調查工作領導小組。4月11日,在建設局會議室召開了全區農村危房調查摸底培訓會,強調做好農村危房調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并從危房標準的把握、調查隊伍的組織和工作紀律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為加強對各鄉(街道)的業務指導和統計上報工作,領導小組從區發改局、規劃局、統計局、移民局、地震局、殘聯、財政局等成員單位抽調了工作人員。以及區建設局8名專業技術人員和4名志愿者,共21人,分為九個工作組,于4月12日上午正式分送下派到我區五鄉、四個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培訓、指導、督促等相關工作,協調解決調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內容包括農村居民各種結構類型住房情況(包括磚混結構、磚木結構、土木結構、土坯房、木欏房和茅草房、杈杈房等簡易住房)、農村現有住房的完損等級情況(包括達到抗震設防標準的完好房、不抗震或有危險點的可居住房、局部危房、整體危房、受自然災害威脅搬遷重建的住房等)、農村不同收入層次農戶住房情況(包括五保戶、貧困戶、中低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高收入戶和高收入戶)以及農村殘疾人家庭住房情況。
雖然調查工作時間緊、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但通過500余名各級調查人員逐戶深入到農戶家中,經過6天(4月11日-4月16日)的緊張奮戰,對我區47個村(居)委會、384個村民小組、8萬多農村人口、2萬多個農戶的60346套、638.1467萬平方米房屋進行了全面系統、廣泛深入的調查摸底,截止4月16日,農村危房情況摸底調查全部結束。調查結果為:全區農村不抗震或有危險點的可居住房有27447套、面積285.3392萬平方米,局部危房15454套、151.4425萬平方米,整體危房9706套、96.6234萬平方米,受自然災害威脅需要搬遷重建的住房2175套,22.6978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