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詞是一種通過講述、解說等方式向游客介紹景點的一種口頭表達方式,是帶領游客領略風景和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媒介。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導游詞范文,是多年來導游界的精華總結,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發和借鑒。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世界遺產’之稱的古村落——皖南潛口古鎮游玩。
我們潛口主要集中了明清時期官宦住宅與富商回鄉后的建筑。有句俗話說的好,‘看皇宮到北京,看民宅到潛口’;大家熟知的電視劇——聊齋就在我們潛口老宅拍攝的。
我們潛口古鎮的建筑與大家印象中的皖南古建筑一樣,多由曲折幽深的巷道分割或相通,巷道一般僅容一人通過。因此,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深幽巷,顯的安靜、安祥,生活氣息濃厚。街巷路面多用青石板或麻石條鋪砌而成,顯得格外雅致。那花紋豐富多變的青石板經過雨水的長期沖洗后,更加令人留連。大家可以隨出看見很多石頭上面布滿青苔,向人們默默展示歷史的年輪。
我們潛口古鎮隨處走走就能看到某些宅院的木雕門樓上仍刻有‘大夫第’‘尚書第’‘天官上卿第’等,潛口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可見端倪。這些官宅的`門檻較經商富戶民宅的門檻高出很多,大概就是所謂的‘高門大戶’之意吧。進入廳堂,青石板的地面中間一般都留有溝渠,是排水之用,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說,上面四方空間,采光極妙。室內兩層木樓,無論是墻壁,屏風,樓梯的扶手還是窗戶都有精美的圖案連結,讓人不能不對古人高超的建筑、審美藝術神往。
這里重點給大家介紹這座‘小姐樓’,顧名思義就是小姐住的樓。相傳,這座宅院的原主人是一家境殷實的敦厚夫婦,到了中年才得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待到出閣的年紀,舍不的外嫁,遂招一夫婿,此女終其一生未曾出過此樓,故名‘小姐樓’而大家看到此樓目前仍在住的這位老者,就是那位小姐的后代,大家若有興趣不妨與他攀談攀談。
好了,我給大家介紹到這,剩下的時間自由活動,希望大家玩的開心,謝謝大家。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二
鎮的建筑與大家印象中的皖南古建筑一樣,多是由曲折幽深的巷道分割或相通,巷道一般僅容一人通過。所以,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深幽巷,顯的安靜、安祥,生活氣息濃厚。街巷路面多用青石板或麻石條鋪砌而成,顯得格外雅致。那花紋豐富多變的青石板經過雨水的長期沖洗后,更加令人留連。大家可以隨出看見很多石頭上面布滿青苔,向人們默默展示歷史的年輪。
我們潛口古鎮隨處走走就能看到某些宅院的木雕門樓上仍刻有‘大夫第’‘尚書第’‘天官上卿第’等,潛口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可見端倪。這些官宅的門檻較經商富戶民宅的門檻高出很多,大概就是所謂的‘高門大戶’之意吧!進入廳堂,青石板的地面中間一般都留有溝渠,是排水之用,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說,上面四方空間,采光極妙!室內兩層木樓,無論是墻壁,屏風,樓梯的扶手還是窗戶都有精美的圖案連結,讓人不能不對古人高超的建筑、審美藝術神往。
這里重點給大家介紹這座‘小姐樓’,顧名思義就是小姐住的樓。傳說,這座宅院的原主人是一家境殷實的敦厚夫婦,到了中年才得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待到出閣的年紀,舍不的外嫁,遂招一夫婿,此女終其一生未曾出過此樓,故名‘小姐樓’而大家看到此樓目前仍在住的這位老者,就是那位小姐的后代,大家若有興趣不妨與他攀談攀談。
好了,我給大家介紹到這,剩下的時間自由活動,希望大家玩的開心,謝謝大家。
文檔為doc格式。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三
齊云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徽州(一府六縣,府治歙縣,六縣包括今安徽省黃山市大部,宣城市績溪縣,江西婺源縣)休寧縣城西約15公里處,古稱白岳,與黃山南北相望,風景綺麗,素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譽,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與云并齊”而得名,乾隆帝稱之為“天下無雙勝景,江南第一名山”。它由齊云、白岳、歧山、萬壽等9座山峰組成。齊云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為著名道教名山之一。風景區面積110平方公里,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稱。共分月華街、云巖湖、樓上樓三個景區。有奇峰36座,怪巖44處,幽洞18個,飛泉洞27條,池潭14方,亭臺16座,碑銘石刻537處,石坊3個,石橋5座,庵堂祠廟33處,真是丹巖聳翠,群峰如海,道院禪房為營,碑銘石刻星羅棋布。
齊云山是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供奉真武大帝。齊云山與武當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有“江南小武當”之美稱。唐代元和年間,道教傳入齊云山,宋、元元兩朝,基業初奠,明代嘉靖和萬歷間,江西龍虎山嗣天師正一派張真人祖師三代奉旨駐留齊云山,建醮祈禱、完善道規、修建道院,香火日盛,漸漸成為江南道教活動中心。以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宮”為主體的月華街一帶是道士和香客向往圣地。
齊云山雖以“一石插天,直入云端,與碧云齊”而得名,但最高峰海拔只有585米,山不甚高,卻崖壁直削、谷地幽深、群峰競秀,愈見其高聳巍峨,深不可測,蹊蹺多姿的峰巒洞巖散發著神秘的氣息。
36奇峰,峰峰入畫;72怪巖,巖巖皆景。加之境內河、湖、泉、潭、瀑、構成了一幅山清水秀、喬喬巴名利的自然圖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
加之全山為典型丹霞地貌,地質構成為層積砂巖,赤如朱砂,燦若紅霞,崖洞石壁全是如景似霞的紫紅和棕紅,在在綠色波濤般樹林的掩映下,整整座齊云山紫衣赭裳,顯得生動而鮮明,燦爛而大氣。山奇、巖怪、水秀、洞幽,徐霞客、唐寅、海瑞、戚繼光等歷代名人學士都在此留有佳句墨寶。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四
宏村鎮,又名弘村,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轄鎮,位于黟縣東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占地面積19.11平方千米。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徽州古村落宏村。
導游詞。
希望能夠幫到您!
宏村名聲在外,自然要比盧村喧鬧一些,進入村口時錯覺自己是在某個大公園的門口。不過這并不影響我對宏村的興致和評價,也許是我對于白墻黑瓦的偏愛,始終在心底提醒自己用心去傾聽那歷史的低吟。
我們下榻的湖心亭是個家庭旅店,勤勞熱情的老板娘早早在村口等候。旅店的設施簡單,公共衛浴,但價格很公道,服務極好。
整個宏村是個牛形圖,有兩條水渠始終在腳下流淌,那是水源的進水和排水通道,水渠通往家家戶戶,每戶人家開門便能從渠中用到活水,所以這個有序循環的水渠被形容成牛腸子。村中規定,每天早上8:00前村民們在水渠中取用的水只能用于食用,8:00之后才能用于清洗等,到了晚上渠水中的水繼續流動,廢水被自然排出村中,清水又充滿了水渠,第二天村民們又有清水可用,真的是很奇妙啊。
若再要說宏村的水,那就是被比作牛胃的一個大水池了,水池邊的人家都是村中的大戶,池水也是活水,即使在池中刷鍋,洗碗,池水也會很快變干凈,絲毫不影響池子的整體美觀,池子周圍的風景非常漂亮,無論是日出時分還是日幕之時都掩映出不同的風情。這里到處都是美院的學生,他們穿著蠟染的布衣,呆著各色突兀的飾品,或是白描,或是水彩,悠然的坐在池邊憧憬著紙上的遐思。
村中有一處市場,賣著竹器或是在竹子上做文章的作品,竹板雕刻又分為陰陽兩種,陰刻就是直接在竹板上刻出圖案或字體,下凹的部分便是;陽刻則是去除圖案或字體以外的部分,留下凸出的便是,功夫下得更大一些,所以陽刻作品的價格要比陰刻作品貴很多。因為外來的游人多了,竹器除了杯子、籃子又添了手機鏈子,長2公分,寬1公分的小竹片上刻著徽州民居的圖景,連著一根黑絲線,十分可愛,掛在手機上顯得特別又大方。
宏村的村民大多姓汪,這個道理和盧村的村民大多姓盧有著差不多的歷史原因。在建筑物上,宏村的建筑不如盧村的精致,但也是比較古樸的。宏村已經開發成一個景區,商業化的成分較多,這里的狗兒顯然是見過世面的,見到陌生人不會狂吠,這里的小孩子也不那么熱情友好,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畢竟他們的生活常常被陌生人窺探,顯得很不自然。
來到宏村的第二天清晨,我們又把村中的小道細細品味一遍,
工作計劃。
荷塘里的荷葉還沒有醒來水池中的池水還在沉睡黑瓦的屋頂托起的月牙還在一切都如此寂靜。稍后我們又來到村邊的公路陽光照耀在稻田上讓人感到心里的溫度都上升了于是稻子、牛車、野花都不放過還招搖的擺出各種pose留下影像難得這樣的早晨這樣的好心情!
離開的時候也不過9:00,村子熱鬧起來,該是我們繼續行程的時候了,我們對這個村落的印象還是很好,唯一嘆息的就是,太象公園了,但村子本身還是很有韻味;村民還是很好,象湖心亭勤勞的老板娘,賣給我們竹板雕刻作品的老者,路邊慈祥的老婆婆。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五
嗨,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導游,我姓石,大家可以叫我小石或石導。今天非常高興能擔任大家這次神秘旅行的導游,請大家注意一些事情。首先,你不能打擾住在這里的居民,要不然你們的票票就要飛嘍!其次,在許多未列入參觀范圍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跟居民打招呼,你就可以到他的家里去玩。
車還沒到,跟大家講些小資料吧!它的中文名叫: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英文名叫:ancientvillagesinsouthernanhui-xidiandhongcun.說了那么多,大家迫不及待了吧,哦,我看見了,前面那個就是的。到了,下車,記得拿好隨身物品,不要忘記我說的注意事項,不然money要長腳了。
看,那是什么?哦,是西遞,知道他的'身世嗎?我來講講吧!西遞坐落于黃山南麓,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她始建于北宋。至今已近960余年歷史,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接下來,就到了宏村。宏村位于黟縣縣城東北10公里處,始建于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現存明清(公元1368~19)時期古建筑137幢,由于這里地勢較高,因此常常被云霧籠罩,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簡直美極了,怪不得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贊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真是道出了皖南鄉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今天的旅行就到這里,你們的滿意是我最大的成功。你們的快樂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六
大家好,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南部的西遞古鎮。
西遞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南部,村落面積12.96公頃。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
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筑為木結構、磚墻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被世人稱為明、清古建博物館。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于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于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于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西遞村被國家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單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并通過了專家評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世界遺產’之稱的古村落——皖南潛口古鎮游玩。我們潛口主要集中了明清時期官宦住宅與富商回鄉后的建筑。有句俗話說的好,‘看皇宮到北京,看民宅到潛口’;大家熟知的電視劇——聊齋就在我們潛口老宅拍攝的。
我們潛口古鎮的建筑與大家印象中的皖南古建筑一樣,多由曲折幽深的巷道分割或相通,巷道一般僅容一人通過。因此,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深幽巷,顯的安靜、安祥,生活氣息濃厚。街巷路面多用青石板或麻石條鋪砌而成,顯得格外雅致。那花紋豐富多變的青石板經過雨水的長期沖洗后,更加令人留連。大家可以隨出看見很多石頭上面布滿青苔,向人們默默展示歷史的年輪。
我們潛口古鎮隨處走走就能看到某些宅院的木雕門樓上仍刻有‘大夫第’‘尚書第’‘天官上卿第’等,潛口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可見端倪。這些官宅的門檻較經商富戶民宅的門檻高出很多,大概就是所謂的‘高門大戶’之意吧。進入廳堂,青石板的地面中間一般都留有溝渠,是排水之用,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說,上面四方空間,采光極妙。室內兩層木樓,無論是墻壁,屏風,樓梯的扶手還是窗戶都有精美的圖案連結,讓人不能不對古人高超的建筑、審美藝術神往。
這里重點給大家介紹這座‘小姐樓’,顧名思義就是小姐住的樓。相傳,這座宅院的原主人是一家境殷實的敦厚夫婦,到了中年才得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待到出閣的年紀,舍不的外嫁,遂招一夫婿,此女終其一生未曾出過此樓,故名‘小姐樓’而大家看到此樓目前仍在住的這位老者,就是那位小姐的后代,大家若有興趣不妨與他攀談攀談。
好了,我給大家介紹到這,剩下的時間自由活動,希望大家玩的開心,謝謝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建水旅行社的導游,我姓鄭,大家可以叫我鄭導游,今天就由我陪伴大家去一個古香古色的小城——建水去游一游吧!
現在請大家按順序上車,坐好,不要把頭手伸出窗外。我們即將達到縣城以西的張家花園。它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在建水民居中稱第二位。時間過得真快,張家花園已經到了,請大家細細觀賞,特別是雕梁畫棟·名人書畫,還有許多扇花格門窗,都很有特色。你們自由觀賞吧!請在一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接下來,我們要去游覽十七孔橋。它是云南省著名古跡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橋身用巨石砌成,全長148.26米,寬3米,現在大家隨我一起登上樓去看一看那些工藝精湛的'鳥獸和古老的游龍神像。
建水的名勝古跡還有很多呢!下面讓我們去城內的東門樓去看看吧!它位于縣城中心,是建水城的標志。它建于1389年,至今已有六百多余年的歷史了,聽說比天安門還要早建。所以又有“小天安門”的名稱。朝陽樓正面懸掛著“雄鎮東南”的巨匾。我們走進朝陽樓的“迎暉門”,它那高大的城門足以讓兩輛汽車并行。我們沿著石階登上城樓:請各位不要隨便攀爬,小心跌倒。城樓由48根大柱子和無數根粗大的木頭搭建而成。城樓上木雕平門,雕刻精巧,栩栩如生,華貴無比。
建水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還是請大家慢慢游賞吧!
踏上皖南這片土地,一種淡淡的清香便撲面而來。
皖南山多,山挨山,山擠山。有的兩山之間有一塊空地,渴望寧靜的人們便在這里耕田造房,娶妻生子,開始了世外桃源的生活。石臺就是這樣的。
石臺坐落在神奇的皖南大地。
這里的景色十分美麗,這里的山水也是神奇秀麗,我們的石臺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遠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有一個圣神的人,經過此地剛好口渴了,就把這一片汪洋大海的水吸“干”了,就成了現在的石臺了。
石臺的山十分有特點:一座座的山相連,有的像士兵、有的像……但是石臺的水也很美麗,例如,牯牛降的龍門風光,那里的水是多么的清澈見底,石臺黃巖瀑布,那可就是石臺景色當中最好的了,進去一看,哇塞!好美麗哦!就早這時,我想起了詩仙李白的一句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石臺也是一個茶鄉,石臺的茶是全國有名的,石臺茶有:天方系列茶,佛霞和仙寓等品牌,朋友們,請到我們這里來吧!假如你們要來的話,你們一定要品嘗一杯石臺的茶,如果你們要錯過了,那太可惜了。
石臺的溶洞也很出名,游玩的人也并很多,石臺溶洞有:蓬萊仙洞、慈云洞、魚龍宮。這些都是自然風光。有許多怪石,其中,魚龍宮是地下長河。
朋友們,經過以上的介紹,你知道了皖南的一顆明珠——石臺了嗎?
來到宏村四周依山傍水,放眼望去一片蔥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池的荷花塘,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一把把荷葉像小綠傘一樣,重重疊疊的不留一點縫隙,把池塘里的水都遮住了。
穿過池塘來到宏村的近前,一道像玉帶一樣的護城河水環繞宏村的外圍,把宏村包裹的密不透風,既能防御外來者的侵犯,又能自成一格,把宏村與外界隔開成為“世外桃園”人們一年半載足不出戶都能安居樂業自給自足。護城河中央有一座像出鞘的寶劍一樣的小橋,時時刻刻保護著神秘的古老的村落。護城河的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引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中外畫家駐足寫生,給古村落平添一道風景線。
走進古村落第一站我們來到當時的書院。這里結構簡單用料考究,柱子都使用上百年的銀杏樹、白果樹建造成的。上面的橫梁都是用樟木做成的,不會遭蟲子咬,也不會結蜘蛛網。二百年沒人打掃,還是煥然一新的樣子。這個書院叫“志成堂”,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希望自己的子孫,都能志同道合學業有成光宗耀主。
走入像迷宮一樣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股清澈的河水流淌,隨處可見人們洗菜淘米的身影,游人紛紛不禁感嘆先人的聰明智慧。古村落水系統設計得天衣無縫科學合理,沒有一滴流入外界都得到了合理的應用,這可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不知不覺來到敬德堂這是明代建筑簡潔大方、線條流暢。廳堂的柱子全是方形的,房子主要是框架結構,不用一顆釘子是卯榫結構,即使是地震磚墻回到,框架不會到有防震的作用。
宏村的村落錯落有致古樸大方,被青山環抱綠水環繞。歡迎你們到此一游,會不枉此行的。
今天很高興能擔任大家這次神秘旅行的導游。請大家注意一些事情。首先,你不能打擾住在這里的居民,要不然你們的票票就要飛嘍!其次,在許多未列入參觀范圍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跟居民打招呼,你就可以到他的家里去玩。
和大家介紹一下今天要游玩的地方吧。
西遞坐落于黃山南麓,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她始建于北宋。至今已近960余年歷史。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接下來,就到了宏村。宏村位于黟縣縣城東北10公里處,始建于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現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古建筑137幢,由于這里地勢較高,因此常常被云霧籠罩,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簡直美極了,怪不得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贊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真是道出了皖南鄉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今天的旅行就到這里,你們的滿意是我最大的成功。你們的快樂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七
“開平碉樓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了!”聽到這個喜訊,我不禁歡呼起來。聽老師說,它是20**年全國唯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身為五邑人的我為此感到無比自豪。
今天,我就以小導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紹那令人神往的地方——開平碉樓,為您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
自力村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四個提名地之一。村內自然環境優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間,與眾多碉樓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自力村有銘石樓、養閑別墅、居安樓等15座風格各異、造型精美的碉樓,是當地僑胞為了保護親人的生命財產而建,主要用于防匪、防水以及居住的。碉樓里還保存著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是當時華僑文化的歷史見證。碉樓內,所有的物品還是當年的擺設,在這里,你會發覺自己與歷史的距離原來是如此的貼近。
踏入銘石樓,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大廳正面掛著的四幅大畫像,那就是樓主和他的3位太太的照片。大廳兩廂的屏風各有9扇,上面鑲嵌著深藍色的玻璃,玻璃上都是出自名家手筆的書法和繪畫,整個大廳彌漫著濃濃的書香味。樓內的生活用品還是保存得完好無損,似乎歲月根本沒有在它們身上留下過痕跡。
漫步鄉間,阡陌縱橫,野花遍地。碉樓四周的田園景象,如夢般的詩意。
當要離開開平這個美麗、可愛的地方,你或許有著太多的不舍,但是,我們相信,開平碉樓將會隨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股春風,向世人揭開她那神秘的面紗,以最美麗的面貌展現示在我們世人面前!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八
西遞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南部,村落面積12.96公頃。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
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筑為木結構、磚墻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被世人稱為明、清古建博物館。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于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于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于歷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西遞村被國家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單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并通過了專家評估考察。20xx年11月30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九
各位團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在揭開西遞宏村神秘面紗之前,請允許我為大家簡單介。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于宏村建于南寧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云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特別是整個村子呈“牛”型結構布局,更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匯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鵒稱牛肚。接著,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廣發達之意。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數百戶粉墻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氣度恢宏、西樸寬敞的東賢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蕩漾的南湖,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雷崗上參天古木和探過民居庭院墻頭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93歲翰林侍講梁同書親題“以文家塾”匾額的南湖書院等等,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了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至清代宏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至今仍為際聯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發展旅游業,喬石、朱钅容基等先后來宏村旅游考察,陳復禮、瓊瑤、陳凱歌等先后來宏村進行藝術創作。進入九十年代,宏村入境游客人數每年以40。5%的速度增長,其中又以港臺及海外游客為多。去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萬人次,門票收入60。8萬元,比上年增長8%。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時間過的真快我們的西遞宏村之旅馬上就結束了,我是你們的導游小王。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十
大家好!
今天歡迎你們來到皖南古村落。
宏村四周依山傍水,放眼望去一片蔥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池的荷花塘,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一把把荷葉像小綠傘一樣,重重疊疊的不留一點縫隙,把池塘里的水都遮住了。
穿過池塘來到宏村的近前,一道像玉帶一樣的護城河水環繞宏村的外圍,把宏村包裹的密不透風,既能防御外來者的侵犯,又能自成一格,把宏村與外界隔開成為“世外桃園”人們一年半載足不出戶都能安居樂業自給自足。護城河中央有一座像出鞘的寶劍一樣的小橋,時時刻刻保護著神秘的古老村落。護城河的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引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中外畫家駐足寫生,給古村落平添一道風景線。
走進古村落第一站我們來到當時的書院。這里結構簡單用料考究,柱子都使用上百年的銀杏樹、白果樹建造成的。上面的橫梁都是用樟木做成的,不會遭蟲子咬,也不會結蜘蛛網。二百年沒人打掃,還是煥然一新的樣子。這個書院叫“志成堂”,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希望自己的子孫,都能志同道合學業有成光宗耀主。
走入像迷宮一樣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股清澈的河水流淌,隨處可見人們洗菜淘米的身影,游人紛紛不禁感嘆先人的聰明智慧。古村落水系統設計得天衣無縫科學合理,沒有一滴流入外界都得到了合理的應用,這可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不知不覺來到“敬德堂這是明代建筑簡潔大方、線條流暢。廳堂的柱子全是方形的,房子主要是框架結構,不用一顆釘子是卯榫結構,即使是地震磚墻回到,框架不會到有防震作用。
宏村的村落錯落有致古樸大方,被青山環抱綠水環繞。歡迎你們到此一游,會不枉此行的。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十一
古村落的至今還是保留了相當多的古色古香,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古村落。
導游詞。
作文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參觀南社明清古村落,我是你們的導游劉創宇,大家可以叫我小劉。
南社明清古村落,它始建于1220xx年,距今已有843年的歷史。這個美麗的古村位于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所以又名為南社古民居。
大家請跟我來,我們一起參觀古村落的景點。這里是古村落的大門。大門有2米寬,7米高,是古代的城門,固若金湯,可以用來抵御土匪,保護村莊的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據說曾經發生過土匪攻打古村落的事件,一大群的土匪用了8天8夜都沒有攻下。大門上方有“西門”兩個字,還有一個旗子上寫著大大的“謝”字。在午后的陽光下,這些字閃閃發光,很是耀眼。
走進大門,就可以看見古村落的整體了,民居,祠堂,店鋪,家廟,古榕,閣樓,村墻,古井,巷道和古墓一一展現在眼前。
我們現在走進的是謝氏大宗祠。在這里面可以看到一個1565年的碑建雕刻,還有現存的始建時的香爐,整個宗祠都是木雕和精美的畫,十分別致。大家看,這里雖然有460多年的歷史,仍然保存得很完整。
謝氏大宗祠參觀完了,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百歲坊”。百歲坊建于1592年,也就是明朝建的。大門旁邊的記載說,“百歲坊”是為了紀念百歲老人謝彥譽夫妻而報上朝庭,官府給他們建了一座宗祠,居民把這棟宗祠叫作“百歲坊”。坊內存有神臺基座及碑座。紅石雕刻具有明代風格,木雕工藝精巧,造型獨特。1993年,“百歲坊”被列為東莞特級保護單位。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古榕底下。它很粗,4個小朋友用手拉手都圍不住它,榕樹郁郁蔥蔥,不分春夏秋冬常年枝繁葉茂。它有530多歲,是整個古村落的景象代表之一,稱為南社村的風水寶樹。南社古村為合掌型對居船形的大村莊,前面是船頭,這顆大榕樹位于南社村的中間位置,就是船中的風帆。
南社古村落特別美,特別神秘,如果下次有時間,我再繼續給你們當導游,再詳細說給你們聽。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世界遺產’之稱的古村落——皖南潛口古鎮游玩。我們潛口主要集中了明清時期官宦住宅與富商回鄉后的建筑。有句俗話說的好,‘看皇宮到北京,看民宅到潛口’;大家熟知的電視劇——聊齋就在我們潛口老宅拍攝的。
我們潛口古鎮的建筑與大家印象中的皖南古建筑一樣,多由曲折幽深的巷道分割或相通,巷道一般僅容一人通過。因此,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深幽巷,顯的安靜、安祥,生活氣息濃厚。街巷路面多用青石板或麻石條鋪砌而成,顯得格外雅致。那花紋豐富多變的青石板經過雨水的長期沖洗后,更加令人留連。大家可以隨出看見很多石頭上面布滿青苔,向人們默默展示歷史的年輪。
我們潛口古鎮隨處走走就能看到某些宅院的木雕門樓上仍刻有‘大夫第’‘尚書第’‘天官上卿第’等,潛口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可見端倪。這些官宅的門檻較經商富戶民宅的門檻高出很多,大概就是所謂的‘高門大戶’之意吧。進入廳堂,青石板的地面中間一般都留有溝渠,是排水之用,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說,上面四方空間,采光極妙。室內兩層木樓,無論是墻壁,屏風,樓梯的扶手還是窗戶都有精美的圖案連結,讓人不能不對古人高超的建筑、審美藝術神往。
這里重點給大家介紹這座‘小姐樓’,顧名思義就是小姐住的樓。相傳,這座宅院的原主人是一家境殷實的敦厚夫婦,到了中年才得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待到出閣的年紀,舍不的外嫁,遂招一夫婿,此女終其一生未曾出過此樓,故名‘小姐樓’而大家看到此樓目前仍在住的這位老者,就是那位小姐的后代,大家若有興趣不妨與他攀談攀談。
好了,我給大家介紹到這,剩下的時間自由活動,希望大家玩的開心,謝謝大家。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瓜嶺古村是典型的嶺南水鄉風格。水道、荔枝林、碉樓、祠堂、民居的布局在戰亂時代,有戰略性意義,水道環繞全村,起到護村的作用,岸邊有全村最高的建筑碉樓(相當于現在9層樓高),可以觀察遠方的敵人;對岸有生長上120xx年的荔枝林,相當茂密,豐收的季節,場面應該十分熱鬧;民居在村的最中央,祠堂以及大型的建筑成一字擺開在水道的岸邊,能防御外敵入侵,起到保護村民的作用。
瓜嶺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這里有廣州惟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據說在公元1856年前后,就有當地村民乘坐三支桅船到海外謀生,加入到美洲的淘金熱潮,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更有大批村民到新西蘭等地謀生。因此,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卻有20xx多鄉親旅居在海外,多數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也有一些。
瓜嶺村是個華僑村,所以村子不大,但族人遍布世界各地,可貴的是,有人走出去,有人留下來,有人愿意看看世界,有人珍惜身邊的機會。
每年都有海外游子回古村祭祖,他們其中有的人已經在海外生活了五六代,有的人不會講漢語,在家鄉也幾乎沒有什么親人了,他們總是在碉樓前照張像,算是“回家”的紀念。
小小的村子有祠堂,有學校,有碉樓,有著上百年的歷史,雖然小但是卻有豐富的內涵。前后左右都是崛起的城市,所以和其他古村比起來,瓜嶺村更像是一個水鄉的標本。
瓜嶺村是著名僑鄉,有700多村民,僑居海外的華僑反而是當地人口的幾倍。可能正是因為這些華僑的努力,瓜嶺村能夠領風氣之先,古村內建筑類型豐富,村落布局嚴謹,既有明清時期典型的嶺南民居,也有深受西方建筑影響的碉樓等建筑。
瓜嶺村有兩座碉樓,矗立在從瓜嶺村流過的瓜洲河之上的叫做寧遠樓,四層高,三層以上的四隅各置1個小碉堡,因而被稱作是四角碉樓。
水上碉樓有其獨到之處,首先如遇外敵入侵,可以拉起與河岸相連的吊橋,這樣碉樓就變得易守難攻。
碉樓首層正中有一塊石碑鑲嵌墻中,記載著建樓的經過。修建碉樓是因為從19世紀50年代起瓜嶺村就不斷有村民出洋謀生,村里多是婦孺,僅1920xx年,土匪就進村綁架了僑眷36人。1920xx年,為防盜匪劫掠,該村旅外僑胞捐資修筑兩座碉樓,其中一座就是寧遠樓。抗戰期間,該碉樓還抵御過日本侵略者,現在還可以看到碉樓鐵窗上的彈痕。
村子以果樹種植為主,以村子為中心,一河兩岸,里層環繞著荔枝樹,外層環繞著大香蕉樹。從村中間流過的是瓜洲河,河水從村子以南的香山流下,一路匯入東江。河上一座石橋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名為東安大橋,據說修橋之前,村民都是擺渡過河。以前河水清澈,里面多有魚蝦。河兩岸全部是荔枝樹,想來春天荔枝開花,潔白一片,滿河飄香,而荔枝紅時,倒映在碧波之上,又是別有風味。
河西岸,小村最寬闊的一條街道叫舊街,臨街的是祠堂、書院,全部朝東而立,共有八間祠堂,多是兩進的格局,比較簡樸。規模最大的是四房黃公祠,是三進布局。11條狹窄的麻石巷分列其后,背后是大約200間新舊民居,既有鍋耳房,也有小別墅,布局已經不是特別整齊。
河東岸是荔枝林,河涌兩個小小的分支,大約二三十米長的小支流,里面各停泊著一艘龍舟。每年端午,村里都會將龍舟沿河道劃出,與各村競賽。據說其中一艘龍舟參加今年廣州的龍舟比賽,還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劃龍舟對于嶺南水鄉來說是一件大事,所以村史上對村里的龍舟還有詳細的記載,解放前村里有三艘龍舟,解放后先后翻裝和新裝了三艘,都停在岸邊,等待來年的比賽。
雕樓建在河上,用一個吊橋和岸邊相連。站在雕樓頂上北望,河邊高速公路旁是一座小小的北帝廟,始建于乾隆年間。村子北邊的高速路連接廣州和東莞,瓜嶺村距離兩地均不超過半小時車程。高速公路對面就是新塘鎮區。瓜嶺村以南,遠遠可以見到南香山,山腳下是新塘的沙埔鎮。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十二
西遞宏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西遞與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被譽為“畫中的村莊”。
西遞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間,發展于明朝景泰中葉,鼎盛于清朝初期。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宏村始建于南宋紹熙年間,原為汪姓聚居之地,綿延至今已有800余年。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經常云蒸霞蔚,有時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西遞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余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西遞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年的歷史,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
整個村落呈船形,四面環山,兩條溪流串村而過,村中街巷沿溪而設,均用青石鋪地,整個村落空間自然流暢,動靜相宜。街巷兩旁的古建筑淡雅樸素,錯落有致。西遞村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云軒、膺福堂等,都堪稱徽派古民居建筑藝術之典范。
西遞村頭的三間青石牌坊建于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四柱五樓,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家根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出“儒商”本色;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為臨街亭閣式建筑,原用于觀景。門額下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警醒,耐人咀嚼。
西遞村中各家各戶的宅院都頗為富麗雅致: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鏤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見,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十三
旅客們:
大家好!現在我們已深進黃山背后,眼前的這座古村子叫宏村。它地勢奇異,你們都聽過《西游記》中孫悟空鉆進鐵扇公主肚子里的那段情況吧。如今,我們就去鉆進“牛魔王”的肚子里暢游一番吧。果為宏村的地勢本去就念一頭牛,不疑?你去哪里的大山上向下俯瞰,你肯定會看到宏村的地勢:兩棵百年銀杏樹為牛角、河為牛胃、溪為牛腸、路為牛皮、山為牛頭。就讓我們出來看看,走吧!
如今我們漫步正在鄉下的巷子上。看見那宏偉的馬頭墻了嗎?那可是宏村最首要的修建。果為馬頭墻不但宏偉錦繡,就像一匹匹駿馬正在奔跑,而且借起著割離火源的作用呢!若是一間房子著火了,火就不會燒過宏偉馬頭墻,隔壁的房子也就幸免了。
旅客們,馬頭墻我們也相識的差不多了,持續往前走,前面這個院子就是汪家宅院,你們曉得嗎?這家仆役名叫汪定貴,這座房子總面積近400平方米,窗戶66扇門43扇,屋梁、紅柱都是用桐木釀成的。這座房子共分三層:第一層有客廳、廚房、仆役臥室;第兩層是女眷的臥室;第三層是仆役的臥室。這座房子總投資近800個黃金,真是一座令人甘拜下風的修建阿!
宏村有良多名勝奇跡,我講也講不盡。請各位自行游賞,一小時后匯合。
上面我們給大師先容一下宏村馳名的藝術“三雕”——木雕、石雕和磚雕。這里每一個村夷易近都是砥礪下腳,雕出去的工藝品也很粗好。工藝品上刻著粗好的繪,有人物、山川、花草…而且五花八門,數千塊刻品里險些出有不同的。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十四
導游詞。
范文怎么寫?皖南為安徽南部,主要指安徽江南地區,起源于唐代江南道,雛形于宋代江南東路,成型于元代江東建康道與清代皖南道,定型于民國皖南行政署。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皖南古村落的導游詞范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各位游客,大家好1歡迎大家來到‘世界遺產’之稱的古村落-----皖南潛口古鎮游玩。我們潛口主要集中了明清時期官宦住宅與富商回鄉后的建筑。有句俗話說的好,‘看皇宮到北京,看民宅到潛口’;大家熟知的電視劇----聊齋就在我們潛口老宅拍攝的。
我們潛口古鎮的建筑與大家印象中的皖南古建筑一樣,多由曲折幽深的巷道分割或相通,巷道一般僅容一人通過。因此,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深幽巷,顯的安靜、安祥,生活氣息濃厚。街巷路面多用青石板或麻石條鋪砌而成,顯得格外雅致。那花紋豐富多變的青石板經過雨水的長期沖洗后,更加令人留連。大家可以隨出看見很多石頭上面布滿青苔,向人們默默展示歷史的年輪。
我們潛口古鎮隨處走走就能看到某些宅院的木雕門樓上仍刻有‘大夫第’‘尚書第’‘天官上卿第’等,潛口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可見端倪。這些官宅的門檻較經商富戶民宅的門檻高出很多,大概就是所謂的‘高門大戶’之意吧。進入廳堂,青石板的地面中間一般都留有溝渠,是排水之用,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說,上面四方空間,采光極妙。室內兩層木樓,無論是墻壁,屏風,樓梯的扶手還是窗戶都有精美的圖案連結,讓人不能不對古人高超的建筑、審美藝術神往。
這里重點給大家介紹這座‘小姐樓’,顧名思義就是小姐住的樓。相傳,這座宅院的原主人是一家境殷實的敦厚夫婦,到了中年才得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待到出閣的年紀,舍不的外嫁,遂招一夫婿,此女終其一生未曾出過此樓,故名‘小姐樓’而大家看到此樓目前仍在住的這位老者,就是那位小姐的后代,大家若有興趣不妨與他攀談攀談。
好了,我給大家介紹到這,剩下的時間自由活動,希望大家玩的開心,謝謝大家。
大家好:。
今天歡迎你們來到皖南古村落。我是你們的導游:傅銘陽。這幾天,我會帶領大家在皖南古村落度過這段快樂的時光。我能為大家服務,感到非常的榮幸,希望通過我的介紹,皖南古村落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皖南古村落位于中國東部的安徽省,到今天,還保留著古代建設的樣子,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大家看,這是宏村和西遞村,是兩座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西遞在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此外,西遞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及人物文戲,木雕等都體現了中國古代之精華。西遞村的房屋大多用于黑色大理石,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墻深巷,從整體上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外貌特征。
游客們:
皖南古村落的這次旅行接近尾聲了,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這里玩,謝謝大家。
來到宏村四周依山傍水,放眼望去一片蔥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池的荷花塘,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一把把荷葉像小綠傘一樣,重重疊疊的不留一點縫隙,把池塘里的水都遮住了。
穿過池塘來到宏村的近前,一道像玉帶一樣的護城河水環繞宏村的外圍,把宏村包裹的密不透風,既能防御外來者的侵犯,又能自成一格,把宏村與外界隔開成為“世外桃園”人們一年半載足不出戶都能安居樂業自給自足。護城河中央有一座像出鞘的寶劍一樣的小橋,時時刻刻保護著神秘的古老村落。護城河的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引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中外畫家駐足寫生,給古村落平添一道風景線。
走進古村落第一站我們來到當時的書院。這里結構簡單用料考究,柱子都使用上百年的銀杏樹、白果樹建造成的。上面的橫梁都是用樟木做成的,不會遭蟲子咬,也不會結蜘蛛網。二百年沒人打掃,還是煥然一新的樣子。這個書院叫“志成堂”,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希望自己的子孫,都能志同道合學業有成光宗耀主。
走入像迷宮一樣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股清澈的河水流淌,隨處可見人們洗菜淘米的身影,游人紛紛不禁感嘆先人的聰明智慧。古村落水系統設計得天衣無縫科學合理,沒有一滴流入外界都得到了合理的應用,這可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不知不覺來到“敬德堂這是明代建筑簡潔大方、線條流暢。廳堂的柱子全是方形的,房子主要是框架結構,不用一顆釘子是卯榫結構,即使是地震磚墻回到,框架不會到有防震作用。
宏村的村落錯落有致古樸大方,被青山環抱綠水環繞。歡迎你們到此一游,會不枉此行的。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十五
西遞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南部,村落面積12.96公頃。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
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筑為木結構、磚墻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被世人稱為明、清古建博物館。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于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于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于歷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西遞村被國家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單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并通過了專家評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安徽宏村導游詞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于宏村建于南寧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云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特別是整個村子呈“牛”型結構布局,更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匯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鵒稱牛肚。接著,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廣發達之意。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數百戶粉墻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氣度恢宏、西樸寬敞的東賢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蕩漾的南湖,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雷崗上參天古木和探過民居庭院墻頭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93歲翰林侍講梁同書親題“以文家塾”匾額的南湖書院等等,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了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至清代宏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至今仍為際聯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發展旅游業,喬石、朱镕基等先后來宏村旅游考察,陳復禮、瓊瑤、陳凱歌等先后來宏村進行藝術創作。進入九十年代,宏村入境游客人數每年以40.5%的速度增長,其中又以港臺及海外游客為多。去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萬人次,門票收入60.8萬元,比上年增長8%。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附件: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導游詞資料
西遞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國徽派建筑藝術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著120幢明清邸宅。西遞有著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態環境和風情,該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譽。
西遞以其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樸實純美的民俗風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磚雕、石雕,聞名于全國。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園、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稱“西遞牌樓”,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遞的標志。西遞村人杰地靈,培養出了明代荊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贈、巨富豪商胡貫三等一批國家棟梁之材和儒商。
西遞被專家、學者稱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宏村為依山傍水的牛形古水系建筑村落,圍繞水系而建的100多幢水榭民居,保存完好,古樸典雅,各具特色。月沼形如“牛胃”、南湖酷似“牛肚”,水清澈甘甜,九曲十八彎的水圳如“牛腸”穿庭入院。 人們在水圳濯洗菜蔬、衣裳是宏村特有的生活風景線。
宏村的古水系牛形村落堪稱“中華一絕”,開《仿生學》之先河。有“民間故宮”佳譽的清代民居“承志堂”是宏村古村落代表性建筑,巧奪天工的“百子鬧元宵”、“唐肅宗宴官”等木雕群及漏窗石雕《四喜圖》奇美絕倫。世界建筑大師貝聿銘曾贊嘆道:“黟縣宏村建筑文物是國家的瑰寶”。
宏村有“中國畫里的鄉村”的美名。古宅老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受到中外游客、影視、美術、攝影藝術家們的高度贊揚。
在西遞、宏村馬頭高墻、石雕漏窗、門罩門額是常景;民宅廳堂內懸掛字畫、楹聯,擺設鏡鐘瓶是家家的習俗。西遞還有著“拋彩球,選佳婿”的民俗。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十六
今天很高興能擔任大家這次神秘旅行的導游。請大家注意一些事情。首先,你不能打擾住在這里的居民,要不然你們的票票就要飛嘍!其次,在許多未列入參觀范圍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跟居民打招呼,你就可以到他的家里去玩。
和大家介紹一下今天要游玩的地方吧。
西遞坐落于黃山南麓,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她始建于北宋。至今已近960余年歷史。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接下來,就到了宏村。宏村位于黟縣縣城東北10公里處,始建于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現存明清(公元1368~19)時期古建筑137幢,由于這里地勢較高,因此常常被云霧籠罩,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簡直美極了,怪不得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贊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真是道出了皖南鄉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今天的旅行就到這里,你們的滿意是我最大的成功。你們的快樂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十七
大家好!歡迎來到皖南旅行社,本人名叫項琳蕓,你們也可以叫我“項導游”。坐在我右邊的是“鄭司機”。我們這次的目的地是皖南古村落,如有走失,請記住這輛大巴車的車牌號“浙c0x036”,大家也可以撥打號碼“xx”來聯系我們。最后請大家注意一些事項:
一、不要亂扔垃圾;
二、古村落有許多珍貴文物,請不要亂觸摸這些物品,更不要順手牽羊;
三、在皖南古村落里很容易走失,要記住我們的旗子是什么顏色的,以免走失。
這里就是皖南古村落了,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相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發達,還鄉以后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造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加突出。
看!那邊有一座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建造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征。村中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筑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于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做古裝戲中小姐擇婿“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以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旅行到這里就要結束了,祝大家和家團圓,再見!
最新古村落導游詞(通用18篇)篇十八
大家好,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南部的西遞古鎮。
西遞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南部,村落面積12.96公頃。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
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筑為木結構、磚墻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被世人稱為明、清古建博物館。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于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于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于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遞村被國家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單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并通過了專家評估考察。11月30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