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應該包含教學評價的內容,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和需求。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活動的核心,它明確了學生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財富。
3、暢談夢想,祝愿夢想成真。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討論,理解彼得最后說的話。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從中悟出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勞動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由夢想引入課文。
許多人都有過尋找到金子發財致富的夢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貴重的金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金子有關的生動有趣而又蘊涵道理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三、檢查自讀情況。
四、自學課文。
要求:
(1)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和句子。
(2)看看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讀不懂?
五、檢查:
1、指名朗讀課文,及時評價。
2、通過認真的聆聽,相信同學們一定看出來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2)他有什么樣的夢想?
(3)他一開始有沒有實現夢想?(一無所獲)。
(4)后來他有沒有實現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問題。
六、作業:
1、寫字。
2、組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財富。
3、暢談夢想,祝愿夢想成真。
課前談話:
同學們,我們平時積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歡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說說嗎?
同學們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從名言中,我們不僅獲得了很多知識,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會懂得更多。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揭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一起讀。板:22金子。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彼得的夢想是什么?板:夢想。
3、過渡:那么,他的夢想到底有沒有實現呢?
二、整體感知,學生質疑。
1、輕聲讀讀4-7自然段,想:他的夢想有沒有實現?
2、交流,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里。”(初讀彼得的話)。
(1)輕聲讀這句話。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3)讀著讀著,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4)小結: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提出了很多有價值、有水平的問題。老師想了想,其實你們的問題都可歸納為這樣一個問題: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其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讓我們從書中去尋找答案吧!
首先請同學們認真讀。
三、突出重點,讀議課文。
1、自讀自悟,學習。
(1)輕聲讀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
(3)指導讀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將離去的前一個晚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師描述:
(5)想象:看到這些生機勃勃的小草,你會想些什么呢?
(6)過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來看看。
2、感情朗讀,感悟彼得的想法。
(1)哪位小彼得來讀讀?
(2)賽讀: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戰,再來讀一讀?
(3)從彼得的想法中,你聽出了什么?
(4)小彼得們,讓我們隨著優美的音樂再來想一想。
(5)過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來。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誰來讀讀這句話?
(2)聽了他的朗讀,你仿佛看見了什么?(體會:全部精力)。
(3)齊讀前半句話:彼得留了下來,他把全部精力都用來培育花苗。
(4)過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換來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長滿了美麗嬌艷的鮮花。齊讀。
(6)瞧,鮮花盛開了。(出示鮮花圖)。
(7)親愛的小彼得們,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鮮花,你想告訴大家什么?
學到這兒,你認為“真金”是什么?
過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板:夢想。
4、再讀彼得的話。
所以他不無驕傲地說:“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學完了,老師很受啟發,你有啟發嗎?
四、暢談夢想,愿夢想成真。
1、其實,不僅彼得有夢想,老師也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歲,在100歲的生日時你們都來祝我生日快樂。
2、那你們的夢想是什么?你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愿意跟大家說說嗎?
五、作業: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文中介紹的幾種恐龍特點,學會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3、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了解文中介紹的恐龍的各自特點:
學會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
讓我們再次喊出它們的名字,(再次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字詞,初步了解了關于恐龍的哪些知識?
誰來填一填?(課件)。
二、自主探究。
引讀:恐龍種類——(很多),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快速地默讀課文2-4自然段,找一找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在名字下面用橫線劃出來。
1、交流:書中依次介紹了哪幾種恐龍?
2、質疑:魚龍和翼龍是恐龍嗎?你能把你的根據讀給大家聽嗎?
(屏顯:魚龍和翼龍是恐龍的親戚.)。
我們所指的恐龍,是指生活在陸地上的霸主。而魚龍和翼龍一個是生活在水里的霸主,一個是生活在天空的霸主,由于它們生活的時代相同,生活的習性相似,所以魚龍和翼龍是恐龍的親戚。有時為了方便,人們又把它們通稱恐龍。
3、“千奇百怪”是什么意思?
讓我們一起先來猜猜這是什么龍?讀句子談談:它形態奇怪在哪里?
(1)學習雷龍:
它的特點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它呢?
a、理解:龐然大物。
上學期我們學習《航天飛機》一課出現過這個詞,是形容什么的?(航天飛機)。
龐然大物在生活中還可以用來是形容什么樣的物體?(形容高大笨重的物體),
文中這個詞是用來形容什么的?
從這個詞感受到了雷龍的奇怪之處就是——龐大。
能讀通過朗讀表現出這奇怪的龐然大物嗎?
b、誰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它是龐然大物?誰再來讀一讀?
(出示句子“雷龍是個龐然大物……雷鳴一般。”
誰來說說怎樣讀好這句話?(指名說),你能試著讀一讀嗎?(指讀,評議)。
c、比較句子(出示)。
作者通過什么說明方法,讓我們感受到這龐然大物如在眼前的?
我們比較一下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覺得哪句好呢?說出你的理由。(指明說)。
師:一頭成年大象大約5噸,六頭大象就是30噸呀!如果以我們每人60斤,30千克計算,得1000多個小朋友那么重。
指名讀。
我們一起來讀讀: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
師: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作者在介紹雷龍時,把雷龍和我們熟悉的大象做了(比較),在說明方法中我們稱它為“作比較”。(板書:作比較)。
我們沒見過雷龍,不知道有多重,但我們見過大象吧,那課文把雷龍與六頭大象比較,我們是不是立刻能感受到雷龍真的很重了?所以用作比較的方法說明事物能使我們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我們再感受一下這個奇怪的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
d:正是因為雷龍太重,所以爬行時才會發出一聲轟響。
你仿佛聽到了什么聲音?
把雷龍的踏步聲比作雷鳴。你聽過打雷的聲音嗎?
能模仿一下嗎?
聽到這聲音,你感覺?(聲音大,很害怕)。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把雷龍走路的聲音比喻成雷聲。
這在說明方法中被成為(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這種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它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說得確切具體、淺顯易懂。)。
e、如果是一群雷龍,一齊在森林中行走,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一定是塵土遮天蔽日、響聲如雷鳴般震耳欲聾,這就是它名稱的由來——雷龍)怪不得作者說好像——雷鳴一般。
讓我們再次感受這雷鳴般的聲音:讀句子。
我們再次把雷龍的龐大讀出來好嗎?
每踏一步就能發出雷鳴般的聲音,難怪人們給它取名——(雷龍)。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形態奇怪的雷龍吧:(齊讀):
f、剛才我們學習了雷龍,我們是怎樣學的呢?(讀句子——抓特點——說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請同學們打開學案,小組合作,選出你喜歡的一到兩種恐龍,利用我們剛才小結出來的學習方法學習,讀課文,抓住了這種恐龍奇怪在哪?作者為了說明這一特點時時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填好表格。
(2)學習魚龍(屏顯:魚龍),
在圖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書中是怎樣寫的?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出示海豚圖片)魚龍我們沒見過,可是我們見過海豚,這里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板書:作比較)。
(3)學習翼龍。
這就是翼龍,“翼”就是翅膀,
誰來讀一讀描寫翼龍的句子?
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發現?
這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翼龍比作飛機),
(出示飛機)正是因為恐龍距離我們很遙遠,誰也沒有見過,作者就用我們都熟悉的飛機打個比方,讓我們如見其形,這在說明方法上稱為“打比方”。(板書,齊讀)。
(4)、學習梁龍。
a我喜歡梁龍,它的特點是長;(出示圖片)。
b師:看,梁龍真的很長,有多長呢?誰來讀讀書上的句子?哪些詞最能體現它的長?
a“二十多米”,我們今天上課的教室從西到東大約15米,二十多米相當于一個半教室那么長。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作者通過數字讓我們一下子明白了梁龍的長,這種說明方法叫“列數字”(板書,齊讀)列數字的作用是使說明事物特征精確、科學、有說服力,令讀者信服。
b“移動的吊橋”,你能用學過的說明方法來說說它嗎?(打比方)。
c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朗讀讀出梁龍的長嗎?(指名讀,齊讀)。
(5)學習劍龍。
a我喜歡劍龍,它的特點是帶劍板。
b老師先聘請一位同學作為小老師,給大家講講劍龍(學生根據上面的學習方法說說)。
c指導朗讀:瞧,劍龍多威風啊,就像一位身披鎧甲的武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6)學習三角龍。
a我喜歡三角龍,讓人看了望而生畏。
c三角龍的臉上有一米長的三只大角,許多動物看了都(望而生畏)誰來讀讀這個詞?
可以給它換個詞嗎?(心驚肉跳、膽戰心驚、毛骨悚然……)。
d現在誰能當小解說員,把這可怕的臉型介紹給大家呢?(指名讀)。
(7)學習霸王龍。
它的特點是兇猛(出示圖片)。
a從哪兒看出它很兇猛?(出示句子)。
b誰來讀一讀?
4、小結: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霸王龍各有各的形態,怪不得作者說“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課文的第2自然段就是圍繞這一句來寫的。讓我們一起讀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老師讀第一句,大家接著讀。
11、通過學習,誰發現這些恐龍的名字是根據什么起的呢?(身體形狀,特征)。
恐龍的種類繁多,老師也帶來一些恐龍的圖片,我們試著根據他們的形態給他們取名字好嗎?(課件)科學家給他們起的名字分別是:
所以說: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
三、遷移寫作。
愛好恐龍的同學們今天也帶來了自己喜歡的恐龍朋友,你能說說恐龍朋友的樣子奇怪在哪里嗎?介紹時用上今天學習的說明方法。先寫在學案上。
請同學們用“我叫——龍,——”先在學案上寫一寫。
匯報:
四、激發探索興趣,提高讀書欲望。
1、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段“恐龍世紀”的視頻,想看嗎?(播放視頻)。
2、師:兩億多年前,恐龍曾是地球上的主人,可是今天我們為什么看不到它們的身影?請同學們讀第六自然段。
4、至今為止,科學家對恐龍消失之謎還只是個推測,同學們剛才說的種種原因也是推測,也許解開這個謎的將會是我們今天在座的某個同學。科學是奧秘無窮的,探索是無止境的,達爾文說過: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
同學們,相信你們一定會不斷探索,說不定解開謎底的人就是你。
四、探索延伸。
學完課文,激發繼續探索和讀書興趣。
師:課后,請同學們都去收集恐龍的有關資料,準備舉行恐龍知識知多少主題活動,好嗎?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三
一、關于教材。
小學三年級語文(s版)上冊第八單元以“神話傳說”為主題,安排了三篇民間傳說和一篇神話故事。這些文章內容具體豐富,情節生動有趣。其中的英雄傳奇令人神往,先人的智慧讓人贊嘆,能有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從中感受到文化藝術的絢麗多彩。
《炎帝創市》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我國古代傳說。講述的是相傳炎帝創立了市,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給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故事按炎帝“為什么創市——怎樣創市——創市的結果如何”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楚,適宜小學生閱讀。
二、關于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設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炎帝創市的故事,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積累好詞佳句,培養主動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學習本課要求會認13個生字,會寫的6個生字;要求掌握的詞語:擺手、獸肉、鼓勵、多余、麻煩、反復、比較欣喜。
4、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炎帝創市的經過;難點是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三、關于教法。
1、通過談話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
2、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感情,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的。精神品質;。
3、采用“讀——議——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四、關于學法。
采用“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五、關于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了解現代市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了解山區趕集的交易形式;。
3、你想知道山區這種“集市”的交易形式是誰最初創立起來的嗎?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叫炎帝,是他創立了“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炎帝創市》這篇課文,來了解炎帝是怎樣創市的。
4、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明確課題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2、學生帶著疑問自讀課文。
(1)借助課文里的注音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把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3、讀后想一想議一議:炎帝創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4、指導學生自學生字、詞語。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讀課文第2、3自然段及第4自然段前兩句,了解炎帝產生創市想法的緣由。
(1)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對話,體會炎帝關心百姓生活的品質。
(2)討論:炎帝為什么要鼓勵大家和別人交換東西?
a、農家:只會種莊稼,不會打獵。捕魚,一年到頭只吃谷物和蔬菜。
b、獵人家:打獵,并用獸肉與農戶交換,桌上不僅有獸肉,還有一些谷物和蔬菜。
c、炎帝從中受到啟發:拿吃不完的東西,跟別人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真是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都這樣做。
2、讀課文第。4、5、6自然段,了解炎帝創市的經過。
(1)讀第4自然段后半段,討論: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炎帝又想到了什么問題?
麻煩——大家交換就沒有積極性。
方便——人們交換的積極性就高。
(如果規定一個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換,不是方便了嗎?)。
(2)讀第5自然段,討論:炎帝為什么要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
a、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對呀,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嗎?
b、這個時刻人們既容易記住,又有充足的時間趕到交換地點,交換后,還能在天黑之前趕回去。
(3)讀第6自然段,討論:炎帝是怎樣規定交換地點的?
(經過反復比較,他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
(4)說說炎帝創市經過,討論:炎帝是怎樣創市的?
(炎帝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產品,圍繞“方便”二字,想了很多問題(又想。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反復比較),最終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這樣他為人們創立了“市”。
3、讀課文第7自然段,感受市場的熱鬧場面,體會炎帝創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1)市場上人們怎樣在交換產品?
(2)老百姓為什么覺得生活方便多了?
4、回讀第1自然段,說說人們為什么非常愛戴炎帝,總結全文。
(1)你喜歡炎帝嗎?為什么?(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
(2)總結全文:當了解到農家一年到頭,只能吃些谷物和蔬菜時,炎帝心里很難受。當聽到獵人說說:“這些東西是我打獵經過一戶農家的時候,拿獸肉跟他們換的”,炎帝馬上稱贊道“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讀這樣做”。為了人們交換產品的方便,炎帝“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反復比較”,“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就會產品”。炎帝就是這樣創立了市,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精神品質。所以課文開頭說“人們非常愛戴他”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在網上收索有關炎帝的故事讀一讀。
(五)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課文中有許多四字詞語,比喻“四面八方”,請你再找出幾個來,寫在采集本上。
六、關于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四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投影片、有關王勃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少年王勃。
學生齊讀。
2課文講誰?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簡介王勃:他在少年時,在藤王閣的宴會上,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藤王閣序》。請同學們自己來學學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2檢查。
南昌滕王閣整修一新宴會。
都督邀請一篇文章。
凝視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非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指名領讀、開火車讀、齊讀。
3分小組讀課文。
4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
5交流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閣都督孤鶩拍案叫絕。
三、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理解課文,理解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講了誰?
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
板書:很有才氣。
二、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課文。
1課文的那些語句說明王勃很有才氣?請把他找出來讀一讀。
(小組討論學習)。
2全班討論交流。
相機出示:
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藤王閣舉行宴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寫的這篇《藤王閣序》……名文。
3《藤王閣序》中的哪一句詩寫得最好?
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學生齊讀。
這句詩寫了什么?請同學自己在書上找找答案。
4指導學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為王勃觀察得很仔細,所以他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三、齊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練習背誦課文;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
二、背誦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圖指名背、齊背。
三、練習背誦第四段。
四、補充練習。
1組詞。
篇()絕()誦()思()。
遍()決()通()恩()。
2填合適的詞。
()的云霞()地飄蕩。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五
1.教小:今天我學了形聲字,知道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兩個部分成。利用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生字表中的漢字。
2.作業:
1)把生字表中的形聲字根據6個結構類型進行歸類。
2)漢字家族中還有象形字、會意字等漢字造字方法,大家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紅艷艷”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通過充分地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通過充分地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難點: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花瓣飄香》,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我還沒聞到花的香味,請再讀一遍。
二、學習第一段。
出示一朵月季花。
過渡:多么美的月季呀!“我”家門前可不是一朵,而是“一叢”上面開滿了——引讀第一段。
學習第五段。
過渡:這么美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嗎?文中的小姑娘舍得嗎?所以她說:——出示“我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
1、你也來舍不得地讀一讀。
2、好,為什么舍不得呢?
3、從“舍不得”這個詞中,你覺得小姑娘是個怎樣的孩子?
(愛花)板書。
(懂事)是的,她很懂事,這里的懂事表現在她對花的——。
三、學習第二段。
過渡: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于是她摘了花瓣。她是怎樣摘花瓣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她摘花瓣的句子。
出示第二段。這句話中有很多描述小女孩摘花瓣的動作,你能找出這些動詞來嗎?用橫線畫出來。
1、誰能找出這些動詞?說出來。
2、交流。你愿意來讀一讀嗎?要注意這些動詞。
3、你能告訴我她為什么要小心地摘呢?
(怕弄壞了花瓣,怕影響了整朵花,怕露水滾落……)。
你能不能給大家讀一讀?(能不能再小心一點?再輕一點?別忘了花瓣上還帶著露水呢……)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當你讀到這里的時候,你產生過什么想法嗎?(她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真是個愛花的孩子,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那么小心,生怕碰壞了別的花瓣。
5、那她為什么要雙手捧著呢?
是呀,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把它當成寶貝一樣,雙手捧著。
6、那邊有路她不走,為什么要穿過田野,還要跑得這么快呢?
(趕著回家給媽媽。)你能聯系下文來理解,真會讀書。
(害怕),文中沒有寫出來的,你都能體會出來,真了不起!
7、讓我們帶著這幾份感受,一起讀好這一段。
四、學習第三段。
2、從她的神態,我們知道了她內心的不安。
3、就是這么一個愛花的女孩,她摘了一片花瓣,又被人看見了,可以想像當時她的窘迫與尷尬。所以當我問她為什么摘花瓣時,她是怎么回答的——出示第五段.
五、學習第五段。
5、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除了舍不得,你還體會到了什么?(難為情)你也難為情地讀一讀。
a、“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小女孩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為花很美)這是一朵怎樣的花呢?你能從課文中讀出來嗎?生說。
b(對呀,你們看——(相機出示花)紅艷艷的月季花,絨布一樣柔軟的花瓣,帶著亮晶晶的露水,散發著陣陣清香……看到這么嬌艷的花朵,誰會忍心摘下它呢?讓它美美的開著,裝點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愛花的表現啊!看來她是個怎樣的孩子?愛花的,愛美的孩子。
c愛美是人之常情,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請你自己再讀讀這段話,想一想。“惶恐”是什么意思?(恐懼、害怕)看看字形,都是什么旁?(心,都與心情有關)。
2朗讀。
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位愛花又善良的小女孩。男孩子來讀“我”的話,女孩子讀小女孩的,老師讀陳述的部分。(評價注意:男孩子要輕輕地問,別把女孩子嚇壞了)。
六、學習第七段。
過渡:這么愛花的孩子,摘花瓣是為了什么呀?我們能從她的語言中找到答案。(送給媽媽)。
原來是這樣啊!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出示第七段。
你也來讀一讀這句話,你又會想到什么呢?生交流。
1、(生病、難受)帶著這種感受,你來讀一讀。
2、你呢,花瓣很舒服,帶著這種感受,你也來讀一讀。
一想到小小的花瓣能讓媽媽高興,她的內心就充滿幸福,讓我們懷著幸福感一起來讀一讀這段。
3、為了安慰媽媽,小女孩雖然舍不得,但還是忍不住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來到媽媽的病床前,這時候媽媽會對她說些什么呢?指名說。相機評價。
(謝謝你這花瓣很香。
謝謝你,孩子,這花瓣比整朵花都好看。
真是我的乖女兒,我太喜歡這片花瓣了。
媽媽真高興,我的病也好多了。)。
4、同學們說得真好!此時你覺得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板書:孝順。
七、學習第九段。
過渡:媽媽生病了,爸爸怎么不在她身邊照顧呢?作者忍不住又問:你爸爸呢?出示第九段。
不提到爸爸還好,一提到她爸爸,小女孩的眼眶里——。
1、此時此刻,她會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
小女孩的眼里閃動著淚花,這是什么樣的淚花?(高興的淚,幸福的淚,激動的淚,同時也是思念的淚花。)誰來讀一讀這段話。
3、多么聽話的孩子呀!怪不得作者要夸她——齊讀這句話。
八、學習第十段。
過渡:真是個愛花的孩子,難怪作者要夸她——出示第十段。
1、你也來夸一夸她。我們一起來夸一夸她。齊讀。
為了安慰病中的媽媽,小女孩雖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還是忍不住摘下了帶著露水的花瓣,為的是讓媽媽摸一摸,聞一聞,讓媽媽的心情好起來,讓媽媽的病好起來,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難怪“我”要說——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一心想著爸爸的囑咐,不僅不讓媽媽生氣,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孝順,讓爸爸安心當解放軍保衛祖國,多么聽話的孩子!所以我們也要說——真是個懂事的孩子!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會讀懂更多!
出示:(第二節)。
九、讀悟最后一段。1師:這段不寫可不可以?2在”我”送給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著什么?3在”我”放在母親陽臺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著什么?(受到小女孩的感動,希望小女孩的媽媽快點好起來。”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長輩的道理。)4用心讀讀這段話。深深地讀到我們的心里去,好嗎?齊讀。
十、升華主題。
2師:這段不寫可不可以?3在”我”送給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著什么?4在”我”放在母親陽臺上的月季花中,又包含著什么?(受到小女孩的感動,希望小女孩的媽媽快點好起來。”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長輩的道理。)。
6、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都是懂事的孩子!同學們,讓你們也去做一做,用你獨特的方式向關心過你的人表一份心意,讓你們的愛心就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板書:花瓣飄香摘花瓣。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七
教學目標:學會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奇麗。
教學重點難點: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美的文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照片: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你們不能不去一個地方:廬山。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有同學去過或者在電視雜志上看過有關廬山的介紹了嗎?那就簡單講講廬山最有名的景點或者景致。
結合談話看照片(例如廬山瀑布、五老峰)。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a、讀準生字音,將課文讀正確。b、用“------?”劃出文中的新詞,查詞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a、指名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及時正音。增添(zengtian)姿態(zitai)遮擋(zhedang)b、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結合理解詞語。第一節:這小節有好幾個成語,你通過自學,懂得了哪個成語的意思?變幻無常: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形容云霧變化多、姿態萬千。飄飄欲仙:看到美麗的云霧內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騰云駕霧:原來指仙人能借助云霧飛行,這里指看到美麗的云霧,心里很舒暢。第二節:絨帽(rong)纏繞(chanrao)系ji系鞋帶xi關系這小節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請同學來幫幫忙。彌漫:(霧氣)布滿、充滿。纏繞:環繞。千姿百態:姿態萬千,各種各樣。第三小節:這小節也有好幾個成語,你理解了嗎?讓同學也來享受你學習的成果。瞬息萬變:形容變化極快。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蹄生風:形容馬跑得非常迅速。第四小節:云遮霧照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理解“云遮霧罩”、“流連忘返”。
三、同桌互讀,把課文讀流利。
默讀,理清文章脈絡。幾遍讀下來,廬山云霧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課文用四個小節來介紹廬山的云霧,每小結分別寫了什么?
1、總學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
2、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3、廬山云霧瞬息萬變。
4、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四、作業:
1、抄寫詞語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語,并解釋。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情景、抓重點詞語等學習方法體味廬山云霧的奇麗,走進廬山云霧奇妙的意境。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2、3自然段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寫出廬山云霧的美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想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景色十分秀麗,那么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云霧,你特別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尤其)(神秘美)。
4、那么奇麗的云霧想想細細去欣賞?
三、精讀第二小節:
1、自由讀第二小節,想一想:這小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山頭的云霧(象白色絨帽)半山的云霧(象一條條玉帶)山谷的云霧(象茫茫的大海)遮擋山峰的云霧(象巨大的天幕)。
3、你覺得這千姿百態的云霧怎么樣?(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說說你最喜歡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來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種姿態的云霧?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6、總結學習這一小節的方法:讀——劃——品——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小節:
1、運用剛才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小節。
2、指名說這一小節的中心句。理解“瞬息萬變”。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怎么讀吃來的?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4、這么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小節。)。
六、作業:
1、練習冊。
2、朗讀背誦課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節的結構寫法,寫一處景物。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八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貨主欺騙自己的道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并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懂得盲人的手能分辨顏色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導入課題。
1、出示卡片,認顏色;繼而詢問:我們是怎樣知道這些顏色呢?(眼睛看的)。
2、眼睛被稱為“心靈的窗戶”。人們用眼睛看清周圍的事物,分辨事物的顏色、好壞,如果說手也能像眼睛一樣分辨物體的顏色,你們會相信嗎?然而在巴格達,有一個盲人竟能用手分辨出罐子的黑白,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同走入課文《能辨顏色的手》。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翻開書,翻到75頁,自由閱讀課文,圈畫出不理解的詞句,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匯報自己的閱讀體會。
3、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老師想先檢查一下同學們的生字詞認讀情況。(課件出示:)。
4、同學們讀得真不錯,那這個盲人怎么用手摸摸就能辨別出哪個是白罐子,哪個是黑罐子呢?我想請幾個同學讀讀課文,其它同學聯系課文想想原因。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指名分段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故事發生在哪?當時天氣情況怎樣呢?
生:第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巴格達一條大街盡頭有一個小貨攤,擺著許多精致光滑的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溫暖的陽光灑在上面。貨主不停地吆喝著,招攬來往的行人。第一自然段。)。
師: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在第一自然段下面出示:巴格達一條大街盡頭有一個小貨攤,擺著許多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貨主吆喝著招攬來往的行人。)。
師:比比看,這兩段有何不同?
生:下面的少了“精致光滑的”、“溫暖的陽光灑在上面”、“不停地”。
師:“精致光滑的罐子”和“罐子”,哪個比較好?為什么?
生:“精致光滑的罐子”把罐子描寫得更加具體了,更加突出了罐子的好,更能吸引顧客。
師:“溫暖的陽光灑在上面”這是作者埋下的一個伏筆,等學完課文,我們再來看看它的重要性。
師:“吆喝”是什么意思?
生:大聲喊叫。
師:“不停地吆喝”和“吆喝”有何不同?
生:“不停地”寫出了貨主想把罐子快點賣掉,心情急切。
師:那誰來學貨主不停地吆喝?(指名兩位同學吆喝)。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聽到吆喝聲,盲人走過來了,貨主是如何向盲人推銷他的罐子的?在文。
中找一找。
生反饋(課件出示:貨主忙做了一番介紹,然后說:“先生,這是巴格達的罐子,我不欺騙你——騙人要受到真主懲罰的!買一個吧,幾十個罐子,賣得就剩這幾個了。”)。
師:誰來讀一讀?(指名讀,“最”、“就”重讀。)。
生:不是。
師:你們從哪看出來的?
3、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生反饋(課件出示:奸詐的貨主收下錢,眼珠骨碌一轉,把一只白罐子給了。
盲人。)。
師:如果去掉“奸詐”和“眼珠骨碌一轉”,感覺有什么不同?
(課件出示:貨主收下錢,把一只白罐子給了盲人。)。
(男生讀原句,女生讀去掉后的。)。
生:去掉后感覺貨主沒那么奸詐了。
師:“眼珠骨碌一轉”是什么描寫?
生:神態描寫。
師:通過貨主的這個神態,我們可以知道他正在打壞主意。他會想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像回答)。
師:這個貨主居然欺騙盲人,他可真不講誠信,真奸詐啊!那我們讀這句話的時候,就應該讀出貨主的奸詐、狡猾,誰來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師:盲人上當了嗎?
生:沒有。
師:你從哪看出來的?讀出文中的原話。
生反饋(課件出示:盲人接過罐子,上下摸了個遍,又伸手摸其余的四個。
摸著摸著,盲人突然高聲嚷道:“你這個狡猾的商人,竟欺騙一個雙目失明的人!”)。
生:盲人在進行比較。(自由回答)。
師:從“高聲嚷道”,我們可以看出此時此刻,盲人的心情如何?
生:生氣。
師:誰來生氣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竟”重讀。)。
師:這時貨主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從文中找出來。
生反饋(課件出示:他想,用手是摸不出顏色來的,便冷笑著說:“給的是黑罐子,你摸錯了!”)。
師:“冷笑”是什么意思?(指名答)不是發自于內心的假笑,往往是對別人觀點表示不贊同和不屑時的表現。
師:貨主明明說過他不欺騙盲人,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盲人,他可真不講誠信,真奸詐啊!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再次感受貨主的奸詐。
4、學習五至十一自然段。
師:如果你在現場,你會怎么想?怎么說?
(生自由想象并反饋。)。
師:圍觀的路人又會議論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象并反饋。)。
師:他們不光議論,還試探盲人呢,他們怎么試探的?(板書:試探)。
生:有人懷疑他是否真是盲人,就握起拳頭假裝向他眼睛擊去。
生:一個青年人靈機一動,故意對盲人說:“先生,你錯怪貨主了,他給你的是黑罐子,不是白罐子”
師:試探結果如何?
生:結果,盲人沒有絲毫反應。他確確實實什么也看不見。
生:“不要用謊言去袒護騙錢坑人的行為!”盲人說,“你們也親手摸一摸吧!”
師:路人通過親手觸摸明白原因,對偽善的貨主充滿了厭惡。(板書:厭惡)可他們并沒有把原因寫出來啊,老師還是不知道盲人是如何用手辨出罐子黑白的?你們知道嗎?知道的舉手告訴我,滿足一下老師的好奇心吧!
生:盲人實際上是通過太陽照射下罐子的不同溫度而辨出罐子的黑白顏色。
(課件出示:顏色不同的物體,吸熱本領不同。顏色較深的物體吸收熱量的本領強,顏色較淺的物體吸收熱量的本領較弱。)。
(課件出示:巴格達一條大街盡頭有一個小貨攤,擺著許多精致光滑的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溫暖的陽光灑在上面。貨主不停地吆喝著,招攬來往的行人。)。
生:不能。
師:所以這個劃線部分是萬萬不能去掉的。
師:學完這篇課文,你能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盲人和貨主嗎?
生:盲人聰明,貨主奸詐。(板書:聰明奸詐)。
三、小結。
師:貨主再奸詐,也被盲人識破了騙局,這真是一個聰明的盲人,他用生活中的科學維護了自己的權益,可真了不起!
四、思維拓展。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說說你發現的生活中的科學知識。
雞蛋放醋里會變軟;。
箱子里的樟腦丸會消失;。
背大書包會減輕。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聰明的盲人,他善于把科學運用到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肯動腦,肯用心,在生活中善于運用科學知識,生活一定會更美好!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九
1.出示:“盯、鸝、竿、裂”四個字,說說這四個字的形旁和聲旁。
1)師:“盯”:“目”(形旁),“丁”(聲旁),“目”表示“盯”的意義與眼睛有關,“丁”表示讀音。
2)指名分別說出其他三個字的形旁和聲旁。
2.觀察這四個漢字的形旁和聲旁分別在什么位置。
1)指名說。
2)教師總結“左形右聲,右形左聲,上形下聲,下形上聲”
3)齊讀。
3.講解“內形外聲、外形內聲”。
1)出示“悶”字,指名讀。
2)說說“悶”字的意思。
3)指名說它的形旁和聲旁,分別在什么位置,總結出“內形外聲”。
4.同法學習“閣”,總結出“外形內聲”。
5.教師小結形聲字的六個結構類型。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3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討論法提問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導入同學們,大家都聽說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吧!桂林秀麗的山水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覽,那你是否聽過“匡廬奇秀甲天下”呢?這里的匡廬就是我們的廬山。廬山四季如畫,景色奇異。那里的云霧更是無可比擬。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踏上旅程,去欣賞一下廬山云霧的奇吧!
請集體讀課題:(板書《廬山的云霧》)。
二感悟題意,激情誦文。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廬山的云霧怎么樣?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板書: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2你從哪幾個自然段知道的?我們請兩位同學分別來讀一下(指名讀課文)。
3讀的非常棒!而且大家意見一致!那現在,我們就去看看廬山的云霧是如何的千姿百態。請大家集體讀出寫千姿百態的段落。(大屏幕現實第二自然段)。
4那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思考下面的問題:(大屏幕出示)“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
a這句話寫的是哪的云霧?把什么比作什么?
b“白色絨帽”寫出了山頭云霧的什么?
c你想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來?
(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讀)。
5同學們真會動腦筋!我們繼續看:(大屏幕出示)。
“哪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
(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讀)。
6同學們理解的太好了!可是還有兩句老師在備課時給忘。
掉了,誰來幫老師分析分析?(學生自己小組討論)。
7大家表現太棒了!都能當老師的老師了!那我們了解了。
怎么多,你能將它讀好嗎?
8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瞬息萬變。
我們請一個小組來讀讀(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9老師現在想知道什么是“瞬息”?
10那從哪個地方可以看出瞬息?(剛剛還是轉眼間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
11老師想把這些詞語換成“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你來試著讀讀,看看怎樣?(師生分析差異)。
12那我們不換了!瞬息解釋清楚了,還有“萬變”呢?哪寫出來了?
13咦?只寫了四鐘就叫做“萬變”嗎?
14嘔!原來還有一個省略號呢,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怪不得他說“萬變”!
15那誰來讀讀這個自然段?(大屏幕顯示)。
16聽著大家的朗讀,老師也身臨其境,仿佛看到了廬山的云霧。那我們來看看第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老師讀,你來想。(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板書:變幻無常神秘)。
17也正式因為這樣,廬山的云霧常常給人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三總結全文。
是啊,廬山的云霧太美了!怪不得來到這里的人都舍不得離去,這里的美景真的令人流連忘返啊!(板書:流連忘返)。
四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
2仿照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的6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參照“我的詞語庫”和課后習題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通過識字、讀書活動,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法識字;通過誦讀課文,展開想象,感悟、積累語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寫字;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有關蟈蟈的知識;課外讀物《金色的草地》。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蟈蟈發出的聲音,猜一猜這是那種昆蟲發出的聲音?
2、介紹蟈蟈的有關知識,如果讓你給蟈蟈的歌曲一個好聽的名字,你會去什么樣的名字?
3、板書課題《綠色的歌》,為什么歌是綠色的?
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感悟,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標出生字詞和自然段的序號。
2、小組合作識字,學文。
3、檢查識字情況。
4、鞏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摯”的近義詞,“樸素”的反義詞。
三、朗讀評比:
1、學生分組朗讀課文,做好競賽的準備。
2、學生匯報朗讀課文,全體參與評價。
3、老師評價朗讀情況,重點指導第2自然段的朗讀。
四、學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仔細觀察。
2、自由發言: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為什么?
3、教師范寫,學生認真觀察。
4、獨立練習,揣摩,老師巡視,指導。
5、書寫評價。
五、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說說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設計:
1、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2、想想你還聽過哪些小動物的歌聲?
3、積累形容詞。
()的晚霞()的月亮。
()的秋天()的心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
1、認讀生字卡。
2、出示本課學習任務。
二、精讀課文:
1、要求學生齊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說說每一段寫了什么?有哪些小動物唱歌?
3、哪一段寫了蟈蟈的歌好聽?畫出各個時間蟈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發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5、討論:為什么說是“綠色的歌”呢?
飄著“金色的夢”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導朗讀:
1、激趣:誰愿意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2、重點指導朗讀方法。
3、師生一起讀感悟。
四、語文實踐活動:
1、想想,你還聽到過哪些昆蟲的歌聲?由此你會產生什么感受?
2、抄一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是按總—分—總的順序來寫的,寫得非常優美,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寫作順序來寫作文。
六、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推薦學生閱讀《金色的草地》。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二
由于時間關系,這節課上,我們的自畫像只能畫到這兒,相信許多同學還有很多真心話要對同學或朋友說,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給更多的人看,讓更多人了解自己。我們還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別人的祝福或忠告記在卡上。到期末,我們再來搞一次活動,相信到時,你們的自畫像會更完美。
附板書:我的自畫像。
朋友。
讓同桌更了解我,多幫助我。
大家認識自我,認識他人。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三
準備有關蝦的資料,學生熟讀課文,處學業本課的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初步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二、導入新課:
我了解到同學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歡的的小動物給大家介紹一下呢?(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并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2、檢測生字、詞。(老師在文中選詞,學生讀……)。
3、你從文中讀懂了什么?(學生回答:……)。
4、你覺得小蝦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蝦很——(有趣)(脾氣不好)?
指導朗讀:有的稍帶點灰黑色,……。
根據學生回答的順序來學習:
小蝦脾氣不好:從哪感受到小蝦脾不好的?(生氣時、搏斗時的動作、神態……)。
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1、小蝦仁是什么樣子的?
才長大的小蝦:通體透明。
千年蝦:灰黑、長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寫具體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氣不好,打架兇猛。
3、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一段話,把話力求寫具體。
三、作業:
要求學生畫蝦。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學習如何把小動物寫具體。
導學過程:
一、你覺得小蝦有趣嗎?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蝦寫得這樣有趣呢?
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小動物,并進行描寫。(并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描寫小動物的寫法)。
以文章為例,讓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部分:1——2寫“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蝦養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寫作者對小蝦的細心照顧,它很有趣,但脾氣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發現小蝦一天天的變了,體現了作者對小蝦仁的喜愛之情。
學生總結如何寫好小動物。結合語文天地的筆下生花,進行練習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朗讀課文。
二、作業:
語文天地d2、d3、d4。
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四
(1)樂趣一:引導學生讀出“我”興奮的語氣。小結:浪花回頭,有趣;追趕浪花,更有趣。(板書:追浪花)。
(2)樂趣二:引導學生抓住“咦”、“哦”來體會作者的心情;通過“武將”和“俘虜”的對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來體會作者的成就感。
(4)樂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邊一個小伙伴――夾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過朗讀把這件事的有趣表達出來。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五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誰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你在什么時候收到過親人送的什么禮物?(學生交流)。
2、師小結:當你過生日時,當你取得優異的成績時……,家人都會滿懷關愛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禮物。這些禮物,寄托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我們的學習小伙伴冬冬也和你們一樣,收到過很多親人的禮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就是《禮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禮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正確流利,困難的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互評,然后再讀課文。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
(三)再讀課文,初步體驗。
1、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分小組合作解決,篩選出難解之疑。
3、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四)品讀課文,體會發現。
1、讀一讀:
(1)自由讀文,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2)小組朗讀,并派代表在班上讀。
(3)班級賽讀,評選班級“朗讀能手”。
2、說一說:
(3)讓我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親人的關愛之情。
(4)你覺得家人對你還會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評選“背誦能手”。
(五)仿寫詩歌,積淀語言。
2、師生交流。
3、讓我們仿照課文1—4自然段作詩。
4、自己練說,小組內說,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
5、學生自由作詩。
6、評選班級“小詩人”。
(六)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內容,獨立完成。
1、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背一背詩歌。
3、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交流資料。
交流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三、學習生字。
1、學習生字(教師重點指導:博、套、綿、)。
2、抄寫文中好詞(7頁抄一抄)。
3、選用抄下的好詞造句。
四、指導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橫中線上的筆畫。
2、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3遍。
2、背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六
1、課文的第1節向我們交代了香港是我國的南大門,有哪些景點,是課文的總起。誰來說說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板書: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
2、指導朗讀:讀出沙灘的美麗迷人,公園的著名,街市的熱鬧繁華。
3、為什么說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
師:整個國家好比一個家,得有個門,香港在我國的南方,它就好比是我國南邊的大門,那里每天有許多船只、飛機通往世界各地。
(生齊讀第1節)。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七
1、檔案卡的制作可根據學生的喜好,不規定顏色、形狀、大小。
2、本次活動只是圍繞同學之間的互相認識進行,不存在比較學生好壞的性質。
3、活動結束后,可以把卡紙收集起來張貼于教室。
4、此活動可以5-6人的小組開展,也可以全班進行。
5、此活動適用于小學中、高年級。雖說小學的幾年生活,學生已經有了認識,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項活動讓學生有意識地認識自己,也認識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減少矛盾和誤會。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八
課前準備:最近讀的書,摘抄書的作者,主要內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師談話:我們在與大家講話或聽別人講話時,要注意什么?
2.仔細看插圖,四人小組討論。
3.小組交流:組織語言時注意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聲音響亮,速度適中。聽別人發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禮貌。
5.把你們在讀書過程中所了解的書的作者、主要內容,摘錄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話說給大家聽。
6.同學們開始組織語言,努力講得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聲音響亮,速度適中。
8.學生評議。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十九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學習達麗瑪知錯就改的勇敢精神,以及老師真摯的愛,激發他們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師生之間真摯的情感。
2、在朗讀、討論、感悟中理解課題“春天的雨點”的含義。
3、抓住第1和第20自然段體會達麗瑪的變化,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討論、感悟,體會課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義,懂得“春天的雨點”指的是師生之間細膩、真摯的情誼,并引導學生感受、表達這情意。還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談一談老師對學生的關愛。
教學準備:
學生讀一讀課文,認一認生字。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課文,15個生字。體會老師對學生的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再這如油般貴重的雨滴下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1、師:同學們昨天都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你了解了哪些詞語?
2、檢查生字的讀音(小黑板出示)。
特別提出多音字:蒙、調(通過組詞來掌握)。
3、找同學讀課文(每人一段)。
[設計意圖:
1、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能力。
2、一步鞏固生字。
(二)學習課文。
1、教師幫助學生總體感知課文脈絡,滲透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時間)。
有哪幾個時間?(上課、補課、回家、第二天)。
分別在什么地點?(課堂、辦公室、路上、師門前)。
2、學習1-3自然段(課堂上的故事)。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課堂上的故事?(學生舉手表示)。
(1)請同學自讀1-5自然段提出問題。
初讀課文后,提出自己的疑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因勢而問。
(2)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幾個問題自學課文:
[培養自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體會出老師的認真負責和對學生的愛]。
3、自學4-6自然段。
(1)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說說達麗瑪為什么有了這樣的變化?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清楚,從而體會深厚、真摯的師生情。
(三)有感情朗讀全文。
回到整體,再次品味。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二十
1、(看板書)師:香港有迷人的沙灘——淺水灣、著名的公園——海洋公園、繁華的街市——銅鑼灣,香港那么著名、迷人、繁華、美麗,所以我們說“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2、誰來贊一贊香港?(指名讀)。
3、香港,這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曾經被英國侵略軍攻占,19世紀,英國侵略,清政府被迫將香港割讓給英國。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4、師述說:英國國旗和香港旗在英國國歌樂曲聲中緩緩降落,隨著米字旗的降下,英國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起來了,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區區旗一起徐徐升起,1997年7月1日這一天,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了,人民從此成為香港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5、我們為我們的祖國擁有這樣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驕傲、自豪、喜愛……)請你帶著這種感覺再讀一讀第6節。(齊讀第6節)。
6、讓我們共同祝愿——(香港未來更美好!)。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二十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做一個善良、助人為樂的人。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述七色花這個故事。
3、學習課文一個片段,遷移寫法。
4、仿寫課文,完成《魔鈴》的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珍妮善良、純真的美好心靈。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義,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
學習寫作方法,學會片段練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導朗讀描寫七色花的句子。
4、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導朗讀相關句子。
4、快速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寫七色花神奇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話簡要說出七色花的功能。
6、比較七色花七種用法的句子,尋找共同點。
三、聚焦片段,了解寫法。
1、同學們,在這七種用法中,你覺得那種用法最有意義?說說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寫法。
3、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珍妮?指導朗讀句子。
四、寫法遷移,創作童話。
1、傳說這小狐仙有一個發著綠光的小魔鈴,它能實現你的三個愿望。只要你輕輕地搖一搖魔鈴,對它說:“小魔鈴呀,小魔鈴,我想——”它就能幫你實現愿望。現在,這個小狐仙把這個魔鈴送給了你,你打算怎么用呢?拿出筆,學著課文中的寫法,寫一寫你其中的一個愿望。
2、選取有個性的作文片段,進行展示活動。
3、進行及時評價,告訴學生,仿寫也是習作的一條有效途徑,加上合理的開頭結尾就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
五、小結。
只要我們心中有一份愛心,人人都有擁有神奇的七色花和魔鈴。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優質22篇)篇二十二
人是生活在各種人際關系之中的,與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社會越先進人際關系越會顯示其特有價值。從兒童、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來說,學會交往具有特殊意義。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他們對自己缺乏全面的認識,也很少主動去了解他人,使自己與周圍人們之間的關系失衡,產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常常會失控,而處于失敗之地。
認識自己,認識別人是人際關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步。讓學生認識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徑,而積極、主動的態度則更為重要。本活動在課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制一張個人檔案卡,課上通過猜猜演演、討論、交流等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使學生在寬松、活潑的氣氛中,主動向他人展示自我,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自我,也通過集體活動增進同學間的相互了解。
課前準備:歌曲錄音帶《手拉手》、小紅星,學生各制一份個人檔案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