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的學習內容著重培養寶寶們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你正在寫幼兒園小班的總結,這些范文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一
每次畫畫的時候,總有幾個孩子不喜歡畫畫。有一次,我剛一走進活動室,就聽到一群孩子圍在一齊大聲地說:“哇塞!好漂亮呀!”“對呀,真好看!”.何事讓他們如此興奮,我有些納悶。走到跟前一看,原先他們正忙著往小桌子上貼圖呢!
我蹲下來,仔細瞧,小桌子上花花綠綠的,到底貼上了什么?我還沒來得及問孩子,幾個孩子就爭先恐后地告訴我:“教師,這是用紙剪的花,它可漂亮了,這是我畫的小兔子……。”他們的知識還真豐富。
孩子就是孩子,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沒想到孩子們如此喜歡貼圖,看來,孩子們所喜歡玩的東西,必須有它的理由和道理。今節活動正好是美術課,隨機教育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何不抓住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讓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呢!
于是我大膽設想,對孩子們說:“你們覺得貼圖這么好玩,都很喜歡它,那我們來比賽好嗎?看誰想出的花樣最多,就獎勵他小紅花,教師期待你們更好的表現。”孩子們一聽,更來勁了。
我發現最不愛畫畫的玲玲也快速的粘貼起來。我不僅僅讓孩子們把紙粘貼在紙上,并且我還準備了雞蛋皮、飲料瓶、糖紙等廢舊材料。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才料,來用涂好的紙片在上頭粘。不一會粘完畫的幼兒快速的來到我的身邊讓我欣賞他的作品。
輕輕高興地說:“教師,快看我的蘋果花”,真的,我仔細一看,還真像。我趕緊表揚他:“輕輕,你真棒!”這時玲玲跑來說:“快看我用雞蛋皮做的小孩臉”,小靜嚷嚷著看他用飲料瓶做的大樹,婷婷讓我看他的蝴蝶花,并且孩子們一個個的比著,孩子們看到自我獨出心裁的作品,心里那股自豪勁甭提了。
與此同時,我沒忘記提醒他們:小椅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惜它、保護它,要堅持它的干凈、整潔,此刻活動室里成了美的樂園、想象的海洋。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二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認為,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托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周媽媽周媽媽……聽,孩子們叫得多么親切呀,早上看到孩子們很有禮貌地和我打招呼,臉上還帶著甜蜜的微笑,讓我感覺很充實。由于是托班的孩子,年齡較小,吃飯挑食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他們對一些蔬菜的氣味、顏色、形狀就比較的挑剔。
關于孩子如何不挑食的問題,我開始查閱書刊,也向有經驗的老師討教,用什么樣的方法讓孩子們去完成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每次吃飯前,我告訴他們今天吃什么,今天吃的菜對自己身體有什么好處。孩子們都會很開心地把所有的飯菜都吃完。每次見孩子們大口大口地吃飯,我心里也特別高興。對于有個別幼兒偏食的現象,我會很有耐心地讓他嘗一嘗,再問他:“好吃嗎?”他也會很努力地慢慢把飯吃完。對于有個別幼兒偏食的現象,我都給予鼓勵今天誰不挑食,并把飯菜全部吃完,老師就獎勵他漂亮的“小星星”。為了調動一些挑食孩子們的積極性,我特別制作了漂亮的“小星星”,希望能夠吸引他們,幫他們改掉挑食的習慣。
一天,午餐接近尾聲時,有幾個平時挑食的幼兒真的有所進步,但大牛牛卻磨磨蹭蹭地一直沒有吃完,碗里的胡蘿卜一點也沒動,我走過去:“大牛,胡蘿卜可有營養了,吃了身體才能長得結實,長得高噢!”他不為所動,“你看,小星星最喜歡不挑食的寶寶哦!”大牛牛看了看我手里的小星星,想了想,便埋頭大口吃起來,不一會兒就把飯菜都吃完了,我馬上把“小星星”獎勵給他,大牛牛開心極了。如此一來,挑食的小朋友開始改變他們的壞習慣了。
現在寶寶班的孩子都會吃飯了,也很少挑食了,而且飯碗也非常的干凈!做保育工作這么久以來,孩子的生活上,這是讓我最開心的事情!現在,很多家長都跟我說,他們在家吃飯也有很大的進步了,這時候我會很欣慰地笑著。
寶寶班的孩子們,也是我們的孩子。我想告訴所有人,我們的孩子不再挑食啦!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三
這次上門的目的有二:一是評估孩子近期的表現,二是指導家長寫觀察記錄。
已經見過好幾次面了,源源見到我就像見了好朋友一樣說“老師好,”還主動炫耀:“老師,我會自己吃飯了。”說著爬上桌子吃起飯來。我發現,源源吃飯的動作雖然看起來很不協調,卻很專注。
我想,源源動作不協調的原因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孩子的動作發展遲緩;另一種可能是成人對孩子包辦過多,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我誠懇地表揚源源有了進步,同時建議家長平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培養他自己動手的習慣,并試著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午飯后,源源把上個月在家完成的幾件美工作品拿出來給我看,說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
看來,源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確實很重視,能積極面對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種種困難,這增強了我教育好這個孩子的信心。但家長僅有愛心和耐心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追隨孩子、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為并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行為,促進孩子的發展。于是我給源源父母設計了一份表格,指導他們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
這次的指導目的有兩點:一是了解家長近期對源源的觀察記錄情況,二是了解家長的教育方法是否恰當。
一進門我明顯地感受到了源源爸媽喜悅的心情。源源爸爸給我看了他寫的觀察記錄表。從表中可以看出,家長給孩子安排活動的時間較為合理,內容也較為豐富,且能對孩子的活動給予有意識的指導,最重要的是父母成了孩子最主要的陪伴人。另外可以看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方法和手段也有很大的改變。
源源爸爸還欣喜地告訴我,最近孩子的進步很大,不僅能獨立吃飯穿衣,還拿出玩具給隔壁的孩子玩,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最后源源爸爸主動提出想讓源源上幼兒園,看他能否適應。我高興地同意了,因為這也是我的想法。同時我向源源父親說明我作為老師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教育好源源,讓他在各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
就這樣通過我對源源爸媽一段時間的指導,他們終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讓孩子來到了幼兒園。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四
和小班孩子們一起生活在這個溫馨的小家里,我覺得我很幸福。分享是一種重要的親社會行為,同時也被我們視為一種美德——我們贊賞愿意分享的孩子,夸獎他們的慷慨、大方和友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去教育一個從小被嬌生慣養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話題。
孩子總喜歡老師的表揚。因此不管是物質享受還是情感享受,當他一旦有了分享行為時,我們就及時用鼓勵、贊許、獎勵等外部激勵的方法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幼兒就會愉快、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逐步內化為幼兒自身的意識。所以幼兒的'分享行為的形成確實離不開外部激勵。
分享是一種重要的親社會行為,同時也被我們視為一種美德——我們贊賞愿意分享的孩子,夸獎他們的慷慨、大方和友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去教育一個從小被嬌生慣養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話題。我常會發現幼兒流露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他們“霸道”地認為:“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這顯然不會受集體的歡迎,也不利于他們健康的成長。
有一次我發現吳雨桐小朋友在活動過后,靠座子坐時和黃厚霖小朋友鬧得不愉快,兩個人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他們告訴我說:“兩個人在搶凳子,我就問他們倆個,是怎么回事,是誰搶誰的。”原來是吳雨桐坐了黃厚霖的座位,黃厚霖小朋友就開始打吳雨桐,吳雨桐還是不起來,于是倆人就這么打了起來,問出來后指出不對的地方,有問題首先應該找老師,跟老師說,不能打架。在幼兒園里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然后問吳雨桐搶別人座位對不對?引導他這么做是不對的,在讓他們道歉,最后和好,幫他們把位置弄好。
在利用故事的形式把這事告訴小朋友有什么事都不能用暴力解決,與什么事應該跟老師說,而不是跟小朋友打架,打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最后在表揚下吳雨桐,知錯能改也是好孩子。和小班孩子們一起生活在這個溫馨的小家里,我覺得我很幸福。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五
案例描述:
小王是我們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別聰明,由于他父母都是做老師的,因此在教養方面都很好。平時對人很有禮貌,上課也很愛動腦筋,平時的活動都是非常積極,但最近發現他好象變了,做什么事都喜歡跟老師對著干,比如:睡好覺大家都出來了,而他偏偏還要呆在午睡室;看書的時間到了他偏偏還要說“我還沒看完,”而且基本上天天這樣。觀察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不聽話的例子,但像小王這樣的表現確實很特別,他的父母也覺得孩子現在有點不聽話了。
案例分析:
分析小王的行為是屬于兒童的第一反抗期。每一位孩子在2—-3歲都會經歷這樣的時期,只是有的幼兒表現的明顯,有的幼兒表現的不是很明顯。“第一反抗期”是大多數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在此階段孩子出現一些逆反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它是孩子自我發展的需要,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出和大人相反的做法,當大人說這樣可以的,他偏偏認為這樣不可以。這正是他們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觀點和指令的否定,來強調自己的存在,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他們也希望通過讓他自己來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備的能力,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已經很強了。因此,有人認為,將心理“反抗期”說成“自立期”或“自強期”,也許更為恰當。當孩子出現反抗期時,我們的處理方式非常重要,如果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采取的措施:
1、要學會尊重孩子。
2、對孩子的反抗行為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制過嚴。
我們應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適當加以控制。同時也要給予孩子在一定范圍內表達自己的機會,以使孩子的獨立性得到發展,比如:有時孩子們在看書時,時間到了,有的幼兒說“我還沒看好,”硬要再看一會兒。此時老師也可以給他再多看一會兒。看的時間長了有的幼兒也會模仿,所以我們可以適當應用方式方法,給他限定一下時間,比如:當老師數到十時就收起好嗎?這樣給孩子一個下的臺階,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當孩子硬要自己穿衣服時,我們可以在旁幫助他們一起穿而不要過多的限制。在沒有什么大礙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讓孩子去做吧。
3、該說“不“時就說“不”。
對于有的有危險的事情,孩子一定要做,那一定要堅決說“不”比如:模仿成年人擺弄電器開關,玩弄打火機、開煤氣灶等等。這些都是不允許的。在兒童反抗期,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引導和教育孩子認識他們尚不熟悉的世界,要學會表揚和善意批評兒童,使兒童的心身得以正常發育。
4、使用自然后果處罰法。
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運用孩子行為后果本身,自然而然地懲罰他的行為。比如:有的孩子不肯自己吃飯,那我們就可以應用自然后果懲罰法,他不吃過會兒肯定會肚子餓,當他餓了時你再不喂他,他肯定也會自己吃了。
5、家園聯系,共同難關。
孩子的三分之二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所以家長的態度也很重要,家長也需要理解孩子的這種現象,正確的去面對,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蠻橫的處理,這樣只會更傷了孩子。幸好小王的父母也是老師,他們也非常關心孩子,會觀察孩子的言行,我們也適時地與他們溝通,讓他們能理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做到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孩子。
面對孩子的反抗期有時或許我們真得覺得很頭疼,也很無奈,但我們必須要正確的面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反抗期。如果對孩子過多的干涉,可能使孩子變得唯命是從,成為一個沒有主見、唯唯諾諾的人。反之,如果明明知道孩子的做法是錯的,還是一味的遷就,這又無疑就是在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因此我們需要把握好管教的“度”,運用一定的智能和技巧,化解孩子的“反抗”,使孩子勝利度過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我們發現小王的行為有了明顯的好轉,活動也積極了許多,脾氣也沒以前那么倔了,當有時在集體面前無法與他溝通時,我們就利用個別交流的時間與他溝通,往往當一件事情過了之后,再去談論此事時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或認同你的觀點。平時我們也比較關注小王的行為,多鼓勵孩子的長處,比如他的講述能力很強,我們就讓他在集體面前講故事,他也會非常高興。相信通過老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會順利度過反抗期的。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六
那還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書,有幸教我們數學的韓教師就兼管著學校的圖書,韓教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不茍言笑的中年男教師,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的記憶就是長長地脖子,一走進教室首先出現的就是韓教師特有象征的脖子,我們還偷偷的給教師起外號呢!“長脖子教師”,可是,我們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可從來不敢叫出聲來,那時的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上數學課,不是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太好,而是為了得到看小人書的允許,因為每當韓教師給我們布置完數學作業,他就蹲在門口,等待我們的完成,這個時候也是我們紀律最好,作業速度最快、最認真的時刻,因為誰做的作業全對了,就有看一本小人書的權利,你想,那是多么幸福的時刻啊,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數學成績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緣故吧,所以,那時候的我們,誰先拿到小人書,就是最大的獎勵,遠比獎勵一個鉛筆頭來的欲望大。(小時候班主任教師每當周六上午放學時,會把一周學生們撿來的鉛筆頭,根據表現分到個人手里,這就是當時最好的物質獎勵。)。
看看此刻的孩子,隨著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里的新書到處都是,什么全彩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們遠沒有我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僅有“物以稀為貴”才該有的吧,說歸說,圖書的不斷改善,為此刻的孩子學習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能夠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并且還能夠根據畫面資料隨手進行粘貼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我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提高,書籍的變遷。
此刻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瑯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一樣的書籍分布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了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書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我,“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學習的時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鐘,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間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七
年輕的父母們將大多數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無暇照料孩子,于是將孩子交給祖輩照顧,這使得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并存成為家庭幼兒教育中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可奶奶與媽媽之間的情感是說不清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無法得到一致。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進行祖、父輩之間的溝通,祖輩雖然年紀大了,但充分挖掘他們的優勢,如祖輩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也有過撫養和教育孩子的經驗,并且有較多的時間和較好的耐心,能更好的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這對于孩子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我們利用這一點開設了“奶奶小課堂”,讓父母輩進一步了解祖輩的各種本領,增加他們之間的溝通。
第一:請奶奶一起參與我們的主題活動,在元宵節來臨時,與有經驗的奶奶預約來幼兒園指導做元宵。通過和面、揉面團、包餡一系列制作過程,使在場媽媽們都贊嘆不已,同時又增加了對奶奶的敬佩。
第二:開設制作班,請動手能力強的奶奶來傳授小制作經驗。如:制作絲襪花,邀請奶奶和媽媽一對兒媳來園參加,有經驗的奶奶一步步傳教,先做花瓣,花瓣在奶奶們的手中一片片成形,接著繞在花莖上,最后擺出自己喜歡的造型。當奶奶靈巧的手中舉起一朵朵絲襪花時,媽媽們笑得可燦爛了,心中都夸自己婆婆本領大,在制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婆媳之間的溝通。
自從我班開設了奶奶小課堂后,發現奶奶們夸獎媽媽們的話多了,媽媽們也沒有那么多的事來埋怨自己的婆婆。奶奶來接孩子時他們的觀念也轉變了,不只是問孩子的吃飯和冷暖問題,他們也會問孩子的學習和活動中的積極性,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一定的改觀。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八
這天是小班孩子入園的第一天,午睡時辰辰(盧彥辰)哭鬧的十分厲害,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入睡,我便將他抱到室外,他邊哭邊不停地念叨著:“媽媽、家家、媽媽家家”。這時我突然發現外面的板凳上有一只玩物小狗,必須是小朋友散步時落下的。我借機說:“你看,這是誰啊?哦!看這只小狗狗哭了,咱們快抱抱它吧。”我順勢的坐在板凳上,又讓他抱起小狗哄小狗睡覺。雖然他有些不情愿,但是還是把小狗抱在了懷里。我輕輕地搖著他,他的哭聲漸漸變小了,眼皮微微的合起來了。慢慢的進入夢鄉了。
第二天,第三天辰辰依然有些哭鬧,但是我都用不同的方法去讓他進入夢鄉。
其實,對于剛入小班的孩子來說,教育要循序漸進,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針對的采取策略,為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鋪設臺階。
良好的生活規律。
今年我帶的是豆豆班(小班),這些孩子在幼兒園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是重要。如果一日常規培養不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所以常規培養是幼兒階段不可忽視的部分,加上小班的孩子思維只是具體的形象,他們生活的經驗有限,說教的方法對于他們是很難起到作用的。我覺得只有帶給生動的形象、具體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們有興趣。
首先,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很大的影響。如:要求孩子有禮貌,待人真誠,說話文雅,能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等等習慣,都需要我們做出許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該學的,該聽的,該做的。
其次,同伴之間的榜樣。“瞧!賴家成做的真端正”“看!唐善鑫回答的聲音真響亮”如此等等。老師不必吝嗇自己的夸獎,其實你在表揚某個孩子的時候,立即就會有許多小朋友紛紛效仿他的行為。因此,老師做到嘴勤快一點及時表揚就會收效不錯。
要做到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的,他還需要家園共同的努力,需要一個不間斷的學習過程。讓我們期盼孩子們更好的表現吧!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九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認為不能夠僅限于課堂教學,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外,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教育,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喜歡模仿樂于模仿,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展現給孩子的是良性的教育,那么對于孩子的成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當我們班來客人時,我們班的老師總是熱情有禮的招呼他們。我們的孩子也被老師感染著。老師的一時舉動卻讓孩子受益終身。反之老師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孩子也會去模仿學習,所以說,教師的個人修養及言行舉止非常重要。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為人師對于塑造孩子的靈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教育不再是生硬的文化傳授,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來洗滌孩子幼小的心靈。
孩子們在上課間操時,出入門口時難免幾個班級走到一塊兒,而我們老師總是會說:“來,請你們先過!”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但是“請你們先過!”這句話不再是老師說,而是換成了我們的寶寶。這種一讓的情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們沒有刻意的去教,但孩子們在自然的情景中學會了互相謙讓的好品質,這就是潛移默化教育的最大魅力!
所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既然是模仿,就讓你的孩子模仿你吧!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十
這個學期開學不久,我就對這個現象仔細反思了,雖然孩子們年齡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還是有方法可以引導的。
這天起床后,我們老師故意對這些小家伙的幫助視而不見,不一會兒,有的小家伙不耐煩,自己穿了起來,不穿不要緊,一穿我們大呼上當受騙,原來很多孩子還是能夠自己穿的。除了幾個幼兒衣服太多,實在穿不進去,很多孩子還是走出了這關鍵性的第一步。
接下來,我們隆重地表揚了幾個會穿衣的'孩子,并給他們頒發了紅蘋果獎。這下小家伙們的士氣倍增,一個個都信誓旦旦的說自己也會穿,也要得紅蘋果,看得我們老師心里直偷偷樂。
專家曾說過,兩歲的幼兒就有獨立穿衣的愿望,3歲的幼兒已經具備獨立穿衣的能力,那為什么現在很多幼兒到了6歲還不會穿衣服呢?這個都是“心軟”惹的“禍”呀!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十一
教師,睿睿在家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沒方法。今日早上入園時,睿睿媽媽愁眉苦臉的對我說。睿睿是我們班最小的一個孩子,入園時還不到兩歲半,雖然在班里比較乖巧,大家也都十分喜歡他,可是他有一個含手指的壞習慣很讓人頭疼。在家睿睿的父母想盡了各種方法都不管用,還是照含不誤。睿睿入園快兩個月了,含手指的習慣再不改掉,對他以后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必須要幫睿睿改掉這個壞習慣。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睿睿不含手指呢?真巧,今日午時有一節『認識小手』活動,我給每個孩子的手指上畫上五官,并起上名字,讓他們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保護它們,不能咬或者含他們,這樣手指娃娃會不舒服的之后,我又啟發孩子們說出手指娃娃有哪些本領?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答復出很多答案,當然睿睿也很進取答復。借此時機我之后問:手指娃娃做了這么多的事情,那么它的身上臟嗎?此刻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下就明白了。孩子們經過觀察發現指甲里藏了許多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細菌,我告訴大家這些細菌如果吃到嘴里,就會生病。所以我們必須要及時給手指娃娃洗澡,做個講衛生的好孩子。從此以后,我細心的觀察著睿睿的一些變化,并及時的鼓勵他,一周下來,睿睿含手指的習慣慢慢改掉了。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十二
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偶發事例,往往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控制自我,處變不驚,用機動、靈活的方法,及時地引導幼兒聯想,巧妙地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如教師正在組織戶外體育活動“練習聽信號走”,天上南飛的大雁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幼兒興奮地議論著,對教師的話根本聽不進去,教師可暫時中止活動,加入到幼兒行列中,同幼兒一齊觀察南飛的雁群,并引導幼兒說出雁群的隊形,同時告訴幼兒雁群為什么要排成隊飛,并告訴幼兒大雁紀律性很強。不能掉隊等,還能夠教給幼兒“候鳥啊、”南遷“等詞匯,讓幼兒了解大雁為什么要南遷等趣味的現象。
待雁群飛過,再靈活地組織幼兒活動,如向大雁學習,遵守紀律,聽教師的信號走成雁群的隊形或其它隊形,這樣必須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活動效果。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十三
炎炎是我們班的一個小帥哥!他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臉蛋,最漂亮的是那大大的'眼睛上的長長的睫毛,特別漂亮,特別招人喜歡,他其實是一個很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和小朋友關系也很好,但是卻不怎么愛和老師說話,會害羞,說話也是很小的聲音。
有一次他吃飯后還想在吃第二碗,他卻小聲的說了一句老師我還想吃,當時是沒聽清,因為他的聲音特別小,我說寶貝大點聲,他又說了一句,比之前大了一點,后我說你要大聲的說這樣才能聽見知道嗎,老師特別喜歡你,你看你多帥氣啊!把我當成你的伙伴,和老師在一起膽子大一點,最后他洪亮的說了聲老師,我還想吃,我說真棒!小男孩嗎就應該洪亮的聲音,這樣才對!他笑了,我也笑了,我說孩子以后不管和小朋友還是老師都要勇敢,不要膽怯,這樣才能鍛煉啊!
其實孩子們真的挺有意思的,如果我不知道他平常是個嗓門很大的孩子光看他和老師河南-說話會以為他是個內向的孩子,我覺得老師們應該多善于觀察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會發現很多,也可以在小事情中去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去幫助他成就更好的自己!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十四
今天搭班老師請假,一個人累的夠嗆,沒辦法,學前班的孩子了,應該更懂事,于是乎,我想了一個辦法,設定小班長,讓孩子們替我分擔分擔,我也好忙里偷閑一會!
我選擇的“小班長”是一個挺愛下座位的人,他的`自律能力可不太好,希望給他當小班長的機會,能讓他有所改變,也希望他能以身作則,影響其他的小朋友。
“昊昊,今天呢,蔣老師請假了,就葉老師在教室里,我一個人要看著這么多的小朋友,看不過來,而且我還有好多事情要做,你可不可以幫幫老師呢?”我們老師也可以扮演扮演弱者,來接受孩子們的幫助,其實孩子是充滿著正義感的!
“恩,好!”昊昊用很乖的聲音回答
“那我今天呢,就讓你來當我們的小班長,你坐到前面來,你幫老師看著小朋友,讓他們安靜的看會電視,誰吵了呢,就提醒他保持安靜好不好?”我跟昊昊講清楚“小班長”的權利和職責。
“好!”馬上昊昊就把凳子搬到前面坐下來了。
剛開始,孩子們還是很安靜的,可是后來沒過多久,就有些躁動了,于是我看見昊昊起身,用手指指了指電視,嘴巴里還念叨著“再吵,我就關掉電視!”我笑了,這不是我一直對他們強調的嗎?有些孩子不以為然,似乎不把這當回事,可是這個小班長很認真哦!他馬上暫停了電視,很嚴厲的說道“那個針到了六的時候,你們才可以看電視,現在請安靜!”我看了一下時鐘,偷笑著,這孩子真聰明,完全是在效仿我的策略嘛!連約定的五分鐘都學會了,這下子,孩子們可就聽話多了。
“他是小班長,他的話就像是老師的話,如果你們不聽的話,下次我請你當小班長時,別人也不聽怎么辦?”最后我向孩子們再次介紹了小班長的權利和職責,今天的小班長,很棒!讓我大吃一驚呢!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十五
今天上午,我們的戶外活動時間被一場小雨隔在了活動室里,不能出去活動了,我為了讓孩子減少身上那種活躍的細胞,進行了一場唱歌比賽,孩子們可以隨便唱自己喜歡唱的歌曲,可以是電視上學的,也可以是園里學的兒童歌曲,只要唱一首就行,這也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因為有的孩子平時不喜歡和小朋友們交流,不喜歡回答老師的問題,這也是他們讓我頭疼的一件事情。
孩子們,今天上午的戶外活動不能到室外玩了,外面下雨,我們來進行一場唱歌比賽吧。孩子們一聽都高興地蹦了起來。這時,文治小朋友站了起來,老師:“我先來,我要唱自由飛翔。”“好,下面我們來聽文治為我們演唱一首鳳凰傳奇的自由飛翔。”其他的小朋友也跟著唱了起來。家馨小朋友也急忙舉起手說:“老師,等文治唱完了,我要唱一首我是快樂的小蝸牛好不好?”我說:“好,家馨,等文治唱完了,你再唱啊。”家馨說:“好的.。”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在歡呼著,高興地唱著,差不多輪了一半孩子的時候,我發現,欣欣小朋友坐在那里一動不動,他只是看著別的小朋友在唱歌,在跳舞,他卻無動于衷,沒有任何反應,我為了激起他的興趣。我說:“孩子們,我們大家也唱的差不多了,下面我們來請欣欣小朋友來為我表演一首小小的京劇好不好,因為我聽欣欣奶奶說,欣欣的小京劇唱的不錯,我們來歡迎欣欣小朋友好不好,其他的小朋友拍手說:‘好,好。’看見小朋友們這樣,欣欣更是不說話了,好像很委屈似地低下了頭,文治這個小機靈鬼說:“你快唱吧,你唱了,老師就給我們獎品。”聽到文治這樣說,其他的小朋友也跟著歡呼起來,“你快唱吧,你唱,老師就給你獎品,你不唱,老師就不給你了,快唱吧。”這時,欣欣小朋友逐漸地抬起頭,唱了一首變臉。“我們大家給欣欣鼓鼓掌,好不好?”我說。
看來,這個小獎勵還真有魔力,它能把一個孩子不想表現的東西表現出來,孩子都需要鼓勵甚至獎勵,有時候一些小小的鼓勵或者獎勵就能開發一個孩子無窮的潛力。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十六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孩子們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提高的。如何使游戲真正成為孩子們自我的游戲,如何在游戲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么,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揮潛能的機會。
游戲都有規則,有的是明顯的規則,有的'是隱藏的規則。游戲的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能夠在孩子選擇了今日玩什么后,再來問問:你們想怎樣來玩這個游戲呢?此時,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規則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當一個游戲提出多種玩法時,我們能夠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后他們就會自我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總動員時,幼兒提出了很多種玩的方法,有的能夠一個一個套在一齊,幼兒能夠把它們一個搭起來等不一樣玩法。經過實踐,孩子們提出的規則要求沒辦法完成或是很難完成時,我們也要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后他們自然而然又會得出另一個結論這樣玩是不行的。實例證明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選擇了行為方式,才能真實的表現他們的心理狀態,反映他們的發展水平,毫無拘束的表露他們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他們頭腦中所想到的一切。
總之,撒開手讓幼兒按自我的意愿,獨立自主的去選擇游戲的方式方法、規則要求、主角材料,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游戲過程中,教師做到放、導結合,會讓幼兒更深地體會玩中學、學中玩的歡樂,從而也會體現出游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真諦。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專業17篇)篇十七
只要我們心中都種上一棵忘憂樹,鋪滿一塊芳草坪,盛開一朵日頭花,涌動一股歡樂泉,只要我們領有一份歡愉的.心境,完美的事物便會離我們很近很近,那么煩末路都會離我們遠去,笑容便會溢滿你的心窩,你便會永遠年青美麗。
歡愉是一天,不歡愉也是一天,為啥子不天天歡愉?仔細想一想:今日,你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