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通過高質量的語言表達和深入的思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我們精心挑選了一些膾炙人口的優秀作文,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鳴。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一
一、選擇題(14分)。
1、下列加線的字解釋有誤的是()。
a寥寥可數(非常少)精神恍惚(精神不集中)。
b妄行出入(隨便進出)笑容可掬(捧水喝)。
c旁若無人(好像)喜不自勝(承受控制)。
d力倦神疲(勞累、疲乏)鋒芒畢露(全部)。
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是()。
a程老師是個二十多歲。
b朗讀課文難道一定不要唱歌的嗓子嗎?
c他胸前閃耀著的勛章綬帶,比我記憶中任何將級官銜以下的人都要多。
d他的到來使她變成了孤兒,孩子們變成了寡婦。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動著身子”說明他心理斗爭很激烈。
b“她的丈夫和她的三個小小的孩子,驚異地盯著他”,驚異是因為他是個突然冒出來的美國傘兵,而這是德軍占領區。
c“她毫不猶豫地把他送回壁爐邊的碗櫥里”說明法國婦女是完全支持反德國法西斯的戰斗的。
d“京京嘆了口氣,走起神來”,走神的原因是京京不想讀書,想回到鄉下去。
4、選出下列句子中沒有比喻修辭的一項()。
a烏云的前沿像衣袖似的伸展開來,像穹隆似的壓了過來。
b晚霞如火一般地燃燒。
c被輕風拂動的小草,像小手一樣招喚著同伴。
d遠處出現輕柔的霧氣,一副暖洋洋的樣子。
5、下列一段話的順序被打亂,正確順序的一項是()。
a(1)(2)(3)(7)(4)(5)(6)b(7)(1)(2)(3)(6)(4)(5)。
c(1)(4)(5)(6)(7)(2)(3)d(1)(7)(4)(5)(6)(3)(2)。
6、下列成語中有錯別字的是哪幾項()。
a風花雪月b若有所失c括目相看d苦心孤指。
e乳嗅未干f指高氣揚g趨之如歸h無病呻吟。
二、文段閱讀。
(一)(14分)。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看見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余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罷大疑,便到中軍,教后軍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p>
7、解釋下列詞語。
(1)笑容可掬:(2)旁若無人:
8、“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中的“如此模樣”指的是什么?先用文中的話回答,然后用自己的.話概括(不超過十個字)。
9、“司馬懿笑而不信”他為什么“笑”?他心里怎樣想?“孔明笑容可掬”他為什么笑?心里又是怎樣想?(4分)。
第一個笑是的笑,心里想。
第二個笑是的笑,心里想。
10、由哪個詞可看出司馬懿的心理變化,并決定退兵?他退兵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1、如果統帥換了司馬昭,空城計還會成功嗎?理由是什么?
12、根據語段,概括諸葛亮、司馬懿的性格。
諸葛亮:
司馬懿:
(二)(12分)。
程老師臉上有點發白。她嚴厲地咳嗽了一聲,趙小楨還是沒有舉手。全班都沒有人舉手。事先說好的呀!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動著身子。他真想站起來??墒牵绻e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后趙小楨會不會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而是心理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來,吐出來。
他咬緊了嘴唇,鄭重地舉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程老師。
程老師有點慌亂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學臉上掃了一遍,想鼓勵更多的人舉手,可是仍然只有一個李京京,這個聲音沙啞的李京京。她只好說了聲:“李京京,請你接下去讀?!?/p>
13、用一句話概括文段的內容。
14、從描寫方法看,第二自然段運用了描寫,第三自然段運用了描寫。
15、“她嚴厲地咳嗽了一聲”她的目的何在?從哪里看出來?
17、“她只好說了聲”中的“只好”一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照應了上文哪個句子?
18、李京京為什么那么渴望朗讀課文?用文中的話回答。
(三)(10分)。
“啊,太涼了!”媽媽用雙手撫摸著我的臉頰,因為媽媽的手冰涼冰涼,我禁不住高聲喊了起來。
媽媽一面仍然用手摸著我的臉,一面和藹地說:“媽媽的手確實很涼啊!一到冬天,不僅腫得老高老高,還特別粗糙呢?!?/p>
我幾乎對媽媽的哪個地方都喜歡,只討厭一個地方,那就是這雙冰涼的手。媽媽的手既粗大,又滿是皺紋,還臟乎乎的,簡直像老祖母的手。
“媽媽,您為什么有這樣一雙手呢?您不能讓手變得纖細白嫩些嗎?”每當我指著媽媽的手這樣說的時候,媽媽總是推開我的手,愛撫地看著我,笑著說:“這雙手既是做父親的手,又是做媽媽的手!因為這雙手要做的工作太多太重,根本不能變細變白啦!”
我拼命地思考著:到底怎樣才能使媽媽的手變得又纖細又干凈呢?
19、試給文段擬一個標題。
20、媽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雙手?
21、明明是媽媽的手,為什么說“簡直像老祖母的手”?
22、文中,體現媽媽對“我”的愛的詞語是。
集中表現“我”對媽媽的愛的句子是。
三、探究題(10分)。
23、據說,周恩來總理觀看京劇《霸王別姬》時,用了六個帶“一”的詞語,對項羽的行為作了精辟的概括。請在橫線上補充完整。
戲是從劉邦起兵攻打項羽開始的。項羽得知劉邦起兵來犯,馬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但卻不聽群臣的勸說,執意發兵與劉邦對抗。周總理看到這里評論說:“一言堂?!表椨鸹貙m后,虞姬繼續勸說不可發兵,免得中了劉邦之計。項羽卻說:“孤意已決,明日發兵?!敝芸偫碚f:“一家之長?!背霰?,項羽又不聽謀士之言,固執己見,周總理說:“?!苯Y果項羽中了劉邦之計,陷入重圍,被困垓下,沒了辦法。這時,周總理評論項羽道:“?!表椨鸾杈茲渤?,唱起那首著名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垓下曲”時,周總理評道:“一曲挽歌。”項羽最終在四面楚歌聲中,眼看虞姬自刎而死,自己也兵敗身亡。周對此情景說:“。”
24、如果我班用“靜、凈、敬、競”四個字作為班訓,那么它從哪四個方面給全班同學做出了要求?(4分)。
四、作文題(40分)。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二
一、單元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
2、欣賞散文優美、雋永的語言,感受江山的美麗多嬌,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培養愛我中華,熱愛世界的情感。
3、了解課文移步換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學會寫參觀游覽的文章。
4、學會如何向游人介紹當地的景物。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4課時。
《小石潭記》2課時《記承天寺夜游》1課時。
《阿里山紀行》2課時《美麗的西雙版納》2課時。
《藍藍的威尼斯》1課時.寫作3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專題交流或語文活動2課時。
三、教學設想:
本單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發展語感,加深對寫景抒情類文章的體會和理解,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小石潭記》(一)。
學習目標: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的意思,能熟練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初步讀順、了解課文。
收集有關柳宗元的詩詞、文章、生平介紹,有關《小石潭記》的圖片資料等。
課堂學習:
第一塊:交流對柳宗元的了解: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視頻材料。欣賞并說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請同學們回憶以前學過的柳宗元的文章學生思考回答。
3請同學們根據課前準備,比一比誰對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學生發言,交流圖片資料。
第二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布置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后集體朗讀,再由個人朗讀。
2布置要求: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再讀課文,嘗試用自己的話翻譯,劃出工具書無法解決的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交流學習成果,共同討論解決疑難詞句。
4啟發學生歸納文章主要描繪了哪些景物。朗讀課文。歸納、交流。
5課文是按游覽順序來寫的,引導學生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思考交流。
課后作業:背誦并默寫課文。
第2課時《小石潭記》(二)。
學習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并能說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課前準備:收集本地風景名勝的楹聯,并通過查找資料了解楹聯的背景和內涵。
課堂學習:
第一塊:引導聯想,體會并能說出作者的情感。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在黑板上寫一首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然后提問作者是誰集體回答。
2聯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貶永州之后孤寂悲涼的心境,再提問,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覺?作者的心境如何?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感?思考交流。
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樣心境的語句。讀課文,尋找,交流。
4質疑: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小組討論后交流。
第二塊:品位探究文章語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讀課文。
2請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談一談喜歡的理由。各抒己見。
3引導學生歸納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思考歸納。
4引導體會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現手法。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讀。
5組織有感情地朗讀。個別朗讀?;ピu。
第三塊:拓寬延伸: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創設活動情景:為開發小石潭的旅游資源,要在小石潭邊建造一座涼亭,請給亭子命名,并題寫一幅對聯。(導入)明確要求。
2利用課前收集的本地風景名勝的楹聯作寫對聯的指導。交流,點評。
3為開發小石潭的旅游資源,要在小石潭邊建造一座涼亭,請給亭子命名,并題寫一幅對聯。獨立思考。
小組討論。
4組織全班交流,評選最佳楹聯。交流,評選。
第三課時:《記承天寺夜游》。
學習目標: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的意思,能熟練地朗讀課文。
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課前準備:收集蘇軾的資料,了解.寫作背景。
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初步讀順、了解課文內容。
收集一些古人寫月的詩句。
課堂學習:
第一塊:音樂導入,引導“詠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展示多媒體.課件,播放音樂。啟發聯想:月亮,以其皎潔的光輝,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詩人的靈感和詞人的遐想啊,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大門,走入月光下,一起來吟詠“寫月”的詩句。學生吟詠課前準備好的詩詞。
2.總結:一縷月光能抒發人的情懷,或壯烈或纏綿。當人有心事時,把心托給明月,何嘗不是人生一種情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品味宋代大學問家的美文《記承天寺夜游》進入新課學習。
第二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布置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后集體朗讀,再由個人朗讀。
2布置要求: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再讀課文,嘗試用自己的話翻譯,劃出工具書無法解決的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交流學習成果,共同討論解決疑難詞句。
4提問:作者寫此文時心情怎樣?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獨立思考,交流。
5組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體驗作者的心情。
第三塊:品味賞析,深入理解。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閑中生愁,對愁又能以超然的態度對待,這就是蘇東坡,人生仕途不順,難免心中不快,但卻表現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曠達與磊落,問:文中哪一句描寫最能體現這一心境?獨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橫,蓋竹柏影也?!?/p>
2引導聯想:這短短三句話,是寫月光的高度傳神之筆,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筆調描繪出這月下美景。學生書面描繪,交流,評點。
3品味賞析:說說這月下之景有何特點,給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傳神地表現作者當時的心境的。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4組織有感情地朗讀投入地朗讀。
課后學習:熟練背誦課文。
本文篇幅很短,卻表達了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貶期間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貶期間,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之中,寫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請同學們課后查一下,看看這期間作者還寫了哪些優美詩句,把你喜歡的詩句整理下來。
第四課時:《阿里山紀行》(一)。
學習目標:反復讀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
品味文章富于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課前學習: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資料,了解阿里山的風土人情、秀麗風光??梢允菆D片,文字,還可以是歌曲。(分組活動)。
課堂學習:
第一塊:交流關于阿里山的資料,導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欣賞歌曲《高山青》,請學生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阿里山。每組派代表發言。結合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解說。如實物投影展示圖片等。時間:每人2―3分鐘。
2導入:阿里山的風光真是迷人,聽了兩位同學的介紹,我們還是意猶未盡,那就讓我們跟著吳功正再去游覽一番吧。
第二塊:品味語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你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復朗讀,體會它好在哪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寫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獨立思考。
2指導:從多個角度去賞析從各個角度進行賞析。
如詞語用的精當、修辭、節奏感等。
3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討論。
4布置任務:課后將好的詞語或句子摘抄在讀書筆記本上。
第三塊:欣賞歌曲,朗讀優美語段。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三
今天,我終于學會了打籃球!每當我看到電視里有籃球比賽時,我的心理總是充滿羨慕之情。我一直以為籃球很難學,而且投籃的技巧也很重要。
今天下午,我興致勃勃地來到學校操場上學籃球,我剛開始拍球的時候,總是把球拍到身子上,我因此總結了經驗,拍球的時候不要讓球離身子很近,離身體近距離的拍球時,球會拍跑的。
我的教練是姥爺,他非常有耐性的教我。我運球的時候,太用力了,所以,球老是讓我給運飛了,姥爺手把手的教我動作,邊教邊講解一些技術要領,終于我學會了運球。姥爺鼓勵我說:“你只要用心,一定會學得很好?!?/p>
通過學習打籃球,我知道了學會以一門技術不容易,要動手、動腦、還要用心。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四
今年寒假我學會了一項運動——滑冰。一進冰場,我就看見了許多人在滑冰,男女老少。有的滑得飛快,仿佛一陣風吹過似的;有的才剛剛會在冰上走路,不過走得又快又平穩;還有的一滑就摔跤,幾乎就不會滑。一看見這場景,我便迫不及待地上前滑了起來。不僅沒滑起來,還摔了個跤。教練看見了,連忙扶我起來,并嚴肅地說:“滑冰雖然簡單,但是不能急于求成啊!還有我有一個小辦法,以后再告訴你。你先穿好冰鞋,然后……”話還沒說完,只聽“撲通”一聲,我又摔倒了。教練一笑,二話不說,就把我拉了起來。雖然那時我心里非常緊張和害怕,因為我害怕摔跤,但是我用了我的老辦法——堅持。試了幾天,我發現根本沒效果,我自言自語道:“原來的成效挺好的,怎么現在不管用了?”教練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應該動腦子學滑冰,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小辦法。”我聽了教練說的這番話語,就照著教練說的那樣果然結果出乎我的意料,沒幾天就學會了滑冰。
通過學滑冰的經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方法和要領,學習知識要積累、掌握方法還要靈活掌握。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五
今天在學校我總覺得襪子穿得不舒服。回到家,我脫下鞋子一看,哦,原來是腳趾把襪子捅破了一個洞,難怪穿得這么難受。
我連忙從針線盒里取出針和線,先把線頭在嘴里舔一下,把舔好的線頭用手搓尖,再把線往針眼里穿,穿了好幾回都沒有成功,我拿起剪刀把線頭剪了一點,然后再把線頭舔一下,把線頭搓尖,再把線穿到針眼里,這回輕輕松松地就把線穿了過去。
我學著媽媽縫衣服的樣子,先在線的末端打了結,然后把破了地方對齊,用左手捏緊破了位子,我想起媽媽說過,縫衣服時針腳的距離要相等,這樣縫出來的衣服才美觀。我照著媽媽說的,用針線在襪子破的地方穿來穿去,有幾次差點扎了手,費了好大的勁,我終于把襪子縫好了。最后,我又把線打了結,把剩下的線剪了下來,穿上襪子很舒服,我深深地嘆了口氣,終于把襪子給縫好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我們都能自己做好,就像縫襪子一樣。我想等媽媽回來,知道是我自己把襪子縫好的,她一定會夸獎我的,想到這我仿佛已經看見了媽媽的笑臉。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六
1.大自然的語言。
2.奇妙的克隆。
3.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4.生物入侵者。
5.你一定會聽見的。
興趣情境導引。
初二(一)班主題班會。
主持人:今天班會的主題是崇尚科學,破除迷信,首先由王浩同學演講。
王浩: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讓科學之光驅散迷信的陰霾》。同學們知道恐龍嗎?這個龐然大物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然而在6500萬年前它卻突然銷聲匿跡了,是上帝滅了它們嗎?可地球上哪來的上帝呢?大家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吧?可我奶奶卻說,那是鰲魚翻身。我想同學們一定讀過吳承恩的《西游記》。孫悟空有一個絕招,真令人拍案叫絕,他與妖魔們作戰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子來參加戰斗,這當然是神話,可今天的科學卻能實現類似的“奇跡”,你相信嗎?人類從遠古走來,從洪荒走來,在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不斷壯大,日益成熟,而今已步入了科學文明的新紀元。
……。
師:這個班的主題班會很有意義,形式也很好。
生1:意義在哪兒?
師:這個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
生2:王浩同學的演講很精彩,聽了之后,使人精神振奮,激起了我們探索自然、崇尚科學的熱情。
師:說得對。我們所處的的年代,科學日新月異,你們應與時俱進,千萬不能成為科盲。
生3:老師,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呢?
師:首先要有科學意識,其次要有科學態度,還得具備科學思維方法。對于你們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將主要來源于書本,因此,你們必須認真讀書,不斷學習。課文將會為你們打開一扇扇科學的大門。
生4:老師,我們知道了,我們應該從書本中獲取科學信息和知識。
師:是的。我們馬上要學習的第四單元大都是科普文,是介紹科學知識的事理說明文,通過學習,你們將獲取許多新的科學知識。盡管這幾篇文章說明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但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則是一致的。
生5:學習這一單元有什么具體目的嗎?
師:學習這一單元要培養語文基本功,品味語言,積累科學知識,還可以培養我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和求證創新的科學精神,同時,在“綜合性學習”中應該注重培養我們利用搜集、運用資料來闡明自己觀點的能力。下面我們就學習第四單元的要點:理清順序、品味語言。
難點互動探索。
難點問題1概括主要內容。
生1:老師,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師:簡言之,一篇文章主要“寫什么”,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比如說記事的文章,大致要知道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有哪些人參與了這件事,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經過、結果又怎樣。又如寫人的文章,大致要了解這是怎樣的一個人,主要表現在什么地方。再如狀物的文章,就得知道這個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有什么特征。寫景的文章,就應該了解是怎樣的景色等等。
生2:老師,我知道了。那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好處呢?
師:在閱讀中,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能簡明的理解課文的要旨,為進一步領會文章中心,概括中心思想打下基礎。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有助于發展我們的思維。
生3: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呢?
師:第一,要注意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要整體的把握,要從整體上加以歸納,不能以偏概全,以次要充當主要,以部分代替整體。第二,分析文題進而概括主要內容。文章的標題與內容關系十分密切,標題是文章的“窗戶”,我們往往可以透過這個“窗戶”去了解文章內容。分析文題,就是從標題入手,適當展開,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具體的做法是: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對標題提出若干問題,再把這些文題的答案歸納起來,成為文章的主要內容。一般來講,凡是課題能啟發、幫助我們理解課文的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第三,抓重點段概括主要內容。一個文章有若干個段落,其中有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之分。主要段落就是對表達文章中心起關鍵作用的段落。我們就可以用抓重點段的方法去概括主要內容。第四,還可以采用段意歸并概括主要內容。
生4:何為段意歸并?
師:段意歸并,就是把段落大意合并起來。對一篇文章來說,段落大意是“局部”,主要內容是“整體”,整體總是由部分組成的。如果一篇文章的各個段落之間是并列關系,都是圍繞同一個內容寫的,這時就可采用段意歸并的方法來概括主要內容。
相關知識鏈接。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要點要點提示。
1.根據不同的文體進行分析。
2.抓住文題,可運用課題擴展的方法。
3.抓住文中關鍵性的語句,尤其是那些直接揭示文章主題的句子。
4.因為是主要內容,就得從內容的角度去概括,要能與中心思想區別開來。(主要內容是指“寫什么”,中心思想則是回答作者“為什么寫”,兩者不能等同。)。
5.抓住關鍵段落概括文章內容,品讀精彩章節。
6.根據課前提示、書后注釋和課后習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范例1:《大自然的語言》主要介紹了哪些內容?
分析:
1.注意文體特征。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事理說明文。閱讀說明文,首先必須通過整體感知,認識說明的對象。通讀全文,可以知道文章說明的對象是大自然的語言,也就是文章介紹的是一門科學――物候學。
2.分析標題與作者。文章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致,引人入勝。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會有語言,我們讀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實際上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點上說物候現象仿佛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而作者竺可楨是我國現代卓越的科學家,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方面的造詣都很高,而物候學也是他嘔心瀝血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領域之一。根據這些,本文內容應該著重介紹物候學方面的知識,如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影響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觀測對于農業有什么意義等。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層次。文章可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現象對農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象――做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
解答:
這篇文章著重介紹了物候、物候學、影響物候學的因素以及物候觀測對農業的意義。物候主要指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活動規律與非生物的變化對節候的反應。物候學也稱“生物氣候學”,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動現象與季節變化關系的科學。影響物候的因素有四個:緯度、經度、高下差異、古今差異。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物候資料對于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還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
解題方法鏈接。
文體是說明文的內容要點如何概括,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分析標題,了解說明對象。
2.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身份、職業、取得的成就等,這就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內容。
3.理清結構層次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范例2:克隆技術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這是生物學家談家楨根據多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七
(指導老師張鮮華)。
[何以攻玉]。
作者借助夢境,對月球作了一次成功的探索,驚險、刺激,充滿童趣,令人忍俊不禁。小作者筆下的月球,盡管陌生,但可以兼容,可以親近,充滿了人情味。月球地球一家親,折射出孩子渴望了解未知世界和期盼“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但“月球――我來了”,來干什么,作者的想象還是比較模糊和稚嫩,對月球的探索也是淺嘗輒止、倉促收筆,不免有點遺憾!
(張鮮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八
經過日夜煎熬,終于等到了星期五下午。鄭老師說:“要縫扣子必須先學穿針。如果已經在家里穿好的同學剪下來重穿。”我好不容易在家穿好的針又要剪下來重穿。剪下來不一會我就穿進去了。鄭老師等大家都穿針才開始教我們縫扣子。
鄭老師先教我們縫兩個扣眼的扣子,鄭老師說:“想要不扎到手就用左手大拇指在正面按著一個扣眼,左手食指在反面跟大拇指對齊,針在反面食指的旁邊扎下去,再從另一個扣眼穿過去。這樣反復四五次就可以打結了?!?/p>
過了一會鄭老師又教我們打結,鄭老師說:“把針按在那塊布針剛剛穿過的地方,再把線圍著針轉兩圈,按住轉的地方,然后把針向上拉。”我試了一下還真成功了。鄭老師把四眼紐扣的縫法畫在黑板上,讓我們自己縫,四眼的紐扣和兩眼的紐扣縫法很像,只不過縫出的樣子不同罷了。我幾下就縫完了四眼的紐扣,可一眼的紐扣我還是不會,于是我就回家去問媽媽。媽媽教我說:“先把針穿過布,再穿過紐扣的扣眼,最后再穿過布。看媽媽演示了幾遍我就會了,我把媽媽沒縫完的幾步完成了?!拔医K于學會了縫扣子。”我興奮的說。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九
1、讀課文,弄懂“愛心項鏈”的含義。
2、教育學生要樂于幫助有困難的人,做富有愛心的人。
3、認識本課要求會認的10個生字。
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愛心項鏈”的含義,并從中受道感染和熏陶。
課件。
1課時。
日期:
一、課前預習。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肆虐———————()故障—————————()承諾———————()哀求—————()。
3、默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
二、學習研討。
1、齊讀課題。
(1)說說你所周到的項鏈?(2)什么是“愛心項鏈”?小組合作學習,尋找文前提示的問題。
2、交流匯報。(1)小組匯報。
(2)教師幫助學生歸納答案,利用可我呢結尾一段來作答。
(3)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文中人物的對話。
三、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1、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曾經做過的、聽過的或是自己接受的有關“愛心”的事。
2、讀《閱讀》中的有關閱讀材料。
四、教師總結。
這課的題目是一種比喻:把愛心比作金錢,把做善事比作金錢,把金錢和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鏈。愛心是可以傳遞的,他不需要回報,但可以心心相印。
板書:愛心項鏈。
汽車拋錨路人相救。
不求回報只求承諾。
幫助他人傳遞承諾。
愛心無價心心相印。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十
在小學的一段期間里,我學會了很多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很多,其中,最讓我自豪的是我學會了勇敢。說起來還真怕人笑話。
我二年級的時候,事情發生在一節語文課上。我們正好學了《古詩三首》,老師讓我們來介紹,那時我靜如水的心一下子變得激動無比,這時,我變得焦急不安起來,怎么沒人舉手呢?我顫抖的舉起右手,但一看到周圍人那驚異的目光時,我急忙假裝摸頭,將手放了下去。就在我反反復復、猶豫不決的時候,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我心底的角落,老師發現了她這位害羞的學生此時的“異常行為”,她就那樣對我微笑,知道他把我心中最后一點擔心融化了。我在她微笑的沐浴下,一字一句的介紹古詩,在我發完言時,我惶恐不安地望著老師,老師竟然表揚了我。接著,教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我紅著臉坐了下來。從那以后,我都爭取每一秒發言的機會,人也變得開朗起來。語文老師的一束目光、一次微笑、一片掌聲從此改變了我。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句話說得真好!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鼓起勇氣,勇往直前,別被困難所屈服,迎難而上,就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中秋節假期的`一天,我和季雨欣參加牛通社組織的活動,去桐廬學做米果。
終于到桐廬了,我們來到了做米果的地方,領隊吩咐我們先品嘗米果。過了一會兒,一鍋熱騰騰的米果出爐了。我拿起一個米果就吃,米果可好吃呢!米果白白胖胖的,外面是由糯米和面粉做的,里面的餡是竹筍、豆腐干、咸菜和肉絲做成的,味道好極了!
開始做米果了,我先去阿姨那兒拿了一個小面團,就開始做了。第一步是先把面團搓成碗形。我搓,我搓,搓得大大的。然后,再往里面加餡。餡加完了,就要把“碗口”合上了。哈哈,一個白白胖胖的米果做好了。
心里開心極了。
時間過得真快!領隊叫我們集合,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桐廬。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十一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積累詞匯。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為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有關松鼠的資料。
兩課時。
同學們,我這里有一個謎語: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把傘?(學生回答:松鼠)。
你喜歡松鼠嗎?為什么?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松鼠》。(板書課題)。
學生們談感受:
美麗的小動物討人喜歡。四肢靈活、行動敏捷、閃閃發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談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強調統一)。
從哪幾方面體會到小松鼠美麗和可愛?
當學生談到小松鼠的特點時讓孩子從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學習課文。
學生談到小松鼠美麗,就讓學生到文去找,你從哪看出小動物美麗的?引導學生學習描寫小動物外形特點的部分。
學生談到小動物談到靈活或機靈時,引導學生到文中去找:你從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機靈的。
喜歡吃的東西、如何做窩……。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學習,并指導學生在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描寫動物的方法。)。
全文共4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外形上介紹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
松鼠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
并板書:
1、活動: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的機靈。
2、住的: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松樹上,窩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鳥蛋。
學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1、熟讀課文。
2、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征。
學生在體會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小作者描寫小動物的方法。
把你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談并學習寫好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先要從外形特征去觀察小動物,再要觀察小動物的生活悄習性,如:小動物吃食時的樣子,睡覺時的樣子,游戲時的樣子,喜歡做什么……并學會把小動物寫活。(生動、形象)。
結合語文天地的讀一讀,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語。讓學生學習用表示順序的詞語來練習說話。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對于小松鼠的喜愛之情。
回顧課文內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著一雙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過油。一條的大尾總是,顯得格外。
讓我們再來看看一篇寫小動物的《帶刺的朋友》語文天地中的開卷有益。
捷遮蔽。
1、外形特征。
2、吃食物時的樣子、神態動作。
3、睡覺時的習慣和樣子。
4、做游戲時的特點。
語文天地。
一、暢所欲言。
怎樣愛護小動物……學生收集資料,進行討論。
二、筆下生花:兩課時。
1、你喜愛的小動物寫一寫……。
要求:介紹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可以從動物的外形特征、吃食時、睡覺時、游戲時的樣子、神態、動作等方面來寫。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十二
爭吵后:我:后悔、矛盾、不安克萊諦:傷心寬容。
我:知錯就改克萊諦:主動示好)。
二、理解詞句的意思。
1、“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
(“不安”是怕克萊諦放學后再報復我?!昂蠡凇闭f明“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該和克萊諦吵架。)。
2、克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瞟”是斜著眼睛看?!安皇菓嵟闭f明克萊諦并不生“我”的氣,他為我的行為感到“悲哀”,為“我”不承認錯誤而傷心。)。
3、終于挨到了放學。我獨自在街上走著,聽見克萊諦從后面跟上來。
(“挨”字用得好,是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了出來。)。
4、他又說:“我在外邊等著你!”我回答說:“我也等著你!”
他們都說在外邊等著對方,但心里想的卻不一樣,克萊諦心里想著(跟“我”和解),“我”卻想著(怕他報復一心防御他。)。
5、“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而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
父親認為(克萊諦)比(“我”)高尚,因為(克萊諦能諒解“我”的過錯,寬容“我”,珍視友情。)父親這段話告訴我們要是自己錯了,應該(主動認錯),不應該(舉起尺子防御。)。
6、讀課文第5自然段,回答:
(1)“我”和克萊諦爭吵后,為什么很后悔?
(因為克萊諦是個好人,他絕對不會是故意的。我想起……)。
(2)這段話中,作者分幾步寫出“我”內心矛盾心情的?
(分三步。不安——后悔——矛盾)。
三、學了本課,你認為他倆是什么樣的少年呢?
1、安利柯是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人。
2、克萊諦是一個能諒解同學的過錯,寬容別人,珍視同學友情的人。
四、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朋友之間要互相諒解、彼此寬容。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專業13篇)篇十三
星期六,爸爸拿了一條青蟲給螞蟻吃。我一把青蟲放進螞蟻工坊,螞蟻們就跑過來咬青蟲,青蟲也扭動著掙脫螞蟻的攻擊??墒牵嘞x哪是螞蟻的對手,不一會兒,青蟲就流出了綠色的“血”,且不再掙扎、一命嗚呼了。
但我正想觀察螞蟻怎么吃青蟲時,媽媽讓我去上羽毛球課了,沒辦法,我只好無奈地乖乖上羽毛球課。當我回到家時發現青蟲的尸體絲毫沒動過,我想:應該是螞蟻們不餓吧,或者是青蟲壓根兒不是它們喜歡的食物。下次我給它們吃點兒別的試試。
這時,一只正在挖洞的螞蟻吸引了我,只見它把鉗子般的顎插進凝膠挖出了一塊塊幾乎看不見的顆粒。如果你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可時間一長,你會發現,他們的洞又深了許多。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無意中,我發現了一只全身翠綠的螳螂。它的腰部非常長而有力,大腿下方有兩排鋒利的鋸齒,末端還有尖銳如針的硬鉤和兩把雙刃刀,猶如一把大鐮刀。它的頭十分奇特,可以朝任何的方向隨心所欲地自由旋轉,向各個方向凝視。
突然,一只蝗蟲慢悠悠地爬了過去,毫無察覺到危險。剎那間,螳螂舉起自己鋒利的雙刃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往這只蝗蟲一砍,再用自己的頭猛地一撞,這只蝗蟲就已經成為螳螂的“戰利品”了。它一口一口地咬噬著蝗蟲,并舉起自己的雙刃刀,好像是在炫耀呢!
你別看它是那么的殘忍,其實是一只益蟲呢!它每年都可以吃掉50萬只蝗蟲或1萬只青菜蟲,為農業幫了許許多多的忙。我無比佩服威武的螳螂。